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平面圖形的認識》教學反思一年級認識平面圖形教學反思4篇 《探究平面圖形》——一年級平面圖形認識教學反思

本篇文章將反思一年級學生關於平面圖形的認識教學,探討對於如何引導學生認識平面圖形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通過本篇文章的闡述,希望能夠為教師們提供有效的教學指導。

《平面圖形的認識》教學反思一年級認識平面圖形教學反思4篇 《探究平面圖形》——一年級平面圖形認識教學反思

第1篇

1、認識平面圖形的內容編排在《認識立體圖形》之後,它通過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關係引入教學。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學生直接接觸的大多是立體圖形,隨時隨地都能看到物體的面。這樣就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豐富的學習活動幫助其直觀認識常見的平面圖形。所以在教學中我首先問學生“說說生活中在哪兒見過這些平面圖形”這一問題情境,既引導學生回顧前面學習的立體圖形,也自然地過渡到平面圖形的認識;更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調動了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覺得數學有用,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2、本節課是通過大量的動手操作來完成的,利用“摸”面、“找”面、“畫”面、“說”面幾個環節的學習活動,既注重讓學生以自己內心的體驗來學習數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運用數學進行交流的意識,又使學生初步感知這些實物(模型)的表面,獲得對平面圖的感性認識,體會“面”由“體”的得和“面”與“體”之間的聯絡與區別。同時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而在畫一畫這一環節上,學生通過合作操作,把任務完成得比較理想,也得到了比較令人滿意的效果。並且在以上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於合作與交流有了初步的感知,知道小組成員應該互幫互讓。因為在老師讓他們找出自己最喜歡的立體圖形的時候,學生們並沒有因為沒拿到最心儀的物體而有微詞,也是高高興興地拿起其他物體與同組小朋友進行交流,有個別學生與別的同學商量著互換手中的物體。

3、在讓學生操作得到平面圖形之後,我直接要求學生把圖形貼到黑板上各種圖形所在的相應位置。在貼的時候有幾個小孩把位置貼錯了,給其他小孩多了一個重新分類的'機會,這樣的既把學生的作品做了展示,又讓學生把各種圖形進行了分類,並且初步滲透了分類的思想,為下一部分內容的學習做了鋪墊。

1、學生在“摸一摸”的活動中對面的感知不夠,我的引導也不夠到位,如學生說出有的面是有點粗粗的,次次的,而有的面是滑滑的,我沒有及時指出這是材料的質地問題,而是直接把話題引到“面是不是平平的”上來。這樣對平面圖形的“平”字的理解就有點不夠。

2、在設計“面”由“體”得時我沒有為學生準備這麼多的材料,如剪刀、印泥等。也沒有引導學生說出得到平面圖形的多種方法,比如用印泥印、用剪刀剪下立體圖形的一個面、用鉛筆沿著立體圖形的邊描等,大部分學生直接用鉛筆沿著物體的面的輪廓畫。這樣的結果體現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樣性,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來說是打了折扣。

《平面圖形的認識》教學反思一年級認識平面圖形教學反思4篇 《探究平面圖形》——一年級平面圖形認識教學反思 第2張

第2篇

認識平面圖形這節課教學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等立體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對於一年級學生,這節課的教學,要求學生能夠在實際情境中識別這些圖形,但不要求學生準確的表述這些圖形的特徵。基於學生在學習以前,已經對這些立體圖形有了初步認識,所以在教學時我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讓學生通過觀察圖形,動手摸一摸使學生從中感覺每個圖形的形狀,通過教學活動,加深學生對圖形的認識。

這節課的教學目的,主要是通過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物、動手分類、小組合作、概括總結出四種立體圖形的名稱,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想象、動手操作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因此,在設計情境匯入部分,我通過讓學生認識、觀察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物體動手操作等經常見到的物體根據不同的形狀進行了分類。另外我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所分物體的不同形狀抽象概括出了球、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的名稱,從現實的生活中引出數學內容。通過教師提供的大量實物素材,例如:粉筆盒、乒乓球、魔方、茶葉筒、積木塊等實物,使學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就有數學知識,對要認識的這些圖形有了最直觀的感受,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來源於生活”。通過小組合作、動手給物體分類、觀察分類後每種物體的特點,抽象概括出了每種立體的名稱。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對於每一種圖形的認識都經歷了引入— 抽象—給出圖形名稱三步,幫助了學生在直觀的基礎上建立球、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的表象。通過,列舉生活中見到的物體,有利於學生把課本上的使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絡起來。從作業反饋情況看,大多數學生都能正確分辨出各個圖形,但也有少數學生會因為圖形不是正面擺放而判斷錯誤,比如會把傾斜的長方形看成平行四邊形,而把四邊長短較接近的平行四邊形看成其他圖形等,還有些會認為球體可以印畫出圓形等,總之,在認識圖形上,應該讓孩子更多的找出生活中的這些圖形,並通過摸一摸、印印、畫一畫等活動加深對它們的認識。

第3篇

?認識平面圖形》這個教學內容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立體圖形》之後進行學習的,它通過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關係引入教學。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學生直接接觸的大多是立體圖形,隨時隨地都能看到物體的面。這樣就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豐富的學習活動幫助其直觀認識常見的平面圖形。這節課我的安排是這樣的:

1、讓學生準備好學具並看書預習。我先讓學生在家找好長方體、正方體等物體,並看書預習,進行摸一摸、畫一畫平面圖形,把自己的發現與父母分享,然後把準備好的學具帶到學校。

2、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複習立體圖形,通過立體圖形引入到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平面圖形。在學習新課的過程中,我又先讓學生觀察立體圖形,並摸一摸、畫一畫這些立體圖形的的面,讓學生經歷從物體上“分離”出面,研究面的形狀,形成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表象,體會到“面”在“體”上。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勇於探索,感受到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3、新課標指出: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第三個教學環節就是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各個物體的面。在上面的環節中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都得到了鍛鍊。學生通過合作操作,在玩中學、學中玩,樂此不疲,把任務完成得比較理想。

4、動手設計美麗的圖案,並且在小組裡面說一說自己的設計。學生興致很濃,個個都參與其中,樂此不疲。

整節課學生都在想學樂學的氛圍中輕鬆地學習,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觀察能力等都得到了鍛鍊,但學生在說的時候沒有能夠很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說的能力不強。在設計自己喜歡的圖案時僅僅侷限於簡單的房子圖,思維還是沒有得到拓展開放。所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還需要引導加強。

第4篇

本節課“平面圖形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是一節大感受課,是生本教學數學課的一種課型,主要是對每一單元整體的一個初步感受,感受部分是生本教育理念下“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重要體現。在感受部分我們做到“上不封頂,下不保底”意思就是說學生能感受多少就感受多少,可能由於個體差異,有的學生感受的較深,有的學生感受的較淺,這些都沒關係,因為接著我們還有認識課,熟悉課,在認識課中對於學生沒有感受到的地方還會加以補充,加深它們的印象。就本節課來看,它是一節大感受課,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感受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平面圖形,知道各自的名稱和基本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進一步拓展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首先由從立體圖形引出平面圖形,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學生直接接觸的大多數是立體圖形,從立體圖形上“分離”出面。讓學生很直觀的認識到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關係。

接著進行了小組交流,主要交流前置性作業中6個圖形的名稱。我的例子,以及我的發現。名稱學生很容易就能說出來,我的例子設計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把數學與生活緊緊的聯絡在一起。我的發現主要是讓學生先自己去發現這些圖形的特點。

通過小組交流,上臺交流,全班交流。學生對6個圖形已初步認識。瞭解了他們的一些基本特點,最後拼一拼就是讓學生在認識了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通過動手操作更深刻的認識這些圖形的特點。

這節課時圖形認識的第一課,這節課中我看到學生們積極發言,思維很活躍,發現了好多圖形的特點。但是這節課中也有不足之處,就“面從何而來”這一點,只是給學生感受了一下。還有就是由於學生思維活躍,帶來了很多新奇的想法,不一樣的答案,讓孩子們盡情發揮,展示自己,以至於時間有點緊張。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還會讓學生自己動手找一找,畫一畫,讓學生更深刻的感受平面圖形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