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小三年級數學乘與除教案8篇

我們在寫教案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與時俱進,教案是我們課堂流程的重要依據,所以邏輯清晰是很重要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國小三年級數學乘與除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國小三年級數學乘與除教案8篇

國小三年級數學乘與除教案篇1

一、教學內容

人教社教科書第六冊81-83頁的內容。

二、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有關時間單位"年、月、日"的基礎知識。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能夠初步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2、引導學生進行收集處理資訊,觀察比較,進行聯想,提高學生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好品質。

三、教學重難點

閏年、平年的區分與計算及大月、小月的記憶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教學輔助課件及某年天數統計表若干份

2、學生課前收集不同年的年曆、學具盒

五、教學過程

(一)謎語匯入

同學們,老師這兒有一個謎語,請大家猜一猜(教師展示課件:有個寶貝真希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脫一件,等到年底剩張皮),學生猜出是:日曆。指名說說日曆有什麼作用呢?

師:日曆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方便,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它。(揭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大月、小月的認識

(1)師:(出示2004年的年曆)同學們從這張年曆上可以得到哪些資訊?說出自己最喜歡的日子(學生回答)課前同學們也收集了一些不同年份的年曆,請同學們結合手中的年曆,填出每個月的天數。(學生填表)

(2)請3名學生拿上來展示,並說出每個月的天數。師:從你們的表中可以看出各月天數有哪幾種情況?(學生回答,師板書:31天、30天、28天、29天)

(3)師:(展示課件)我也收集了近十年的每月的天數,請同學們觀察老師的統計表,你發現些什麼?(小組討論,把討論的情況寫在紙上)

(4)小組代表發??

(5)(教師引導學生小結)展示概念課件:大小月概念(一個月31天叫大月,一個月有30天叫小月)。

(6)小組活動:說一說自己的生日、父母的生日是大月還是小月?

2、閏年、平年認識

(1)師:同學們,大小月中怎麼沒有2月呢?請同學們觀察,老師給出的1995——2004近十年2月是多少天?(28天、29天)你們能發現什麼規律嗎?

(2)猜測:1994年、1993年、2005年、2006年的2月有多少天?

(課件展示萬年曆進行驗正)

(3)教師展示閏年、平年概念課件,揭示什麼叫平年、閏年。

師:判斷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主要是看哪一個月的天數呢?(2月)

(4)質疑:剛才我們知道了2月的天數在四年裡有3年是28天,1年是29天,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師:同學們隨便說出幾個年份,讓老師說出這年是平年還是閏年,並說出2月是多少天。

(5)師:同學們想知道老師是怎麼判斷的嗎?講解求閏年的方法(教師展示課件)。

反饋練習:給出1949年、1997年、1999年、2008年年份讓學生分小組判斷是平年還是閏年,並說說這幾年發生了什麼事情?(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6)師:同學們會判斷平閏年了,但知道閏年、平年是怎麼來的呢?(教師展示課件講解平閏年的來歷)

(7)師:我們知道了閏年、平年的來歷,那麼一般多少年閏一年呢?(4年)為什麼又有"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的說法呢?(展示課件說明)

3、大小月的記憶方法

(1)師:怎樣熟記大月、小月呢?請同學們伸出你們的左手並握成拳頭。師展示課件:拳頭記憶法。

(2)速記兒歌法

"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總不差,四六九十一三十天,閏年二是二十九,平年二月二十八?quot;(老師對"臘"字說明,請學生齊念)

(三)形成應用

同學們,剛才我們學習瞭解了大月、小月、閏年、平年的知識,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看大家理解沒有,我們來做小遊戲好嗎?

1、拖水果(判斷大小月)

利用課件展示,請同學們完成。

2、做做小偵探(一個罪犯經過整容,拿著一張1979年2月29日的邊境通行證準備出關,可還是被警察一眼識破,這是為什麼?)

3、判斷平年閏年,讓學生到電腦前輸入不同年二月的天數。

4、(分組討論完成)小星的故事(小星在外婆家連續住了62天,剛好是兩個月,是哪兩個月呢?如果是61天呢?60天呢?59天呢?)

(四)實踐操作

教師給出2005年一月日曆,請學生利用學具製作一張2005年二月的日曆,全班交流。

(五)情感激勵,總結評價

同學們,通過大家的共同參與,你認為各位小朋友學習得怎麼樣,哪位同學最棒?你將給他幾顆星呢?請你評一評?

(六)板書設計(略)

國小三年級數學乘與除教案篇2

教學內容:

教材第3~4頁例1、“想想算算”,練習一第1~3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初步理解和學會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培養學生自己思考、探究的態度和初步能力。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新

1、口算下面各題。

53+20;36+40;28+30;57+20

76+3;43+2;65+2;31+4

57+8;76+6;48+5;29+4

提問:口算時,十位上的數要加在哪一位上?個位數呢?

2、口算。

(1)做第3頁複習題。

(2)口算下面各題。

24+30+536+40+327+10+557+20+8

3、板書:兩位數加兩位數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第1題。

(1)出示例題36+43=

(2)讓學生先說說可以怎樣進行口算?

(3)問:十位上的4要加在哪一位上?為什麼?個位上的3呢?你認為36可以先加多少再加多少?這就要把43怎樣分呢?把43分成40和3之後,可以怎樣加?(師配合板書:36+43=)

403

(4)誰來告訴大家,口算36+43要怎樣算?

2、教學例1第(2)題。

(1)出示例題57+28=

(2)提問:按照第(1)口算的過程,這一題可以怎樣算?

(3)你是怎樣想的?師配合板書。

(4)再指名幾人口述57+28的口算過程。

(5)問:這道題可以怎樣算?

3、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也就是幾十幾加幾十幾。口算時,可以先把第二個加數分成幾十和幾,然後把幾十幾先加幾十,再加幾,就可以算出得數;還可以按照剛才相處的方法算出得數。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算。

三、鞏固練習

1、做“想想算算”第1題。

2、做“想想算算”第2題。

(1)小黑板出示,指名3人板演,一組一組算,其餘做在書上。

(2)檢查得數。

(3)比一比,說一說。

(4)指出: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可以直接先加幾十,然後再加幾;個位滿十要向十位進一。

3、完成練習一第1題。

(1)小黑板出示,學生口答得數,老師板書。

(2)每組題裡上下兩題的計算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個位相加滿十怎麼辦?

四、課堂小結: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要怎樣算?計算時要注意什麼?

五、課堂作業:練習一第2~3題。

國小三年級數學乘與除教案篇3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教材第34頁內容及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於 0”這個規律。

2、結合具體情境,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習中的簡單問題,逐步培養學 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

3、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使學生逐步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探索並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於 0”。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的情境,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習中的簡單問題,逐 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1、出示口算卡,學生口答後揭示本節課探究內容。

2、創設“小猴吃香蕉”的情境,初步感知0×3=0。

二、探索新知。

1、引導學生猜想:0×5=?

(1)請學生獨立思考,先自己算算結果。

(2)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結果,並試著加以說明。

2、結合數學情境,理解演算法: 結合“5個盤子中有幾個蘋果”這樣的實 際情境去理解為什麼“0×5 = 0”。

3、推理歸納。

(1)根據0×5=0想一想:0×6,0×7,0×8&b&b又是得多少。

(2)讓學生做課本34頁的“算一算”,指名口答。

(3)請學生任意出幾道0和一個數相乘的算式(包括“0×0”)。

(4)引導學生認識: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

4、根據以上的結論判斷

下面哪道題的得數大?畫“adic;”

adic;0+1+2+3+4+5+6+7+8+9 ( )

0×1×2×3×4×5×6×7×8×9 ( )

5、試一試——探究算理。

(1)一個乘數末尾有0:130×5=?

①學生獨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②引導交流自己的演算法。

③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先將13和5相乘,再在乘得得數的末尾添上一 個0”的寫法。

(2)一個乘數的中間有0:402×3=?(學生獨立計算後說一說自己的想 法。)

三、拓展應用。

1、算一算,填表。

2、爭當“數學醫生”。

3、小狗送信。

(1)小狗從郵局出發給狐狸送信,往返需要走多少米?

(2)小狗先給狐狸送信,再給松鼠送信,然後回到郵局。

四、課堂小結

在這節課中,我們發現了一個什麼問題?

五、佈置作業

教材第35頁“練一練”的第1~2題。

國小三年級數學乘與除教案篇4

教學內容:

複習第13-17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除數一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地熟練地進行筆算,進一步提高除法筆算的能力。

2、進一步熟悉已學過的兩步計算應用題的分析和解答的方法,提高簡單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熟悉已學過的兩步計算應用題的分析和解答的方法,提高簡單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計算

1、筆算

456÷68403÷8

指名板演,其餘獨立完成。

集體訂正。讓學生說一說每題的筆算過程。

提問:筆算除法要怎樣算?遇到什麼情況在商裡要寫0?

2、文字題

①把12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幾?

②36裡有多少個3?

小黑板出示,學生口答算式。

提問:這兩道題為什麼都用除法算?

二、綜合練習

1、第15題

指名板演,其餘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提問:這兩題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

為什麼第一道是用除法,第二道題用乘法?

指出:如果知道兩個數量,要求一個數量是另一個的幾倍,用除法算;如果已知一個數量和另一個數量是它的幾倍,求另一個數量,用乘法算。

2、第16題

指名口頭補條件,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指名口答算式。

3、第17題

讓學生解答前兩個問題。

小組討論能解答哪些問題,然後口答問題並列式。

三、課堂作業

複習第13、14題。

國小三年級數學乘與除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活動、認識對稱圖形,體會對稱圖形的特徵。

2.逐步培養主動探究和應用知識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結合圖案、物體的欣賞,培養審美情趣,培養想像力。

教材分析

本課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基礎,這部分內容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對稱是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這一課時的內容是認識對稱圖形,讓學生通過觀察、探索、動手操作,瞭解“對稱”“對稱軸”等概念,並且初步體會對稱圖形的性質。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地處市中心,學生大多數來自於各方面條件相對優越的家庭,家庭給孩子創造的學習機會也比較多。學生的知識背景良好,具有較為豐富的生活經驗。我校1年加入課改試驗,三年級學生是我校第一批參與課改實驗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好奇,思維活躍,感性認識強於理性認識;形象而直觀的教學容易被他們所接受。

教學設計

(一)激趣引入:猜圖遊戲

師:我這兒有幾張漂亮的圖片想要作為禮物送,待會兒我們玩一個猜圖遊戲。我出示圖片的一半,誰先猜出完整的圖片是什麼,我們就把圖片送給他,好嗎?

(將一幅完整的對稱圖形對摺後出示給學生,讓學生觀察到原圖形的一半,並結合生活經驗猜完整的圖是什麼。)

(二)自主探究:剪花瓶圖

1.出其不意

最後一次猜圖遊戲,出示教材第12頁花瓶圖的一半,讓學生猜。

師:這是什麼?(學生能夠回答出這是一個花瓶。)

師:是不是花瓶呢?我們一一看。(圖展開後就只是半個花瓶,打破原有定式思維,學生很詫異。)

2.提出問題

師:大家想一想,另一半的形狀、大小應該是什麼樣呢?你們能想辦法把這個完整的花瓶剪出來嗎?

3.探索發現

(1)師:先想一想該怎樣剪,想好了再動手。

(每人一份學具:半個花瓶圖。讓學生動手嘗試剪出兩邊形狀、大小完全一樣的花瓶。)

(2)小組交流剪花瓶的方法。

(3)展示作品,比較各種剪花瓶的方法。

(4)發現:通過各種方法的比較,發現用對摺剪的方法,就能剪出兩邊形狀、大小完全相同的圖形。

4.實踐認識

(1)實踐――嘗試對摺剪法。

師:我們都用對摺的方法剪一剪圖2,看看是什麼好嗎?

(2)認識――觀察比較揭示概念:“對稱圖形”“對稱軸”。

師:同學們觀察一下看,剛才我們用對摺的方法剪出來的這些圖形都有什麼特點呢?(學生觀察,發現摺痕的兩邊都是一樣的。)

師:像這樣的圖形就叫做“對稱圖形”;而這條摺痕就叫“對稱軸”,對稱軸用虛線表示。(教師示範畫出對稱軸。)

(3)畫出前面剪好的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5.歸納鞏固

師:大家再觀察一下我們前面猜圖遊戲中的這些圖形,你發現了什麼?(它們對摺後兩邊都是一樣的。)

師:因此,我們說這些圖形也都屬於“對稱圖形”。(揭示課題)

三)應用拓展

1.判斷對稱圖形。

2.根據給出的對稱軸將對稱圖形補充完整,體會:對稱軸的位置不同,畫出來的對稱圖形可能就不一樣。

3.尋找生活中的對稱現象。

師:請同學們說說生活中還有什麼是對稱的?

(欣賞錄影,發現生活中的對稱,體會對稱在生活中的作用;觀察雪花圖,小組討論其是否對稱。)

師:在不對稱中蘊含著對稱,其實也是一種美。生活中還有很多不對稱的圖形,它們也是很美的。

(四)課外延伸――尋找五角星有幾條對稱軸

師:老師給每一位同學都送一份禮物。這份禮物,蘊藏著一些小祕密,課後大家仔細觀察,看看這顆聰明星有多少條對稱軸呢?同學們可以討論一下。

(五)全課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對稱的知識在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只要大家留心觀察,一定會有更多的發現。

〖教學反思

很多學生在幼兒園和國小二年級的剪紙課上,就已經會用對摺的方法剪出左右兩邊形狀、大小完全一樣的圖形。因此,現實中一些對稱的圖形學生在課前早已接觸過,然而何謂“對稱”,這一概念對於學生來說卻是新鮮的。由此可見,如何讓學生科學地認識並建立“對稱”的概念是我這節課要達成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我設計“在猜圖遊戲中出現半個花瓶,激發學生想辦法剪出一個完整的花瓶”的這樣一個活動,有效地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的“對稱”概念,抓住對稱的本質特徵,讓學生對“對稱”的概念有更清晰的認識,也為其在生活中如何判斷對稱現象方法。

案例點評

本課教學活動有以下特點。

1.通過遊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

開課伊始開展猜圖遊戲,用精美的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引起學生的好奇。整個遊戲既富有童趣又有挑戰性,尤其是最後出現的半個花瓶,激發了學生探究的熱情。

2.在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中,數學交流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本節課,教師自始至終都讓學生在愉快、生動活潑的氛圍中認識對稱圖形,課堂上開展了觀察發現、操作探索、欣賞運用等一系列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例如:先獨立嘗試探究對稱圖形的剪法,然後小組交流討論方法,最後又在觀察討論中揭示對稱的概念,整個過程將觀察、思考、操作有機結合,讓學生充分感知對稱圖形的性質,樹立學習的信心,獲得成功的體驗。

3.聯絡生活實際,創造欣賞數學美的條件,讓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

教師抓住對稱圖形特有的美感,設計了師生共同欣賞生活中的對稱圖形的活動,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課件動態演示生活中的對稱圖形,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同時,由一幅特殊的工藝品圖,讓學生髮現不對稱中又蘊含著對稱,其實也是一種美。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學會欣賞數學美,體驗數學的價值。

國小三年級數學乘與除教案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是速度;速度是複合單位;會正確讀寫速度單位。

(2)認識速度、時間與路程,理解他們之間的關係。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從生活中感悟數學、體驗問題衝突及解決問題的過程。

(2)培養觀察、比較和概括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

教學重點:

認識速度、時間與路程,理解他們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知道速度是複合單位,會正確讀寫速度單位。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小朋友們都跑過步吧,那你們知道我們班誰跑的最快嗎?

我們就以50米為例,請5位你認為跑得最快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所用的時間。

[引用學生體育活動中熟悉的50米跑為情景,使學生感悟生活中的數學,並對數學產生親近感,進而進一步對下文的路程相同、時間相同時,速度的變化情況討論作鋪墊。]

二、新授

(一)路程相同時,比速度。

師:你們認為這5位小朋友中,誰跑的最快?

為什麼? (生說理由)

師:可見,在路程相等時,誰用的時間短,誰就跑得快。

(二)時間相同時,比速度。

師:一年級的小a同學看到( )號運動員跑的這個成績,他樂壞了,高興得說,我居然和三年級的大哥哥跑的一樣快。

師:說說你的想法。(生說想法)

師:可見,在時間相同時,誰跑的路程長,誰就跑得快。

(三)路程和時間都不相同時,比速度。

1、學習速度的單位

師:剛剛我們說,路程相等時,時間越短,速度越快;時間相等時,路程越長,速度越快。那麼,路程和時間都不相同時,該怎麼比快慢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揭題)誰跑得快

來看看小丁丁和小胖之間的pk賽,小丁丁說“我3分鐘走了180米,小胖說“我5分鐘走了250米,誰跑的快?”說說你準備怎麼比?(算出每分鐘所行的路程)

師:請你在1號本上完成(1學生板演、校對)。 師:再來看看摩托賽車與小汽車之間的較量。

師:小丁丁這裡是60米,摩托賽車這裡也是60米,大家都是60米,是不是就是說,小丁丁和摩托賽車一樣快呢?

[相同的資料,不同的意義,提出這樣的問題,旨在使學生在頭腦中出現“衝突”,通過學生自己感悟,得出每個資料表示的是在單位時間內行走的路程的表達,從而引出速度的單位,並對速度的意義產生初步的感悟。]

師:為什麼?說說你的想法。(第一個60米表示的是小丁丁每分鐘行60米,第二個60米是摩托賽的1秒鐘行了60米)

師:我們光從資料上看,是一樣的,這樣很難區分,所以這時候,我們很需要一個能正確表示速度的單位,像小丁丁這樣1分鐘行使60米,指的就是他的速度(板書),我們把它寫作60米/分。讀作、表示?而摩托賽車的速度則應該是60米/秒。讀作、表示?如果我們把速度單位這樣來寫,我們就能很好地進行區分了。

師:照著老師的樣子,將自己本子上的單位修改一下吧。

師:思考這道題目,現在,你能嘗試著用剛剛學到的這個本領來完整地解答了嗎?(一學生黑板)

師:請你來說一說,你所計算的吉普車的速度表示的是什麼意思?讀作?

2、感受生活中的速度,並理解速度的意義

師:其實,除了我們剛才遇到的物體的速度外,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關於速度的資訊,讓我們一起到生活中去感受一下速度吧。

(當遇到獅子的追捕時,鴕鳥甚至奔跑的還要更快;豹子奔跑的技能,其實是一種生存的技能;遇到過電閃雷鳴嗎?你能說一說,是先看到閃電還是先聽到雷聲呢?你知道為什麼嗎?)

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關於速度的資訊,做一個有心人,相信你會了解更多。

[通過感悟生活中的速度,一方面是讓學生練習速度的讀法和表示的意義的過程,使學生在有趣的欣賞、閱讀過程中,進一步鞏固知識點;其次,使學生通過這個過程瞭解速度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鼓勵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另一方面,通過這樣的介紹,拓寬學生知識面的過程,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瞭解更多。其實,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意義。] 3、概括什麼是速度:

師:看來,2250米/分、340米/秒、4千米/時等等表示的都是速度,那麼,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一下,什麼是速度嗎? (物體在單位時間內行駛的路程。)

4、速度與路程和時間的關係

師:這是我們剛剛用過的6組資料(ppt呈現出之前計算過的6組資料),仔細觀察,想一想,速度與路程和時間有怎樣的關係?

5、口答:

⑴一列火車2小時行駛180千米,這列火車的速度是_____ 。

⑵自行車3分鐘行駛了600米,這輛自行車的速度是_____ 。

⑶一名運動員8秒跑了80米,這名運動員的速度是______ 。

[通過練習使學生能根據“速度、路程和時間”三個量之間的關係解決一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拓展

帶有這個標誌(標誌上標有60)的路共長180千米,張叔叔駕車想花2小時開完這一路段。他會超速嗎?

[本節課是《誰跑得快》的第一課時,因而在授課時著重安排解決“速度”,將“路程”與“時間”安排在第二課時,但考慮到學生思維的需求,也預設到了學生求出“路程”或“時間”來解決此題的可能,因此,除了上面練習中集中練習瞭解決不同物體的速度外,在此題中,我特意編寫了一些特殊的資料,旨在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需要。]

四、回顧

師:今天你有哪些收穫?

國小三年級數學乘與除教案篇7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9頁的例17、例18和練習十五的第5—8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四捨五入”進行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估算方法。

2、使學生了解估算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及良好的學習、作業習慣。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下面各題。

16×5 30×6 130×2 40×5

80÷5 420÷7 510÷3 240÷6

2、估算下面各題。

479÷6 531÷5 2449÷8 1790÷3

(1)逐題由學生估算,並說出估算的過程,即第一步求什麼?怎麼省略被除數的尾數?第二步算什麼?應該注意什麼?

(2)說出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估算方法。

二、新授。

1.引言。我們已經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估算方法,能夠根據不同情況估算出它們的近似商。今天我們通過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估算的繼續學習,瞭解它在生活、學習中的作用。

2、教學例17。

(1)出示題目:5530除以6大約等於多少?

(2)讀題並理解題意。

(3)列式:5530÷6

(4)這道題目對結果有什麼要求?(只要求進行估算)怎麼看出題目中只要求進行估算?

(5)進行估算。由學生說出估算方法:把被除數5530的百位後面的尾數省略後約等於5500。再把5500÷6約等於900。

提醒學生橫式上要寫“≈”號。

(6)由學生筆算出準確數。

得:5530÷6=921……4

(7)引導學生將估算的結果與實際除的結果進行比較。

得出:估算的結果和實際除得的結果是接近的。

3、鞏固練習。練習十五第6題的第一行3道題。

(1)讀題,學生進行估算,三人板演。

教師行間巡視,注意學生被除數是根據哪一位進行“四捨五入”的,橫式上是否寫“≈”號。

(2)訂正後,再請學生算出各題的準確數。

(3)通過討論,說出每道題的估算結果比除得的準確數大一些還是小一些,你是怎麼想的?

4、教學例18。

(1)出示題目:用估算檢查下題商的最高位有沒有錯誤。

3976÷8=497

(2)讀題,理用題意。

(3)進行估算。3976÷8≈500

(4)引導學生對實際的結果與估算的結果進行比較。

①實際結果497的近似數是500。

②估算的結果也是500,說明商的最高位沒有錯。

5、鞏固練習。練習十五第7題第一行的兩道題。

三、課堂。

師生議論,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估算有什麼作用?

教師出: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估算方法,知道了它在實際計算中的作用、今後我們要能夠自覺地運用它來檢查計算結果是不是與實際結果接近或除法筆算商的最高位有沒有錯誤,養成良好的作業檢查、檢驗的習慣。

四、課堂作業。

做練習十五的第5題,第6、7題的第二行以及第8題。

國小三年級數學乘與除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三位數(末尾有0的)乘一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4、激勵學生評價與反思,體驗解決困惑成功喜悅。

教學重點:掌握三位數(末尾有0的)乘一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知識鋪墊

1、口算。

30×2= 10×6= 300×2= 40×6= 3000×2= 500×6=

小結:一個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題,可以用多位數中0前面的數乘一位數,再看多位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積的後面添幾個0。

2、用豎式計算。

227×5= 603×4=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為學生在例題的學習中,能靈活地運用遷移的方法,筆算一個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

二、新課教學

1、匯入新課:談談讀書有什麼好處?

2、教學例7

1)出示插圖題目,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怎樣列乘法算式計算?

3)估算一下結果

4)用豎式計算,自己試一試

5)學生板演,對比優化方法。

?設計意圖:談讀書的好處既可以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又很好的過度到例題的教學。然後讓學生找出條件、問題嘗試解決問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與課堂的開放性》

三、鞏固練習

1、課本87頁的第1題。(要求用豎式計算)

2、補充練習:算一算

1200×6= 2600×5= 1300×9= 3200×4=

3、課本87頁的第2題。

4、課本87頁的第3題。

?設計意圖:分層練習,分散難點。通過不同的練習,強化學生對《一個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算理的掌握。書中的練習缺少了整百數乘一位數的練習,所以就補充了練習2》

四、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

?設計意圖:回顧板書,說說體會與收穫,加深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與掌握。》

五、作業佈置5、課本86頁的“做一做”

板書設計:

一個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

一位數的書寫位置:這個一位數應該與多位數0前面的那個數字對齊;

積末尾0的個數:多位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得末尾添上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