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認識13的教案5篇

在教案的編寫中幫助教師提前準備好所需的教具、資料和活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和趣味性,通過認真準備詳細的教案,我們能夠更好地組織教學過程,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系統和連貫,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認識13的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

認識13的教案5篇

認識13的教案篇1

一、活動目的

1.讓幼兒認識日曆,知道一年有365天,一年共分12個月。12個月中分大月、小月和平月,大月有31天,小月30天,平月(二月)只有28天。知道怎麼分大月和小月,二月又為什麼只有28天(不講閏年和閏月)。

2.讓幼兒學會看日曆,如今年是哪一年?今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明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昨天又是幾月幾日,星期幾?一星期有多少天?並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從而擴大幼兒的知識面,提高認識能力,並教育幼兒珍惜時間

二、活動準備

1.教師自制20xx年全年日曆一大張作為教具(要求數字儘量寫大)。同時製作並影印供幼兒用的20xx年全年日曆表,每人一張。

2.抽答問題的卡片若干張。

3.發動全班幼兒收集各式各樣的掛曆、牆歷、檯曆若干。

三、活動過程

1.複習認讀數字1至

12、1至31及序數第1至第12。

2.出示老師自制的20xx年的整張日曆,貼在黑板上,讓幼兒觀看,並向幼兒介紹這是日曆,教大家學說“日曆”。

3.根據大班幼兒的生活經驗及在學習認數和數數的基礎上,讓幼兒辨認這是哪一年的日曆?並向幼兒介紹每一大格內是一個月的日曆,數數一共有幾大格,就知道一年共有幾個月了。反覆讓幼兒回答一年有12個月,並告訴幼兒一年中所有的天數加起來共有365天。

4.再請幼兒看黑板上的大日曆,提出問題:一個大格子裡(即每一個月)有多少天呢?(讓幼兒自己看格子裡的數字來回答)奇怪,為什麼有的格內是31天,有的是30天,有的又是28天呢?小朋友,想知道原因嗎?老師現在給大家講一個有趣的故事:在很早很早以前,羅馬帝國有一個叫凱撒的皇帝。他規定將一年365天分成12個月,由於他的生日是前半年的單月。所以就規定單月為大月(31天),雙月為小月(30天),這樣算下來一年是366天。多了一天,怎麼辦呢?當時的羅馬帝國認為,一年中二月是不吉利的月份(因羅馬帝國處死犯人是在二月),所以凱撒皇帝就決定從二月裡減少一天,即二月本應是30天,減少一天就是29天,這樣一年就是365天了。後來凱撒皇帝死了,由他的侄子奧古斯做皇帝。奧古斯的生日在八月,八月本應是小月,30天,但這個皇帝不願自己的生日是小月,又將八月改成大月,變成31天,這樣又多了一天。於是奧古斯皇帝就決定再從不吉利的二月中減少一天,所以二月就變成了28天(平月),這樣全年又正好是365天了。此日曆使用至今,規定為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也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老師一邊說,一邊指著日曆中每一個月所示的天數給幼兒看)。

5.假如大家不看著日曆,能不能將一年中的大月、小月、平月說正確呢?現在,老師教小朋友一個幫助記憶的好辦法。老師示範性地伸出左手,握成拳頭,手背朝向全體幼兒,用右手的食指沿左手食指關節凸出處數起,凡關節凸處為月大,凡關節與關節之間的陷處為月小,其中二月為月平。月大為31天,月小為30天,月平為28天(二月),於是有了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的口訣。要提醒幼兒,數到七月後要回到食指關節凸出處,重新開始數八月大、九月小……。這樣七月、八月連續兩月是大月。

請小朋友模仿老師的樣子來學習這種方法,一月一月地練習,學完後試試小朋友學習的效果,先由老師提問,讓幼兒用左手食指指著左手背凸凹部分集體回答:一月是什麼月?有多少天?二月是……,特別要提問七月、八月各是什麼月?有多少天?然後再提問九月、十月……。第二遍可提問個別能力較強的幼兒,也可試問能力稍差的幼兒,如不行,老師再教。

5.繼續教幼兒看日曆,讓幼兒知道,每大格內,第一排字表明的是星期幾,從星期日開始,接下去是星期一至星期六(也叫週末)。要求幼兒想想今天是哪一年幾月幾日,星期幾?昨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明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先集體回答,請個別幼兒上來在日曆上找出這一天,然後再請個別幼兒回答,並自己上來在日曆上找出這一天。

6.給每個幼兒發一張94年全年日曆,讓幼兒自己練習看日曆,在上面找出自己的生日,說出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再請小朋友二人一組,一人報出時間,另一人在日曆表上找到相應的位置,報幾次後二人互換。

7.提問幼兒:每週有幾天要上幼兒園?(6天)包括星期天,一週共有幾天呢?再指導幼兒看看自己的日曆表,學會看一週,明確7天為一週,一週共有7天。

8.老師講解一年的意義,如過了一年,小朋友都長大了一歲。問到20xx年你們有多大?那時你們想幹什麼事?請幼兒自由發言。

9.老師小結,並鞏固提問(可集體或個別回答交替進行):

①一年有多少天?

②一年有幾個月?

③大月是多少天?小月是多少天?平月是幾月,有多少天?

④一星期有幾天?

回答完後,再讓部分幼兒上來抽老師手裡的卡片,卡片上提什麼問題,就回答什麼問題,答對的獎一朵小紅花。

10.欣賞詩歌《時間伯伯》,教育幼兒珍惜時間。

時間伯伯時間伯伯,你是偉大的旅行家,你從不停止自己的腳步,從過去走到現在,從昨天走到今天,從現在走向將來。時間伯伯,叔叔阿姨告訴我們,“一寸光陰一寸金”,我們一定愛惜你,跟隨你的腳步,做時間的小主人。

11.老師擺出或掛出各種日曆,進行展覽,告訴幼兒,日曆可做成各種形狀,如掛在牆上的叫掛曆,貼在牆上的單張日曆叫牆歷,放在桌上的叫檯曆,還有小日曆卡,有的手錶上也有日曆。

最後讓全體幼兒自由地參觀各種漂亮的日曆,評評哪一種最好看,設計得最美,自己最喜歡哪一種。全活動結束。

四、活動延伸

1.在家中,讓幼兒從日曆上找到爸爸、媽媽的生日,並自己練習每天看日曆。

2.教室裡掛一個日曆,讓幼兒每天來幼兒園時,輪流撕下一張,知道今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3.要求每個幼兒在家長的指導和幫助下自制20xx年日曆一張。

認識13的教案篇2

教學目標(一)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二)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限整釐米數)

(三)培養學生觀察及動手操作能力.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1釐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難點: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教具和學具

教具:學生用的刻度尺一把,5釐米長的紙條,投影片若干張.學具:學生用的刻度尺一把,圖釘,一條繩子,沒削過的新鉛筆一支,裝墨水瓶的空盒一個,三張紙條(分別長3釐米、4釐米、6釐米),2分硬幣一個.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提問:誰能說一說你的課桌面有多長?

同學們可能不知所措,無從回答,教師提示,可以用你有的東西比一比,學生可能用鉛筆、小棒、手指,也有的同學用尺子去比,交流比的結果時,有的同學可能說3支鉛筆那麼長,8根小棒那麼長,4那麼長,有的同學用尺子量,也不知怎樣說明其長度.敘述:有的同學說課桌有3支鉛筆那麼長,8根小棒那麼長,4

那麼長,你們說得都對,但為什麼數都不一樣啊?(使學生體會到由於測量工具不一樣)這樣說起來就很不方便.因此,我們需要有統一的測量工具,有誰知道測量長度的工具是什麼?(尺子)剛才有同學用尺子來量課桌的長,但不知道用什麼單位表示它有多長.今天我們就學習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用“釐米”做單位.(板書課題:認識釐米、用釐米量)

(二)學習新課

1.認識長度單位“釐米”

敘述:請同學們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從刻度0到1,這中間的長度是1釐米,請同學們用尺子和圖釘的長比一比,圖釘的長大約是1釐米.教師將1釐米的長度畫在黑板上.請學生用尺子比一比自己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釐米,閉上眼睛想一想1釐米有多長.看看你的尺子,說一說:

從哪兒到哪兒是2釐米長?到哪兒是3釐米長?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釐米?

2.學習用釐米量

量一量下面紙條的長度.敘述:量紙條時,把尺子“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就長几釐米.正好對著“5”,說明紙條長5釐米.學生動手操作

1.請同學們將你事先準備好的三張紙條拿出來,量一量,它們分別長多少釐米?每量完一條,把量得的結果寫在上面.2.看一看這支鉛筆長________釐米.從圖中看出鉛筆長8釐米,如果讓我們去量削尖的鉛筆的長度,筆尖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樣量出它的長度呢?(取整釐米數)

由學生拿出自己削尖的鉛筆,實際量一量,從而得出可以藉助三角板來量.3.量一量

??

就是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因為每個同學手掌寬度和??

長度不盡相同,只取整釐米即可.(三)鞏固反饋

1.基本練習

(1)每人拿出一根繩子,量出3釐米,5釐米,10釐米,給相鄰的同學看,把每次量出的繩子互相比一下,如3釐米的繩子一樣長.(2)量一量

①量一根沒削過的鉛筆,長()釐米.②量數學課本,長()釐米,寬()釐米.③量裝墨水瓶的空盒,它的高是()釐米.2.發展性練習

量一量下面兩個圖形每邊的長度.3.思考性練習

如果有些東西的兩頭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樣量出它的長度呢?如量花生的長度,2分幣的最寬的地方長多少?由學生量一量2分幣,可以互相商量想辦法.全班交流.最後得出可以用兩塊三角板輔助(如圖8).或將物品直接放在尺子的刻度上來量.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長度單位“釐米”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為了使學生初步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於實際,課堂教學首先設計了讓學生測量課桌的長,由於用不同的測量工具,得出的數量就不同.非常不方便,實際需要用統一單位的尺子來量物體的長度.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在課堂設計中,通過從尺子上找一找1釐米是從哪兒到哪兒,教師在尺子上畫出1釐米的長度,圖釘的長,手指的寬大約是1釐米,並讓學生閉眼想一想1釐米的長度,目的都是為了建立1釐米的空間觀念.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了解2釐米、3釐米等具體長度.在指導學生量物體的長度時,除了老師示範外,充分讓每個學生操作,由易到難,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板書設計(略)

認識13的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從發現自己到認識自己從而初步瞭解自己的性別;

2、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3、激發幼兒樂意參加集體遊戲的積極情感。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5、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選擇有一面大鏡子的教室內進行,並在教室內構建一個“化妝間”;

2、幼兒人手一面小鏡子和一個玩具娃娃;

3、設計好一段關於認識自己的動畫短片;

4、知識準備:幼兒已認識五官。

活動過程:

1、匯入――看動畫短片,引導幼兒發現自己。

動畫短片內容為:一個小娃娃很開心地邊吹泡泡糖邊走路,碰到了好幾個小動物,大家都勸他走路當心點,可他就是不聽,結果頭上撞了個大大的包。他又疼又急,哇哇地哭著跑回家,鏡子說:“別哭!別哭,好孩子以後要愛惜自己!”娃娃問:“自己是誰呀?”鏡子說;“自己嘛,請你對我照一照,就會看到了。”聽了這話,娃娃真的對著鏡子照了起來。

2、集體活動——玩照鏡子游戲,引導幼兒認識自己。

(1)幼兒在室內尋找鏡子,找到後拿著鏡子照照,並說出自己的.名字,向教師介紹自己。

(2)玩“自己的五官在哪裡”的遊戲,說一說五官的名稱,並指出五官的位置。

(3)請幼兒講講自己跟別人有什麼不一樣。如頭髮的長短、衣服的顏色……

3、操作練習,使幼兒知道自己的性別,並學會區分男孩與女孩。

(1)“交朋友”遊戲:幼兒在集體面前說出自己的性別後,找一個玩具娃娃做朋友,並把他帶回“家”。

(2)送“朋友”參加化妝舞會:請幼兒將自己的“朋友”按性別的不同送到“化妝間”裡。

區域設定和日常活動組織:

1、在晨檢表、評比欄、毛巾架等上為幼兒貼上照片,讓幼兒加深對自己的認識;

2、在一些音樂、體育等活動中,適當加入一些分男、女的角色表演、演唱、遊戲等形式;

3、在幼兒入廁時,強化幼兒對性別的認識。

與家長溝通計劃:

1、給孩子看看他們小時候的照片,向孩子講述小時候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

2、有可能的話,多給孩子照些照片;利用休息時間和孩子一起記他們的成長日記。

教學反思:

少一半的幼兒對教師的提問能積極反應,大部分幼兒比較被動,需要鼓勵和再次引導。大多數幼兒能簡單自我介紹,在遊戲互動環節裡,幼兒都能參與活動,在旦表述時語句單一,缺完整、連貫說話的表達能力。所以,有勇氣在同伴面前大聲說話、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述還需要在不同的領域教學中滲透能力培養,多給幼兒表達的機會。

認識13的教案篇4

教案目標:

1、讓幼兒初步認識小手,瞭解小手的作用,懂得怎樣保護小手。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教案准備:

各種各樣的卡片、活動室裡小朋友知道的任何東西。

教案過程:

一、謎語匯入:“十個親兄弟,天天在一起,又有長來又有短,一起幹活真賣力”讓小朋友想一想,猜一猜。

二、 認識小手

(一)認識手指

1、讓孩子伸出小手“搖一搖,拍一拍,搓一搓,甩一甩”,師:看小手跑到我們眼睛前面了,數一數我們有幾隻小手,看看我們的小手上有什麼?。

2、師:現在老師要把手指中的老大請出來了。你認識它嗎?來跟我們的大拇指打個招呼吧,hello!大拇指。

3、緊挨著大拇指的好朋友你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嗎?食指。把你的食指伸出來,搖一搖,hello!食指。老師的聲音可以漸變。引導孩子的注意力。

4、讓孩子到老師的跟前找一找最長的那根手指,跟中指打招呼。

5、找一找剩下的手指中最小的,舉起來讓老師看看,同小指打招呼。

6、老師表現出非常驚訝的表情告訴小朋友,我們忘記了一個手指,它現在肯定很不願意了,老師來問問它的名字,把無名指舉到耳朵前,好象無名指在說話一樣。

(二)認識手心手背,孩子知道手心手背以後,以遊戲的方式,讓手心親一親,手背親一親,也可觸控身體的各部位

三、小手的用途,讓孩子大膽發??

四、組織遊戲,讓幼兒用小手觸控各種卡片和物件,也可觸控老師

五、保護小手,怎樣保護小手引導孩子勤洗手。然後大家一起去洗手

六、活動結束

認識13的教案篇5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

2.能夠辨認和區別長方體和正方體;

3.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

教學難點: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辨認和區別。

教具準備:

1.長方體、正方體模型。

2.例1、做一做、長方體、正方體各種位置平面圖幻燈片,幻燈機,錄音機。

3.長方形、正方形拼組成的機器人及長方體、正方體拼組成的機器人。

學具準備:每個學生準備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出示長方形、正方形組成的機器人於黑板。

師:小朋友們,這是什麼?(機器人)這個機器人,可有學問了,不信呀,跟著教師來看看。大家看機器人的手、腳和脖子,它們都是什麼形狀的?(長方形)誰能說說長方形有哪些特點?

師:再看看機器人裝滿學問的肚子和腦袋又是什麼形狀的?(正方形)誰也來說說正方形有什麼特點?

[評析:通過複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作鋪墊。]

二、新課教學

1.初步認識長方體。

①師:這個機器人不僅很有學問,還很神奇。你們看,老師把它的手和腳拼成一個什麼樣的圖形。

(按上下、前後、左右的順序依次將機器人的手和腳拼成一個長方體。)

師:大家想想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東西的形狀也是這樣的?

指名列舉。

師:對了,像書、盒子、磚頭以及老師手中的模型這樣的形狀,我們就把它叫做長方體。

出示例1上半部分幻燈,並板書:長方體。

②師:(觸控桌面)大家看這是課桌的一面,我們的長方體也有這樣的面。請大家拿起桌面上的長方體,跟老師摸一摸。

帶領學生摸長方體的上面。

師:我們剛剛摸過的地方是這個長方體的上面,大家再摸摸看,除了上面,長方體還有哪些面?誰能按一定的順序說說,讓大家更容易記住。

指名回答,板書:上下、前後、左右

師:一共是幾個面?板書:6個面。

師:原來長方體有上下、前後、左右一共6個面。

指名摸、數長方體的6個面。

讓學生觀察長方體每個面的形狀。板書:長方形

師(演示):這是上面,和它相對的應該是一一(下面),前面相對的是一一(後面),左面相對的是--(右面)。我們就把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後面,左面和右面,叫做相對的面。

板書:相對的面

師:相對的面大小怎樣呢?

依次取下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後面,左面和右面進行重疊比較,得出結論:相對的面一樣大。(板書:一樣大)

③出示一個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按順序數出6個面。讓學生觀察它的每一個面,與第一個長方體進行比較,說說有什麼不同。

師:像這樣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剩下的四個面是長方形的圖形也是長方體。

板書:有的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④小結:今天機器人帶我們認識了長方體,我們知道了長方體有6個面,而且相對的面一樣大。不過,有的長方體6個面都是長方形,有的長方體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剩下的四個面是長方形。

2.初步認識正方體。

①出示正方體。

師:機器人還要介紹一個新朋友給大家認識,它就是正方體。

板書:正方體

請同桌互相討論: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麼形狀的。

取下黑板上機器人。指名回答,板書:6個面正方體

請一位學生按順序摸、數正方體的6個面。

②取下6個面,重疊演示6個面的大小一樣,板書:一樣大

③小結:正方體有6個面,6個面都是正方形的,而且它們一樣大。

④讓學生列舉出形狀是正方體的物體。

出示例1下半部分幻燈。

3.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平面圖。

師:剛才我們認識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具體的東西。如果把它們畫在黑板上、本子上,應該是什麼樣的呢?請在家開啟書第23頁看例1。

讓學生通過幻燈再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其它位置的平面圖。

4.總結:這節課,機器人帶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課題: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怎樣來區別這兩種圖形呢?我們先要看看它是否有6個面,如果6個面都是長方形,或者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其餘4個是長方形,那麼它就是長方體。如果6個面全部都是正方形,它就是正方體。

[評析:直觀形象初步地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徵,培養學生初步空間觀念。]

三、辨認拼組遊戲

①教師出示一個圖形,如果它是長方體,學生就舉起桌上的長方體;如果是正方體,就舉起正方體。

②教師把辨認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拼成一個機器人。

師:黑板上的機器人哪去了?原來它看見小朋友學習得那麼愉快,就穿上用長方體和正方體做成的衣服,跑到我們的課堂裡和大家一起學習了。機器人說,只要大家肯動腦筋、多觀察,就一定能學到更多的新知識。

[評析:通過遊戲,讓學生能夠辨認和區別長方體、正方體,培養學生多,思考、多觀察的能力。]

四、鞏固練習

1.第23頁做一做,集體訂正。

2.練習七第1-5題,集體訂正。

[評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節課概念多,內容較為枯燥,為了讓低年級學生能愉快地投入學習,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引導學生通過摸、數、說等教學活動,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使學生不僅理解、掌握了知識,而且增長了智慧,培養了能力,並發展了空間觀念。

在課末學生學習情緒比較低落的階段,創設了拼合機器人的遊戲,使學生在愉快中懂得了判斷長(正)方體不能只看它的一個面,必須觀察到所有的面。從而把這節課推向高潮,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