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認識13的教案優秀8篇

在教案的編寫中幫助教師提前準備好所需的教具、資料和活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和趣味性,通過認真寫好教案,我們可以更好地與學生進行互動,提高教學的參與性和趣味性,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認識13的教案優秀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認識13的教案優秀8篇

認識13的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讓幼兒初步感知空氣的存在及特性。

2、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和能力。

3、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情感。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6、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7、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塑料袋、吸管、一次性塑料杯、彩紙、氣球、魚缸、游泳圈、皮球等。

活動過程:

一、塑料袋裡有什麼

1、提問:小朋友,看看老師手裡拿的是什麼?(教師出示兩個分別裝有水果玩具和藥盒的塑料袋)

2、師:這些東西都裝在什麼裡面?(幼:塑料袋)

3、出示第三個裝有空氣的塑料袋,提問:咦?這裡面裝的是什麼呢?有沒有東西啊?(幼兒觀察、思考、自由回答)

4、小結:對,這裡面裝的就是空氣,那為什麼剛才小朋友說裡面沒有東西呢?對,空氣就是看不見的。

二、抓空氣

1、 師:這裡的空氣是老師裝的,你們想不想試試?好,請你們拿出自己的“魔術袋”去抓空氣。注意安全,抓完以後趕快用手捏緊袋口,不要讓空氣寶寶跑掉了!好,去吧!

2、提問:哦!你們的收穫可真不小,來,說說看,你是在什麼地方抓到的?(個別提問)

3、師小結:好!把你的“魔術袋”裝進口袋裡。是呀!空氣寶寶其實就在我們周圍。來,摸摸看。(幼兒感知)空氣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三、證明空氣是流動的

1、師:但是,空氣的本領還大著呢!來,試試看。跟老師這樣做。(幼兒在手背上吹氣)

提問:你有什麼感覺?風是從哪裡來的?(幼兒思考並做出回答)

2、師:原來我們用力吹氣的時候,空氣就流動了,這樣就讓我們感到有一陣風,涼涼的,這就是空氣的本領。下面。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用桌上的紙折一把小紙扇,摺好以後扇一扇,有什麼感覺?待會兒在告訴老師。好!開始吧!(幼兒動手操作)

3、幼兒完成以後相互交流、討論,教師個別提問。

4、小結:對,其實空氣是流動的,它形成的風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好處,在我們周圍還有什麼東西可以形成風的?(引導幼兒思考空氣流動帶來的好處)

四、空氣的重要性

1、“我們的生活真的離不開空氣,不信,我們就來試試。等一會兒說說你有什麼感覺?來,一、二、三。”(幼兒嘴巴閉起來,用手捏住鼻子)

2、呼吸空氣,說出自己的感覺。個別提問。知道空氣的重要性。

3、小結:我們在任何時候都離不開空氣,動物和植物也離不開它。

4、出示兩幅空氣汙染的圖片,幼兒觀察,個別提問。

5、師:工廠裡排出的廢氣汙染空氣,人們呼吸後對身體有害。所以,我們要保護空氣這個好朋友,不要傷害它,讓它變得更健康,我們也健康了。

五、探索活動

1、出示粉筆,幼兒猜猜裡面有沒有空氣。

2、 實驗:將粉筆扔進水裡,幼兒觀察現象。證明粉筆裡面有空氣的存在。

3、 示吸管,提問:這裡面有空氣嗎?(幼兒動手做實驗,用吸管輕輕地往水裡吹氣,觀察現象,個別提問。使幼兒知道空氣存在於一些物體中。)

4、 幼兒瞭解空氣在實際生活中的用途。出示皮球、游泳圈,讓幼兒知道里面是有空氣的。說出它們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六、結束活動

1、現在我們來玩個踩氣球的遊戲,把裡面的空氣寶寶放出來吧!

2、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活動反思:

一、充分突出科學本質,體現濃濃的科學味

我們經常說科學課要有科學味,科學課要突出科學本質。那科學本質是什麼?首要是實證意識了。在這節課中我有意在認識空氣、魔術揭祕等活動中滲透這方面內容的教育。這節課,學生在通過科學的方法證實了自己印象中的“空氣”是怎樣的,學生對空氣的概念從模糊到清晰,甚至從錯誤到正確。另外,從學生一開始對魔術產生迷惑到後來利用實驗揭開其中祕密的眼神我看出了,他們已以懂得了用證據說話的道理。實證的科學意識從此在他們身上紮根。

在這節課中,我還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因為觀察能力是各項科學探究能力中最基礎的。但往往觀察又容易流於形式。學生在認識空氣的活動中,會了先想好要求、想好怎麼做再觀察,同時學生在觀察時也會運用眼看、耳聽、手摸等感官,學生還在推測“空氣為什麼能讓杯子外面的水進不來”的過程中邊觀察邊思考。這些活動表現都告訴我,他們懂得觀察要有目的性、觀察要借用感官、借用一定的工具,他們的觀察能力開始提高。

科學課程是以科學探究為核心的,那科學探究又以科學思維的培養為核心,因此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是一項重要任務。這節課中,學生並沒有急著開展實驗,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對探究問題進行分析。學生不但學會“做中學”還在“思中學”。

這節課時時處處都能力看到學生智慧的花朵在綻放,到處飄著濃濃的科學味。

二、以活動產生合力,構建高效的課堂。

在設計中,我大膽地重整了教材,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目的在於構建高效的課堂。學生對我安排的小魔術活動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心,並自地探究其中的奧祕,形成了學習的驅動力。在認識空氣、魔術揭祕的活動中,學生通過動腦、動口、動手、動眼等多元體驗學得有滋有味,積極主動,形成了內驅力。學生對課外探究活動“紙的奇遇”,也產生了濃厚興趣,很好地延伸了探究了熱情,形成了延展力。相信,學生課外的科學探究學習一定不比課堂差。這三種力在課堂中形成了合力,學生成功地構建了科學概念,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三、問題

這節課中,由於是異地教學,對學生的瞭解程度還不夠深,因此課堂調控方面還需要加強,也因如此,以後的教學中還應該紮紮實實地提高自身的基本功,把每一節科學課上得更好!

認識13的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數出10000以內的數,理解10個一千是一萬,認識計數單位“萬”。

2、會寫、讀10000以內的數(不含0),說出數的組成,掌握數位順序表。

3、體驗遷移類推的方法,發展學生的數感。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對兩位數的數位也都有所瞭解。本單元將認數的範圍擴充套件從兩位數擴充套件到四位數。學生將認識萬以內的數,並會萬以內數的讀寫。萬以內數的讀寫是進一步的學習萬以上數的讀寫法的基礎。因此要切實的學好本單元,進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10000以內的數,掌握數的組成和數位順序表。

難點:理解數位的意義與作用。

教學過程

活動1【匯入】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1、課件展示家電用品及其價格。複習最高位、各數位的意義等。

2、學生試讀更大的數。(板書:萬以內數的認識)

3、由課題想到這節課要學習的知識。

活動2【活動】二、動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教學例4

1、數數時,可以一個一個地數,一十一十地數,一百一百地數,還可以一千一千地數。(數小方塊)(板書:10個一千是一萬)

2、(用計數器)一千一千地數,從一千數到一萬

3、練習數數(課本第75頁第2題)

4、感受身邊的數(一萬)

(二)數位順序表

1、“萬”所在的數位是“萬位”,之前還認識個位、十位、百位、千位。

2、擺一擺:小組合作,把5個數位進行排序。

3、數位順序表,從右數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

4、練習

(三)教學例5

1、課件逐一出示小方塊,讓學生數;最後所有的小方塊加在一起有多少個?

2、用計數器撥出這個數,並寫數和讀數。

3、說出這個數的組成。

活動3【練習】三、鞏固練習,知識考查

大考驗——尋找密碼

1、第一關【讀一讀,說一說】(課本第75頁第1題)

提示1:密碼是一個四位數,最高位是5。

2、第二關【撥一撥,數一數】

要求:同桌兩人比賽,看誰說得又快又準!

(1)十個十個地數,從1260開始往後數5個數

()()()()()

(2)一百一百地數,從3700開始往後數4個數

()()()()()

提示2:十位的數字是3的3倍。

3、第三關【聽一聽,寫一寫】

老師報數,你來寫。

1313 3258 4735 9999 10000

提示3:百位和個位的數字相同,它們的和是4。

密碼門開啟,感受生活中的萬以內的數

活動4【練習】四、課堂小結,知識比賽

1、這節課學會了什麼知識?

2、知識比賽(練習紙)

(1)從()邊數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三位是()位,第五位是()位。

(2)5236是一個()位數,它的最高位是()位。

(3)由3個一,5個十,6個百和8個千組成的數是()。

認識13的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時鐘的結構及分針、時針的執行規律。學會看整點。

2、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硬紙片鍾

2、動物手偶

3、實物鍾

活動過程:

一、引入並簡單認識鍾及其作用。

1、引入並簡單認識鐘的種類及其作用。

教師調鬧鐘鬧鈴引入

提問:

⑴你們猜猜是什麼聲音?(鬧鐘的鬧鈴)

⑵家裡還有哪些鍾?是什麼形狀的?

(有鬧鐘,手錶,掛鐘和大座鐘)

⑶鐘有什麼作用?

(鐘不停的走,告訴人們幾點了,人們就按照時鐘上的時間進行學習休息)

2、簡單認識鐘面。

教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個鐘,看看它是什麼形狀的?(圓形)請你仔細觀察鐘面上有什麼?

總結:有兩根針和12個數字。

提問:

這兩根針有什麼不同?(長度不同)

教師:他們都有自己的名字,長的叫分針,短的叫時針。我們在看看數字,

提問:

(1)正上面的是數字多少?(12)

(2)正下面的是數字多少?(6)

二、由時針、分針賽跑,引導幼兒感知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

教師:今天呀,時針和分針要進行依次跑步比賽,現在他們都摘在數字12的起跑線上了。請你們猜猜誰回贏?好,比賽就要開始了,預備—開始!(教師操作鐘表)

提問:誰跑的快?(分針)

議論:分針和時針跑的時候,他們之間有什麼祕密呢?教師反覆操作。

總結:分鐘走一圈,時鐘走一格,這就是一小時。

三、認識整點。

教師:那麼分針和時針指的數字又表示幾點呢?別急,老師來告訴你。看鐘的時候,先看時針,在看分針。當時針正指著一個數字時,分針有正指著12時,就表示“幾點了”邊撥鍾邊和幼兒一起“一點鐘,兩點鐘,三點鐘……六點鐘”

撥鐘的時候,一定要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撥,順時針的方向就是鐘面上的數字從小到大的方向。

四、請個別幼兒練習。

練習撥7點,8點,9點,10點……12點。

五、全體練習。

請幼兒按照一日生活時間表“早上7點起床,上午9點上課,中午12點吃午飯,下午4點放學,晚上9點睡覺”另外請小動物來檢查。

六、遊戲“老狼,老狼幾點了”

1、講遊戲規則:老師扮演老狼,請小朋友來當小羊。老狼在前面問“小羊,小羊幾點了?”老狼呢就雙手拿著一個鐘,然後撥的時間,小羊一起說幾點了。如果老狼撥到6點,那就要吃小羊了。

2、請幾名幼兒和老師先示範一次。

活動反思:

?認識鐘錶》這節課的目的旨在使幼兒認識時鐘,能區分時針、分針,瞭解鐘面上數字的排列規律,初步瞭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認識整點、半點。為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我採用課件教學,使幼兒在保持興趣的同時更直觀、更主動的去掌握教學目的。整節課堂上幼兒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

我用參觀鐘錶店的方式引出課題,出示了形狀、大小、顏色不一的時鐘,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鐘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們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說開了,課堂氣氛一下子就高漲了。

接著,我引導幼兒先觀察並認識鐘面上的1—12個數字,重點認識12、3、6、9這四個數字的位置。瞭解12個數字的排列規律,知道這些數字是按順時針方向走。然後讓幼兒認識時針與分針,讓孩子們仔細看看這兩根針有什麼不同,根據指標的長短、粗細辨別時針與分針。並通過實物演示,讓幼兒知道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兩根指標朝著一個方向走,叫順時針方向,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通過演示,幼兒看得清晰明確,興趣濃厚。

在認識整點這一環節中我在課件中出示了12個整點的鐘面,讓幼兒自己通過觀察發現整點時時針在哪裡,分針在哪裡。接著我再出示幾個整點的鐘表讓幼兒鞏固對整點的認識。然後我就請他們拿出學具“企鵝鍾”聽老師報時,他們來撥一撥整點,這一環節因為有了實際操作,幼兒大多掌握得較好。

活動的難點是認識半點,如何讓孩子輕鬆掌握難點呢?我採用了對比的方法:讓幼兒觀察整點、半點兩個時鐘,孩子們大多說出了整點的時間,亦有個別幼兒說出了半點的時間,我就請他來說說‘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最後我再來引導幼兒自己小結:半點時分鐘總是指向6,時鐘指在2個數字的中間。對於究竟是幾點半這個難點中的難點,我藉助實物大鐘邊撥鍾邊解釋:看現在時針在4和5的中間,那麼時針已經走過的數字4,有沒有走到數字5上,所以現在應該是4點半而不是5點半。當再出示課件請他們看看、說說幾點半時,發現孩子們大多掌握了半點。接著又讓幼兒看數字時間,自己撥一撥學具,幫助他們對於半點的鞏固。

整個活動由淺到深、循序漸進,以遊戲作引導,以幼兒操作為手段,讓幼兒從感知入手,以多媒體、實物教學具為媒體,給孩子清晰、準確的概念。在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在活動中遵循活動性原則,綜合運用發現法、遊戲法,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認識13的教案篇4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知道1噸是1000千克,並能進行質量單位的簡單化聚。

2,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計的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應的問題。

二、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展示場景)水果貿易市場,一箱箱,一袋袋水果,一個蘋果重200()

一箱蘋果重15()(分別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一輛裝滿蘋果的大卡車)請學生估計這一車的蘋果的重量

(如:3噸)

2,請學生說說對"噸"的認識(同時揭示課題:"噸的認識")

(二),在實踐體驗中認識"噸"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請同學們找出教室中有沒有可以用"噸"作單位的物體

(如:桌,椅,電視機,書本等用什麼作單位比較合適)

(2)那麼哪些物體用噸作單位呢

(請同學舉例)

(3)媒體展示:大象,汽車(輪船)的載重量,建築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2,認識噸

(1)請出4個同學站在一起,讓學生說說他們的重量。

a,4個三年級學生的重量大約是多少千克(約100千克)

b,8個這樣的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

c,40個這樣的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

(2)為了簡便計量1000千克規定為1噸

聯絡班中40個同學,想象一噸的重量。

(3)媒體展示:看一看,算一算

a,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幾袋大米的重量是1噸

b,100塊磚的重量是200千克,多少塊的.重量約是1噸

(4)想一想,填一填(小組合作)

一箱蘋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啞鈴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麵粉的重量是25千克,1頭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麼()個()的重量是1噸。

(5)聯絡生活實際說說哪些地方要用到"噸"作單位

(6)填上合適的重量單位。

a:卡車載重4()

b:小明體重35()

c:一塊橡皮的重量是8()

d:浙江舉重運動員,在二十七屆奧運會上以挺舉207.5()的成績再一次獲得冠軍,為國爭光。(請學生聯想他能挺起幾個學生,幾個佔旭剛就可以挺起一噸)

一座橋的載重量是10()(再請學生說說什麼是"一座橋的載重量")

(三):噸和千克的化聚。

1,請同學試一試例3.

(1)5噸=()千克(2)2450千克=()噸()千克

填好後分別指明學生說說怎樣想的

2,試一試

8000千克=()噸6噸20千克=()千克

(四),課堂小結

學過的重量單位有那些?它們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五),練習

1,填空

4000千克=()噸3噸=()千克

2噸600千克=()千克

4200千克=()噸()千克

7噸38千克=()千克

2,①一頭大象重5000千克,合多少噸

②一輛卡車能裝4噸500千克大米,合多少千克

③一個鴕鳥蛋重1500克,合多少千克多少克

認識13的教案篇5

一、 活動目的:

1、激發幼兒探索學習興趣,有初步的立體概念。

2、認識圓柱體,感知圓柱體的基本特徵。

二、 活動準備:

1、教具:球一個、圓柱體一個,可拆圓柱一個,圖示一份,判斷圖一份,卡片若干

2、學具:圓柱體、球體若干,可拆的圓柱體人手一份,圓柱體積塑、旺仔牛奶罐、作業紙、筆、橡皮泥、記錄表等各若干。

三、 活動過程:

1、比一比:較圓柱體與球體,探索圓柱體的特性。

a、直接引入,出示球體、圓柱體引導滾一滾,疊一疊。

“請小朋友將球體和它的朋友放在地上滾一滾,疊一疊,看看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b、結合圖示,引導幼兒說出圓柱體與球的差異。

“你發現它們有什麼不一樣?”(結合幼兒的回答,依次出示圖示)

c、教師小結圓柱體的特性。

“剛才小朋友在玩的過程中,都發現球體和球體不能疊在一起,但它的朋友可疊在一起,可球體能到處滾動,而它的朋友只能側面地來回滾動”。

2、動一動:感知圓柱體的特徵。

a、幼兒動手拆圓柱體,感知圓柱體的特點。

“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一個穿衣服的球體朋友,等會兒請小朋友將它的衣服拆開,看看它的上面、下面和側面是什麼形狀,大小一樣嗎?

b、教師小結,引導幼兒認識圓柱體,瞭解圓柱體的基本特徵。

“小朋友都發現了球體的朋友的`上面和下面都是圓形,兩個圓一樣大,側面展開是長方形,中間一樣粗,我們就把這種形體叫做圓柱體。

c、結合圖示正確判斷圓柱體。

“我們一起來找找圖上哪些是圓柱體”。

3、玩一玩,通過遊戲鞏固對圓柱體特徵的認識。

a、遊戲《對與錯》,正確判斷圓柱體。(生活中圓柱體圖片)

“老師和小朋友玩個好玩的遊戲——《對與錯》,如果老師取出的圖片是圓柱體,小朋友為它拍拍手,並大聲說出對、對、對,如果老師取出的圖片上物體不是圓柱體,那麼小朋友就可以做手交叉的動作,並大聲說出錯、錯、錯”。

b、遊戲《找一找》,找找活動室裡圓柱體的相似物。

“剛才小朋友都很棒,一下子能判斷出哪些是圓柱體,哪些不是圓柱體,現在請小朋友用眼睛瞄一瞄,看看我們活動室哪些東西也是圓柱體”。(幼兒尋找並表述)“除了這些東西,我們周圍還有哪些東西是圓柱體呢?”

4、做一做,通過製作感受圓柱體的特點。

a、《穿一穿》,選擇合適的卡紙包裝圓柱體。

b、《塗一塗》,為作業紙中的圓柱體塗色。

c、《搭一搭》,壘高不同大小圓柱體積塑,並做記錄。

d、《變一變》,把橡皮泥變成圓柱體,並進行排列。

認識13的教案篇6

活動目的:

孩子認識數是從“1”和“許多”開始的,“1”是自然的單位,“許多”是含有兩個以上元素的集合。找1和許多的遊戲,適合於3歲左右的.孩子。通過此項遊戲,使孩子會區別1個物體和許多個物體,並初步理解1和“許多”之間的關係,同時也發展了孩子的觀察力、注意力和簡單的歸類能力。

3歲左右的孩子對1和許多的理解,總是同實踐活動和對物體的物體的感知緊密相連的,所以要引導孩子在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親身體驗。

活動工具:

一個蘋果、一個娃娃、一隻小熊、許多梨或小汽車,以及書……

活動步驟:

1、家長將物品放在桌上,請孩子看看哪些東西是一個?哪些是許多?如提問:“蘋果有幾個?”“小汽車有多少輛?”(許多輛)

2、請孩子找出哪些物品是“1”的,如提問:“哪些東西是1個,請你找出來?”

再找出哪些物品是許多。

3、要求孩子一邊拿物品,一邊用語言表達,如“我拿了一個蘋果。”“我拿了一個娃娃。”“我拿了許多梨。”……

活動遊戲的變化:遊戲可更換不同的物品,反覆進行數次後,可根據情況請孩子在屋內找一找,哪些東西是1個,哪些東西是許多個,如1張桌子,許多椅子,1臺電冰箱,許多錄影帶……在此基礎上,可帶孩子到自然環境中尋找,在戶外找找1和“許多”,這比在已準備好的環境中尋找要困難些,家長要根據情況給予指導。

總之,供孩子玩“1”和“許多”遊戲的東西數不勝數,家長只要做有心人,就一定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認識13的教案篇7

教學目標:

認識萬以內的數,會用計數器表示萬以內的數,能熟練的讀寫萬以內的數,並能運用所學的知識,熟練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熟練的讀寫萬以內的數,並能運用所學的知識,熟練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難點:會用計數器表示萬以內的數,明白各數位表示的意義。

教學構想:

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出並認識萬以內的數;再利用學具擺一擺、撥一撥,使學生理解並熟練掌握:10個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個一百。

教具準備:學具盒,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出示視窗

1、同學們,春節期間,很多人要乘火車回家。看圖1,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說:大約有一千人。

2、看圖2、3、4,你發現了什麼?

有三百多輛車,一百二十五戶人家,八百零八盆花。

3、“大約有一千人,有三百多輛車,一百二十五戶人家,八百零八盆花”,這些數與我們以前學過的數有什麼不同?

引導學生說出這些數都不是一百以內的數。

4、我們以前學的都是一百以內的數,而這些數都比一百大,都是幾百、幾千的數,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萬以內的數。

二、新課

1、擺一擺

用你手裡的小方格片來擺一擺:一千是多少?

學生擺,教師巡視。

根據你剛才擺的,你能來說一說一千里面有幾個一百嗎??

引導學生說出:一千里面有10個一百。

板書:一千里面有10個一百。

2、現在咱們再來用計數器撥一撥:一千是多少?

一到學生:10個一百是一千。

板書:10個一百是一千

3、怎樣寫一百二十五呢?先說一說一百二十五里面有幾個百、十、一?再用計數器擺一擺,最後寫出來。

板書::125

練習:用計算器邊撥珠邊數數:

(1)一個一個的數,從一百七十八數到一百九十??

(2)一十一十的數,從五百八十八數到七百一十

(3)一百一百的數,從二百數到一千

板書設計:二、手拉手

萬以內數的認識

10個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個一百

作業設定:自主練習2、3、5

課後

認識13的教案篇8

教學目標

(一)理解並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二)能運用長、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培養學生歸納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其體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用具

教具:投影片,長、正方體,1釐米3的立方體24塊,1分米3的立方體一塊,電腦動畫軟體(或活動投影片)。

學具:1釐米3的立方體20塊。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1.提問:什麼是體積?

2.請每位同學拿出4個1釐米3的立方體,把它們拼在一起,擺成一排。

教師:拼成了一個什麼形體?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你是怎樣知道的?(因為這個長方體由 4個 1釐米3的正方體拼成,所以它的體積是 4釐米3。)

教師:如果再拼上一個1釐米3的正方體呢?

教師: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具)今天我們來學習怎樣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二)學習新課

1.長方體的體積。

(1)教師:請同學取出12個1釐米3的小正方體。問:它們的體積一共是多少?

教師:請同學們四人為一組,用這12個小正方體來拼擺長方體,並分別記下襬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

同學分小組活動,教師巡視。然後分別請擺成不同形狀的長方體的同學回答,教師板書:

教師:這些長方體有什麼共同點?不同點?

問:為什麼這些長方體的長、寬、高不同,即形狀不相同而體積相同呢?

(因為它們都含有同樣多的體積單位——12個1釐米3。)

教師:請觀察自己擺出的長方體,長、寬、高的數,除了表示出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長度外,還表示什麼?

學生討論後,師生共同歸納:

表示長的數,如4,除了表示4釐米長外,還表示出一排擺了4個1釐米3的正方體。

同樣的道理,表示寬的數還表示擺了幾排,表示高的數還表示有幾層。

(2)請同學們擺出一個長4釐米,寬3釐米,高2釐米的長方體,說出它的體積。

學生說出擺法和體積後。請看電腦動畫影象:

一排擺出4個1釐米3的正方體→一共擺了三排→擺兩層。

教師板書:

同上要求擺出長3釐米,寬3釐米,高2釐米的長方體。

學生操作,看電腦動畫影象。教師板書:

3(釐米) 3(釐米) 2(釐米) 18(釐米3)

教師:想一想,如果要擺一個長5釐米,寬4釐米,高3釐米的長方體,該如何擺?體積是多少?

學生口答後,老師用電腦圖演示。然後板書:

5(釐米) 4(釐米) 3(釐米) 60(釐米3)

教師:請觀察這些從實際操作中得出的資料,結合拼擺成的圖形,看一看這些資料與長方體的體積有沒有關係?是什麼關係?

學生討論後回答:長方體的體積正好等於它的長、寬、高的乘積。

教師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教師:用v表示體積,a表示長,b表示寬,h表示高,公式可以寫成:

板書:v=abh。

出示投影圖:

(3)例1(投影片)一個長方體,長7釐米,寬4釐米,高3釐米,它的體積是多少?學生口答,教師板書:7×4×3=84(釐米3)。

答:它的體積是84釐米3。

練習(投影出題,學生口答。)

一塊水泥板,長5分米,寬3分米,厚2分米,這塊水泥板的體積是多少分米3?(5×3×2=30(分米3)。)

2.正方體體積。(1)請學生看電腦動畫錄影:

長4釐米,寬3釐米,高3釐米的長方體,長縮短一釐米(圖上從右邊去掉一排)。教師:此時的長,寬,高各是多少?變成了什麼圖形?

問:這個正方體的體積可以求出來嗎?

學生口答,老師板書: 3×3×3=27(釐米3)。

投影出一個正方體圖。(可以用翻頁變換它的稜長。)

問:①稜長為2分米,求它的體積?②稜長為4釐米,求它的體積?

學生口答,老師板書: 2×2×2=8(分米3),4×4×4=64(釐米3)。教師:我們已經會計算具體的正方體的體積了,能說出正方體體積計算的方法嗎?學生口答,老師板書:正方體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用v表體積,a表示稜長,公式可寫成:v=aaa或者v=a3。

(2)例2(投影)光明紙盒廠生產一種正方體紙板箱,稜長是5分米,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學生口答,老師板書:53=5×5×5=125(分米3)。

答:體積是125分米3。

做一做:課本34頁1,2題,請4位同學用投影片寫,其餘同學寫本上。集體訂正。(3)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和字母公式。

教師:請討論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相同還是不相同。

學生討論後歸納:因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在正方體中長,寬,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b,h都變為a。變換後,雖然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寫出來不相同,但計算方法的實質是一樣的,都是長×寬×高。

(三)鞏固反饋

1.口答填空。課本p35練習七:2,3。

2.口答填表:

3.判斷正誤並說明理由。

①0.23= 0.2×0.2×0.2; ( )

②5x2=10x; ( )

③一個正方體稜長4分米,它的體積是:43=12(分米3); ( )

④一個長方體,長5分米,寬4分米,高3釐米,它的體積是60分米3。( )

(四)課堂總結

1.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及公式。

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及公式。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