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三峽優秀教案7篇

合理的教案一定是我們在認真分析了自己教學任務後寫出的,教案在完成的過程中,大家需要注意文字表述規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三峽優秀教案7篇,感謝您的參閱。

三峽優秀教案7篇

三峽優秀教案篇1

教學要求:

1.理解一天當中三峽景物的不同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表達的思想酌情。

3.學習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一天當中三峽景物的特點。

教學方法:自讀自悟、觀、讀、想、寫四結合。

學生學習方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使用媒體:課件《三峽風光》或教學圖片。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匯入新課。

1.學生交流利用從網路上或圖書館等到地方蒐集、整理的長江三峽的有關資料。

2.長江,養育了炎黃子孫,滋潤著華夏兒女的心田。長江三峽,那裡群山聳立,雄奇壯麗,就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圈。今天,讓我們走進三峽,共同領略三峽之秋的神韻。

3.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質疑問難。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想一想,有何收穫,遇到了什麼問題。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討論交流。

(1)談收穫。

(2)質疑問難。

學生自由談,對於提問有價值的學生進行表揚,同時找出有代表性的問題。

三、再讀,深入理解。

1.提出要求:讀全文,選最喜歡的部分自學,在書上圈圈、劃劃、注注,想一想應該怎樣讀。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4.全班交流。

採用"小先生"講課法:小組代表到臺前彙報自學成果,其他學生補充,評比朗讀情況。教師適時點撥,出示課件。

學生髮言可抓住以下要點:

(1)總寫三峽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點。通過橘樹、柚樹的葉子、果實來表現成熟的秋景。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麗。從晨露閃亮到露水漸逝,再到一片明麗,讀者在感受變化時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3)中午的景色,表現了熱烈的特點。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長江化作一條巨蟒,咆哮奔騰、呼嘯而去,所過之處,一片金黃。

(4)黃昏景色,抓住了平靜的特點。倒影林立的長江彷彿變成了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溪,溫柔可愛。

(5)在寫夜景時,作者用兩個自然段的筆墨,描繪了一幅靜謐而神的圖畫。從入夜時的沉沉入睡到圓月高懸時的恍入夢境。漁火、燈光、光暈、汽笛,有光有聲;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運用,呈現出一幅大寫意的三峽夜景圖。

四、朗讀比賽。

可採用推薦、指導、教師參與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參與朗讀,加上及時的評價,使學生在有感情(表情)的朗讀中再次感受三峽之秋的神韻。

教學小結:

1.本節課開始時提出的問題,你懂了嗎?

2.三峽,以它那迷人的風光吸引著無數中外來賓,而三峽工程又會給三峽帶來些什麼呢?請同學們課下展開調查,並相互交流。

三峽優秀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落實字詞,理解文意,熟讀成誦。

2、品析課文,引導學生領略三峽景色之美。

3、欣賞課文,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筆法之妙。

教學重點:

品析課文,引導學生領略三峽景色之美

教學難點:

欣賞課文,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筆法之妙

教學過程:

一、板題、示標

述: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是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的《三峽》(板書課題),學習目標是什麼呢?請看(投影)

1、朗讀課文,落實字詞,理解文意,熟讀成誦。

2、品析課文,引導學生領略三峽景色之美。

3、欣賞課文,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筆法之妙。

二、學生一讀課文

1、述:下面,請同學們追求這個目標,先輪流朗讀課文,比誰讀音準確,停頓正確。**你開始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如有讀錯的地方,請舉手幫助更正。

2、生輪流朗讀(有錯即停,指名正音,師板生讀錯的字於黑板右側)師及時表揚聲音洪亮,讀的正確流利的同學。

3、師示範後,生自讀課文加深鞏固。

三、學生自學二讀課文

1、述:下面請大家根據自學指導自學。

(投影出示自學指導一)

邊默讀課文,邊運用書下注釋解釋重點詞,並練習翻譯,三分鐘後,比誰能正確譯講課文。

2、生自學,師巡視,瞭解學情。

3、疏通文意檢查,一人一段,師生評價。

4、檢查自學效果

⑴ 估計有疑難的詞:

闕 嶂 曦 湍

⑵ 理解下列詞語和句子:

略無闕處 重言疊嶂 沿溯阻絕 夏水襄陵

素湍綠潭 迴清倒影 清榮峻茂 哀轉久絕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5、生掌握內容後,自由讀課文,鞏固詞句義。

四、學生三讀課文。

1、述:下面請大家根據自學指導自學。

(投影出示自學指導二)

請同學們邊讀課文邊透過文字領略三峽的美,準備用“三峽的美”說一句簡單的話。

2、生邊讀邊準備。

3、生自由發言,師生共同評價。

4、述:

⑴下面請大家根據自學指導自學。

(投影出示自學指導二)

欣賞文章,可從語言、結構、描寫的角度著手。現在我們用欣賞的眼光來審視評說三峽的美。

⑵師舉例:課文的描寫手法美,正面落筆的“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言疊嶂,隱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繪出三峽的地貌特點是山高嶺連,狹窄水長;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一句則從側面烘托了三峽峰巒綿延,隱天蔽日的山勢。

5、請同學們欣賞課文,說出課文的幾個妙點來。(學生合作學習,自由評說,師適度把握)

五、背誦課文。

(1)述:下面,請大家讀背課文,先各自練習讀,準備背,比一比誰能在最短時間內準確、流利地背出來。

(2)生練習背

(3)指名背

六、教師小結。

酈道元筆下的山水畫卷已成為三峽歷史是美好回憶,今朝的三峽正在放射著詩人矚目的光輝。我相信,三峽是我們心中永遠的三峽!三峽承載著我們永遠的愛!

三峽優秀教案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詞彙

(2).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寫特點,感受三峽的自然美

2.能力目標

(1).重視誦讀訓練,提高文言文的誦讀和翻譯能力

(2).引導學生在想象中再現景物,體會作品意境及作者情感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欣賞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特點,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畫面美

2、重視朗讀訓練

3、把握文章描寫景物生動,傳神,語言精美的特點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

四、教學媒體:

投影儀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二).檢查預習

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掌握字音(投影)

闕(quē) 疊嶂(zhàng) 曦(xī)月 沿溯(sù) 飛漱(shù) 屬(zhǔ)引

(三)運用競賽方式檢查學生對字詞句的掌握。

1、疏通文意。

2、競賽辨明詞義(投影)

(1)通假字。略無闕處(通“缺”空缺);哀轉久絕(通“囀”聲音轉折)

(2)古今異義:夏水襄陵(襄:衝上);清榮峻茂,良多趣味(良:實在)

(3)一詞多義:

自三峽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自:如果)

(4)重點詞語

重巖疊嶂(像屏障一樣的高山)

沿溯阻絕(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風(奔:飛奔的馬,襯托夏水順流行船之快)

素湍綠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榮峻茂(清:指水;榮:指樹;峻:指山;茂:指草)

哀轉久絕(絕:消失)

3、相互質疑

(四)指導朗讀:讀出節奏

注意:

1、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 沿//溯/阻絕。

3、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4、 清/榮/峻/茂

5、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五)佈置作業

1、 熟讀課文,爭取背誦。

根據課文內容,想象三峽奇景。

師:如果說滾滾東逝的長江是一條藝術長廊的話,那麼三峽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變幻的 四季,湧動的波濤,聳峙的山巒,激發了古今詩人畫家多少情思與靈感!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他的《三峽》。

2、學生結合註釋1瞭解《水經注》.

3、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教師用投影片更正字音.

4、學生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5、 男女生競賽,檢查學生對字詞句的掌握情況。

6、 學生相互質疑。

7、 教師範讀

8、 學生齊讀。

9、 教師指示節奏。

10、學生再讀課文,抽讀。

11、教師佈置作業。

六、教學反思:

學生課前預習較充分,競賽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這種方式應一直貫徹下去。部分學生在朗讀節奏停頓上,能力較差。而課標要求程度,故應加強學生朗讀指導。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

(二)、想像三峽壯景,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徵,體會文章佈局的巧妙。

第一段:山:兩岸連山,隱天蔽日——高峻美

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風——奔放美

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綠潭,懸泉瀑布,清榮峻茂——清幽美

第四段:秋峽:林寒澗肅,高猿長嘯——悽婉美

小結:本文先寫山,再寫水,抓住景物特徵,以不同季節表現三峽的美景。

(三)體會作者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寫法

第一段:想像群山連綿,高聳入雲的三峽美景(高峻美)

第二段:想像江水浩蕩,日行千里的畫面,感受其奔放美。

第三段:想像三峽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感受秋峽蕭瑟淒涼的氛圍。

(四)揣摩語言,品味作品獨特的語言魅力。(投影儀顯示文句)

1、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 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讞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3、 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明確:

1、 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寫出了山高嶺連的特點。

2、 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觀遠景。動靜結合,色彩各異。以“絕”狀山,以“怪”寫柏,繪形寫貌,形神兼備。

3、 既從正面摹聲,又從側面引用,手法多變,搖曳多姿。

(五)根據圖片,描繪美景

(六)提示性背誦

(七)佈置作業:與《早發白帝城》詩文對讀。

(八)總結全文

1、 學生可讀可背課文。

2、 學生分組交流,每組負責一個語段,然後再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敘述板書。

3、 學生分組讀課文,讀出情感。

前三段學生應讀出讚美語氣,但語氣有所不同,最後一段讀出悲涼的氣氛:

1段:語氣稍高昂,語速中。

2段:語速加快,突出江水日行千里的奔放美。

3段:語氣舒緩,語速稍慢。

4段:語氣稍低沉,語速稍慢。

4、 師生共同品味寫景的妙處。

5、 據教師出示的三峽圖片用語言加以描繪(要求用上文中詞語)

教師先作示範,學生寫作後全班交流。

6、 教師根據課文分析提示性讓學生背誦。

7、 教師佈置作業

8、 教師總結:酈道元用文字描繪三峽,科學家用智慧改造三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同學們也會在三峽壯麗的歷史畫卷上添上精彩的一筆,努力吧!

教學反思:

課文用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特點,故研討語言是本文的重點。我在設計時靈機一動,從網上下載三峽圖片,讓學生根據自己對三峽的瞭解,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三峽,同時用上一兩句文中語言,這樣既加深對課文的瞭解,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我認為這是本文的一處亮點。

當然,在板書時有學生提出異議:“高猿長嘯”不是寫水的,這是我的疏忽之處。

三峽優秀教案篇4

一、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理解10個新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長江三峽的風光美;背誦課文第2、3、4自然段。

3.能仿照課文句子,寫幾句讚美一個地方的話。

二、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長江三峽的特點,學習作者通過見聞表現事物特點的寫法。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初步感知課文內容,開展自主學習。

(二)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匯入

(1)、(教師放歌曲《三峽美》)同學們,在課前先請大家聽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請大家閉上眼睛仔細聽,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會出現什麼?

(2)、學生彙報(會出現藍天白雲、青山碧水等)

(3)、師:(出示圖片)這就是美麗的長江三峽,今天老師就帶著同學們跟隨作者的小船,一同去遊覽三峽。(板書:28船過三峽)

2、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

(2)、指名讀,思考:作者遊三峽裡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3)、學生彙報(看到三峽的山奇、水急和船險,聽到傳說)

(4)、師小結並板書

3、自主學習,精讀感悟

(1)、師:三峽的風光舉世聞名,哪部分內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為什麼?生自由發言。

(2)、下面就選擇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歡的段落來分組自學。(學生按山奇、水急、船險和傳說四個內容分組自學)

4、教師出示自學提綱:

(1)讀一讀,把你最喜歡的語句讀給小夥伴聽。

(2)讀一讀,把你學懂的地方通過畫畫展示出來。

(3)讀一讀,把你心中的感受說出來。

學生按自學提綱分組自學,教師指導。

(4)、學生分組彙報,教師點撥指導。(同時理解重點詞句。)

5、拓展實踐:教師放一段三峽風光錄影片,要求學生自由配加導遊詞,適當加進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6、總結:這節課我們欣賞了三峽的風光,領略了它的美麗和神奇。最後老師要把一首詞送給大家,喜歡的話和老師一起讀:

師一起讀:

三峽美

長江美,最美是三峽,

山奇水急風光好,

船行浪尖險中飄。

能不愛三峽?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理解“刀砍劍劈”,“纏繞”,“搖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5自然段;完成作業本第4題;能仿照課文句子,讚美一個地方。

(二)教學過程

1.學習第1自然段

在語境中理解“遊覽”,並與“參觀”區別。

2.閱讀第2-4自然段

(1)自由讀2-4段,說說這3個段在段的結構上有什麼共同點。

(2)重點閱讀品味第2段

a、自由讀,用簡筆畫畫出對某些詞語的理解,如“刀砍劍劈、筆直陡峭、起伏高聳、雲霧纏繞”,合作展開交流。

b、出示三峽“山”的圖片,邊欣賞邊用剛學的詞語描繪、形容。

c、有感情地朗讀第2自然段。

d、嘗試背誦,交流背誦方法,通過“閱讀提示”,總結背誦方法。

(3)舉一反三,學習第3、4自然段。

a、小結學法(多讀熟讀——理解詞語——感情朗誦——正確背誦)

b、自選一段學習,多讀幾遍,交流通過自學讀懂了什麼。

c、用動作、擬聲等手段表現對詞語的理解。

d、有感情地朗讀第3、4自然段。

e、摘錄重點詞句,練習背誦。

3.學習第5自然段,注意體會感情。

(1)引導學生加強朗讀。

(2)仿照這個句子,讚美一個地方。

(3)完成相關作業。

第3課時

(一)教學目標

理解“天昏地暗”、“風雨交加”、“平安無事”,講述有關神女峰的故事,有感情地朗讀第6——9自然段;完成作業本第5(2)、6題。

(二)教學過程

1.學習關於神女峰的神話故事

讓學生先看投影聽故事,說說感受,然後理解詞語“天昏地暗”、“風雨交加”、“平安無事”。

2.有感情地讀6-9自然段,能講述這個故事。

3.將學生搜尋來的有關三峽的圖片和資料展示給大家看。

4.完成作業本第5(2)、6題。國小四年級語文《船過三峽》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三峽優秀教案篇5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本文抓住三峽特點,描繪景物,抒發感情的寫法。

(二)學習體會本文在景物的描繪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三)瞭解三峽的壯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這篇課文描寫了在三峽航行時所見到的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景象,各自從哪一段寫到哪一段?全文可分幾個部分?

分析:本文在描寫三個峽的具體景象之前,有一段總寫感受,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總寫在三峽中航行的強烈而新奇的感受;第二部分(第2段)寫船過雄奇的瞿塘峽所見的萬千氣象;第三部分(第3~5段),寫穿過巫峽時所見的奇秀景觀;第四部分(第6~9段),寫船在西陵峽上航進的情景和作者的感想。

(二)課文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分析:課文描寫了作者在長江三峽航行時看到的氣象萬千的瑰麗景象,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深情熱愛,同時通過航程艱險的記敘,啟示人們認識:生活和工作的前程就是在急流險灘中開拓前進。

(三)本文寫作特點是什麼?

分析:

(1)善於抓住三峽的特點,採用多種表現手法,運用比喻、擬人、引用等修辭手段,描形、繪色、擬聲來狀寫三峽奇觀。

(2)詩情、畫意、哲理完美的結合和統一。

本文引用了許多古人詩句、神話傳說及民歌民謠,不僅豐富了文章的內容,而且增添了文章的詩情畫意,創造出神奇美妙的意境。作者從三峽雄奇瑰麗的景色中得出:“人們只要從洶湧浪濤中掌握了一條前進的途徑,也就戰勝大自然了。”是其哲理。

(四)本文是如何按照散文寫景狀物的寫作特點來寫長江三峽的?

(1)在課文中,作者緊緊抓住三個峽各自的特點加以描繪。瞿塘峽像一道閘門,重點寫其“雄”;巫峽像一條迂迴曲折的畫廊,重點寫其“秀”;西陵峽處處急流,處處險灘,主要突出其“險”。因此給讀者以鮮明、深刻的印象。

(2)寫景有序。按作者遊蹤順序寫。

(3)《長江三峽》除了抒發對祖國山河的深情熱愛外,還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偉力,更感受到了人類的偉大。文章更著意在啟示人們認識生活和工作的航船就是要在急流險灘中破浪前進。

(4)《長江三峽》中寫巫峽,作者運用比喻和誇張的手法,濃墨重彩地渲染了陽光、雲霧、山峰和江水的美貌,美女峰的傳說,不但增添了巫峽迂迴曲折、畫廊神奇美妙的色彩,並且引起了人們對勞動人民不幸遭遇的同情。

一般遊記、寫景狀物散文都有以上四個特點,閱讀時應全面把握,也可就其中一兩方面作深入理解。

(五)如何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提高鑑賞的能力?

如將《雨中登泰山》與《長江三峽》在景物描寫上作一個比較。兩篇文章相同的都是“移步換景”的寫法,不同的是《雨中登泰山》以登山程序為序,空間感強,而《長江三峽》是日記體遊記,隨著時間的推移,以航船程序為序,時間、空間感都很強。

比較閱讀通常是把大的方面相同,又有某些方面相異的文章放在一起加以比較,如將選材、立意、佈局、寫法、語言等諸方面加以比較,討論異同。比較閱讀有助於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助於提高閱讀能力。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板書文題及作者;匯入新課。

問:關於長江三峽同學們都有哪些瞭解呢?

(學生討論,自由舉手回答。教師簡略介紹。)

教師啟發講解。

1.長江三峽,西起四川省奉節縣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縣南津關,長193公里。

2.讀預習提示第2段。三峽是瞿塘陝、巫峽、西陵峽的合稱。三峽山陡、流急、灘險。

3.《辭海》註解。長江三峽: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合稱。簡稱三峽。在長江上游,西起四川省奉節縣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縣南津關,長193公里(其中狹谷段合長90公里,寬谷段合長103公里),灘峽相間,由地盤上升河流深切而成。兩岸是懸崖絕壁,江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是世界最大的峽谷之一。

4.教師參閱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江水》裡的有關文字,適當引用。“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二)朗讀課文。(老師範讀,或請學生朗讀)

要求:1.聲音響亮,讀準字音。

2.注意文章的段落劃分。

(三)文章字詞講解及訓練。

1.課本上有註解的字詞處理。

(1)啟碇,“碇”可與“澱”作比較,做注音、組詞訓練。

(2)灩澦,課本只有注音,還可作如下補充:

灩澦堆原在四川奉節縣東瞿塘峽塘峽口的江心,是橫亙江中的一座大礁石,長約40米,寬約15米。夏季水漲大部沒入江中,冬春水枯露出水面高達20餘米。巖上刻有“對我來”三字。據說船對石行,則隨水旁流,可以避石;若避石而行,則被漩渦捲入,觸石而船碎。1958年冬已被炸掉。

——摘自《中國名勝詞典》

(3)絳紫,“絳”,ji4ng

(4)雲蒸霞蔚,可以從詞的結構上分析,它是由兩個主謂結構的雙音詞構成的一個並列結構的短語。還可再引導學生舉例,加深對“蔚”字的理解。如“蔚為大觀”。

(5)峨冠博帶,可再從詞的結構講解,以加強對這個詞的理解。

(6)“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應對“壑”字的音、形、義作必要的講解:

“壑”,he山溝。

杜甫《詠懷古蹟》詩: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2.補充註解。

(1)雷霆萬鈞:比喻威力巨大。雷霆,暴雷、疾雷,鈞,古代的重量單位,合30斤。

(2)繽紛:繁多而交雜的樣子。

(3)亭亭:高聳的樣子。課文用“亭亭筆立”形容一座高峰。“亭亭玉立”一詞的“亭亭”形容女子身材細長秀美或花木形體挺拔,也可以寫作“婷婷”。

(4)婀娜:姿態柔美的樣子。

(5)眺望:往遠處看。“眺”,ti4o

(6)小心翼翼:形容舉動十分謹慎,一點不敢疏忽。

(四)分析文章的整體結構。

1.根據課文後思考和練習第一題,引導學生劃出文章的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第2段。

第三部分:第3~5段。

第四部分:第6~9段。

2.講解本文的分段原則。(當學生劃分有錯誤時,可以根據下面幾點進行啟發。)

(1)本文記敘了作者乘“江津號”輪船過三峽時的見聞感受,每過一峽都可獨立成段。分段落時要注意過渡的段落和語句。例如第3段的首句,“抬頭望處,已是巫山。”再如第6段:“十點……穿過了巫峽。……卻又衝入第三峽——西陵峽了。”

(2)關於第5段的歸屬。第5段的首句,“如果說瞿塘峽像一道閘門,那麼巫峽簡直像江上一條迂迴曲折的畫廊。”這樣的概括性語句,往往是劃分段落的地方。可文章接下去寫的是巫峽岸山峰的景象,因此仍要把這一段歸到上文部分。

(3)課文的思考和練習第一題,提示我們分四部分。這樣看來,除了作者對三個峽的描寫之外,還應該在開頭或結尾分出一部分。文章開頭是總寫作者過三峽的感受,文章結尾寫“江津號”過西陵峽的崆嶺灘,這段當然要歸到過西陵峽部分。

(五)分析文章第一部分。

1.啟發思考的幾個問題:

(1)文章第一部分寫了什麼?

(2)它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3)這一段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麼表達出來的?

2.分析講解要點。

(1)第一部分(即第1段)總寫1960年11月18日這一天在長江三峽中航行的強烈而新奇的感受:“像在一支雄偉而瑰麗的交響樂中飛翔。”

(2)這一感受運用的是“通感”修辭方法。所謂“通感”就是指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的溝通交融。“雄偉”、“瑰麗”的三峽風光是人的視覺感受,而“交響樂”則是人的聽覺感受,這種感覺的轉移就能“通感”。

(3)文章第一段總領全篇,“雄偉”、“瑰麗”概括了三峽的主要特徵,“大自然的偉力”是作者對三峽的讚美,“母親河流”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熱愛的真摯感情。從全文看,作者就是通過對三峽氣象萬千的瑰奇景象的描寫,抒發自己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激情的。

作者在《長江三日》11月17日這樣寫道:“我一個人走到甲板上,這時江風獵獵,上下前後,一片黑森森的,而無數道強烈的探照燈光,從船頂上射向江面,天空江上一片雲霧迷濛,電光閃閃,風聲水聲,不但使人深深體會到‘高江急峽雷霆鬥”的赫赫聲勢,而且你覺得你自己和大自然是那樣貼近,就像整個宇宙,都羅列在你胸中。水天,風霧,渾然融為一體,好像不是一隻船,而是你自己在和江流搏鬥而前。‘曙光就在前面,我們應當努力’。這時一種莊嚴而又美好的情感充溢我的心靈,我覺得這是我所經歷的大時代突然一下集中地體現在這奔騰的長江之上。是的,我們的全部生活不就是這樣戰鬥、航進、穿過黑夜走向黎明的嗎?”我想,一個作者只有熱愛生活,才能對祖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充滿深情;只有熱愛生活,才能產生創作的靈感。作者在談到《長江三日》的創作過程時就這樣寫道:“因為我平時就非常向往長江,一旦身臨其境,這種感情就越發切實、強烈了。我在船上細心觀察了三天,甚至夜晚也在觀察,產生了一些感觸。我把看到的與想到的及感情所滲透的都記了下來,就產生了《長江三日》。”

(六)分析文章第二部分。

1.要求學生指出描繪瞿塘峽的語句。

2.教師講解,啟發學生學習描寫景物和組織安排材料的方法。

三峽的景物主要是山和水,如何寫出氣象萬千的景緻變幻呢?作者在安排自己所見的景物時又有什麼特點呢?

教師在學生研究討論的基礎上,可以總結提出以下幾點:

(1)景隨時異。作者乘船過瞿塘峽是從“天已微明”到“早晨八點二十分”,景物也隨著“時間一分鐘一分鐘過去”而變幻著。開始看到的只是“灰濛濛的輪廓”、“各處還是雲海茫茫”;往後看到的則是“色彩繽紛”、“一高峰亭亭筆立於紅霧之中”。作者在寫景時,注意到了時間的交待。

(2)步移景異。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移步換景”的寫法。作者乘船觀景,立足點雖然都在船上,但是船不斷行進,立足點也就隨之而變了,作者所看到的景物也就各有特色了。古人云“船上看山如走馬,倏忽過去數萬群。”就是講的船上觀景變幻無窮的特點。作者對自己觀察景物的立足點交待是清楚的:如“‘江津號’停泊時”、“啟碇續行”、“瞿塘峽口”“瞿塘峽中”、“過了八里長的瞿塘峽”、“船越駛越近”等等。

(3)同景換角。這就是變換視覺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作者的視角有時放眼望去寫遠景,如“遠遠前方”、“你朝江流上望去”;有時收住視線寫近景,如“近處山巒”、“船越馳越近”,有時仰視描寫峽頂的藍天、白雲;有時俯視描寫激流澎湃的江水,作者左顧右盼,景物也就各不相同。

(4)兩個引用突出瞿塘峽口的特徵。文章在寫到“船已進入瞿塘峽了”以後,首先概括介紹瞿塘峽口的特點:“瞿塘峽口為三峽最險處”。然後引用杜甫《夔州歌》的詩句和古時歌謠,讓讀者去想象瞿塘峽口的險要氣勢。現在,對準峽口的灩澦堆巨礁雖然已被炸掉,但是“瞿塘峽中依然激流澎湃,濤如雷鳴,江面形成無數漩渦。”這“依然”一詞告訴讀者瞿塘峽的險要氣勢依然如故。

(5)在擬聲繪色地描寫基礎之上,恰當地抒發情感,收到畫龍點睛的效果。文中“……真美極了,……令人彷彿進入了神話境界。”“我們來到這一片明朗的金黃色朝暉之中。”“瞿塘峽像一道閘門。”等就是點睛之筆。有的直抒其情,有的通過比喻寫出自己的內心感受。

3.用一句話概括第二部分的內容。

參考答案:寫船過雄奇的瞿塘峽所見的萬千氣象。

(七)分析第三部分。

1.朗讀課文(3、4、5段)。

要求思考的問題:

(1)用一句話概括這部分內容。

(2)巫峽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3)作者是怎樣把巫峽的特點表現出來的?

2.在學生回答上述問題的基礎上,分析總結下面幾個要點。

(1)這一部分主要寫作者穿過巫峽時所見的俊秀景象。

(2)這一部分作者重點寫了巫峽兩岸山峰的秀美。

文章兩處寫到巫山十二峰。作者著重寫了在巫峽口上的第一峰、充滿神奇色彩的傳說的美女峰和各具情態又變化無窮的群峰。

作者描繪神女峰,著重寫那“萬仞高峰之巔”的一聳立的細石,並介紹了它的有關傳說,這就更突出了它的神奇色彩。

以上是“點”的介紹,緊接著,作者用巫峽和瞿塘峽作比較,突出巫峽“簡直像江上一條迂迴曲折的畫廊”這一特點,從“面”上描繪巫峽兩岸群峰。

這一段,作者先概括寫“山勢左一彎,右一轉”,“兩岸山峰連綿不斷,山勢奇絕,巫山十二峰各有各的姿態”。再用豐富的想象,貼切的比喻,具體描繪千姿百態、變化無窮的群峰特色。文中用兩個“突然”寫出巫峽的迂迴曲折。有人說:舟行巫峽,好像處處被大山擋住去路,但馳到跟前,峰迴路轉,前面又展現出一段水道。所以,作者乘“江津號”過巫峽,所見群山並非一覽無餘,而是“突然是深灰色石巖從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突然是綠茸茸的草板”。在一條畫廊中,一幅一幅地欣賞這莽莽蒼蒼、浩浩蕩蕩長江上大自然的壯美。

(3)從寫法上分析可以指出以下幾點:

a.運用大量的比喻。(讓學生自己畫出比喻句,指出本體和喻體。)

b.點面結合。

c.按時間和航行的順序安排文章結構。

(八)分析第四部分。

1.用一句話概括這部分內容。

參考答案:這部分寫的是船在險惡的西陵峽上航進的情景和作者的`感想。

2.西陵峽的特點是什麼?(要求用原句回答。)

“西陵峽比較寬闊、但是江流至此變得特別凶惡,處處是急流,處處是險灘。”這是總寫西陵峽特點。

“最著名的三個險灘是:洩灘、青灘和崆嶺灘。”下面是分述各灘的特點:

洩灘:“萬馬奔騰的江水,到這裡突然變成千萬個漩渦。你會感到江水簡直是在旋轉不前。”

青灘:“江面陡然下降,波濤洶湧,浪花四濺……江水像滾沸了一樣,到處是泡沫,到處是浪花。”

崆嶺灘:“洩灘青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作者通過引用來寫出其凶險。

3.作者除了這樣直接描摹西陵峽的自然景視以外,還用什麼方法來寫出西陵峽的凶險?

教師在學生回答基礎上總結:

通過作者乘船的感受突出西陵峽流急和灘險。如:“船一下像流星隨著怒濤衝去,一下又繞著險灘迂迴浮進。”“‘江津號’劇烈地震動起來。”“‘江津號’用盡全副精力,戰抖著、震顫著前進。”“船已像箭一樣迅速飛下。”“看起來這青灘的聲勢十分嚇人,”“我們簡直不像在浩蕩的長江上,而是在蒼莽的叢林中尋找小徑跋涉前進了。”

4.這部分著重介紹了“秭歸”和“香溪”兩個縣城,並引用有關屈原的傳說和杜甫的詩句,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1)豐富了文章的內容,把讀者帶進了神妙奇幻的境界,使神奇秀麗的三峽更加充滿詩情畫意,更加增添情趣和美感。

(2)告訴人們,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流”,長江養育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

(3)使行文更富於起伏變化。

5.關於第八段結尾“人們只要從洶湧浪濤中掌握了一條前進的途徑,也就戰勝大自然了。”一句所蘊含的生活哲理的處理。

(1)提出此句引起學生注意。

(2)結合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思想教育。生活中的風浪並不可怕,要勇於在風浪中鍛鍊自己,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

(九)總結。

1.歸納中心:課文描寫了作者在長江三峽航行時看到的氣象萬千的瑰麗景象,抒發了自己對祖國山河的深情摯愛,同時通過航程艱險的記敘,啟示人們認識:生活和革命的前程就是在急流險灘中開拓前進。

2.提示遊記散文的寫法:

(1)善於抓住事物的特徵。做到這一點,首先要熟悉被記敘和描寫的事物,還要準備大量的有關材料。

(2)描寫景物要注意自己的立足點和視察角度。

(3)文章結構安排一般以遊程或時間為序。

(4)根據表達需要安排詳略,可用“廣角鏡”描繪場面,也可用“長焦鏡”展示“特寫”,有遠有近,有面有點,使文章錯落有致。

(5)選取準確、鮮明的語言,善用各種修辭方法突出景物的特徵,使讀者也如身臨其境。

(注:教師還可根據學生平日習作問題提出若干要點。)

三峽優秀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節奏分明地朗讀課文,疏通文章大意,並能當堂成誦。

2、學習積累重點詞語。

3、品味文章語言,展開想象,體味作品意境。

4、體會作者對三峽獨特美的欣賞之情。

【教學重點】

對照註釋,疏通文意,展開想象,品味語言,反覆朗讀,當堂成誦。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利用《三峽風光》匯入課,給學生創造下插上想象的翅膀。

二、整體感知,突出重點

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創造下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品讀,初步把握課文的內容及作者的寫作思路。

檢查預習

(要求讀背課文,弄準字音,掌握文學常識。)

1、給下列字注音

闕曦溯湍漱

2、本文作者是,(朝代)人,著名的

三、研討課文,掌握重點。

(講練結合,展示風采。)

(一)字詞釋義,我最棒!

1、略無闕處2、夏水襄陵3、沿溯阻絕4、乘奔御風

5、不以疾也6、素湍綠潭7、良多趣味8、屬引悽異

(二)區分詞義,我能行!(一詞多義)

1、自:自三峽七百中

自非亭午夜分

2、絕:哀轉久絕

絕多生怪柏

3、素:素湍綠潭

可以調素琴

4、屬:屬引悽異

屬於作文以記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5、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錢幣乞之

(三)辨析詞類,看我的!(詞類活用)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2、迴清倒影

3、每至晴初霜旦

4、素湍綠潭

(四)慧眼辨真假(通假字)

1、略無闕處

2、哀轉久絕

(五)博古通今(古今異議)

三聲

(六)學以致用(翻譯)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四、團結就是力量(課文分析)

1、文章從幾個方面來寫三峽雄偉秀麗的風光?分別寫出了什麼特點?

2、文中引用名句的作用是什麼?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句詩?這首詩的前兩句是什麼?它和本文的那句話有異曲同工之妙

五、延伸遷移

1、三峽適合修建水力發電站,你能說出理由來嗎?並從本文找出印證的原句。

六、總結

本文只有155個字,卻概括千餘里,包容四季景色,羅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動有靜,可見,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確實是美不勝收的,通過對三峽山水的具體描繪,突出了三峽的雄奇美、奔放美、清悠美和悽婉美,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我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同學們一定能感受到作者熱愛我們美麗的祖國河山的情感,並由此激發我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七檢測

比較閱讀:《三峽》《與朱元思書》《小石潭記》

1、下列句子有寫水流湍急的,有寫水清澈的。請選出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所描寫的景物特點不同的一句()

A、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D、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2、下列句子分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A、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谷,悄愴幽邃

B、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C、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三峽優秀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領略三峽秋天的美景,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4、體會按時間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體會祖國山河的美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2.師生共同交流課下蒐集的關於三峽的資料,可以是文字資料,可以是照片,也可以談談自己遊覽三峽的感受。教師酌情補充。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讓學生說說自己通過預習得到的收穫。

2.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寫了一天當中三峽景物的哪些特點。

這篇課文是按照時間的順序來寫,寫了一天當中三峽景物的下列特點:

早晨:清新而明淨 明朗

中午:熱烈

下午:平靜、輕緩

夜:沉沉欲睡 驚醒

3.朗讀課文

三、深入學習

1.提出自學要求:認真閱讀課文,思考並討論;課文是如何具體地寫三峽一天中的美景的?把你喜歡的句段找出來,讀一讀,加以體會。

2.學生自學,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3.交流討論結果。

4.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四、佈置作業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觀看三峽風光片。

教案點評:

這是一篇寫景散文,按照時間順序記敘了一天當中三峽景物的不同特點。略讀課文仍要放手讓學生自學。匯入新課時,師生共同交流課下蒐集的關於三峽的資料,可以是文字資料,可以是照片,也可以談談自己遊覽三峽的感受。第二步,讓學生說說自己通過預習得到的收穫。深入學習階段,要求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思考並討論;課文是如何具體地寫三峽一天中的美景的?把你喜歡的句段找出來,讀一讀,加以體會。最後觀看三峽風光片,增強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標籤:教案 三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