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一年級跳繩教案7篇

我們需要認真書寫教案,這涉及到學生的學習效率,教案是老師為了掌握課堂節奏事先完成的文字載體,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一年級跳繩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一年級跳繩教案7篇

一年級跳繩教案篇1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數除兩位數、除整百整十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迅速地進行口算.

(二)培養學生認真口算和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除整百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難點:理解一位數除兩位數、除整百整十數的口算算理.

教學過程設計

師:我們在二年級時學過了除數是一位,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一位數除兩位數的簡單口算.下面我們共同練習一下.

(一)複習準備

1.口算.(口算卡片)

30÷3 20÷2 36÷3

60÷3 600÷6 84÷4

80÷2 48÷4 900÷3

360÷3 240÷2 440÷4

請一個同學說一說36÷3的口算過程.(30÷3=10,6÷3=2,10+2=12)

2.填空.(投影出示)讀題、口答.

(1)2是由( )個1組成的.

(2) 40是由( )個10組成的.

(3)42是由( )個10和( )個1組成的.

(4)420是由( )個100和( )個10組成的.

(二)學習新課

一位數除兩位數

例1:口算42÷3.(板書)

指名讀算式:(42除以3)(3除42)

提問: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把4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師:請同學拿出自己的學具.(小棒4捆又2根)想一想,自己動手把4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怎樣分,也可以兩個同學商量一下.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分的.

老師逐行巡視,個別指導,做到心中有數,一會兒請同學到投影儀給大家擺.

請一個同學在投影儀上給大家分分看,學生邊分,老師邊提問:先分哪部分?為什麼先分3捆?而不把4捆一起分呢?

實際操作的同學回答:把3捆平均分成3份,每份得到1整捆.剩下的1捆平均分成3份,不能得到整捆.(怎麼辦呢?)要把這1整捆拆開和2根合在一起,(是12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到4根.

師:請發表不同意見,可以請不同分法的同學,也到投影儀上給大家演示.

同學們根據不同的分法,進行爭論,各抒己見,最後統一到第一種為最佳分法.

師:哪位同學能把這種分法簡單地用語言概括一下?

(把42根分兩次,先分30根,再分12根)

師:現在我們來看口算42÷3,想一想,應該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最後算什麼?

(兩個同學互相說一說)

請同學回答,老師寫在黑板上:

42÷3=14想:30÷3=10

12÷3=4

10+4=14

(三)鞏固反饋

做一做:(投影出示)

32÷2= 48÷3= 60÷5=

學生獨立完成,(給幾個小黑板或投影膠片,訂正時用)老師巡視,進行個別指導.

訂正時,讓學生說出口算過程,再說得數.

32÷2=16 48÷3=16 60÷5=12

請檢查一下口算是否正確,用什麼方法?

(可以用乘法進行驗算)

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數

例2:口算:420÷3=

請四人小組討論一下,做這道題,怎樣想?可以和例1(42÷3)聯絡起來思考.(被除數420,也就是42個十,除以3,商是14個十,也就是140)

(板書:例2:口算420÷3=140)

想:420是42個十

42÷3=14

14個十是140

做一做:

450÷3=150 560÷4=140 900÷6=150

說出口算過程,再說結果.

鞏固練習:

1.直接寫出得數,說一說口算過程.

38÷2=19 75÷5=15 54÷3=18

380÷2=190 750÷5=150 540÷3=180

2.投影出示,課本練習八,第2題.

請同學在書上填寫,然後集體訂正.

3.口算搶答:

口算卡片發給學生(小老師),由小老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可以搶答(不必舉手,得到允許).

81÷3 840÷7 780÷3 38÷2 96÷8

68÷4 65÷5 64÷4 87÷3 650÷5

640÷4 920÷2 96÷4 70÷5 960÷4

4.讀題、列式、口答.(投影出示)

(1)被除數是84,除數是6,商是多少?

84÷6=14

(2)7除910等於多少?

910÷7=130

(3)把75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75÷5=15

(4)810裡面有幾個3?

810÷3=270

(5)一個數的4倍是520,這個數是多少?

520÷4=130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一位數除兩位數、除整百整十數的口算,這些口算內容,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同時又可以為後面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打下基礎.加強這部分口算練習,有利於提高計算能力.

作業:看書第36頁.練習八第4,5題.

一年級跳繩教案篇2

一、教學內容分析《跳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34-35頁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學習8和9的加減法,同時,結合學生一些日常的活動,將解決問題的思想也滲透在計算的學習中。教材從學生熟悉的事例出發,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加減法計算的需要,從而產生學習加減法計算的動機和興趣。

二、學生分析

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0-10並掌握了7以內的加減法,已具備瞭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這個班的學生大部分上過學前班,數的組成也基本上知道;大部分的學生會看圖說算式。所以這節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提出相關的減法問題的能力,組織學生交流加減法算式,體會加減法之間的關係。

三、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會正確計算8和9的加減法。

(2)能根據提供的資訊,列出不同的算式。

2、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根據不同的情境提出數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經歷看到一幅圖寫出四個不同算式的過程,體驗和理解加減法之間的'關係。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逐步養成觀察、思考、動手操作的良好學習習慣。

四、教學過程

活動一:說一說

上體育課了,有很多小朋友在一起跳繩。(課件出示)

1、同學們從圖中可以發現什麼數學資訊?說說看。

4個男生和4個女生;1個戴帽子的、7個沒戴的;3個穿裙子的、5個穿褲子的。

然後完成有關算式: □+□=□

2、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圖,你還能說出哪些加減法算式?(同桌合作,邊說邊寫,教師巡視指導)

3、師生共同整理小結。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看、說、寫,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並且有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活動二:畫一畫

(通過動手操作實踐,初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的意識。)

1、老師知道小朋友們都喜歡畫畫。今天,我們就和小象一起當一名小畫家。請小朋友拿出準備好的學具(小畫家卡),先看小象怎樣塗方格,並幫它把算式填完整;再想還可以有哪幾種不同的塗法和算式,請完成在卡片上。

2、小組交流。(教師巡視,參與交流,並及時作出評價)

3、小結:

小朋友們真是又聰明又能幹,不但方格塗得漂亮,而且列出了很多不同的加減法算式。小朋友們,你們願意再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領嗎?好,現在我們一起來做課本35頁的練一練。(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讓學生自己先塗方格,再列算式,然後小組再交流。不僅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還要學會交流,學會合作。】

活動三:練一練

(通過練一練,進一步鞏固新知。)

1、說一說,填一填。(1題是開放型習題,只要學生的解釋、想象合理,就應給予鼓勵)

2、算一算(綜合練習)

3、數學遊戲:找朋友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找朋友的遊戲情境中,輕鬆的練習並鞏固了9的分解與組成。】]

活動四:試一試(34頁的內容)

(通過試一試這一學習活動,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1、剛才小朋友表現得很棒。現在老師想考考大家,看誰最聰明,大家願意嗎?

2、師出示卡片,指名口答。

如8+□=□或□-4=5(教師可提問:你是怎麼想的?)

?設計意圖:通過試一試,可以鍛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初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活動五:數學故事

課件出示第35頁八戒吃瓜圖

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看圖編故事。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堂總結:

這節課,小朋友們都表現得很好。回家後,把你今天所學的本領告訴爸爸、媽媽好嗎?

一年級跳繩教案篇3

一、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物件是國小三年學生。他們活潑可愛,特別喜歡上體育課,好奇心強、爭搶好勝模仿力強、喜歡錶現,但好動,注意力不太集中,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一部分還存在任性、嬌氣等不良的心理傾向。為此,針對他們喜歡遊戲、喜歡展示的共性特點和個性差異,我選擇以跳繩遊戲為活動主形式,以繩激趣,營造濃厚個人競爭和團體競爭氛圍。

二、教學理念

由此,在設計理念上,我認真滲透素質教育思想,積極創新體育教學形式,以學生的心理趨向為導向,面向全體學生,貫徹落實“快樂體驗”的課題思想。讓學生利用已有經驗進行《跳繩》動作與方法的編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並將自己的跳法大膽的向其他同學展示與交流,以此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通過遊戲比賽的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團結、合作精神。

三、教學目標

根據體育課程標準的學習領域目標,結合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初步預設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展示自我,快樂鍛鍊,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2、知識與技能:發展協調、靈敏的素質,促進智力開發。

3、本節課的重難點:

重 點:通過各種跳繩遊戲的體驗活動掌握一定的技能。

難 點:在練習中,能夠掌握跳繩活動方法,做到自主學練和合作鍛鍊。

場地器材:一塊籃球場地、學生每人一條跳繩、錄音機一臺。

四、教法、學法預設

為了達成以上目標,突破重、難點,我初步預設本課教法和學法是:

教 法:情境教學法、設疑法、演示法、練習法、激勵法等。

學 法:觀察法、嘗試法、遊戲法、合作法、競賽法、展示法等。

五、教學程式

(一)情景匯入

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有趣的遊戲情景最能吸引他們進入課堂角色。整節課,我將以小兔子學跳繩為主情景,去激趣。

(二)出門找師傅

兔子媽媽交給任務,讓小兔子們出門去學學跳繩,師傅先讓小兔子們進行熱身活動。指導學生圍圈自由跳兔子舞。

(三) “踩蛇尾”

我設計踩蛇尾活動,通過“甩、踩”遊戲,讓學生進一步開展熱身活動,發展學生的迅速反應、靈敏運動能力。

(四)“學技術“

教師做示範,學生學習,連續跳繩,要求:不能太高,手腕靈活,直膝向上彈跳,手臂搖動與彈跳協同一致,熟悉後速度加快。

(五) “抓尾巴”

教師通過“小朋友們現在我們到了小動物園,瞧!裡面有很多的小動物,還有尾巴呢,我們來比賽一下,誰抓到的尾巴最多?”的談話引導,指導學生進入本節課的主體活動,要求學生通過兩人一組,一人把繩子綁在腰間,露出兩端“尾巴”,想方設法保護好“尾巴”;另一人使勁去抓它;並輪流活動。教師邊指導,要求注意動作規範和安全,邊參與學生活動。活動中,學生興致盎然,奔跑、躲閃,迴圈反覆,在輕鬆愉快的情景中,達到了一定的.鍛鍊強度。

(六)放鬆總結

組織放鬆活動,恢復學生生理和心理狀態,進行課堂小結。

一年級跳繩教案篇4

教學目的:

1.能根據提供的資訊,列出不同的算式。

2.會正確計算“ 8”和“9”的加減法。

養成教育訓練點:

逐步養成觀察、思考、動手操作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正確計算“8”和“9”的加減法。

難點:逐步養成觀察、思考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跳繩嗎?知道跳繩有什麼好處嗎?老師也喜歡跳繩,跳繩是一項鍛鍊身體的運動,也是小朋友們課間活動的娛樂方式之一。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張跟跳繩照片。(課件出示)

師:大家看他們跳得多開心哪!仔細觀察這幅圖,你都發現了什麼?

二、探究新知

1.計算“8”的加減法。

師:大家觀察得真仔細,發現了這麼多的數學資訊。現在老師提出一個問題:一共有多少人?你會列式計算嗎?自己試一試。

學生嘗試自己解答。

師:我看許多同學都寫好了。誰來說一說,你是怎麼想的?

師:剛才同學們說出圖中的不少資訊,你還能提出其他數學問題嗎?自己先想一想,然後同桌討論一下。

2.分一分,填一填。

學生動手操作,擺花片,填寫表格;教師巡視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3.說一說。

師:誰能說說“3+5”還可以表示什麼?

4、鞏固練習。

教材第39頁“試一試”

根據學生情況適當教學9的加減法。

板書設計:

跳繩(8、9的加減法)

8 0 1 2 3 4 5 6 7 8

8 7 6 5 4 3 2 1 0

9 0 1 2 3 4 5 6 7 8 9

9 8 7 6 5 4 3 2 1 0

一年級跳繩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第2、3自然段,學習有關字詞。

2、完成部分作業。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請一個小朋友讀第1自然段。為了學好體育,賴寧事怎樣苦練跳繩的?找到讀一讀。

二、學習2、3自然段。

1、指名讀第2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那幾句話寫出了賴寧的苦練跳繩?你還明白了什麼?

2、“滿頭大汗”是什麼意思?說明什麼?[從哪個詞看出賴寧跳繩很費勁?]

[做課後第5題]

3、賴寧不僅在學校練,還在家裡練。不信,輕聲讀第3段。從哪裡看出賴寧在家裡也苦練跳繩?(一拐一拐、晚上練跳繩、跳的時間長、腳腫了)

4、交流、討論。

分角色讀第3自然段。男生讀賴寧的話,女生讀郭老師的話,提示語由老師讀。老師的話(奇怪),賴寧的話(低聲、不好意思)。

5、討論:為什麼賴寧會不好意思地低聲回答?

(1)賴寧覺得會拖班級後腿。

(2)他本不想把晚上回家練跳繩告訴同學老師,現在老師既然問起,只好如實回答。

三、學習字詞。

操:加一加地方法記,左右結構。

場:為什麼用提土旁?“揚”換偏旁。

第:“弟”的點和撇換成竹字頭,表示順序。

拐:請學生表演一下。

腳:左中右結構,數筆順。

昨:換偏旁,與“作”比較。

腫:形聲字。

感:為什麼事心字底?注意“鹹”的裡面部分。

四、指導寫字。

範寫:操、場、腳、第、感

學生模仿寫3個。

一年級跳繩教案篇6

教學要求:

1、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8”和“9”的加減法。

2、指導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和表達。

教學重點:

學會“8”和“9”的加減法。

教學準備:投影

教學時間: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出示情境圖,說說你從圖上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

二、提出問題,討論

1、觀察圖提出問題。

2、指名回答,列出算式。

3、分小組交流演算法。

三、畫一畫

1、同桌兩人一組,一人塗色,一人記錄算式。

2、組織全班交流,整理出算式。

四、練一練

1、說一說,填一填,先學生獨立填寫,再指名回答,並說出這樣列的理由。

2、口算,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3、湊成9,先指導學生看明白題目的意思,再連一連,同桌檢查連好的結果。

五、拓展練習,數學故事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猜一猜八戒吃了幾塊西瓜,說一說自己是怎麼想的,師巡迴指導。

六、課外延伸

放學後,想一想寫一寫有關“8”和“9”的加減法算式,能寫幾個就寫幾個。

一年級跳繩教案篇7

?跳繩》是國小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加減法(二)第63頁——64頁的內容。本課是學生在學習了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的基礎上來學習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以學生有所體驗的容易理解的現實問題為素材,讓學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體情境中理解數學家知識的含義,主動構築自己的數學知識結構。

課前我設計一道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和一道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的豎式的練習,讓學生回顧兩位數減法的計算和豎式的基本方法,進一步提醒學生在列豎式計算的注意點,也是為這節課後面的學習做好輔墊。使學生能從舊知順利遷移到新知。所以在本節課的新知識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用豎式計算時,大多數同學都能夠正確的用豎式計算。

我在展示完課本情境中的跳繩產生的資料後,讓學生找完數學資訊並根據數學資訊提出數學問題時,有強調學生能提出完整的數學問題,這對學生的問題意識的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教材第一次向學生明確提出了估算的要求,在本節課中,學生的估計意識較差,讓他們估計時很多學生直接就把得數算出來了,或者只會說出等於十幾或二十幾,讓他說是怎麼想的,根本就說不來。這時教師沒有放任不管,而是將估算方法和策略教給了他們,讓學生明白了什麼是估計,提高了學生估算意識。

但本課教學中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一是在複習時,時間用了比較多,影響了後面的教學進度;二是在讓學生討論演算法時,沒有充分發揮好引導的作用,討論效果不理想,流於形式;三是學生彙報豎式的計算過程時,為了趕時間講解得不是很透徹,沒有突出本課的重點。四是我們的估算就是為了檢驗我們的計算結果是否正確,而本節課在計算完62-48的準確得數後沒有回到估算驗證計算的結果,這樣學生對估算的作用不了解,認為估算是可有可無的了。五是對本課的難點100-48這種連續退位的減法的豎式計算方法介紹的也不是很透徹,可能還有很多學生做不來。六是課堂語言不夠精練,評價激勵性的語言太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不高,整個課堂學習效率不高。

我在今後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到一些細節的東西,避免出現類似錯誤。要加強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