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楊氏子的教案6篇

教案在編寫的過程中,你們務必要強調與時俱進,只有與實際的教學情況做好結合,才能寫出有價值的教案,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楊氏子的教案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楊氏子的教案6篇

楊氏子的教案篇1

一.聽寫詞語

(“詞語盤點”中“讀讀寫寫”裡的詞語.)

二.讀“三哭”.感悟真情

1.讀課文,畫出有關描寫外祖父哭了的語句,讀一讀,共有幾處? (共有三處:教我讀詩詞時;得知不能回國時;送“我們”上船時.)

2.學生聽錄音跟讀第2自然段,交流體會外祖父第一次哭時的情感 a.瞭解外祖父教我吟誦的三句詩的出處,讀懂它們的意思.

b.體會外祖父教我讀唐詩宋詞的用意所在.(這三句詩都表達了遊子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外祖父教“我”的目的在於借詩句表達他對家鄉的思念.)

c.說說“外祖父哭了”的原因.

(因為這些詩句觸動了他思鄉的情感,教“我”讀著詩句,他心裡湧動的是對家鄉、對家鄉親人的懷念,淚水就不知不覺流了下來.)

3.探究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淚,體會他無法回到家鄉的傷感.

a.教師朗讀這部分內容,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你看見了什麼?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b.你能理解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嗎?

久居異鄉的外祖父日夜思念著自己的家鄉,然而由於種.種原因,他無法回到故里,於是他將這種思鄉之情寄託在某種事物之上,請大家再認真讀讀課文,想一想:

從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對梅花的珍愛?找到有關的句子讀一讀,讀出體會和感受.

“唯獨書房裡那一幅墨梅畫,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4.出示一個句子進行比較:“書房裡那一幅墨梅畫,他很愛惜.”

5.說說這兩個句子的異同,哪個句子更好?為什麼?

“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聽到他訓斥我媽:squo;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汙得的嗎?squo;訓罷,便用保險刀片輕輕颳去汙跡,又用細綢

子慢慢抹淨.”

6.從外祖父的話中你感受到了什麼?從外祖父的動作中你看出了什麼?你能讀好這句話嗎?

7.品讀外祖父送畫時的話,體會老人對梅花別樣的情感.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

a.這句話中哪個詞用得最多?

b.再讀一讀這句話,說說有怎樣的感受?

c.此刻,在你的心目中,梅花具有怎樣品格呢?用外祖父的話來回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

“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

d.“他們”是指誰?為什麼把他們比喻成“梅花”?

8.你知道中華民族有哪些有氣節的人物?學生交流之後指導朗讀. “一箇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裡,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9.作為一箇中國人,你怎樣理解外祖父的這句話?

a.在外祖父的眼裡,梅花代表著什麼?

(外祖父把梅花看做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是千千萬萬華夏子孫的“魂”.他珍愛梅花,讚美梅花,實則是在表現他那顆拳拳愛國之心.)

10.美讀昇華:你能像外祖父般把他的這番話讀出來嗎?

11..在何情況下,外祖父第三次掉淚?讀一讀,深人體會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a.哪個詞使我們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淚眼朦朧.)

b.外祖父把珍愛的梅花圖及手絹送給“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鄉了?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這一舉動?

三.品語句,昇華情感

1.從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們不僅深深體會到了他對梅花的愛,對具有梅花秉性的中華兒女的愛,更體會到了他的愛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愛,是對祖國的深深的眷戀.請你有感情地朗讀外祖父說的話和外祖父為作者送行的有關語句.

2.面對這樣一位身居異鄉的老人,我們的心中能不對他產生敬意嗎?讓我們飽含敬意朗讀課文中首尾兩段.

四.迴歸整體,理清層次

1.讀到這裡,你發現課文首尾兩個自然段有什麼聯絡嗎?這樣寫有什麼作用呢?

2.嘗試分段,說說每部分的意思.

五.注重積累,延伸拓展。

楊氏子的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2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能結合註釋理解課文內容。

2.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讀準節奏,讀出韻味。背誦課文。

3.感受楊氏之子的聰慧過人,感悟古文韻味,初步培養學生喜愛古文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讀懂故事,品味楊氏之子語言的精妙。

2.瞭解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匯入

1.在古代樑國,有一姓楊家的孩子九歲了,特別聰明。有一天,孔君平拜訪孩子的父親,恰巧孩子父親不在家,於是孔君平把孩子叫了出來,想考驗一下他是不是像傳聞一樣聰明。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孔君平是怎樣考驗這個孩子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楊氏之子》。(板書課題)

2.解釋課題:說說這個題目的意思。(生說意思,師歸納)

二、初讀課文,檢查朗讀

1.生自由小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教師指名朗讀,引導學生讀準停頓。

3.教師範讀,學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讀法。

4.學生練習朗讀。

5.同學們,讀完課文有什麼感受嗎?(生暢談)

6.多種形式朗讀,學生點評。(自由讀、指生讀、同桌讀、集體讀)

三、再讀課文,理解意思

1.學生默讀課文,藉助註釋,自主理解課文。

2.用現代語言說說每句話的意思,在說的過程中找出不能理解的詞句,全班交流。(在進行過程中,強調“楊、孔、君、夫子”等關鍵詞,引起學生注意)

預設:惠:同“慧”,智慧。詣:拜訪。乃:就,於是。示:給……看。

君:您。古時敬稱。聞:聽說。禽:鳥。夫子:古詩對年長而且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文中指孔君平。

3.指名說說每個句子的意思,然後串連起來,說一說全文的意思。

4.理解了每句話的意思,現在你能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嗎?

5.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1)你對楊氏之子瞭解多少?

(2)故事中除了楊氏之子,還有誰?他們談了些什麼?你從哪句中知道的?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誰能說一說?(生舉手說)

二、體會語言的藝術與精妙

導語:讀了這麼多遍課文,你覺得哪句話最妙(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妙在哪兒?

預設:

1.你說楊梅和我是一家,在姓氏上和我開玩笑,我說沒聽過孔雀和你是一家,也從姓氏上回敬給你。

2.一個“未聞”,孔雀和你不是一家,那楊梅和我也不是一家。

3.如果換成“孔雀是夫子家禽”好不好?為什麼?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個“未聞”,婉轉的回答,既表達了對孔君平的尊敬,又不失機敏,加以反擊。)

(1)指導學生帶著不同的語氣,讀出意味。

(2)再造情境,遷移運用“未聞”。

師:楊氏子,在下柳君平。師手指著楊梅說道:此是君家果。

學生應對:未聞柳樹是夫子家樹。

4.分角色對話。

兩名同學分角色讀文中人物的對話。(方式:直接讀原文,或用現代語言來進行對話)

5.發揮想象,填補空白。

師:這麼聰明的小孩,他說話時的表情是怎麼樣的呢?孔君平聽完小孩的話以後會是什麼反應呢?發揮你的想象,寫下來。

三、昇華感悟

1.楊家之子思維之敏捷,言語之巧妙,讓人回味無窮,真是不簡單啊!其實,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說話要講究藝術。

2.語言的魅力充實著我們的生活,課後請同學們運用我們敏銳的頭腦去感悟祖國語言的博大精深,課下請完成今天的家庭作業。(看大螢幕)

(1)蒐集積累在表達上很有特點的語言,比如:歇後語、諺語、幽默故事、古今笑話等。

(2)課外蒐集一兩則《世說新語》中的小故事。

[教學板書]

21楊氏之子

孔君平楊梅楊家果

孔雀夫子家禽

楊氏之子(甚聰慧)

[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古文,古文要讀好,首先要理解意思,這是學生通過自讀及合作交流可以基本達到的。教學時就可以放手讓學生操作。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學習適時停頓朗讀,入情入境地品味文字。同時以理解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處為突破口,引導學生交流討論,深入體會楊氏之子的機智與聰慧,感受文字語言的精妙。

楊氏子的教案篇3

教學過程

一、故事匯入,感受幽默

師:俺們每天都在用語言進行交流,精練得當的語言,能使俺們有效地與人勾通,機智巧妙的語言,能協助俺們解脫可能出現的尷尬局面,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愉悅俺們的身心,活躍俺們的生活。有這麼一個故事,大家想聽嗎?

(教師繪聲繪色講述)古時候,樑國楊家有個小朋友,才九歲,很聰明。孔君平去拜見他的父親,他父親不在,就把小朋友叫出來。楊家小朋友為他陳設了果品,果品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讓楊家小朋友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楊家小朋友馬上回答說:“從來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同學們,你對故事中兩個人說的話有什麼感受?

反饋:同學的回答可能是:風趣,幽默等。

二、初讀課文,讀懂大意

1.導語:今天,俺們一起來這個故事。假如把剛才老師講的原原本本寫下來,就是文言文。俺們現代人寫的文章,用文言,叫文言文,這麼多年來俺們學習的課文除了古詩外,也都是文言文。今天俺們要學習的課文,是古人寫的,古人寫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剛才老師講的故事,假如用文言寫下來,會是什麼樣子呢?請大家開啟課本第10課──楊氏之子(板書)。

2.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

3.指名朗讀課文。

(1)著重強調以下字的讀音:惠曰禽詣

(2)引導同學讀準停頓:

樑國/楊氏之子/九歲,甚/聰慧。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4.參考註釋,自學課文。

要求:將註釋中重點詞語的解釋再次批註在文中,據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5.讓同學就不理解的字詞提出問題。以下字詞或者比較陌生或者古今差別較大,同學可能提出:

(1)樑國:郡的名稱,在現在的河南商丘一帶。。

(2)孔君平:孔坦,字君平。為人正直,有好的名聲。

(3)其父:他的父親。其,他。

(4)為設果:小兒(楊氏之子)為他擺出水果。設,陳設,擺出。

(5)以示兒:以便給小兒看。以,來,以便。

(6)此是君家果。此,這;君,您,古代對對方尊敬的稱謂。

(7)未聞:沒有聽說。未,沒有;聞,聽。

(8)夫子家禽:您家的鳥。夫子,先生,您,對人尊敬的稱謂。禽,鳥類。

以上的問題,可以讓同學通過同學之間的討論自身獲取答案,假如同學能夠作出回答,教師則應追問同學是怎麼知道的。同學無法回答,教師可以適當點撥提示,讓同學明白字詞義。有些字詞義可以與同學熟知的成語熟語等相聯絡,以加深理解,如,“此”可以與“原來如此”聯絡;“聞”可以與“百聞不如一見”聯絡。

6.指名說說每個句子的意思。

三、討論交流,領悟幽默

1.這個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什麼?

2.你喜歡孔君平說的話,還是喜歡楊氏之子說的話?為什麼?

板書:楊氏之子楊梅

孔君平孔??

(“楊梅”是一種水果,其中的“楊”與姓楊的“楊”沒有關係。孔君平故意將它們聯絡起來,開玩笑地說:“這是你家的水果。”這樣說話,因為沒有道理而顯得風趣幽默,也非常親切。楊氏的兒子,用“從來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家禽”來應答,妙趣橫生。幽默風趣的一說一答,使見面的局面非常輕鬆愉快。楊氏之子只有九歲,卻能迅速領會孔君平表達的內容和技巧,顯示出他的聰明機智和應對能力。)

四、朗讀全文

五、延伸拓展

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語言,你聽說過類似的故事嗎?(同學交流)

六、課堂扮演

讓同學再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先分小組根據課文內容演簡短的課本劇。然後推薦一組面向全班扮演。及時組織評價。

七、安排作業

1.背誦課文。

2.蒐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話,想想它們在語言上有哪些特點。

b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感受文??

1.出示課題“楊氏之子”,說說題目的意思嗎?“楊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楊的人家的兒子。

說明:“之”是助詞,相當於“的”。

2.讀讀課題,這個課題的語言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同學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詩的語言……

教師小結:這是古代漢語,也叫文言文。

3.大聲地朗讀課文,感受文言文和現代漢語到底有什麼差異,有什麼不同。

4.自由的說說你感受到的差異和不同。

同學可能的回答:很難讀通順;有些字沒見過,不好認;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根據同學的回答隨機進行教學:

(1)學習生字“惠、曰、禽”,認讀多音字“為(wèi)”、“應(yìng)”。

(2)結合課文中的有關字詞,講解一些簡單的文言文和現代漢語比較的知識,比方:有些古漢字在現代漢語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單音節詞等。

二、熟讀課文,理解意思

1.大聲反覆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隨機檢測同學讀課文的情況。

2.邊默讀課文,邊看註釋,說說每一個句子的意思。

教師要注意指導有困難的同學,瞭解同學的困難所在。

3.課堂交流,落實每一句話的意思。比較困難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師重點指導:

“為設果,果有楊梅。”省略了主語,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難點是“夫子”的理解。

課文的意思:樑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中的小孩九歲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親,父親不在家,就把小朋友叫了出來。小孩擺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對小孩說:“這是你們家種的水果吧。”小孩應聲回答:“俺沒聽說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三、質疑問難,背誦課文

1.默讀課文,說說意思,還有哪些有疑難?

2.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讀

1.朗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出示句子: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讀讀這兩個句子,想象當時的情境,說說當時兩人會是怎樣的神情?說話時會用怎樣的語氣?(孔君平可能是神態很隨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認為他還是一個小朋友,說話的語氣可能有些高傲、隨意;楊氏之子很機智、神采飛揚,說話語氣有挑戰性。)

結合自身的想象和理解,試著有感情的朗讀這兩句話,要讀出兩人不同的語氣。

二、深入理解,體會語??

1.考慮:你覺得楊氏之子的機智表示在哪裡?

(1)“應聲答曰”說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沒有正面說楊梅不是俺們家的,而是巧妙的從“夫子家”說起,寓意孔雀不是你們的家禽,楊梅當然就不是俺們家的。

2.討論:

(1)楊氏之子這樣的回答,你覺得好不好?

(2)生活中還有沒有這樣說話的例子,說一說。

三、拓展延伸,綜合學習

閱讀“綜合性學習”,明確這次綜合性學習的活動要求。

(1)蒐集積累在表達上很有特點的語言,比方:歇後語、諺語、幽默故事、古今笑話等。

(2)蒐集和擬寫提示語、廣告語。

(3)收集相聲、評書或影視劇的精彩對白,試著演一演。

楊氏子的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理解詞句,瞭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風趣機智,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1、出示馬克·吐溫的故事,默讀: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小故事,請大家看看。(投影出示)

有一次,馬克·吐溫乘火車去一所大學講課。由於要在預定的時間內趕到,所以他十分著急,而火車卻開得很慢。這時,查票員過來了,問馬克·吐溫:“您有票嗎?”馬克·吐溫遞給他一張票,查票員發現這是一張兒童票,就說:“真有意思,我看不出您還是一個孩子哩!”馬克·吐溫不緊不慢地說:“現在我已經不是孩子了,但我買票時還是孩子。您要知道,火車開得太慢了。”

生:(默讀故事)

師:看懂了嗎?想想,馬克·吐溫真的是在孩子時買的票嗎?

生:不是。

師:那他為什麼這樣子說呢?

生:他的意思是說火車開得慢,我買票時是孩子,但是我長大了火車還沒有到目的地,可見火車是開得多麼的慢。

師:是的,馬克吐溫的確是這個意思。他用誇張詭辯術非常幽默地表達了此時急迫而又無奈的心情,且對火車的慢速度進行了委婉而辛辣的嘲諷,這裡就體現了語言的藝術。本單元我們學習的主題就是“語言的藝術”。像這樣體現語言藝術的經典故事,古今流傳的很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古代的故事,這是一篇文言文,(示題)齊讀課題──楊氏之子

2、引入課題,解題:

師: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回答)

生:這篇課文講了楊氏的孩子的故事。

師:“楊氏”的意思是姓楊的人家,哪“楊氏之子”的意思就是──?

生:“楊氏之子”的意思是姓楊人家的兒子。

師:如果你姓李,那你是?(李氏之子)

二、合作交流

師: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看同學們能不能把這個文言文故事讀通。文言文和白話文在朗讀上有不同之處,要讀出文言文的韻味。

1、自由小聲初讀課文。

2、請一個學生讀課文,檢查字音。(根據學生讀時標出“為”“應”的讀音)

師:第一次讀文言文的感覺怎樣?

3、師範讀。

4、生自由讀,邊讀邊畫節奏。

5、示節奏

樑國/楊氏之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6、生看大螢幕有節奏地讀。

三、品讀體驗

1、自主理解課文:

師:同學們讀得真不錯,讀完課文,大家都知道《楊氏之子》講了兩個人。他們分別是誰啊?

生:楊家的兒子和孔君平。板:揚氏子孔君平

師: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呢?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學習古文我很多方法,其實我們最常用的有根據註釋、插圖、聯絡上下文和藉助工具書等,我們用這些方法來理解課文的意思?)

師:我們同桌合作,看能不能一起把這個故事講出來。

(學生展開學習)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

做出反應,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開玩笑,所以馬上由孔君平的姓聯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給他開玩笑。

板書:孔??

⑶品位楊氏之子的話外之音:

如果你認為楊梅是我家的水果,那孔雀就是你家的鳥羅!

師:我們來分享大家的讀書體會,誰來?

生:我認為楊家小兒回答的妙在於他說:“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鳥”。

師:為什麼他要說孔雀呢?

生:因為孔君平說楊梅是楊家的水果。

生:我認為孔君平是在取笑楊家小兒,你姓楊,楊梅就是你家的水果。

師:這樣說有道理。

生:楊家小兒的回答妙在他聽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他的意思是說,楊梅不是我家的水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鳥,他間接否定了孔君平的說法。

師:體會得真好!楊家小兒的意思是說,如果您認為楊梅是我家的水果,那─??

生:孔雀就是您家的鳥。

師:還可以說─??

生:如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鳥,那楊梅當然不是我家的水果!

生:我認為楊家小兒的回答很言語巧妙,反映敏捷,體現了語言的藝術。

(生掌聲)

如果楊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與“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較,你認為哪一句更好?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顯得生硬,有頂嘴之嫌,而“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維敏捷,語言幽默。)

10、設想:孔君平聽了楊家小兒的回答,會怎麼說?

指導學生在說孔君平的話是用上“聰惠”

師:孔君平聽了小兒的回答,會有什麼反映呢?

生:這孩子真聰明。

生:孔君平無言以對。

生:孔君平會暗自佩服。

11、揭示中心詞“聰惠”:

師:可以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形容楊氏之子。

生:聰惠。

師:請大家看惠的解釋是?

生:智慧。

師:對,語言的藝術是來自於智慧。

四、鞏固延伸

1、同學們的體會很深刻,如果現在朗讀課文,相信你能夠把自己的體會帶進朗讀,你可以盡情地感受古文的韻味,請你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再來讀讀課文,然後請一個同學讀。

2、師:同學們讀得真好,我們試著把它背下來好嗎?全班背誦。

3、個人背誦(時間允許)。

4、楊家這個孩子真是聰明啊,他讓我們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下面我們再來體會語言藝術魅力。

教學反思

文言文學習要把握以下幾點:一是讀準,即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抑揚頓挫。二是讀懂,即讀懂大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內容。三是在讀準、讀懂的基礎上,學習其結構、語言及寫法,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因此,誦讀是文言文學習最好的方法。本文教學時,可採用師生合作、小組合作、男女對擂等方式開展誦讀比賽,讓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中讀通、讀懂、讀背課文。

楊氏子的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瞭解課文內容,體會工程巨集偉、精巧的特點及作者描寫的方法。

3、從本課語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投影片、掛圖。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1、中國的首都是北京,在北京可以看到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你們可知道,埃及的首都在哪裡?埃及又有什麼名勝呢?

2、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埃及的金字塔)

3、埃及的金字塔在哪裡?它為什麼叫“金字塔”,怎樣建造起來的?我們學了這篇課文就知道了。

二、初讀指導,疏通詞句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讀通句子,一邊讀,一邊畫出生字。

(2)查字典或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

(3)寫出不懂的詞語和句子。

2、查自讀效果。

(1)學生彙報自己勾畫的生字詞,教師用投影儀映示,學生朗讀。

(2)指出下列詞語所在的句子,輕聲朗讀,重點領會。

埋葬:掩埋屍體。輪廓:物體的外緣線條。

精巧:精細巧妙。結晶:比喻珍貴的成果。

摩天大廈:指高聳入雲的大樓。

(3)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師生當場查字典或聯絡上下文理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並思考每個自然段說了什麼?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

(1)金字塔在哪裡?

(2)金字塔的外觀有什麼特點?

(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來的?

(4)為什麼叫“金字塔”?

(5)為什麼說“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徵,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

2、根據上面的問題,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埃及金字塔所處的地理及概貌。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紹埃及金字塔的外觀和結構的特點。

第三段(第4、5自然段):介紹這樣巨集偉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來的。

第四段(第6自然段):點明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徵和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果。

3、根據段意,指名試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4、小結。

四、指導書寫

1、投影映示生字。

2、指導學生注意字各部分的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學生臨寫。

4、師生評價。

5、強化練習。

五、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課後習題3)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舉世聞名”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2、為什麼說埃及的金字塔是舉世聞名的?

(從結構、建造等方面簡單地加以敘述)

二、講讀第一段

1、輕聲朗讀課文第1自然段,回答

(1)“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在哪裡?

(2)“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外觀如何?

2、看圖,品味文字。

(引導學生從“金黃色的沙漠”是埃及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錐形”是金字塔的外觀,“巍然屹立,傲對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氣勢。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埃及金字塔。)

3、朗讀課文第一段。

三、講讀第二段

1、默讀課文第2、3自然段,思考

(1)金字塔的外形具有什麼獨特之處?

(2)以胡夫金字塔為例,作者具體寫出了這一工程的哪些特點?

2、指名回答金字塔的外形有什麼獨特之處。

(1)金字塔為什麼叫“金字塔”?

(2)第2自然段寫金字塔的外觀是否和前面的“角錐形”一致?

(3)朗讀第2自然段的第4、5兩句話。

3、輕聲朗讀第3自然段,回答:胡夫金字塔具有哪些特點?

(1)胡夫金字塔外觀上具有哪些特點?(高大、重)

(2)胡夫金字塔在結構上具有哪些特點?(平整、緊密)

4、理解重點句子,體會課文是怎樣描寫金字塔的外觀巨集偉與精巧?

(1)投影映示句子

“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這些石塊磨得很平整,石塊與石塊之間砌合得很緊密。”

(2)指名讀這兩句話。

第①句是用什麼方法來說明胡夫金字塔很高?(列數字)但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學們想象得出嗎?第②句也是如此,究竟是怎樣的平整與緊密呢?我們看課文是怎樣具體描述的。

(3)投影映示

按課文內容填空

a、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b、這些石塊磨得很平整,石塊與石塊之間砌合得很緊密,。

(4)邊讀邊想,補充後的句子與前面出示的句子相比,好在哪裡?

(用打比方、作比較、舉例子等方法,把我們與遙遠的金字塔拉近了距離,對金字塔的巨集偉和精巧有了更深的瞭解)

5、小結說明方法。

為了說明胡夫金字塔外形巨集偉、結構精巧的特點,作者運用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的方法。默讀課文第2、3自然段,找出用上述說明方法的句子。

指名讀有關句子。

6、指導朗讀第二段。

四、講讀第三段

1、默讀課文第4、5自然段,思考:這一段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2、討論回答這一段中的兩個設問句。

(1)投影映示,指讀兩個設問句。

①如此巨集偉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樣建造起來的呢?

②開始砌金字塔了,當時沒有起重機,怎樣把這麼多巨大的石塊壘起來呢?

(2)輕聲讀課文,回答上述兩個問句。

(3)朗讀課文第4、5自然段。

3、小結。

建造金字塔是一項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費的心血和汗水是無法計算的,僅從古埃及人運石頭、壘石塊這兩件事,就足以表現埃及人的勤勞和智慧。

五、練寫片斷

運用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的手法,寫一個片斷,介紹校內的雪松,要寫出雪松的特點。

第三課時

一、講讀第四段

1、默讀課文,思考:最後一個自然段寫了什麼內容?

2、最後一段內容與前文有什麼關係?

為什麼說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徵,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

①為了建造這座金字塔,經常有10萬人在烈日曝晒下幹活兒。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時間。

②勤勞而聰明的埃及人想出了許多科學的方法。

3、總結課文。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佈置作業

閱讀有關埃及金字塔的課外書。

楊氏子的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認識6個字,學會11個字,積累“激情四溢”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描寫的彝族火把節的熱烈場面,瞭解彝家火把節的來歷。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蒐集相關的彝家火把節的影象資料,感受彝族火把節的熱烈場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風情。

(2)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教師做適當的引導,幫助學生在自讀、品讀、有感情朗讀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知、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風情。

(2)讚揚彝族人民勇於戰勝惡勢力,戰勝災難的勇敢堅強、不屈不撓的優良美德。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描寫的彝族火把節的熱烈場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風情。

教學難點

瞭解彝家火把節的來歷,理解火把節的紀念意義,讚揚彝族人民勇於戰勝惡勢力,戰勝災難的勇敢堅強、不屈不撓的優良美德。

關鍵:通過蒐集相關的彝家火把節的影象資料,感受彝族火把節的熱烈場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風情。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積累詞語。

2.合作探究,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條理。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介紹火把節,匯入新課

1.教師板書“火把節”:同學們,這個節日你們一定不陌生吧!能用你們蒐集到的相關資料介紹一下嗎?(引導學生反饋蒐集到的資料,加深對火把節的瞭解。)

火把節是彝、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騷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2.教師談話,導人:同學們,彝家人的火把節就非常有特色。他們也熱情地邀請我們去歡度他們的傳統節日――火把節!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彝家人的火把節吧!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課前廣泛地蒐集有關的資料,在資料的蒐集和閱讀中,豐富對火把節的認識和了解。再通過課堂的反饋、交流,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火把節的整體認知。同時培養學生蒐集、整理、運用資料的能力和藉助資料學習課文的習慣。)

二、提綱導路,合作學習

1.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和同學交流在讀和書寫生字上的注意要點。

2.從文中找出下列詞語,並根據圖片、聯絡上下文或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頭帕 披氈 山寨 矯健 摔跤 嫉妒 蝗蟲

激情四溢 數不勝數 不屈不撓 興高采烈 不約而同

3.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主要描寫了彝族火把節的熱烈場面和彝家火把節的來歷。)

4.給課文分段。

(設計意圖: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力量,讓學生充分地與文字交流。通過小組自讀,化難為易,簡單的內容自己學,複雜的問題大家一起討論。這樣不僅可以克服學生獨立學習的畏難情緒,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習的效率,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

三、檢查反饋,理清條理

1.檢查生字新詞。

(1)教師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指名讀一讀。

(2)全班讀一讀。

(3)教師:這一課的生字比較多,而且有些字還比較難寫。你能不能給同學提個醒呢?(指名反饋,教師強調:“氈、寨、嫉”三字。)

(4)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檢查課文讀通的情況。

2.指名反饋“激情四溢”等詞語的位置以及意思。

激情四溢:充滿著強烈的、具有爆發性的情感。

數不勝數;本課指蝗蟲多得數不清。

不屈不撓:不屈服。

矯健:強壯有力。

嫉妒:忌妒。

3.指名反饋: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主要描寫了彝族火把節的熱烈場面和彝家火把節的來歷。)

4.教師:如何分段?

第一部分(1~3):講彝家人做好各種準備歡度火把節。

第二部分(4~9):描寫了彝族火把節的熱烈場面。

第三部分(10~12):寫彝族火把節的來歷。

第四部分(13):邀請人們和彝家人歡度火把節。

(設計意圖:通過自讀反饋讓學生反覆地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豐富學生的詞語積累,加強學生語言感知能力的培養。通過集體的交流,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條理,使學生感受到合作探究的樂趣。)

四、初談寫作方法,感受彝家人的熱情

1.教師:在這個充滿民族風情的節日裡,我們處處感受到彝家人的熱情。

請同學們找出相關的段落讀一讀。

2.學生畫出相關段落.自由朗瀆。

3.指名交流;

來吧,到我們大涼山來吧.和我們彝家人一起歡度火把節!

來吧,到我們大涼山來吧,和我們彝家人一起參加這三天三激情四溢的盛典。

來吧,到我們大涼山來吧,和我們彝家人一起慶祝這個極具紀念意義的節日。 怎麼樣?來吧,到我們大涼山來吧,和我們彝家人一起歡度火把節!

4.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

5.學生根據朗讀自由抒發自己的感受。

6.教師小結:課文運用了呼應的手法。文章開頭、文章中間、文章結尾互相呼應,對同一內容“來吧,到我們大涼山來吧,和我們彝家人一起歡度火把節!”反覆強調,使文章的感情更加強烈,讓人們迫切地想到大涼山歡度火把節。同時使文章的首尾結構具有一種迴環之美。

7.再次有感情地朗讀,體會這種手法的好處。

(設計意圖:通過品讀語句,瞭解課文寫作上的特點,體會彝家人的熱情好客,為進一步學習打下感情基礎。)

五、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不僅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還強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熱情好客。下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大涼山,和彝家人一起歡度火把節,去感受彝族的民族風情。

六、作業佈置

1.抄寫課後讀讀寫寫中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組詞。

矯( ) 幕( ) 瞪( ) 跤( ) 搏( ) 陪( )

嬌( ) 暮( ) 蹬( ) 狡( ) 博( ) 賠( )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描寫的彝族火把節的熱烈場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風情。

2.瞭解彝家火把節的來歷,理解火把節的紀念意義,交流關於火把節的傳說的感想。

3.總結課文,讚揚彝族人民的優良美德。

教學準備

抄有文中關鍵語句的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匯入新授

1.聽寫下列詞語。

頭帕 披氈 山寨 矯健 摔跤 嫉妒 獎勵 蝗蟲

激情四溢 數不勝數 不屈不撓 興高采烈 不約而同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課文主要描寫了彝族火把節的熱烈場面和彝家火把節的來歷。)

3.談話: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還強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熱情好客。這節課,就讓我們和彝家人一起歡度火把節,感受火把節熱鬧的場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風情。

二、品讀詞句,想象場面。

(一)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教師:為了歡度火把節,人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做什麼準備呢?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來。

2.學生在文中畫出。

3.集體交流

砍好蒿枝 紮好火把 (板書:扎火把)

綵衣與頭帕 披氈和花包 (板書;民族服飾)

殺好雞鴨 宰好牛羊 買來美酒和水果 (板書:美酒佳餚)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熱情地、盼望地、興奮地)

標籤:教案 楊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