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牛與鴨教案優質7篇

優秀的教案還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優秀的教案可以使課堂變得精彩有趣,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牛與鴨教案優質7篇,感謝您的參閱。

牛與鴨教案優質7篇

牛與鴨教案篇1

教學思路

父親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現代家庭中,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繁忙、威嚴,孩子與爸爸接觸交流的機會甚少。為此,上中路幼兒園開展了“快樂父親節”活動,提供孩子和爸爸溝通交流的機會,增進父子、父女間的感情。

教學目的

1、使幼兒知道六月的第三個星期天是父親節,知道爸爸的艱辛。

2、通過親子游戲給父子提供交流的機會,增進父子、父女間的感情。

教學準備

歌曲錄音帶、彩色紙、彩筆、鼓、花、羊角球等器械、自制獎牌。

教學過程

1、表演《感恩的心》。

2、演唱歌曲《我的好爸爸》。

3、親親爸爸說說悄悄話。

4、室內親子製作《心連心愛心卡》。

5、《小腳踩大腳》遊戲規則:寶寶的小腳踩在爸爸的腳上一起向前走,寶寶的腳不能落地,分組進行比賽最先到達終點者為勝。

6、《騎大馬》遊戲規則:寶寶騎在爸爸的脖子上分組進行比賽。

7、《矇眼找寶寶》:用毛巾把家長的眼睛矇住,幼兒站在家長的對面不能發出聲音,家長根據自己孩子的特徵找到自己的寶寶。

牛與鴨教案篇2

設計意圖:

這學期,我們幼兒園針對幼兒的禮儀教育開展了系列研討活動。幼兒禮儀教育最直觀的就是讓孩子做一個有禮貌、懂禮儀、能尊重他人、有素質的人。尊重他人就要從尊重自己的父母開始,因為父母是孩子身邊最親近的人,我們有一些孩子在家裡扮演著“小皇帝” 的角色,對父母的關愛熟視無睹。因此我想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感受來自家庭的愛,用實際行動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來回報父母,體諒家人,從而激發幼兒對父母的關愛之情。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爸爸媽媽的生活,激發關愛父母的情感。

2.在親情互動中學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關愛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在交流溝通中增進親子之間的情感,懂得關愛他人。

活動準備:

1.調查父母的作息時間、工作生活情況的親情卡片。

2.可移動架子圖五幅。

3.照相機、電腦、投影儀等相關裝置。

4.音樂《媽媽寶貝》、《讓愛住我家》。

活動過程:

一、交流親情卡片,引發幼兒關愛父母的願望

1.個別幼兒介紹親情卡。

師:昨天,小朋友帶回去一張親情卡片,請你們調查爸爸媽媽的作息時間還有工作、生活的情況。都填好了嗎?請貼上到黑板上來。

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卡片。

幼:我的媽媽6點起床,在新華書店上班。早晨要洗衣服,還要做早餐給我吃,下班了還要打掃衛生。

師:這些家務你們的媽媽也會做嗎?你有什麼想對媽媽說的?

幼:我想給大家介紹我的爸爸,我的爸爸一個人在上海電腦公司工作,他會做所有的家務活。

師:爸爸為什麼要一個人去外地工作呢?你有什麼想為爸爸做的嗎?

幼:我會經常給爸爸打電話,讓他注意休息。等我長大工作了,我來養爸爸,爸爸就不用這麼辛苦了。

(評析:個別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親情卡片,教師引導大家去發現父母的辛苦之處,讓幼兒產生共鳴,奠定整個活動的感情基礎。)

2.引發關愛父母的願望。

師:爸爸媽媽這麼辛苦地做事兒,是為了誰呀?小朋友平時是怎麼關愛爸爸媽媽的?

幼:我幫媽媽洗襪子、手帕。

幼:媽媽累了,我幫她捶背。

幼:有一次媽媽太累睡著了,我輕輕幫她蓋上毛毯。

幼:爸爸下班回家,我拿拖鞋給他換。

幼:媽媽有一次工作不高興,心情不好,我講故事給她聽。

……

(評析:幼兒通過回憶,紛紛講述日常生活中關愛父母的事例,從端茶倒水、捶背揉肩到幫父母分擔憂心之事,層層深入,你一言、我一語,大家都透露著自豪之情。)

二、自由觀看圖片,討論、講述

1.教師交代要求,幼兒自由看圖片,討論圖片內容。

師:我這裡還有幾幅圖,請你們依次去看一看,圖片中的小朋友在幹什麼?看完後想想你最喜歡哪個小朋友的行為?為什麼?

教師提醒他們看得懂的找個好朋友講一講,看不懂的互相討論。

(評析:幼兒自由結伴觀察架子圖,教師在一旁巡視、指導,這樣就給他們創造了想說、敢說、願意去說的寬鬆的活動氛圍。)

2.小朋友分別講述自己喜歡的小朋友,並敘述理由,教師總結出蘊含在每幅圖中的三字經兒歌。

師:誰來講講你最喜歡圖中的哪位小朋友呢? 為什麼?

幼:我最喜歡用溼毛巾給爸爸敷頭的小朋友,他爸爸肯定是感冒了。

師:你們喜歡這位小朋友的行為嗎?如果爸爸媽媽生病了,我們還能怎樣來安慰呢?

幼:給爸爸拿藥。

幼:給爸爸倒杯開水,感冒了要多喝開水。

幼:給爸爸盛碗雞湯,雞湯最有營養了。

幼:不能煩爸爸,感冒了要多休息。

……

(評析:這個環節是整個活動的重點之一,幼兒講述喜歡的小朋友的行為,並敘述原因。在此環節中,教師遞進式的提問讓幼兒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激發了他們思維碰撞的火花。如:“你最喜歡誰?為什麼?如果父母……我們還可以怎麼做?”幼兒的答案此刻已不流於形式,聽了讓人感動。教師豐富的引導語言對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3.對於圖片中小朋友的錯誤行為,指出並幫助他們改正,給幼兒樹立一個正確的對待父母的觀念。

4.教師小結:原來你們喜歡的是懂得關心爸爸媽媽的乖寶寶。教師引導幼兒邊看圖片邊念出三字經兒歌:父母病,我安慰。父母累,遞杯水。做家務,我幫忙。父母愛,記心上。

三、幼兒與父母親子互動,幼兒感受驚喜,親子之間體驗親情

1.師:現在你最想為爸爸媽媽做一件什麼事呢?想一想,為爸爸媽媽做一做。

(評析:這個環節是整個活動的又一個重點,也是最出彩的地方,爸爸媽媽的出現對於幼兒來說是個驚喜,事先幼兒並無心理準備,在此等情況下,更有讓人感動的現場氛圍。)

2.教師抓拍鏡頭,幼兒共同觀看照片,分別講述。

幼兒都紛紛給父母讓座。

有的幼兒給媽媽倒水。

有的幼兒跳舞給媽媽看。

有的幼兒為爸爸送上水果。

有的幼兒現場製作賀卡。

……

(評析:幼兒對父母的關愛是發自內心的,父母眼中的孩子此刻似乎一下子長大了,這讓家長特別欣慰。大家共同觀看照片,其樂融融,更像是一場家庭交流會。)

3.共訴對對方的愛。

師:你們的行動爸爸媽媽都感受到了,那你們有沒有對爸爸媽媽說過:“我愛你”呢?現在就把對他們的愛大聲地說出來吧!

爸爸媽媽也不要把對孩子的愛藏在心裡,勇敢地表現出來吧!

(評析:孩子大聲說出對父母的愛,父母也訴說著對孩子的愛,在《讓愛住我家》的音樂聲中,整個活動推至一個最高點,大家沉浸在一片愛的海洋中,著實讓人動容。)

四、結束活動:親子共舞《讓愛住我家》

這節活動結束了,但孩子關愛父母的活動卻依然在繼續,以一種綿延不斷的涓涓流水的方式延續著。

活動反思:

1.在活動前,教師做了充足的準備。比如親情卡片,讓幼兒調查爸爸媽媽的作息時間以及工作、生活的情況,這讓幼兒的討論有據可依,也讓幼兒更全面地瞭解到父母的辛苦之處,奠定了活動的感情基礎。

2.架子圖的採用也是活動成功的一個因素,架子圖是分散的,便於幼兒自由討論、交流,這個環節使幼兒從能判斷基本行為的正誤到應對相關活動的措施,層層梯進,使幼兒從言語到行為、從行為到思想上有了一個躍進。

3.父母的出現將整個活動推到一個xx,親子間愛的表達尤其是幼兒對父母的關愛充滿了整個活動現場,看得出這次活動對幼兒的教育作用是立竿見影的,這也使整個活動得到了一個情感上的昇華。重要的是,我們的系列活動一直延續著,幼兒的禮儀素養得到了一個很好的全面的薰陶,在生活中有了一個全新的表現。

牛與鴨教案篇3

一、班會準備

1、發動學生,在課下收集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資料,更深層次的瞭解我們的少數民族同胞。

2、以宿舍為單位抽籤,分別準備一個少數民族的服裝、舞蹈、故事。

3、發動學生,自行學習藏族鍋莊舞。

4、特邀民族預科班的學生參與,充分體現我院的多民族特點。

二、班會過程

匯入部分:

主持人甲:在我們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著56個民族。各族人民和睦相處,情同手足。正是因為有了各族人們融合和團結,才鑄就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輝煌繁榮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主持人乙:是啊,今天,就讓我們在民院這個多民族的大家庭裡,攜手並進,走進我們今天的主題班會《民族團結一家親》。

主題部分:

(一)民族團結源遠流長

主持人甲:自古至今,我們的各族人們都在用感人至深、源遠流長的動人故事,譜寫著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歷史篇章。主持人乙:民族的團結和睦是祖國興旺發達的重要條件,中國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團結互助、共同進步的歷史。那麼,這56個少數民族都有哪些?

1、遊戲:在一個題板上寫出一個少數民族的名稱,然後幾位學生代表輪流說出一個少數民族的名稱,不能重複。誰說出的和題板上的相同或重複前面學生所說過的名稱,便出列表演節目,為大家講一則民族團結的故事。

2、聽故事:藏族學生代表講《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

主持人甲:西藏是我們祖國母親身體的一部分,是我們祖國永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漢藏人民是一家,尤其在我們學院,在我們84人的班級家庭裡,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無不體現了民族兄弟之間的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公共進步。

3、小品表演:滿族學生代表表演小品《打工奇遇》。

(二)各族人民的燦爛文化主持人甲:下面就讓我們感受一下多民族的燦爛文化。

表演:在同學們的少數民族歌曲大聯唱的同時,由各宿舍代表表演自行設計製作的民族服裝t臺秀。(三)民族舞蹈大薈萃

1、分別由一個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的學生組合,表演壯族竹竿舞。表演結束,由學生自主參與由該舞蹈設計的遊戲。即,誰在遊戲中被竹竿卡住,就要表演另外一個少數民族的舞蹈或說出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

2、藏族學生代表介紹西藏的風土人情,而後帶領全體同學共同起舞——藏族舞蹈鍋莊舞。

(四)主持人總結

主持人甲:我們偉大的祖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少一寸也不行;56個民族,缺一不可。

主持人乙:祖國曆史的每一頁,都記載著各族人民的團結奮鬥和燦爛文化。我們每一個人都更加熱愛我們的民族大家庭,我們都是一家人。

(五)輔導員總結

通過本次寓教於樂、生動有趣的班會,我們從中瞭解和學習到了各民族的燦爛文化。也體會到,只有民族團結,攜手並進,才能有各民族的共同繁榮,民族團結關係整個中華民族的長治久安和振興發展。

(六)結束主持人甲、乙:同學們,最後讓我們高歌一曲:《愛我中華》,在歌聲中結束這次愉快的班會。

牛與鴨教案篇4

手工活動——氣球變變變(大班)

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各種材料左右對稱地裝飾氣球,發展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2、樂於參與手工活動,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各種顏色、大小的氣球,紙繩、卡紙、雙面膠、木膠

2、範例

3、氣球充好氣,放置在禮物袋中

4、錄音機、《鈴兒響叮噹》《碰一碰》磁帶

活動過程:

1、送禮物,烘托節日氣氛。

(1)聖誕節快到了,老師有禮物送給你們,高興嗎?(放音樂,氣球從禮物帶裡倒出,幼兒拿氣球)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跟旁邊的小朋友說說看,你拿到的氣球,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比一比大小?

(2)請幼兒根據氣球的顏色、大小等特徵帶著氣球排排隊。

2、氣球變變變。

(1)出示範例,引起幼兒興趣。

我拿到了一隻不一樣的氣球!3,2,1(出示範例小小雞)。我的氣球漂亮嗎?怎麼會這麼漂亮的呢?

(2)出示其他幾個範例,拓展幼兒的想象。

氣球變變變,變成------,氣球變變變,變成-----。

(3)你的氣球會變成什麼呢?

(4)根據其中一個幼兒的回答,教師示範裝飾氣球。

重點引導幼兒注意兩邊對稱。

(5)你們想把自己的氣球打扮得更漂亮嗎?

想好你想把氣球變成什麼?它的眼睛鼻子嘴巴在哪?其它部位用什麼材料裝飾,裝飾在什麼地方?想好了,就可以開始動手了。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合理佈局,並及時展示幼兒有創意的裝飾方式。

4、請裝飾好的幼兒向客人老師介紹自己的作品。

5、與氣球娃娃跳舞。

牛與鴨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理解優美的樂曲,並能用自然的聲音唱出來,體驗副歌“來來來”喜悅輕快、活潑的情緒。

2、通過歌曲教學加深幼兒對秋天的認識,激發幼兒的創造慾望,能根據第一段歌詞圖譜結構來推斷第二、第三段歌詞內容。

3、會根據教師的指揮自然接唱歌曲副歌部分。

活動準備

1、秋天背景圖一幅。棉花、高粱、水稻圖片。

2、教學資源。

活動過程

(一)發聲練習

1、《小朋友愛唱歌》:開聲練習。

2、《秋天多美麗》中的“來”(難點前置)。

(1)練習節奏x。xx │xx xx ║。

看!誰來了!他們唱歌可好聽了。出示圖譜,教師範唱。下雨啦!雨點唱歌真動聽!嘀—嗒嗒|嘀嗒嘀嗒||(雨點表示)颳風啦!樹葉演奏真美妙!沙—沙沙|沙沙沙沙||(樹葉表示)小朋友唱歌真好聽!啦—啦啦|啦啦啦啦||(音符表示)它是怎麼唱的?(有節奏的!看著圖譜學習節奏)

(2)熟悉跳音演唱。

教師分別出示不同的圖片,請個別或是集體的小朋友來學一學不同的聲音。(出自:)讓小朋友來練習這一節奏x — x x | x x x x ||。

(二)利用圖片匯入,引發幼兒經驗回顧

1、老師: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啊?秋天有什麼變化?農田裡的爺爺們很喜歡秋天,你們知道為什麼?(瞭解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2、老師:農民伯伯給我們送來了他收穫的果實,你們看看是什麼?(出示棉桃和稻花的圖片)他們是什麼樣子的?(幼兒結合已有經驗說說觀察到的外觀特點,教師用白白的、金穗穗等詞簡單的小結)

3、老師:今天,老師就帶來了一首描寫美麗秋天的歌曲《秋天多麼美》,請你們仔細的聽一聽,歌曲當中描寫了什麼?它們是什麼樣子的?(幼兒帶著問題聽歌曲,提高其專注程度)

(三)理解歌曲內容,初步學唱歌曲

1、教師彈琴完整範唱,幼兒熟悉旋律,傾聽歌詞。

提問:你聽到歌曲當中描寫了什麼?它們是什麼樣子?

(此問題比較籠統,也是幼兒初次聽歌,對歌詞有一個大概的瞭解。教師用歌曲當中的詞語小結幼兒回答,理解歌詞)

2、教師彈琴完整範唱第二遍,記憶歌詞。

提問:棉桃花看見秋風有什麼表情?你聽到它變成了什麼樣子?稻花看見秋風來了是怎樣表現的?你聽到它是什麼樣子?

(此問題比較細化,為了讓幼兒記憶歌曲中的關鍵詞)

3、教師出示圖譜,分段學習,為演唱做準備。

(1)教師與幼兒誦讀第一段歌詞,引導幼兒記憶“咧呀咧開嘴”“小呀小白牙”明白棉桃特點,並且感受歌曲節奏。

提問:圖譜上有幾個幫助我們掌握節奏的小幫手你們知道在哪裡嗎?

我們看到“ ”要用連貫的句子唱,比較優美;看到“ ”要用輕跳的聲音來表現,比較活潑。現在請你們跟我一起看著“小幫手”的提示演唱歌曲吧!(幫助幼兒分析節奏特點,提高學唱水平)

(2)師幼同唱第一段,學唱歌曲旋律及節奏2遍

教師針對演唱中的附點節奏及跳音部分,引導幼兒傾聽教師範唱,再跟唱。

提問:棉桃姐姐用什麼樣的心情邀請我們一起來看秋天的?所以小朋友在演唱這裡的時候也要用熱情、活潑的聲音迎接秋天。

(3)教師與幼兒誦讀第二段歌詞,引導幼兒記憶“把呀把手揮”“金呀金頭髮”,明白稻花特點。

提問:稻花姐姐迎接秋風這段應該用什麼樣的歌聲來表現?(優美)我們一起看看圖譜中的小幫手,連音出現的地方。

(4)師幼同唱第二段,鞏固歌曲旋律及跳拍節奏2遍

(四)幼兒完整演唱歌曲,加入表情

1、幼兒完整演唱歌曲,教師個別句跟唱

老師:現在請小朋友起立,把這首優美的歌曲完整的演唱出來,看看誰的歌聲優美,注意“來”的地方要唱的跳躍一點。

(教師注意傾聽幼兒的難點問題是否掌握和解決,在幼兒易唱錯的地方引領唱)

2、幼兒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加入表情

老師:棉桃姐姐高興的咧開嘴了,它很喜歡秋天,秋天為我們帶來了這麼多的果實,你們喜歡它,也讓我看到你們的嘴巴,高興的長大,把聲音放出來。(引導幼兒不要喊唱,要柔和一點,“動靜”分明)

(五)活動延伸

老師:這首歌曲你們喜歡嗎?在歌唱的時候老師發現許多小朋友已經加上了好看的動作來表現歌曲中迎接秋天的美好心情。老師也會請你們到“音樂區”裡當小演員,把這首好聽的歌曲,編上美麗的動作,教給我們大家吧!(引發幼兒進一步感受歌曲的美感,新增動作配合演唱,大膽表現。)

牛與鴨教案篇6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設喻論證的方法和“對舉”的行文方式。

(二)瞭解荀況關於學習意義和學習態度的論述。

二、難點、重點分析

(二)作者從哪幾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每組比喻包含什麼意思?各組比喻之間在意義上有什麼內在聯絡?

分析: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接著圍繞這個中心論點分三段從三個不同角度進行論述:

第l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第一個比喻“青出於藍”,不能認為它的意思是比喻學生超過老師。這是它作為成語後新產生的意思。本文中這個比喻和“冰寒於水”,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提高。“直木為輪”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這樣,三個比喻分了兩層意思。作者在這基礎上,用“故”歸納上文,又用了“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兩個比喻作為事例,進而推論出人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後面兩個比喻並列說明:肯下功夫,必見成效。它們是對後面推論的有力襯托。綜上所述,本段是從總論學習的重要性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2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開頭作者用“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先來闡說,接著就用“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這個比喻,形象說明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係才能使學習產生顯著效果。為了把道理說得更透闢,作者順勢而下,連用“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四個比喻,從見、聞、陸、水等方面闡明瞭在實際生活中由於利用和藉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藉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的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最後由此得出結論,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並非先天素質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後天善於學習。綜上所述,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第3段作者用了十個比喻。作者先用兩個比喻,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說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接著又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兩個比喻從反面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明學習要積累。下面就分兩層說明如何做到積累。作者用四個比喻正反對照:先用“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才是學好的關鍵;又用“楔而不捨”,“鍥而舍之”對照,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才會有所成就。這是本段第二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最後一個層次,作者用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照,說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後面兩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的兩點保證,兩者缺一不可。綜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個層次,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二)本文設喻有什麼特點?

分析:本文是闡述學習道理的議論文,通篇設喻,使所講道理形象生動,深入淺出,既有說服力又有感染力。

本文的設喻特點:

(1)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或現象作為喻體。如說明“學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們生活中常見的靛青色的提取,車輪的製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為喻加以說明,充分表達了“學不可以已”而必須有所造就的道理。這樣化深奧為淺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悅誠服。

(2)設喻方式多樣:①正面設喻,如“青出於藍”、“冰寒於水”、“木為輪”、“金就礪則利”等從正面闡明學習的重要性。②正反設喻,如“蚓”和“蟹”、“騏驥”和“駑馬”、“鍥而舍之”和“鍥而不捨”,通過正反對照把所要說明的道理說得更具體明白。③反覆設喻,如“而望”、“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連用幾個不同的比喻,使讀者加深對道理的理解。

(3)設喻與說理結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①有的是將道理隱含於比喻之中,如“青出於藍”、“冰寒於水”;“鍥而舍之”、“鍥而不捨”。②有的先設喻,後引出道理,如第2段,作者先連用五個比喻,後引出“善假於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設喻,引出道理後,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如第3段第一層,作者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喻,引出“積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水流”兩個比喻從反面進一步論證。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二)預習檢查。

(三)匯入新課。

從七年級學過的課文《為學》匯入,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喻方法,講有關學習的道理。

(四)作者介紹(結合註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313一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遊學於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後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後葬於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後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並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於“知”的必要性和後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後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誌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錄。

(五)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領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告”。教師趁此在“勸”字後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麼意思?學生才會領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接著就講:“勸”的繁體字“”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的品德。

(六)指導學生處理課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對照註釋,藉助字典,正字正音。

牛與鴨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喝水對身體健康有益。

2.在成人提醒下,願意喝足夠量的水。

3.知道五官的各部分名稱,瞭解五官的位置。

4.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樂觀的情緒,逐漸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有關喝水的兒歌與歌曲。

2.小口杯若干

3.有關喝水的ppt。

活動過程:

一、以生活活動引入,激發幼兒興趣。

1、洗洗手、喝水嘍!

指導語:我們洗洗小手喝水嘍!(提醒幼兒喝水前要洗手)

二、播放ppt圖片,引導幼兒瞭解什麼時候要喝水。

指導語:鍛鍊後、外出遊玩時、洗澡後等情況下人會想喝水,睡覺起床時也會想喝水。口渴了不喝水會很難受,小朋友想喝水的時候可以自己去喝水。

三、播放有關喝水的兒歌與歌曲,組織幼兒喝水。

1、排排隊,來喝水。

指導語:用小手指勾勾小耳朵噢!(提醒幼兒握住杯子柄)今天運動你出了汗,要多和點水噢!(提醒個別幼兒多喝水)今天你拿了紅牌子,嗓子有點紅,也要多喝點水哦!

2、坐下來,把水喝。

指導語:找個椅子坐下來,小手捧好了喝喔!

3、放杯子,插牌子。

指導語:你今天喝了幾杯水呀?

活動延伸:

家園配合,提醒幼兒口渴時喝白開水,少喝飲料,養成健康飲水習慣。

活動反思:

習慣的養成是長期堅持的結果,本次活動能夠幫助幼兒建立正確的喝水意識,但行為習慣的養成還得靠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

故事引入,能夠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一系列的提問,和故事緊密聯絡,是幼兒的回答啟發於故事,又迴歸於故事。通過視訊短片,人們都在喝水,幫助幼兒瞭解,什麼時候要喝水呢?而不僅僅是口渴的時候。我充分利用了教室的資源,其中一盆花枯萎好久了,可能並不是只因為沒有澆水,但幼兒能夠完全相信,是因為沒有澆水。在第三個環節中,有小朋友問我,牛奶,豆漿是不是飲料呢?純牛奶,豆漿小朋友可以喝,但也不能喝太多,不然會導致營養過勝。整個活動,小朋友能夠大膽發言,瞭解喝水的重要性,會主動要水喝,知道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但生活中還得我們的家長堅持督促幼兒良好喝水習慣的養成。

標籤: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