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大班科學橋教案優質6篇

教案的適切性是課程設計的重要一環,它直接關係到教學的成功與否,我們需要不斷更新教案,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環境,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大班科學橋教案優質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橋教案優質6篇

大班科學橋教案篇1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認識風》

幼兒園大班教案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空氣流動形成風。

2.讓幼兒具體感知風,並讓他們知道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能感覺到。

3.瞭解風的好處與壞處,以及人們怎樣利用風和戰勝風災。

活動準備

1.課件-聲音:暴風

2.一把扇子,每人一個氣球,碎紙屑許多,小風車每人一個。

聲音

活動過程

一、播放“暴風”的聲音,引起幼兒的好奇。

1.小朋友,你們聽,這是什麼聲音?(風)

你在什麼時候聽到過風的聲音?

2、讓幼兒感知空氣流動形成風。

(1)你感覺到有風了嗎?

(2)幼兒自己動手做小實驗:

請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手,在臉旁扇一扇,臉上有什麼感覺?

小結:空氣流動形成風,哪裡有空氣流動,哪裡就有風。

二、瞭解風的特性。

1.讓幼兒用自己的小手當小扇子,扇動空氣,說出扇的快臉上有什麼感覺,

扇的慢臉上又有什麼感覺?

(幼兒議論,發言)

小結:扇的快,空氣流動的快,風就大,扇的慢,空氣流動的慢,風就小。

2.老師給小朋友扇扇子,請小朋友試一試能不能抓住風?瞪大眼睛看一看能不能看到風?

小結:風看不見,抓不著,只能感覺到。

3.玩紙屑。

(1)分給幼兒每人一小堆紙屑,讓他們想辦法玩紙屑,看誰最聰明,想的玩法多。

(2)討論:玩完後讓幼兒自由討論,說一說自己是用什麼辦法產生風使小紙屑動的。

4.瞭解風的好處與壞處。

幼兒討論,教師講解。

(1)風為人們做了許多好事。

風吹乾了媽媽洗的衣服;使人涼快;讓風箏飛上天;風車轉動帶動發電機發電……。

(2)可是有的風卻做了許多壞事。

它把房子推倒了;把樹木刮斷了;打翻了魚船……這樣的風很可恨。

小結:現在的人們本領可大了,想出了許多辦法不讓風做壞事,人們建起了防風林,把風擋住,還提前預報風,這就減少了風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大班科學橋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節以及冬至節的來歷

2、感受繪本故事中冬至節的習俗

3、讓幼兒瞭解並認同冬至節,喜愛傳統節日,賦予傳統節日新的`時代內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傳。

活動準備

1、通過網路等途徑,收集與冬至有關的資料。

2、向老人詢問民間流傳的與冬至有關的習俗。

3、製作課件。

活動過程

一、交流資訊,自然引入。

1、播放《節氣歌》播放二十四節氣歌,引出《冬至節》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引起幼兒的好奇心,講述關於節氣的資訊。預設: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並且是很重要的一個節氣。冬至這天,白晝最短,黑夜最長。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時候,過了冬至開始“數九”,九九八十一天後,就真正感受到了春天。

3、引出繪本故事《冬至節》

二、通過繪本故事說冬至由來

簡介冬至的由來、俗稱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黑夜會慢慢變短。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中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冬至是大雪冬至後是小寒,因為冬至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所以被稱為“活節”;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冬至十天陽曆年(元旦)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冬至”又稱為“冬節”。

三、說冬至傳說、習俗

過渡:為什麼古代的節日還能保留至今?讓我們一起用傳說和習俗來“說冬至”吧!

1、用傳說說冬至。主要有:傳說一:冬至餛飩夏至面。傳說二:冬至吃狗肉。傳說三:冬至南吃餃子北吃餛飩

2、用習俗說冬至。主要有:

(1)習俗一:祭天迎日、緬懷祖德——冬至之祭

(2)習俗三:葭灰土炭、圖歌消寒——冬至之娛

(3)習俗四:盛情敬師、贈襪履長——冬至之禮

(4)習俗五:精心寧神、食療養生——冬至之養

四、遊戲活動

用紙黏土製作餃子和湯圓,感受冬至節的氛圍

活動延伸

1、體驗:跟家長學會做餛飩或水餃,感受冬至節的喜慶,增強學生動手的能力。

2、講述:給弟弟妹妹講述有關冬至的傳說和習俗。

冬至節微反思:

通過此次繪本故事《冬至節》的活動,幼兒瞭解了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節的來歷及習俗,感受了爺爺給孫子講述冬至節的愛意,並且學會了九九歌,感受了傳統節日的濃厚氛圍,本次活動幼兒主要作為傾聽者,在延伸活動中將讓幼兒進一步參與到活動中。

大班科學橋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瞭解牙齒的作用,讓孩子懂得保護牙齒的意義。

2、讓幼兒瞭解保護牙齒的基本方法,掌握正確的刷牙流程。

3、鼓勵幼兒堅持每天早晚刷牙,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重難點:

掌握正確的刷牙流程和堅持每天早晚刷牙。

活動準備:

ppt課件《保護牙齒》、動畫音樂《刷牙歌》、牙齒模型。

一、談話匯入,引出主題。

師:請小朋友們想一想我們的牙齒有些什麼作用?

幼:吃東西(可以咀嚼食物),有牙齒看起來更漂亮(看起來更精神)

小結:我們牙齒有這麼強大的作用,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它。

二、欣賞故事《保護牙齒》,瞭解保護牙齒的基本方法。

1、今天一大早老師就接到了小白兔老師的電話說小熊斌斌生病了,要請假一天,我們一起去看看它怎麼啦?(欣賞故事)

2、出示ppt課件,回顧故事內容並提問。

師:斌斌的牙齒怎麼了,為什麼會生病?(吃了好多糖果、沒有刷牙)

師:斌斌的牙齒生病了要怎麼辦呢?(看醫生、要刷牙)

師:後來斌斌怎麼做它的牙齒就好起來了?(堅持每天刷牙)

3、判斷對與錯,增加保護牙齒的意識

a、明明早晚都不刷牙(對、錯)

b、芳芳少吃甜食,多吃蔬菜水果(對、錯)

c、丁丁定期去檢查牙齒(對、錯)

小結:牙齒可以幫助我們咀嚼食物,幫助消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少吃甜食多吃蔬菜水果,堅持每天早晚刷牙。

三、學習《刷牙歌》,瞭解刷牙的正確方法。

1、你們每天都有刷牙嗎,你們平時都是怎麼刷牙的?(請個別小朋友展示平時的刷牙流程)

2、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刷牙歌》它會告訴我們如何正確的刷牙,請小朋友們仔細聽?(播放刷牙歌)

3、出示刷牙流程圖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詞。

教師和小朋友一起回顧剛才聽到的歌曲內容並用圖片記錄下來

4、老師引導孩子根據圖片的提示引導幼兒唱《刷牙歌》

5、根據歌詞的提示教師示範刷牙的正確的方法。(出示牙齒模型)

小結:原來我們正確的刷牙方法是這樣的,小朋友們都學會了嗎?請小朋友們說說樂樂小朋友刷牙只刷外面不刷裡面對不嗎?(出示課件)

6、請個別小朋友演示正確的刷牙方法。

四、結束部分:引導小朋友去嘗試正確的刷牙方法。

師:請小朋友們張大你的嘴巴給你的小夥伴看看今天早上有沒有把牙齒刷乾淨啊,如果覺得自己沒有刷乾淨的小朋友請你再去用老師教的方法,正確的刷一次。

五、活動延伸。

幼兒刷牙。(教師巡迴拍照記錄,分享露牙笑臉圖,鼓勵孩子堅持每天早、晚刷牙)

大班科學橋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瞭解電池的外形、種類、及簡單的功能。

2、在嘗試性操作活動中,鼓勵幼兒探索正確使用電池的方法。

活動準備:

收集多於幼兒人數的電動玩具;形狀、大小不一的電池;電池裝配示意圖。會發光的花兩朵。

活動過程:

一、感知電動玩具有電池和沒電池時的不同狀態。

1、(幼兒分散自由站立,老師站在一邊)師:小朋友,你們看電動玩具城玩具真多呀!想不想去玩一玩?等會把你在玩具城發現的祕密告訴大家,好嗎?

2、幼兒自由選擇玩具,老師巡迴指導指導語:師:你在玩什麼?,你發現了什麼?它是怎麼樣玩的?

3、集合:師:小朋友,電動玩具城好玩嗎?

你剛才玩的什麼玩具?發現了什麼?

(多請幾位幼兒回答)對幼兒回答作簡要小結,如:你的玩具汽車是會動又會響的。

對不動、不響、不亮的玩具,可說:你的玩具是不能動的。

小結:剛才小朋友在玩具城裡玩得很高興,發現了許多關於玩具的祕密,有的玩具是會動的,有的會響、會發光,真好玩!你知道是什麼東西使你的玩具動起來、響起來、亮起來的?(是電)你玩具裡的電在哪裡?(請一幼兒找出)可是有的玩具卻不會動、不會響、也不會發光,這是怎麼回事呢?

(請一幼兒找出玩具沒有電),(如沒有不會動的,教師可準備一沒裝電的玩具)小結:原來電動玩具是要裝了電池才會動、會亮、會響的,沒有電池就不能玩了,要電動玩具一定要裝什麼?(電)

二、認識電池並給玩具們選配合適的電池師:電池的本領真大,你見過電池嗎?(幼兒集體回答)你的椅子下面就躲著一位電池朋友,請你等會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告訴大家電池是長的怎麼樣的,你發現電池上有什麼祕密?

(請個別幼兒回答易說出的:電池是圓柱體的,有大有小,一頭凸出,一頭平,師出示,如幼兒找出+、-、師直接把+、-、貼在上)如幼兒找不到,師可提示:電池上有兩個數學上學過的符號,找找看在哪裡?或是:老師在電池上發現了這兩個符號,找找你的電池上有嗎?(幼兒找)+在哪一頭,-在哪一頭?幼兒說出後請一幼兒上來一貼“+、-”

小結:電池真有趣,今天,我們看到了圓柱體的電池,有大的、小的,電池上還有“+、-”呢?

電動玩具裝上了合適的電池就可以玩了,在桌底下的籃子裡有許多電池,下面請你給玩具裝上合適的電池,裝電池時看看你把電池裝在哪裡?你是怎樣裝的?有沒有什麼新的發現?

幼兒嘗試給玩具裝電池,老師瞭解幼兒安裝情況,引導幼兒觀察電池盒中也有“+、-”。

集合幼兒:

師:你們給玩具裝上電池了嗎?(幼兒集體回答)你把電池裝在哪裡?

請一幼兒將玩具拿上來,讓幼兒認識電池盒。

你們的玩具上都有電池盒嗎?在電池盒裡你發現什麼祕密嗎?(也有“+、-”)如幼兒說不出,則師:請你們再去看一看電池盒裡有什麼祕密看好了馬上回來。

小結:原來電池盒裡也有“+、-”和電池上的一樣,把電池裝在電池盒裡就可以玩了。

師:誰的玩具剛才裝了電池就可以玩了?(幼兒舉手)師:你們真能幹!(請一幼兒上來給花裝上電池)誰把這兩節電池裝到電池盒裡?

誰的玩具裝了電池還不動?

也請一幼兒裝電池,比較分析二朵花,並請不亮的幼兒參照亮的幼兒的示意圖在裝一遍電池,(教師適當幫助,使其體驗成功)。並向他表示祝賀。

小結:電池上的“+”對著電池盒裡的“+”,電池上的“-”對著電池盒裡的“-”,“+”對“+”,“-”對“-”。

三、再次嘗試,體驗成功的喜悅。

師:裝電池時要看清楚“+”對“+”,“-”對“-”請另外再選一件玩具再去試一試。

1、幼兒裝電池後玩一玩玩具。(時間短一些)

2、總結:師:這一次那些小朋友成功了?

電動玩具裝了電池,開關一開就能玩了,你還知道什麼東西也要安裝了電池才能用?玩好了,用好了怎麼樣?(要關掉)為什麼不能一直開著?

所以,我們要節約用電,時間長了,電會用完的,沒電的電池就變成了廢電池,廢電池可不能隨便亂扔會汙染環境的。

教學反思:

1、孩子平時參與活動課偏少,導致紀律不太好,但孩子的參與度很高。

2、幼兒對電池環保的理解還不夠。

大班科學橋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亂扔垃圾會汙染和環境、危害健康。

2、能區分可回收物、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並能正確分類。

3、懂得將垃圾分類投放,保護環境,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四色垃圾箱、垃圾圖片若干、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故事情景匯入,激發幼兒興趣,引導幼兒瞭解垃圾的危害、

在離地球很遠的外太空,有一個星球叫喵星球,喵星人犀犀利聽說地球是個美麗的星球,於是它乘坐宇宙飛船到地球旅遊。可是結果讓犀犀利很失望。你們猜是為什麼?

因為地球一點也不美麗,他看到了……

師:你從圖片上看到了什麼?

你有什麼感受?

如果我們周圍都是垃圾,生活會變成怎樣?

小結:垃圾腐爛散發出難聞的氣味,破壞風景、佔用空間,滋生病毒、病菌,給人類和動物傳染疾病。

師:那我們應該這你麼辦呢?(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垃圾分類)

二、結合分類標誌,瞭解垃圾分類、

“在犀犀利失望的想要回去的時候,有人告訴喵星人,說高陵區有個美麗的新農村叫“何村社群”,那裡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在全國都很出名呢,西安市首屆農民街就是在那裡舉辦的,你可以去那裡看看哦!”

“於是,犀犀利就來到了何村社群!”(出示垃圾分類的圖片)

師:何村社群的垃圾分為幾類?這些垃圾桶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四類;顏色、圖案、標識等)

那它們分別代表什麼呢?

1、可回收物垃圾桶(藍色)

小結:可回收物是回收以後,經過消毒、加工還可以做成其它有用的東西。主要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

這些垃圾通過綜合處理回收利用,可以減少汙染,節省資源。

2、廚餘垃圾(綠色)

小結: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食品類垃圾,經過生物技術處理堆肥,可為莊稼提供肥料。

3、有害垃圾(紅色)

小結:含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重金屬、有毒的物質或者對環境造成現實危害或者潛在危害的廢棄物。包括電池、熒光燈管、燈泡、水銀溫度計、油漆桶、部分家電、過期藥品、過期化妝品等。

這些垃圾一般使用單獨回收或填埋處理。

4、其它垃圾(黃色)

小結: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及塵土。

採取衛生填埋可有效減少對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氣的汙染。

三、遊戲“把垃圾送回家”,嘗試將垃圾分類、

1、通過ppt演示,引導幼兒將垃圾送回家。

2、遊戲“把垃圾送回家”。

選四名幼兒扮演垃圾桶,其餘幼兒將自己凳子下面的垃圾圖片投放到相應的垃圾桶。

師:“這四個垃圾桶是非常貪吃、嘴又特別刁的傢伙,他們只吃屬於他們的垃圾,我們的垃圾桶可要把好關,看他們給你的是不是你愛吃的!”

遊戲後對結果進行點評。

四、欣賞變廢為寶作品,激發幼兒廢物再利用的慾望、

師:可回收垃圾可以做什麼呢?

播放課件,欣賞變廢為寶作品。

小結:原來廢舊的垃圾還有這麼多的用處!只要開動腦筋,用我們的巧手也可以將垃圾重新利用,變成更多美麗的作品。

我們小朋友和家長一起,從我做起,少產生垃圾,不亂扔垃圾愛護周圍環境,將我們的地球變的更加美好。

活動延伸

回家手機廢舊物品,和爸爸媽媽一起變廢為寶製作手工。

大班科學橋教案篇6

活動背景

沉浮是幼兒生活中熟悉和常見的科學現象,它表示了物體在水中的一種絕對的、肯定的終極狀態,幼兒對它的認識是確定性的。而介於沉與浮之間的“懸浮”現象卻很少被提及,因為這一模糊、複雜的現象對幼兒來說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所以老師遇之或視而不見或避重就輕或搪塞而過,但它卻真切、實在地存在於幼兒的生活中,並時常引起幼兒極大的興趣。於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通過猜測、尋找、自我探索,讓幼兒初步感受、理解這一現象,激發幼兒從小探究科學奧祕的興趣。

設計理念

“生活即教育”——生活中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包含著許多道理和知識,都有可能成為幼兒科學啟蒙的素材,孩子總在與周圍環境的接觸中瞭解和認識世界。一件在成人看來司空見慣的事,在幼兒眼裡卻是那麼的新奇有趣,也正是因為這些早期經驗的獲得,豐富了他們的生活內容,使得孩子的生活富有生氣和活力,他們的心智得以有益健康地發展。本次活動就緣於一次不經意的談話:班上的汪洋小朋友跟大家描述起在鄉下外婆家經歷的一幕情景,外婆家的一隻小水缸裡漂浮著許多鴨蛋,他一時興起,用手壓住蛋欲使其沉下去,可那些鴨蛋在水面上晃悠來晃悠去,不聽使喚。在旁默默聽著的曹穎馬上說道:“我看到媽媽把煮熟的雞蛋放到水裡後是沉的,不是浮起來的。”個別大膽的孩子紛紛猜想著可能是雞蛋和鴨蛋、生與熟、冷水與熱水的原因所致吧!也有的孩子疑惑不解,向我投來了求助的目光。於是,一個設想在我頭腦中醞釀而成。

本次活動分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說一說四個步驟進行:經歷了激趣——發問——探索——交流的過程,做到激之以情,調情入境;授之以法,啟發思維;導之以行,探索規律。讓幼兒在動中學習、趣中思考、奇中發現、樂中獲取,達到發展幼兒的自主性、增強活動性、鼓勵創造性的目的。最終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達到“我會學”。

活動目標

1.探索在清水裡加入一定量的鹽後,雞蛋沉浮狀況的變化,初步感知懸浮現象的存在。

2.幼兒能兩兩合作進行操作實驗,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學習記錄和描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3.能積極思維,有主動探究科學奧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具:燒杯兩隻(分別裝等量的淡水、鹽水),雞蛋一個,放大的記錄紙一張。

學具:1.實物:雞蛋、鹽、碗、盆、勺子、燒杯、抹布每組各若干。

2.磁吸標記、記錄表、水彩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蛋寶寶沉浮的位置

1.出示內裝等量淡水、鹽水的兩個燒杯,引導幼兒比較:兩個燒杯中的水一樣多嗎。

2.出示雞蛋一個:今天蛋寶寶要跟水玩個遊戲,小朋友想看嗎?蛋寶寶到了這兩個裝著水的燒杯裡會怎麼樣呢?

3.猜猜蛋寶寶在鹽水、淡水裡的沉浮狀況。

教師設疑:蛋寶寶到了第一個水杯裡(淡水)會怎樣?它是沉下去,還是會浮上來?(幼兒猜測並用身體動作表示沉浮結果:站表示浮,蹲表示沉——實驗驗證——幼兒觀察結果——師幼一同完成記錄)

繼續設疑:蛋寶寶到了第二個水杯裡(鹽水)會怎樣?它在水裡會沉下去,還是浮上來?(幼兒猜測並請幼兒分別把磁吸標記貼在自己猜想的水位上——實驗驗證——幼兒觀察結果——師幼一同記錄雞蛋在水中的位置)

(評析:“猜一猜”形式的設計,使得活動一開始師幼雙方都以開放的心態進入氛圍,圍繞著蛋的沉浮展開爭論,大膽聯想,為幼兒創設了一個民主寬鬆的心理環境,融洽了師生關係;同時,在讓幼兒使用身體動作和標記符號表達預測結果的過程中,使得幼兒在活動中敢想、敢說、敢於表達自己的見解,較好地實現了師生互動。這一過程,教師始終把幼兒放在首位,他們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使活動形成了質疑——猜測表達——驗證——記錄結果的良好開端。)

二、找一找蛋寶寶沉浮的祕密

1.幼兒針對觀察到的現象自主提問。

看了剛才的實驗,你有什麼想法或問題?現在我們一起來做“小問號”,把你的問題提出來,好嗎?

(評析:發現問題是幼兒進行探究的先決條件,這一環節的設計把傳統教學中的教師提問專利權讓給幼兒,有利於促進幼兒積極思維的發展,形成初步的問題意識,同時更利於引發幼兒進一步深入探究的內在動機。)

2.教師順應幼兒提出的問題設定懸念。

哎呀,這倒奇怪了,蛋寶寶在第一個杯子裡是沉在水底的,怎麼到了第二個杯子裡會浮上來呢?這裡究竟有什麼祕密呢?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

3.引導幼兒通過多種感官尋找蛋寶寶沉浮的原因。

啟發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區分出淡水和鹽水的不同。從而找到問題緣由:雞蛋在裝有淡水的杯子裡是沉下去的,在鹽水裡是浮上來的。

4.進一步把問題引向深入。

那麼是不是雞蛋在鹽水裡都會浮起來呢?在加了多少鹽後才能浮起來呢?我們一起動手來試一試,好嗎?

(評析:這既是對上一結論的不確定性疑惑,又自然滲透了對下一步驟中的實驗觀察的要求,讓幼兒帶著強烈的好奇與急切想知道結果的心態進入實驗中。教師提出矛盾性的問題,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對問題進行思考,盡情發表對問題的看法,這也是幼兒將頭腦中的新經驗與原有的舊經驗發生聯結、進行遷移的過程。)

三、做一做蛋寶寶沉浮的實驗

1.理解記錄圖表所示的實驗方法。

2.提出實驗要求:兩兩分工合作,明確怎樣加鹽、攪拌、記錄注意點等等。

3.幼兒實驗操作,教師觀察幼兒實驗並根據具體情況給予適時適度的指導。

(評析:幼兒認識事物、獲取知識大多來自直接經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在本次實驗中,加鹽量的多少,攪拌、溶解的程度,都是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教師對幼兒的實驗結果的判定都應視不同的實驗方法而言,決不可為追求統一結果而扼殺幼兒自主探究的興趣。因此,教師要準確把握自己在活動中的角色地位,在幼兒確實因自身經驗和能力的侷限使探究活動遇到障礙時,才給予一定的幫助。)

四、說一說蛋寶寶沉浮的規律

1.(展示幼兒的實驗記錄卡)從記錄結果中講講自己的實驗感受並發現雞蛋沉浮的規律。

2.繼續設疑:為什麼雞蛋在加入1勺、2勺鹽的鹽水中沒有浮動,在加入3勺、4勺……鹽的鹽水中會慢慢浮上來呢?

(評析:這個環節中教師指出了矛盾的事實:同樣在鹽水中,為什麼雞蛋有沉有浮?讓幼兒更深入地思考問題並通過自己的探索形成認識:不同濃度的鹽水中,雞蛋的沉浮是有一個過程的,只有在加入一定量的鹽後,雞蛋才能在水中浮動直至全部浮起來。並且通過集體討論交流,讓幼兒對自己所思所為進行一次梳理,以此強化新獲得的經驗。)

3.除了在鹽水裡雞蛋能浮起來,你還有什麼辦法讓雞蛋浮起來呢?(幼兒回憶生活經驗,自由想像講述)

(評析:這一環節的討論,讓幼兒知道:讓雞蛋在水中浮起來的方法並不是唯一的,從而培養幼兒思維的多向性、開放性。同時,也順應了“科學來自生活,最終必然迴歸生活”的宗旨。)

活動延伸

1.如果在鹽水裡不斷地加鹽,雞蛋還會往上浮嗎?

(評析:科學活動是沒有終結性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必將隨著人們認識程度的深入而不斷地改變,不斷地提出新的假設和解釋。因此,從小培養幼兒對科學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顯得尤為必要。)

2.鼓勵幼兒繼續探索、發現雞蛋在其他液體中(如糖水等)的沉浮情況及其他沉浮現象。

標籤:大班 教案 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