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圓教案與反思通用5篇

教案應該考慮到多樣性和包容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教案是教師自我管理的工具,幫助他們跟蹤學生進展並做出相應調整,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圓教案與反思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

圓教案與反思通用5篇

圓教案與反思篇1

活動目標:

1、選用不同的材料製作開心帽,願意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調整自己的情緒。

2、知道每個人都應該保持愉快的心情,像快樂仙子一樣,不但自己快樂,也幫助別人快樂。

3、樂意說出自己的心情,與同伴進行情感交流。

4、願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5、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活動準備:

1、蠟筆、記號筆、即時貼、鉛畫紙、皺紋紙、剪刀、糨糊等。

2、事先有有過談話:什麼時候最開心?什麼時候最傷心等。

活動重點與難點:

能自己選擇材料來製作開心帽,體驗操作過程中的快樂心情。

活動方法與手段:

操作法、觀察法、討論演示法等。

活動過程:

教師活動幼兒活動設計意圖

一、聽故事《快樂仙子與開心帽》。知道生活中許多排解不愉快情緒的方法。

提問:快樂仙子有什麼心願?她用什麼方法讓別人快樂呢?

你有過不快樂的情緒,是怎樣調整的?

認真傾聽故事,體驗故事人物的心情。並認真回答老師的提問。通過傾聽情緒故事,調動起幼兒關於各種情緒的經驗,為下面的繪畫表現做鋪墊。

二、做開心帽。

1、出示老師製作的開心帽。引導孩子觀察開心帽的做法。

師:你們想做一頂屬於你們自己的開心帽嗎?老師這裡有開心帽

1、觀察作品,討論製作過程中所需要的一些材料。

在觀察、討論過程中引導孩子製作同樣可以消除自己不愉快情緒的帽子,充分製作的步驟圖,誰來教教老師每幅圖是什麼意思?怎麼折的?

2、認識材料和用途。

師:老師這有好多的材料,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是什麼?你想把它怎麼裝飾在你的開心帽上,使它更加漂亮呢?

3、幼兒操作

師:現在請小朋友按照自己的興趣來製作自己喜歡的開心帽,不過在製作的時候先要想一想自己需要哪些材料,怎麼用?用材料的時候如何節約一些材料,不浪費等,還有就是如何保持桌面、地面的清潔。

2、在老師的引導下熟悉材料。

3、學習意願製作開心帽。調動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

三、交流自己的創作方法和自己的愉快心情。

老師:現在可以把自己製作的帽子戴在頭上,找一個自己喜歡的朋友說一說自己的心情,自己是如何製作這頂帽子的?你快樂嗎?你想讓誰開心?

回憶自己的心情,分享自己的創作樂趣。

通過這種三三兩兩交流的方式來分享快樂的心情和創作過程。

教學反思:

總的來說本次美術課達到了預設的目標,在活動中無論是觀察還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圍都很熱烈,雖然有的孩子動手能力比較差,但是他們都很努力、認真,就算孩子的進步是一點點,作為教師我們也要鼓勵孩子的進步,激勵他們更加努力。

圓教案與反思篇2

活動目標

1、能辨認出鐘錶上的整點、半點。

2、知道時針、分針及其表示時間的關係。

活動準備

1、樂趣卡:認識鐘錶

2、聲音:鐘錶的秒針

3、塗色:鐘錶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壓低聲音:請小朋友安靜,仔細聽,這是什麼聲音?

播放鐘錶的聲音,請幼兒聽。(滴答滴答響)

二、觀察活動

出示鐘錶

(1)觀察一下鐘面上都有什麼?

(2)鐘面上有多少數字?這12個數字是怎麼排列的?(重點認識幾個數字位置12、3、6、9)

(3)比比看,兩根針什麼地方不一樣?(長短、粗細)短短粗粗的這根針我們叫它時針,長長細細的這根針我們叫它分針。

三、實踐操作

1、教師演示課件,幼兒說出時間。3-65認識鐘錶請幼兒觀察後說出是幾點。1點,4點,8點.課件:3-64認識鐘錶4點,2點,7點,10點。

2、教師操作,讓幼兒理解並掌握分針、時針與數字的關係。

(1)觀察時間為12點鐘表請小朋友看一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都指在哪一個數字上?(12)仔細看!把分針撥1圈,時針有什麼變化?(時針走一格)

(2)教師再次操作,讓幼兒觀察分針和時針的變化。

小結:當分針走1圈,時針走一個數字(一格),這就是一小時。

四、認識整點、半點,尋找和發現他們之間的規律

1、看看12點、1點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分針都指向12)小結:當分針指向12時,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

2、對比時間為12點半、1點半鐘表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分針都指向6)小結:當時針指在兩個數字中間,分針指在6上,就是半點。

3、課件:3-69認識鐘錶進一步引導幼兒觀察總結出:分針指6,時針前面的數字是幾,就是幾點半。

五、幫助幼兒理解鐘錶的功能,培養幼兒愛惜時間的好習慣。

1、你們家裡有鐘錶嗎?你還在什麼地方看見過鐘錶?為什麼那麼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鐘錶呢?

2、總結:鐘錶是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在是什麼時間了,應該幹什麼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小朋友認識了鍾,就可以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了。時間離開我們就不會回來了,小朋友,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愛惜時間,你們記住了嗎?

活動反思:

活動中,為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我採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利用課件教學,知識的呈現與幼兒生活實際相結合,使幼兒在保持興趣的同時更直觀、更主動地掌握知識。

?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的目標是讓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科學教學應該是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從事科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活動中,我首先用舒緩的音樂形成輕鬆的活動氣氛,在認識時鐘環節,我為幼兒準備足夠多的材料,並說明時鐘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用性和普遍性,使幼兒充分感受時鐘就在身邊的生活中,認識時鐘對學習、生活有很大幫助,從而產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本次活動的不足在於,自己在環境創設方面有所忽略,在環境創設中,教師應投放一些可操作的玩具鐘錶,或者一些flash遊戲為幼兒創造良好的環境。無論是教師預設還是幼兒生成,任何活動都有一個目標,環境就是為了目標的順利實現而服務的,它潛移默化地促使幼兒根據其原有經驗做出判斷。為幼兒提供觀察、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

在今後的教育活動中我會吸取更多的經驗和教訓,爭取做

圓教案與反思篇3

設計思路:

主題活動“有用的植物”開展到“綠色菜籃子”,我們帶孩子們來到了鎮上的小菜場。給了幾個孩子每人一元錢後,讓他們嘗試買菜,但都是售貨員算好價錢,找給他們的,孩子沒有自己計算。回到活動室後,我們把買來的菜投入到遊戲中,又放了幾把幼兒用的切菜刀。沒想到,何佳偉、胡建國等幾個小朋友把胡蘿蔔、黃瓜等切成了塊,拼出了蔬菜拼盆。只是,顏色搭配得不太和諧,圖案也不太美觀。於是,設想圍繞“蔬菜拼盆”開展一系列活動。首先,讓孩子們談談:你知道的蔬菜吃什麼部位的,品嚐一下蔬菜拼盆的味道,知道蔬菜有營養,要愛吃蔬菜。然後,讓孩子們聯絡經驗,設計自己喜歡的蔬菜拼盆,從中感受圖案、造型美。最後,結合數教育來嘗試買菜,並用買來的真蔬菜製作拼盆。在買菜過程中,先引導孩子發現自己設計的蔬菜拼盆在製作時,用一條黃瓜或一個胡蘿蔔太多而浪費了,隨即想到和朋友合作買菜:即同伴間看著各自設計的蔬菜拼盆統計出所需買的菜,分配好任務,再去買菜。以此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豐富買菜經驗。延伸活動中幼兒可以去做做蔬菜拼盆。

要求:

1、運用統計、口算等方法大膽嘗試買菜,提高幼兒生活中購物的經驗.

2、知道做事要節省時間,並節約用錢。

準備:

1、情境創設:蔬菜超市

2、幼兒前次設計的蔬菜拼盆,採購單,彩色水筆,人手10元假幣和一隻籃子。

3、錄音:歌曲“買菜”

過程:

1、啟發引導:

出示幼兒設計的蔬菜拼盆

做蔬菜拼盆先要有什麼?介紹自己設計的蔬菜拼盆需要買些什麼菜.(引導發現:和同伴有一樣的菜,在做蔬菜拼盆時買一根黃瓜或一個辣椒也做不完,浪費了。)想什麼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2、合作買菜

小組合作,製作蔬菜採購單,協商分配任務。

嘗試買菜:每人10元錢,要求自己計算價錢,付錢在菜旁,取回找的錢。

每人帶好一隻籃子,唱著“買菜”歌,愉快地去買菜。

互相檢查。

3、經驗交流:

你們剛才是怎樣商量買菜的?個別小組介紹。

合作買菜和自己一個人買菜比,哪個好?有什麼好處?

提升經驗。

活動反思:

通過同伴間的互相介紹“要買哪些菜”,孩子們總結出需要合作買菜。因此,每個孩子都願意找朋友合作買菜,基本上組成了3-4人小組。他們會商量制訂出“蔬菜採購單”,統計方法運用比較正確,也能分配好買菜任務。多數小組的合作情況較好。如:周xx小組制訂的“蔬菜採購單”比較清楚,在分配任務時想到根據自己的能力決定任務的難易:申xx小朋友計算能力較強,就買兩樣菜,其他小朋友則買一樣菜。在買菜時,他們計算也較正確,交流也很大方。但也有個別幼兒,由於計算能力較弱,買菜時不能正確地付錢、找錢,同組幼兒也沒有一起檢查出來。所以,交流時,出現錯誤,我們還要一起幫他們糾正錯誤,時間耽擱較長。在總結時,我也談到:以後合作時,要互相幫助、互相檢查。看來,同伴間的合作能力還需加強培養。

圓教案與反思篇4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講講中,發現車牌號碼的基本特徵。

2、嘗試設計車牌號碼,進一步引發幼兒對車牌號碼的關注。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每個小椅子上貼一個車頭。

2、幼兒人手一套數字卡片(1—7)

活動重難點:

重點:設計車牌號碼

難點:能按老師給的數字設計,車牌號碼不重複。

活動流程:

設疑解決——實踐操作——內化遷移——經驗提升

活動過程:

一、設疑解決問題:

1、複習數字1—7的認識,並談話匯入。

師:今天坐校車來的小朋友,老師想問一問你們。你們每天坐車的時候有沒有發現,我們校車的車頭前面有個車牌,後面也有個車牌呢?(出示校車圖片)

2、出示兩輛被警察叔叔攔截的車。

師問:為什麼它不能上路? 有什麼辦法讓他繼續在馬路上行駛呢?

3、出示車牌,讓幼兒觀察車牌的組成與特點。

4、出示兩個沒有號碼的車牌:

(1)車牌上寫些什麼?一個車牌上有5個字,

(2)請兩個幼兒分別設計兩個車牌。

(3)比較其中的兩個車牌。

滬a61234、 滬a35231,引導幼兒發現出車牌前面有中文字母和英文字母

小結:我們知道了車牌上一般都有五個字,一輛車上面要有兩個一樣的車牌。但是每輛車的車牌號碼都是不一樣的。

二、實踐操作

1、引發幼兒自己設計車牌的興趣,並要求幼兒設計五個字的車牌號碼。

2、幼兒編車牌,老師巡迴指導。

3、講評,檢驗幼兒編的是否正確。

小結:剛才我們小朋友給自己的車子設計了車牌號碼,發現了很多車牌的祕密,一樣的數字如果放在了不一樣的位置,兩個車牌號碼就不一樣了。

三、 內化遷移

1、引導幼兒把自己編的車牌號碼裝在自己的車子上。

2、遊戲:我是小司機

幼兒按規則開汽車,並聽從教師的指揮。

四、經驗提升

1、教師出示兩個號碼一樣的車牌,讓幼兒瞭解車牌還有滬a、滬c、滬f等。

2、引導幼兒繼續探索車牌的祕密,回家尋找馬路上不一樣的車牌號碼。

活動反思:

中班的孩子因該開始學會記錄,所以我在這個活動中用了記錄表的形式,孩子們都記錄的很好,會寫簡單的數字,不會寫的可以用符號來表示。

圓教案與反思篇5

活動目標:

1、利用紙棒進行活動,學習跳竹竿遊戲,發展彈跳能力。

2、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帶來的快樂。

3、願意積極想辦法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困難。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5、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並珍惜這份友情。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觀看過錄像物質準備:

人手一根紙棒(長度為1米)。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幼兒隨音樂利用紙棒進行佇列練習。

導語:今天天氣真不錯,我們騎著馬出去玩玩吧!(幼兒隨音樂的變化"騎馬"變雙圓----大圓----小圓---- "坐馬車" )反思:

活動開始部分設計了隨音樂利用紙棒進行佇列練習在這一環節中由兩隊"騎馬"變雙圓----變小圓----合作組合"坐馬車"體現了動靜交替的原則,讓幼兒初步嘗試了與同伴合作的快樂,同時也為下一個環節奠定了基礎。

2、基本部分:

(1)利用紙棒進行"一棒多玩"導語:紙棒可以和我們玩坐馬車的遊戲,還可以和我們玩什麼遊戲呢?我們一起來試試,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夥伴一起玩。(幼兒四散遊戲)

隊形:兩路縱隊

(2)學習"跳竹竿"遊戲a、講解遊戲玩法導語:剛才小朋友用紙棒玩了許多遊戲,今天老師要和大家用紙棒玩一個新遊戲--跳竹竿,這個遊戲可以三個或四個小朋友一起玩,其中兩個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對面跪下,用竹竿同時分合敲擊,另一個小朋友在中間看準竹竿的分合跳進或跳出。大家可以自己選擇小夥伴一起試一試。

隊形:梯形隊

(3)幼兒自由組合嘗試玩"跳竹竿"遊戲

隊形:四散

(4)對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出現的情況及時進行指導(合作、交往方面)導語:你剛才和誰一起玩的?你們是怎麼跳竹竿的?

隊形:梯形隊

(5)鼓勵幼兒創造性地玩"跳竹竿"遊戲,師生共同參與。

導語:剛才小朋友在跳竹竿時想到了許多不同的跳法,真有趣!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跳竹竿,行嗎?

隊形:四散

反思:

基本部分中,先鼓勵幼兒利用紙棒進行"一物多玩",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並積極推廣三---四人結伴遊戲 。接著運用嘗試法學習的理論精神,教師不示範遊戲玩法及規則,而是引導幼兒去自主探索(敲擊"竹竿"的兩人如何合作?中間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情況怎麼辦?等),從而通過嘗試、發現----再嘗試、再發現,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不斷調整的過程,師生雙方共同提升經驗。最後通過師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將活動掀起高潮,突出了師生雙主體的地位。

3、遊戲"叫號接棒"隊形:四散反思:

結束活動中通過"叫號接棒"的遊戲幫助幼兒調整教大的活動量。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主要是通過紙棒學習"跳竹竿"遊戲,發展幼兒彈跳能力。在心育方面提出的兩點目標--想辦法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困難;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帶來的成功和快樂。整個活動充分發揮紙棒的多功能性,活動開始部分設計了隨音樂利用紙棒進行佇列練習在這一環節中由兩隊"騎馬"變雙圓----變小圓----合作組合"坐馬車"體現了動靜交替的原則,讓幼兒初步嘗試了與同伴合作的快樂,同時也為下一個環節奠定了基礎。基本部分中,先讓幼兒利用紙棒進行"一物多玩",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並積極推廣三---四人結伴遊戲 。接著運用嘗試法學習的理論精神,教師不示範遊戲玩法及規則,而是引導幼兒去自主探索(敲擊"竹竿"的.兩人如何合作?中間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情況怎麼辦?等),從而通過嘗試、發現----再嘗試、再發現,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不斷調整的過程,通過師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將活動掀起高潮,突出了師生雙主體的地位,結束活動中通過"叫號接棒"的遊戲幫助幼兒調整教大的活動量。

在活動中,教師與幼兒共同學習,實現了師生"共同體"的學習氛圍,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將幼兒心育目標的培養放在了一定的高度。如:始終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有了困難引導幼兒去主動解決等等。但這僅靠這一活動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堅持滲透,使幼兒的心理品質得以良好、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