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中美術教案模板範文面試6篇

教案是老師為了更有力把握知識點提早整理的書面表達,教案在書寫的時候,我們需要考慮創新教學方法。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國中美術教案模板範文面試6篇,感謝您的參閱。

國中美術教案模板範文面試6篇

國中美術教案1

美術課程是傳授學生美術知識、培養學生審美能力、陶冶學生審美情操的重要學科,反思是每一個美術教師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活動,因為作為提高教師教學技能,改進教師教學方法的有效途徑,其有助於幫助美術教師將理論落實於實踐,是美術教學由經驗走向經典的重要步驟。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中美術公開課反思,希望大家喜歡。

國中美術公開課反思篇一

中學課業重,課餘時間有限,所以我儘量讓美術課內容當場完成。一節課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學生興趣能提高,要從課堂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對美術各方面的興趣就須讓精彩紛呈的藝術有機的與課堂教學互相利用,使各類藝術互相滲化,保持課堂內容的新鮮感,如;一年級的《徒手畫校園》的素描,連續著上該課,會使學生厭煩情緒增加,二年級的《美麗的西湖》的水彩畫教學也同樣如此,中學生對美術還處在簡單的認知性審美上。美術與別的學科也有差異系統的技巧學習是必要的,但要在審美與興趣上提高還需有一些方式方法,對此我曾作過以下嘗試:

一、美術的相關課外知識的運用,使學生豐富知識的同時提高興趣。

如在上八年級《西湖的美景》一課,這課的重點是教水彩畫。為了使學生在學之前能對該課產生興趣,第一節課我用多媒體展示並介紹了“西湖舊十景”和“西湖新十景”在同學們陶醉與西湖美景的同時介紹水彩畫就特別適合表現西湖這種淡雅、雨霧朦朧的自然景象。接著提出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大家知道西湖的由來嗎?”帶著西湖神話傳說的由來,引出有關西湖的詩詞,特別介紹了蘇東坡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之一》。然後藉著蘇東坡談及一些課外知識“西湖特色菜——東坡肉和西湖醋魚的由來”讓學生在進入水彩畫的學習前,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習的興趣。

二、實物寫生將提高學生興趣。

例如一年級《徒手畫校園》一課,抓住寫生一詞給學生講解,寫生是這節課美術學習的關鍵,讓學生想知道寫生是怎麼回事,從而引以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自己的文具,徒手畫自己的文具。讓學生去校園寫生觀察花草植物,通過自己的觀察瞭解植物的結構,和寫生的取景構圖。最後從學生中找出幾位結構特徵較明顯的同學出來當模特,學生的興趣一下就提起來了,給模特擺好坐姿,坐好後,以真人為例講解繪畫要點,這時學生的興趣明顯上升,作業的質量也得到了保證。

三、欣賞與技法相結合。

國中美術教育以審美教育為主,是教育界早已肯定的教學方向。審美能力的提高僅僅*學生技巧的提高來實現是不可能的,只有將欣賞放在技能的前面,讓學生在美術教學的基礎上,拓展自己的思維,分辯美與醜。在自己作業時,儘量將畫面美化,如七年級中國畫《鳥語花香》要掌握中國畫的特性畫出不錯的中國畫是很難完成的`,所以課前我把這次中國畫的教學分成幾塊:一、荷花。二、梅花。三、竹子。四、鳥。按照順序每節課在黑板上展示範畫,並在教師的引導下了解其技法的運用。學生通過循序漸進的臨摹學習來學習中國畫的技法。通過以上的學習最後讓學生通過所學的知識完成一張創作畫,學以致用。

國中美術公開課反思篇二

美術教學原則是美術課教學的基本準則,是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是用於指導中學美術教學的一般性原理,也是具體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的依據。認真貫徹教學原則,有利於正確處理教學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和教與學的關係,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美術教學法是教師根據美術教學原則為完成教學任務所採用的工作方法,是實現教學目的的方式和手段。當然,教學方法本身又是隨著教學實踐的深入和發展而不斷變化和發展的,所謂“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就是這個道理。教的方法又是教學活動的主導方面,這進一步說明正確選擇教學方法對於完成預定之教學任務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師應認真研究和正確選擇美術教學方法。

中學美術課教學方法很多,但根據《中學美術教學大綱》精神的要求和筆者長期從事美術教學的經驗體會,最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幾種。

(一)講授法。

這是一種由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方法。它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等。一般理論性的講述、美術常識、欣賞教學以及技法課訓練前的講解,都採用講授法。用這種方法教學的長處是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強、效率高,照顧面寬。但其缺點是容易使學生處於被動狀態,缺乏感性知識,如無法解決怎樣畫等問題。鑑於這種情況,使用這種方法教學時,應該注意下述情況:

(1)對所表述的內容要有科學性、思想性和系統性,以給學生一個合符邏輯的完整的概念。如中國人把描繪大自然為主的作品稱之為“山水畫”而不叫“風景畫”,學生肯定會問一個“為什麼?”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去講:一是從中國人的情感習慣去講,在通常情況下,“山水”、“山河”、“江山”、“河山”是“祖國”的同意詞或同義語,因此山水畫也可以說是愛國主義精神在中國藝術中的反映;二是山水畫的畫家經過擬人化加工處理了的作品,它是畫家藝術修養的表現。而風景畫屬西畫的稱謂,它是寫實性作品,是自然的客觀表現。經過分析和比較,就可以得出結論:中國“山水畫”不能叫作“風景畫”。

( 2)語言的形式要符合語法,要清晰、準確、精煉,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動,要富有感染力。

( 3)要善於組織學生聽講,所述問題能引進學生的思維共鳴,要善於洞察學生的反映,及時調整講授的內容,變換講授的方式。

( 4)可以藉助板書、板畫或示範圖等直觀教具,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達到幫助理解的目的。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為了配合講課和練習,通過操作性的示範表演,使學生增加感性知識,加深印象,明瞭作畫(或其它美術作品製作)的方法步驟。這是美術課尤其是技法課教學常採用的主要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為:當堂作畫要求之全過程演示;按作畫步驟要求學生跟隨教師一起進行的同步性示範;有意識地找準難點作區域性演示。

運用這種方法,應該做到:

( 1)演示的內容必須與課堂講述的內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講”是“練”的前提和基礎;“練”是“講”的深化,是所學知識的表現、運用和實踐。

( 2)課堂演示要做的簡明扼要,要圖象清晰、準確、生動熟練,並能使全體學生都能看到、看清。

( 3)為節省時間,有些示範可以在課前先製成毛坯、半成品,在課堂上選擇關鍵的過程適時演示。

(三)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踐,以達到鞏固知識、形成各種技能技巧、把新知識變換為能力之目的的一種方法。這是中學美術教學活動中最主要的教學方法。這種練習包括視覺觀察練習、造型技法練習、工具材料之操作練習和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練習等。按新編教材的要求,它在整個國中的教學活動中要佔80%以上份量。所以,採用這種方法,要求特別講究:

( 1)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求,並且目的要求恰當,引起學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鳴;還要注意組織教學,以便提高學生練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切忌盲目性和單純的為練習而練習的作法。

( 2)應注意指導和檢查學生掌握練習的方法、步驟的情況;要科學合理地分配作業練習的時間。

( 3)教師對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優缺點應予及時總結,肯定成績糾正錯誤,可以個別問題單獨講,普遍問題集中統一講。

(四)談話法。

談話法是通過同學生互相交談來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包括啟發式談話法、提問式談話法和指導式談話法。這種方法有利於啟迪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和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資訊的積極反鎖。但談話法的缺點是意見容易分散,不易控制,運用不好還容易使所傳授知識支離破碎。因此,運用談話法應做到:

( 1)教師要有充分的準備,提問的目的要明確,要帶有啟發性,並且難易得當,要切合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和知識水平,還要注意對學生回答問題可能出現的麻煩情況要有充足的預計,併為此還要準備好正確的答案。

( 2)對此法的運用要帶有啟發性,所提問題要構成前後連貫,層層深入、逐步引向結論的問題系列,還應講究談話技巧,要面向全體學生。

( 3)提問要注意讓學生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不應搞突然襲擊,而且談話的形式要活潑多樣。

( 4)對學生回答的問題,正確與否,教師均應有明確的表示,要鼓勵他們敞開思路,大膽發言,錯了也不宜過多批評。

(五)參觀法。

參觀法是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擴大視野,使教學同實際生活相聯絡並從中受到實際教育的一種方法。其內容有參觀書畫攝影展覽、作業觀摩展覽、還有歷史文物、名勝古蹟、建築物體、自然風景、動物花卉等。這是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熱愛生活教育的一種較好的教學形式。

採用這種教學方法時,應注意下列要求:

( 1)教師對參觀的內容要有足夠的瞭解,對其參觀活動要有充分的準備,並有明確的目的。

( 2)要有嚴格的組織紀律規定,切不可放任自流。

( 3)應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和看法,認真討論,結束時教師要認真總結。

上述教學方法具體怎麼選擇,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目的、任務,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知識水平靈活選擇運用;還可依據課型,有時僅用一種方法即可,而有時兩種甚至三種聯用。

總之,中學美術教學的特點決定了美術教學的原則,其特點和原則又確立了符合美術教學規律的方法,作為中學美術教師,只有按照科學規律辦事,實事求是,遵循中學美術教學的原則,靈活機動地選擇最佳之教學方法,切實上好每一堂課,方能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

國中美術公開課反思篇三

擔任美術教學工作已經有幾年的時間了,經常有不同學科的教師羨慕地跟我說:“你們的美術課最好上啦,學生上課積極性很高,上課輕鬆,課堂活躍,想怎麼上就怎麼上”。“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們所說的那樣就好了。

上好美術課,是每個美術教師的追求,也是每個學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課堂既活潑又生動呢?在思考的同時,我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一節課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學生興趣能提高,就須讓精彩紛呈的藝術有機的與課堂教學互相利用,使各類藝術互相滲化,保持課堂內容的新鮮感例。如在上第六課《和平鴿》一課的時候,我讓學生找跟和平、和平鴿相關的資料,收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招貼畫如:《和平之人》、《不這是勝利》等,並結合2015年世界各國運動員參加中國奧運會,讓他們做課堂的主人,展開教學。這樣一來大大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的興趣。

國中美術課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增加文化內涵,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脫離學生日常生活,這種學習觀念不僅很難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對多年的美術教學進行反思,我發現自己有以下優缺點。

1、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在上第四課《梅竹精神》一課時候我沒有單單教他們國畫的畫法,而是講有關國畫的基礎知識、名家名作以及他們的歷史背景。學生像聽故事一樣,慢慢吸收我說講的故事。讓他們瞭解文化,瞭解國粹是我這一課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課堂環境還不夠,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間存在距離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架起橋樑。

2、做為教師的我,沒能很好地將美術與其他學科聯絡起來,培養他們的綜合思維能力,知識延展的還不夠,只是在自己的美術領域裡傳輸知識,所以以後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識的學習,讓美術課成為他們學習知識的又一陣地。

3、我在上課的時候,比較重視教學手段,如電影、錄影、範畫、故事,遊戲和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他們對形象的感受,對美術的濃厚興趣。

4、在課堂上我注重角色互換,拉近師生距離,不要讓學生產生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欣賞理解作品是一項任務,這樣的錯覺。讓他們感受到,上美術是一種享受,自己才是這節課的主角,讓他們在這裡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並讓他們把所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絡起來,使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薰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長。

5、做合理的評價,獲得學生的信賴。學生總是希望得到肯定,作為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表示讚賞,並對每位學生做出合理的評價,讓他們感受到在美術課上的平等和每個人的價值。

最後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我要更努力的做好以上幾點。為我成為一名出色的教師打好基礎!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即要重視對學生藝術的感受能力、表現力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更多地與基他學科相聯絡,創造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和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

國中美術教案2

課型:綜合課

教學方法:講解、行賞、比較、練習相結合

1、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學習,

2、使學生初步瞭解視覺形象的分類和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識。

3、通過對美術作品中形的認識和分析,

4、提高學生對藝術形的欣賞能力。

5、通過對本課的學習,

6、使學生認識美術具有多種表現形式,

7、從而

8、提高學生對藝術形式美的欣賞能力,

9、以及美術學習的興趣與信心。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寫實造型、變形造型和抽象造型的區別,並能運用所學知識識別美術作品的不同表現形式。

難點:掌握基本要素的特點,並能運用基本要素分析作品。

3、教具、學具準備

4、

教具;自制造型要素掛圖一張,不同表現形式的作品若干幅。

學生:課本、作業本、軟心鉛筆、尺。

5、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約2分鐘)

大千世界的各種物象形體,首先是被我們的眼睛感受到的,對視覺形象進行觀察和研究,會使我們獲得豐富的審美資訊和多種知識,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

板書:視覺形象的分類(約23分鐘)

儘管視覺形象複雜多變、豐富紛呈,但總體上可分為兩大類,即自然形和人工形。由自然力造成的,叫自然形(如山石、河岸、動植物等),人類出於某種目的造成的形,叫人工形(如產品、工具等)人工形中以表達思想觀念和審美感受為目的的,叫藝術形(如繪畫、雕塑、工藝美術等)。

板書:自然形

人工形

藝術形:表達思想觀念、富於審美價值。

提問:分別舉出生活中的自然形、人工形和藝術形的物象。

形還可以從不同方面進行分類,如材料上分,有紙材料造型、木材料造型、金屬材料造型、石質材料造型等。

(以問答形式討論欣賞作品,再作總結)

《飲水的熊》作者在創作中,用造型的基本法則之一即對稱手法,巧妙地表現了飲水的熊和它的倒影,且將石質材料打磨光潔,以表現小熊的可愛和水的清盈感。

《懷抱》以金屬材料製作的富有動感的造型表現了母子歡快的神情。《母子》則用概括的手法打磨光潔的木質,表現豐潤的母子形象,搖籃式的造型,激起了人們對童年的美好回憶。

板書:造型要素:(約18分鐘)

造型要素主要有點、線、面、體塊與空間、光與色、質地等。在藝術造型中,如能很好地利用這些要素,將使作品更具魅力。因此,我們必須認識瞭解造型要素及其功能。

(結合造型要素範圖講解)

點:最小的視覺單位。包括各種不同形狀的點,能成為注意中心確定結構以及組成體面(參看課本p4生活中的點和表現點的節秦的繪畫)。圖①中,我們看到運用點的組織,產生疏密有致的變化,富有節奏感。

線:可看作點運動的痕跡,有方向和運動感,可以表達情感,限定形狀,表現質地和描繪陰影(講解掛圖)

面:由長度和寬度構成的平面形,面的形成有三種方式:線的包圍、分割和表面色、質的變化。面可以分為幾何形和自由形兩大類(講解掛圖)。

體塊與空間:體塊即長度、深度三維空間的佔有形式,或者說是由長度、寬度和深度構成的主體形。(參看p4生活中的體塊)。空間指物體間的遠近層次關係和包容關係。(如雕塑)具有實在的體積和空間,而繪畫藝術,則是在平面上創造體塊與空間的幻覺。如《長城》一畫,就是在平面上通過平俯視構圖,運用了大-小的透視縮形規律,以及近實遠虛的視覺規律,加上光與色的烘托渲染,畫面氣勢磅礴,使我們增強了民族的自豪感和加深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光與色:有光才有色,視覺世界是由光顯示出來的。(參見p4大自然中的光與色)。色彩的正確表現能使畫面獲得真實感。不同傾向的色彩還能給予我們不同的視覺和心理感受,引起情緒的變化,如紅色能給人以溫暖、刺激的感受,藍色則可能給人以冷、寧靜的感受。

質地:指物體表面的解覺性或這種質地的視覺表現。(參看p4《雕塑》的質地)《雕塑》用粗擴的石質表現男性面板的質感。

6、總結和佈置下一課時內容(約2分鐘)

我們認識造型的基本要素,是為了更好地表現千變萬化,千姿百態的視覺形象,認識藝術家取自自然之法則,創造出的瑰麗藝術世界。我們下節課將進入藝術家創造的藝術世界。

第二課時

1、複習舊知,

2、匯入新課

美術造型的基本要素來之於生活,但不是對生活的複製。“藝術源於生活。但不等不生活。”在從事美術創作時,藝術家會根據特定表現目的的需要,選擇適合自己個性、興趣的美術表現形式。

3、表現形式的分類

就表現形式的明顯特點而言,分成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兩種基本形式。具象造型與抽象造型的區別在於:前者具有客觀的現實形象,而後者中我們則不能看出任何客觀的現實形象(結合教材範圖講解)。

具象造型又可分為寫實造型和變形造型。寫實造型指忠實客觀地描繪事物的真實面目的造型,或者說,在這種造型中,客觀物象基本上按我們日常所見的樣子被反映出來(見《蘋果樹》之二、《小提琴手》)。變形造型則是運用誇張、省略等方法,表現人對事物的主觀認識和情感。儘管變形造型反映的物件與我們日常所見不同,但我們仍可認出它們。變形造

型即處於“似與不似之間”的藝術形式,層次十分豐富,既可偏於寫實造型,又可偏於抽象造型(見《蘋果樹》之三、《人物》)。

抽象造型在古代藝術中就已出現,而現代抽象則主要通過抽象的線、形、色的不同組合表達人的主觀情感(見《即興》、《岩石間的小鎮》)

第三課中國古代美術作品欣賞(1課時)

課型:單一課

教學方法:講述、欣賞與思考

一、教學目的

1、通過對作品的介紹與欣賞,使學生初步瞭解宋代繪畫藝術的空前盛況及作品的偉大成就。

2、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鑑賞能力。

二、教學重點

作品的藝術成就。

三、教學步驟

(一)引言與組織教學

中華民族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是因為她有著悠久的文明史。有著自己璀璨的民族文

化。中國畫----則是世界繪畫藝術中的一顆絢麗的明珠。中國古代繪畫藝術,多以中國畫見長。下面請欣賞中國古代繪畫史上全盛時期的作品,中國古代最大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板書課題,掛出畫卷,約3分鐘)

(二)作者簡介

作者,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生卒時間不詳。約生活在十二世紀,為北宋未年著名的風俗畫家。早期遊學於京師。後習繪畫,專攻界畫,擅長舟船、車馬、人物、街市、城郭等。宋徽宋薰和、宣和年間供職於翰林圖畫院侍詔(畫院最高職稱)。傳世作品有《清明上河畫》、《西湖爭標畫》、《武夷圖卷》等。

三)《清明上河圖》創作的歷史背景

公元十世紀後期(960年),趙匡胤統一中國,建立了北宋皇朝,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政治上實行了中央集權,經濟上發展了農業、手工業和商業貿易。農業上注重了精耕細作、使用良種;陶瓷、紡織等手工業產品聞名於世,暢銷國外;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術三大發明等科學技術使對外貿易和城市經濟空前繁榮,城市集鎮不斷出現,併產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有了專營經商的“”(商店)、“”(劇場)、“”娛樂場”等。當時的京城汴梁(今開封市)則更顯繁華。但北宋後期各代皇帝為求苟安(亦稱偏安),向遼國接受屈辱的澶淵之盟。給西夏納“歲幣”。向金割地、納銀、貢絹,宋徽宗時期則更甚,雖聯

金滅了遼國,次年金兵大肆攻宋,徽宗為求苟安,主張議和投降,罷免了主戰派將領。終在1127年,徽宗成了金兵的俘虜,北宋王朝被滅亡。張擇端生活在北宋末期。皇帝宋徽宗趙佶雖昏庸腐朽,卻是一個出色的畫家。在位期間是宋代畫院的極盛時期。招錄了不少有才華的畫師入畫院供職。宋徽宗很注重寫生,他詔令翰林畫院的畫師都要寫生。張擇端根據京城汴梁繁華的集市貿易與街景(一是說清明時節,但清明時節的景象描寫不多,另一說法是從清明坊到虹橋一汴河上河的街景。後者則更有說服力。人物中有赤膊的、戴斗笠的、轎上插樹技遮蔭的、攤位上的遮陽傘、遮蔭篷等可以作證)寫生而創作了蜚聲世界的《清明上河圖》。

(四)欣賞《清明上河圖》

1、主題思想:通過對北宋都城汴梁繁榮的經濟生活與民俗風物的描繪,歌頌了創造歷史和社會財富的下層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作品介紹:

《清明上河圖》全長5278釐米,高248釐米,絹本白描淡色長卷風俗畫,現藏故宮博物院。

全畫氣勢磅礴,規模巨集大,場面複雜,結構嚴謹,為全景式構圖。總體上看,可分為田野、汴河、街市三個地方。情節連綿不斷,高潮迭起。圖中街市,屋宇櫛比,貨攤沿街,人物眾多,神態各異,人喧馬囂,車轎穿梭。正是這番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百貨俱陳,百態

俱備的情景,呈現了北宋末期工商業發達的社會面貌。從商業、交通、澶運建築等幾個具典型意義的角度,集中概括地再現了十二世紀我國都市生活狀況。反映了一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及民俗。構成了一件內容豐富的完整的藝術品,成為研究北宋社會的綜合性形象史料。

畫卷共畫不同階層的人物550佘人(教材上虹橋部分就有130佘人),不同種類和形態的牲畜五、六十匹,不同型別的車轎二十佘輛(頂),房屋三十佘幢,大小船隻三十佘艘。無論狀物寫人,還是寫動描靜,對每個細節都求一絲不苟於浩大工程之中。畫傢俱有非的觀察力、記憶力和寫生功底。用默寫的手法,把遊汴河兩岸街景時遇到的典型事件描繪出來。如全畫的中心---虹橋部分,表現出橋上喧譁、橋下沸騰的熱烈場面。橋頭貨攤相連,左側橋欄邊的人物在觀景賞流,橋右側人物扶欄觀船逆流過橋。橋中達官貴人的轎馬相遇,雙方的豪奴都在呼喝讓道,可見騎者勒馬,;轎伕阻步。表現出統治階級的驕橫。並使橋上出現擁擠阻塞現象。橋下水流湍急。一大船頭已過橋面,船身尚在橋下,船櫓末端尚露出在橋右側一方。另一貨船正要過橋,船身已橫,船頭已被激流衝下。船伕們手忙腳亂,有的奮力撐船,有的揮手呼號,不進則退,船身已橫,船伕們手手忙腳亂。這種人聲鼎沸、激浪奔騰的熱烈場面,在畫家筆下表現得淋漓盡致。

作為全景式構圖的古代現實主義藝術大作,從遠郊河野,一直至城郭街市,不但能鳥瞰

繁華的街市,還可極目郊野;樓宇舟橋樹木橫列於近處,河道原野延伸至天邊。景物的大、小、遠、近、疏、密、動、靜、簡、繁,通過畫家傳神之筆,都得到準確、慎密、生動、妥貼的有機表現。使畫卷具有長而不冗、繁而不亂、緊湊嚴密、起伏有節的鮮明的藝術節奏感。充滿“方寸之內,體百里之回“的巨集偉氣慨。表現了畫家在運思立意過程中,概括生活和選取題材方面的高度藝術才華。以及在佈局上不受固定視點的限制,充分運用“散點透視”的嫻熟技巧。

(五)《清明上河圖》的藝術成就。

1,作品體現了我國民族繪畫的優秀傳統和中國古代畫家“目識心記”深厚的默寫功能。

2,線描技法已臻和諧完美的高水平。突出地體現了我國古代繪畫以線造型的技法特色。

3,是人物刻劃、景物描繪達到形神畢肖、生動準確的神品之作。

4,是中國畫傳統的“散點透視”的佈局的典型。

5,是界畫、山水、人物融為一體的以工帶寫,以寫潤工的典範。

6,是顯示畫家高度的組織技巧和概括現實生活能力的範例。

7,是研究宋代社會的綜合形象史料。

(六)結論

《清明上河圖》是聞名世界的絹本白描淡色長卷風俗畫。是我國古代寫實主義的傑作(早

歐洲七百餘年),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珍寶,是中國美術史上一顆燦爛的明珠。

國中美術教案3

單元總目標:

1、從古今中外的優秀繪畫作品中,體會到勞動____人類創造力的源泉,勞動是許多畫家經常表現的重要題材之一。不同時代的畫家通過勞動題材所表現的主題是不一樣的,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也是多種多樣的。它們所體現的思想內涵和藝術性的高低存在著明顯的差別。通過欣賞,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審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通過對錶現勞動題材的優秀繪畫作品的欣賞,培養學生對勞動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念。

單元課時:

本單元分2課時教學。

活動安排:

觀賞與描述: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這些美術作品所表現的勞動的性質和情節?

*你對作品所表現的勞動場景有什麼感受?

*你對作品中人物的勞動心情和態度有什麼感受?

分析與研究:

*你對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

*你瞭解作品的時代和社會特點嗎?

*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創作意圖和要表現的主題?

討論與解釋:

*你從這些表現人類勞動的美術作品中獲得了什麼樣的審美感受?

*不同的人物對勞動有什麼不同的態度和感情?

體驗與評價:

*你對人類勞動的意義有什麼體驗和聯想?

*你對“勞動創造世界”有什麼體會和看法?

活動一

1、課題勞動____人類創造力的源泉(上)

2、學習領域欣賞*評述

3、課時1課時

4、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教具:欣賞掛圖、課件、課外收集表現勞動題材的美術作品、課本等。

學生準備學具:課本、鋼筆、筆記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①通過欣賞(用課件展示)表現勞動題材的中外美術作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對學習美術的興趣。

②教師宣佈本課時教學任務及採用的學習方式方法,要學生注重對中外美術作品的比較、分析,談自己對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③學生預習,看課本上的圖片和文字,認真觀察、思考問題。

(2)發展階段

①欣賞、評述《在激流中前進》

☆展示圖片,學生欣賞、討論。

☆請幾名學生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對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在激流中前進》(油畫)

作者:杜鍵,上海人,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究班學習時的畢業創作。為此,作者曾先後到山西禹門口、陝西寧家川等黃河險急渡口體驗生活,蒐集創作素材。作者以簡練的藝術語言,雄健有力的`筆觸,凝重的色調錶現了黃河船工們齊心協力在黃河的激流濁浪中奮力前進的驚險場景。作者運用襯托和對比的手法來刻畫黃河船工在勞動中所表現的驚人力量和百折不撓的精神。這主要表現在洶湧激盪的河水與般工們沉著穩定的姿態的對比,大面積奔騰而來的黃河濁浪和小船的強烈對比。

②欣賞、評述《糧食》

☆展示圖片,學生欣賞、討論。

☆請同學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對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糧食》(油畫)

作者:(蘇聯)雅布隆斯卡婭,衛國戰爭後著名女油畫家、基輔美術學院教授。

本作品是她青年時期時榮獲國家獎的成名作,約4米寬的巨幅作品,表現了蘇聯集體農莊女莊員在豐收的打穀場上勞動的場面。在夏日的明亮的陽光下,集體農莊女莊員們在堆積如山的金黃色麥粒的打穀場上,緊張而有秩序地勞動著。女莊員們興奮的笑臉和歡快而有節奏的動作,充分顯示了經過戰爭洗禮後的蘇聯勞動人民高漲的勞動熱情和嶄新的生活風貌。作品構圖巨集偉,形象生動,主題鮮明,內容和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統一。

③欣賞、評述《牛耕》,寫觀後感受交流。

☆展示掛圖,學生欣賞。

☆分組討論、寫觀後感。

☆學生髮言,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牛耕》(甘肅嘉峪關魏晉時期的墓磚畫)

這是從甘肅嘉峪關魏晉時期5號墓中出土的、原位於墓前室壁的一幅磚畫。我國自漢代以來,統治階級厚葬之風俗盛行。墓室中繪有大量的磚畫。這幅磚畫與同一墓室的其他磚畫的最大特點是,除了表現墓主生前宴歡、舞樂等享樂生活外,大部分是表現勞動人民從事各種生產勞動的場面。是墓主為了祈求死後永遠有一批勞動群眾供他們驅使奴役、但從一個側面形象地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生產勞動的狀況。這幅表現牛耕的磚畫,畫面十分單純,但作者頗具匠心。如兩頭牛有意畫成一黑一白,以對比的手法突出畫面的明快感。再如,畫扶犁者,只寥寥幾筆,不僅生動地畫出了扶犁者的形態,而且其緩步前行時的姿態極富運動感。

④欣賞、評述《清明上河圖》

☆展示掛圖,學生欣賞、討論。

☆學生自願發言,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清明上河圖》(中國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作者:張擇端,北宋畫家,東武(今山東諸城縣)人。

本作品是一幅生動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榮景象的、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著名之作。全畫內容大體分為三段,開頭是畫汴梁的郊野風光,中段是以虹橋為中心的汴河(當時稱“上河”,此河是當時國家的漕運樞紐,南北商業交通要道)及其兩岸舟車運輸、手工業生產和商業貿易等繁忙的活動場景;後段為巿區街道的繁華場面。教材中所選的是中段也是描寫最精彩的一段。一艘滿載著貨物的大船,即將通過虹橋。橋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時失去了控制,船工們一面急忙放下桅杆和帆,一面正緊張地控制著船頭前進的方向,有的在指揮,有的在擲纜繩,以使大船安全地通過虹橋。相映成趣的是,大船過橋的緊張又極具戲劇性的場面,吸引了橋上眾多的行人。他們都在聚精會神地注視著橋下發生的一切。橋上橋下相互呼應,構成了一幅熱烈、緊張而又極其生動的畫面。雖然畫中人物都畫得很小,仔細一一看去,個個都很生動,十分耐看,足見畫家對生活的觀察十分仔細,描繪人物的舉止形態具有極其深厚的藝術功力。從而使這一段描繪成為整個《清明上河圖》中最吸引人、最令人過目不忘的場景。

⑤欣賞、評述《搗練圖》

☆展示掛圖,學生欣賞、討論。

☆學生髮言,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搗練圖》(宋代摹本,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作者:張萱,盛唐著名人物畫家,擅長畫婦女。現存的宋代摹本《搗練圖》和《虢國夫人遊春圖》是他的代表作。

《搗練圖》因描繪唐代婦女制“練”(一種絲織品)的勞動場面而得名。全畫共畫了十二個人物,按制練的工序分成三組;右邊一組描寫四個婦女用木杵搗練,教材中所選的正是這一段。中間一組描寫兩個婦女在理線,左邊一組描寫兩個婦女把練拉直,另一個淘氣的小孩在下面來回玩耍,在中間和左邊兩組人物之間有一小女孩蹲在地上,用團扇在扇炭盆。十二個人物組織得疏密有致、動靜適宜。讓我們看到了當時制練的勞動過程。作為一件藝術品,其重要的價值還在於作者描繪這一勞動場面的高超技巧。這主要表現在由四個婦女組合而成的畫面,既符合生活的真實,又有獨具匠心的安排;人物站立的位置和姿態各不相同,既統一,又富有變化。“豐頰肥體”的人物造型,具有唐代婦女的共同特徵。描畫勾線工細又勁健,設色富麗而又勻淨雅緻,衣服的質感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現,充分顯示了唐代的工筆人物畫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3、課後拓展

(1)請同學展示自己收集的圖片,欣賞、評述、交流,課後寫自己的心得體會。

(2)課餘時間,多蒐集優秀中外美術圖片,通過欣賞提高自己的審美素養。

國中美術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海報設計的基本知識。

2、方法與過程:掌握海報的設計步驟和製作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啟發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

1、瞭解掌握海報的構成要素、設計原則及創意方法。

2、嘗試設計一幅有創意的海報。

教學難點

對學生分析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使他們能根據活動的主題去設計一幅富有創意的海報。

教學方法

直觀感受、討論、欣賞、觀察、發現、情景、講授、演示、比較等。

評價要點

1、是否掌握了海報設計的基本原則和設計方法。

2、能否根據活動的主題展開思維聯想,設計出創意獨特的海報。

3、是否熱心參與學習活動,能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4、操作實踐過程能否細緻耐心,與同學合作是否融洽。

課前準備

教具:多媒體教學課件及裝置、實物投影儀、卡紙、彩筆等。

學具:卡紙、鉛筆、橡皮、彩筆等。

教學設計示例

一、範例匯入

以“長安大學第一屆圖書文化節”的宣傳海報或其他代表性的海報為例匯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瞭解海報中傳遞的資訊,發現和總結海報的特點。

二、新授內容

1、海報的構成要素。

對比多幅海報的異同點,引導學生髮現和總結海報的構成要素。

2、海報設計的原則。

利用“第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海報,引導學生說出各要素的選擇和處理的特點。

(1)文字:

A、標誌性文字即海報的主題文字,必須醒目、簡潔,字型的選擇和編排應根據活動的需要作藝術化的處理。

B、輔助性文字是對標題的具體說明,一般需要寫明活動的地點、時間及主要內容。

(2)圖形的位置和比例在海報中一般比較重要,圖形的選擇應呼應主題且構思新穎。

(3)色彩應醒目,常用對比色,以增強視覺衝擊力。

3、海報的創意設計。

引導學生結合說學的海報知識,分析優秀海報作品構思、處理等獨到之處,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4、海報的製作方式。

通過欣賞大量優秀海報作品,瞭解優秀海報製作方式——計算機制作、手繪製作。

三、實踐練習

用手繪的方式為學校藝術節設計一張創意獨特的海報。

1、說創意思路。

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說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並通過討論完善自己的創意思路。

教師輔助總結,讓學生了解海報設計的具體設計步驟。

2、畫創意海報。

把創意想法表現出來。(要求:構圖合理、完整,主題明確)

四、展示評價

1、四人小組展示交流,進行自評和互評。

2、教師點評部分作業,鞏固本課知識。

五、拓展提升

出示幾幅能引發深層次思考的公益海報,引導學生去領悟其中的含義,向學生滲透愛的教育,進行德育深化。

六、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讓學生加強美術及相關學科與校園生活的緊密聯絡,提高運用美術語言表現生活、表達思想情感的綜合能力;進一步認識和理解美術在社會生活及歷史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增強設計為生活服務的意識,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校園文化生活的熱情。

國中美術教案5

教材分析

盛情邀約,即呈遞請柬,邀請校領導、老師、各班同學及學生家長等參加學校藝術節中的某個活動,這是藝術節實施中的一個必要流程。

請柬,作為感情聯絡紐帶的禮儀性書信,經過古老文化的積澱,蘊涵著深刻的人文內涵,寄託著深情厚誼,彰顯著獨特的視覺美感。本課內容是對前一課的海報設計和國小階段賀卡設計教學內容的梯級延伸;因此,可適當弱化“設計 應用”學習領域相關知識、製作技法的學習,適當加強“綜合 探索”領域的學習研究。可積極挖掘和緊密結合學生生活、校園文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請柬文化的體驗與傳承當中,順應學生的心理髮展需要,在突出情感、學習態度、價值觀的養成的同時,循序漸進地提高其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本課在內容的編排上沒有過多地涉及涉及和製作方面的知識,而是側重於介紹請柬設計的獨特要求,為學生留有更多的空間進行協調統一的設計練習。拓展環節通過同一主題系列作品的展示,為下一單元——視覺傳達設計作品的欣賞學習進行了適當的鋪墊。

教學目標

1、瞭解並掌握請柬的內容、意義、書寫及製作方法,設計製作一張校園藝術節請柬。

2、通過觀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請柬的設計製作過程和具體步驟,並能在實際生活中得以運用。

3、使學生了解重大活動的基本禮儀,培養學生的基本禮儀規範,增強學生的社交能力。

教學重點

瞭解請柬的一般知識,學會請柬的設計方法。

教學難點

設計並製作出有創意和特色的校園藝術節請柬。

教學方法

直觀感受、討論、欣賞、觀察、發現、情景、講授、演示、比較等。

評價要點

1、是否掌握了請柬的書寫格式要求和設計技巧。

2、是否利用所掌握的請柬知識和技能,設計、製作出符合校園藝術節主題的請柬。

3、是否熱心參與學習活動且學習興趣持久。

4、能否將所學請柬知識及設計製作方法運用於學校藝術節的實際活動中。

課前準備

教具:多媒體教學軟體及裝置、請柬實物、卡紙、彩筆等。

學具:卡紙、鉛筆、橡皮、彩筆、剪刀、固體膠棒、其他各種裝飾輔助材料。

教學設計示例

一、動畫匯入

播放動畫經典故事《森林音樂會》,請學生思考:小動物們是通過什麼方式得到音樂會的訊息的?進而匯入本課課題:盛情邀請-----請柬的設計。

二、新授內容

課件出示學習目標,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和要求。

【環節一】瞭解並掌握請柬的內容、意義、書寫格式等基礎知識。

1、請柬的意義。

(1) 設問:舉行活動為什麼要送請柬?(引導學生說出請柬的意義)

小結:請柬又叫邀請函,也稱請帖,是單位、團體或個人邀請有關人員出席隆重的會議、典禮等活動時發出的禮儀性書信。

(2) 學校一年一度的校園藝術節就要召開了,同學們能否試嘗自己動手製作一張精美的請柬,邀請親朋好友來參加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請柬的型別。

設問:同學們都知道,請柬來源於生活。那麼在生活當中,你都見過哪些型別的請柬?

(引導學生說出常見的請柬型別:結婚請柬、生日請柬、會議請柬、活動邀請函等,課件出示圖片)

3、請柬的形式

(小組合作探究)各小組開啟桌面信封觀察分析手中的請柬具有什麼特點。

(引導學生從請柬的型別、色彩、圖案、結構等方面進行觀察和分析,並說出請柬的結構形式:單貼、雙貼、組合貼)

4、請柬的內容。

結合請柬欣賞,總結出時間、地點、邀請人和被邀請人等相關內容。

5、請柬的書寫格式

出示兩種不同書寫格式的請柬,在觀察和對比中,引導學生髮現請柬書寫格式:橫式寫法和豎式寫法。

拓展介紹:古人之所以豎著寫,是因為在造紙術發明之前,古人是在竹木簡牘上寫字的,而竹木簡牘都是窄長的片狀,用繩串起來可捲成冊,二打開卷冊自然是右手執端,左手展開閱讀,所以,書寫也就形成自上而下、從右往左的順序。後來,蔡倫發明了造紙術,隨著中西文化的湧入,拼音文字與中文混寫現象的增多,人們橫向閱讀和書寫的習慣逐步養成,請柬的書寫也出現了橫式。根據人們的喜好,豎式寫法還常被運用在請柬上。

6、請柬作品欣賞。

課件出示3—5幅作品,分析其優缺點,提出改進建議。

【環節二】合作探究請柬的設計製作步驟。

1、小組合作分析手中的請柬,探究製作步驟。

2、教師示範製作步驟。

(1) 構思,確定活動主題和結構形式

(2)剪出襯底圖形

(3)裝飾美化

(4)寫上請柬文字內容

3、小組展示請柬,總結請柬的製作方法。(剪刻貼上、繪製、電腦設計等)

【環節三】小組合作進行請柬的設計製作。

1、提出設計製作要求。

(1) 為學校舉辦的校園藝術節設計一張請柬。

(2) 可用繪畫、剪刻貼上等方法。

(3) 內容要與設計統一,資訊準確完整,書寫格式規範。

(4) 設計新穎,別出心裁,色彩搭配和諧。

(5) 注意刀具安全,保持教室衛生。

2、學士製作,教師巡視指導,計劃書展示典型作業,指出優缺點以供借鑑。(播放背景音樂,展示以往學生優秀作品,自動切換)

【環節四】作業展示評講。

1、組內互評,推選本組1—2件優秀作品。

2、班級小組展評,講解設計思路及製作過程。

三、課堂小結

1、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請柬知識和製作技巧,總結精彩亮點和需要改進之處,為以後的學習提供借鑑。

2、教師總結教學情況。

四、知識拓展

運用計算機常用應用程式-----windows中的“畫圖”或Photosshop軟體等,設計製作請柬。

五、教學反思

本課內容是對前一課的海報設計和國小階段賀卡設計教學內容的梯級延伸;因此,可適當弱化“設計 應用”學習領域相關知識、製作技法的學習,適當加強“綜合 探索”領域的學習研究。可積極挖掘和緊密結合學生生活、校園文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請柬文化的體驗與傳承當中,順應學生的心理髮展需要,在突出情感、學習態度、價值觀的養成的同時,循序漸進地提高其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國中美術教案6

第一課 中國現代美術作品欣賞

---------《開國大典》(1課時)

課 型: 單一課

教學方法: 講述、欣賞與思考。

教學目的

通過對油畫《開國大典》的講述與欣賞,使學生了解中國現代繪畫藝術的偉大成就,提高學生對油畫中國民族化特點的欣賞能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熱情。

教學重點

作品的藝術處理及民族繪畫與西洋繪畫結合的特點。

教具與學具準備

1、教具:大幅《開國大典》印刷品一張,[富有民族特色的工筆畫和年畫各一幅。

2、學具:教材,筆記本。

教學步驟

組織教學:檢查學生課前準備。

匯入新課:

我們知道,中國的民族繪畫-------中國畫,是以線條、墨色來表現形體、質感,並與詩、書、畫、石相結合,達到“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效果。(出示中國畫、年畫掛曆)而西洋畫中的主要畫種----油畫,卻以豐富、能表現複雜的色調層次,能繪聲繪色地表現人物形象。今天讓我們來欣賞具有中國特色的油畫------《開國大典》(出示油畫《開國大典》)

作者介紹:

作者:董希文(1914---1973年),我國著名的油畫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浙江紹興人。1933年考入蘇州美專,1934年進杭州國立藝專預科學習,後考入該校本科。1938年在上海美專借讀半年,後又去湖南沅陵國立藝專學習。學校內遷貴陽後,常去苗寨寫生。1939年隨校再遷昆明,畢業後由學校推薦去越南河內美術專科學校學習,不久回國。1940年到貴州省合作委員會編輯股任職。1943年至1945年在國立敦煌壁畫研究所臨摹壁畫。1946年在北京藝專任教,1949年----1973年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生前曾是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委員,中國美協創作委員會委員和繪畫組副組長。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教研室主任。曾任人民英雄紀念碑雕塑創作組長,並作《武昌起義》浮雕草圖。他的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及參加香港、法國沙龍展出。並多次被選中為中國軍、政代表團出國贈人的國禮。《開國大典》是中國油畫民族化發展歷程中的代表作,並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的肯定 。他的藝術功底深厚,強調從整體觀察物件和概括描寫。重視以情作畫,畫中寓情。作品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深受群眾喜愛。

藝術欣賞:

主題思想:作品是一幅深為群眾歡迎的革命歷史畫。它表現了新中國開國大典的巨集偉壯闊的場面,再現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一劃時代的一刻。

作品欣賞:

1)《開國大典》概括:畫寬4.05米,高2.3米,油畫。1952年至於953年作,現藏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

畫面主體為毛澤東主席和其它中央領導人在天安門城樓上。代表著億萬中國人民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這莊嚴的聲音,響徹天安門廣場,迴響在祖國大地,震撼著全世界。

畫面上,國家領導人雖只在左側佔畫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調子的紅燈籠、紅柱子、紅地毯的襯托下,非常醒目。毛澤東主席健朗魁偉的身姿處於畫面中心,也體現了領導全中國的核心之核心,並與遠方千千萬萬的群眾遙相呼應,共同為中國歷史掀開新的一頁而自豪。畫家在構圖、設色、人物等場面的處理上,體現出一個泱泱大國的氣魄和風度。如果你到過天安門城樓上,會更加體會到作者構圖的大膽與巧妙。畫家在畫面上加寬了左右兩邊紅柱子的實際距離,並把右邊的一組紅柱子搬到畫面之外;將欄杆、地毯、遊行隊伍平行舒展開去使巨集大的群眾場面得以充分表現。

天安門座北朝南,中央領導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澤東主席後面,處於逆光之中並背向觀眾。畫家大膽地將中央領導人的位置移至左側一角,從而消除了逆光與背向觀眾的現象,使畫面顯得更加明麗而喜氣洋洋。再細看,毛主席的集團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禮當天是陰天有雨的天氣,畫家卻把它改為秋高氣爽的晴朗天氣,使人有天隨人願、清爽歡快之感。所有這些大膽的改動,一般人看畫時都並不會察覺,不會去分析這些情況給人的印象是,該畫真實地、恰如其分地表現了開國大典的盛況。非如此不可。這就是藝術家大膽而高超的構圖技巧,從而體現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藝術不是生活毫不走樣的“複製”,藝術的真實,不是生活的真實。藝術的表現,是由主題的需要而決定的。

畫家在此畫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畫技法與我們民族的審美觀相適應,特別在色彩處理上,強調色彩的單純,對比強烈。紅地毯、紅燈籠、紅柱子及遠處紅旗的海洋與藍天、綠樹形成對比基調,使畫面熱烈而明快的;金黃色的菊花與藍天、白雲的對比。既點明瞭秋高氣爽的季節,又與黃色的燈穗相呼應,增強了華貴燦爛、富麗堂皇的歡慶氣氛。總之,畫中強調了物體的固有色,減弱了隨光線、環境而異的西方畫法用色法。柔進了中國畫法的工筆重彩繪畫技巧和敦煌壁畫用色的特點。畫家在描繪紅地毯時,還獨具匠心地在顏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畫家深厚的藝術功底,使這幅畫成為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優秀作品。

2)《開國大典》的歷史遭遇

作為歷史畫,不同於其他畫種,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雲表現事物的本質,要尊重歷史的真實性。畫家在處理歷史的真實與藝術表現的手法上,掌握的分寸恰到好處。然後此畫曾兩次被歪曲修改。一次是1954年後,國家領導人中塗掉了高崗;第二次是1972年,去掉了劉少奇。這都違反了歷史的真實性。所以,在1979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才使該畫恢復了它的原狀貌。

藝術成就

體現了中國歷史的轉折------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的歷史性畫卷。

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新起點-------是西方的油畫技法與中國傳統繪畫技法相結合的典範。

體現 了文學藝術既高於生活,又忠於生活。歷史畫,既要尊重歷史的真實,又要進行藝術的提煉。

結論

《開國大典。是劃時代的歷史畫卷,是西洋畫(油畫)與中國傳統繪畫技法相結合的傑作。

第二課 中國畫??----山水(2課時)

第1 課時:樹木畫法

課 型:綜合課

教學方法:欣賞、講解、示範與練習相結合。

教學目的

通過樹木畫法的教學,增加學生對中國畫山水的瞭解,提高學生對中國畫山水樹木畫法的技法與欣賞水平。為以後學習山水畫打下基礎。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樹木的結構和中國畫畫樹的特有的表現手法。

難點:樹木的穿枝插葉。

教具與學具準備

教具:

中國畫山水畫二至三幅。

樹木結構圖一幅。

樹枝、樹葉分類掛圖各一幅。

學具:國畫工具?——筆、墨、紙、硯。

教學步驟

課前,在教室前面掛出寫意山水畫二至三幅。

1導言:

先欣賞掛在牆上的幾幅山水畫,由此引入新課,並介紹樹木是山水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祖國的傳統藝術,我們要十分珍愛併發揚光大。

2樹木的結構:

樹木的種類繁多,形狀也千差萬別,但每株樹都是由枝、幹、根、葉構成,

它們的生長規律是:主幹粗、枝幹細,枝幹越分越細。

3樹幹、樹枝的畫法:

畫樹的順序是:先立幹,後分枝,最後點葉。

古人有“樹分四枝”之說。意思是指畫樹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現出一棵樹的立體感。再則,畫樹枝要注意取捨、概括,以達到簡化,同時在畫面的樹幹時,多用濃墨,畫後面的枝幹時,多用淡墨來表現,使其具有遠近關係和層次。古人經過長期的觀察、提煉,把各種樹木的種類和各種樹枝的生長規律和形態概括為兩種基本形態。

即:“鹿角法”和“蟹爪法”。

鹿角法:

枝條上挺如鹿角狀,兩枝交接處的內角多為銳角,也有成鈍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

蟹爪法:

枝條下屈,如蟹爪。(棗、柿等樹,大體屬於這一類。)

4樹葉的畫法:

樹葉的表現法雖很多,但基本上可分為兩大類。即:點染法和雙勾法。

點染法:

(1)胡椒法:為密集的圓形小點。最好用微禿的毛筆畫,落筆時筆鋒直擢紙面,有節奏地點下去。注意墨色的濃淡變化。

梅花點與鼠足點:由五點聚成一個小單位,其形狀如梅花和鼠足,然後由許多小單位交錯排列而成。梅花點下筆重;收筆輕;鼠足點下筆輕,收筆重。

松葉點:松葉又叫松針,由八、九筆或更多的筆畫組成上仰的扇形,一般由中間一筆畫起,先左後右,每個小單位參差交疊構成一大片樹葉。

介字點與個字點:葉形下垂,每個小單位形如“介”字或“個”字。要注意參差交疊與濃淡變化。

雙勾法:

雙勾法,就是用勾線的方法畫樹葉。其組織排列規律也與點染法相似。根據樹葉的形狀特徵,可採用象徵形的。如:三角形、圓形、菱形等。也可採用寫實形的,如實的勾勒描繪樹葉的形狀。如梧桐葉、槐葉、棕葉等。

採用雙勾法,可以使叢林有變化,防止畫面的單調和沉悶感。(介紹樹葉畫法時,除掛圖外,還可採用邊講解,邊示範的辦法,以加深學生的理解。)

作畫步驟:

以一棵樹為例,邊畫邊講解。

畫主幹。

由上起筆向下用中鋒畫主幹,運筆要加強頓挫轉折,用墨宜稍淡,畫成之後,用濃墨在背陰處略加破醒,樹的精神就出來了。

(2)畫枝幹。

畫枝幹,一要注意穿插關係,樹枝交叉的最小單位是三根枝條,這三條枝構成的狀態以不等邊三角形最美。落筆時,從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層層生髮開去自可收到“齊而不齊,亂而不亂”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關係,有收有放,才有風致。

用墨要前枝濃,後枝淡,適當地把空間距離拉開。

點葉。

點葉從樹端點起,注意疏密、濃淡及樹冠的造型。

畫完後,還可在後面新增叢樹和遠樹。

作業要求

臨摹一棵樹或多棵樹。

要求線條流暢,墨色有濃淡變化,以體現前後關係。

第二課時: 山水畫法

課 型:綜合課

教學方法:講解、啟發、示範與創作練習相結合。

教學目的

通過創作山水畫,提高學生的繪畫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和想象力。

用繪畫的表現 形式,抒發自己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平時從多種傳播媒介接受和貯存的視覺審美資訊和各種知識,創作一幅山水畫。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山水畫的創作步驟。

難點:勾、皴、染、點的運用。

教具和學具的準備

教具:幾種山石的皴法掛圖一幅。

山水畫創作步驟圖一幅。

學具:國畫工具-------筆、墨、紙、硯。

教學步驟

導言: 山水是離不開樹、山、石的。上堂課我們已學過樹木畫法,本堂課我們將學習山石畫法,並結合上堂課學的知識,創作一幅山水畫。畫山先畫石,那麼我們就從畫古一講起。

石頭的畫法: 古人畫石起手有:石分三面“之說。(邊講邊示範)所謂”三面“無非是說,畫石開始勾勒輪廓,就要分出它的陰陽向背,凹深凸淺的基本形態,即石頭的體積感。(示範畫石,要畫群石。石的穿插在於大小高低,聚散得宜。)

介紹幾種山石的皴法。(將幾種山石和皴法的掛圖掛出講解)

斧劈皴:如刀砍斧劈,故稱為斧劈皴。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稜角分明的岩石。作畫時,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而以側鋒橫刮之筆畫出皴紋,再用淡墨渲染。

折帶皴: 用側鋒臥筆向右行,再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故以名之。

荷葉皴: 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形如荷葉的筋脈,故名。

創作步驟

構思、構圖。以平時見過的山水風景(影視、畫頁等都可以)大膽構思,運用學得的畫尖技法和皴法,加以變通和發揮,創作一幅全新的山水畫。

勾線:(在上幅石頭示範畫的上面加山、作主體。)凡能用線概括的地方,要分出主次先後。用重墨(相對於整體來看)線儘量明確、肯定地勾出來。遇到有部分敗筆也不要怕,不要中途怯場退卻,要一直把整體畫面的線都勾完後,再根據整體進行調整。

皴擦:皴擦要在大的線的骨架基礎之上加以補充,以進一步表現山石的脈絡、轉折,使畫面逐步豐富起來。“皴”和“擦“是一個意思,只是筆觸的大小與輕重略有差別。

點染:在勾、皴的基礎上進一步以不同筆法的點加以充實、豐富,逐漸形成畫面的整體效果。染,放在最後進行。染,是以水分較多的筆觸去畫,但不可大面積地瞎塗。當留出的空白,要留出來,不可統統堵死。

作業要求

作業用紙,最好用生宣紙或毛邊紙。

提倡自己運用“勾、皴、染、點”的畫法去變通表現,創作一幅山水畫。(不定題)

第三課 篆 刻(2課時)

課 型: 綜合課

教學方法: 講解、欣賞和學生刻印練習相結合。

教學目的

通過書法和篆刻的鑑賞,激發學生學習書法和篆刻的興趣,瞭解我國書法、篆刻的起源和類別,使他們受到書法、篆刻美的陶冶,增強民族自豪感。

通過篆刻的講解和示範,使學生初步懂得治印的基本技法與步驟。

教學重點與難點

難點:篆刻時如何把運刀的方向、角度與力度。

重點:篆刻的治印步驟及方法。

教具與學具

教具:各種字型的碑帖及名家書法作品數幅;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宣紙、硯、墨、印泥、砂紙(粗細兩種)圓鏡、毛刷等演示用具;刻好的印章二枚、供學生仔細看。

學具:刻刀、毛筆、墨、青田石或肥皂、土豆、橡皮等,砂紙、小圓鏡、小牙刷、毛刷等。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組織教學:檢查學具、引導學生認真聽課。

講授新課

文字的產生和發展。我國是文字記載的歷史是從殷商時代應用甲骨文開始,距今約三千七百餘年。最古老的文字是用圖畫方式表達,讓人一看就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讀出來,並明白它的意思,後來由於實際需要,又產生了音意相兼的形聲字,以及運用了轉註、假借的手法,有象形、指事會意的實體字和形聲字,漢字的創造正是沿著這個道路發展下來的:

書法的分類: 綜合歷代各種文字大致分為篆、隸、楷、行、草五大類。

篆書:甲骨文-------是殷、周時期的古文,因刻在龜骨上故名;石鼓文---------石鼓是秦朝的刻石,上面所刻的文字屬於大篆的體系,也是我國最早的石刻; 秦《泰山刻石》-------又稱《封秦山碑》字型屬於小篆,相傳是秦代丞相李斯所寫,小篆是從大篆省改而來的。

隸書: 相傳是獄史程邈被囚在監獄裡時,把大小篆的筆畫和結體作簡化,便於書寫。這種字型便在公文上使用起來。當時辦公文的小官叫做“徒隸”,便把這種字型稱為“隸書”

楷書: 楷書真書,楷書,由隸書、隸草演變而成,字形方正,大小相近,有楷模的意思。

行書: 行書書寫速度較快,常作文章起稿用,沒有一套規定的寫法,寫得規矩一點而接近楷書的叫“行楷”,寫得放縱一點而接近草書的叫“行草”。

草書: 章草-------又稱隸草,其字形特點是解散隸體,趨於簡便,但仍存隸書的形勢,字字區別不相連綿; 今草--------相傳是後漢的張芝從章草加以演變而成。特點是體勢連綿,筆意奔放,常常是上一字的終筆,也就是下一字的起筆。

篆刻的用途及分類。刻印章稱為治印,治印多為篆字,故稱為篆刻。篆刻要求書法、章法、刀法三方面的完美與巧妙的結合。古代在印面上刻著官階或姓名來佩帶,作為取得對方信任的標誌,流傳至今,仍保持了它從屬性的用途,如取款,寫證明必加蓋公、私章等。

印章作為一種輔助藝術運用在繪畫、書法等藝術上,或用來說明主題內容、作者姓名、創作年月、收藏者等,或用來增加畫面構圖完整,成為世態作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常把篆刻、書法、繪畫相提並論,稱它們為“金石書畫”。一幅好的國畫作品,要求詩、書、畫、印四絕。

印章從印文製作看,有白文印(即陰文印)和朱文印(陽文印)、肖形印等。(舉例說明)

從字意上來看,有姓名印、別號印、年齡印等。(參照課本或舉例各不同圖說明)

從印章蓋在書畫作品的位置上看,又可分為名章(姓名、別號、地名、年齡印均蓋在靠作者姓名的下面或後面)、閒章(如詩句、成語、吉語、肖形圖案等,均蓋在作品的上首或下角)。

邊款,陰刻在印章的一邊,好像畫上題詩文款志一樣,可以記錄製作年代,作者情感和作者姓名。

設計印稿

章法篆刻:設計印稿在篆刻當中佔相當重要的地位。設計印稿時首先應從章法上重點考慮,如印文的內容包含幾個字,字與字之間筆畫的多少,疏密關係的對比,根據印面的形狀應當採取什麼樣的排列方法、印文怎麼樣分間都需要精心設計。

在設計當中,既要照顧全域性的和諧、平衡、又要考慮區域性在分朱布白時字與字之間相互呼應、聯絡的關係,要學會在自然錯落、似不平衡的空間對比當中去尋找空間美感。在篆法上,一印當中所採用的字型必須是同一時期、同一體勢的文字。

排列方法

單字姓,雙字名,印文中不 帶“印”字。假設“何柳伊”排為:右列作“何”,左列作“柳伊”即可。

雙字姓(複姓)雙名者,假設〈歐陽秋香〉排為右列作“歐陽”,左列作為“秋香”即可。

雙姓,單名者。假設〈司馬光〉排為右列作“司馬”左列作為“光”即可。

單姓、單名,印文中帶“之印”者,假設〈王月之印〉排為右列作“王月”,左列作“之印”即可。

有些姓名並不依照一般的規律排列,而採用“四文”式排法為使雙字的名字不相分割,印文由姓列名旋轉回接以求圓滿。假設(何柳伊印)排為右列作“何、印”左列為“柳、印”。對於初學者平來說,應從規矩入手,支委切莫濫用“迴文”。

三、作業佈置

同學們回家構思設計一題自己的印稿,注意章法、篆法的和諧處理。

課堂小結。佈置下節課的用具。

第二課時

組織教學。

複習舊課

書法藝術,在字型上可分為幾類?

什麼是朱文印,什麼是白文印,篆刻分為幾類?(提問學生,簡略回答所學知識)

講授新課:

篆刻的刻印步驟(分段進行教學,教師示範)

寫印稿: 選用毛邊紙或其它薄而能吸水的紙,蓋在用砂紙磨平的石章面上,按下石的輪廓,在輪廓內,用小楷筆蘸上濃墨(是墨汁而不是碳素墨水)寫印稿.根據已設計好的印稿,反覆多寫幾次,最後選一張配篆、章法滿意的。

印稿上石(渡稿):待印稿墨跡幹後,再對準所刻的印面將稿紙反覆在上面,固定好四邊,把稿紙塗上清水,再用有吸水效能的紙,迅速吸掉浮在上面的餘水。然後用四層毛邊紙或宣紙蓋於其上,用指甲在上面均勻地揉磨,於是墨稿便影印在章面上了。若揭下印稿發現個別的筆畫未印清晰,可用墨筆再勾描清晰,便可運刀鍥刻了。

運用刀法:衝刀法——包括橫衝、豎衝、逆衝三種姿式。初學者可先掌握由右向左的橫衝刀法,刻豎畫時可將印章轉過來一律橫刻,執刀如執筆,刀杆應向右傾斜,並用無名指抵住印面右側邊線用力,控制衝刀速度,避免打滑。

刻字的方法:在刻字運用時,無論是刻“白文”或“朱文”印線條,運刀的方向都要由右(外)向左(內)或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鍥刻。在刻弧形的線條時要石隨刀轉,轉石不轉刀,採用“雙刀”刻字,應先刻完筆畫的一邊後,將石章調轉達180度,再鍥刻未完成的另一邊。要求印面的凹處呈倒梯形,這樣處理,蓋印文的線條顯得變化,渾厚而不扁薄,求得金石氣息。

修改:印章刻好後不應急於蓋印,須從整體章法上審查,將小鏡照印面,細察印面效果,可補刀修飾。最後用牙刷刷去石屑,摁印泥蓋在白紙上。

巡迴輔導,課堂總結

及時糾正學生中的不良做法,當場演示,以便學生更清楚地看到。發現好的作品及時進行表揚,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解決的辦法。

教學後記

本課時量安排較緊,第一課時內容較多,但必須講透徹,一定要佈置學生課後設計印稿,可用工具書幫學生查詢字型,這樣便於第二課時的完成。本課學生積極性很高,最好統一幫學生購買刻刀和石章,每人一元多錢就可購齊,學生也很樂意,效果也比較好,有興趣的學生可鼓勵課後多練習,並適當給予指導。

第四課 詩意畫(1課時)

課 型:綜合課

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與創作練習相結合。

教學目的

在學習花鳥畫和山水畫的基礎上,運用筆、墨來表現生活和意境的情趣,使學生進一步瞭解中國畫的優良傳統。

通過詩意畫的創作練習,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詩意畫的創作步驟。

難點:畫面意境的處理。

教具與學具的準備

準備2~3幅詩意畫和數幅學生作品。

國畫工具:筆、墨、紙、硯、國畫顏料。

選擇一首或一兩句可入畫的詩。

教學步驟

課前,將幾幅詩意畫和學生作品懸掛在教室裡。

導言:根據牆上所掛的幾幅作品,介紹什麼是詩意畫?詩意畫的特點以及學習畫詩意畫的意義,然後轉入新課。

作品欣賞:轉入新課後,引導學生欣賞詩意畫2~3幅,使學生懂得作詩意畫如何立意、構圖,以及筆墨的處理,為完成一幅詩意畫創作作準備。

作品欣賞之一:

著名山水畫大師李可染先生畫的《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畫面採用直構圖,以體現山的巨集偉氣勢、山樹森茂、重重疊疊,幾道瀑布飛瀉而下,打破了畫面的沉靜;那道道彎彎的泉水,不僅穿透發畫面的直構圖,使畫面生動多姿,更使人如臨一個理想的、充滿詩情畫意的王國。

作品欣賞之二:

李可染先生畫的《秋風吹下紅雨來》,這只是他眾多的牧牛圖中的一幅。漫天飛揚的紅葉,概括出整個秋天的景色,一個牧童悠然騎在牛背上,牛用一塊重墨,使主體突出。這雖然表現的是普通的農家生活,但在畫家的筆下,卻滿是詩情畫意,充分體現了畫家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真摯感情。

設問:

老師選擇一首詩或一兩句詩,進行賞析,然後讓學生談感受,理解詩意,老師最後作總結,並根據學生的思路,畫一幅詩意畫的的創作步驟圖。

參考資料:

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王維《山居秋螟》: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作畫步驟:

立意、②構圖、③勾線、④著色、⑤調整、⑥題詩、⑦蓋章。

老師先只寫幾個序號,待示範和講解完後,讓學生作答,以加深印象,再把字補上。

學生作業

以一首詩或一兩句詩為題作畫,教師行間輔導,及時發現好的作業,給予表揚,激發學生創作的積極性。

作業要求

本課以強調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為主,不必過多強調技法、技巧,凡是有新意的作品,均以肯定。

要求學生完成一幅詩意畫創作。

第五課 寫生色彩(1課時)

課 型:綜合課

教學方法:通過講授、欣賞、指導學生進行調色練習。

教學目的

使學生初步瞭解寫生色彩的基礎知識,提高欣賞和分析美術作品色彩的能力。

通過調色練習,使學生掌握色彩的明、暗、冷、暖的表現方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寫生色彩的一般規律。

單件物體的明暗、冷暖色彩的表現方法。

靜物畫中的色調。

對色彩的感知和運用。

難點:對寫生色彩中條件色的認識與分析。

教具與學具

教具:表現物體明暗、冷暖的色彩掛圖。適量的靜物、襯布。

學具:水彩畫工具(毛筆、顏料、調色盤、盛水瓶)、課本和作業本。

教學步驟

寫生色彩是從寫生出發,研究物象的固有色與條件色的相互關係,並找出其變化規律。

固有色———物體本身的顏色。(展示靜物藍色花瓶、紅色襯布等)

條件色———(光源色、環境色)是物體的固有色在不同的光源照射下,在不同的環境色的影響下所呈現的色彩。

一般規律如教材16頁下圖所示。(根據範圖分析)

在寫生中怎樣用色彩表現物體的明暗、冷暖關係。

我們來觀察色圓柱體。(見圖一)

假設這是一個淺桔黃色物體,那麼真正表

現固有色的區域只有(2), 其餘的都要受

光源與環境的影響。

在色彩的明度表現上,與素描的明暗

表現法是一致的,要注意的是:色彩的暗

部不是加黑顏色,是加一定的對比色。

在色性及色彩冷暖的表現上,就一個

(1)(2)(3)(4)(5) 物體而言如果亮部呈冷藍色,那麼暗部相

對的應呈暖藍色。(展示色塊冷暖對比圖)

作品中的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