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有理數減法教學反思8篇

會寫教學反思是優秀的教師必須要具備的技能,要想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必須將教學反思的寫作重視起來,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有理數減法教學反思8篇,供大家參考。

有理數減法教學反思8篇

有理數減法教學反思篇1

有理數的加法與減法這節課,法則的生成很重要,所以在教學中我注重法則的生成過程,因為也剛剛寫了一篇博文就是注重數學知識的形成,對於法則,老師可以直接告訴答案,也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研究得出法則,對於兩種教學方式,我採取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體會法則的`生成,注重引導學生參與探索、歸納有理數加法法則的過程,主動獲取知識.這樣,學生在這節課上不僅學懂了法則,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數學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我在講完法則的時候課程已經進行了三十分鐘多一點,所以課上例題和練習才用了十分鐘,所以又用了習題課上了一節。

儘管上的比較慢,但是這種方案減少了應用法則進行計算的練習,所以學生掌握法則的熟練程度可能稍差,這是教學中應當注意的問題.但是,在後續的教學中學生將千萬次應用“有理數加法法則”進行計算,故這種缺陷是可以得到彌補的.如果直接告訴答案削弱了得出結論的“過程”,失去了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能力的一次機會。

有理數減法教學反思篇2

本節課要求學生在熟練進行整數的加法運算基礎上,利用計算溫差的情境,探索有理數的減法法則。

預習過課本的同學,在上課時非常急躁地告訴別人,自己已經學會了,因為減法法則實在太簡單:減去一個數,等於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實際上,學生參與課堂探索,掌握法則只是一方面,弄明白如何得出的法則才是關鍵。這會為以後學生解決較複雜的計算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難點:1、2-3= 2、-2-3=

3、2-(-3)= 4、-2-(-3)=

學生剛升入中學,學習的數擴充到有理數後,出現了負數,學生在運算過程中,對於符號的處理有些不清,本節課的教學跨度大,相比前面的內容對學生的要求更高。

在探究新知部分,學生很容易得出溫差是7℃,大部分都是通過數軸數數的`方法得出的,也有一部分學生數感較好,儘管如此,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方法必不可少,這位後面的計算打下了基礎。另外有必要複習國小的減法公式:被減數-減數=差,為學生利用逆運算提個醒。但是在學生闡述思路過程中,還是很少有學生利用此方法。

所以在引導部分,我採用了小黑板設疑、提問過程。

最關鍵的部分在於標清減法變加法運算過程中的變化:

∵ 4-(-3)=7 4+3=7

∴ 4-(-3)=4+3=7

總結:兩變“減號變加號、減數變相反數”,一不變“被減數不變”。

這樣,在第一節,學生做減法計算時就很容易了,但是學生還是不能靈活應變。例如:3-2,8-0等國小就會計算的式子,這時有些同學也會將它們這樣計算,我並沒有強調這些,因為這樣做完全可以,這些知識學生會自己發現的。但是例題講解,一定要詳細,因為可以給學生一個很好的書寫規範展示。

當然,學生以後還會遇到問題,比如帶小括號的減法等,所以關鍵是以後要講清楚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步驟和運算順序。

4個易錯點。如:3-8-6-7在進行用運算時需要注意下面4點。

1、運算順序一般要從左向右進行,把減法變加法。

2、如果要用到運算律,必須先變成加法運算,才可以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3、如果看成省略加號的形式,這裡的4項中的“-”均認為是“負號”。進行加法交換律時要連同數字前面的符號,不能只交換數字而不帶上符號。

4、進行加法結合律時要注意括號的位置應該包括數字前面的符號。如(3-7)-(8-6)是錯誤的。這裡的“-”應該包含在括號內。

在兩個括號之間要補上省略的“+”號。如(3-7)+(-8-6),括號裡的兩項-8-6其實是-8和-6進行加法運算。可以向學生說明,如果理解為減法的話,根據減法法則轉化為加法,再省略加號會出現重複的結果。-8-6=-8+(-6)=-8-6所以對-8-6應該理解為-8和-6進行加法運算。可以認為是省略了“加號”,即兩個負數進行加法運算。

通過以上的教學,學生處理符號的能力有所增強,避免了一些錯誤的出現,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學效果明顯。

有理數減法教學反思篇3

一、以問題為出發點。

喚起學生對知識的回憶雖然這節課是設定一定的教學情景,但是喚起學生對知識的回憶的深度、挖掘度不同:這一節課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引出話題,進而進行問題設定,學生有切身的體驗——從而讓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確立問題為新課服務的意識,而且應始終關注學生對問題的不同認識,根據課堂上的具體情況,根據學生上課反映上做出相應的變動,而不是演事先準備好的教案劇。

二、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可以不必拘泥於教材形式,可以不完全按教材教學,只要以新課程為依據,達到新課程規定的整體性理論和目標就可以了。同時指出教師要有獨立性,要能根據自己教學實際情況去創造性地運用教材。特別是這一節課的整個教學引入與教材都有明顯的差異,這樣開放性的處理使學生思維始終處於積極思考之中,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效果必然更好

從教學效果看,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貫徹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思考、探索並以自己的語言概括出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為國中數學學習方法的'逐漸形成奠定了基礎。

三、存在了以下的不足:

1、教學時間上把握不準,出現虎頭蛇尾的情況,計劃中的小結部分未能體現。

2、應該根據學生不同的層次設計例題和練習。所以感覺部分學生反響不強烈。沒有很投入到練習中去。

有理數減法教學反思篇4

10月份,上了一節課《5以內的減法》。課後,在聽取了部分老師的評價後,我回顧了整個過程,下面我來談談本人對這節課的看法:

1、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從一年級開始逐漸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顯得格外重要。在這一教學設計當中,我就有意識地滲透這個理念。在教學例題中,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提問和表述能力。大部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是不錯的,能夠完整地說出數學問題。為了能讓更多的學生開口,我還採用自己說、同桌說等方法,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課堂組織比較到位:我採用了:看誰做得好,看誰坐得最最好;誰的眼睛最漂亮;誰是第一名等語言來組織課堂紀律。因此,整節課大部分學生注意力集中,認真聽講,積極舉手發言,課堂氣氛非常好。但是,這樣的次數可能過多,影響了整個環節的流暢性以及教學效果。在以後的課堂中,要把握好分寸。

接下來說說自己的不足之處:

1、語言不夠簡練、生動。在去年的教學中,我常常被師傅指責,說我的聲音太難聽,我想這不會僅僅說的是我的音色,更說是我語言的生動性。常常羨慕語文老師能夠用那麼剛柔並濟童話般的語言來表達。在今天課堂上,,我並沒注意自己的語言,問了其他的老師後,發現自己可能有些緊張,語言表達上有些囉嗦,表述得不流暢,甚至會出現口頭禪或者是“方言普通話”,這是非常不好的,以後要改掉。如何提升語言的生動性,我覺得我可以多聽聽語文老師的課,把他們的那種語音語調學過來,運用在自己的教學中。

2、評價不到位:今天上下來,有教師向我提出,你會評價學生,但是你只會評價那些表現優秀的學生,而有些其實他說的也不錯了,但是相比還是差那麼一點的學生,你卻會批評他,這樣就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當頭棒喝,在平時的課堂中我也非常注意評價學生,而且評價得自認為不錯。現在想來,發現自己卻好似存在這樣的問題。以後,我要多以鼓勵性的語言來對待那些中等生和後進生,建立他們的自信心。

3、今天最大的為題就是沒有把減法的意義突顯出來。在課堂上,我是以教師進行小結的方式直接幫助學生歸納出減法的意義。很明顯很多學生並沒有理解,課後問他們什麼是減法的時候,他們都不知道。他們仍然停留在表面的例子中,沒有深入。因此,在作業中,也出現了2-1=1等這樣的情況。這說明我做的功夫還不到位,課後與師傅交流了一下,如果在例題中再說5表示什麼,-2呢?3呢?時,能夠繼續追問:也就是在哪裡去掉了2個,其實就是在總數中去掉2個;或者在例題中,出現減法算式時追問:為什麼要用減法做?多問幾次,學生就會明白,從總數中去掉一部分就要用減法來做。看來,以後對教材的重難點在教學中如何突破要多思考,尋找簡單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

發現自己的缺點還有很多,我希望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努力,能夠使自己不斷提升。

有理數減法教學反思篇5

課堂上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激情引趣。

2、合作探究,發現新知。

3、鞏固應用,體驗成功。

4、開放訓練,拓展思維。

5、小結反思,佈置作業。

利用學生熟悉的動畫片匯入,創設情境,集中學生思維的興奮點,激發學習動機。探討有理數減法法則時,學生經歷了利用舊知計算溫差,對比觀察,發現、總結、驗證規律的過程。從而發展學生探究意識,合作意識。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有理數減法法則。趣味數學題的設計,培養多向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學生參與設計熱情十分高漲,較好的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使他們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實際,利用數學知識又服務於生活。反思小結,濃縮知識要點,達到三維教學目標的融合。

通過本節課,使我深深感悟到實施新課標,必須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活動來看,動腦、動手、動口,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從形式看,學生口答,筆答,搶答,板演,同桌交流,小組討論,好朋友間探究等形式多種多樣,氣氛活躍,積極性高。比較充分的`體現課堂是學生的`學習天地。

有理數減法教學反思篇6

本節課,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趣味性,讓學生感悟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然後在讓老師的引導,小組交流和討論中總結歸納減法法則,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學生在小組活動中,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發言,課堂氛圍活躍有序,這是非常值得高興的地方,對於學生積極的表現老師給與肯定和鼓勵,更能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法則的貴南過程中,學生通過兩組式子的計算,通過觀察對比讓學生感悟有理數減法法則最終是轉化為了加法進行計算的過程,體會這種思想方法的應用。接著在課堂練習中,通過學生板演,學生自評,互評,老師點評的過程,熟悉減法的法則,絕大多數學生對於法則的應用有了很好的掌握,學生在你編我答得活動中的積極性最高,因為他們覺得這樣可以像老師一樣,覺得很權威,對於學習的積極性的提高促進很大,同時也使一節課的達到了最高潮。最後在學生談論自己的收穫與疑惑中結束本節課,大家積極發言,暢所欲言,覺得課堂意猶未盡!

然而本節課在授課的過程中又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對於學生的答案預設不夠。開始討論問題1:你能從溫度計上看出4℃比-3℃高多少攝氏度嗎?學生說的答案和我的問題不一致,他們直接給出了4-(-3)=4+3=7.自己對於這樣全班一致的答案,一時之間蒙了不知如何去引導到加法運算上來,還是為題設定不夠精細,連續性和鋪墊沒有做好。

2、學生板演之後學生自評和互評過程用的時間太多,是的整個課堂的節奏忽快忽慢,節奏把握不緊湊。

3、自己對於課堂活動沒有做充分準備和考慮,學生本身就好動,自制力不夠強,活動安排上沒有將學生的問題更加細化,活動的步驟不明確,很多學生開始不知發你怎麼辦,藉著活動開始了自我活動,後來才回歸課堂,這一環節又浪費了時間,還使得很多學生沒有任何的收穫!

最後,希望自己多看看別人的教學視訊教學設計,不斷的自我提升,提高教學研究能力,教學管理能力,對於課堂以及學生做更加充分的思考,打有把握的仗!

有理數減法教學反思篇7

本節課教學6、7的加法和減法,要求引導學生經歷根據一幅圖寫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並算出得數的探索過程,感受調換兩個相加的數的位置得數一樣的客觀事實,同時也利用"一圖兩式"的學習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在上課伊始,我首先複習了5以內的加法口算題,複習6、7的組成,為本課6、7的加法做鋪墊。在新課講授過程中,運用了學生自學,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教學加法和減法時,讓學生合作擺小棒,通過擺的小棒來說明圖意,並列出算式,引導學生說出:因為學生坐的方位不同,觀察的角度也不同,所以寫出的算式就不同。並利用數的組成來計算出結果。在這個環節上應該注意組織好教學,因為一年級國小生在現階段對相對性的概念還沒與建立,對左、右的概念也是剛剛接觸,所以讓學生從左至右來看圖列式有一定難度。這點在教學效果上也體現了出來,教學切不可急於求成。同時,在擺小棒的環節,更應該注重組織好教學,個別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學生參與氣氛不濃,這都是我引以為戒的地方。

從教學效果和目標達成情況看,本節課基本達到預期教學目標,教學效果沒有達到我的預期設想,主要是我教學時的語言還不夠精煉,課堂教學中應變能力還有待提高,在課的設計上對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瞭解還不夠,各環節之間聯絡還不夠緊密,教學方法缺少靈活性。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重課堂教學的組織,讓學生動而不亂,使課堂活而有序,同時深入挖掘教材,進一步瞭解學生,使課堂教學少留遺憾,多些精彩,也期待自己有更大的進步!

有理數減法教學反思篇8

?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是國小數學第一冊第三單元的最後一個知識點。安排的教學內容是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兩塊內容。在這之前,同學們已經認識了數字1-5、學習了5以內的加減法運算,對加減法的含義有了一定認識,能看圖列加、減法算式,並能看圖說出圖意。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的重難點是讓學生初步體會0的兩個含義,表示沒有的含義和表示起點的含義,初步學會有關0的加減法。

在教學安排上,首先,我先通過三幅圖展示一隻貪吃猴子逐次把2只桃子吃光的過程來說明0可以表示沒有的含義,揭示了0的第一個含義。然後讓學生在生活中找找0,學生髮現生活中的0還可以表示別的意思,體會0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其次,讓學生在尺子上找找0,說明0表示起點的含義,最後進行0的書寫教學。第二課時才教學有關0的加減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0表示沒有的意思。

在教學有關0的加減法時,有一個情境分別出現2片荷葉,一片荷葉上有4只青蛙,另外一片荷葉上沒有青蛙。接著兩片荷葉靠近,求一共有多少隻青蛙。這個情境出現後,要求學生說說自己看到的,並提一個數學問題。就是在這個情境的敘述中,(1)班的學生不能正確地表達圖意。

求一共有多少?這樣的看圖敘述提數學問題在之前的加法學習中已經落實,並且在作業時也要求學生說。可是為什麼在今天我的手勢已經很明顯的情況下,學生還是那麼頑固地去說減法的意思呢。

從課上第一個學生回答來看,她的表述是“本來有……,後來……”緊接著就是“還剩下……”其實學生的思維還停留在前面一題中。在出現荷葉上青蛙圖之前的一個情境是“原來有3只小鳥,後來3只都飛走了,還剩下幾隻小鳥?”在以前學習的內容來看,加法那課學習的都是加法內容,減法那課都是學習減法內容。而在今天的這節課中有些學生並不去仔細領會圖意而是想當然的想成和前面一題的圖意一樣。還不適應加減混合放在一個課時。再說這個4只青蛙和0只青蛙相加的特殊性,更加侷限了學生的思維,學生想當然以為是不可能的。一般的加法都是2個數字相加越加越大,而這個圖意和生活中的實際情況聯絡不多。

因此在(2)班上課的過程中,學習完幾減幾之後,我改變了教學的思路,把青蛙的情境圖作為練習。而另外的先從老師左手有3根小棒,右手有1根,合起來一共有多少根?引入,學生能夠快速的回答是4根,1+3=4。接著我把右手的1根小棒放到左手,在問:這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學生能夠快速的回答4根,也從中引出4+0=4。比之前直接給青蛙的情境圖效果要好很多。

但是,本節內容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教學之後發現,學生對於幾加零,幾減0掌握的還是相對不好。有一部分學生還是會算成幾+0=0。這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進一步的提醒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