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活動科學教案5篇

為了在上課的時候減輕壓力,一定要認真寫好教案,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案起到很關鍵的功用,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活動科學教案5篇,感謝您的參閱。

活動科學教案5篇

活動科學教案篇1

目標:

1、感知秒、分、時等地時間單位,形成初步的時間概念。

2、能在給予的時間上大膽表達與演示。並能在鐘面上根據時間提示正確畫出時針和分針。

3、知道時間的寶貴,懂得珍惜時間。

準備:掛圖鬧鐘日曆幼兒用書

過程:

(一)猜謎引出主題世界上哪樣東西最長又是最短的,最快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又是最廣大的,最不受重視又是最值得惋惜的?沒有它,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東西歸於消滅,使一切偉大的東西生命不絕。"這是什麼?(時間)時間可以從哪裡知道呢?

(二)感知不同的時間單位1、感知時間單位"秒"提問:

(1)小朋友你們知道時鐘上有時針,分針和秒針,他們誰走的最快呢?那你知道一秒有多長嗎?

(2)聽鬧鐘感知一秒的長短,

(3)小結:秒針走一步滴答一聲就是一秒。

(4)你能在一秒鐘的時間裡做什麼事呢?(幼兒自由回答後師進行小結)

2、感知時間單位"分"提問:一秒鐘我們做不了什麼事,那一分鐘有多久,我們又可以做什麼嗎?

(1)讓幼兒知道60秒=1分鐘,看鬧鐘知道一分鐘有多久。

(2)請幼兒用一分鐘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一件事。

4、感知時間單位"時"

(1)提問:你知道一小時等於多少分鐘嗎?我們上幾節課是一小時呢?

(2)出示掛圖:你覺得這些事能在一小時完成嗎?

(3)如果給你一小時,你會做什麼呢?

(三)理解"天"

(1)鬧鐘中能告訴我們秒、分、時的時間,日曆中能告訴我們天、星期、月、年的時間。你知道一天有多少小時嗎?在一天中你會在什麼時候做什麼呢?

(2)看幼兒用書說說一天中小朋友會做什麼,在什麼時候?

(3)第二天我們可能還會在同樣的時間裡做同樣的事情,但我們的天數還一樣嗎?為什麼?

(4)師結時間的一去不返,如何珍惜時間(用前面的謎語做小結:最長的莫過於時間,因為它永遠無窮無盡;最短的也莫過於時間,因為它使許多人的計劃都來不及完成;對於在等待的人,時間最慢;對於在作樂的人,時間最快;它可以無窮無盡地擴充套件,也可以無限地分割;當時誰都不加重視,過後誰都表示惋惜;時間可以將一切不值得後世紀念的人和事從人們的心中抹去,時間能讓所有不平凡的人和事永垂青史。")

(四)操作活動:

看幼兒用書p3—4根據提示畫出時針和分針。

(1)看操作書說說少了什麼?

(2)討論如何畫時針和分針

(3)幼兒操作

(4)講評

活動反思:

觀察記錄本次活動,我首先用謎語的方式引入,然後和小朋友探討鐘面的結構特點。大暴雨說:“鐘面有12個數字”,寶寶說:“鐘面有兩個指標(不要求掌握秒針),然後教小朋友認識整點。活動的第一部分就結束了,接下來我們制定了丫二班的時間表,一起討論幾點起床、上學、上課、午睡、午餐,然後指定一個時間表,在制定時間表的時候鞏固小朋友對於整點的學習,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是遊戲活動“滴答、滴答幾點鐘”,對於整點的學習小朋友基本都學會了。

活動結束後,我仔細地回想了下,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孩子的參與程度比較好,可能和老師的獎勵有關,我覺得這個環節可以保留。但是在最後的遊戲環節,由於時間不夠,就玩了一輪,有的小朋友就沒有機會在課堂上玩,感覺很失落

調整思路:

1、將遊戲的環節留到接下來的遊戲活動時間中

2、或者調整時間,減少開始的鐘面結構的探討時間

活動科學教案篇2

活動一

目的:

1.知道土中有水、空氣、腐爛物等成分,瞭解土的主要種類(如黑土、黃土、白土、紅土等)。

2.瞭解土對人類的作用,萌發珍惜土地的情感。

準備:

1.知道植物生長的三要素:水、空氣、陽光。

2.每位幼兒到種植園取一小盒泥土。

3.實驗用的酒精燈、杯子,連根的乾枯的青菜、花、樹標本。

4.四盒不同種類的土壤標本。

5.可以種植的小菜秧、樹苗、花苗若干

6.錄影機及錄影帶、電視機。

過程:

一、植物為什麼會乾枯

1.出示連根的乾枯的青菜,請幼兒觀察:青菜怎麼樣了?(乾枯了。)為什麼會乾枯?(因為菜根離開泥土了。)

2.用同樣的方法出示乾枯的花、樹,讓幼兒觀察並思考:它們為什麼會乾枯?(因為它們都離開了泥土。)

3.小結:一般來說,植物在泥土裡才能生長,離開土壤就會乾枯。

二、土中有什麼

1.請幼兒捏一捏從種植園取來的泥土是乾的還是溼的。(溼漉漉的。)這說明泥土中有什麼?(水分。)

2.請幼兒把一塊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觀察並說說:你發現了什麼?(有氣泡上升。)這說明泥土中有什麼?(空氣。)

3.把泥土撒在石棉上,然後放在酒精燈上加熱,引導幼兒說說:你發現了什麼?(會冒煙。)為什麼?(泥土中有樹葉、草等各種腐爛物,能燃燒。)

4.小結:植物能在土壤中生長,是因為土壤中有水、空氣和肥料。

三、土是什麼顏色的

1.從種植園取來的土是什麼顏色的?(黑色。)

2.除了黑色的土,你還看見過什麼顏色的土?(逐一出示紅土、黃土、白土標本給幼兒觀察。)

四、土有什麼用

1.錄影畫面一:廣闊的田野。

引導幼兒討論:田野裡有了土能生長什麼?(水稻、小麥、油菜、棉花、各種蔬菜等。)

2.錄影畫面二:高山、丘陵。

引導幼兒討論:山上有了土能生長什麼?(樹、竹、花、草、蘑菇等。)

3.錄影畫面三:磚瓦廠。

引導幼兒討論:造房子需要什麼材料?磚瓦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4.錄影畫面四:各種陶瓷器皿。

引導幼兒討論:陶器、瓷器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5.小結:土是人類不可缺少的東西,是植物的家園,我們應珍惜每一寸土地。

五、與“土”交朋友

按幼兒意願將幼兒分成三組,其中一組幼兒把小菜秧種到種植園裡,一組幼兒把小樹苗種到幼兒園的空地裡,一組幼兒把花苗種在小花盆裡。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每天觀察自己種植的小菜秧、小樹苗、花苗的生長情況。

活動二

目的:

1.引導幼兒感知並區分粘土、沙土、壤土,初步懂得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壤條件。

2.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

準備:

“種子寶寶”圖一幅,沙土、粘土、壤土各一大盆,每人三個易拉罐(底部穿孔),每桌一小盆水,豆種若干。

過程:

一、產生興趣

1.出示圖片。“種子寶寶”想找個合適的地方安家,成長為健壯的苗苗。它們找呀找,發現了三種不同的土壤。

2.出示三盆泥土。這樣“種子寶寶”不知道到哪種土壤安家最好,請小朋友來幫助它。

二、感知並區分粘土、沙土、壤土

1.請幼兒分別用小罐裝三罐土,引導幼兒看一看、捏一捏,比較這三種土的不同。

2.小結:粘手的土叫粘土,沙粒很多的土叫沙土,既不粘手沙粒也不多的土叫壤土。

3.請幼兒分別向三罐土澆少量水,說說看到了什麼現象。(水積在粘土上長時間滲不下去,壤土中的水慢慢被吸收,只有少部分水從罐底流出,沙土中的水大部分較快地從罐底流出。)

4.小結:粘土能保留水但不通氣,沙土不能保留水但通氣性較好,壤土能滲水且比較通氣。

三、幫助“種子寶寶”安家

1.“種子寶寶”應挑選哪種土壤安家才合適?為什麼?

2.小結:“種子寶寶”在粘土中不易呼吸到空氣,在沙土中不易喝到水。只有在壤土中安家才最合適,因為壤土又透氣又滲水。

3.請幼兒把豆種撒在壤土罐中。

活動延伸:

分別在沙土、粘土、壤土中撒入種子,引導幼兒每天觀察“種子寶寶”的生長情況。

活動科學教案篇3

設計意圖:

每個人都擁有最基本的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本節科學活動《你看到了嗎》。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與生活經驗,讓幼兒在活動中不斷地獲得知識與經驗,在情感上獲得愉悅與滿足。體驗和感受在較為黑暗的環境下,人的眼睛就看不清或看不見周圍的事物,人的眼睛需要藉助光線才能看清周圍的事物這一科學道理。萌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感知眼睛需要光才能看到物體。

2.製造光源,幫助眼睛視物。

3.知道眼睛是視覺器官,瞭解保護眼睛的方法。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一)環境創設

光影暗室或創設一個暗室

(二)材料準備

1.紙盒若干(將圖片貼在紙盒箱子裡與窺視孔相對的一面)。

2.手電筒、蠟燭、火柴、打火機、手機、燈和熒光棒等。

3.課件:《保護眼睛》《眼睛休息操》等。

活動過程:

(一)活動匯入

進入科學探究室

1.看到地球儀了嗎?為什麼能夠看到?

2.有眼睛就可以看到周圍事物嗎?

(二)探索發現

感受無光視物:操作自制的密封紙盒,嘗試透過盒子的小孔觀察。

1.將眼睛對準盒子上的眼睛,向盒子裡看。

2.裡面是什麼水果(圖片)?為什麼看不見?

探索有光視物:

1.怎樣看到盒子裡的水果圖片?

2.開啟盒子或摳開盒子上“小窗戶”就可看見圖片。

3.把裝有相同水果的盒子按標籤圖示分類。

4.眼睛需藉助光才能看清事物,如果光線很暗,眼睛就會看不清楚或看不見。

(三)體驗感受

進入光影暗室,切斷光源。

1.什麼感覺?

2.能看見玩具嗎?有什麼辦法能看到?

2.開啟燈、使用手電筒、蠟燭、打火機、手機、熒光棒,進一步感受眼睛與光源的關係。

3.可發出光物體我們叫它光源。你知道哪些光源?(太陽、星星、路燈等)

4.遊戲:尋寶(幼兒利用各種發光的小工具,尋找光影室裡的玩具)

(四)感受理解

走出光影暗室。

1.眼睛有什麼感覺?(有點累、有點酸、有點不舒服)

2.理解:(播放課件)

(1)在昏暗光線下看書寫字眼睛就會痠痛;時間就會近視。

(2)地震中救出傷員蒙著眼睛——在黑暗的地方呆的時間過長,突然看見明亮的光源就會覺得刺眼甚至失明,盲人的眼睛就是失明的

(五)拓展延伸

1.怎樣保護眼睛?怎樣關愛盲人?

2.遊戲:保護眼睛。

3.學做“眼睛休息操”。

活動反思:

充分利用幼兒園科學發現室的資源,把光影活動室作為體驗場景,體驗沒有光線,人的眼睛就看不清或看不見周圍的事物,人的眼睛需要藉助光線才能看清周圍的事物這一科學道理。在探究和解決如何在黑暗的環境下,使我們的眼睛能看到周圍的事物這一問題時,教師準備了豐富的可預知的物質,如:手電筒、蠟燭、火柴、打火機、手機、燈、熒光棒等。通過操作和探索,讓幼兒去感知、去探索,對幼兒有意識地加以啟發與引導,教師並以學習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發現,藉助這種隱性示範,激發幼兒積極探索,從而發現光線的祕密,萌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讓幼兒感到“科學並不遙遠,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達到教育教學的有效性。

不足之處:

1.幼兒操作和探究的時間不是很充足。

2.多提供一些“說”的時間,滿足幼兒探索交流的願望。

活動科學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使幼兒樂於在活動中動手操作

2.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發現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可以吸水的

3.發展觀察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經驗準備:

感知水的流動性會用杯子往小瓶口的瓶子裡灌水,儘量不灑出來

材料的準備:每位幼兒一個八寶粥的瓶子裡面裝上毛巾(蓋子上開好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見裡面有毛巾)和裝有適量水的量杯;海綿、棉花、石頭、水果、餐巾紙等材料若干;記錄表一張。

活動過程:

一、以變魔術的形式引起幼兒的探究興趣。

1、出示一個八寶粥罐,將量杯裡的水倒進去,請幼兒猜還能倒回杯子。

2、出示另一個八寶粥罐,並做相同操作。

3、請幼兒猜一猜水到哪裡去了呢?

二、集體交流討論水娃娃不見的原因。

1、請幼兒上來把蓋子開啟找出原因(原來裡面有一條毛巾)。

2、得出結論毛巾把水娃娃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來了。

三、為幼兒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材料,進行實驗,驗證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並進行記錄

1、以實物的形式展示生活中常見的材料。

2、集體猜想部分: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並進行記錄(請幼兒自主選擇笑臉、哭臉娃娃去貼一貼)

3、分組實驗

4、驗證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並進行記錄

四、拓展經驗,說說生活中容易吸水物品的不同作用

1、播放視訊,引導幼兒說出生活中容易吸水物品的不同作用。

2、延伸:進一步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利用會吸水的物品實驗臺,實地操作)。

活動反思:

在親手操作中來探索水不見的奧祕,先猜想再驗證,鼓勵幼兒對於科學能想、敢想、暢想,同時學會做記錄,能將看到的事物按照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在實際教學中整個活動目標達成較好,但在幼兒材料的投放過程中有所欠缺, 可以讓每個幼兒都去完成每個物品的操作,親自感受,積累經驗。

活動科學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探索,發現藉助松香粉,線經過摩擦可以產生聲音,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2.培養幼兒對科技活動的興趣及探索願望。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線(棉線、絲線、毛線、尼龍線、小線);糖、麵粉、玉米麵、松香粉、鹽;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探究的問題:線可以發出聲音嗎?

幼兒討論。

(1)我用手指彈線繩。

(2)我用手指捋線繩。

試一試。

(1) 哪種材料可以使線發出聲音。幼兒用各種材料和方法捋線,使線發出聲音。

① 用手指蘸鹽捋線

② 用手指蘸糖捋線

③ 用手指蘸玉米麵捋線

④ 用手指蘸松香粉捋線

(2) 說一說我的實驗結果。

① 用手指蘸鹽捋線,不能發出聲音。

② 用手指蘸糖捋線,不能發出聲音。

③ 用手指蘸玉米麵捋線,不能發出聲音。

④ 用手指蘸松香粉捋線才能發出聲音。

(3)幼兒記錄實驗過程。

玩一玩。

(1)能不能使其他線也發出聲音呢?

(2)運用比較的方法,試一試哪種線發出的聲音最大,哪種線發出的聲音最小。

注意事項

1.材料不能混用。

2.提醒幼兒不能品嚐各種材料。

3.邊實驗邊記錄,使記錄與結果相符。

4.由於松香粉的附著力強,建議每次實驗後洗手、換線。

拓展線索

1.製作玩具樂器。

2.組織器樂演奏會,幼兒用自己製作的松香發聲筒演奏。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慾望以及儘量為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無心”的好奇轉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動力,促使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慾望。

標籤:科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