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總結

落實法治建設工作總結規劃精選

法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不懈追求。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為統籌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各項工作,制定本規劃。下面是由本站小編帶來的有關貫徹落實《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心得體會,以方便大家借鑑學習。

落實法治建設工作總結規劃精選

貫徹落實《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心得體會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這是我們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錚錚誓言,也是衡量司法工作成敗的關鍵標尺。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的改革均以此為目標,各項司法工作都為此而努力。

2017年7月10日,在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上,習總書記強調,全國政法機關要按照黨中央要求,堅定不移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筆者認為,法治中國推進司法體制改革一路前行,有利於維護人民權益,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隨著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不斷完善,為公正司法提供了制度保障。法治中國司法體制改革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內容和保障。法治中國對現行司法體制進行多方面的改革,以司法責任制改革為切入點,發揮牽一髮動全身的功效,帶動整個司法體制改革次第前行。

法治中國實行司法體制改革一路前行,有利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程序。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既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保障。法治中國實行司法體制改革一路前行,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在全社會建立“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和侵權須賠償”的法治秩序,切實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與權威。

法治中國實行司法體制改革一路前行,有利於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公平正義,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線,也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多年來,司法機關為維護社會穩定、化解社會矛盾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做出了巨大貢獻,贏得廣大群眾廣泛認可。法治中國實行司法體制改革一路前行,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讓司法成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

建設法治中國,實行司法體制改革一路前行,有利於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和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隨著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推進,公民的權利意識、民主意識不斷增強,社會公眾對司法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不但要求維護社會穩定,而且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權;不但要求實體公正,而且要求程式公正;不但要求享有知情權與表達權,而且要求享有參與權與監督權。法治中國實行司法改革一路前行,深化司法公開,推進司法民主,完善保障人權的司法制度,切實滿足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和對社會公平正義的期待。

總之,法治中國實行司法體制改革一路前行,一茬接著一茬幹,不斷維護人民權益,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有利於法治中國夢的早日實現。

貫徹落實《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心得體會

人民主權原則和人民主體地位,必然要求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利的憲法具有最高權威和至上地位,成為治國理政的總章程總規矩,成為一切社會活動的總規範總依據。我國憲法不僅明確規定了人民與國家、中央與地方、人大與“一府兩院”等最重要的政治關係,而且明確規定了四項基本原則作為立國之本,規定了依法治國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實踐證明,憲法與國家前途、人民命運息息相關。我們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維護憲法權威,保障憲法實施。

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於實施。習近平同志指出:“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法治權威能不能樹立起來,首先要看憲法有沒有權威。必須把宣傳和樹立憲法權威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事項抓緊抓好,切實在憲法實施和監督上下功夫。”維護憲法權威,保證憲法實施,要不斷提高憲法意識,從思想上充分認同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域性性、穩定性、長期性。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並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推進依憲執政和依法執政。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憲法監督制度,健全憲法解釋程式機制,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範性檔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的背景下,重大改革要於法有據,改革舉措必須符合憲法法律,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

良法善治是治國理政和依法治國的理想境界。用現代政治學的話語來表述,良法就是黨領導人民管理國家、治理社會的一整套系統完備、科學規範、執行有效、成熟定型的制度體系,其中主要是法律制度體系;善治就是運用國家法律和制度管理國家、治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過程和結果。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與基礎。國家要善治,須先有良法。人民群眾對立法的期盼,已經不是有沒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不是什麼法都能治國,不是什麼法都能治好國,而是要求以系統完備、科學規範、執行有效、成熟定型的良法治理國家和社會。創制良法,就是國家制定和形成一整套體現良法要求的制度體系尤其是法律制度體系。習近平同志對當下中國製定良法的基本要求是:“要堅持問題導向,提高立法的針對性、及時性、系統性、可操作性,發揮立法引領和推動作用。要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體制和程式,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願、得到人民擁護。”

貫徹落實《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心得體會

當前,繼大走訪之後,深入開展社會矛盾和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動在江蘇全省各地迅速展開,編織“責任網”繃緊“安全弦”,紮實推動隱患排查和矛盾化解,著力解決突出問題,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環境。然而,隨著人民群眾民主意識的不斷增強,加之各種利益訴求多樣化、複雜化,上訪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也成為困擾各級政府加強社會創新治理的一大難題,更是目前基層每天面臨的一項非常棘手的工作,其成因與廣大群眾“熟人社會”傳統處事方式和法治觀念入心不深、信法意識不強有很大的關係。全面依法治國,讓群眾信法而不信訪,必須真正樹立起法律權威。

全民守法必須樹立法律權威。法律是國家制定,反映社會公眾意志和共同利益,並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行為規範。必須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加大普法宣傳教育力度,弘揚法治精神,塑造法治文化,在全社會樹立法律至上的觀念,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凌駕於法律之上,使法律在人們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具有高度信仰和普遍認同,法治精神漸入人心,從領導幹部到普通群眾,人人尊重法律、服從法律、維護法律的良好社會氛圍正逐步形成。

全民守法必須建設法治政府。各級政府規範行政權力的配置和執行,紮緊制度的籠子,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予不可為,保證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履職盡責不越位、不錯位、不缺位,真正做到在法治的軌道上開展工作。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嚴守黨紀國法,把自己置身於黨紀國法的約束之下,崇尚法律思維,重視法律權威,牢固樹立法治理念,以法治的思維和法治的方式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將依法治國的思想傳遞給人民群眾,帶頭做遵紀守法的典範,時刻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始終做到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

全民守法必須樹立法治信仰。執政興國,離不開法治支撐;社會發展,離不開法治護航;百姓福祉,離不開法治保障。要在全社會樹立起法律紅線意識,崇尚法治,對法治有敬畏之心,讓法治成為一種“國家信仰”。只要違法犯罪不管你官居多高、功有多大都應依法予以追究。執法機關要公正執法、嚴明執法,要讓違法者受到嚴懲,付出沉重的代價,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法律管用,凡事以法律說了算,遇事找法、辦事循法,讓群眾依法辦事不再難、打得起官司、降低群眾依法維權的成本,真正感受到法治的公平正義,才能讓信法不信訪成為社會的共識,依法維權才會成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堅持崇法尚德,法治信仰才會深入人心。

時代呼喚法治,人民期盼法治,改革需要法治。全面依法治國,民心所向,學法用法守法已蔚然成風。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法治社會新風撲面而來。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民守法,崇尚法治正在成為全中國13億多人民的共同信仰,法治進步必將帶給人民群眾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一個嶄新的法治中國必將屹立在世界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