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貫徹落實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五年計劃心得

建設法治中國,必須高度重視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作為首要任務,下面是由本站小編帶來的有關貫徹落實《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心得體會,以方便大家借鑑學習。

貫徹落實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五年計劃心得

貫徹落實《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心得體會

連日來,由中央組織拍攝的六集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在中央電視臺及融媒體平臺播出後,引發全省社會各界強烈反響。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裡。”法國思想家盧梭的這句警言,凝鍊道出了“使法必行之法”在於人心這一道理。全面依法治國,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實保障。民眾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觀念,是依法治國的內在動力,更是法治中國的精神支撐。在佔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國,如何做到人人尊法、守法,這是世界法治史上獨一無二的課題。而在推進依法治國的道路上,必須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

首先,領導幹部是握有權力的“關鍵少數”。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在法治軌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則必然禍害國家和人民。每個黨政組織、每個領導幹部必須服從和遵守憲法法律,不能把黨的領導作為個人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的擋箭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就是要依法設定權力、規範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法治的真諦,在於全體人民的真誠信仰和忠實踐行,全面依法治國,必須緊緊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來進行,堅決不搞特殊化、沒有特殊群體。其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由法定、權依法使是基本的法制觀念,領導幹部作為行使法律賦予職權的“關鍵少數”,必須要真正弄明白法律規定怎麼用權,什麼事能幹、什麼事不能幹, 謀劃工作要運用法治思維,處理問題要運用法治方式,要帶頭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說話做事要先考慮一下是不是合法。黨紀國法不是“橡皮泥”、“稻草人”,違紀違法都要受到追究。只有心頭時刻懸著法律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其行為才不會越雷池半步。

《韓非子·有度》曰:“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明代方孝孺也說: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時代呼喚法治,人民期盼法治。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我們正向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方向砥礪前行,對領導幹部來說,只有時刻敬畏法度,做模範守法的標兵,才能權為民作用,乾淨廉潔。

貫徹落實《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心得體會

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以高質量立法保障高質量發展、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完善立法工作格局。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完善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託、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黨中央領導全國立法工作、研究決定國家立法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有立法權地方的黨委按照黨中央大政方針領導本地區立法工作。

完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加強人大對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審議把關作用。健全全國人大相關專門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機構牽頭起草重要法律草案機制。更好發揮人大代表在起草和修改法律法規中的作用,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一般都應當安排審議法律法規案。研究完善人大常委會會議制度,探索增加人大常委會審議法律法規案的會次安排。充分發揮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在立法中的作用,逐步提高人大常委會專職委員特別是有法治實踐經驗的專職委員比例。

注重發揮政府在立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做好有關法律、地方性法規草案的起草工作,加強政府部門間立法協調。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制定行政法規、規章,保證行政法規、規章質量。

拓寬社會各方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和方式。加強立法協商,充分發揮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在立法協商中的作用。

堅持立改廢釋並舉。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推動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完善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創新驅動發展、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等急需的法律法規。加強對權力執行的制約和監督,健全規範共同行政行為的法律法規,研究制定行政程式法。圍繞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完善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保護智慧財產權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創新社會治理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設,為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維護社會治安等提供有力保障。加強疫情防控相關立法和配套制度建設,完善有關處罰程式,強化公共安全保障,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執行有效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法律體系。加強同民法典相關聯、相配套的法律制度建設。加強國家安全領域立法。健全軍民融合發展法律制度。加強資訊科技領域立法,及時跟進研究數字經濟、網際網路金融、人工智慧、大資料、雲端計算等相關法律制度,抓緊補齊短板。加強區域協調發展法律制度建設。制定和修改法律法規要著力解決違法成本過低、處罰力度不足問題。統籌解決食品藥品、生態環境、安全生產等領域法律法規存在的該硬不硬、該嚴不嚴、該重不重問題。

貫徹落實《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心得體會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必須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全面依法治國,是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作出的重大抉擇。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黨在廢除舊法統的同時,積極運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根據地法制建設的成功經驗,抓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初步奠定了社會主義法治的基礎。後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走過一段彎路,付出了沉重代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政確定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始終把法治放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來考慮、來謀劃、來推進,依法治國取得重大成就。經驗和教訓使我們黨深刻認識到,法治是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我們這樣一個大國,要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必須秉持法律這個準繩、用好法治這個方式。

全面依法治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保證。當前,我國改革發展穩定形勢總體是好的,但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凸顯,黨風政風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其中大量矛盾和問題與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相關。人民群眾對法治的要求越來越高,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域性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要妥善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必須密織法律之網、強化法治之力。要把依法治國擺在突出位置,把黨和國家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堅持在法治軌道上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係、規範社會行為,依靠法治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確保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全面依法治國,是著眼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長遠考慮。從現在的情況看,只要國際國內不發生大的波折,經過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可以如期實現。但“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如何確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路該怎麼走?如何跳出“歷史週期率”、實現長期執政?如何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這些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重大問題。世界上一些國家雖然一度實現快速發展,但並沒有順利邁進現代化門檻,而是落入這樣或那樣的“陷阱”,很大程度上與法治不彰密切相關。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域性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指出:“我們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定不移厲行法治,一個重要意圖就是為子孫萬代計、為長遠發展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