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總結

關於退耕還林還果情況考察工作報告

  
     以下內容由本站收錄,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關於退耕還林還果情況考察工作報告

一、市退耕還林還果概況

市位於省西南部,總面積1616平方公里,總人口116萬,下轄16個鎮街、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887個村(社群)。先後榮獲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中國林業產業發展突出貢獻獎、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市、中國長紅棗之鄉、全國珍稀樹種培育示範縣、省森林城市等榮譽稱號。

自2012年起,市在全省率先啟動實施退耕還林還果生態富民工程。經過4年建設,目前已完成建設高標準經濟林基地65個、11萬畝,栽植各類優質果樹500餘萬株,惠及9個山區鎮、182個村、5萬餘戶、10萬餘人。截至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積75萬畝、其中經濟林面積達到30萬畝,林木蓄積量13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36.5%,林業產業年產值達到23億元。

市還計劃在“十三五”期間繼續實施退耕還林工程,新發展特色經濟林30萬畝,實現農村人口人均1畝果的目標,使種植特色經濟林成為農村群眾的致富之路。

二、感受滿山遍野林木,飽覽“印象”

參觀過程中沿路感受退耕還林還果盛況,一路考察下來,似瀏覽一部“印象”的大片。

雖然已進入冬季,連綿不斷的經濟林木卻依然給人帶來勃勃生機。在參觀路上,隨著地勢起伏,成片的果樹在視線中延展著,一些黃色的“小旗”不時跳動在在果樹叢中,那是群眾們用來防治害蟲的粘蟲板還佈設在田間果園裡。

據市林業局劉副局長介紹,市境內,山區丘陵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三分之二,農作物產量低,經濟效益差,多年深受“小產業、低效益”的困擾。2012年,市委市政府經過深思熟慮,認真研究,打響了退耕還林還果、向山地丘陵要效益的攻堅戰。如今,這項幫富於民的巨大工程惠及9個山區鎮、180個村、5萬餘戶,初步實現了既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同時又綠化生態的目的。4年來新發展的11萬畝經濟林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效益並初顯成效,初步把山區打造成了集林果生產、觀光采摘、生態體驗、休閒旅遊為一體的生態花園。

通過對市、、、4個鎮的退耕還林還果情況的參觀考察,感覺有幾個突出特點:

一是堅持科技為先,整合資源優勢。市與省果樹研究所簽訂合作協議,建立示範基地。選用最先進的高品質樹苗,採用如蘋果矮砧集約高效栽培等高產優質生產模式,推廣採用最新生產技術。根據地形和樹種不同進行區域規劃,整合水利、交通、農業、國土、林業、供電等部門資源,進行全配套服務建設,解決果樹澆水、用電、運輸等問題,保證了“水電林田路,跟著果園走”。以退耕還林工程為核心,合理配套完善水利、道路、電力等基礎設施。

二是集中連片、規模發展。在群眾自願的基礎上,採取多種形式進行土地流轉,確保退耕還林區域相對集中連片500畝以上。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的9個山區鎮平均每鎮發展面積達到1.2萬畝,確保經濟林栽植集中連片,便於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技術服務、形成產業規模化優勢。以原退耕還林區為核心,向周邊輻射,連片發展,形成規模較大、特色鮮明、優質高效的生態經濟林基地。

三是建管並重、質量優先。在保證規模的前提下,選擇優質壯苗,精細建園,加強土肥水、修剪、病蟲害防控等方面的管理,提升質量、提高效益。市政府、鎮、村、戶層層落實責任,驗收組對建設質量,進行專項檢查驗收,達不到標準要求的,提出通報批評,扣減補助資金。

四是發揮綜合效益,突出森林文化。在退耕還林還果生態富民工程中,做好經濟林與鄉村旅遊、觀光旅遊結合文章,把山區打造成為集林果生產、觀光采摘、生態體驗、休閒旅遊為一體的生態花園。如鎮萬畝早熟桃觀光園採取市場化運作模式,去年共接待遊客32萬人次,營業收入8000餘萬元,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五是因地制宜發展,突出重點特色優勢樹種。各鎮從自身實際出發,結合傳統栽培優勢,因地制宜選擇栽培模式。栽植樹種以核桃、大棗、大櫻桃、豬牙皁為主,堅持一鎮一品或多鎮一品,形成規模優勢。

三、縱觀市退耕還林還果,成功經驗可資借鑑

市退耕還林還果工作紮實推進,初步走出了一條“農民得實惠、政府得生態”的雙贏之路。通過考察,該市退耕還林主要有以下成功經驗:

1、領導重視是根本,確保“退得下”。成立了市委書記任指揮長的“退耕還林”生態富民工程指揮部,重點做好工程審批、政策兌現和確權發證等工作;召開了高規格的全市動員大會,市委書記親自簽訂責任狀,市長作總髮動,要求各有關鎮將退耕還林還果納入一把手工程,全力全速推進“退耕還林還果”工程建設。

2、政策到位是保障,力爭“還得上”。為切實將實事辦好,好事辦實,市委、市政府每年列出專項資金用於工程建設,在財力上給予優先考慮、重點支援。市財政每年列支1.4億元用於山區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造林綠化獎補,其中5000萬元對連片500畝以上的經濟林基地進行獎補,連續補助4年,第一年核桃、板栗、櫻桃等林果每畝補助500元,蘋果、桃等每畝補300元,第2年、第3年、第4年每畝補助200元。此外,在信貸保險、技術指導、設施配套、市場“服務等方面出臺了一些列優惠政策,真正讓群眾吃上“定心丸”,全方位確保工程紮實穩步推進。群眾積極性的提高使得造林成活率由原來的不足50%提高到現在的90%以上。

3、宣傳發動是前提,做到“穩得住”。市委市政府開闢多種渠道廣泛宣傳退耕還林還果工作。市林業局聯合市外宣辦、電視臺、組織部遠教中心等部門製作了“退耕還林靚市富民”專題片,發放了公開信,開通了農政通簡訊服務平臺,通過做客電視訪談、電臺行風熱線等節目深入解讀退耕還林的意義、政策措施和林果生產典型示範戶,充分調動老百姓參與實施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群眾自願是關鍵,做到“願意幹”。退耕還林還果工程必須是在群眾自願的基礎上,土地依法流轉,對於那些群眾積極性不高、不願栽植的,不強制發展,堅決杜絕行政命令、強迫包辦等現象發生。對不願意種植林木的農戶,經村集體評估可以置換土地。確保退耕還林還果工程群眾願意幹,乾的長久。

5、創新模式是基礎,實現“能致富”。該市探索出了“政府花錢買活樹”、“農戶花錢為自己栽樹”的新思路,根據不同立地條件,栽植適宜樹種。積極引入了“公司+農戶”、大戶承包等經營模式,成功走出一條“引進外資開發荒山,流轉土地集中連片”的發展方式,實現了由政府辦林業向社會辦林業方式轉變,有效帶動了周邊農民就業增收。

6、技術督導是關鍵,保證“不反彈”。該市在國有市苗圃建設了優良種質資源基因庫,育選優質苗木,並選聘了1名林果科技顧問和9名林業技術員,全面負責退耕還林的規劃建設和技術指導。同時,市林業局成立了5個技術督導組,實行包保督導責任制,嚴把技術標準,堅持統一購苗栽植、統一管護督導、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督查保活,避免反耕、反牧現象發生,切實發揮退耕還林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

四、在我縣南部山區實施退耕還林還果具有必要性、可能性

1、目前我縣綠化基本情況

我縣位於省中部偏北,總面積1252平方公里,總人口73萬人。全縣轄11鎮5個街道辦事處,858個行政村,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先後榮獲全國文明縣城、全國科技先進縣、全國農業標準化示範縣等榮譽稱號。

截至目前,全縣有林地面積48.8萬畝、其中經濟林面積達到7.9萬畝,林木蓄積量19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36%,林業產業年產值達到31.67億元。

2、我縣南部山區實施退耕還林還果具有必要性

我縣山區農業生產也存在著雜糧種植低產低效益、或雖有經濟林

生產卻存在零星低效的現象,通過土地流轉,進行規模化退耕還林還果,提高山區農業生產的整體經濟效益成為迫切問題。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規劃了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的巨集偉藍圖,山區實施退耕還林還果工程可同時有力地改善生態環境。通過實施退耕還林還果工程,可以整合山區土地資源、自然資源,充分發揮資源在市場經濟建設中的有效配置,發揮森林的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大力實施生態富民工程很有必要。

3、我縣南部山區實施退耕還林還果具有可能性

相對於市山區丘陵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三分之二而言,我縣山區6鎮辦也約佔全縣總面積的三分之一;相對於市年平均降水量為777.1毫米,南部山區多年平均降雨量607.5mm偏少,但是市是在林、水、路配套的情況下實施退耕還林,進行退耕還林工程不能單純依靠自然降水,我縣實施配套工程後完全可以完成退耕還林工作。

我縣南部山區一直是重要的林果產地,林果生產歷史悠久。水杏、青陽柿子、臨池葡萄、紅芽香椿、好生花卉、金星山楂,久負盛名,遠銷四方。水杏以其個大、早熟、優質、豐產廣受市場歡迎,1987年在省杏鑑評會上被評為早熟優質水杏第一名,1999年被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選為唯一參展果樹樹種;目前在黃山、西董、黛溪栽培最多,年產1.9萬噸,產值達6000萬元。紅芽香椿以其色澤豔、香味濃、味道鮮、營養豐富而著稱,深受市場歡迎;在山區6鎮街都有廣泛栽培,年產1800噸,產值可達1800萬元;香椿於2013年9月獲准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註冊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進一步提升了產品的市場附加值和競爭力。近年來,黃山、臨池核桃產業獲突破性發展,還湧現出了西董金玉山1000畝油用牡丹等新興特色經濟林產業。

綜上所述,南部山區實施退耕還林還果具有充分的可能性。

五、我縣實施退耕還林還果的發展建議

在我縣山區6鎮街實施好退耕還林還果這項生態富民工程,結合市的發展經驗,我們應當做好以下幾點:

1、做好宣傳發動。首先山區6鎮街黨委政府要認識到位,意識到在山區因地制宜地實施好退耕還林還果工程,幫富於民,實現山區發展的綜合效益的重要意義。領導有了充分認識,才會有的放矢地去謀化發展,有針對性地向群眾展開宣傳,讓社會廣泛瞭解,讓群眾想發展,讓社會團體感興趣,為發展獲得良好的初速度。

2、搞好土地流轉。特色經濟林集中化規模化發展,是實施山區退耕還林還果工程的關鍵所在。在群眾自願的基礎上,首先搞好土地流轉,力爭每塊經濟林在100畝以上,便於合理佈局,科學管理,形成產業化格局,提高經濟林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為山區退耕還林還果打下堅實的基礎。

3、因地制宜確定發展方向。我縣南部山區有水杏、香椿、青陽柿子、蘋果、山楂、花椒等傳統的種植優勢,近年來核桃、桃、梨、葡萄種植等發展勢頭良好。各鎮街應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地規劃發展方向,確定好適合自己栽培的樹種品種,為山區生態富民工程奠定物質基礎。

4、制定好優惠政策。政策到位是完成好退耕還林還果工程的有力保障。應結合實際,研究制定有利於特色經濟林建設的獎補政策,範圍可以最少延續到經濟林建園前3年。各鎮街也要制定好本地域促進特色經濟林發展的優惠政策。

5、多部門聯動配合。南部山區土壤條件差,交通不便,近年來降水偏少。實施大規模退耕還林還果工程,要統一協調,多部門聯動配合,合理配套完善水利、道路、電力等基礎設施,力爭建園一處,完善配套一處,措施到位一處,確保我縣山區退耕還林還果工程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