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總結

七年級政治教師工作總結

七年級政治教師工作總結
〖摘要〗學生主體參與是教學環境條件下的一種特殊活動,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學工作總結是經常使用的一種文體,本站小編詳細收集了一篇《七年級政治教師工作總結》,能做到思路嚴謹,您可以借鑑借鑑。


我國正在實施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無論從課程改革,還是新課程標準、新教材,都集中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這一基本思想。新的課程結構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設定了“社會實踐活動”,課程標準也提出了“初步使學生在基本的思想觀點和道德觀念上具有辨別是非的能力”,這些都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從“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出發,重新審視、定位我們的政治教學,摒棄傳統的“接受學習、機械記憶、被動模仿”的境地,循著“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思想,積極探索“促進學生髮展”的新教學模式,促成學生能力思維發展和個性人格發展。
今天的中學生,生活在開拓創新、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環境中,改革開放的洪流、商品經濟的大潮、民主自由的環境,以及升學考試的壓力、社會家庭的寵愛和厚望,這一切匯合成現實交響曲,伴隨著他們成長。和過去的中學生相比,他們顯得更早熟、更敏感、更自信,競爭意識和獨立意識也更強烈。相比之下,現在的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滯後於社會實際和學生實際。進入新的時期以來,教學改革跨入了一個嶄新階段。但由於對現代教育思想及方法的研究尚處於探索之中,目前政治課教學現狀與其應有的地位和作用遠不相稱,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本文就教改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淺見。
教育價值觀念——必須切切實實地實現由傳統的教師“論”向學生“主體論”的轉變傳統的教育價值觀念認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育者傳授知識,而傳授什麼知識和如何傳授知識由教育者自己支配,受教育者只是被動地接受,是貯存知識的“倉庫”,因此,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重教輕學的問題就凸現出來,阻礙了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有一位古希臘哲學家說:“大腦不是一個等待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支等待點燃的火把。”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培養只知道獲取已知知識的學者,而是要培養追求未知知識的思想者。改革課堂教學,要求師生都要打破各種扼殺創造性的先入之見,也要改變對既往知識概括和總結的傾向,因此,教師不能只會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學習到真正的新東西。歸根到底,必須強化教學主體的參與意識。
學生主體參與是教學環境條件下的一種特殊活動,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有效地參與是以學生的主動性為前提條件的。要想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關鍵就在於教師在教學中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如果把教師角色定位於學生髮展的合作者、鼓勵者和引導者,那麼將會對增進學生主體參與意識提供良好的動力。然而,教師包辦分析還是目前政治課教學的一大頑症。教師講得多的想法是:教師在讓學生讀、想、議,請學生回答問題時,擔心他們說不準,說不全,覺得還不如由教師分析講解到位,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教師講學生聽”的教法侵佔了學生閱讀、思考、議論的時間,減少了學生頭腦“加工製作”的環節,代替或忽略了學生感悟知識的過程,使學生知識的獲得過程是被動接受,而非主動探求所得。再說,“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法容易滋長學生的依賴心理。遇到問題時懶得思考,抱著“反正老師會講”的態度。而實踐告訴我們:老師越是平時不敢問學生一些活題難題,不讓他們獨立地思考分析,學生考試時碰到難題活題就越是束手無策;越是平時不放心學生回答,學生在作答時就越是五花八門。
要改變這種不良教法,就必須做到教師角色——實現由“演員”向“導演”的轉變。心理學家莫雷諾認為,“角色轉換是一種心理挑戰,它讓人暫時置身於對立面及他人的社會角色,並按照這一角色所要求的方式、態度行事,以增進人們對社會角色的理解,通過感覺的反饋,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我認為,轉變角色最關鍵是把課堂讓出來。一堂課40分鐘,有些教師要講40分鐘,甚至唯恐時間不夠。而現在教師必須精講——只能講15-20分鐘,而且這種講,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師只能講重點難點,剩下的時間由學生自學、討論、辨論、練習等。教師只能幫助學生思考,不能越俎代皰。一般來說,一節課的開始引入、結尾總結,中間難點重點由教師講,其他可由學生自己學、自己思考。如果教師一節課講到底,教師的講課就會變成學生“催眠曲”,課堂教學效果就會大大降低。所以,教師要讓出課堂,讓學生參與進來,讓師生互動,這樣課堂就會有生機,有活力。這時,教師已不是演員,而是躲在幕後的“導演”。把課堂還給學生,能讓課堂充滿生命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能讓班級充滿成長的氣息;把創造還給學生,能讓學生迎接挑戰。
教育應該培養學生的能力,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鄧小平同志早在1983年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的主題就是培養人才的創造性思維和知識創新能力。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是學生個體素質發展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能夠感覺到,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普遍較差,遇到疑難,不愛獨立思考,依賴性強,聽課只記老師講的結論,不注意學習思路及方法,而其根源之一就是一考定終身的傳統的教學評價。這種傳統的教學評價忽視了學生在個性和潛能上的差異,容易傷害部分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要做到傳統的教學評價——由關注學生的分數轉變為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據美國教育科研人員研究表明:分數制不僅降低學生自學的興趣,降低學生思維品質和能力的發揮,而且浪費時間,破壞師生關係和同學關係,另外,還可能助長學生的欺騙行為。實際上,學生表現的是一個個不同的個體,每個個體都具有自己的獨特性,這就決定了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標準去衡量他們和比較他們。因此,教育評價應轉變傳統的取向,從強調學校的標準一致性轉為確認和鼓勵學生的獨特性和特色性,從強調外部評價的取向轉為由學校重視自我評價和自我發展、自我管理和方式。教師要強調評價的指導作用,應該淡化學生間的橫向比較,注重學生髮展縱向比較和評價,使學生體驗到進步就是成功,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我們認為,在建立新的教學評價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⑴要創設動態的目標評價機制,突出對學生的積極評價,使教學更符合實際,更有實效。⑵要注意評價的激勵機能,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以滿足學生的被關注的心理,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⑶構建多元的評價方式,正視學生的個性差異,摒棄“一刀切”式的評價方式,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差異和個性特點,採取不同的評價方式,儘量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充分肯定其獨特意見,讓他們在走向成功中感受成功的喜悅,努力使各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這樣的教學無疑是成功的。
在以上三個轉變中,前提是教育價值觀念的轉變,“觀念一變天地寬”,只要我們切實轉變教學觀念,勇於創新,敢於探索,在課堂教學中努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就一定能為學生具有進入學習化社會所必需的各種能力打下基礎,為學生接受更高教育打下基礎,為學生具有社會就業所需要的生存能力、創造能力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