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述職報告

2020校長述職報告

2020校長述職報告

2020校長述職報告

第一部分 2019年工作回顧

2019年,學校到處充滿著改革與發展的氣息。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紮實開展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認真配合完成了省委巡視整改“回頭看”、省經濟責任審計和省市區掃黑除惡專項工作,紮實開展教學稽核評估整改,全校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盯“一抓四上”發展目標,以改革為發展動力,驅動著“工大號”航船不斷前行。

我們聚焦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的入選數量都名列省屬工科院校前茅。學生“四率”水平進一步提高,在全省首次高等數學統考中成績排名第1,“人才培養”指標連續兩年在全省高校績效管理考核中排名第1。

我們全面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朱蓓薇院士團隊建設取得新成績,培養了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譚明乾教授,周大勇教授榮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學校引進了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孫潤倉及其團隊,入選“興遼英才”計劃傑出人才。前不久,學校欣聞孫潤倉教授獲得“安塞姆·佩恩獎”,成為自該獎設立以來第二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科學家。

我們瞄準科技前沿和重大需求開展學科建設和創新攻關。食品學科在全省一流學科中期建設績效考核中評為優秀。2019年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食品學科排名全國第4。學校新增了輕工技術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科研經費總量、國家基金專案數、省內科技成果轉化率、發表論文數、科技獲獎數等指標均完成年度工作目標。

我們開源節流、勤儉辦學、提質增效、改善民生。通過有關部門努力,共為學校提供了2650萬元辦學經費。學校在保證各項工作有序推進情況下,努力為師生提高生活待遇、調資增助。大連服裝博物館專案完成建設,校園徵地工作有序推進。

我們堅定方向、深化改革。紮實按照上級要求高質量完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以高質量的黨建和專項整改成效確保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配合掃黑除惡,加大後勤執行機制改革,實現後勤管理社會化;進一步壓實“兩個責任”、落實“一崗雙責”,加強監督檢查,每學期聽取相關部門的黨風廉政建設情況彙報。積極嘗試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改革,建立了智慧製造-模具產業學院;積極探索首次實施目標管理全方位的績效考核。三大方面的勇於改革贏得了全校師生的廣泛共識,不斷催生髮展活力。

一張張改革藍圖變成現實,一個個喜人成績載入史冊。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績,主要開展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大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工作

1.認真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精神,堅持“以本為本、四個迴歸”,積極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全年畢業應屆本科生3377名、研究生636名,應屆本科生畢業率94.4%、本科生省內就業率67.25%,均完成年度工作目標。生源質量進一步提高,招收博士研究生50名、碩士研究生791名,招收本科生3433人。完成了機械大類(試點)招生錄取工作。

2.堅持以本科教學水平稽核評估專項整改為總抓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制定並實施學校《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實施意見》。撤銷2個專業、停招10個專業、增設1個專業;積極培育“金專”“金課”,13個專業入選首批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其中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7個;建設線上金課4門、開展22門校級精品建設課程中期檢查;2個專業通過工程認證,將“卓越計劃”專業培養模式推廣到9個工科專業,立項建設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2個。學校獲批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專案1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專案8項、“紡織之光”教育教學成果獎24項,獲評遼寧省黃大年式教學團隊1個。

3.加強創新創業教育, “大創計劃”專案立項414項,其中省級以上專案138項。全年獲省級以上創新創業A類競賽獎勵360餘項次,獲獎學生1000餘人次。其中,獲國家級A類競賽一等獎9項;獲遼寧省“挑戰杯”競賽特等獎2項、一等獎3項;獲遼寧省“網際網路+”大賽銀獎以上獎勵5項。全年新增校內外創新創業基地32個,32項創業專案入駐工大聚核坊開展孵化。

4.加強學生教育與管理,構建五位一體的學生工作隊伍格局。聚焦學風和德育建設,開展“優良學風班”“大學生標兵”“自勵自強標兵”等評選工作並開展年度表彰,全年評選出校級優良學風標兵班10個、優良學風班50個,大學生標兵10人、自勵自強標兵10人。全校英語四級通過率46.05%,較上年提高7個百分點,超額完成“提高3%”的年度工作目標,畢業生考研率為12.02%。湧現出研究生支教團、拾金不昧好青年牛牧、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孫道霖、遼寧省華育大學生年度人物韓佳潤、遼寧省優秀大學生黨員王瑞穎、劉星以及成立20週年的大學生軍政訓練團、保家衛國的43名退役大學生、參軍入伍的82名大學生等先進事蹟。

5.持續開展推免生“本碩貫通”改革,試點開展博士招生“申請-考核制”,立項校級研究生精品課程7門,獲評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4篇。獲批全國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教指委研究課題4項、 “遼寧省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示範基地”2個。研究生以第一作者發表高水平論文254篇,超額完成“200篇”的年度工作目標。學校被評為“2019年遼寧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先進單位”。

6.繼續教育穩步發展。出臺學校《成人高等教育學士學位授予細則》,成考和自考工作有序推進,為學校提供辦學經費1086萬元。

7. 成立基礎教學部,出臺《素質教育中心建設實施意見》。大力加強勞動和體育教育,制定《學生勞動教育實施方案》,將勞動教育納入學生及班級評優評獎重要考核指標。深入推進體育教學改革,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體育賽事活動。

二、持續加強學科、科研工作

8.推進建設3個省級一流學科,積極開展第五輪學科預評估摸底工作。進一步凝練方向、整合資源,積極培育設計學等學科。

9.全年實際到位科研經費9330萬元,超過8000萬的年度工作目標。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21項,其中首次獲批傑青專案1項;獲批國家社科基金專案1項;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項。全年發表學術論文784篇,其中三大檢索收錄414篇。授權專利63項。學校入選科技部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獲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遼寧省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批省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基地3個。

三、有效開展科技服務工作

10.繼續發揮院士引領作用,服務於四大海域科技創新、遼寧省“海洋牧場”建設和人民生活品質的提高。學校省內科技成果轉化率達79%,超額完成“78%”的年度工作目標。與企業簽訂“四技”合同140項,合同額約3000萬元。其中,與省內企業簽訂“四技”合同110餘項,合同額2300餘萬元。與鞍山、遼陽等地區與企業簽訂科技成果轉化、產學研合作協議,組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推動當地企業提檔升級;繼續開展省、市科技特派團工作,發揮遼寧省輕工紡織產業校企聯盟與遼寧時尚文化創意產業聯盟作用,設立服務地方專案12項;對接服務遼寧縣域經濟和遼西北地區專案18項。

四、不斷深化師資隊伍建設工作

11.大力提升師資“三化”水平,出臺《“玉山學者”獎勵計劃》,新增省級教學名師2人,鄒念育教師獲評“遼寧省最美教師”。全年引進高水平博士20人,其中高層次緊缺人才8人。目前學校教師博士化為41.3%。優化隊伍結構,制定學校《2020年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調轉、轉崗教師和實驗人員8人,公開招聘輔導員7名。評定“雙師雙能型”教師485人,目前雙師雙能型教師佔比61.2%,超額完成“60%”的年度工作目標。選派19名教師赴國外高水平院校訪學研修。

12.推動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建設,獲批博士後基金專案2項,現有在站博士後16人。

五、積極開拓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

13.學校新增與英國格林多大學等7所合作院校,國際合作院校總數達103所。全年接待各國高校代表團21組,舉辦國際學術交流及講座25場。積極申報與英國格林多大學合作舉辦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與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籌辦遊戲設計專業。獲批國家外專局高階引智專案1項。全年派出218名學生國(境)外學習交流,推薦10名學生擔任國家漢語志願者。

14.大力推進“留學工大”和“留學海外”計劃,全年招收長短期來華留學生近600人,其中學歷生218人,為學校帶來辦學經費480萬元。

六、加快推進和諧校園建設工作

15.全年為2700餘名貧困學生髮放獎助學金1500餘萬元,建立關懷基金,為全校困難學生髮放臨時性生活補貼。穩步提高教職工收入水平,為全校教職工每人每月增資600元。建立以業績貢獻為導向的績效工資管理制度,投入700萬元用於績效獎勵。投入職工工會福利50餘萬元。順利實施政府會計制度和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改革,推進內控和財務資訊化建設。規範新型公寓收支兩條線管理,加大學費追繳力度,追要美術高中佔用學校名譽權益。開源節流,加強預決算管理,招生就業處藝術類專業校考為學校增加淨收入107萬元、管理學院暑期職業培訓收入199萬元、國資處房屋招租收入220萬元、後勤管理處商鋪食堂租金收入467萬元、全年節約水電支出114萬元、回收水電費281萬元。學校連續兩年安排徵地預算共計1.5億元。

16.新增紙質圖書3.6萬冊、電子圖書6萬餘種,實現圖書“大流通”。完成校園卡系統升級換代和留學生公寓的無線網路覆蓋,完成112部總片長92小時的優質教學視訊資源。大型儀器開放使用取得良好效果。學報成為《國家科技學術期刊開放平臺》收錄期刊。離退休服務管理工作深得人心。

17.大學生工程訓練創新中心專案獲批立項,完成了專案土地確權、選址意見書、用地規劃許可證辦理及各功能模組需求論證方案等工作,積極推進開工建設前準備工作。後勤管理處、國資處等相關部門克服困難和風險,清除原學生食堂的黑惡勢力影響,依法依規保護學校利益,完成了第一、二、三學生食堂招標及改造工作。為學生公寓添置洗衣機,為圖書館鋪設地熱面積近1000平方米,提高了室溫,改善了閱讀環境。生物學院顧全大局,支援學校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騰出辦公、實驗面積近2000平方米。將原15舍改造為留學生公寓,滿足300名留學生住宿需求。開展各類修繕工程70餘項,鋪設雨水管線2000餘米,對校園內多條道路進行翻修。

18.強化校園安保,規範校內行車,穩步推進校園車輛收費工作。加強實驗室、消防安全檢查,開展“安全生產月”等活動,全年安全生產工作零事故。

19.嚴格貫徹上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強學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防控工作,廣大教職工,特別是國際交流與合作處、後勤管理處、保衛處、黨政辦等部門放棄春節假期,堅守疫情防治一線,在確保全校師生員工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前提下,全體教師精心備課,教務部門精心組織,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和資訊化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援,展現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擔當與家國情懷。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學校“一抓四上”高質量發展所取得的各項成果的背後無不是全校教職工的艱苦奮進,我謹代表學校對全體教職工的傾情付出以及老同志們對學校事業發展的支援與關心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由於學校條件等多方面的原因,還有部分指標,儘管比上一年取得了進步,但是離年度目標要求、離省績效考核目標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此外,學校的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學校核心競爭力提升還不夠明顯;改善辦學條件的推動速度還不夠快;體制機制改革向“深水區”挺進的力度還不夠強等。這些都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下力氣予以解決。

第二部分 2020年重點工作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不斷深化專項整改,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產教融合、產學合作為路徑的發展佈局。全面落實《遼寧省教育廳關於進一步推動本科高校嚮應用型轉變工作的實施意見》,在人才培養質量、一流學科專業建設、科技創新服務能力、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辦學條件改善、內部治理結構完善等方面下功夫、補短板、見實效。統籌兼顧,做好校園疫情防控和年度各項工作。在“十三五”收官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加快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發展謀篇開局,奪取疫情防控和學校事業發展的雙勝利。

二、工作目標

2020年,學校繼續以“一抓四上”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向新的高度,力爭在遼寧省高校績效考核的人才培養、學術研究、師資隊伍、社會服務、就業創業、社會聲譽、黨的建設、內部治理和辦學經費等9項指標中提高位次。

——抓專項整改和深化改革。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縱深推進專項整改,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深入推動改革向“深水區”挺進,特別是改革不符合應用型發展的體制機制;改革阻礙高質量人才培養的體制機制;改革阻礙質量和效益提高的體制機制;排除阻礙學校核心競爭力提升的種種思想觀念障礙。

——人才培養和師資隊伍上水平。持續開展好教育部教學工作稽核評估反饋意見的整改工作,大力推動“金專”“金課”“金師”建設,力爭國家級“金課”等稱號取得突破;學生就業率(特別是省內就業率)、考研率、體育達標率、四級通過率要有不同水平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要不斷提升。人才隊伍結構要不斷優化,高層次人才隊伍要不斷壯大,教師博士化、工程化、國際化水平要進一步提升。

——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上層次。以學科建設為龍頭,“雙一流”建設要成效明顯,力爭主幹學科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成績提升一個層次,其他學科提高位次;力爭新增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1-2個專業學位博士授權類別(工程博士)。科研創新水平要有新突破,產出標誌性原創成果,科學技術重要指標要有新的提高。

——科學治理和開源節流上效益。完善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啟用基層活力,鼓勵吸收社會資本。爭創一流工作業績,在全省績效考核中獲得好成績,以爭取更多的財政收入和績效撥款。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加快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勤儉治校、盤活資源、精細管理,讓廣大教職工分享改革成果。

——辦學空間和國際教育上規模。全力推動校園徵地擴建,建設好大學生工程訓練創新中心。力爭新增中外合作辦學專案,進一步擴大留學生招生規模。

三、主要工作

為了實現“一抓四上”的發展目標,2020年重點實施以下“八大工程”。

(一)方向引領保障工程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和全省教育大會精神與各項要求,堅持和加強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和教育部要求,不斷加強思政課和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樹立一批“三育人”先進典型。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加大“課程思政”改革力度,探索知識傳播與價值引領同頻共振的有效途徑。積極推進校園文化建設,著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做好新的辦學理念、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貫徹落實,進一步統一思想,形成學校辦學的共同意志。紮實做好省委巡視“回頭看”和省經濟責任審計整改工作,營造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通過整改成效推動和保障學校發展的高質量。

(二)教育教學提質工程

——積極推動人才培養綜合改革。高質量完成稽核評估整改,認真形成《整改報告》,開展成效檢查,反饋整改意見,把整改工作落到實處。出臺落實《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實施意見》《一流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檔案,統籌推進本科人才培養工作。深入實施《大連工業大學課程思政、專業思政實施方案》,形成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協同育人新格局。持續深入開展校企協同育人,完成2020年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工作,建立與我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相匹配的培養方案,改革阻礙高質量人才培養的體制機制,推動學校人才培養質量上水平。

——深入推進三級專業認證工作,不斷提高專業建設水平。穩步推進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重點培育國家一流、省一流及卓越計劃等專業參與認證。做好迎接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專家進校考察的準備工作及紡織工程專業認證報告的撰寫和提交工作。推動管理學院做好商科國際認證工作。建立校級專業綜合評價體系,做好省級專業綜合評價工作。

——堅持需求導向、標準導向、特色導向,持續改進和提升專業內涵,大力加強“金專”“金課”“金師”建設。培育和建設一流專業,增加1個國家級一流專業、 2-3個省級一流專業;積極申報一流應用型專業。繼續開展校內課程評估工作,積極培育校級“金課”。進一步推廣網路課程平臺和“雨課堂”等智慧教學工具,增加優質線上課程引進力度。以國家級“萬人計劃”教學名師、省級教學名師和校級教學名師評選為引領,積極培育和評選校級教學名師,力爭新增省級以上教學名師1-2人。

——進一步加強實驗教學管理,推進實踐教學改革。重點加強工程教育認證專業實驗室和基礎實驗室條件建設。培育和新建校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專案和實驗教學金課,力爭獲批1項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專案、3-5項省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專案。加強對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重點建設專案)的管理,力爭獲批2-3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加強畢業設計(論文)全過程管理,探索開展校際間論文互評或論文外審試點工作。

——繼續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繼續加強7個“卓越計劃”專業的建設與管理,積極參與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專案,專業建設要加大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力度。支援有條件的專業開展定製班、聯合培養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鼓勵有條件的學院與行業協會、企業共建專業和產業學院,深入開展校企協同育人,切實推進產教深入融合。

——強化考核過程管理,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鼓勵採用形成性評價與非標準答案形式提升課程挑戰度;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開展過程考核評價。繼續開展公共基礎課(高等數學)校外命題,擴大教考分離課程數量。試點開展校內抽檢課程考核質量監測試點工作。修訂《工作量計算辦法》《學士學位授予工作細則》等檔案,圍繞學校人才培養定位,修訂各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

——大力加強創新創業協同育人。著力強化“大創計劃”國家級專案建設,力爭達到30項以上,提高本科生專利及論文產出數量及質量。加大校企創新創業合作力度,吸引2-4家企事業單位合作。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參賽專案數提高5%,承辦3項A類遼寧省創新創業競賽,力爭省級及以上競賽獲獎比率提高5%以上。力爭孵化在校生及畢業兩年內學生自主創業5人,建立校外創新創業孵化基地5家。做好工程訓練中心專案實訓教學目標達成的各項準備工作。

——大力加強學生教育工作。圍繞學校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開展學生教育工作,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建立學“習”所,引導學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完善“網際網路+思政”學生多維評價體系,線上和線下相結合,引導學生全面發展。以提高學生“四率”水平為抓手,加強學風建設,繼續舉辦“大學生標兵”“優良學風標兵班”“自勵自強標兵”“英語四級標兵班”等評選活動,開展年度表彰,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加強國防教育和軍事理論課程建設,引導學生參軍入伍。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心理情景劇大賽、5.25心理健康活動月等活動,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紮實做好學生管理工作。全力保障學生安全和學業底線。做好貧困學生管理工作,以綠色通道入學、孤兒學費減免、生源地貸款、獎助學金髮放、臨時困難補助等多種幫扶方式,確保全體貧困學生順利學習和生活,引導樹立自勵自強榜樣。完善學生安全穩定防控機制,做好重點人、重點群體的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加強重點時段值班值守,防範風險、化解矛盾。做好評優評獎和學生違紀處分處理,公平、公正、公開,維護學生切身利益。加強學生基礎文明建設,繼續推進教學區文明專項行動,堅持開展寢室文明評比活動。加強學生工作資訊化建設,優化學生事務辦理流程,提升服務學生的工作效果。發揮學生會的作用,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水平。加強學生管理隊伍建設,做好選聘、考核、培訓和日常管理,搭建分層次、多形式、重實效的培訓體系,保證每名輔導員每年培訓不少於16學時。

——多措並舉,提升招生就業服務水平。緊密結合大學聯考改革最新動向,總結探索專業大類招生的經驗與方向,進一步推行藝術類專業大類招生。繼續實施學校《普通本科招生宣傳工作實施辦法》,加強與對口高中聯絡,建好生源基地。充分挖掘校友資源,增加學生就業指導實踐課程環節,完善就業跟蹤調查反饋機制,深入推進畢業生就業工作責任體系建設,建立全員參與的格局。

——有效開展基礎課、素質教育、體育和勞動教育等工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五育並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開展基礎課程建設與改革,力爭在遼寧省基礎課程統考中再創佳績。實施課堂文明禮節專項行動,整合校內外美育資源,形成多渠道多角度美育育人機制,充分發揮音樂藝術課程作用。進一步完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工作,加強學生課外體育鍛煉,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積極參與省、市體育賽事,不斷提高競技成績。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意見》,深化學生勞動教育,以宿舍勞動、教室勞動和個人勞動為基礎,每學年設勞動周,定期在全校範圍內開展“宿舍勞動日”“教室勞動日”等活動,達到大學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的要求。

通過以上各項工作,逐步提高人才培養“四率”水平:力爭2020屆本科畢業生四級通過率在2019年基礎上有所提高;考研率力爭達到15 %;體育達標率達到90%;本科生初次就業率、年度就業率、省內就業率不低於2019年同期省排名位次,並努力有所提升。

——擴大碩博招生規模,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全力做好研究生擴招工作,全面開展博士招生“申請-考核制”。保持博士論文抽檢合格率100%,力爭獲評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或提名論文1篇;碩士學位論文抽檢不低於省平均水平,獲評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或提名論文3篇;研究生以第一作者發表高水平論文300篇以上。積極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建設,做好研究生指導教師遴選工作,出臺《外聘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管理辦法》,加強外聘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管理。

——穩步做好繼續教育工作。加大成人本科類專業招生力度,力爭2020年招生突破3500人;積極應對國家、遼寧省自考政策變化,力爭穩定生源3500人;加強函授站管理,優化站點設定,力爭新建1-2個省外函授站;積極拓寬其他培訓渠道,滿足人們對繼續教育的需求。通過多方努力,為學校爭取更多的辦學經費。

(三)學科科研提升工程

——全面開展第五輪學科評估準備工作。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各學科做好迎評準備,力爭優勢學科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成績提升一個層次,其他學科提高位次,“雙一流”建設要成效明顯。組織好學位點動態調整論證及申報工作,加強一級博士點及專業博士點建設,紮實做好設計學等博士點籌建和申報工作。認真制定遼寧省一流學科2020年建設任務,加強省一流學科建設資金使用監管。

——著力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做好國家自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案、國家藝術基金等專案的組織申報,力爭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項;積極開展各級科研平臺申報工作;拓寬申報渠道,提高在輕工聯合會、經信委、發改委等部門承擔大專案的能力,力爭年度到位科研經費8000萬元以上;努力擴寬獲獎渠道,力爭獲批省級以上政府科技成果獎1-2項;力爭發表三大檢索收錄論文400篇以上,其中SCI收錄論文300篇以上。努力推動學校科學研究邁向新高度、新層次。

——主動服務地方社會需求。推動重點產業叢集對接,強化對中小微企業的技術支援能力,力爭與地方政府或企業合作共建平臺1-2個。利用省市服務對接縣域經濟、科技特派團等形式,服務對接“五大戰略”和校企聯盟、技術研究院建設工作,鼓勵各學院組建校級研究院和校企合作平臺,努力推動科技成果在遼轉化,力爭轉化率達到75%。鼓勵和支援教師積極申報發明專利,力爭授權專利65項左右,積極促進專利轉化。

——加強校友和科技產業工作。做好地方校友會建設,繼續推進學校教育基金會申請辦理,組織好校友返校日活動,做好“友笑”校友平臺、《玉山輕風》校友刊物編輯發行工作,豐富校友文化載體。不斷完善校友捐贈辦法,加大校友捐贈力度,積極搭建校友招聘平臺,促進學校就業工作。加強學科性公司的日常管理,有序推進部分企業的剝離工作。

(四)人才隊伍優化工程

——加強高階人才培養和引進的力度。修訂《高層次人才引進辦法》,開展《“玉山學者”獎勵計劃實施方案》修訂遴選工作,培養和引進具有國家級人才稱號的高層次人才1-2人,博士40名。修訂《專業技術人員進修培訓實施辦法》,遴選15名教師赴國外高水平大學進行訪學、研修。

——提高“雙師雙能型”師資比例。繼續開展“雙師雙能型”教師認定,提升教師應用實踐能力和專業水平。加強實驗、實習、實訓基地師資建設,鼓勵50名左右教師進企業從事工程實踐和學習鍛鍊,鼓勵青年教師從事應用性科學研究和產學研合作。

——注重青年教師培養。著力打造一批優質的教學、科研團隊,積極搭建人才發展平臺,將梯隊遴選與學術(教學)團隊組建相結合。繼續開展好崗前培訓、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研修班、“新星杯”、“菁苑杯”教學大賽等活動,力爭培養出更多入選省級以上人才工程的青年拔尖人才。

——深入推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做好博士後流動站建設工作。繼續對試驗區給予全方位政策扶持,推行“多元化”的用人模式,把具有突出業績的優秀青年教師聘任到更高一級的崗位上,激發年輕人承擔重大專案的能力,集中全校優勢力量著力推進一流學科建設。做好食品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評估工作,開展輕工技術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建設工作,為學校儲備優質的師資資源。

——繼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成立專門的人才分類評價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研究出臺新的職稱評定辦法,對人才進行分類評價並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分類評價體系。繼續實施《績效工資實施辦法(試行)》,改革分配製度。穩步推進養老保險改革。

(五)國際化辦學推進工程

——積極搭建高水平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平臺。做好招生宣傳、培養方案制定、師資與教學等相關準備工作,辦好與英國格林多大學合作舉辦的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專案。積極申報與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合作舉辦的遊戲專業專案。此外,再啟動籌辦1項中外合作辦學專案。

——積極推進“留學工大”和“留學海外”工作。完善來華留學生招生渠道體系,持續推進國際教育上規模,學歷生與留學生總數不低於2019年同期省排名位次,並努力有所提升。穩步提升國家公派專案留學獲批人數,利用現有合作院校拓寬學生赴境外學習通道,鼓勵與境外大學聯合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輸送學生赴海外實習等。

——拓展教師海外交流途徑,加大引智工作力度。拓展申報國家留學基金委專案類別,穩步提升申報及獲批數量。積極推進遼寧省高校境外培養專案2-3項,力爭增加高階引智專案1項。以現有全英文授課本科專業為著力點,促進教師出國進修培訓。

(六)教輔、機關服務工程

——完善圖書“大流通”管理服務模式。優化空間佈局,改善閱讀環境,完成5萬冊圖書剔舊工作,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強文獻資源建設,豐富館藏資源,採購紙質圖書3萬冊以上,訂購電子圖書約6萬冊。繼續舉辦讀書活動月。

——加強教育資訊化服務。做好網路資訊科技標準建設,提升學校網路技術水平。完成物聯網核心機房建設,保證學校物聯網起步和發展。完善網路視訊教學資源,建設完成100部總片長80小時的優質視訊資源。不斷提高學報的辦刊質量和辦刊水平。

——完善困難教職工救助體系,做好離退休老同志工作。繼續通過大病救助、困難補助、愛心基金等方式對困難教職工進行救助。積極認真落實各項福利政策,為廣大教職工快樂工作、幸福生活提供多重保障。認真貫徹國家相關政策,落實好老同志的政治和生活待遇,繼續做好“關工委”等相關工作。

——加快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順應形勢、科學謀劃,啟動“十四五”規劃制定工作。繼續穩步推進績效管理工作,按照“目標管理、分類考核、注重實績、激勵導向”的原則,進一步完善指標體系、優化考核方案,強化定量考核,加大省績效考核指標點考核力度。教學院部實施完全目標化考核體系;優化經濟指標考核模式;提高管理服務部門目標任務考核比重。切實建立以實際貢獻力和業績為導向的績效激勵機制。建立健全學校和部門各負其責的經費使用管理責任體系,強化預算績效目標管理,加強對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的動態監控。多措並舉,確保2020年非稅收入足額完成。積極籌劃徵地資金。全面推廣使用網上薪酬申報系統,完善校園支付寶、微信收費平臺使用及賬戶管理工作,啟動遼寧省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管理。加強預決算管理,做好專項資金統籌,規範學校經濟活動。全力做好省經濟責任審計整改,掛圖作戰,對賬銷號,迅速補齊短板,進一步規範各項經濟行為。開展幹部任中、離任審計、財務收支審計以及各項專項審計,充分發揮內審作用。

——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工作,進一步提升後勤服務能力與水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全力以赴做好校園疫情防控工作。要精準施策,精準預防,層層壓實疫情防控責任,加強食堂、宿舍管理,全力做好校園環境整治和公共區域消殺工作,認真開展好“共築防線同心抗疫愛衛再行動”活動,倡導健康文明、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助力打贏疫情防控戰。門診部要切實做好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工作,竭力為師生尋醫問藥提供便捷和優質服務,確保廣大師生身體健康,確保教學秩序平穩正常。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建立激勵機制,加大節水節電力度。規範各項工作流程,逐步完善各食堂監管控制、物業服務精細測算及保潔、維修、綠化、水電暖等監管控制,最大限度為學校節流,進一步提高保障能力,提升服務水平。

——加強大型儀器裝置及國有資產管理與服務。完成大型儀器裝置共享平臺上線大型儀器裝置100臺以上,出臺學校大型儀器裝置有償服務標準。制定年度儀器裝置、工程、服務採購計劃,開展政府採購申報、招投標工作,完成物資裝置購置任務。嚴格按規進行資產報損、報廢,杜絕資產流失。整合教學資源,優化教學空間,進一步做好校園環境改善、基礎設施修繕等工作,建設美麗校園。

(七)平安校園建設工程

——進一步做好全校安全生產工作。加強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建設,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流程,加強消防安全、實驗室安全、危化品安全等管理,確保全年安全生產工作零事故。

­——認真開展安全保衛和綜合治理工作。完善學校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重點加強安保人防隊伍建設和警校共建。開展校園車輛收費工作,提升校園智慧化交通管理水平。強化校園及周邊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積極預防和穩妥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維護校園安全秩序,全力營造安全穩定和諧的教育教學環境。

(八)發展瓶頸攻堅工程

——千方百計擴大辦學空間,逐步新增教學面積。全力推進大學生工程訓練創新中心專案建設,做好前期手續辦理工作,優選設計、施工、監理隊伍,力保2020年開工建設。做好大連服裝博物館專案後期展覽陳設工程,全面完成專案建設。全力推進新校區徵地工作,統籌做好校園擴建徵地與“十四五”校園建設規劃。

四、服務師生“十件實事”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民心是最強的力量。做好服務師生工作,是學校改革發展的現實需要。越是在改革發展的重要時刻,越需要全體師生員工同心同德、同向同行,越要關注師生需求、迴應師生期盼。2020年學校推出服務師生“十件實事”,讓師生員工在感受民生溫度的過程中奮力奔跑、同心追夢。

1.為全體湖北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在國內的留學生每人發放臨時補助,保障疫情重災區寒門學子和特殊時期在華留學生的學習生活。

2.每年給每位在校學生髮放生日餐券,營造溫馨的“家”的感覺。

3.優化學生證等學生事務辦理流程,線上線下結合,提升服務學生工作效果。

4.建設移動圖書館,讀者通過各種移動終端,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隨時隨地使用圖書館資源。

5.完善東山學生服務設施,方便東山區域學生的生活需求。

6.維修改造學生公寓,改善學生住宿條件。

7.解決圖書館南北通風問題,改善夏季閱覽環境。

8.建立關懷基金,慰問特殊群體教職工。

9.穩步提高教職工收入水平。

10.搭建網上餐廳,為廣大師生提供安全、便捷用餐服務。

奮鬥創造歷史,2019年我們始終被改革與發展的力量所激勵,學校辦學事業各項新成績的取得,是擼起袖子幹出來的;實幹成就未來, 2020年,改革、奮進,依然是我們工作的主旋律。讓我們始終牢記初心與使命,鼓足幹勁再出發、苦幹實幹創一流,相信在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大連工業大學一定會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標籤:述職 校長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