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求職技巧

求職者擇業策略分析

求職者擇業策略分析
在現今求職的人群中,有三類最主要的也是很有特色的群體。由於他們不同的背景和所面對的問題,其職業選擇和相應的諮詢指導也就有所不同。這三類群體分別是:

  1、應屆畢業生。這類擇業者即將踏出校門,對自己的目標和方向還不是很明確;對社會充滿好奇,卻不十分了解如何涉足。

  2、剛參加工作1-2年的年輕人。這類擇業者離開學校不久,通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對職業進行了初步探索後,產生了新的需求,激發起更換工作甚至更換職業的想法。

  3、工作年限較長的從業人員。這類擇業者已具備豐富的職場經驗,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加上在工作技能上也越來越不具備特殊的優勢,產生了職業危機感,並開始厭倦目前所從事的工作,希望換工作,但是又患得患失。

  以上三類群體的情形實際上反映了處於職業發展歷程不同階段的心態。職業選擇和發展理論認為,職業抉擇是貫穿於人一生的不斷反覆進行的過程,每當遇到一個問題或滿足了一種需要、產生某種體驗時,都會激發起抉擇。例如,美國職業心理學家薩帕從終生髮展的視角出發,結合職業發展形態,把人整個一生的職業發展分為成長期、探索期、創立期、保持期和脫離期。人們在不同的工作體驗和對職業的不斷探索下,不斷積累經驗,產生不同的需求,不斷改變自己的職業期望。如果現實工作情況與期望不符,就有可能轉換工作甚至職業,直至達到協調,形成 “職業自我概念”,即個人對職業與自身關係的認識和定型。當職業自我概念定型的時候,個體的職業選擇目標會更加清晰明確。

  應屆畢業生處於探索期的試行階段(22-24歲),他們會進入基本適合自己的職業領域,開始正式的職業生活,並試圖將其作為自己的終生職業。

  隨後,人們進入創立期(25-44歲),這時人們已經進入了特定的工作領域,努力掌握該領域中職業發展的資訊,力圖開闢自己在職業中的發展道路,把基本上適應的職業確定為自己的終身職業。這個時期又可以分為適應和穩定兩個階段。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人處於該時期的適應階段(25-30)。這個階段因人而異,有些人較長,有些人較短,有些人甚至幾乎不經過這個階段而直接進入職業穩定階段。在這個階段中,若個人一直不能適應,就有可能轉換職業。如果一個人要轉換職業,他的個人職業發展又會從探索期重新開始。

  最後是保持期(45-59歲),人們已經在工作領域內取得了一定地位,一般不再尋求新的職業領域,而是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在這個時期,由於技術進步、產業結構調整等因素,個體容易進入“職業發展高原期”,出現技術落後、發展停滯等現象,因而尤其需要接受繼續教育、繼續學習和提高。以上所說的第三類擇業困惑者即屬於此種類型。

  關於求職

  求職是進行職業選擇的雙向過程。個體求職成功與否取決於雙方的需求是否能夠達成一致。因此,求職過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則、運用一定的技巧來促進選擇雙方的相互瞭解與統一,就顯得十分重要。

  掌握求職信息是這個雙向過程的首要前提。現今就業資訊渠道暢通發達,網路、新聞媒體、人才市場等中介機構都是重要的資訊源。就業選擇和就業方式也多種多樣,除了全職,還可以選擇兼職、自由職業。還可以主動利用社會關係網路尋求就業資訊和機會。因此,學習運用資訊時代的就業手段十分重要。

  面對海量就業資訊,還需要很好地選擇加工,善於區分出有用的資訊,同時還要增強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識別招聘騙局和欺詐或各種虛假資訊。

  就業資訊的選擇加工過程是將職業與自我進行匹配的過程,要看職業要求與自己的專業以及個人條件等是否相符合。例如,“專業對口”往往是用人單位與求職者尤其是應屆畢業生雙向選擇中的共同標準。專業對口使個人更容易發揮專業特長,避免自己專業資源的浪費。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現在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半道出家”從事某項職業的,專業與個人的職業潛質並不等價。

  此外,衡量職業要求與個人條件是否匹配時,還需要把握一個重要原則,即勝任和難度原則。求職者往往會高估自己的能力,希望嘗試更高的職位,如果不如願以償就怨天尤人。這種情況在應屆畢業生身上更容易發生。實際上,如果選擇了不能勝任的工作,幹起來會力不從心,容易疲勞,產生挫折感和壓抑感。相反,如果選擇難度過低的職業,時間一長往往就會失去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容易懈怠和喪失興趣。因此,要學會客觀地對待自己和工作,既要放眼長遠發展,也要注重實際,腳踏實地從現在做起。這樣才能端正求職觀。心理學有關成就動機的研究表明,選擇中等偏上難度的工作,既具挑戰性,又具實現的可能性,更有利於個體的發揮,是成就動機高的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