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活動策劃

資產評估工作方案範例三篇彙總

  資產評估工作方案範例三篇彙總

資產專案評估就是在直接投資活動中,從企業整體的角度對擬投資建設專案的計劃設計實施方案進行全面的技術經濟論證和評價。考慮到企業的所有財產問題,進行估算。以下就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方案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資產評估工作方案範例三篇彙總

 

資產評估工作方案一

一、主要做法

1.思想統一,認識到位。這次資產清查,全省各級工商局從領導到機關、基層幹部職工,能充分認識系統資產清查工作的必要性,把開展固定資產清查作為促進黨風廉政建設、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朽的需要,作為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舉措,是深化部門預算、科學管理財政性資金和提高財政性資金使用效益的需要,作為逐步實現政府資源公平分配和提高行政效能的需要。如寧化縣工商局組織開展了固定資產管理、財務知識講座,宣傳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充分認識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2.領導重視,齊心協力。為切實加強領導,確保固定資產清查工作有效有序進行,全省各級工商局都成立了固定資產清查工作領導小組,主要領導親自擔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成員由辦公室、財務裝備、人事教育、紀檢監察室、資訊分局等部門負責人組成。各級領導小組認真負責組織指導和實施本級和系統單位的固定資產清查工作。各部門積極配合,通力協作,形成合力,按照清查方案的時間步驟和工作要求,推進和完成固定資產清查各項工作任務。辦公室加強日常工商固定資產管理和資產清查、登記、核對、報損、報廢等;資訊科技部門加強技術指導和CA資產管理;財裝部門認真履行牽頭職責,上下互動,主動對接,加強業務指導;人教部門加強人員調動、退休環節固定資產移交的把關;監察部門加強採購環節和報損、報廢等處置環節的監督。寧德和南平市工商局領導重視系統資產管理隊伍建設,市、縣(區)工商局配備專職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建立了一支覆蓋市局、縣(區)局、工商所三級單位的穩定的固定資產清查和日常管理隊伍,建立了部門負責人負責制度和資產管理聯絡員管理制度,構建了固定資產管理組織體系。莆田市工商局專門召開了兩次局長辦公會議,及時研究解決固定資產清查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確保了清查工作有效有序進行。龍巖、三明市工商局領導親自帶領工作組,對系統單位資產清查情況進行檢查複查。漳州、寧德市工商局將固定資產清查納入了各縣(區)工商局年度績效考評內容。

3.周密計劃,組織有力。一是周密制定資產清查方案。為切實把系統資產清查工作抓好抓實,切實解決系統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管理約束機制不落實,管理不規範,資產底數不清,賬物、賬賬不相符,資產購置不入賬等問題,省局統一制定了《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統固定資產清查工作方案》,明確了工作目標,工作要求,清查範圍,清查內容,清查步驟;各級單位也結合本單位的實際,制定了更加具體的實施方案。二是及時培訓學習宣傳。為保證方案落到實處,省工商局和設區市工商局都分別及時召開了系統固定資產清查工作學習培訓會議,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明確清查工作要求,宣傳解讀資產管理有關政策規定;舉辦資產管理應用軟體操作培訓,現場觀摩寧德市工商局固定資產管理做法操作演示;分別聽取了寧德市工商局和龍海市工商局固定資產管理經驗介紹。為順利實施好固定資產清查,做好了思想準備、組織準備、政策業務準備。三是檢查驗收,確保清查目標落實。省工商局抽組辦公室、財務裝備處、資訊分局,以及設區市工商局有關人員,組成4個檢查複查工作小組,對8個設區市和20個縣(區)工商局進行了工作指導和抽查複查;各設區市工商局資產清查領導小組,組織清查辦公室人員對100%的所屬縣(區)工商局的資產清查工作進行了檢查複查。龍海市、長汀縣、秀嶼區工商局資產清查、清理工作,組織得力,抓得早、抓得緊、抓得實,完成質量較高。石獅市工商局資產卡片流轉記錄明晰,採取名片夾方式管理,查閱一目瞭然。

4.紮實清查,不走過場。各級工商局能嚴格按照清查工作方案制定的步驟與時限和工作要求,分步實施,有序推進。一是認真查清日常管理規範情況。各級單位認真組織人員對本單位、本部門的固定資產逐一進行實地清查、核實、盤點,以會計賬核對卡片、以卡片核對實物、以實物查對卡片等辦法,查清固定資產來源,補錄固定資產(含CA資產)卡片。各處、科、股、室負責人對本部門實際使用的固定資產確認並簽字。二是認真查清制度落實情況。在清查中,重點清查了固定資產日常管理、處置相關制度建立與執行,管理人員配備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三是認真做好盤盈、盤虧、報損、報廢登記。資產清查小組對盤盈、盤虧、報損、報廢、閒置情況進行認真登記和鑑定,查明原因,提出處置建議,做好銷賬資產的檔案管理。泉州、漳州、三明、南平、福州市工商局系統清理已到報廢年限和已損壞的資產成效比較突出,在清查期間,泉州工商系統共清理報廢、報損固定資產2273件,價值558.12萬元;漳州工商系統共清理報廢、報損固定資產2474件,價值466.23萬元;三明工商系統共清理報廢、報損固定資產1242件,價值457.66萬元;南平工商系統共清理報廢、報損固定資產2940件,價值390.51萬元;福州工商系統共清理報廢、報損固定資產863件,價值200.55萬元。

5.創新手段,推行條形碼管理。為使資產盤點制度落到實處,克服日常資產清查盤點工作任務重、涉及面廣、資產管理人員工作量大、難以組織實施的問題,省工商局在這次資產清查中,在全系統全面推行固定資產條形碼管理,配置掃描槍和條形碼印表機,運用固定資產管理軟體,對每一件固定資產貼上了條形碼,每一件資產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證”。據統計,全省系統固定資產共貼上條形碼145541張,為落實資產定期盤點制度,規範日常管理,提供了科技手段,打好了基礎,大大減輕了資產管理人員的日常盤點工作強度。龍海市工商局研製開發了資產管理輔助軟體,增加了固定資產登記資訊“查錯”功能,增強了固定資產資訊錄入的完整性、規範性和準確性。

6.健全制度,建立長效機制。在清查中,不少單位根據資產管理的制度要求,針對本單位資產管理的薄弱環節,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責任到人、物盡其用”原則,建立和健全了資產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了各部門和資產使用人員的職責,規範固定資產管理流程,完善資產管理賬、卡、單、表規範體系,做到層層把關、責任到人。寧德市工商局制定了《寧德市工商系統固定資產損失賠償暫行規定》,明確損失賠償責任人員、賠償金額計算、賠償方式時限,增強幹部職工愛護公物意識,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福州市工商局修訂了配套制度,完善了裝置管理、變更、回收、報廢處置等規定,進一步細化了固定資產管理的相關要求。龍巖市工商局注重總結經驗,提升管理水平,開展理論探討,撰寫了《淺議當前工商部門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資訊化管理探析》、《新時期做好機關車輛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問題》等理論研討文章。

二、主要問題

1.思想認識不夠到位。在開展資產清查前,不少單位不同程度存在“重錢輕物、重購輕管”現象,固定資產日常規範化管理意識淡薄,資產登記意識不強,甚至有牴觸情緒,存在應付檢查現象,辦公裝置等資產調撥,未經資產管理部門和財務裝備部門辦理手續,在資產使用部門之間,自行相互轉移使用,造成資產賬卡資料與實物不符或去向不明。

2.固定資產管理機制不夠落實。一是職責分工機制不落實,資產管理部門、財務裝備部門的職責劃分界限模糊,沒有按照《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統固定資產管理辦法》的要求落實分工。二是固定資產管理專職人員少、兼職人員多,工作職責難落實。三是資產使用部門應指定一名資產管理兼職人員制度落實不到位。四是固定資產管理流程不夠落實,執行不到位,固定資產日常管理環節較多,實際工作中不流暢。五是資產配製預算管理意識淡薄,資產配製隨意性,存在重複購置、資產閒置現象。

3.賬賬、賬物不相符。在清查中發現,相當部分單位存在賬賬不相符,賬物不相符的問題。一是固定資產賬簿記錄不完整。添置設施裝置時,有的財務資產賬與實物資產賬登記都不夠及時,甚至還有資產漏登賬現象;已完工辦公場所等基建工程,未及時辦理產權登記,未作固定資產賬目登記;房改出售的職工住房,房屋產權已辦理過戶手續,但未及時對單位固定資產賬務進行調賬。二是固定資產賬簿記錄不同步。添置設施裝置時,有的財務資產賬有及時登記,但實物資產賬未及時登記;有的實物資產賬有及時登記,但財務資產賬未及時登記;資產處置時,財務資產賬和實物資產賬未能同步進行相應賬務處理。三是固定資產賬卡記錄調整滯後。單位內部部門之間資產調整,未經實物管理部門辦理調撥手續;人員調動,未向實物管理部門辦理個人使用資產退交手續。

4.已達報廢期和長期閒置的資產管理缺失。隨著辦公自動化和各類裝置更新的加快,各類資產更新後,許多淘汰落後的裝置,疏於管理和處置,有新的不管舊的,造成資產浪費和流失;已報廢、損壞的固定資產,長期未核銷,造成資產底數失真,影響預算安排。

5.資產配發歸口管理制度不完善。省局統一配發裝置、裝備,未能落實歸口統一發放制度,仍由業務處室直接配發到下級相關業務科室,致使部分市、縣、區局有的固定資產來源不清、去向不明,不能及時入賬。

三、整改意見

1.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加強固定資產管理,防止固定資產流失,是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措施,是各級工商局加強廉政建設的重要內容。要切實轉變觀念,克服怕擔責任、怕麻煩、“新官不理舊賬”和“重錢輕物”的思想。要充分認識和查詢本單位在落實固定資產規範管理上存在的差距,認真分析研究和解決固定資產管理上“管用脫節、賬物脫節”等問題。各單位要進一步重視和加強對固定資產管理的領導,指定一名局領導分工負責抓好本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與工作協調,常抓不懈。加強宣傳教育,增強責任感和主動性,落實責任制,納入年度績效考評工作內容。

2.要進一步完善制度,長效執行。要根據省財政廳、政府機關管理局、省工商局關於固定資產管理有關規章制度,以及在這次資產清查中發現的問題,結合本單位實際,對資產管理任務、管理內容、管理原則、組織機構、職責分工、資產配置、資產使用、資產處置、資產評估、資產清查、資產資訊化管理、監督檢查等制定明確詳細的操作性強的管理措施,從制度上規範固定資產管理行為,堵塞管理漏洞。

3.要進一步明確職責,責任到人。進一步明確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和固定資產使用部門的職責和許可權,實現“物物有人管,人人都管物”,建立統一要求、分級管理、組織健全、各負其責的工作機制。財務裝備部門、辦公室、人事和資產使用部門在資產管理中要認真履行職責。

各級工商局財務裝備部門是實施固定資產監督管理的職能部門,貫徹執行有關固定資產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負責制定固定資產管理規章制度,保障資產的安全和完整;負責對本系統及本單位固定資產預算、購置、調劑、調撥、轉讓、報失、損壞、報廢的稽核;負責本單位固定資產分類核算,做到賬物相符;負責本單位內及所屬系統固定資產的資產評估工作;負責制定固定資產的配備使用標準、年度計劃,並組織實施落實;負責對同級資產管理部門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

各級工商局辦公室是各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部門,按照固定資產管理有關規定,組織實施本單位固定資產管理,配合財務裝備部門完善固定資產管理規章制度;負責本單位固定資產的賬、卡填制及管理;負責本單位固定資產的清查、登記、統計報告及日常監督檢查、清產核資等工作;負責辦理本單位固定資產的預算編制、計劃申報、驗收入庫、登記、保管、領用發出、維修保養、調撥、處置(轉讓、報損、報廢等)和產權界定等具體管理工作,並負責分類進行實物量核算。

人事部門在部門人員變動時,要書面通知資產管理部門,做好資產配發與收交工作,在收到資產回收確認單後,方可辦理人員變動相關後續手續。

各級工商局業務處(室、科、股)、所、站、隊等是本單位固定資產的使用部門,其主要負責人是本部門固定資產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對本部門固定資產的管理、使用負有全面責任,保證本部門使用和管理的固定資產的安全和完整;落實一名兼職人員負責本部門固定資產日常管理和維護工作,資產兼職人員變動時,要辦理交接手續,清點賬、卡、物,簽署交接文書。

4.要進一步規範流程,加強協作。各級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強協作,密切配合,切實按照工作流程,規範固定資產管理,嚴格手續,相互監督,相互制約。一是規範配置管理。業務部門需增加配置資產時,應提出申請,說明增配原因、本部門的現有人數和現有相關資產配置情況等,辦公室根據部門申請、現有資產配置數、資產配置年限和標準等情況,提出資產配置計劃和預算意見,經財務部門稽核,報局領導審定。二是規範購置管理。購置資產到貨驗收合格後,採購部門經辦人將固定資產驗收單及發票、合同等相關單據,交由辦公室資產管理人員,通過固定資產管理軟體填制錄入和列印固定資產出入庫單、卡片、條形碼,經辦公室負責人稽核簽字後,辦公室或採購經辦部門資產採購經辦人員持發票、合同、固定資產卡片或入庫單,到財務裝備部門辦理經費結算報銷,財務裝備部門必須依據辦公室出具的固定資產卡片或入庫單,方可辦理結算報銷及固定資產入賬手續。三是規範調入管理。上級配發或其他單位調入資產,歸口由辦公室統一接收驗收,通過固定資產管理軟體填制錄入和列印固定資產入庫單、卡片、條形碼,經固定資產使用部門的管理人員領取簽字確認,辦公室資產管理人員持調撥單、固定資產卡片和入庫單到財務裝備部門辦理固定資產入賬手續。四是規範處置及報廢管理。當固定資產需處置時,要嚴格按福建省財政廳關於印發《福建省級行政事業單位通用辦公裝置和辦公傢俱購置費預算標準》的通知(閩財資〔2019〕)中,規定的通用辦公裝置和辦公傢俱使用年限控制報廢標準,並要嚴格按照福建省國家保密局、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關於加強和規範涉密資訊裝置管理工作的通知》(閩國保〔2019〕37號)和《關於印發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統固定資產處置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精神辦理處置手續。辦公室根據固定資產使用部門的申請,經稽核並按審批許可權上報批准同意後處置,其處置收入應及時交財務裝備部門作資金收入賬務處理,辦公室和財務裝備部門根據處置批准手續同時做好減少固定資產賬務處理。五是規範損失管理。當固定資產因管理不當造成損失時,應由責任人寫明情況,取得必要的證明材料後,由各級工商局提出處理意見(須明確責任人及賠償金額),並參照報廢處置程式辦理。六是規範下發(調出)管理。下發或調出資產,由相關業務部門提出下發分配方案或調出申請,按規定程式報批同意後,統一歸口由辦公室發放實物資產,財務裝備部門開具固定資產調撥單,辦公室和財務裝備部門根據調撥批准手續同時做好減少固定資產賬務處理

資產評估工作方案二

一、資產清查基本情況

(一)本單位成立於 年 月,屬於行政/事業單位,主管部門是 ,法定代表人是 ,人員編制 人,在編幹部職工 人,實有人員(含臨工) 人。單位主要職能為 。

(二)工作基準日:本單位資產清查工作基準日是1月31日。

(三)資產清查工作範圍

本次資產清查的工作範圍是:本單位及未單獨核算、與本單位合併填報報表的單位 個,分別為 。

不列入此次清查範圍,但由本單位填報有關資料單位 個,分別為 。

(四)清產核資工作具體實施情況

1、本次清產核資工作的主要內容為:基本情況清理、帳務清理、財產清查、完善制度。

2、資產清查的組織工作。本單位成立了資產清查工作小組,統一組織實施本單位資產清查工作。小組成員包括:組長: ,副組長: ,成員: 。

3、資產清查工作程式:(1)制定本單位資產清查工作方案,組織學習有關政策,研究工作報表,做好人員分工;(2)對本單位戶數、編制和人員狀況等基本情況進行全面清理。時間安排:3月 日至 月 日;(3)進行帳務清理、財產清查,時間安排: 月 日至 月 日,組織人員輸入固定資產電子卡並進行核對,時間安排: 月 日至 月 日;(4)匯入資產清查報表,分析資產清查結果;(5)撰寫資產清查工作報告,上報有關資料;(6)工作總結和完善單位資產管理方向制度。

4、其他工作情況

二、資產清查工作結果

(一)資產清查結果

通過對本單位1月31日會計報表及資產損益情況的清查,本單位資產總額賬面值為 元,清查值為 元:負債總額賬面值為 元,清查值為 元:淨資產總額賬面值為 元,清查值為 元。

(二)會計差錯調整情況

截至1月31日,本單位會計賬中資產總額賬面值為 元,資產清查報表中資產總額賬面值為 元,差額 元,屬於會計差錯調整。具體情況為: 。

三、重要事項說明

(一)資產損益及資金掛賬情況;

本單位此次資產清查中,資產損失 元,佔資產賬面值的 %。主要包括流動資產損失 元、固定資產損失 元、對外投資(有價證券)損失 元、無形資產損失 元、其他資產損失及資金掛賬等 元;具體損失原因分別為 。

(二)資產盤盈情況;

本單位此次資產清查中,資產盤盈 元,佔資產賬面值的 %。主要包括流動資產盤盈 元、固定資產盤盈 元、無形資產盤盈 元、其他資產盤盈等 元;具體盤盈原因及入賬、計價情況分別為 。

(三)關於土地使用權情況的說明;

(四)單位申報處理的資產損益。

本單位在此次資產清查中共申報處理資產損失 元,申報處理的損失資產佔單位資產總額賬面值的 %。其中流動資產損失 元,固定資產損失 元,對外投資損失 元,無形資產損失 元,其他資產損失 元。

本單位在此次資產清查中共申報處理資產盤盈 元,申報處理的盤盈資產佔單位資產總額賬面值的 %。其中流動資產盤盈 元,固定資產盤盈 元,對外投資盤盈 元,無形資產盤盈 元,其他資產盤盈 元。

四、資產清查工作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措施

(一)存在的資產管理問題及產生的原因;

(二)存在的財務管理問題及產生原因;

(三)相應的改進措施;

五、備查材料

(一)單位度結轉後資產負債表。

(二)土地、房屋建築物產權證明資料(影印件)。

(三)土地、房屋建築物分佈、使用狀況及經營情況書面說明材料。

(四)市審計局出具年度審計報告或委託社會中介機構審計報告。

(五)資產損益證據。單位申報的各項資產盤盈、資產損失和資金掛賬,必須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證據、社會中介機構的經濟鑑證證明和特定事項的單位內部證據。

1、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證據是指單位收集到的與本單位資產損益相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書面檔案。主要包括:單位的撤銷、合併公告及清償檔案;政府部門有關檔案;司法機關的判決或者裁定;公安機關的結案證明;工商管理部門出具的登出、吊銷及停業證明;專業技術部門的鑑定報告;保險公司的出險調查單和理賠計算單;企業的破產公告及破產清算的清償檔案;符合法律規定的其他證明等。

2、社會中介機構的經濟鑑證證明是指社會中介機構按照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對單位的某項經濟事項出具的專項經濟鑑證證明或鑑證意見書。社會中介機構包括: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律師事務所、專業鑑定機構等。

3、特定事項的單位內部證據是指單位對涉及資產盤盈、盤虧或者實物資產報廢、毀損及相關資金掛賬等情況的內部證明和內部鑑定意見書等。主要包括:有關會計核算資料和原始憑證;單位的內部核批檔案及情況說明;資產盤點表;單位內部技術鑑定小組或內部專業技術部門的鑑定檔案或資料;因經營管理責任造成的損失的責任認定意見及賠償情況說明;相關經濟行為的業務合同等。

資產評估工作方案三

1、開展行業自律檢查工作。

根據中評協業務檢查工作的統一佈置及全國檢查工作會議的精神, 10年省評協抽調14位註冊資產評估師與協會工作人員組成2個檢查小組,自7月4日起至10月14日止,現場對我省48家專兼營資產評估機構的內部質控、管理情況、執行評估準則、職業道德準則的情況、內部治理情況、涉訟業務情況以及機構外部干預執業、收費等情況進行了檢查,共抽查192 份報告。

2012年全省的執業質量檢查工作,在指導思想上,以幫助、教育、規範、提高為主,以必要懲戒為補充,既對存在普遍問題的機構和評估師進行教育、指導、整改,又對存在嚴重問題的機構和評估師進行必要的行業懲戒;在確定檢查物件上,以近2年未接受過檢查的評估機構,當年新設立並出具報告的評估機構,專營機構,被投訴舉報的評估機構為主;在檢查內容中,把重點放在企業價值評估、無形資產評估專案上,檢查機構和評估師是否履行了適當的評估程式,是否形成了能夠支援評估結論的工作底稿,評估報告披露的資訊是否充分恰當,是否存在故意或過失出具了虛假、不實的評估報告;在檢查方法上,採取現場檢查、重點複查、與專案整改相結合,突出檢查重點;在檢查結果處理方式上,從疑難專案彙報、安排外出跟班培訓到檢查處理、懲戒工作,分階段分步驟地進行。

檢查表明,大多數評估機構和評估師的執業質量較以往年度有所提高,執業風險意識有了所增強。但也明顯發現:部分評估機構辦所指導思想不端正,無序競爭現象嚴重,執業能力參差不齊,執業質量有待提高。

2、做好來信來訪、舉報投訴受理工作。

2012年,省評協共辦理人民來信來訪、舉報投訴案件 12件。其中經調查處理,辦結5件、已經調查完畢的5 件,正在調查處理的1 件,移交省財政廳企業處1件。配合省財政廳調查機構評估股權糾紛案件1件。

3、開展行業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

搭建了治理商業賄賂的工作機制。我們積極按照《關於在全省資產評估行業開展自覺抵制商業賄賂的通知》精神,要求全省評估機構紮實開展自查自糾,堅決糾正資產評估過程中違反執業準則和職業道德,影響公平競爭的不正當行為。為使我省資產評估行業治理商業賄賂工作落到實處,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我們開設了治理商業賄賂舉報電話,並以協會祕書處領導牽頭,各部門負責人具體抓落實,建立健全了我省資產評估行業治理商業賄賂的管理體系。從目前瞭解的情況看,尚未發現重大問題。

(二)不斷加強對評估機構和註冊資產評估師的行業管理,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1、完成20年度註冊資產評估師年檢工作。

為完善我省註冊資產評估師註冊、年檢管理工作,我們制定了《江蘇省註冊資產評估師註冊管理工作實施細則》、《註冊資產評估師註冊有關事項》、《註冊資產評估師註冊日常管理有關事項》、《註冊資產評估師轉所轉會有關事項》以及《江蘇省註冊資產評估師年檢工作實施細則》,等程式化、規範化程式的制度。經稽核,我省238家資產評估機構,1547名註冊資產評估師通過20年度年檢。27名註冊資產評估暫緩或不予通過年檢。年我們對年檢工作採取電話預約的形式,對符合條件的上報材料,隨到隨辦。對報送的年檢材料細心審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積極為會員提供良好服務。既體現了服務,又方便了會員。在年檢工作中,我們還要求資產評估機構提供從業人員情況表,為今後註冊資產評估師嚴格准入,提供了可靠依據,為註冊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2、完成資產評估師註冊管理等工作。

20年我省註冊資產評估師有關注冊材料每雙月集中及時上報中評協。根據《註冊資產評估師註冊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已受理註冊申報6批次,目前已批准新註冊資產評估師共82人,尚有16人正在審理之中;辦理轉所轉會業務150人次。按照財政部《資產評估機構審批管理辦法》的規定,配合企業處加強對資產評估機構的管理,在嚴格審查的基礎上,協助企業處做好機構的管理和審批工作,新批資產評估機構9家;按照有關規定,建議省財政廳企業處終止經營的資產評估機構25家,最終辦理撤銷資產評估機構20家。同時,向省財政廳企業處提供《關注函》共20份,根據審批結果辦理資產評估機構變更資訊《公告》7件。對新批註冊人員和新設立的資產評估機構,均按規定進行公示,及時將有關資訊錄入資產評估師註冊管理系統,並進行後續的刻章、證書下發等工作。同時做好批准檔案及相關資料的報備工作。

3、完成註冊資產評估師日常管理工作。

截止目前,全省共有註冊資產評估師執業會員1597人,目前尚有許多資產評估師正在申報。資產評估機構241家,另有2家新申報資產評估機構待批。其中專營機構45家。對新批註冊人員和新設立的資產評估機構,均按規定進行公示,及時將有關資訊錄入資產評估師註冊管理系統,並進行後續的刻章、證書下發等工作。同時做好批准檔案及相關資料的報備工作。我們還利用註冊資產評估師日常管理工作的時機,對歷年基礎資訊不夠完整、準確的基礎資料再次進行仔細校核,並將正確資料收集整理重新提交給中評協。一年多來,通過人事、公安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援,密切配合,全省76名註冊資產評估師出現的各式各樣的錯誤,經過9批次的核查糾錯,確保了資訊資料的準確完整。撤銷資產評估師238人,其中6名因兼職而查處的人員、113名執業會員轉非執業會員的人員、119名未參加年檢去向不明並由協會代管超過兩年以上的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