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書信 > 申請書

鄉2018年工作總結及2019年工作要點彙報材料

申請書1.69W

201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和自治區成立60週年,也是決戰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我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全面落實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及十二屆四次和五次全會、市委四屆二次和三次全會及縣委十四屆三次全會精神,真抓實幹、奮進創新,各項工作取得成效。現將我鄉2018年工作總結及2019年工作要點彙報如下:

鄉2018年工作總結及2019年工作要點彙報材料

一、2018年工作完成情況

(一)聚焦黨的建設,著力強化組織保障

1、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提高政治站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定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自覺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一干部思想和行動,引導鄉村黨員幹部自覺向核心看齊,向黨中央看齊。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強化黨章黨規學習,先後組織“十九大知識競賽”“十九大專題黨課”“民族宗教知識測試”等活動,撰寫學習心得體會等活動,教育引導黨員幹部悟初心、守初心、踐初心,以黨的政策全面指導農業農村工作向縱深發展。

2、加強黨員教育管理。認真開展黨員“評星定格”活動,前三季度重點針對組織生活、服務群眾等十項否決共亮黃星累計達81人126顆,建立正向激勵,反向監督機制;
對全鄉416名黨員檔案資料進行排摸核查,設立黨員檔案專櫃,落實進行專人、專櫃管理;
強化流動黨員管理,各支部建立“黨員之家”微信交流群,進一步加大政策宣傳引導,促使黨員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3、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全力提升基層黨建規範化水平,對13個支部黨建室按要求進行統一佈置;
規範黨員發展程式,今年共發展黨員11名;
始終抓好陣地建設,新建改造村部1個、維修村部1個;
深化“兩個帶頭人”工程,目前共有黨組織帶頭人24名、致富帶頭人80名;
認真開展“雙評雙定”,加大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等。突出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建立正向激勵、反向監督機制,打造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堅強戰鬥堡壘。

4、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認真落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組織生活制度,確保黨內政治生活經常化,促使領導班子、黨員幹部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嚴格落實黨委主體責任、紀委監督責任,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不斷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二)聚力脫貧攻堅,夯實全面小康基礎

以貧困發生率下降至3%以內為主要衡量標準,統籌考慮村內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產業發展、集體經濟收入等綜合因素,擬脫貧出列村1個;
2018年底擬脫貧232戶1043人,全鄉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86%。

1、完善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建設。2018年全鄉完成新修建通村公路14.84公里;
建設完成危房改造67戶;
配合水利部門完成12個行政村自來水管道鋪設並全部通水,全鄉實現群眾安全飲水。目前全鄉12各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明顯,達到貧困村脫貧出列標準。

2、優化產業發展。鼓勵群眾發展種養結合,以種促養、養殖致富的新型產業。按照全縣產業扶持政策,2018年全鄉享受種植業補貼資金300萬元,養殖業補貼410萬元;
開設各類培訓班20場次,參訓1000人次;
勞務輸出4062人,創收6198萬元;
藉助大岔村2000畝杏林優勢,打造集農家樂、生態採摘園、農耕文化體驗園、民俗文化體驗為一體的“鄉俗園”專案,帶動休閒旅遊農業的發展招商。

3、村集體經濟創新跨越式發展。燕李村實施的“全贈半返”專案,通過迴圈發展,村集體創收3萬元,專案受到國務院扶貧辦和區市縣各級政府肯定,《中國組織人事報》《中共勞動保障報》《寧夏日報》《固原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推廣;
李溝村在成立“閒置土地儲備中心”的基礎上,創新成立以土地使用權入股為主要形式的李溝村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在農民增收、社會保障等方面走出一條新路子。截至目前,合作社兌付保底金1.9萬元,支付工資7.9萬元,村集體收入2.3萬元,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年增收4000元,提供就業崗位兩個,兜底戶保障分紅5戶。

4、金融扶貧提質增效。發放精準扶貧貸款1015戶4880.8萬元,戶均4.80萬元,覆蓋率85.58%;
婦女創業小額貸款累放額2877萬元。建檔立卡貧困戶現家庭意外保險、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借款人意外傷害保險全覆蓋,堅決防止因各種意外導致群眾再次返貧。

5、移民工作紮實推進。合理利用5種安置方式,因戶施策,妥善解決“十二五”移民遺留人口共計41戶125人;
全鄉“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完成189戶888人;
建設完成“十三五”縣內就近安置點5個,安置74戶309人,就近安置點已全部入住,縣內、縣外移民廢舊莊園拆除工作全部完成。

6、“精準”動態調整和資訊採集。按照扶貧物件識別和退出精準要求,上半年新識別23戶105人,脫貧不享受政策2戶5人,返貧20戶52人。下半年動態調整新識別因大病致貧的貧困戶3戶10人,擬脫貧退出的232戶1043人。

7、聯戶幫扶成效明顯。持續開展幹部入戶送溫暖專項行動,通過聯絡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所在單位,帶動部門力量參與,形成助推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區人社廳在燕李村、趙坪村實施“全贈半返”專案,帶動兩村發展養殖產業;
縣商務局結合李溝村實際,出資購置農機具,建立“閒置土地儲備中心”,成立村級經濟合作社,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三)聚焦環境改善,著力塑造美麗風貌

紮實開展城鄉環境衛生大綠化大整治專項行動,鄉村環境衛生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效。

1、加強街道環境衛生整治。在街道周邊栽種松樹2200棵,對街道破損路面進行拉網式檢查、維護。保潔員每天早、中、晚對街區重點路面進行清掃、保潔。徹底清理道路及偏僻小巷衛生死角垃圾,在全鄉出動機械作業60小時,人工清理100人次,清理垃圾3500噸。

2、加強鄉村道路綠化保潔。完成春、秋兩季道路大綠化18公里,栽種楊樹13150棵、金葉榆170棵。清理道路兩側可視範圍內的亂堆亂放、垃圾和殘垣斷壁,共出動機械作業360小時,人工清理600人次。

3、建立完善網格化管理制度。建立“鄉-村-組-戶”四級網格化管理制度,每個村民小組確定一名保潔員,落實村級環衛人員74名。包片領導、村委會主任、組長按照轄區管理,農戶按照莊前屋後逐戶明確責任範圍,剩餘範圍由保潔員進行清掃,做到全覆蓋、無死角。發動群眾對自家“三堆”進行整理,清理莊園周圍垃圾、雜草,每村每月評選5戶環境衛生先進戶進行表彰獎勵。

(四)聚焦鄉風文明,著力補齊“精神之鈣”

1、倡導移風易俗。針對天價彩禮、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陋習,黨員、幹部帶頭開展“抵制高價彩禮、倡導婚嫁新風、樹立良好家風、共創文明家庭”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引導群眾把精力集中到脫貧致富上來,打造“淳厚鄉音”田坪新民風,黃岔村紅白理事會榮獲2018年度全區移風易俗先進紅白理事會。

2、聚焦民族團結。結合“擁護核心感黨恩、同心攜手奔小康”主題教育,開展黨的民族政策宣傳教育,推進“6個1”建立活動,使“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深入人心,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黨的宗教政策宣傳教育,要求鄉村黨員、鄉村幹部不準進寺廟,不準參與迷信活動。

3、樹立典型帶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連續開展“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孝順媳婦”“善德義舉人物”等評選表彰活動,讓群眾在參與評選活動的同時,受到教育和薰陶,讓評選出的典型人物帶動引領,激發群眾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五)聚焦社會治理,著力構建和諧環境

今年,鄉黨委、政府將繼續加大社會管控力度,發揮群防群治作用,持續保持“平安示範鄉鎮”建設。

1、配強綜治信訪機構。加強和調整村級“調委會”人員,把群眾信任、辦事公道、熱心服務的村“兩委”人員、村監會人員、鄉賢拉入到“調委會”中,調動工作積極性,使其能夠主動發現矛盾,正確研判社情,全力化解矛盾,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

2、紮實開展群眾反映強烈突出問題大排查大化解專項行動。逐村逐戶開展矛盾排查,登記矛盾排查化解表,結合村級聯合辦公會議,能化解的及時化解,不能化解的第一時間上報鄉綜治辦公室。截止目前,村級化解矛盾糾紛31件;
2018年共接收信訪件10件,其中自治區第四巡視組反饋問題3件、縣政府網站2件、縣信訪局3件、鄉信訪室2件,已全部辦結,做到了來信來訪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覆。

3、開展掃黑除惡行動。結合掃黑除惡行動和“七五”普法活動,強化農村法治宣傳教育,重點依法治理各種亂象,針對造謠惑眾、擾亂秩序、欺行霸市等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4、深化“平安田坪”建設。重點監管農用車違法載人、非法加油點取締、農機作用安全、消防防火安全、農村食品安全等;
針對今年天氣多雨、易發山洪災害問題,嚴格靠實責任、加強值班值守、排查安全隱患,做好防汛防災工作。

(六)聚焦專案建設,繁榮全鄉市場經濟

鄉俗園附屬工程專案總投資196萬元,已完成文化牆建設169米,牌坊14米,完成停車場鋪裝2400㎡,硬化道路2條1930㎡,廣場完成場地平整,為發展鄉村生態旅遊創造良好條件。招商引進寧夏“天之涯”服飾有限公司、寧夏晟豐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就業崗位60個。

二、2019年計劃實施重點專案

繼續圍繞田坪“鄉俗園”建設專案,以鄉村旅遊帶動經濟發展為主,完善服務功能,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建設完成生態餐飲大棚工程。計劃投資220萬元,建設鋼結構生態餐廳,由鄉村大戲臺、生態餐廳、後廚、衛生間等構成,總建築面積2198平方米。該專案通過招商引資注入資金,預計5月開工,8月竣工;
二是建設完成農耕具展示園和農特產品街市。計劃投資100萬元,在廣場以東建設鋼結構棚式展示大棚,由農耕具展示園和農特產品街市兩塊構成,總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該專案爭取鄉村文化旅遊專案資金,預計7月開工,9月竣工;
三是田坪鄉俗園一期綠化工程專案。專案建設概算60萬元,計劃綠化面積5668.10平方米(8.5畝),栽植各類喬、針、灌木和宿根花卉等樹(草)種。該專案爭取綠化專項資金,預計5月開工,10月竣工;
四是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計劃投資90萬元,修建鋪設鄉俗園內遊步道460米、鋪設農耕具展示園和農特產品街市彩磚1300㎡,敷設供排水管道570米。該專案爭取文化旅遊專項資金,預計8月開工,10月完成;
五是新建星級文化旅遊廁所專案。計劃投資40萬元,在行政管理區新建4星級文化旅遊廁所1座,建築面積100㎡。該專案爭取文化旅遊專項資金,預計5月開工,8月竣工。

三、2019年重點工作

2019是脫貧攻堅決戰關鍵一年,我鄉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圍繞“脫貧富民、生態立鄉”戰略,用心謀事,擔當幹事,全面推動各項事業邁上新臺階。

(一)黨的建設。一是抓制度建設,認真落實“三會一課”、“雙評雙定”、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3+x”主題黨日等組織生活制度,確保黨內政治生活經常化,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二是抓黨員管理,認真開展黨員“評星定格”活動,建立正向激勵,反向監督機制;
強化流動黨員管理,進一步加大政策宣傳引導,促使黨員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全力提升基層黨建規範化水平,嚴格黨員發展程式,發展黨員10名以上黨員。三是抓陣地建設,對黃岔村、三岔村村部進行維修,完善13個支部黨建室統一佈置。四是抓隊伍建設,配備補齊各支部班子,側重吸收黨員,發展後備人才12名。加強各支部書記和黨務工作者開展黨建業務知識培訓,列出季度黨建重點任務清單,對照清單,逐步落實。五是抓“兩個帶頭人”工程,結合精準脫貧,積極引導村黨組織帶頭人及致富帶頭人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發揮村黨組織對農村合作組織的政治領導作用,組織宣傳動員群眾走產業化之路。提高現有24名黨組織帶頭人、65名致富帶頭人的帶動示範作用,召回發展黨組織帶頭人12名,致富帶頭人24名。六是抓黨風廉政建設,嚴格落實黨委主體責任、紀委監督責任,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不斷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二)脫貧攻堅。一是抓好2018年脫貧後剩餘237戶791人脫貧工作,區分類別、因戶施策。對78戶141人社會保障兜底貧困戶,通過發展村集體經濟分紅等方式,強化幫扶措施,解決生活困難;
針對139戶550人因病等致貧人口,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引導產業發展,實現脫貧致富;
對其他因戶籍問題等形成的單雙老戶,通過教育引導等方式,樹立脫貧光榮思想,引導戶籍合併,達到脫貧條件。通過2019年脫貧攻堅,全鄉貧困發生率穩定下降到3%以內。二是持續開展脫貧攻堅回頭看,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建設;
對標“兩不愁、三保障”和人均純收入,對非建檔立卡戶和已脫貧建檔立卡戶逐戶核對,嚴防漏評、錯退,確保“三率”達標。三是擴大村集體經濟規模。繼續採用多元化手段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開拓思維、用於創新,一村一思路,把村集體經濟真正發展起來,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提高到6個,剩餘6個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3-5萬元。四是加大扶貧車間建設力度。在完善2018年扶貧車間的基礎上,新建扶貧車間3個,創造就業崗位90個。五是加強閩寧協作。合理利用閩寧協作發展資金,在南岔村實施閩寧協作專案。加強與福建省涵江區莊邊鎮的交流協作。六是做好移民搬遷安置後續工作。完成“十二五”“十三五”後續產業扶持與移民戶的產業培訓工作,對已搬遷的“十二五”“十三五”勞務移民戶籍遷轉所涉及的相關事宜,進行紮實細緻的摸底、登記、核實,做好前期準備工作,解決好勞務移民的社保、教育、扶貧等各項事業後續工作。七是完善扶貧檔案資料管理。摸清底數,理清資料變化邏輯關係,建立資料、專案等系統扶貧臺賬。八是做好幫扶工作。持續開展“幫扶幹部入戶送溫暖”專項行動,嚴格按照相關規章制度用人管人,對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不出力、不盡責、不到位、不稱職的嚴肅處理,堅決予以調整或問責,確保駐村幫扶有質量有實效。

(三)產業發展。一是大力發展旱作節水農業,覆膜戶均10畝,全鄉覆膜面積3萬畝以上,落實好產業扶持政策,配合全縣產業發展,做好馬鈴薯產業,建設趙坪村、燕李村為中心的萬畝薯玉間作示範點;
二是加大青貯玉米等優質牧草種植,以種促養,擴大養殖規模;
抓好養殖示範村建設,打造三岔村、黃岔村、南岔村養牛示範村建設,燕李村、趙坪村養羊示範村建設。三是加強技術培訓,舉辦培訓班20場,培訓人次1200人;
提高農牧產品質量,加大品牌建設力度,發展特色產業,提高田坪生態雞、田坪羊羔肉、田坪土法飼養“年豬”、田坪土蜂蜜等優質產品知名度。四是抓好“四個一”工程建設。在燕李村發展特色中藥材種植,村集體種植中藥材100畝,大岔種植芍藥100畝。建設李溝村500畝紅梅杏示範點、大岔村500畝芍藥示範點。五是利用大岔村千畝杏林資源,通過舉辦採摘節、賞花節等,結合田坪鄉俗園專案,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旅遊。六是提高勞務產業質量。提高技能培訓實效,促使勞務輸出從“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
統籌扶貧車間、鄉村旅遊、招商引資、村集體經濟等,增加本地就業崗位,增加群眾勞務收入。七是抓改革創新,推廣李溝村土地專業股份合作社依靠四豐綠源養殖有限公司提供先進經驗技術,二岔村xx合作社與xx公司合作發展肉牛養殖經驗的“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構建企業、農民命運共同體。推廣大岔村綠農生態休閒農業專業合作社雜糧加工廠農超對接、農市對接經驗,推動全鄉農產品走進直銷網點,用活“網際網路+現代農業”、“農村淘寶”等模式,構建以商聯農、農商融合的新業態。

(四)生態建設。一是做好鄉村道路沿線、村莊和農戶院落綠化;
二是科學規劃利用好全鄉5萬餘畝荒山地,加大荒山造林、退耕還林工作力度。三是結合河長制工作,嚴格落實巡河、面源汙染防治等工作。四是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實行環境衛生治理網格化、扁平化、精細化管理,實施垃圾、柴草、家畜糞便、汙水集中治理,嚴防秸稈焚燒等環境汙染行為。五是完善管理機制,堅持鄉級統籌、村級主導、農戶主體,突出房前屋後、通道路口等重點地段,常態抓好淨化、綠化,注重亮點打造,徹底改變村莊髒、亂、破的現狀,努力把村莊建設成為乾淨、整潔、優美、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

(五)民生改善。一是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認真執行教育扶貧政策,提升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水平,堅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二是大力實施醫療保障。充分發揮農村新合作醫療體系,完善健康扶貧,繼續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完善大病救治資訊庫。進一步提高貧困患者大病保險報銷比例,“扶貧保”、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和大病醫療補充保險實行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全覆蓋。三是抓好“雙創”工作。在全鄉範圍大力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程,鼓勵致富能人創辦合作社、微小企業,大力發展村集體合作社,提供就業崗位;
培訓農民掌握實用技能,拓展就業渠道,實現由體力型就業向技能型就業轉變。四是開展好低保動態調整及各種救助工作,實現應保盡保;
大力推廣黃岔村老年飯桌經驗,解決“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生活困難,完善困難老人保障機制。五是積極開展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和信訪問題聯調聯動工作,確保“平安田坪”建設取得實效;
六是嚴抓安全生產工作,加大查處力度,確保無安全事故發生。

(六)文化振興。牢固樹立“大文化、大認同、大發展”的理念,以文化自信支撐和帶動決戰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自信、自覺和自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打造鄉村特色文化,樹立田坪文化自信。一是持續開展移風易俗,抵制腐朽落後文化侵蝕,樹立健康文明新風尚。有效利用“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繼續開展“移風易俗”、“星級建立”、“文明家庭”、“好人好事”等評選活動,弘揚主旋律,倡導新風尚,促進黨風浩正、民風淳樸,打亮“淳厚鄉音,奮進田坪”新名片。二是推進民族團結建立工作。深入開展“擁護核心感黨恩、同心攜手奔小康”主題教育,做靚“回漢兒女一家親”品牌,加快民族團結進步示範鄉建立,按照民族團結“58585”建立模式,健全鄉鎮民族建立辦公室,構建田坪鄉民族團結示範鄉建立機制,為西吉縣建設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提供田坪經驗。三是豐富文化生活。開展農村電影放映、秦腔社火表演、群眾廣場舞大賽、文化大院文藝匯演、剪紙刺繡創意大賽、農民春晚等活動,不斷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提振精氣神、弘揚真善美,讓群眾寓教於樂、產生共鳴,樹立自力更生、勤勞致富的正確觀念,讓鄉村文化真正“活”起來。

四、2019年亮點工作

(一)打造“鄉俗園”,推動鄉村生態旅遊大發展。完成“鄉俗園”建設基礎設施,招商引資建設經營主體,打造集農家樂、生態採摘園、農耕文化體驗園、民俗文化體驗為一體的“鄉俗園”專案。挖掘具有田坪特色的傳統、文化、飲食等,打造田坪特色鄉村生態旅遊產業。

(二)發展村集體經濟,探索村級社會保障新模式。大力推廣“李溝村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村集體發展模式,以土地為資本,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和增加村民收入為核心,盤活土地資源,促進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規範土地經營權流轉,創新土地經營權入股,實現土地的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的生產經營,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經濟效益。大力發展經濟合作組織,以經濟合作組織為引領,種養結合,以種促養髮展特色種植,實現村民和村集體收入大幅度提升。在效益分配方面,統籌多方因素,將社會保障兜底戶等困難群體納入分紅範圍,探索村級社會保障新模式。

(三)加強民風建設,樹立“淳厚鄉音”新標杆。以田坪“文學之鄉”為依託,深入挖掘“孝”“仁”“禮”“智”“信”“勤”等系列故事,重點抓移風易俗、民族團結、典型帶動等工作,打造大岔村、黃岔村兩個民風建設示範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連續開展“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孝順媳婦”“善德義舉人物”等評選表彰活動,讓群眾在參與評選活動的同時,受到教育和薰陶,讓評選出的典型人物帶動引領,激發群眾崇德向善的正能量,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夯實精神基礎。

(四)推進民族團結,加強跨鄉協作新模式。以李溝村村集體經濟與馬蓮鄉“四豐綠源”養殖有限公司合作發展肉牛養殖為契機,加強與兄弟鄉鎮的交流協作。學習回族群眾養殖肉牛先進經驗技術,在發展產業的同時,做靚“回漢兒女一家親”品牌。

標籤:彙報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