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2020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個人工作心得發言3篇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給工作心得發言1

“我主動請戰,不計報酬,無懼生死!”“我不為榮譽,不為光環,這是一份責任和擔當!”“我願投身最前線,並肩戰鬥,逆風而行”,一句句“我報名”“我參加”“我請戰”,響徹抗擊疫情最前沿。病毒就是敵人,防控疫情就是一場沒有硝煙戰爭,每個人都是戰士,每名黨員都要率先垂範、身先士卒,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帶動廣大群眾,凝聚起共克時艱、全力以赴、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最強音”。

2020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個人工作心得發言3篇

築牢戰鬥堡壘,凝聚共克時艱的組織合力。黨的力量來自組織。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是戰鬥在一線的黨員的堅強後盾。在“生死時速”大馳援的第一線,在晝夜奮戰的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工地上,一名名共產黨員挺身而出,一個個戰鬥堡壘巍然矗立,哪裡任務險重,哪裡就有黨組織堅強有力的工作,哪裡就有黨員當先鋒作表率。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場戰“疫”中,各級黨組織要科學判斷形勢、精準把握疫情,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行動,最大程度降低疫情擴散。在防控疫情鬥爭關鍵部位、一線指揮部建立臨時黨組織,選優配強黨組織負責人,建好用好黨組織各項制度,全面發揮黨的領導優勢,引導黨員危急關頭、危險時刻衝鋒在第一線、戰鬥在最前沿。

擦亮初心底色,凝聚全力以赴的精神動力。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越是關鍵時刻,越見精神品質,越見黨性修為。在抗擊疫情的各條戰線上,廣大黨員幹部放棄春節團聚和休假,深入防控疫情第一線,挨家挨戶、逐人逐項摸底排查、掌握實情,及時迴應群眾關切,做好疫情資訊公開、政策宣傳解讀、衛生知識普及、心理疏導等工作,以實際行動調動和匯聚起各方智慧和力量,牢牢把握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主動權。初心使命,不是口號,不是空話,是每一個黨員幹部融匯於日常的自覺,是關鍵時刻隨時能經受歷練、接受檢驗的品質。在這場戰“疫”中,廣大黨員幹部必須要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堅守崗位、靠前指揮,身先士卒、帶頭衝鋒,堅決扛起護衛人民健康的硬責任,不在困難面前低頭、不在挑戰面前退縮,用行動詮釋“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的意志品性,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戰鬥中接受考驗。

堅定人民立場,凝聚眾志成城的磅礴偉力。“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推動歷史發展的是“行動者的群眾”。在一群群醫務工作者晝夜奔忙的身影中,我們看到了人民群眾迎難而上的無畏和剛強;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緊張的施工現場,我們看到了人民群眾打贏戰“疫”的信心和決心;在一條條具有鄉土氣息的宣傳標語和一首首接地氣的山歌、順口溜中,我們看到了人民群眾的擔當和智慧。人民群眾是抗擊疫情的最廣泛基礎,也是打贏這場戰爭的強大力量。他們站得出來、豁得出去,以“硬核”的作風和紮實的行動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在這場戰“疫”中,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充分相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中汲取打贏戰“疫”的強大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給工作心得發言2

當前,我國正處於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支援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加快發展,少不了一支下得去、待得住、幹得好的人才隊伍。然而長期以來,由於大城市發展機會多,導致很多人才選擇“孔雀東南飛”“進軍北上廣”,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人才相對匱乏的問題日益突出。各地組織部門要認真貫徹全國組織部長會議精神,積極主動作為,讓“孔雀基層飛”蔚然成風。

形成“磁吸效應”,讓人才“下得去”。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家有梧桐招鳳凰”,優勢資源、優質專案、優惠政策對人才有著天然的吸引力。要暢通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渠道,健全人才幫扶協作機制,實施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人才支援專案,重點圍繞產業優勢和民生專案加大人才支援力度,進一步吸引和補充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緊缺人才。要通過改革評價機制、完善公開招聘和崗位管理制度、加大激勵力度等傾斜政策,推動專家服務基層、“三支一扶”計劃等重點人才工程持續發力。要在柔性引才上下功夫,視野開闊、不唯地域、不唯學歷,研究探索用柔性化、彈性化方式引才,滿足本地需求的有效供給。要打造更加包容開放的創新創業環境,用科學、長遠、大度的評價標準評價人才的創新活動,允許“十年磨一劍”,容許失敗,鼓勵人才不畏艱難,勇攀高峰。

發揮“集聚效應”,讓人才“待得住”。引進人才待遇固然重要,但用票子、房子、位子、“帽子”留人總是暫時的,而營造一個創業有機會、幹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的“軟環境”,才是招才引智的長久之計。當前,一些地方在招才過程中重物質輕感情,簡單粗暴的在物質條件改善上盲目投資,卻嚴重缺乏與人才的情感交流;有的地方在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幹事創業等軟體方面有比較明顯的欠缺,人才引進後又流失的現象時有發生。各級各地要大興惜才愛才敬才之風,學會在感情投入上做文章,多往人才那兒跑一跑,多和人才交交心,舉辦人才交流座談會,及時瞭解人才的內心狀況,營造更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要加強關心關愛,做細服務保障平臺,為人才提供針對性、個性化、跟蹤式的精準服務,切實解除其在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幹事創業的後顧之憂,提升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的人才聚集力,讓人才價值得到充分尊重和實現。

激發“鯰魚效應”,讓人才“幹得好”。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就要給人才最好的時代舞臺。人才只有“才盡其用”才算“幹得好”。現實中,部分單位只重視引進人才,卻不注重人盡其才,甚至把費大氣力引進的人才當成擺設,造成潛在的浪費。各地各部門對引進的人才要充分信任、多壓重擔,搭好用才之臺,採取目標任務導向、個性化定製等使用方式,做好體制機制設計和政策調整工作,為人才發揮作用創造更多空間。要有監督考核的機制,對引進的人才進行考核評估,優勝劣汰,不發“鐵帽子”,確保盡其才盡其責,時刻保持人才隊伍有進有出、“一池活水”。同時,還要注重用才和培養開發並重,做好專業知識培訓和更新知識培訓,在“引才”的基礎上“育才”,不斷提高長遠發展、持續發展的後勁和活力。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給工作心得發言3

“你為什麼感動,又為什麼徹夜難眠?”,2020年元宵節特別節目詩朗誦《相信》,獻給所有在抗擊疫情中奉獻自己的衛生醫療工作者,為他們加油!值此不一樣的上元夜,筆者最想感謝“三座山”,因為他們撐起抗疫精神,給予我們無限的信心和希望。

火神山,您偉岸的身軀是苦難中的堅持與守護。“只有身處黑暗的人,才知道光明是多麼可貴”,在疫情爆發初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內心的彷徨和恐懼,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他們的身體和內心是多麼需要溫暖、呵護,但迫於病毒,人們不得不對他們“避如蛇蠍”。而在火神山,這座真正的“聖山”裡,有完善的醫療設施,有跟他們一樣“同病相憐”的“病友”,更有能給予他們溫暖、希望、信心的衛生醫療工作者,在這裡他們不再孤單、不再彷徨,更不用害怕,因為有“天使”在守護著他們。火神山就是這樣一個既方便醫護人員觀察、照顧、救治病人,又有利於疫情防控狙擊戰開展的地方,用他偉岸的身軀予以人們最需要的守護。

雷神山,您高大的身影是黑夜裡的燈塔,是黎明前的一絲曙光。雷神山,他不是謠言者嘴裡的“封閉式墳墓”,而是海岸線上的“燈塔”,讓在黑夜裡迷路的人能找尋到家的方向。這裡有更寬闊的空間,更充裕的床位,更多的醫護工作人員,給予病人們更好的治療條件,讓他們能更進一步看到希望,更有信心戰勝病魔,這對他們的醫治過程非常有利。更重要的是,這座在全國人民的期待和支援下建成的醫院,讓所有人親眼看到,我們黨從來沒有放棄過那些飽受折磨的人;讓病人看到大家都在努力提供幫助,希望他們能早日康復;讓“新冠”看到什麼叫中國人和“中國意志”,面對已經做好準備、建好“堡壘”的我們,失敗是它必然的結果。

鍾南山,您筆直的脊樑是此次戰“疫”的擎天一柱、定海神針。病毒面前誰不怕?就有人不怕!84歲帶隊出征,逆風而上,鬥敗“非典”,再戰“新冠”,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疫情爆發之初,對於病毒人人畏之如虎,卻又都不甚瞭解,以致謠言四起、以訛傳訛,是鍾南山老前輩在微博釋出疫情分析,告誡大家要帶什麼樣的口罩,如何做好防護……如數家珍般介紹“新型冠狀病毒”,他淡然的神情,堅定的語氣,給予人們極大信心。看著新聞裡、網路平臺上鍾老前輩蒼老的面孔,筆者感到,值此耄耋之年,本可賦閒在家,享受天倫之樂,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日子,但老前輩沒有選擇安逸的生活,而是毅然擔起抗疫的責任,不顧己身、直奔一線。從他匆忙的身影裡,我彷彿看到了沙漠里正在檢查放射源的鄧稼先前輩,看到了坐上回國郵輪的錢學森先生,看到了放下書本正在揉眼睛的楊絳先生,是啊,他們都是一類人—有著“中國脊樑”的偉大中國人。正是有著千千萬萬的“中國脊樑”才支撐起這偉大的社會主義新中國,我們在這偉大脊樑的支撐下戰鬥,抗疫的勝利不遠了!

“當災難來臨時,精神意志是人們抵禦一切危難的第一序列武器”。感謝“三座山”,感謝所有在前線無私奉獻的人們,是你們略顯瘦小卻又無限強大的身軀撐起抗疫精神,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