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無窮之路》觀後感個人通用三篇

觀後感1.33W

當我們認真的看過《無窮之路》後,會對人生產生許多新的看法,這時候寫觀後感就是非常好的記錄自己感情的方式,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無窮之路》觀後感個人通用三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無窮之路》觀後感個人通用三篇

《無窮之路》觀後感個人通用1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戰的“攻城拔寨”之年。人到半山路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越到緊要關頭、關鍵時刻,我們越要時刻緊繃一根弦、擰成一股勁,朝著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的奮鬥目標而不懈奮鬥。一段時間以來,脫貧攻堅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穩步推進,成效顯著。在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部分地區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產業基地的“面子工程”,沖水式廁所的“閒置現象”,就業扶貧的“酬勞問題”……這些“只開花不結果”“不敢動真格”現象,既阻塞了扶貧之路,更影響了脫貧質量。在實現全面小康的路上,切忌“只開花不結果”,必須要緊密聯絡實際,以困難群眾為主體,以破“難題”、斬“窮根”為要,不斷推動脫貧攻堅工作走深走實。

“駐村”仍需“駐心”。在當前,脫貧攻堅戰步入關鍵時期,許多黨員幹部到扶貧一線進行“駐村幫扶”。在他們當中,有的人始終堅持奮戰在扶貧一線,甚至成了“吃住在村”“生活在村”“工作也在村”的群眾眼裡熟悉的“村幹部”。他們紮根一線,與困難群眾朝夕相處,問情況、找方法、解難題。而有的人卻只注重“打多少次卡”“籤多少次到”“完善了多少資料臺賬”,與群眾打交道“少之又少”,每次到貧困戶家“打個轉”,便匆忙回原單位,下次來又不知道是什麼時候,讓“駐村”工作流於形式、止於表面。所以說,“駐村”仍需“駐心”,把心安定下來,把架子放下來,把腳步放慢一點,把耐心提高一點,把工作做細一點,這樣不僅能把心在村莊上“駐牢”,還能把心“駐”進困難群眾心中。

“扶志”還要“扶智”。教育扶貧,讓許多困難家庭的孩子不僅能夠有書讀,還能夠享受一定的學費減免及政策補貼,極大地促進了扶貧“扶志”。孩子上學不愁了,一些家長倒還真的“鬆了一口氣”,整天在家消磨時間,明明有勞動能力,也不出去找事做,到了月初就問“錢”到賬沒……孩子的“志”上去了,部分家長的“智”卻沒及時跟上。我們要加大對勤勞脫貧致富典型事例的宣傳,尤其是要對本地方、甚至是本村的脫貧模範正面典型進行宣傳,壯大主流輿論聲勢,不斷唱響“勤勞脫貧”的主旋律。此外,還要對不同的貧困戶實施精準施策,既要進行分類就業培訓,還要因人而異進行就業引導,以貧困戶願意聽、聽得懂、用得上的就業培訓知識,讓貧困戶學得會、用得上,激發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斬斷“因懶致貧”的“窮根”。

“輸血”莫忘“造血”。產業扶貧,作為九大扶貧工程之一,是精準脫貧路上的重要一環。在當前,許多地區根據自身地方實際情況,搭建扶貧產業基地,以產業分紅的形式增加貧困戶收益。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部分地區只注重提高經濟收入,而忽視了貧困戶這一主體,真正讓貧困戶經歷的少、參與的少、動手的少,單純地把產業基地當做“輸血”方式,而忘記了“造血”才是最關鍵的一環。搭建產業扶貧基地,務工主體就應當從貧困戶中進行挑選,前期多教技術,後期多進行指導、總結,以“造血”的決心打通“輸血”的“梗阻”。在扶貧路上,我們前期的“輸血”,就應為後期的“造血”夯實基礎,讓貧困戶能夠有一定的信心參與勞動,甚至進行自主創業,依靠自己的雙手獲得酬勞,從而進一步加快全面小康的步伐。

“只開花不結果”“要不得”,“只看果實”不注重“花朵的培育”“行不通”。扶貧路上,就“怕”動真格,一旦動了真格,就意味著要把心沉到基層一線,積極探索致富之路,注重激發貧困戶主動脫貧的內生動力;一旦動了真格,“開花、結果”便水到渠成,“脫貧、致富”亦是指日可待!

《無窮之路》觀後感個人通用2

黨的_大以來,中宣部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學習英雄模範、爭當“時代楷模”重要指示精神,在重大時間節點,緊密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廣泛開展“時代楷模”學習宣傳活動,大力唱響新時代英雄讚歌,讓“時代楷模”成為引領社會風尚的時代標杆,構建起定位精準、多方配合、社會聯動的重大典型釋出流程,形成了全過程全方位全媒體傳播矩陣,持續用榜樣的力量、楷模的風範帶動全社會見賢思齊、積極向上、奮發進取。之前已推出100位“時代楷模”先進個人或優秀集體,“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是第101個“時代楷模”。這也是對廣大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黨員幹部的激勵。

向“時代楷模學習”,牢牢把握精準。打好脫貧攻堅戰,成敗在於精準。援寧幹部深入推進精準政策,按照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的要求,紮實做好了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就業扶貧、危房改造、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態扶貧等精準扶貧重點工作。各級黨員幹部必須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扶持物件精準、專案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等“六個精準”,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問題,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彈炸跳蚤”,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扶貧到點上扶到根上。

向“時代楷模學習”,注重激發內生動力。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物件,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援寧幹部堅持依靠人民群眾,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堅持扶貧和扶志、扶智相結合,培育貧困群眾依靠自力更生實現脫貧致富意識,培養貧困群眾發展生產和務工經商技能,用人民群眾的內生動力支撐脫貧攻堅。各級黨員幹部要改進幫扶方式,多采取以工代賑、生產獎補、勞務補助等方式,組織動員貧困群眾參與幫扶專案實施,提倡多勞多得,不要包辦代替和簡單發錢發物。

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習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的先進事蹟,牢牢把握精準方略,注重貧困群眾激發內生動力,必將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無窮之路》觀後感個人通用3

6月30日,位於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的阿布洛哈村第一次迎來開往鎮上的客運班車,全國最後一個具備條件通硬化路的建制村終於通路了。這條短短3.8公里的通村路是攻克難中之難、堅中之堅的縮影,彰顯黨和國家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兌現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決心。

阿布洛哈村三面環山、一面臨崖,通村公路要在陡坡、絕壁上施工,地形地質條件複雜,尤其是最後一公里所經山體岩層表面極為破碎。但困難再大,也沒有修路的決心大。動用直升機空投施工裝置、派駐專人蹲點督導、專家進村踏勘、知難而進完成最後一公里“兩隧一橋”……為了65戶、253名村民,這條通村路耗時一年,建有3條隧道和1座橋樑,成為脫貧攻堅戰刻在大涼山的深深印記,充分體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絕不是一句空話。

實際上,在“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許多貧困村都類似阿布洛哈村這樣受限於自然條件,基礎設施落後、公共服務不足、產業發展薄弱,似乎擺脫不了貧困的命運。但是,這場人類歷規模的減貧事業,就是要致力於掃除所有脫貧盲點。越是阿布洛哈村這樣難啃的“硬骨頭”,越不會被遺忘,反而會投入更大力量進行幫扶。

精準扶貧、交通先行。如今,隨著村道順利貫通,阿布洛哈村這個因為“直升機修路”而備受矚目的“網紅村”,有望成為金沙江旅遊環線的重要目的地。而放眼全國,像毛細血管一樣分佈在廣袤鄉村的公路網,正承載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小康之夢,有力促進著資金、技術、產品、文旅等資源在城鄉間交流交融。

在當前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就是要瞄準問題,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和超常規的力度,讓各種資源彙集成軍、奪取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