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觀看我和我的父輩有感三篇

觀後感2.59W

看完一部影片後,相信大家肯定有很多分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觀看我和我的父輩有感三篇,供大家參考。

  

觀看我和我的父輩有感三篇

觀看我和我的父輩有感一
  
  一·《乘風》

  一片豐收的玉米地裡,一群人在輕鬆地收割玉米,說說笑笑,打鬧逗趣,一派快樂祥和景象。倏然天上傳來陣陣警報聲——是戰機!他們一個個緊皺眉頭,翻身躍上馬匹,扛起藏在草叢中的槍支,策馬揚鞭,衝向戰場。他們是抗日時期鮮為人知卻默默守護老百姓的英雄:冀中騎兵團!

  這次,他們為了保護村民安全到達根據地,選擇和實力懸殊的日軍展開一場以命相抵的血戰。危難時刻,團長馬仁興毅然決然地讓全然不知危險的兒子馬乘風,以及三個戰士暴露自己,將戰火引上身,而他帶領一眾人民和軍團撤離。他深知,和日軍奮戰,只有死路一條,他用他兒子和戰友的年輕生命,換來了群眾的安全。

  彼岸即是勝利!渡河時,群眾高高興興地坐上船,只有他,依舊眺望著,眺望著。只有那匹團長深愛的馬,馱著傳訊機,回來了,而馬背上的少年啊,卻再也見不到了……

  一路走來,新中國是在飄搖不定、風風雨雨中走過的,曾經有多少個戰士用鮮血,淋透了勝利的紅旗,自己倒在了奮鬥的路上,倒在了黎明的曙光前,沒有親眼目睹現在的繁榮昌盛啊。那些年輕戰士,扛下了所有風雨,讓後代盡享幸福。可他們也只是一群青年,甚至是少年啊!這些慘痛代價,豈是一句“不容易”便能說完的?豈是一聲感嘆,一句感謝便能道盡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二·《詩》

  在大西北,一群人隱名埋姓,努力幹著自己的事業。他們的工作,隱祕而偉大:航天工程師。鬱凱迎,一位火箭雕刻師,丈夫也是一名工程師。她的孩子常常追問:“爸爸媽媽,你們到底是做什麼的呀?”沉思片刻,他的丈夫給出了回答:“我的工作,是一名詩人,每天都要在天上寫詩。”爾後,鬱凱迎的愛人在航天試驗中不幸犧牲,她在吞嚥愛人犧牲的悲傷時,也要應付兩個孩子的質問:“爸爸去哪兒了?為什麼他總是加班?”而她卻沒有以淚洗面,而是更加努力的工作,終於圓滿完成了科學任務。女本柔弱,為母則剛,她用柔弱的肩膀撐起了整個家和國。

  那些航天人,他們不怕死嗎?

  不,對航天事業的熱忱,對祖國事業的信心,早已超越自己,超越生命。這,是航天人的極致浪漫。詩中寫道:“我的孩子,如果可以,我想告訴你:

  燃料,是點燃自己,照亮別人的東西;

  火箭,是為了夢想,拋棄自己的東西;

  生命,是用來燃燒的東西;

  死亡,是驗證生命的東西……”

  一句句詩,字裡行間流露著對祖國的赤誠。如今,我們的航天技術早已遙遙領先,傲視群雄,在這傲人成績的背後,卻是一個個航天人前仆後繼、奮鬥終生的結果。翻看歷史資料,我國第一枚近程導彈,竟是科學家們一個個用算盤打出來的!多麼艱苦的環境,也阻擋不了我們對進步的渴望,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三·《鴨先知》

  那時,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過祖國大地,更多人還是持坐壁上觀的態度。而徐崢飾演的“爸爸”因為思想太超前,不斷遭到否定和打壓。他卻勇敢地“試水”,製作出了中國第一支廣告。他常常對兒子說:“春江水暖鴨先知,我們要做,就要做第一隻敢於下水的鴨子!”十幾年後,他的兒子造出了上海第一大高樓。敢於創造,勇於創新,越是風欺雪壓,越是不被看好,越奮力向上突破自我,這是中國人的精神和力量,正是因為這樣,才有了我們高科技的發展,敢想敢實現,就是中國人刻在骨子裡的。

  四·《少年行》

  沈騰扮演的邢一浩,是來自2050年的機器人,作為實驗專案,穿越回了2021年。男孩小小,他的父親是人工智慧研究學者,在實驗中犧牲,而他繼承了父親的聰明才智。邢一浩被陰差陽錯地被認作小小的父親,溫暖的治癒了小小的童年。回到2050年,小小成為了邢一浩實驗專案的負責人,他和邢一浩相識一笑,肩並肩走向未來。

  現在中國科學技術飛快發展,沒有人妄想以科學技術壓倒我們。別人研發的,我們也要有;別人望而卻步的,我們也能研發,這就是中國人的熱血和骨氣。

  前幾天孟晚舟回國,代表了我們祖國不畏強手,美國試圖阻擋華為進步,阻擋中國進步。但這些小小的絆腳石,我們早已不放在眼裡,不屑一顧。誰要想在中國面前橫行霸道,都需要三思而後行了!那個積貧積弱的中國一去不復返了!清醒吧,認清現實吧,別想著再無禮地欺壓中國了!

  科學研究的成績,是我們的底氣,使我們傲然屹立於世界,是真正的“東方不敗”了!

  一部電影,將父輩們的樸實無華,熱血澎湃的激情展現的淋漓盡致,他們赤手空拳,打拼下這番繁榮富強的江山,在笑和淚中,感受他們的至上榮光。新一代的少年,只有不懈努力,不畏艱辛,才能配得上延續這萬里河山!
  
  觀看我和我的父輩有感二
  
  國慶假期,和朋友一起觀看了影片《我和我的父輩》。影片以祖國的“抗戰時期”“兩彈一星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現代時期”為背景,深刻展現了“父輩”的“寶貴精神”和“後代”的“傳承奮鬥”。生逢盛世,何其有幸。我們要汲取影片中蘊含的精神之力,將自身發展和“偉大事業”緊密相連,堅定理想、積極作為、展現擔當,為祖國未來發展得更加繁榮昌盛貢獻力量。
  
  汲取“人民至上、勇於鬥爭”精神
  
  “人民至上”的精神理念,在影片第一對父子的故事中,被體現得淋漓盡致。當“舍小家、顧大家”的“選擇題”擺在了眼前,“父親”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人民至上”這一答案。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時,就堅定了讓“人民當家作主”的理想信念。通過一場場艱苦卓絕的鬥爭,讓千千萬萬的人民群眾看到了“希望”——中國共產黨才是“最廣大人民的政黨”。每一名戰士苦練克敵本領,戰場上奮勇戰鬥,是因為他們始終“將人民放在心裡、排在第一”。身為黨員幹部,我們要汲取“人民至上、勇於鬥爭”精神,把人民群眾的事“排在第一”,勇於和人民群眾的各種“急難愁盼”鬥爭,勇於和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的“敵對勢力”鬥爭,勇於和不利於社會穩定的“歪風邪氣”鬥爭,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成為勇敢的“先鋒鬥士”。
  
  汲取“艱苦奮鬥、甘於奉獻”精神
  
  “從無到有”往往是“最艱難的”,但也是“最偉大的”。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將中國人的“腰桿子”挺得更直,第一代航天事業的“先驅者”們,在極其艱苦的自然環境下,肩負著祖國和人民的殷切期望,“隱姓埋名”的奮鬥在“荒灘、沙漠、戈壁”之中。前不久,在宇宙深處“出差”的三名航天員順利返回,標誌著我國航天領域的技術能力具備了較為成熟的經驗,航天事業已然居於世界前列。這就是“艱苦奮鬥”的力量,也是“甘於奉獻”的成果。身為黨員幹部,我們要常讀常思“兩彈一星”的故事,深刻緬懷銘記那些曾經奮鬥在“沙漠、荒灘、戈壁”中的“前輩”們,學習他們身上的“艱苦奮鬥、甘於奉獻”的精神,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面對各種“急難險重”不講任何條件克服,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條做好各項工作任務。
  
  汲取“積極向上、開拓創新”精神
  
  無論我們面對怎樣的窘迫處境,總應該以積極向上的精神來面對。當一條路行不通的時候,我們就應該以開拓創新的精神廣開思路,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新途徑。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進入了迅猛發展的“崛起”時代。各行各業得到繁榮發展,呈現“百花齊放”的壯觀景象。改革開放的“包容性”,成為時代的鮮明特點,給予了人們成就理想的內生動力,湧現了一大批具有“積極向上、開拓創新”精神的、推動社會發展的“風雲人物”,他們為今日祖國之盛世完成了“關鍵轉折”“完美過渡”。身為黨員幹部,我們要汲取“積極向上、開拓創新”精神,面對一時的“挫折”“坎坷”,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面對工作,要結合實際給出自己的聲音,提出自己的想法,摒棄“一成不變”的“過時套路”,淘汰“毫無作用”的“陳舊方法”,掌握工作“新動態標準”,走出“新路子”、搞出“新花樣”、做出“新成效”。
  
  汲取“攻堅克難、接續傳承”精神
  
  “科技的高峰,是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攀登,一代一代人的傳承,才能抵達的風景。”放眼當下,“中國製造”早已享譽海內外。著眼未來,“中國創造”也已步入新平臺。近些年來,不論是“鯤鵬號”“天眼”“天宮一號”等眾多“國之重器”的成功研發,還是“東風家族”“雙航母”“殲-20”等陸海空“國防力量”的全面增強,都彰顯了“科技大國”的地位,為邁向“科技強國”的奮鬥目標打下了“深厚基礎”。身為黨員幹部,我們要始終發揮“攻堅克難”精神,在各自領域裡認真學習業務本領,成為名聲響、能力強的“行家裡手”。注意做好“接續傳承”工作,用心培養“萌新”“小白”,使之成為講政治、重公道、業務精、作風好的“接班人”,攜手助力黨和祖國各項偉大事業的“蓬勃發展”。
  
  觀看我和我的父輩有感三
  
  今日,觀看完《我和我的父輩》後,我的內心感受諸多。
  
  《我和我的父輩》該片由《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四個單元組成,以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為歷史座標, 通過“家與國”的視角描寫幾代父輩的奮鬥經歷,講述中國人的血脈相連和精神傳承,再現中國人努力拼搏的時代記憶。
  
  《乘風》影片取材於抗日戰爭時期一支戰功卓著的鐵騎隊伍——冀中騎兵團,他們為保護群眾撤離,拼死抵抗日軍,電影描繪了一組騎兵團與冀中人民共同抗擊日寇侵略的軍民群像。
  
  《詩》以1969年我國研製長征一號火箭、發射首顆人造衛星為背景,以一個普通航天家庭為切口,展現父母一輩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航天精神,以此向中國航天人致敬。
  
  《鴨先知》取材於中國第一支電視廣告誕生的背後故事。生長於上海的徐崢再次聚焦上海的弄堂生活,以此致敬改革浪潮中敢為人先的父母一輩。徐崢飾演的趙平洋將和韓昊霖飾演的兒子“鼕鼕”一起成為這場創新浪潮的關鍵人物。
  
  《少年行》機器人“邢一浩”肩負特別使命從2050年回到2021年,邂逅了懷揣科學夢想的少年小小,兩人意外組成了一對臨時父子。在機器人老爸的影響下,少年小小將堅定地追求科學夢想,少年強則國強,偉大夢想、科技創新精神在這對“父子”間實現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