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紅色電影井岡山觀後感

觀後感8.17K

  紅色電影井岡山觀後感

《井岡山》這部電影講述的是老革命家在毛澤東的帶領下開闢第一個農村根據地,與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不屈鬥爭的故事。下面是本站小編帶來的五篇紅色電影井岡山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紅色電影井岡山觀後感

 

紅色電影井岡山觀後感一

1927年10月,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來到寧岡井岡山,建立以寧岡縣為中心的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建立蘭花坪。在毛主席帶領下,從一隻小部隊,直至建立新中國,其經歷的坎坷,困難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其克服困難的精神,是我們要學習和發揚的。我作為一個黨員要繼承革命前輩的遺志和井崗山精神,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問新路,依靠群眾,勇於勝利。”

《井岡山》是一部相當好的電視劇,它不同於以往那些革命軍事教育片,它走出了英雄人物高大全,反面人物壞到底的模式,深刻描寫了革命鬥爭殘酷性,也深入描寫了各個人物的內心活動。劇中“朱毛”二字是全劇的一個高頻詞,朱德和毛澤東也會因為意見不合而爭吵起來,也會犯錯誤,而某些叛徒在革命初期也是英勇善戰,不怕死的,可後來因吃不起苦或者經不住物質的誘惑而蛻變成叛徒。這才是真實的歷史寫照。人都是在不同環境,不同條件下慢慢變化的,做為歷史劇應該本著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去還原,《井岡山》劇注意到了這一點,這也是與以往那些主旋律片不同的地方。

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毛主席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要有“好鬥”精神,要有戰鬥力!大紅鷹98年建廠,經過坎坷變化,中間克服了種種困難,經歷了不同常人的磨難,但這些困難阻擋不了大紅鷹前進的腳步,在張總帶領下,如今已成為VE行業一個重量級廠家,

馬雲曾說:決定21世紀商業命運的是小企業! 決定生態系統的命運的不是獅子老虎,是地裡面的微生物。大企業決定了整個生態鏈的命運,但是二十一世紀決定商業命運的一定是小企業,因為微生物的變化→導致土壤變化→草木變化→羊群變化→獅子老虎變化。所以這裡的“小”不是指的企業規模,而是靈活,有特色,有附加值的企業。大紅鷹,就是這樣的企業,我們有著其他企業無與倫比的制度優勢,可以靈活的應對市場變化,這也許是我們的生存法則。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理想、有目標,才能努力以赴。我們的目標是把維E做到中國一流,世界領先,做出我們中國自己的品牌,一個叫得出,叫得響的品牌,相信在張總帶領下,大紅鷹一定會騰飛!

紅色電影井岡山觀後感二

眾所周知,井岡山是中國第一個革命根據地。在觀看了《井岡山》這一紅色勵志電影後,我更感到井岡山這個地理位置在黨的歷史上的重要作用。影片講述的是毛主席帶領秋收起義後的隊伍進入井岡山並建立中國第一個革命根據地的內容。

在井岡山上,中國共產黨在上面的時間並不長,但為中國開闢了一條成功之路;尤其為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井岡山精神。在毛主席等老一代革命領導人的帶領下在井岡山上多次反圍剿成功並建立革命根據地。這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開啟了中國共產黨農村包圍城市的偉大實踐。正是因為井岡山上毛主席的大膽創新,從此為中國革命迎來新的面貌。在井岡山上人們發揚傳統並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念、敢闖新路。

在黨的老一輩領導人的堅強領導下,同志們建立起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這是我從影片中學到的最大的知識,這更加讓我堅定了聽黨的話跟黨走的決心。井岡山精神精髓的第二點實事求是的精神路線,這也是當下中國共產黨工作的重點。實事求是是對工作的認真,毛主席就十分深刻的理解並落實了這四字的真實內涵。實事求是這和我們現在所講的“三嚴三實”中的“三實”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呢?還是

說毛主席在當時情況與我們現在十分類似呢?無論怎樣,實事求是都應該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做到的。

井岡山精神時是毛主席所創立的而其第三點更是鮮明提出黨管武裝的基本原則。即當下我們喊得最多的聽黨指揮,這是我軍永遠不變的軍魂,也是我們不變的信念。井岡山精神的第四點是血肉相連的幹群關係。在紅軍出現之前,只要是軍隊就會和普通百姓有化不開的仇恨,而在紅軍來到井岡山的第一件事便是與當地老百姓搞好關係,開展群眾工作。老百姓也是第一次發現紅軍與其他軍隊的不同,從此也就發展成了血肉相連的幹群關係。從影片中這一點更是得到多鏡頭的描寫。第五點就是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當時的軍隊沒有誰給發軍餉,沒有誰給發糧,槍都是從別人手裡搶過來的。當時的軍隊一窮二白,如果當時沒有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就不可能有現今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更不可能會有現今的新中國。創業精神是我們黨和軍隊立根發芽的一個重要基礎。聯絡到現今,我們軍隊正是缺乏這種精神,沒有好好發揚創業精神。

《井岡山》這部紅色電影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當時共產黨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發展到今,經歷了多少次的艱難險阻,而其中所體現的精神是我們最不應該忘記的、也是當代軍隊缺乏的。我們軍隊現在正在慢慢遺忘一些東西,如果我們那天真的忘記了我們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這隻人民軍隊就會失去應有的戰鬥力。軍隊的戰鬥力來源不僅僅是平時的軍事訓練,還有我們軍隊必須要銘記和傳承的精神。《井岡山》這部影片應該多看,看後多思考多反思,當下我們的所作所為是否對得起當年那些為中國革命而流血犧牲的人,我們平時的懈怠消極是不是就是對革命先烈的不尊敬?

看完《井岡山》後,我有了很多的思考和感觸,特別是其中所體現的井岡山精神——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黨管武裝的基本原則、血肉相連的幹群關係、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更應該是我們去銘記和傳承的。

紅色電影井岡山觀後感三

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週年,2007年8月,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在黃金時間播出了36集電視連續劇《井岡山》。它是一幅完整地表現井岡山革命鬥爭的歷史長卷;是一段革命先驅面臨生死存亡,力挽狂瀾的風雨歷程;是一代偉人鐵骨柔腸裡鮮為人知的非常情懷;是一曲彙集歷史,蕩氣迴腸的英雄讚歌。懷著一份深情,帶著一種執著,我如飢似渴地看完了全部《井岡山》,它引我走近了這片紅色的土地,讓我倍加敬仰巍巍井岡山。因為中國革命的火種,就是從這裡點燃。

1927年,毛澤東同志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剛剛踏上井岡山時,鬥爭環境異常艱苦,強敵“會剿”,又實行殘酷的經濟封鎖,根據地缺衣少食,日用品匱乏,困難到了極點。“抬頭望見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澤東;迷路時想你有方向,黑夜裡想你照路程;困難時想你有力量,勝利時想你心裡明。”是啊,當年的“毛委員”不正是工農大眾和紅軍將士們心中的“北斗星”嗎?我看到,毛委員晚上工作的燈芯,由三根減為一根。湘贛邊界紅色政權的財政部長餘賁民,組織生產了大批棉衣棉褲,自己卻穿著單衣單褲過冬。我還看到,陳毅在大井割稻子,朱德用扁擔運糧,“三大紀律和六項注意”,還有膾炙人口的“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道香”的歌謠。讓我更看到了紅軍將士們旺盛的革命鬥志和樂觀主義情懷。

紅軍是人民的軍隊,紅軍的改編和建設,都以不損害根據地人民的利益為最高原則。劇中有多個情節向我們展示了軍民一家親的感人場面。如在起義部隊開赴井岡山途中,鍾大龍利用短暫休息時間到老鄉地裡挖來紅薯,分給飢渴疲勞的戰友,卻遭到毛委員的批評,他還自掏銀元讓羅榮桓送到紅薯地裡。又如發現曾士峨鞭打俘虜,毛委員便語重心長地教育他說,俘虜也是窮苦農民出身,不可虐待。不僅不能虐待,不願意留下的,還發給回家盤纏。而所有這些以民本為主導的新型措施,都為紅軍贏得根據地民眾的擁護和支援,創造了很好的條件。所有這一切,形成了一道道軍民血肉相連,什麼力量也攻打不破的“真正的銅牆鐵壁”。井岡山根據地成為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新起點。

1929年,紅軍反“圍剿”失利,敵人以20倍的兵力向根據地反撲,瘋狂地叫囂要把井岡山“石過刀,草過火,人換種”。當時,留在小井紅軍醫院的130多名傷病員,因不肯暴露部隊行蹤,一一慘遭屠殺。在那濃煙滾滾的陰霾下,500裡井岡,一片火海,滿目瘡痍,處處焦土。面對生死考驗,堅定的共產黨人大義凜然,威武不屈。花蓮縣縣委書記劉仁堪臨刑前,高呼革命口號,被敵人割掉舌頭,就用腳趾蘸著自己的鮮血寫下“革命成功萬歲”幾個大字,最後壯烈犧牲。朱德同志的妻子伍若蘭在戰鬥中不幸被捕,面對敵人的酷刑和利誘,她斬釘截鐵地說:“共產黨人從來不怕死,為人民解放而死最光榮。若要我低頭,除非日從西邊出,贛江水倒流。”我注意到,每每在革命遭受挫折的時候,都會聽到毛委員這樣教育他的戰友,失利是暫時的,付出一些代價也是必需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岡山永遠不會丟!“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正是這種堅強如鋼的革命信念,使得井岡山軍民同仇敵愾,同心協力,齊上戰場,共同殺敵。那些揮舞著大刀長矛、土槍土炮的群眾,滿山飄揚的紅旗,四處的喊殺聲,形成震天的威力,百折不撓,愈打愈勇。

井岡山這段驚天動地,光照千秋的革命歷史,是與毛澤東個人的大智大勇密不可分的。選擇井岡山只是他科學分析敵我形勢後,抓住一切有利時機發展和儲存革命火種的第一步。其後,井岡山火種的每一次旺盛,都無一不是他的正確主張得到貫徹執行的結果。相反,井岡山火種的每一次挫折,也無一不是因為他的正確主張受到干擾、抵制甚至排擠的結果。紅軍將士們不斷從勝利中總結經驗,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毛澤東同志說:“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朱德同志說:“井岡山丟了,我們還會打游擊,邊走邊打游擊,邊播下革命的火種。”我看到,在地圖上,凡有紅色箭頭所指之處,必有鋼鐵撞擊之火。“留下一點星火,定能燃遍萬里江山”(陳毅)。井岡山啊,有多少熱血男兒,從四面八方湧向你的懷抱。井岡山啊,你慷慨地接納了千萬兒女,用你寬闊的胸膛,鑄就了革命的搖籃。一支槍,一杆梭鏢,一排石陣,一門大炮,讓強敵丟盔卸甲,“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有人曾疑問:山溝裡能出馬克思主義?毋庸置疑。在井岡山彎彎曲曲的小路上,毛澤東同志邊行走邊沉思,寫出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永新調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輝著作。首次提出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著名論斷,回答了一些人“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問,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理論。這一理論,像七月的聖火,驅散迷霧,蕩盡烏雲,使東方的巨輪駛出歷史的漩渦。這一理論,像一盞明燈,在井岡山翠竹間閃爍,照亮了二萬五千裡漫漫長路,照亮了華夏神州的上空。這一理論,使中國革命從黑暗走向黎明,從勝利走向勝利,取得了最後成功。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讓井岡山精神長存,讓井岡山火種,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紅色電影井岡山觀後感四

看到一場轟轟烈烈的革命武裝起義打響,當時的我是如何的激動中國第一個農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武裝鬥爭,因此,毛澤東與朱德成了我所崇拜的物件,每在電影上看到他們總有種說不出的激動。

紅軍是人民的軍隊。所以,毛澤東對紅軍的改編和建設,都以不損害根據地人民的利益為最高原則。劇中有多個情節向我們展示了軍民一家親的感人場面。譬如:在起義部隊開赴井岡山途中,鍾大龍利用途中休息的時間,到老表地裡挖紅薯來分給飢渴的戰友。卻遭到了毛澤東的婉轉批評,他還自掏銀元要羅榮桓等送到紅薯地裡。又譬如,毛澤東發現曾士峨等鞭打俘虜,便語重心長地教育他說:"俘虜也是窮苦農民出身,不可虐待。不僅不能虐待,不願意留下的,還要發給路費。"而所有這些以民本為主導的新型措施,都為紅軍贏得根據地民眾的擁護和支援,進駐井岡山和發展隊伍創造了條件。

紅軍與地方人民群眾的心連心,是紅軍作為新型人民軍隊區別於其前身和國民黨軍隊的顯著標志。如果說毛澤東在三灣改編中提出的"支部建在連上"、"三大民主"、成立士兵委員會等重要建軍原則,為紅軍的人民性奠定了堅實基礎的話。那麼,在以後開闢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中,他又先後創造性所提出的"三大紀律和六項注意"和"三大任務"新的建軍原則,更為我軍在開展對敵作戰中,取得根據地人民的同情與支援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們只有維護人們民的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這是千千萬萬個戰士心中永記的話,有了這句話,才有那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我曾想過,作為當代少年,我應該以怎樣的面貌來報答井岡山,回報井岡山千千萬萬的英雄,如果沒有當時井岡山這個革命根據地,後邊的壓迫也許是無止境的,用血汗,用身軀,築起保衛中華的“長城”,他們感動過億萬中華人民,登上井岡山,無論是誰都會體會到井岡山會師的精神,那裡靈魂永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武裝革命,包圍中華。一團烈火,燃燒著中華大地,燃燒著我的心。

因為從小喜歡毛澤東詩詞,我看了建軍八十週年獻禮電視劇《井岡山》,看完以後感慨良多,這部電視劇比較客觀地反映了毛主席在井岡山時代處於逆境中的形象,而以往此類革命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反映的大多是處於絕對領導地位的毛主席運籌帷幄的光輝形象。

從秋收起義後被迫上井岡山到長征結束的8年中,毛澤東經歷了諸多的逆境,用他自己的話說“就像個小媳婦”,經常沒有發言權,甚至一度連黨籍都沒有,成為“無黨人士”的師長(因周魯誤傳中央的決定)。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組織上不信任、同志們不支援”,一方面,組織上(中央和湖南省委)對於他未能按照既定方針奪取長沙等大城市的戰略思路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另一方面,在紅四軍七大上通過選舉的方式被自己參加過秋收起義的同志免職更是讓他也有焦躁、煩悶之類的種種心態。

屯兵于堅城之下,紅軍在沒有毛澤東指揮下連吃敗戰,痛定思痛,中央終於重新啟用毛澤東,這次看36集電視連續劇《井岡山》,“朱毛”二字是全劇的一個高頻詞。毛澤東先上井岡山,接著朱德帶著毛澤東派人送去的《三國演義》下冊,也抵達井岡山,來了個“兩冊”合一,“朱毛”會師。劇中,通過朱德、毛澤東和陳毅等人之口,反覆強調的一句話就是:“朱毛不能分,也不會分!”

紅軍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政治主張,無疑解決了廣大農民“耕者有其田”的吃飯問題。農運大王毛澤東十分關注農民問題。因為,農民問題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問題關係到無產階級的領導權,關係到無產階級革命的同盟軍,關係到民主革命的成敗。也就是,誰得到了農民的擁護,誰解決了農民問題,即土地問題,誰就取得了中國問題的發言權和執政權,誰就是勝利者。

“支部建在連上”也是我黨我軍成功的法寶,5000多人秋收起義的隊伍到三灣時只剩下700多人槍,脫離隊伍的有之,悲觀失望的有之,毛澤東敏銳意識到如果不能“黨指揮槍”,有淪為流寇的危險。三灣改編是建設新型人民軍隊的重要開端,在人民軍隊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後來,毛澤東在總結井岡山斗爭的經驗時指出:“紅軍所以艱難奮戰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

紅色電影井岡山觀後感五

走進演播大廳,說不激動是假的——現場觀看國家級的演出,多麼難得的機會啊!拿著手中的入場券,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在我們默默地期待中,表演開始了,整個大廳頓時鴉雀無聲。

主持人走上舞臺的瞬間,激昂的音樂也響了起來,這次演出不單單只是表演,在表演中還講述著革命的故事。

只見一支隊伍走了上來,音樂響起,他們隨之開始舞動起來,激昂的旋律加上這動人的舞蹈,給了我們一場視聽盛宴,讓我們沉醉其中。一句話說得好:“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看起來輕而易舉的演出,必定花費了不少功夫吧。

隨著劇情的跌宕起伏,曲調也時而激昂,時而沉重,時而歡快,我沉醉於這場視聽盛宴中,思緒不由得跟著劇情的發展而走著。忽然一聲嘶啞的吼叫,引發了觀眾的注意。臺上一位女演員,只見她仰天嘶吼,用力地拍打著懷中的年輕戰士,而他卻如一塊木頭,不給予半點反應。她抬起那雙顫抖的手,小心翼翼地檢視懷中親愛的人。她的表情看起來對此不可置信,隨後將他背了起來,還沒走兩步便摔在了地上。我原本以為她會放棄,但她又將戰士背了起來,後又摔了下去,如此迴圈……

雖說是表演,但真實卻是毫無疑問的,她所表演的是戰爭後與親人的生離死別。出色的演出再配上淒涼的音樂,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戰爭是殘酷的,它代表著犧牲,代表著生死離別。看,舞臺上正在演繹有情人分離時的場景,男人對女人說:“我會一直給你寫信,當你收到空白信件之時,便是我犧牲之時。”說得多麼殘忍,但又是多麼悲壯!因為戰爭,即使相愛,也無法相依相伴!

革命中不只有親情與愛情,更有信念。革命道路困難重重,但光明前景讓人無限憧憬。革命者不斷往前倒下,但後繼者不斷再衝向前。“殺了我一個,自有後來人。”即使經歷大革命失敗,他們堅定信念,從不氣餒,依舊向前。後來他們依靠群眾,團結群眾,與人民建立魚水情深的關係。後來即使敵人多次圍剿井岡山總部,但沒有嚇倒井岡山兒女。他們為信仰而生,為信仰而戰,為信仰而死。最終,勝利屬於革命者,屬於人民群眾!

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鬥的山,英雄的山,偉大的山!井岡山精神將永遠流傳下去,我們一定會繼承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