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優秀作文

家鄉的風俗,作文模板5篇

通過寫好一篇作文,我們能更好地向他人展示我們的思想,作文的寫作需要點題,凸出作文的主題,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家鄉的風俗,作文模板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家鄉的風俗,作文模板5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篇1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一個人的家鄉都有著自己獨有的風俗,而我們家鄉的風俗也與眾不同,獨具特色,處處都彰顯著風俗的獨特魅力。

我的家鄉在淳安,我們這兒的風俗——跳竹馬,是最有代表性的。每年最熱鬧的時候,也就是在春節的時候,家鄉的跳竹馬活動就開始了,這表演我看過幾次,十分隆重,也極具特色。

我印象最大的是,今年的跳竹馬了。那一天是村裡來了藝人們的一天,說是藝人,其實是村裡平時表演的人。

不一會兒,城裡鄉下,不少人們都聚了過來,到了舞臺旁,大家都趕來一睹熱鬧。

隨鞭炮與鑼鼓聲的響起,竹馬也開始“翩翩起舞”,老幼青壯年們都從各地紛紛的趕了過來。不一會兒,竹馬錶演到了高潮部分,人們不禁歡呼著,鼓起了掌。有些人也想去穿那一身竹馬服,與他們共舞呢!

竹馬演出的地方,在村裡的“毛族廣場”上。表演進行到了最後部分,在後臺的村幹部們居然也加入了大家的表演,有了領導們的加入,我們就更開心了。

竹馬錶演完了,睦劇也隆重的登場了,主要戲目有《南山種麥》、《挑女婿》等,也是十分精彩。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能體現出我們習俗的獨特魅力。我們應該要去保護,傳承這種美好的習俗,讓美好與快樂持續下去。

家鄉的風俗,作文篇2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聽到這首童謠,必須會想到端午節。今日,我就來講一下端午節吧。

一般人認為端午節起源於偉大的愛過主義詩人屈原投江自盡,被後人所紀念,也有一些人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伍子胥自殺後,被吳王投入江中。總之,類似的傳說五花八門,但最流行的說法是紀念屈原說了。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我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湧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向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已經成為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日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就拿我們寧波來說吧,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聽老人說這樣能夠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還沒等粽子出籠,饞嘴的我們早已掂起腳,準備大吃一場了。

?我們的節日》一書,還為我們介紹了植樹節,勞動節,母親節,建黨節,建軍節,七夕節,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重陽節,元旦節等節日的來歷和活動方式,讓我們在愉快的閱讀氣氛中領略了我們所生活的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節日,對各地的民俗文化有了必須的印象,更讓我們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家鄉的風俗,作文篇3

“咚咚咚,啪咚咚咚咚!”大年七年級的街上光景熱鬧極了,街上人流如潮,到處一片喜慶的紅色,聲音就像放鞭炮似的連綿不絕。

在我的家鄉,大年七年級一定少不了劃綵船,更少不了圍觀的群眾,一個人穿得花花綠綠的在踩船裡把腳伸出來,兩隻手抓住綵船兩邊,旁邊有兩個手拿紅綢帶同樣穿著花花綠綠的,三個人隨著旁邊唱的那個老爺爺的節奏,邁前邁後地扭動著,絲帶像是跳舞的蝴蝶一般上下飛舞,旁邊還有一套樂隊,敲敲打打,歡慶新年來到,並祝願明年有一個好收成。

每當街上一開始吆喝,我都會跑到樓下等待表演,街上沸沸揚揚,滿街的.人都盯著他們,很快鑼開始敲了,“鐺一一鐺一一”有節奏地發出聲響,突然,一轉話風,鼓也加了進來,老爺爺拿起木棍,摸摸鬍子,開始唱道:“嘿呀!胡呀啦胡也!嘿呀!呼呼呀胡也!”走過的巷子無不歡聲鼓掌的,“啪啪啪”的掌聲在人滿為患的巷子裡響起,過了好一陣子才停息。停頓片刻後,那老爺爺用頭大身細木棍輕輕地敲著,有一水盆那麼大的鼓,越敲越重,越敲越快,突然一停,人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一眨眼,管絃樂組做好了準備,樂器一起奏了起來,老爺爺唱歌像小雞啄米一般,字字清楚不含糊,在最高潮的時候,三個人同時從一間房門走出來,划起了綵船,調子又回到了開始的調子“嘿呀!胡呀啦胡也!嘿呀嗎胡呀嗎胡也!"也許這就是告誡人們勿忘初心的根本吧!

節目到了尾聲,唱歌的老爺爺聲音越來越小,劃綵船的人步子也放慢了!紅色的綵帶絲綢卻還舞得起勁,上下翻舞著。是啊!傳承的中國長河就如絲帶一般,永遠也不會斷掉,那些銘記的與永遠的,永遠會傳承下去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篇4

我們有許多傳統節日,比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等等,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而我今天要說的就是春節的一些風俗。

首先,得從大年三十早上說起,早上媽媽和奶奶會把家裡裡裡外外收拾乾淨。然後吃完飯我就和爸爸一起貼春聯。時間一晃,到了晚上,親朋好友都回到家中。大家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互相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子坐在一起玩著手機,聊著天。而大人們在房間裡有的打牌、有的打麻將,還有的在看春晚。直到很晚,才上床睡覺。

大年七年級早上,我總會早早地起床,喝一碗香濃甜美的棗子湯,寓意著這一年都甜甜美美。新的一年就在爆竹聲中開始了。

這時我不禁想起王安石的《元日》中的詩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有了這句詩的薰染,春節的氣氛又變得更加濃厚起來。伴隨著一聲聲的祝福,新年的拜年環節到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歡的環節了。因為每當此時,我的腰包就變得鼓鼓的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朵美麗的煙火,五彩繽紛,真讓人覺得其樂無窮!

這就是我家鄉春節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篇5

湯圓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最早是宋代民間所流行的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以白糖、芝麻、豆沙、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

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戶戶都會包湯圓,而軟糯香甜的湯圓不僅好吃,還寓意團團圓圓。湯圓在我國流傳已久,早在漢文帝時期,就已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節。

湯圓的做法也很簡單,在碗中加入適量的糯米粉,再加入開水,不斷揉麵,直至像橡皮泥一樣有韌性,接著揪下若干麵糰,搓成一個個小圓球。再求得中間掏個洞,雙手配合把洞口揉大,將餡料放入洞中,把洞口封好,再搓圓。把湯圓放在燒開的水裡,不一會兒就熟了。

吃著美味的湯圓,媽媽給我講了關於湯圓的傳說。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昭王在復國歸途經過長江時,看見有物浮於江面,色白,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眾人皆不知此為何物,楚昭王便派人前去詢問孔子,孔子曰:“此浮萍果也,得知者主復興之兆。”楚昭王聽後喜出望外,正好那日是正月十五,之後,每逢此日,便命手下仿製此果食之。

湯圓寓意家人團團圓圓、和諧幸福,漸漸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後來正月十五吃湯圓,漸漸成了習俗。

標籤:模板 風俗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