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優秀作文

家鄉的風俗,作文8篇

精彩的詞彙是可以幫助作文加分的哦,作文的寫作需要點題,凸出作文的主題,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家鄉的風俗,作文8篇,感謝您的參閱。

家鄉的風俗,作文8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篇1

我的家鄉坐落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裡。那裡雖然沒有都市的喧囂,但家鄉的風俗活動的熱鬧氣息足以傳遍方圓百里。

正月初十的早晨,公雞洪亮的打鳴聲傳遍了全村,人們便不約而同地忙起活來了。村裡的老人說,正月初十拜菩薩,要準備雞、酒、茶獻給菩薩,才能求得未來一年的風調雨順。很快,家家都把拜菩薩的“標配”食物做好了,大家陸續把食物、桌子等搬到了運動場上。不過一會兒,運動場已是人山人海了。

接下來還有擺菜、說吉祥話、旁人獻茶等。但最讓人喜聞樂見的是舞龍了。舞龍的隊伍從入口衝了進來,他們穿著統一的服裝,排著整齊劃一的隊形,舉著頭頂上的龍左搖右擺地舞著,動作極為協調。他們舞動著的不僅是頭頂上的龍,還舞動著他們的青春,舞動著他們的熱血,更舞動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舞龍的表演者舞得那麼精彩,也讓人們躍躍欲試,想大展身手一番。

“龍”走了,“菩薩”來了。那“菩薩”是由一群中年男子抬著的。他們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健步如飛,一點兒也看不出歲月的痕跡。活動在人們燒香、拜菩薩中落幕了。

家鄉的風俗,以獨特的文化被世人傳承,像一罈陳年美酒沁入人們的心田。

家鄉的風俗,作文篇2

春節是一個美好的日子,在這一天裡,親朋好友。都儘量從外地趕回來吃團圓飯,全家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當然,少不了美食,你瞧,桌上擺滿了菜,豐盛的菜,還沒開始吃,弟弟妹妹早已忍不住,口水直流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都有哪些菜呢?油煎的兩面金黃的水餃,還有白花花撈的水餃,雞鴨魚肉都有,色香味俱全,看起來很超級好吃,大人們叫我們吃,我們就像幾天沒吃東西似的,大口大口的吃起來。

最開心的是收到壓歲錢了,看著大筆大筆的錢在我們手上,十分開心,自然會想到怎麼花。我猜想,每一個小孩收到了壓歲錢,此時他們應該也是開心的吧。

大過年的一定要玩鞭炮,最簡單的鞭炮是就是摔倒不需要火,摔在地上就能響,而且聲音很大,趁別人不注意摔別人腳下,看到別人嚇了—跳,特別搞笑。還有煙花稱仙女棒,可好玩了,點燃了就像仙女的魔法棒。五彩繽紛,星光四射,五彩斑斕。

新年就是快樂的,人們對新年充滿了憧憬,寄託著新的希望,讓我們平平安安更上一層樓。

家鄉的風俗,作文篇3

有人說過端午節要賽龍舟、吃粽子、飲菊花酒,但我的家鄉確不是這樣。

每當端午節來臨之際,家鄉小河邊的蘆葦已經長大了,在清清淺淺的小溪裡隨風擺動,在那裡向小朋友不斷招手,好像在說:“端午節快到了,你們大家來採蘆葦,別忘了來找我。”竹筍頑強地從土地裡鑽出來,搖搖身子,來湊熱鬧,順便帶給我們一些竹筍葉,好像在喊叫:“快來羅!多麼嫩的葉子呀!過了這個村,沒了這個店!”

農曆五月是一個燦爛的.春天,我們這些小孩子都忙得不易樂乎,拿起小籃和大夥蹦蹦跳跳來到河邊,動起手,別看我們小,但打蘆葦葉的速度可不慢。大家像比賽似的,搶著打。不一會兒,我們的籃子裡裝得滿滿的,一眼望去蘆葦像被拔去新衣裳。蘆葦打好了,我們又來到竹林,竹筍已經長成青竹,身上的葉子也落了下來,我們撿在青竹旁邊的落下來的葉子。但我們不會去掰那些新的沒有落下來的竹筍葉。因為下面的竹子還沒長好,拔去之後,下面的竹子會壞掉的。

收穫滿滿的我們高興得回家了。媽媽把蘆葦葉和竹葉煮了一下再撈出來,把糯米泡好,準備好臘肉和紅棗。要開始包了,把三四張蘆葦葉放在一張竹葉中重疊在一起。小孩子也七手八腳動起來,把好好的粽子包的歪歪扭扭的,粽子煮好以後,香味四溢,看著自己包的粽子想笑,但吃起來還是津津有味。我們把自己的粽子拿著四處跑和別人交換著吃。

我們的家鄉的端午節是這麼與眾不同,是這麼熱鬧。

家鄉的風俗,作文篇4

我的家鄉離嘉興市區不遠,有古色古香的西塘,有原汁原味的八珍糕……那就是我的家鄉——嘉善。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現在就讓我來說說嘉善那兒是怎麼過迎新年的吧!

家鄉的每家每戶為準備新年都忙得不可開交,應接不暇。再忙,也必須要做的一項事——“切切叫”,什麼是“切切叫”呢?奶奶說就是撣煙塵。細細區分,在廿六撣煙塵叫“樂陣陣”,廿七叫“切切叫”,聽起來真是喜慶的名字!廿七那天,奶奶與附近鄰居們一早就在撣煙塵,“啪啪啪”的聲音打破了寒冬臘月的寂靜,似乎天上都下起了灰色的雪。在“切切叫”同時人們也理髮、洗澡、洗衣服、拆洗被褥和洗器皿等,我又迷糊地問奶奶:“這些事還要挑日做?”奶奶用當地的俗話告訴我:“乾乾淨淨辭舊歲,輕輕鬆鬆過新年,這些事可不能隨便做!”

在廿六、廿七後,廿八、廿九更忙碌了。做糰子、劃方糕,奶奶一刻也停不下來。她做了一大蒸鍋的糰子和方糕,又拿了幾個裝進紅色的袋子裡,我猜測:奶奶做這個比別的要更加小心認真,這一定是祭佛用的吧?果然,奶奶說這是除夕日祭祀祖先和神佛用的,奶奶忙碌地只說了短短一句,我只好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在除夕之夜,人們除了要洗碗、刷鍋、洗菜、切菜、淘米……這些家常,還要再點燃一支爐或在灶肚裡燃樹塊,燃至年七年級。我看奶奶忙,就跑去問爸爸這樣做有什麼寓意?爸爸耐心地回答我:“方言中‘火’與‘富’同音,火燒到年七年級就意味著今年富到明年。”

在這個除夕,我收穫滿滿:瞭解了家鄉我不知道的習俗和文化,也知道了人們對過年的重視,每件事只為一個字——“年”!

家鄉的風俗,作文篇5

湯圓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最早是宋代民間所流行的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以白糖、芝麻、豆沙、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

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戶戶都會包湯圓,而軟糯香甜的湯圓不僅好吃,還寓意團團圓圓。湯圓在我國流傳已久,早在漢文帝時期,就已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節。

湯圓的做法也很簡單,在碗中加入適量的糯米粉,再加入開水,不斷揉麵,直至像橡皮泥一樣有韌性,接著揪下若干麵糰,搓成一個個小圓球。再求得中間掏個洞,雙手配合把洞口揉大,將餡料放入洞中,把洞口封好,再搓圓。把湯圓放在燒開的水裡,不一會兒就熟了。

吃著美味的湯圓,媽媽給我講了關於湯圓的傳說。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昭王在復國歸途經過長江時,看見有物浮於江面,色白,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眾人皆不知此為何物,楚昭王便派人前去詢問孔子,孔子曰:“此浮萍果也,得知者主復興之兆。”楚昭王聽後喜出望外,正好那日是正月十五,之後,每逢此日,便命手下仿製此果食之。

湯圓寓意家人團團圓圓、和諧幸福,漸漸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後來正月十五吃湯圓,漸漸成了習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篇6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七年級八年級滿街走。”每當我聽到這首歌謠時,家鄉過春節的情景就會浮現在我的眼前。

家鄉的春節從臘月初八開始,到來年的正月十五才結束。

農曆臘月初八又稱臘八節。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熬上一鍋熱氣騰騰的臘八粥,然後泡上一罈臘八蒜準備吃餃子用。

喝完了香甜的臘八粥,在人們的百般忙碌中,迎來了過年之前的一個小高潮——小年。

小年夜,各家各戶都備上豐盛的食物祭灶神,求灶君“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俗稱“辭灶”。

小年一過,在外打拼的人們開始陸續返家。家中的親人也懷著喜悅的心情,等待著遊子們的歸來,開始置辦年貨。雞鴨魚肉是必不可少的,糖塊、對聯、福字也要買上好多……

除夕夜,家家都不得滅燈,爺爺說這樣的寓意是新的一年以光明開頭。室內,一家人吃著餃子,看著春晚,共享天倫之樂。

大年七年級這一天是我認為在春節裡最熱鬧的一天了。走到大街上,那叫一個熱鬧非凡:街上賣什麼的都有:有女孩子喜歡的首飾品裝飾品、有男孩子喜歡的鞭炮、有小孩子喜歡的小玩意兒,有人人都喜歡的食物……人們都在這街上有說有笑。在東廟上也是十分熱鬧,表演班子來到這裡來給我們扭秧歌表演雜技,看錶演的人們把表演的人圍起來,特別是小孩子們,他們都站在最前排,有時會小小地在他們的表演上“搗亂”一把,常常會惹得周圍的人哈哈大笑起來。

在八年級到初七這幾天,人們都開始走親戚了。

春節後第一個節日就是元宵節,這一天要吃湯圓。晚飯過後,人們要賞花燈,放煙花……之後就開始了新一年的工作和生活。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篇7

我的家鄉是一處風景優美的小村莊。那裡的風俗有很多,不過最熱鬧、最隆重的節日還是元宵節。

有個關於元宵節的傳說:從前,有一隻火神鳥闖入了人間,被人類給誤殺了,因此激怒了上帝,上帝下令,每年的正月十五這一天,讓大火燒遍人間。當上帝施法後,火神鳥十分可憐人類,把上帝的法術給消除了,並告誡人類,每當正月15這一天家家戶戶掛滿紅燈籠,好矇騙上帝。

在正月十五這一天,遠在千里之外的子女們,除非萬不得已是一定會回來看望家裡的長輩的。在那之前,長輩們會在家裡親自做元宵,元宵的種類很多:花生仁餡的、黑芝麻餡的、桂花餡的等等;形狀有圓圓的,有大如核桃的湯圓,也有小如花|生的珍珠小湯圓,現在湯圓的種類花樣多了不少呢!除了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會選擇去商店購買元宵,等到子女們回來,熱騰騰,香噴噴的元宵已經恭候多時了。情人們互相寒暄,訴說著最近的不易與幸福。

中午,一大家族的長輩領著親人們來到寺廟祭拜上帝。需要奉上一雞一鴨和一碗元宵湯,族人們跪在地上。雙手合十面向上帝的雕像開始祈禱,領頭的長輩嘴裡發出“嘰裡咕嚕”的怪聲,像是在念什麼咒語似的,不過大致意思是請求上帝保佑人間百姓安康之類的話。

夜晚降臨,家家戶戶就立即掛起紅燈籠,放焰花,並做好元宵,搬一個桌子在院子裡,擺上元宵和一些菜,在五彩繽紛的天空襯托下,在歡聲笑語中欣賞著皎潔的月光,享受著元宵節的歡樂……

家鄉的風俗,作文篇8

在我們得日常生活中,有許許多多令我們難忘得事,我們想讓它在大腦中煙消雲散,可這件事卻久久得在我們得腦海中迴盪,好像有什麼東西使它留戀。當然,有一個節日,使我至今難忘。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賞花燈。象徵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記得那是去年得2月21日,也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白天呢?是各鄉演得社火,有舞獅、唐三藏師徒四人、姑娘騎毛驢、……還有許多我叫不出名字得表演。大街上熱鬧非凡,鞭炮聲、鼓聲、小朋友得歡笑聲,簡直能淹沒啦整個芮城縣。

隨著秒針不停得轉動,八點到啦,廣場外已經是人山人海,彷彿每個人滴一滴汗,就能下一場雨,這一天要在廣場放各式各樣得禮花:首先是幾顆“星星”往天上飛,離地面大約有兩米多得時候,便炸開啦。然後是由定時禮花“佔領啦”整個廣場。看得我是眼花繚亂,這可是原來沒有得。看完煙花,我們隨著人流開始觀花燈,街上得燈真多,使我目不暇接,有十二生宵燈、如來佛燈、觀音燈、豬八戒燈、米老鼠燈、臉譜燈、……加上霓虹燈,把整個臨澤城裝扮得更加美麗。彩燈綻放著絢爛得色彩,好像在為國慶加油呢。

這一天,白天得熱鬧非凡,夜晚得人山人海,都使我記憶猶新,使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因為它代表這我們得中國富有啦!我相信,在不久得今天,中國一定會以一個嶄新得面貌來迎接下一次得輝煌!

標籤:風俗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