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優秀作文

家鄉風景記錄四篇作文

家鄉風景記錄四篇

天寒地凍,家家戶戶的房子裡,除了睡覺的火炕熱,其他地方里裡外外一樣冷。雪花從天空紛紛揚揚地飄下來,地面上的雪花越積越多,院廳裡、房頂上、大門外、特別是一望無垠的莊稼地裡,慢慢變得一片潔白。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家鄉風景記錄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家鄉風景記錄四篇作文

家鄉風景記錄一

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城鄉之間的頻繁交往,資訊渠道的增多,特別是電視上一些城市言情劇的熱播,讓一些在農村生活了半輩子的人慢慢地發現,原來在廣袤無垠、稻穀飄香的農村之外,還有這樣一批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人流密集,令人羨慕不已的現代化大都市。

在這些大都市裡,人們生活富裕,收入不菲,穿著體面,舉止文雅,生活水平明顯高於農村。

這讓越來越多的農村人,開始嚮往城市人的生活。

農業糧食收購價格長期偏低,不賺錢,讓一些年輕人看不到在農村依靠勤勞致富的希望在哪裡。

一些敢“吃螃蟹”的年輕人,不動聲色,悄悄摸摸地走出了農村,他們搭火車,坐汽車,向東去了西安,向西到了寶雞,尋思著在關中平原上的這兩座大城市裡,能夠尋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

他們發現,農村人到了大城市,工廠的大門他們一般進不去。那裡有高速運轉的機器,有井然有序的流水線,各種輕工、紡織產品,就是從那些源源不斷的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

農村人覺得自己的文化程度低,幹不了這些有技術含量的活。

他們還發現,政府機關和大學的門他們也進不去。那些地方,與自己的生活毫不相干。

一般情況下,他們能去的只有建築工地、街道社群和餐飲企業。到了建築工地上,可以搬磚頭,和水泥,砌牆、運沙、蓋大樓。在社群街道里,可以掃馬路,清垃圾,種草、栽樹、搞綠化。到了餐飲門店,他們可以做飯、洗碗、端盤子,做一些城裡人不願意乾的事情。

這些活,沒有技術含量,只要有力氣,能吃苦,就能幹。

他們想方設法,在這些地方落下了腳,找到了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

建築工地上的活,非常累。天不亮就上工,天黑透了才下工,早起晚睡,風餐露宿,一點不比在農村種地輕鬆。有時候,還會遇到一些不法工頭的刁難與苛扣。

他們忍氣吞聲,忍辱負重,打掉牙往肚子裡咽。

儘管如此,到了月底一算賬,一個月竟然能賺千把塊錢。這些年,物價上漲了,農民工的收入也是水漲船高,每個月拿到手的也有兩三千、三四千塊錢。

那可是一家人在農村辛辛苦苦、幹上半年才能賺到的錢。

他們高高興興回到農村,逢人便講,訴說自己在大城市鮮為人知的打工經歷。

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許多農村的年輕人心動了。他們紛紛告別父母,告別妻兒,走出農村,離開黃土地,來到了陌生的大城市,開始了曠日持久、漂泊流浪的打工族生活。

漸漸地,他們有了專屬於自己的名字---農民工。

十年過去了,二十年過去了,進城打工的生活苦是苦,他們通過外出打工,淘到了自己想要淘的金,賺到了自己想要賺的錢。

他們用進城打工賺的錢,在農村風風光光地蓋起了新房子,如願以償地供養自己的孩子上大學。

他們同時發現,他們一心向往和服務過的大城市,並沒有打算接納他們。一旦留在城市,沒有養老保險,沒有醫療保險,有病住院,都不知道找誰去報銷醫藥費……

他們又回到了農村,重新過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面向黃土背朝天”的農耕生活。

嚴格地講,這不是故事。而是改革開放以來,發生在陝西關中西部農村一個個真實事情。

聽村裡許多五六十歲的村民講,改革開放以來,他們都有過外出打工的經歷。幾年、十幾年後,他們又陸陸續續地回到了農村。

農村,才是他們的歸宿,他們的宿命。

聽村裡的人說,全村現有一百多戶人家,每一戶都有人出去打過工。截止目前,仍有四五十個人留在城市繼續打工。而且,絕大多數是年輕人。

許多人跟我講:改革開放以後什麼都好,就是社會風氣變得不好,人人向錢看,一切為了錢。

有些人只要一開口,張口閉口都是錢。

整個社會,包括人心,給人一種喧囂、浮躁的感覺。

不過,人們也發現,在現實生活中,無論做什麼事,都離不開錢。

沒有錢,說話沒有底氣。沒有錢,辦事寸步難行。

正像有些順口溜說的那樣:“當今社會,什麼都可以有,不能有病。什麼都可以沒,不能沒錢。”

一場大病,一個事故,足可以讓一個家庭致貧、返貧。

沒有錢,行嗎?!

我比較認同當今社會喧囂、浮躁的說法。同時也發現,在關中農村,特別是在劉家,也有“出汙泥而不染”的人。

他們心靜如水,沒有被身邊的一波接一波的年輕人離開農村、進城打工所左右。

他們形單影隻,卻高風亮節。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成為黃土地的“堅守者”。

劉林安就是這些人中的典型代表。

這次回到家鄉後,我多次見到林安,每一次都發現他都在踏踏實實地忙事情。

第一次見到林安,是在我剛剛回家的第二天下午,我和三妹與大哥大嫂一家人正準備去村裡公共墓地給父母親上墳,正巧碰上林安和愛人在張家崖的黃桃園裡給黃桃樹剪枝。

他看見我從小車裡下來,主動打起了招呼:“三省叔,什麼時候回來的?”

“昨天晚上。”

“給我爺我婆上墳去?”

“是的,回到家鄉,給老人上墳是必須的。你在果園裡做什麼?”

“給黃桃樹剪枝。”

“為什麼要剪枝?”

“黃桃樹上會有一些沒有結黃桃的枝條,必須把這些空枝剪掉,保證足夠的水分、營養提供給結黃桃樹枝的正常生長。”

“那你忙你的,我去上墳,有時間咱們再聊。”

……

幾天後,我在村莊北乾渠北面的一片蘋果園裡,又碰到了正站在三角鐵梯子上給蘋果套袋子的林安,還是和愛人兩個人。

“林安,給蘋果套袋子?”

“找了幾個人幫了幾天忙,蘋果袋子套完了,我想再仔細檢查一遍,看看有沒有漏掉的。”

“這麼麻煩?”

“幫忙的人多,避免不了有漏掉的。”

“那你忙,我就不打擾你了。”

我坐著電動輪椅,離開了那一片蘋果園。扭頭一看,道路東側文昌家的蘋果園裡也套完了袋子。

兩天以後,我又一次在北乾渠旁邊見到了林安,他開著一臺微耕機,準備去北乾渠北面的蘋果園除草、鬆土。微耕機比較小,開起來非常慢。我站在一旁,替林安有些著急,照這個速度,猴年馬月才能開到蘋果園裡。

林安開著微耕機,不方便說話,我們彼此打過招呼,就匆匆離開。

……

第四次見到林安,是在南場小廟旁邊的獼猴桃園裡,林安正在和愛人一起給獼猴桃授粉,緊接著又給獼猴桃園裡澆水,施肥,除草,鬆土。

這兩口子真能幹,真踏實。

每天從早到晚鑽在獼猴桃園裡,一干就是三四天。那種認真,那種細緻,那種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讓我看了非常感動。

四天後,我發現林安把自己的獼猴桃園整治得平平整

整、乾乾淨淨。

說實話,回到家鄉這麼多天,能看到像林安兩口子這樣腳踏實地、心無旁騖地種植果樹的人,還真不多。

我甚至覺得,如果全村莊的人都能像林安兩口子這樣種植莊稼,管理果園,還愁沒有好收成?!

大哥大嫂告訴我,林安幹活很潑實,每天天一亮就下地幹活,天黑了才收工。別人賣蘋果、獼猴桃,在地頭上直接賣給水果販子,林安開著車,把蘋果、獼猴桃送到寶雞,直接賣給零售商,價格就好。現在村子裡像林安這樣踏踏實實、一門心思地種莊稼的人,已經很少了。

越是平凡的人越偉大!

於是,我就有了和林安坐下來聊一聊的想法。

一天早晨,天空淅淅瀝瀝地下起了小雨。許多人被這場小雨暫時困在了家裡,無法上工。我請大哥叫來了林安,想和林安敞開思想聊一聊。

“聽說這些年,你從來沒有出去打過工?”

“沒有。”

“從來就沒有動心過?”

“開始也想過進城打工,很快就放棄了。”

“為什麼?”

“國家這麼大,城市要發展,農村也需要發展,需要人們一心一意地種植莊稼、管理果園。我猶豫再三,最終放棄了。”

“聽說外出打工收入比農村高?”

“就看你怎麼看?!去城市打工能賺錢。在農村踏踏實實地幹,也能賺錢。去年,是我種植蘋果收入最好的一年,賣蘋果賣了三萬多元,淨賺了一萬多,獼猴桃也淨賺了一萬多。這還不算最好的,村子裡還有比我賺錢多的人。

“靠著在家種地、種水果,我也蓋起了新房子。”

“說說你這幾年種植果樹的事情?”

“村子裡分給我的地和我租種別人的地,一共是七畝地。今年小麥沒有多種,只種了二畝,夠自己吃就行了。其他的五畝地全部種了果樹。蘋果種了三畝,蘋果週期長,七年掛果,我已經種了九年了,剛才說了,收益還不錯。

“獼猴桃今年種植了一畝半,已經種了十二年。獼猴桃價格比蘋果好,每斤能賣三塊多,去年也賺了一萬多元。獼猴桃是溫帶植物,喜歡潮溼,冬天必須注意保暖。

“獼猴桃要好吃,必須施農家肥。我每年都要從周圍的豬場買豬糞,堅持給獼猴桃園裡施農家肥。

“黃桃今年也種了一畝半,黃桃週期短,三年就掛果。

“目前種植果樹,遇到的最大問題是農村缺乏勞動力,年輕人進城打工去了,孫子輩的娃娃牽扯了農村婦女很大精力,果園裡正等著用人的時候,硬是找不到人。

“如果種的是早蘋果,勞動力矛盾小一點。如果種的是晚蘋果,等到你想用人的時候,大家都等著用人,硬是找不到人幫忙。許多家庭只好採取互相換工的方式,相互協作。

“現在是市場經濟,換工也要付工錢。

“明年,我的紅富士蘋果恐怕也種不下去了,我們夫妻兩個人幹,實在太累了。

聽完林安的一番話,我對林安這些年不隨波逐流、堅守農村的行為,從內心充滿了敬佩。

這樣講,並不是說紮根農村就好,外出打工就不好。

當今社會是個多元社會,包括思想多元,認識多元,行為多元。只要不觸碰社會底線,應該允許各種各樣的想法和行為存在。

留在農村沒有錯,外出打工也沒錯。

一個人一個頭腦,一個頭腦一個世界。更何況,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不要輕易下結論,怎麼做就好?怎麼做就不好?什麼行為對?什麼行為就不對?孰對孰錯,只能根據自己的認知,用心靈去感應,去評價。

不過,我仍然想說: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越來越多的有文化、有知識、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特別是像林安這樣踏踏實實、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人,紮根農村,堅守農村,心無旁騖、一門心思地為農村的繁榮發展而努力!去拼搏!

毋容置疑,國家應該出臺栓心留人的政策,通過提高糧食收購價格,加大農業政策性補貼,或者採取配套性的改革措施,提高農業生產規模化經營水平和經濟效益,讓農村的年輕人心甘情願地留在農村,心無旁騖地建設新農村!

家鄉風景記錄二

在殷殷切切的期盼中,北京終於迎來了今年入冬以來的第二場雪。

昨天晚上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節目中說:受新一輪冷空氣的影響,今天晚上到明天上午,我國華北、東北地區有中到大雪。這一下,人的胃口吊起來了,我們一家人都期盼著,今明兩天北京能再下一場大雪。

進入冬季,最讓人興奮、最讓人驚喜不已的,莫過於下大雪了。雖說是半個月之前,北京剛剛飄過一場雪,只是雪量小,不過癮,北京的老百姓心裡頭,還是期盼著能再下一場大雪。昨天晚上的天氣預報,讓人們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希望。

昨天晚上一覺醒來,大概是凌晨四點左右,我發現老伴也醒了,正躺在床上看微信。我問老伴:“沒有看看窗戶外面下沒下雪?”

老伴說:“沒看。”

我說:“你離窗戶近,爬起來看看唄!”

老伴慢慢悠悠地從床上爬起來,走到窗戶跟前,拉開窗簾仔細看了看說:“好像下了,雪不大,已經化了,路面上溼漉漉的。”

“看來大雪還沒下來。”我轉過身,又昏昏睡去。

再一次醒來,已經是早晨七點。每週星期一,是我在微信公眾號上編輯推送文章的日子。我索性起床,穿好衣服,來到書房。開啟窗簾仔細看,發現昨天半夜還是下了一點雪,雪不大,社群裡地面上溼漉漉的,只有從草叢上可以隱隱約約看到一層薄薄的積雪。只是,這不是天氣預報中講的大到中雪,說白了也就是個前奏。

今年冬天,北京的天氣不知道是怎麼了,往年整個冬天,老天爺硬生生的不下雪,任憑空氣中細菌活躍,感冒頻發,任憑北京周邊省份大雪紛飛,北京就是不下雪,讓老百姓一點沒脾氣,只能長吁短嘆,抱怨老天爺不公。今年則不同,剛剛進入大雪節氣,北京的冬季還沒有過一半,就接二連三地下了兩場雪。而且,小雪節氣下小雪,大雪節氣下大雪,老天爺的步子走得又穩又準。就連院子裡的許多退休老頭都說:北京今年的天氣乖順了,越來越懂得人們的心思了。

可不是咋的?!

我在書房的寫字檯前坐下來,開始編輯今天在微信公眾號上準備推出的《百姓菜籃子》這篇文章。

時間在忙忙碌碌中慢慢消逝。

大概半個多小時以後,老伴突然在廚房喊道:“快看!下大雪啦!好大的雪啊!”

我抬頭一看,天際遼闊,灰濛濛一片,紛紛揚揚的雪花從天而將,飄飄灑灑,猶如天女散花。

“好大的雪啊!”我也禁不住叫出聲來。

再仔細看天空,這場雪下得痛快淋漓,意氣風發,看不見冷空氣與熱空氣的暗暗較勁,看不出雪花在落地前有一絲一毫的猶豫彷徨,酣暢淋漓,痛痛快快,一片片的雪花從天而降,齊刷刷的直落地面,就像遠離家鄉多年的孩子,毫不猶豫撲向父母懷抱那樣,乾脆!利落!沒有一絲一毫地拖泥帶水。我分析,這種現象是不是與北京最近一段的天氣持續寒冷有關係。

早晨八點半左右,我微信公眾號上的文章編輯好了,推送出去了,並且發給了朋友圈。我一看,外面的雪還在紛紛揚揚地下。我穿好衣服,圍上圍巾,戴上帽子、手套,準備到院子裡去踏雪。

踏雪是我過去在大雪天的一種習慣。

我來到戶外,大雪天的空氣真清爽,每天打掃樓道衛生的師傅看見我說:“路面滑,積雪多,你腿不方便,可得小心!”

我對師傅說:“謝謝你的提醒,放心吧,我會注意的!”

我走到馬路中央,只見雪花仍在飄飄灑灑地下著,我抬起頭,仰起臉,任由雪花撲簌簌地落在我的臉上、脖子裡,雪花接觸到臉上面板後,不一會兒,就悄悄地融化了。

我拿掉右手上的手套,伸出手掌,主動用手掌去接雪花,一片片的雪花掉落在我的手掌心。仔細看,原來雪花是有形狀的,過去怎麼沒注意呢?!呀!雪花竟然是六楞的,有六個角,一瓣一瓣,晶瑩剔透。

我想到前一段四川一位微信名叫做“雪言雪語”的女青年,曾在微信群裡發了這樣幾句詩:“秋天走了,秋天的花卉謝了。冬天來了,冬天的花開了。冬天的花,就叫雪花!”

把雪花稱為冬天的花,多麼美妙的詩情意境!

我順著社群的馬路,踩著積雪積水,小心翼翼、亦步亦趨地往社群中心廣場走去,想去那裡踏雪。可社群地面溫度高,馬路上的雪已經化成為雪水,又沒有完全化透,就形成了一汪汪、一片片的雪水化合物,像雪又像水,只是沒有了雪花的潔白,積在一起的雪水兮兮的。看來,今天想踏個純粹的雪地都困難!

我一邊走,一邊想起了小時候在農村的大雪天,到戶外去踏雪的情景。

農村的雪天多美啊!寒冬臘月,天寒地凍,家家戶戶的房子裡,除了睡覺的火炕熱,其他地方里裡外外一樣冷。雪花從天空紛紛揚揚地飄下來,地面上的雪花越積越多,院廳裡、房頂上、大門外、特別是一望無垠的莊稼地裡,慢慢變得一片潔白,遠處的大山銀裝素裹,山舞銀蛇。

大雪無垠,天地間變得白茫茫的一片。

在這樣一個冰雪世界裡,去村子周圍的馬路上去踏雪,耳朵裡時不時地會傳來一陣陣“咯吱咯吱”的踏雪聲,美妙動聽。

這不是踏雪聲,這是來自天地間的天籟之音!

城市化帶來的“熱島效應”,硬生生地改變著一切,許多地方雪落即化,讓大城市的大雪天,少了許多鄉野間的情趣、下雪天的味道。

雪慢慢地停了,我轉過身,準備回家。半路上,我看到一位年輕少婦正在領著自己的兩個孩子,在社群兒童遊樂場堆雪人,可惜積雪不是很厚,堆起來的兩個雪人比較小。不過,還是有一點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的樣子。

回到家,我脫掉衣服,倒上茶水,在書房的藤椅上坐下來,打算為這場雪寫一篇文章。突然,我發現,茫茫天際,紛紛揚揚,天地間又一次飄起了大雪。

好深情、好纏綿的一場大雪啊!

家鄉風景記錄三

陡坡塘瀑布位於貴州省安順市黃果樹瀑布上游一公里處。平靜的白水河一路流淌,在流經陡坡塘時,平緩而略帶陡峭的地形特點,造就了嫵媚嬌嬈的陡坡塘瀑布。然後,白水河沒有停歇,滾滾向前,繼續向南流淌一公里,在黃果樹再次形成大氣磅礴的黃果樹瀑布。同樣一條河,在不同地形地貌作用下,形成兩個風格迥異的瀑布,這在國內極為罕見。

本世紀初的一年秋天,我去貴陽兩家集團企業考察調研,工作之餘,際華輕工集團公司董事兼際華3537製鞋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照明告訴我,在黃果樹瀑布的上游不遠處,剛剛發現了一個陡坡塘瀑布,由於落差較小,雖然不及黃果樹瀑布那樣有氣勢,但是嫵媚嬌柔,就像一個年輕漂亮、風姿綽約美麗少婦,遠遠望去賞心悅目,很有韻味。我平時愛好旅遊,聽老楊一番介紹,怦然心動,也有一種蠢蠢欲動的感覺。雙休日到了,我抽出一天時間,實地領略了陡坡塘瀑布嫵媚嬌柔、絢麗多姿的風采。

那是一個天高氣爽、陽光明媚的早晨,吃過早飯,我們沐浴著秋日的陽光,乘車趕往安順黃果樹瀑布上游的白水河。如今貴陽通往安順的公路非常好走,一個多小時就到了陡坡塘瀑布所在地。白水河兩岸的樹木、植被異常茂盛,充滿生機活力,平緩寬闊的白水河灘上,站立著各種各樣的水鳥,有的東張西望,有的低頭沉思,有的緊貼著河面飛來飛去,一派貴州高原特有的秋日美景。

我們坐著小車沿著白水河岸繼續前行,拐過一個大彎,突然發現前方不遠處的一道高高聳立的斷崖上,川流不息的滔滔河水氣貫長虹,奔騰而下,形成一副瀑面寬大的乳白色瀑布,無遮無攔、活色生香地闖入我們的視野。楊照明董事長興高采烈地指著前方大瀑布告訴我,這就是前不久剛剛發現和正在開發的陡坡塘瀑布。怎麼樣,不錯吧?

哇!太漂亮了!非常好看!的確不錯!

小車行駛到靠近陡坡塘瀑布的地方,停靠在了公路右側,我們依次下車,選擇一處方便觀看瀑布的地方站了下來。我目不轉睛地遠望著前方不遠處溫婉秀麗的陡坡塘瀑布,我被眼前陡坡塘瀑布溫婉秀麗,風姿綽約的氣勢震撼了。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天下奇觀黃果樹瀑布如此大氣,如此漂亮,享譽海內外,誰能料想在黃果樹瀑布上游一公里處,竟然還會有這樣一處美輪美奐、嫵媚嬌嬈的大瀑布,大自然真是造化弄人,厚待貴州安順。

我靜下心,仔細觀賞,發現在形成陡坡塘瀑布的斷崖上,地勢凸出的巨石上水流比較薄,顏色比較淺,白花花的一片,在地勢凹陷和巨石的兩側,水流急,顏色深,呈現出一種濃濃的乳白色,再加上當日天空晴朗,藍天白雲,更襯托出陡坡塘瀑布的風姿綽約,嬌嬈嫵媚。

陡坡塘瀑布形成於前方高高聳立的斷崖頂部,瀑面寬大,先聲奪人,嫵媚嬌嬈,美輪美奐。美中不足的是瀑布落差較小,白水河從斷崖頂部奔騰而下、驚天動地的氣勢略顯不足。兩相比較,陡坡塘瀑布雖然沒有黃果樹瀑布那樣大氣磅礴,氣吞山河,但它玲瓏精緻,風姿綽約,有著一種玉樹臨風、嫵媚嬌嬈的高貴少婦氣質。遠遠望去,同樣讓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換一種思路看問題,陡坡塘瀑布的這些所謂“美中不足”,並非它的缺點、劣勢,恰恰是它的優勢所在。千姿百態,本是自然界、人世間萬事萬物的生存狀態,有個性、有特點,才是有生命力、競爭力的表現。我們為什麼要用一種模式、一個標準去苛求自然界、人世間的一切事物呢?!

我重新調整了一下位置,繼續觀賞,發現陡坡塘瀑布水量足,流速快,在瀑布下方不遠處又形成一個落差更小的斜向二級瀑布。仔細看,這個二級瀑布不僅沒有喧賓奪主,反而與陡坡塘瀑布和周圍景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讓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在二級瀑布下面,形成了一個河面很寬、地勢平坦的河流,河水清澈,許許多多的小魚在河水裡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引來了不少水鳥在此棲息。在淺水處,有兩個當地布依族老鄉在河中捕魚,我們走下公路,朝著兩位布依族老鄉走了過去。

“老鄉,河裡有沒有魚?”我問。

“當然有。”其中的一位布依族老鄉回答。

“有沒有大魚?”

“很少,基本都是小魚。但是小魚炒著吃,更有味道。”

“你們是本地人吧?陡坡塘瀑布很漂亮嘛!”

“遊客都是這麼說,來這裡看瀑布的人越來越多。”

“瀑布的水一直是這麼清澈嗎?”

一位布依族老鄉抬起頭,向我們娓娓道來:“平水時,白水河的流量不大,水質清澈,瀑布水流沿著平緩的瀑面均勻撒開,在一鱗鱗鈣華灘面上輕盈流淌,猶如給河水蒙上了一層半透明的面紗,在秋日的陽光下泛著銀光,波光粼粼,非常漂亮。只是,進入雨季,每當洪水來臨,白水河由於從上游攜帶了大量泥沙,陡坡塘瀑布便失去了平水時的清秀溫婉,變得渾濁不堪,異常粗野,滔滔河水從斷崖頂上噴薄而出,奔騰而下,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發出“轟隆!轟隆!”的吼叫聲。這時候你若來看陡坡塘瀑布,完全是另外一種感受。”

“看來陡坡塘瀑布也有其兩面性,我們今天看到的只是其嫵媚嬌婉的一面。”

“是的,是的。”老鄉又自顧自地忙著去捕魚。

我們告別兩位布依族老鄉,朝著瀑布跟前走去,在陡坡塘瀑布東側的山崖上,我發現有一條小瀑布從蘆葦叢中飛瀉而下,不等瀑水流經地面,已散成一層層水霧,只見晴空綿雨,水霧紛飛,在秋日陽光的折射下,形成一道美麗的彩虹。

“老楊,你快看,前面有彩虹,太漂亮了!”我情不自禁地發出感嘆。

修長清秀的小瀑與氣勢磅礴的主瀑,形成一種強烈的反差對比,又十分和諧地組合在一起,據說這樣的瀑布組合在貴州也不多見。

在陡坡塘瀑布的下面,由於滔滔河水長年累月的衝擊,形成一個寬闊平坦、坑窪不平的灘面。灘面上分佈有數十個大小不同的小碧潭,碧潭淺的只有十幾釐米,深者可達數米。在碧潭周圍,又有一位老鄉手執網兜,在碧潭中捕撈小魚小蝦。

我走近這位布依族老鄉,又聊起了陡坡塘瀑布美輪美奐的形態。沒有想到,這位布依族老鄉很健談,對這裡的情況非常熟悉,他告訴我:陡坡塘瀑布的瀑面寬105米,比黃果樹瀑布的瀑寬101米還要寬4米,高21米,落差比黃果樹小了許多,這正是我們陡坡塘瀑布的美中不足。如果落差更大一些,陡坡塘瀑布在氣勢上一定會勝過黃果樹瀑布。儘管如此,我們的陡坡塘瀑布小巧玲瓏,嬌柔溫婉,依然好看。

這位老鄉一邊捕魚一邊說:陡坡塘瀑布的形成,源於瀑布頂上有一個面積很大的鈣化灘,陡坡塘瀑布就形成在平坦逶迤的鈣化灘上,所以陡坡塘瀑布瀑面寬,水流均勻,非常好看。陡坡塘瀑布還有一個特殊現象,就是每當進入雨季,洪水來臨,陡坡塘瀑布就會發出“轟隆!轟隆!”的吼叫聲,連附近村莊都能聽到,當地布依族百姓又把陡坡塘瀑布稱為“吼瀑”。期待在白水河發洪水時,你們再來陡坡塘瀑布看看,相信會有不同的美景與感受。

市場經濟真是能薰陶人,教育人,沒有想到,這位相貌憨厚布依族的老鄉,說著說著就為自己的家鄉做起了廣告。“好的,等到陡坡塘瀑布汛期來臨,我們一定會來,領略陡坡塘瀑布洶湧澎湃、氣勢磅礴的一面”。

我這樣回答,一方面表達了我的一種嚮往。另一方面,也是想讓這位憨厚的布依族老鄉高興高興!

家鄉風景記錄四

在劉家村西南方向約一公里的地方,有一條河,叫三岔河。

三岔河,顧名思義,是從三條溝岔裡流出來的涓涓河水,在這裡匯聚成為一條滔滔大河。

哪三條溝岔呢?劉家溝,王家溝,雙庵溝。

從這三條溝岔裡流出來的河水,在這個叫做三岔河的地方聚集交匯,形成了一條充盈清澈的大河。

記憶中,小時候的三岔河河水喘急,河面開闊,一陣陣清風輕輕吹過,就會在河面上蕩起一層層令人心醉的漣漪。時常可以看到各種水鳥在河面上遊弋飛翔。

雖然,三岔河離我們村大約有一公里的路程。但是,村裡從大人到娃娃,對三岔河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如果有人打聽三岔河的具體位置?任何一個大人、娃娃,都能準確無誤地指出三岔河的具體位置和方向。

三岔河在家鄉之所以有名,與三岔河特殊的地理位置密切相關。

---三岔河是連線扶風縣與岐山縣北部村莊人員物資交往的一條大通道。在老家一帶,扶風縣與岐山縣以三岔河為界,三岔河以東歸扶風縣管轄,三岔河以西歸岐山縣管轄。一條寬大深邃的溝豁,給附近村莊的來往帶來了不便。通往三岔河的那條大路,就成為連線扶風縣與岐山縣北部村莊人員物資交往的一條大通道。

從我們村莊去岐山縣青化鎮,通常都是從張家崖的那道大坡下去,趟過三岔河,再從孫家的那道大坡上去,然後一路向南走,經過安陽村,就能到達到青化鎮。

這條大路,可以走馬車、架子車,唯獨不能走汽車。

扶風縣北部村莊的人去岐山縣青化鎮趕集,或者岐山縣北部村莊的人去扶風縣法門鎮趕集,都走這條大路。

---三岔河充盈清澈的河水惠澤了兩岸村民。在歷史上,陝西關中西部地區一直比較乾旱,老百姓基本上是靠天吃飯。新中國成立不久,由於乾旱缺水,蔬菜種植始終困擾著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三岔河河面開闊,河水充盈,兩岸村民就在靠近三岔河的地方,把一片片亂石灘改造成為規模不等的蔬菜地,每逢春暖花開,村民們就會在蔬菜地裡種上各種各樣的蔬菜。

到了春夏秋三季,蔬菜地裡花花綠綠的蔬菜,綠茵茵,青菱菱,爭奇鬥豔,生機盎然,成為三岔河河谷裡的一道亮麗風景。不僅解決了附近村民的買菜難、吃菜難問題,也讓周圍村莊的老百姓對此羨慕不已。

---三岔河是娃娃們夏天玩耍戲水的歡樂谷。每逢夏天,天氣炎熱,三岔河河水清澈,兩岸綠樹成蔭,調皮搗蛋的男孩子們就會下河戲水,抓魚捉鱉,歡聲笑語響徹河谷。

三岔河,留下了我童年時代太多太多的美好記憶。

改革開放後,隨著國家大型水利工程設施的完善配套,特別是關中西部地區交通設施的改善,三岔河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直至退出了歷史舞臺。

記憶中,寶雞市馮家山大型水利工程上馬後,又沿著我們村子北邊自西向東修起了一條北乾渠,在劉家溝修起了水庫,水庫大壩的對面,就是岐山縣的地界,寬敞平坦的水庫大壩,貫通了劉家溝兩岸的交通,給兩岸老百姓的人員物資流通帶來了便利。

由於從劉家溝水庫大壩直接可以進入岐山縣地界,慢慢地,村民再也用不著經過三岔河去岐山縣青化鎮。去三岔河的人越來越少。

直到本世紀初,關中環線北線公路的徹底貫通,三岔河兩岸的人員、車輛,通過三岔河大橋去岐山縣青化鎮、扶風縣的法門鎮不僅路近,而且方便。

三岔河的那條大道,終於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越是這樣,越是勾起了我對三岔河的懷念。

這次回家鄉採風,我一直有個願望,就是能夠下到溝底,近距離的接觸一下三岔河。看一看已經被時代拋棄的那條土道,看一看當年花花綠綠、生機盎然的蔬菜地,看看我們當年下河游泳、抓魚捉鱉的那條河谷,再看看三岔河開闊的河面和清澈充盈的河水。

回到家鄉第二天的下午,我和大哥、大嫂一家人和三妹等集體去村裡的公共墓地給父母親上墳。

村裡的公共墓地就在張家崖,從張家崖那道大坡下去,就能到三岔河。我藉著給父母親上墳,想順便去三岔河看看。

上完墳,我問劉國棟,張家崖的那道大坡還在不在?能不能走汽車,坐你的的小車能不能到達三岔河?

劉國棟說,那道大坡早就不走人了,更走不了小車。想去三岔河,只能坐小車,走張家西邊通往溝邊養豬場的那條路。但是,只能下到半坡,坐小車也到不了三岔河。

聽完劉國棟的一番話,我心裡充滿了失落。

怎麼會呢?52年時間,一條當年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三岔河,就這樣被時代拋棄了?!

三岔河啊!三岔河!你對此就沒有一點點失落?!

心願未了,我一直蠢蠢欲動。

一天上午,我突發奇想,去不了三岔河,站在關中環線的那座三岔河大橋上,總可以遠遠地翹望一下三岔河吧?!

還有,張家西面溝邊的那個養豬場,就建在靠近三岔河的半坡上,居高臨下,也應該能夠近距離觀賞到三岔河吧?!

對,就去關中環線的三岔河大橋看看。

說走就走。我坐上電動輪椅,沿著劉家通往張家的公路直奔三岔河大橋。

走到張家的西邊,我發現了一條通往溝邊的水泥路,我想,這條路可能就是通往養豬場的那條路吧?!

必要時。回來的時候可以視情況去那裡看看三岔河。

也就十幾分鐘的功夫,我就拐上了關中環線。

寬敞筆直的一條交通大動脈,貫通東西,公路兩側高大的樹木鬱鬱蔥蔥,再加上公路兩側果實累累、已經套完了黃色紙袋的蘋果園、獼猴桃園,映入眼簾的是大片大片的綠色世界。

我沿著關中環線向西走,也就二百多米的距離,就來到了關中環線的三岔河大橋。

三岔河的位置,應該就在關中環線的北側的不遠處。

我把電動輪椅開到三岔河大橋的靠右一側,選擇了一個能夠遠望三岔河的位置,緩緩地停了下來。

我走下電動輪椅,趴扶在三岔河大橋的攔杆上,仔仔細細地觀賞起來。看得出,大橋距離三岔河不遠,也就一二百米的距離。

站在三岔河大橋上,我舉目遠翹。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三岔河河谷裡大片大片鬱鬱蔥蔥的樹木。特別是在三岔河河道的中央,長滿了一株株高高大大的竄天楊,高大挺拔,英姿勃發。

在太陽的照射下,竄天楊樹冠上的樹葉白花花一片,與周圍高大茂密的綠色樹木和其他深綠、鵝黃、墨綠色植物遙相呼應,相輔相成,形成一道美輪美奐的河谷風景。

如今的三岔河景色,真是太美、太漂亮了!

在三岔河兩岸的溝坡上,綠色植被密密匝匝,一片翠綠,嚴嚴實實地覆蓋住了往日裸露的黃土坡。三岔河的那條土路被時代拋棄之後,附近村民去三岔河割草、打柴、放羊的人明顯減少,河谷溼地和兩岸的綠色植物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護和休養生息,樹越長越高,綠色植被越長越茂密,呈現在眼前的竟然是鬱鬱蔥蔥、令人心醉的翠綠色。

在三岔河溝坡的兩岸上,是大片大片的蘋果園、獼猴桃園和小麥田,那一壟壟深綠色、金黃色,雖然趕不上三岔河河道里的風景那樣鬱鬱蔥蔥,美輪美奐,也是與河谷風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我在想,這哪裡是拋棄啊,分明是成全!

拋棄的是過去的一條土路,成全的是整個三岔河的河谷溼地,是河谷兩岸鬱鬱蔥蔥的參天大樹,是三岔河河谷美輪美奐的靚麗風景和翠綠茂密的植被。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沒有拋棄,那有成全?!

從綠化山川、保護環境的角度看,這種拋棄,不僅合算,而且值當!

我站在大橋上繼續朝北仔細觀賞。我發現,劉家溝、王家溝和雙庵溝的溝口清晰可見。從那裡往南走幾十米,就是三條河流匯聚交集的地方。

突然,我看見了三岔河河谷裡那座高高聳立土崖,土崖的正面是劉家當年的蔬菜地,從劉家溝流出來的涓涓水流,從土崖前面的河道里緩緩流過,然後匯入了河水滔滔的三岔河。

土崖的背面是孫家村的蔬菜地,從王家溝、雙庵溝流出來的兩條河水從土崖背面河道里緩緩流過,在南面不遠處與劉家溝的河水實現了聚集交匯。

眼前這些地方,小時候我經常去。是一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方。

由於腿腳不夠靈便,此時此刻,我卻無法靠近,只能站在三岔河大橋上遠遠地翹望。

突然,我發現了我侄子勝利在張家崖和王家嘴承包的兩大塊地面上栽種的綠化樹。那種樹木,樹葉呈現出一種難得一見的鵝黃色,與周圍鬱鬱蔥蔥的深綠色風格迥異,遙相呼應,相得益彰,讓關中西部大地顯得更加鮮豔奪目,絢麗多彩。

這些年,勝利除了在內蒙古搞水產養殖,在麟遊山區搞果樹種植,還在我們村莊附近搞綠化樹的栽培。除了在張家崖、王家嘴栽種了大片大片的綠化樹外,還承包了劉家溝的河灘地,全部栽上了綠化樹。

勝利栽種的綠化樹,主要用於城市進出口和高速公路兩側綠化帶的綠化美化。這種綠化樹,要求在色彩上存在差異,呈現出一種層次分明的視覺效果。

我坐上電動輪椅,又來到了三岔河大橋西頭靠南一側的橋頭,朝南望去,官務水庫清晰可見。河道里,溝坡上,也是鬱鬱蔥蔥,滿眼綠色。

幾天前,我去扶風縣城七星河國家溼地公園遊覽時,才得知三岔河已經納入了七星河國家溼地公園的管理範疇,難怪三岔河河谷及其兩岸的樹木、植被,被保護得如此絢麗多彩。

橋頭上,立著一塊警示牌,上面寫道:107省道三岔河大橋跨越的河道上游500米處,下游2000米範圍內,禁止採沙取石、下河游泳和從事各種養殖。

據說扶風縣縣城新區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用的就是官務水庫的水。加強水源地的保護,名正言順,順理成章。

沒有想到,歷史上默默無聞、清澈充盈的三岔河,如今直接負責供應扶風縣城新區幾萬人的生活用水。

如今的三岔河,不再是過去那種土裡土氣、黃土、亂石裸露的三岔河。

呈現在我眼前的,竟然是一個綠色的三岔河!環保的三岔河!絢麗多姿、美輪美奐的三岔河!

三岔河,我為你點贊!

 

標籤:四篇 風景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