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優秀作文

家鄉的風俗,作文優質7篇

作文是我們在學生時代都會接觸到的文字,想要得高分的作文我們需要凸出作文的寫作主題,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家鄉的風俗,作文優質7篇,感謝您的參閱。

家鄉的風俗,作文優質7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篇1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每個人的家鄉都有家鄉的風俗,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紹我家鄉的風俗吧!

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一大早,我和媽媽到超市買了包粽子的材料。一到家我就嚷嚷著要包粽子。媽媽見我這架勢,忍不住樂了,連忙準備好材料一邊示範,一邊跟我講解要領。

媽媽熟練地把一片粽葉捲成一個錐形,抓一兩把糯米放進去,用手按壓結實,然後用剩下的粽葉封住錐形口,最後用繩把粽子捆綁起來,一個粽子就大功告成了!

見媽媽包粽子這麼容易,我更加手癢了。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片粽葉,把它捲成一個錐形,然後把糯米放進去。哎呦!由於我技術不過關,糯米全都“逃亡”了,媽媽看了哈哈大笑。

不行!繼續努力的跟媽媽學習才行。這一次,我細心的讓錐尖嚴絲合縫。雖然我的速度比媽媽慢了許多但總算“不露餡”。到了最後一個步驟,我又遇到了難題,媽媽教我好幾次,才勉強完工。

一個成功了,接著兩個、三個……我包得越來越快,也包得越來越好。看著自己包的粽子,心裡滋滋地,跟吃了蜜一樣甜,恨不得馬上就吃上自己包的粽子。

這個端午節太有意思了!我不僅學會了包粽子,還吃到自己親手包的粽子。

家鄉的風俗,作文篇2

我的姥姥是地地道道的土家人,所以,每到過年的時候我們都要回到老家——山東。

每到臘八那天,我們一家在天上還有星星的時候就起床了,臘八節一定要吃臘八肉,我大姨夫從冰箱裡拿出了一大塊豬肉,只見他把肉放在火爐上讓它解凍,又往肉上撒了好多胡椒粉、辣椒粉,讓豬肉變得花花綠綠的,接著大姨夫讓我把肉遞給爸爸,只見爸爸把一小桶酸糕水倒了上去,再用刷子把酸糕水刷開,刷完酸糕水的豬肉味道非常的香,有著酸糕水的酸味也也有胡椒粉和辣椒粉的辛辣味兒和香味兒。

吃完臘八肉,就該喝臘八酒了,雖說臘八酒有酒字,但裡面只是用葡萄、梨、蘋果等水果榨的果味飲品,味道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喝,還可以把臘八酒和帶氣的無味蘇打水一起喝,口感更佳呢!

過完臘八就到了小年,這天男人們都在家收拾房屋,女人們會去集市上買年貨,而我們小孩兒就在田野裡玩摔炮。

又過了幾天就是大年了,爸爸和大姨夫在殺豬、清理豬的內臟,而我們小孩兒在屋裡的炕上玩耍。一小時、兩小時、三小時過去了,豬肉終於烤好了。爸爸拿小刀從豬身上割了一大塊兒的肉讓我們吃,我問爸爸為什麼要把整隻豬一起烤,不分成幾部分?爸爸說:“因為這樣可以象徵我們一家圓圓滿滿。”

吃完閤家飯後,我們土家的年也就算是過完了,是不是很有年味兒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篇3

中國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的呈獻也有許多種,而楓涇古鎮便是中國古老文化之一。每到元宵佳節,便會看見滿街懸掛著的花燈,連空氣中都瀰漫著元宵的氣息,聽著充滿喜慶的鞭炮聲。我最喜歡的習俗便是猜燈謎。

元宵當天,我們一家一起去楓涇古鎮遊玩。一到那裡,我一眼看見的便是那喜慶的顏色——紅色,就連湖面上的河燈都帶著每個人的願望一起飄向遠方,長廊上掛著一排火紅火紅的燈籠,燈籠下飄著五顏六色的彩紙,上面寫著密密麻麻的謎語,我被這熱鬧的場景感染了。

在一個燈籠前我停下腳步,小心地摘下一張燈謎紙,上面寫著:早上不說,晚上不說(打一字)。我開始認真思考起來:句中的兩個“說”字說明應該是言字旁,然後……我有些迷茫,突然,靈機一動:對了,一天分早、中、晚三個階段,句中提到早上不說,晚上不說,那不就是中午說嗎?言字旁加上一個“中”,不對,沒有這個字,但可以把“中”換成“午”,不就是“許”字嗎?我興高采烈地拿著彩紙給了志願者姐姐,並說出了我的答案,志願者姐姐朝我微微一笑,只見她從麻袋中拿出一個玩偶遞給我,說道:“恭喜你!小妹妹。”

拿了獎品,我又迫不急待地找了一個花燈,小心地摘下,上面寫著:金木水火(打一字)。我心想:金木水火……是土嗎?不是少了一個土嗎?我慢慢地走到志願者姐姐面前,小聲地問道:“請問是“土”嗎?”她搖了揺頭,說道:“不對,小妹妹再想想。”我又思考了一會兒,還是沒能解出來,於是志願者姐姐告訴是“坎”,我反過去再一想:少了一個“土”,而“少”或其他相關的字都和“土”字不能合成字,只有和“欠”合起來才組成“坎”,我這才恍然大悟。

通過今年的元宵節,我似乎明白了,猜燈謎不僅僅是一種娛樂遊戲,而是重於在讓人靈感突至,悟出謎底時的拍案叫絕,而又回味無窮,源於漢字的豐富多彩和千變萬化,讓我們增長知識,獲知識在課堂之外,啟迪智慧於娛樂之中,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傳揚這種文化。

家鄉的風俗,作文篇4

我們家鄉每逢到春節都是熱鬧非凡,你看街上的行人都在逛商場,各種各樣的年貨,各種各樣的玩具,讓我可是非常心動的。

我們的除夕習俗其實全國都一樣,大家都要一起團聚吃飯,開開心心的吃。七年級八年級,晚輩都去給長輩拜年,而我們呢?可說是大豐收,紅包滿了自己的口袋,裝滿的是全家的幸福。元宵時,大家都得回去自己家放鞭炮,扒拉扒拉,非常熱鬧,大家都玩得很開心,街上掛滿了新異的燈籠,街上的人個個臉上掛滿了笑容,可見得春節多麼熱鬧啊,我的家鄉就是這麼熱鬧,這麼喜慶,這麼歡喜.

過年

“百節年為首”,客家人與全國全省多數地方一樣,視過年為一年中最為隆重和歡樂的節日。人們很早就開始準備過年,九、十月開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過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開始蒸酒。年近三十,家家戶戶要蒸糖糕、做米果、殺豬、做豆腐、宰雞等,歡歡喜喜迎接新年到來。

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飯後要把灶臺刷乾淨,把舊的灶君取下燒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貼上,一送一迎,都要擺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燒香、點燭、放紙炮。

入年界

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緊準備過年,外出的人都要趕回家過年。入年界限後,要教育小孩不能相罵,不能講不吉利的話。在入年界前後,要擇定吉日在屋內掃塵,打掃衛生。要清洗廚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帳,乾乾淨淨過年。

過大年

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乾乾淨淨過年。各家廳堂還要陳設供桌,佈置香案,擺起雞、魚、肉、果品等,敬奉祖先。除夕晚上,吃團圓飯,菜餚豐盛。桌上要多放幾副碗筷,以示請祖先回來一起過年。飯前,要先給祖先篩酒,將酒灑地,然後開始吃飯。席間,老人小孩吃雞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歲

吃罷團圓飯,灶具要洗得乾乾淨淨,以備正月七年級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歲,辭舊歲,迎新春,每個房間要整夜燈火通明,叫“點歲火”,有些地方牛欄、豬舍也要點上燈。家長要給小孩發壓歲錢,有些地方還要給老人壓歲錢。

開大門

正月七年級按《通書》規定的吉利時辰開大門,頓時鞭炮聲此起彼伏,響徹雲霄。

拜年

正月七年級早上吃素

家鄉的風俗,作文篇5

眾所周知,正月七年級過新年,全國各地上上下下男女老少無一不慶祝。自然,我的老家興國縣也不能落(la)下。

在七年級的前一天就是除夕,說實話,要論七年級與除夕那一天更熱鬧,那當然要數除夕了。除夕那天,家家戶戶都貼上了紅對聯,掛上了紅燈籠,家中的大人們還要準備午飯和晚餐,忙的火熱,唯有小孩子們有空出去玩:放爆竹,放風箏,如果河面結了冰,那就更有意思了:在冰面上立好一個爆竹,只要“碰”的一聲,那冰面就會炸出一個小洞,水花四濺,好不快活。

到了除夕晚上,就更熱鬧了。天上鋪了一層“彩花兒”,鞭炮聲也一直響個不停,趁著這熱鬧的氣氛,家中男女老少也互相舉杯。吃過了年夜飯,大多數人便是看春晚了,而且一看就看到大半夜,可是小孩哪能受得了,早早就上床睡了。

七年級與除夕便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光景。七年級很安靜,不像除夕一樣熱鬧,只有中午或者晚上才會去走親訪友。七年級早上,小孩子早早的起了床去拜年,為什麼要這麼勤奮呢?當然是因為要收紅包呀!不過,收了紅包,就是拿給去父母了。頂多留給自己五十或者一百。

過了七年級,就安靜了大概十多天,到了正月十五,另一個高潮到了,那就是元宵節,一下子,整個縣城裡又熱鬧起來,大人們白天炸元宵,炸了金黃後取出,一直放到晚上。到了晚上,把炸好的元宵拿出來供大家品嚐,一口下去,那叫一個好吃:外酥裡嫩,富有嚼勁,吃了一個還想吃。

但是過了正月十八,春節就結束了,孩子們也該去上學了,大人們也開始正常勞作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篇6

冬日的夜晚,清冷寂寥,在寧波慈城的老宅裡卻人影攢動,燈火通明,一陣陣年糕的香氣悠悠地飄然而出。寧波素有“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的民諺,到了冬天就有了打年糕的風俗。

打年糕的夜晚,街坊鄰居們都會聚在一起,大人們在屋子裡聊天、打牌,談著自己今年的收穫,小孩們玩著遊戲,追逐著打鬧著,就連門口的小狗也跟著這裡跑跑,那裡藏藏,別提多歡樂了!

院子裡的柴火燃燒著,“噼裡啪啦”地響,上面支稜起的大鐵鍋上的蒸籠裡早已放上滿滿的糯米,冒著縷縷青煙,和著“滋滋”的響聲。不一會兒,米蒸好了,隔壁的小爺爺趕忙把蒸籠從柴火上移開,當他掀開鍋蓋時,蒸汽和大米的香味一股腦兒地全部湧了出來,瞬時煙霧繚繞,宛如瑤琳仙境;香氣撲鼻,好似蟠桃盛會。

小爺爺把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中,小陸叔叔則拿出木錘開始捶打,爸爸挽起袖子在一旁幫忙添米,“咣”“咣”……隨著一聲聲的捶打聲,石臼中的糯米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從稀鬆到緊實。

過了一會兒,小陸叔叔捶累了,到一邊去歇息,我的小舅便自告奮勇地去捶打,只見他拿起木錘向石臼裡的糯米用力砸去,但是由於他捶打得太快,沒幾下就累得氣喘吁吁,敗下陣來……

終於糯米被捶成了年糕團,奶奶用菜刀把年糕團切成了年糕條。剩下的年糕放在盆中,我們紛湧而上,拌上黃豆粉和白糖捏成團。這年糕團潔白如雪,柔軟如棉,一口咬下去,甜而不膩,爽滑可口,極其美味。

最後,大夥把做完的年糕都打包起來。“你打包這麼多?”“對呀!兒子出門在外,他想吃家鄉的年糕,我這就給他快遞過去!”“女兒下星期就要出國了,我給她帶點去。”

年糕,家鄉的味道,團圓的味道。我嚼著糯糯的年糕團,想著家鄉暖暖的溫情。

家鄉的風俗,作文篇7

今年我和爸爸返回家鄉湖北過年。別說,真和河南有點不一樣。

河南過年會吃燴菜,吃帶魚,吃湯圓兒,吃餃子。可湖北不一樣,過年喝雞湯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雞湯象徵著“清泰平安”,新年第一餐喝雞湯,能給家人帶來好運和祝福,分食雞肉的,也很有講究,當家作主的人要吃雞骨頭,表示出人頭地,主要勞動的則吃雞爪,表示新年抓財,被寄予厚望的年輕人吃雞翅,表示展翅高飛。

再就是白蒿菜了,湖北有些地方會吃炸白蒿去其諧音“百好”,圖個好彩頭,不過這還是第一次聽說白蒿能油炸後食用,貌似是用白蒿,雞蛋,麵粉,水在油鍋裡炸。

中國人過年最愛討吉利,湖北人也不例外,除夕夜要貼對聯是必須的。孝感人還以七年級這天聽到的飛禽叫聲,來判斷新年的生產情況的習俗,五更鳥先叫就宜於養鴨,天亮時麻雀飛過就是豐年,人們還認為七年級聽到狗群叫不是好兆頭。除夕之夜,12:00的時候,人們還要做一個金元寶模型送到門外,代表在新的一年裡會招財進寶。

以前的人們很在意過年時不要觸犯一些禁忌,比如說,大年七年級到九年級不能掃地,否則會把好運掃出門外,不能與人爭吵,也不能說髒話,不然新一年的運氣會不好,打碎碗背後要說歲歲平安,不能洗衣,因為碼頭被水神封鎖,任何人都不能去動,總之就像仙桃地區的民間歇後語一樣,七年級拜年,揀好話說。

在除夕夜春晚開始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旁觀,看春節聯歡晚會,到了晚上11:00左右,街上不知哪家哪戶帶頭放起了鞭炮,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一下子四面八方都響起了噼裡啪啦的鞭炮聲,天上更是閃爍著重重煙花,天空都被照亮了。

反正這次回湖北過年,給了我非常不一樣的體驗,雖說疫情爆發不可以出去,但還是覺得跟在河南很不一樣,有了許多新鮮事兒。

標籤:風俗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