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對教育的讀後感推薦5篇

通過寫讀後感,我們可以表達對作者的讚賞、感慨以及對作品的評價,讀後感是一個反思的過程,通過它我們可以審視自己的成長和變化,瞭解自己的需求和價值觀,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對教育的讀後感推薦5篇,供大家參考。

對教育的讀後感推薦5篇

對教育的讀後感篇1

暑假裡,我看了許多書,我覺得最有好處的就是《愛的教育》了。它講的是:有一個小男孩,他叫安利柯,在他的身邊發生了許多感人的小故事,他把它們都用日記記錄了下來。

其中,我最喜歡安利柯的老師講的每月故事:《爸爸的看護者》這篇文章,它講了農村少年西西洛聽說爸爸病了,一大早起來冒著雨,從農村趕到城市的醫院裡,看望他生病的爸爸。他看到自己的“爸爸”病得重極了,禁不住哭了起來。他無微不至的照料著“爸爸”,或是給他整理被子呀,或是給他趕蒼蠅呀,或是用手摸摸他的頭呀,或是給他喂湯藥呀等等。直到有一天,西西洛正真的爸爸來了,他才發現認錯了人,原先那個病人不是西西洛的爸爸,但是西西洛還是守護在那個病人身邊,之後,因為他病的太重了,最終還是死了,西西洛才依依不捨地走了。我十分佩服他,他聽說爸爸病了,急著想找到爸爸認錯了人都不明白。他還關心他人,之後他明明明白病人不是爸爸了,還熱情的服侍著他,直到他死了才離開他。

我想:必須要學習西西洛關心父母的品質,我爸爸工作也十分辛苦,他常常是我睡著了才回來,我早上起來後他就去上班了。於是,晚上睡覺前,我給爸爸熱了一杯牛奶,下面有一張紙條,寫著:“爸爸辛苦了!”第二天,爸爸表揚了我,因為紙條上雖然只有一句話,但是它代表了我對爸爸的心意,我高興極了!

對教育的讀後感篇2

陶行知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教育的改革家,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論和豐富的辦學實踐,為中國教育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最近我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給了我很大的啟示,認識到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愛心是教育最基本的前提條件。教育是植根於愛,教師有了愛,才會積極地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才會對自己的教育物件充滿信心,才會追求卓越和創新的精神,才會用智慧和心血去培育好學生。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並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他說:“在我的教育裡,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麼偉人還大。”陶行知先生是這樣尊重學生。

陶行知先生對學生的愛還表現在對學生學習、思想、生活上全面關心愛護。即父母想到的,教師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師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們現代教師做學生“親人、朋友和導師”三個角色。教學十幾年,我認識到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我們的學生最關心的是教師對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願望是受到老師的關心和喜愛。當我們面對學生時,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滿缺點的學生時,更要用親切的語言、溫柔的目光與他們交流,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讓學生親近你。如果能細心地發現他們的優點,然後真誠而慷慨地去讚賞他們,一定能激發他們內心深處的希望和信心,學生也會自然地顯示出友好合作的態度,激發學習熱情。

只有我們充分相信學生去愛他們時,學生才會相信自己,勇敢前進。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我們要善於接近孩子,體貼和關心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這是我們教育順利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

對教育的讀後感篇3

教書10年,對人生對教學也曾經有過熱血澎湃的暢想和嚮往。想讓自己的課堂不一樣,想讓自己的學生不一其中樣,想讓自己的人生也不一樣,可是到如今自己和其他教師還是一樣。(倒不是說其他老師有什麼不好)而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會不斷地思索為什麼想過的那麼多到現在還是這樣,歸根結底的原因是什麼?讀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可以看到其中列舉的很多教學中的現象和事例:為了幫助同學看病而遲到的團支書和幾位女同學;抓到偷同學手錶的學生;衛生區幾片落葉被扣分……作為教師我們都曾經歷過,碰到這樣的事情時我們也思考過、迷惘過、……甚至有時我們也會覺得它就象四季交替,颳風下雨一樣的自然,如何改變這樣的現象,它背後隱藏著學生的、教學的、管理上的什麼樣的不足。我就沒想過那麼多,有的時候甚至為了節省時間而敷衍結束。讀了李老師的書,給我的收穫不僅僅是在文章中介紹的很多好的很成功的經驗或是做法。更多的是一種啟迪、一種思考、一種指引。

關於人生——起點上的終點思考。

“一個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又實用的方法——由終點開始思考。譬如說人生七十,因此,你可以先想好70歲想幹什麼,達到什麼程度,正在幹什麼,身邊會有什麼人……當這些明確時,你就知道50歲的時候自己應該在哪裡,已經完成了些什麼;在推想40歲、30歲以至於今天。”這是李老師文章中的話。我教書10年當然已經明白並深切知道自己的一生和學生緊緊連在了一起,和教育脫離不了關係。可是我在20歲的時候就沒想過30歲的樣子,在做什麼,到什麼程度,和什麼人在一起。更沒有想過40、50歲甚至再往後的日子。今年我30歲,我會不由自主想一些東西:教學的,教育的等等,會想幾天後的,幾個月後的`我在做什麼,和什麼人在一起。當然就會想今後更遠的日子和自己的人生。開始了思考不就是一個好現象嗎?

關於自己——不要象一般的人一樣生活

“不要象一般的人一樣生活,否則你只能成為一般的人”如果我們和一般的人一樣生活,一樣工作,一樣的追求,一樣的思維方式,一樣的朝九晚五,一樣的春種秋收,你憑什麼可以成為不同一般的人!這就象是工廠流水線,同的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產品會有什麼樣的不同。合格的都是相同的,不合格的都是次品。我想可以和別人有些不同,不一定是標新立異,有一個點與別人不同,有自己的特點就可以。李老師在文章中就這樣說“一般情況下,大家都只能“在其位,謀其政”而已,但僅僅如此,肯定只能成為一般的人。我必須除此之外,種好自己的“自留地”。在自留地裡,常常意外地長處個性的花,特別的草,儘管大不了多少糧食,往往能給你意外的收穫。我的“自留地”是什麼?如何耕種這塊地?很多問題隨著思緒的流動而明晰起來,那樣的我是什麼樣子的?人生因為這樣的思索變得神聖而另人嚮往!

關於教學——一切的教育都應該從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入手。

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方式的改革: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內容的呈現突出了學生的學生活動,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這些理念不都是在極力激發學生的內趨力。只有學生真正動起來的課堂,才是以學生為主人的教學。當孩子的眼睛晶亮,雙手揮舞,情不自禁時這不就是最高境界的課堂嗎?當學生正襟危坐,紋絲不動時,當學生千啟而不發時,我們是不是要自己反省:學生願意學嗎?學生學得開心嗎?其實,很多的時候做教師的喊著新課程改革的口號,卻仍然穿著新鞋走老路,學生的心沒“動”起來,行動又從何而來呢?

關於管理——學生,應當從提倡什麼切入

文章中這樣一句話我感同身受“學校有許多規章制度,但針對學生的條款大多是以“不準”和“禁止”開頭的。我想這是我們中國校園的特色吧,不準這禁止那,而且我們習慣與制定規章制度,作為管理者,最關注的是學生是否嚴格執行了這些“規定”,執行了是學生的本分,不執行就是違反學校的規章制度,輕則是一通教育談話,重則扣了班級考評的分。不經意間就能發現學生是有多重角色的:班級裡和班級外不一樣,校園裡和校園外不一樣。為什麼?很簡單,班級裡有班級的規定校園裡有校園裡的規定,這些都有檢查,都關係個人和班級的評比。社會上沒有這些規定,也沒有人去檢查。斯賓塞在他的《教育論》中告訴我們:“記住你的管教的目的應該是養成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不是一個要讓別人來管理的人。”也只有學生把規定演化為自己的自覺的習慣時,才達到了教育管理的最高境界。

關於管理——教師,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

管理的最高境界不在教育,而在企業。《掌握人性的管理》一書,作者是美國一家優秀的化妝品公司的老闆瑪麗凱,她在書中強調的是“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我們也提倡“人文管理”可是真正落到實處的又有多少。前幾日在網上看到了這段話:“生活在老師們中間,經常會聽到老師們對學校有這樣、那樣的不滿:學校總是變著法的制定各種規章、制度,就是要管理老師,把老師管的死死的,不讓你有自由的時間,不讓你偷懶,要你對工作認真負責,要對學生負責,要對學校負責;學校只考慮學校利益,不考慮老師的利益,老師生病的時候,女教師懷孕、生寶寶的時候,老師家庭負擔很重的時候,不僅沒有得到足夠的關心,還要被扣掉考勤獎;老師的工作量總是太高,每週要上十幾節課,還要輔導學生自習、批改作業,甚至還要家訪、做學生思想工作,這些卻沒有計入工作量;老師的精神壓力太大,校長怎麼不想辦法緩解,總是怪老師沒盡力沒做好。

對教育的讀後感篇4

今天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讀完這本書之後,我被裡面的故事感動了。裡面有一篇文章叫做《費魯喬的血》,讀了以後讓我回味無窮。

裡面的內容是這樣的:在藏族一個小村莊裡,就在這一天,一個小孩出生了,爸爸給他起名叫費魯喬,媽媽在不久後出外看病了,醫生說:“他得了傷風,已無藥可救”。不久後,媽媽便與世長告辭了。費魯喬到了11歲時,爸爸就到外地去做生意了,臨走時還留了一大筆錢鎖在了箱子裡,就走了,這時家裡就剩下了費魯喬和他的祖母在家了。

這天晚上,不幸的事發生了,晚上九點多鐘,祖母焦急的做在院子裡的椅子上,等著費魯喬,生怕他會出事。不一會兒,費魯喬回來了,他全身衣衫不整,“肯定又和別人打架了”祖母說,“奶奶,我以後再也不打架了。”費魯一下子撲到奶奶懷裡,“好媽,認識到錯誤就好。”於是,他們倆就走進屋裡,奶奶給費魯喬講道理,忽然聽到吵吵聲,費魯喬說:“可能是風吹聲吧。”“是啊”忽然,窗戶打開了,進來兩個黑衣人,一個用手抓住費魯喬,一個抓住祖母捂住它的嘴,對他說:“你老子把錢藏哪兒呢?”“我知道,在箱子裡。”於是,那個男人移到那邊,用一個東西把鎖孔一轉就解開了,把錢都扔進袋子裡,一陣風吹來,把這個蒙面人臉上的黑布吹下來了,“啊,尼爾”“住嘴,死老太婆”,於是將刀拔出,刺向祖母,費魯喬以閃電般的速度衝過去,擋了這一刀,兩個人急忙逃走,費魯喬也倒在地,剛才那一刀正命中他心臟,這個小鬥士的靈魂也早以飛到天國。

我們真應該學習費魯喬的精神,勇於改錯、舍已為人、尊敬長輩的精神。

對教育的讀後感篇5

友誼是無限的,如果你不去珍惜它,他就會很快的消失。讀過了愛的教育後,我才體會到什摸式真正的友誼。這是12歲學生安利可寫得日記,他生活在一個充滿溫馨和愛心的家庭,他與她的叔叔,爸爸和媽媽以寫信的方式告訴她要愛祖國,保護祖國。

當我讀到咯備蒂跑到馬路中間,把驚慌失措得小男孩往馬路邊一推,自己去被馬車扎傷了,這是多模偉大的舉動啊!我情不自禁的流下眼淚。當我讀到卡羅內無論是管他借小刀或什麼,他都會借個他,甚至送給他,如果找到一百個國小生,不一定有卡羅內這樣的的人!當我讀到奈力向老人在石頭是,我驚呆了!沒想到他會對一位老人做出如此也蠻的舉動,我很氣憤!但當我讀到它向老人深深鞠了一躬,然後依偎在老人懷裡我的眼睛在此模糊了,這代表他對老人的一份親情。

是啊,我們都要以真誠的心對待別人,這樣別人才會用真誠對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