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優秀讀後感模板三篇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書告訴我們若想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就一定要多花時間陪同孩子,你是否也有這樣的體會呢?寫一寫相關的讀後感吧,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優秀讀後感模板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優秀讀後感模板三篇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優秀讀後感篇1

近段時間,有幸拜讀了劉稱蓮老師的《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書,劉老師對孩子的精心照顧、睿智用心深深打動了我。在書裡,陪伴也是一種愛這句話給我的觸動很大。

對於陪字,我是有著深切的體會的。雖然身為教師,但同時我也是一位家長。在向家長們學習的同時,我也在自己摸索著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家長。在對孩子的陪伴方面,我深感不足和愧疚。

在看《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書時,作者對孩子的精心照顧,用心之深打動了我,也觸動了我。我在反思我的時間都去哪了?是不是除了工作之外,我真的沒有更多的時間陪孩子?工作之外的時間我在幹什麼?

現在想來,恐怕不是我沒有時間,而是認為對孩子的陪伴不那麼重要。現在更深切的明白:對孩子的愛不是給他攢了多少錢、花了多少錢、買了多少禮物、為他洗了多少件衣服,而是體現在我們是不是能真正靜下心來,陪伴孩子。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在陪伴中傾聽孩子、理解孩子,成為孩子的心靈港灣。

孩子們稚嫩純真的心靈還感受不到物質的重要。他們真正渴求的、需要的是每天父母的擁抱;需要感知在父母眼裡自己是多麼的重要;需要父母給與他安全感;更需要知道當自己失敗時、受挫時、父母會在家裡等著他,給他安慰,而不是他一個人孤零零的承受。

說到這裡我還是深感愧久,自從有了閨女,我把大部分的時間用在了她的身上,對兒子的照顧太少了,總認為閨女小,需要更多的關愛,完全忽略了兒子的感受,我常對兒子說,你是哥哥要讓著妹妹,雖說也不錯,但在兒子心裡也許不這樣,總認為媽媽不管我了。有段時間兒子到家就發小脾氣,我批評他,老大不小了,怎麼能那樣。後來才想,原來這是兒子在發洩心中的不平,細想是自己的不對,這些曰子對兒子的陪伴太少了,應該多些時間陪陪這個小孩。

現在懂得了:養育一個孩子,不是用錢,而是用心!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優秀讀後感篇2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育兒方面的書也看過不少,但我最喜歡的是劉稱蓮老師的《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書我前天又看了一次,真是屢看不厭。書中以劉老師的親身經歷,從生活、學習、閱讀、品格、心理、溝通6個方面詳細列舉了很多育兒的方法和故事,真實又實用,讀後讓人收穫頗豐。這次我就從學習、閱讀、溝通三個方面聊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在學習篇裡,劉老師提出“興趣班的選擇要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這點我特別贊同並深有體會。我是在女兒四年級的時候看到這本書的,四年級之前我給她報過四個興趣班,先後是舞蹈、美術、游泳和電子琴,與其說“興趣班”不如說“課外班”恰當些,因為這些班除了“美術”是她喜歡的,其它三個興趣班都是我為了不讓她輸在起跑線上強加給她的,特別是電子琴,錢花了不少也沒學到什麼實質性的東西,最後她痛苦的對我說“媽媽,我壓根就不喜歡電子琴,我也沒這天賦,就別再折磨我了,放過我吧”!最後我果斷放棄了。而她喜歡的“美術”到現在還堅持著,每次去上課都很高興,因為喜歡,所以進步也快,尤其兒童畫方面,已經畫得特別好了!

所以對於興趣班的選擇,我很贊同劉老師說的兩個原則:第一,要尊重孩子的興趣;第二,要尊重孩子的天分。二者缺一都很難學好。

在閱讀篇裡,劉老師說:“父母為孩子創造的是閱讀的氛圍,孩子就可能喜歡上閱讀;父母為孩子創造的是看電視的氛圍,孩子就可能喜歡看電視。”對這句話我感同身受。從二寶4個月,我就開始給他讀各種繪本,一直堅持到現在。所以他的語言發育的比較早,一歲半的時候,所有的話都會說了,現在兩歲八個月,經常會恰如其分的用些成語。從二寶會走路開始,我就在家裡的各個角落放上書,好讓他能隨時拿到書,看到書,所以現在他每天都會靜靜地看上幾本書,每次都能堅持一個小時左右。有一次我有急事,就把他暫時放在了鄰居豔豔家,忙完去接他的時候,豔豔開門就說:“你兒子懂的可真多呀,會講那麼多故事,說話還會用成語,你怎麼教的?我兒子每天淨吵著看電視,不讓他看就鬧。”我說我家8年都沒電視了,客廳裡放的最多的就是書,每晚都堅持給他讀繪本。她說“天哪,不看電視,那怎麼受得了,我給他也讀過繪本,可就是堅持不下去!”我知道我解決不了她的問題,然後謝過,接上孩子回家了。

是啊,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在孩子眼裡父母就是自己的標杆,大人都不能自我管制和約束,談何要求孩子呢!

在溝通篇裡,有一節是講關於學生給老師送禮物的。有孩子讀書的父母都知道,每逢過年過節,尤其是“教師節”,孩子們都會送些小禮物給老師,以此來表達對老師的感恩,很多家長也支援孩子們這麼做。我的女兒一直也是這麼做的,她送給老師的有時是一個蘋果,有時是一束鮮花,去年教師節的時候,女兒自己做了一隻呆萌的小兔子送給了老師,結果晚上老師在朋友圈裡還晒了她的禮物,評論里加了一句“我喜歡這個小呆萌,謝謝寶貝兒”,女兒看到後興奮了好久。可是第二天女兒放學回到家卻對我說:“媽媽,媽媽,告訴你個祕密,今天我去老師辦公室的時候,她正在打電話,我聽她說“回頭我把票給你的兒子,讓他給你帶回去,以後不要再送這種禮物了,你的心意我領了,即使你不送禮物我也會好好教育他的!”然後把電話就掛了,看著挺生氣的。媽媽,你說是不是有人送了太貴的禮物給老師呀?”我說:“也許吧,不過你不能在班裡說這件事哦!”女兒答應著回房了。

這件事我一直記在心裡,至於該怎樣給老師送禮物,我比較贊同劉稱蓮老師的觀點:“作為學生和家長,尊敬老師是應該的。不過家長應該本著尊敬老師、感謝老師、愛戴老師的宗旨去準備禮物,應該傳達出父母和孩子真正的心聲,而不應該有任何功利目的,也不應該以貴賤來衡量禮物的價值。如果我們這樣做了,孩子就會懂得,對老師真正的感恩並不體現在教師節禮物的貴重上,而應體現在每一個對老師充滿感情的日子裡,而教師節,則只是一個表達感恩之心的好機會罷了!”

我個人認為:不管是教師節,還是其它節日,給老師送禮物時,都應該遵循這個宗旨。禮物是輕的,但孩子們對老師的情義是重的,這才是最重要的!

《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優秀讀後感篇3

剛一開學,我就動員辦公室的幾個老師一起買了好幾本關於教育的書籍。給自己規定的是每月至少讀一本書,現在細細想來,自己還算超額完成計劃。其中劉稱蓮老師寫的《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書很合我的口味,劉老師對孩子的精心照顧、睿智用心深深打動了我。讀的過程,細細地與我的教育觀作了比較,哪些我也是這樣做的,哪些是我可以借鑑的。讀完之後,隨即又買了幾本,讓它真實有效的在家長的人群中傳讀開來,畢竟孩子的成長需要我們大家的陪伴。這本書的封面特別雅緻,一個可愛的孩子在一位母親的陪伴下,悠然的漫步在鬱鬱蔥蔥的路上。雖然是兩位遠去的背影,但是溫馨的畫面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母愛和無比的幸福。《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書一共分為六個部分,劉老師分別從生活、閱讀、學習、品格、心理、溝通六個方面,通過具體事例講述了自己陪女兒的成長曆程。我就以下兩個方面來對照自己是如何陪學生一起成長的。

閱讀篇——泡在書海里

劉老師講到“父母為孩子創造的是閱讀的氛圍,孩子就可能喜歡上閱讀。對於閱讀,家長要做的就是:一是讓孩子有書讀,二要讓孩子讀到書。‘有書讀’就是要有適合孩子閱讀的書;‘讀到書’,就是要讓孩子能夠接觸到書。”

想想我們班的學生閱讀從一年級入學就開始滲透了,後來學過拼音之後,許多孩子從撕不爛的小圖畫,小漫畫到精美的小故事,從優秀的童話故事到《寓言故事》《成語故事》,從《兒童百科全書》到《中華五千年》,讀書已經成為他們的一種習慣。由剛開始的我讀他們聽到現在很多孩子都可以向大家說出自己最近讀書的收穫。很多次看到班級的書在旁邊凌亂的放著,心裡雖然嘆息這群孩子怎麼還沒有整理的習慣,但是心底卻是欣喜的,假如每天書櫃都是整整齊齊,無人理睬,那不就傻眼了麼?想到這些,安排兩個學生再次整理一下,順勢在引導下次我們擦亮眼睛看誰能把書放得整齊,隨著借書秩序越來越規範,書櫃也越來越來整齊了,丟書的現象也消失了。相信越來越多的知識和好的習慣也在他們的腦海裡積累著。

學習篇——學習是一顆糖

劉老師講到“國小生喜歡學習的前提就是熱愛學校、熱愛老師、熱愛同學並對學習充滿興趣,只有這樣,他才會對學習充滿熱情並不斷的成長進步。所以沒有必要刻意在孩子學習上花太多心思,而想辦法讓孩子愛上學校愛上學習。”

對待這一屆的孩子,說真的寬容了許多許多:1、原來書不會背的不許回家,現在變成了不會背的鼓勵他多讀幾遍再加上還要複習就行了。2、原來作業交不齊影響第一節上課情緒,現在第一節上課之前不問交作業情況。下課後沒完成的補一補就可以了。3、原來孩子寫字不認真的有撕掉重寫現象,現在寫不好的,放學後我會找出與他寫字水平相當的進行書寫比賽,結果一個比一個寫得認真,看著自己書寫的作品,臉上不禁露出了既羞澀又甜蜜的笑容,當然也得到了大家對他們的肯定,隨後讓他們把自己的作品貼在自己的家的書桌上,警示自己以後要照著這樣的字型去完成功課。每次比賽活動都有效果,還能堅持一段時間。唉,慢慢來吧。

是啊!只有讓孩子嚐到了學習的甜頭,他才會和你合作,才會快樂專注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尤其是低年級,我們不能給孩子太多的負擔和壓力,只希望能在我們的幫助下給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慣即可。

這本書,讓我對自己的某些教育思路有了堅定的認識,感受到了陪伴也是一種愛,我們做父母的做老師的要學會將深沉的愛化為耐心、溫暖、智慧的守候,靜下心來陪伴孩子,全身心的愛護孩子,耐心陪伴,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