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理論到實踐心得7篇

通過認真寫好心得體會,我們可以更好地培養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從而提高寫作的獨特性和創新性,通過心得體會,我們能夠更加全面地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理論到實踐心得7篇,供大家參考。

理論到實踐心得7篇

理論到實踐心得篇1

拿到這本書,我沒有像往常那樣,從第一頁開始閱讀,而是先把整個目錄看了一遍,之後,我先選擇了第八章《語文創造性教學模式和策略》進行閱讀。我閱讀的第一節《兒歌識字教學的模式和策略》引起了我的共鳴,同時也讓我想起了許多我兩屆教一年級的情況。

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驗,無論是“熟語識字”還是“生本語文”,都與書本中介紹的北京市開展的這一“兒歌識字教學”的實驗有著許多共同點。

第一、先識字再學拼音。傳統的教材都是在進入國小的最初階段就進行拼音教學。一兩個月的時間就面對著那些毫無意義的拼音字母,真是挺枯燥的。而識字創新的第一點,就是改變了先學拼音的慣例,讓大家先遨遊於具體的有意義的語言環境中,去體驗去學習。

第二、識字和寫字不作同步要求。一方面為了保證學生的識字進度,又不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另一方面遵循識字快,寫字慢,識字易,寫字難的規律,教材出現了認讀字與四會字兩類不同要求的字。這非常科學。

第三、以閱讀來鞏固識字效果。進入國小一個月後,就可以鼓勵、推薦閱讀一些課外書籍,一方面鞏固生字,另一方面也培養讀書興趣。

除了這些相同的好的經驗之外,我還有幾點頓悟:

第一、教學這大量的生字也需要創新。我深深地記得生本教研時的一句話:“路邊的野花不要採。”就是要我們專心於生字的教學,至於與生字無關的,比如造句等等,不需要急於拓展。當時,覺得挺有道理,因為大量的生字已經讓人有點喘不過氣了,那還有空隙去講別的。但我看了這篇章後,反覆比較,覺得這句話並不科學,或者說我以前的理解存在嚴重的錯誤。兒歌識字教學無論是教材,還是課堂,都著力於把字、詞、句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比如:詞語接龍遊戲地設定,就大大地擴大了詞彙量,最主要的還能讓大家在組詞中去感受意義,減少錯別字的機會。又比如:仿說句子的設定,從說一句完整的話,到逐步地把話說美。從一入學就有這樣的訓練,是我以前想都不曾想過的。當時真的就覺得認多點字,就是最重要的,只有認多了字,他們才可能有閱讀的基礎。殊不知,脫離了詞、句,仍然沒有意義,哪能記得紮實,學以致用呢?

第二、應早早地就鼓勵孩子們動筆寫作,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我開展實驗以來,帶了兩屆學生了。回想一下,第一屆孩子在二年級就開始讓他們寫日記,不做任何規定,但堅持寫。他們三年級升四年級時,寫作水平還不錯。但第二屆孩子,我到了三年級才規定他們寫日記,雖然也不做什麼要求,但可能沒能調動他們的寫作慾望,總是寫得短短的,不讓人滿意。我應該要有一種意識,從孩子們入學,習得了一部分生字,就可以開始讓他們寫日記,哪怕一句話都好。千萬別小看了他們,總擔心他們不會,怕他們寫不好。當然,對於他們寫的語言,要給他們機會展示,可以在全班誦讀,可以展覽出來,通過多種形式去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敢寫、樂寫。

寫到這裡,我就有了一種衝動,就是很想馬上就去教一年級,馬上去嘗試嘗試這些想法。再細想一下,還想向學校提一個建議哩!就是讓9月入學的一年級孩子8月份就來學校。這一個月,不是回來提前學教材上的內容,而是一方面著重於培養一些基本的行為習慣。比如:上課的紀律,讓他們明白該如何上課。這也能為開學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就是跟他們盡情地“玩”。比如:以孩子們易於接受的韻文讀本為內容,讀兒歌,背兒歌。又比如: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這樣既能較多方面地瞭解孩子們,又能在一種很輕鬆的氛圍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讓他們從一開始就喜歡上新的學校,新的老師。其實,有不少學校早已經嘗試了這種入學前的教育。我真的覺得挺有必要的,也很想試試,看實際操作與想象會相差多遠?

理論到實踐心得篇2

怎樣做好一個班主任,這是我一直都在考慮和探究的一個問題,也是大多數教師一生都在思考的問題。怎樣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直接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強調身教勝於言教,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範性,在無形之中為學生樹立榜樣。尤其是班主任,他的世界觀、他的品德、他的行為、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著全體學生。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教師把學生造成什麼人,自己就應當是這種人。”我希望我的學生成為積極向上、勇於創新、不怕困難、對人以誠相待、有同情心和責任感、盡力做好任何事情,有一定心理承受力的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而我首先就要使自己成為這樣的人。

事實證明,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正人先正己,時時事事做學生的表率。如:教育學生遵紀守法,教師就不能有違法亂紀行為;教育學生不怕髒、不怕累,教師就必須做到親自動手,吃苦在前,做好學生的帶頭人,否則,即使你說的天花亂墜,頭頭是道,而不注意自身修養,也不會得到滿意的效果。

二、一視同仁,嚴格要求

師愛是最神聖的,其神聖之處在於它有很強的原則性和崇高的使命感。正如馬卡連柯所說:“如果沒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教師要做到愛而有度,嚴而有格。

在社會急劇變革的今天,面對紛繁的世界,多種思想文化的激盪,新舊價值觀念的衝突,激烈的競爭,以及拜金主義的侵蝕,無不衝擊著孩子的心靈,純正的師生之情失去了它原有的光環,在這種環境下,熱愛學生與嚴格要求相結合應是教育的基本準則,讓學生體會什麼是真誠的愛,用實際行動去愛,但面對各種因素,我們必須做到對學生的愛要一視同仁。學生對老師的態度是很敏感的,一句親切的話語投到學生的心中,會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和敢於同困難作鬥爭的必勝信念。同時,對於他們所犯的錯誤,決不能隨便放過......

理論到實踐心得篇3

微課是當前資訊科技大資料時代的產物,它作為一個新生事物正在強勢衝擊傳統課堂教學。通過這次的培訓,我感受到微課不僅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新型方式,更是一種促進教師自己成長的新模式,通過製作微課,我不斷深入反思,不斷歸納總結,在不知不覺中成長。

通過這次培訓,我對微課有了全面的認識。

一、微課形式、設計原則與框架搭建如何進行

微課是以短視訊或h5等新媒體為媒介,按照內容分層視覺化封裝知識點或技能點(重點、難點、疑點、熱點)的媒體元素,輸出為一定微形式、微風格的網際網路教學媒體。在微課製作時必須考慮:(1)精緻化、碎片化;(2)快節奏、跳躍性;(3)去中心化、反說教;(4)寓教於樂、形式多樣。微課的實質就是把知識點以“短小精悍”的方式呈現出來。其中,短指的是視訊長度短,小指的是主體小、容量小;精指的是精心設計、精緻製作、精良講解;悍指的是學習效果震撼令人難忘。

二、微課製作的流程

微課製作的流程包括製作準備、選題設計、素材收集、課件製作、視訊錄製五個步驟。尤其是選題設計,不宜選題目過大的內容,不然受到時間限制,老師會講解不清。課件的設計也很重要,它是老師上課的主要媒體。所以,在課件裡,既要製作生動而且還要設計相應的練習。

同時對微課的製作方法:錄製法、拍攝法、混合式製作法等也有了深入的瞭解。並且學會了如何運用微課錄課視訊軟體進行剪下,加入音樂和片頭片尾的.製作。

三、微課製作中課件製作技巧

微課製作中課件製作技巧主要用到思維導圖軟體,思維導圖是表達發射性思維的有效圖形工具,能夠用圖形表現各級主題的主次和隸屬關係,它具有焦點集中、主幹發散、層次分明、節點相連等特徵,因此,在微課製作的過程中經常被用作知識載體地呈現。學會了思維導圖類工具novamind 5的安裝、以及主要功能的使用方法,那麼製作微課會變得簡單易行。

總之,通過此次培訓班的學習,我學習了更多、更易應用的課件製作軟體,尤其是思維導圖的用法,也認識到了製作微課並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只要利用好身邊的資源就可以很便捷地實現知識的高效傳播,我相信微課會讓教育變得更有趣、更容易接受;提高微課設計與製作能力,在教學中更好的運用微課這一教學手段,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但是,我也意識到,我這次所學的有關微課製作的知識還很膚淺,今後我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繼續和同行們共同探討這個話題!

另外,我也深感一個問題,微課製作出來了,如何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進行有效地自學?這也是一個值得老師關注的一個問題。

理論到實踐心得篇4

我認真讀了趙國忠的《讓教師愛上教學》這本書。我們是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也是我們的生活主旋律。可是,日復一日,你感覺到單調了嗎?物價上漲,你感覺到貧窮了嗎?壓力不斷,你感覺到疲憊了嗎?……那麼,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如何輕鬆快樂的去工作,如何去熱愛,去更熱愛我們的職業呢?這不正是我內心的疑問嗎?我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欣賞了兩邊的風景,低頭前行的那份茫然讓我的內心格外苦悶。順著淡淡的墨香我整本通讀下去,一切都讓我豁然開朗。《讓教師愛上教學》本書針對新修訂的課程標準為我們提供了高效教學的45個技巧,關注的是學校教師的素質和能力,並針對各種教學問題和狀況,提供給教師日常用的“錦囊妙計”。我感受到書中字裡行間流露著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對學生的摯愛,散發著教師智慧的光芒。細細品味它,我更加明確了自己前進的方向。

第一、教師要為了課堂更精彩而教。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老師的職責主要定位在知識的輸出和傳遞上,就像是把知識從一個倉庫搬運到另一個倉庫,這樣一來老師就變成了知識的“搬運工”,職業活動變成了一種單調乏味、簡單重複的機械“操作”,日復一日的按部就班地工作,迴圈往復的課堂教學使廣大教師身心疲憊,產生了“職業倦怠”,淪為了只是按照固有程式機械執行、毫無思想、缺乏創新意識的“教書匠”。在這種單調乏味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只是把自己的工作視為一種義務和奉獻,體會不到自己職業生活的快樂、幸福,感受不到自我生命價值和意義的實現。

理想的課堂教學是既有助於學生成長,又有益於教師提升教學生命的課堂教學。在這種課堂教學中,教師自我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在創造性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得以體現,課堂教學成了一種自己參與社會生活,實現自我理想的創造性實踐活動,它是教師個人的幸福生活和不斷持續發展的源泉。

也就是說,在理想的課堂上,我們在付出的同時,也得到了巨大的收穫——向學生所付出的情感不僅使學生體驗到了愉快,而且學生給予我們的回報也是我們加倍的快樂;我們不僅在課堂教學中享受著學生的發展和進步帶給自己的幸福,而且在自己的職業生活中感受著自我發展帶來的幸福。

所以說,“當你將一個一時糊塗而做錯事的學生說服,師生彼此之間意見溝通的喜悅是多麼甜美啊!又當你將一個聰明的學生培育成更聰明,往更高的理想邁進,又是多麼的喜悅呀!我們都為著培育我們的美好世界而快樂無比的努力,更在享受著這神聖職業的芳馨。”

第二、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成長。

當我們把教學視為自己的生命活動時,我們所面對的文字就充滿了靈性和活力,我們所面對的學生就充滿了智慧和激情,課堂就成了不斷淨化自己靈魂、挑戰自身能力、激發自身智慧,不斷促進自身成長變化的場所。

作為教師,要邊教邊學,需要把學到的東西投放課堂,改造課堂,促進教學變化。感悟“教”的變化,有利於增強“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說,教師的幸福就蘊含在這良性互動過程和結果中。

第三、教師要在創造中享受喜悅。

我國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曾把教師的講課分成兩種講法:一種是照著講,一種是接著講。所謂照著講,就是書上有什麼,我就教什麼,這叫照本宣科照著講;老師怎麼說,我就怎麼講,這是依樣畫瓢照著講;過去怎樣講,今天還是那樣講,這叫固步自封照著講。照著講離不開書本,離不開定論,捨不得過去。所謂接著講,就是對書本要批判性的講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講完現有結論,接著有自己的看法和質疑,這是超越定論接著講;對自己受教育時的老師的教學方法、對聽到和學到的其他歷史的教學方法,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借鑑中批判,在借鑑中創新,這是超越前人接著講:對自己的教學始終抱著批判的態度,始終“不滿意”並致力於改進使自己“滿意”,這是超越昨天接著講。

照著講天天如此,始終如此,儘管可以輕鬆一點,但卻難免枯燥和痛苦。接著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它將使我們對教學充滿期望,並享受實現希望的幸福。

原來,“教師”也可以精彩。感謝工作,讓我們生存,也帶給我們快樂,讓我們在浮躁的生活中靜下心來思考,覺得充實而有意義。愛上工作,也愛上了教師這個職業。

理論到實踐心得篇5

班主任的職責和任務很多,班集體建設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任務。通過這段時間我對《國小班主任工作理論與實踐》的學習,現在我結合自己的一點工作體會談一下我對班集體建設的一點認識。

班級是學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單位,也是班主任進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組織保證。一個優秀的班集體對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有著巨大的教育作用。要形成一個優秀的班集體,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細緻的工作。

一、應確立班集體的奮鬥目標。班集體的目標,是指班集體成員共同具有的期望和追求,是班集體在各項活動中所要達到的預期目的。班集體如果沒有共同追求的奮鬥目標,就會失前進的動力。所以,一個優秀的班集體應該有一個集體的奮鬥目標。作為班級組織者的班主任應結合本班學生思想、學習、生活實際,制定出本班的奮鬥目標。不能太抽象、籠統,要讓學生們看得見、摸得著。

二、應培養正確輿論和優秀的班風。一個優秀的班集體要形成正確的輿論和優秀的班風去影響、制約每個學生的心理,規範每個學生的行為。正確的輿論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對班級每個成員都有約束、感染、薰陶、激勵的作用。在扶正壓邪,獎懲分明的過程中,輿論具有行政命令和規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內要注意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善於引導學生對班級生活中一些現象進行議論、評價,形成“好人好事有人誇,不良現象有人抓”的風氣。

三、應實行班級管理民主化、細緻化,充分發揮班委會和骨幹的核心力量。有句話說:“抓在細微處,落在實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細緻入微,才能使班級管理見成效,而在細緻管理基礎上還應充分發揮民主。班主任要有意識的讓學生參與管理,創設各種表現機會,充分調動全班每個同學的積極性,形成民主管理氣氛使學生自我表現心理得到滿足,民主意識得到培養,管理能力得到增強。俗話說“要想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要把一個班級建設得更好,光靠班主任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須要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他們就是得力的班幹部。有了這個核心,才能帶動全班同學去努力實現集體目標。

四、應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教育活動。集體活動能發揮娛樂、導向、育人的功能,班主任要積極組織、參與學校各項有意義的活動,在活動中,促進學生相互關心,尊重理解和協作的關係。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和感受,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理論到實踐心得篇6

通過《國小語文有效教學理論及實踐》這一專題的學習,我知道了課堂教學有效性已成為課改之路上的值得總結與反思的話題,更加科學地利用課堂內外時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教師追求的目標。

一、正確理解課堂教學有效性

不同的效率觀各有不同的結果,什麼樣的課堂是高效率的課堂?學生會不會學,能不能創造性解決問題?思考的廣度與深度怎麼樣?學生學會的程度是不一樣的,答案的正確與否,不是一個是與不是,更重要的是好與不好。同時,我們應該明確好的課堂不僅有質,而且有量,如果教師一節課講多了,而學生還是知之甚少,言之無序、無物,就不是好的課堂;如果一節課只是讓學生學習討論一個小問題,完不成最基本的教學目標,也不能算是好課。高質量的課堂要求教師既能完成教學目標,又能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講解問題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組織討論不在花哨而在實用,合作互動不能趟河水而要多聯絡教材等。

二、提前佈置學生預習事半功倍

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與能力,而這種要求尤其表現在課外的預習環節,學生通過相關的學習資料,從蒐集到整理,閱讀與思考,可以獲得與文字相關的大量資訊,為學習課文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在預習過程中,學生熟讀課文,學習生詞,理解詞句意思。課堂教學中減少了大量的時間,教師先要進行糾正、引導、鞏固等,就可以實現教學的目標,真是事半功倍。

三、合理分配課堂教學時間

效率的含義是指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穫。其實,一節課40分鐘,一個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鐘左右。這也就是為什麼老師在講課的時候要突出重點的原因,也是現在課堂教學逐漸調整的原因。因為,我們發現孩子不能夠集中40分鐘的精力,那麼每個孩子效率最高的20分鐘出現在哪個時間段呢?這20分鐘是集中出現還是分散的呢?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要100%地集中40分鐘的注意力,而是根據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讓她在有效的20分鐘裡發揮她的潛力。這和老師的教學安排有關,所以在設計教學預案時注意一些時間限制。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我們應該注重設定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對學生學習知識、形式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並充分利用好這些時間。合理分配教師活動和學生動在一堂課中的時間。教師滿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費課堂教學時間。

四、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節奏

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就要講究動(“動”是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練習、解答、討論。)靜(教師講,學生安靜的聽)互補。有人講一堂課能使學生“靜”的時候“動”起來,“動”的時候“靜”下來,這堂課大體便成功了。我覺得此話頗有道理。“動”和“靜”就像音樂中的高低音組合,兩種音組合的好,才能產生出美妙的樂章。只有“靜”,教學成了老師的演講或個人表演,學生就會被動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動”,也不是成功的教學。所以教師在每講一個內容時,要給學生留有相互探討,積極參與的時間,讓他們在活動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古人在論及中國畫的構圖技巧時說:“疏可走馬,密不透風。”意思是說留下的空白,可以用來跑馬,用墨多的地方連風也吹不過去。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也應講究“疏”與“密”的技巧,對非重點的內容,學生自己可以學得懂的部分,則或放手自學,或以讀代講,是教學上的粗線條,是寫意;而對重點部分,特別是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部分,則必須是“工筆畫”,濃墨重彩,認真描畫。同時,要講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

理論到實踐心得篇7

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以合理的知識結構為基礎,具有專門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並能有效地、創造性地解決教育教學領域中的問題。教師的專業成長過程就是教師素質的提高過程。沒有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教師的歷史使命就無法完成。近幾年來,在教師專業發展問題的相關研究和探討中,有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倡導“教師行為行動研究者”、“教師成為解放性行動研究者”,主張教師從被動地專業發展向主動地進行其教學行為內涵上的專業化轉化。教師的專業化更加註重教師在現實的教育教學情景中教學行為內涵和品質上的表現,教師個體內在的專業性的加強也更需要教師主體的自我認識、自我更新,以求勝任研究型或專家型的教師角色。如果沒有教師個體自覺主動地進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學經驗反思,以及自身素質完善,就無法真正達到教師教育和培訓的預期目的,也很難實現教師專業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

一、對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幾點認識

1、教師專業化是建立學習型學校的有效載體和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專業是與職業既有聯絡又有區別的一個概念,專業是一種專門的職業,但職業不等於都是專業。教師專業化就是教師按照工作崗位的需要,通過不斷地學習與訓練,獲得學科專業知識與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實施專業自主,表現專業道德,逐步提高從教素質,取得相應的專業地位,成為一個良好的教育專業工作者的成長過程。

建立學習型學校的重要體現是使每位教師都成為終身學習者,而終身學習是教師專業化的基石。教師專業化與建立學習型學校的關係,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其目標都是為了使教師全面發展,只有全面發展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學生。二者是互動、互為因果,互相促進的關係。專業化過程既強調個人努力因素,也關注團隊氛圍的作用,學習型學校本身就是一種團隊學習組織,學習型學校的建設需要學習型教師的支撐。

2、教師教育在教育事業中處於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自從20世紀80年代,特別是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無不關注教師教育,教師教育成為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其目的是為了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21世紀的教育要求教師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人,不僅是學科的專家,而且是教育的專家。而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是:具有終身學習理念,擁有自主學習、自我學習能力的教師群體。因為終身學習已成為未來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種“一朝學成終身受用”的觀點已經過時,人們再也不能只通過一段時間的集中學習,獲得一輩子享用的知識技能。只有主動去掌握新概念、學習新理念、研究新問題,培養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才能使自己終身受益。

3、教師專業化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如果說過去教師的工作還只是一種職業,只要具備各門學科知識就可以的話,那麼,今天僅僅具備學科知識是不夠的,還必須具有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專業知識能力及終身學習的能力,這樣才算符合教師資格的要求。因此,教師專業化的基本含義就是教師工作已經不僅僅是一種職業,還是一種專業,要像醫生、律師、工程師等一樣作為專業工作者來對待和要求,實行教師專業資格制度。

確認教師職業的專業性,推進教師專業化程序,一直是有關國際組織和各國政府努力的目標,也是世界各先進國家當前教育戰略的共同措施。由此可見,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已成為現代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向和主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在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經濟競爭的成敗關鍵在人才,而人才的培養靠教育,教育的發展靠教師。只有教育專業水平的不斷提高才能保證高質量的教育水平,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4、教師專業化是我國教師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走向

我國現有一千多萬中國小教師,是國內最大的專業團體,承擔著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中國小教育。儘管我國中國小教師數量上大體滿足低水平的需求,但從總體上講,我國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還不高,合格的中國小教師數量仍不足。國小與國中教師合格學歷起點偏低,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小教師在教育理念、創新意識、職業道德、知識結構、教學手段、研究能力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我國中國小教師專業化處於初級階段。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師專業素質與新課程要求之間的差距明顯地表現出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已成為教師理解和使用課程標準的核心問題。隨著我國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隨著教師需求從數量滿足到質量提高的轉化,教師專業化已成為我國教師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走向。

二、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幾條途徑:

1、提升教師自身需要和意識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前提

就人的一般發展來說,自我意識起著重要作用,“因為,他意味著人不僅能把握自己與外部世界的關係,而且有把自身的發展當作自己認識的物件和自覺實踐的物件,人能構建自己的內心世界。只有達到了這一水平,人才在完全意義上成為自己發展的主體。”從這一層面上說,教師的自我專業需要和意識使得在教師發展過程中實施終身教育思想成為可能。當教師在自我專業發展需要和意識下成為具有自我專業發展需要和意識的教師,才有可能有意識地尋找學習機會,才可能明確自己到底需要什麼、今後朝什麼方向發展以及如何發展等,才可能成為一個“自我引導學習者”。那麼如何才能不斷推動教師的自我專業發展意識常新呢,除了離不開教師自身的信念、追求外,還需要學校等外部環境的薰陶和推動。

(1)教師應當加強自身學習

教師要獲得專業發展,首要問題是學習。學習是推動教師職業成長的必要途徑,通過教師主動參與學習,教師的學習才是自覺的、積極的、心情愉悅的,也才是高效的。因此,教師要力圖通過不斷地“內省”,確立“學習即生活、學習即工作、學習即責任、學習即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價值判斷,養成時時、事事、處處學習的習慣,不斷追求學習的快樂,而不要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

(2)教師應當學會與他人合作

由於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教師往往只關心自己的“自留地”,因此,當前教師群體中個人主義文化佔據重要地位,表現在教師致力於處理自己課堂裡的事件,相互之間很少交流,關注的焦點只是自己的教學,長此以往,就形成了固步自封的職業僵局。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研討,是提升自身職業水平的重要途徑,在合作、交流、分享、研討中,取長補短,拓寬自身的眼界。因此,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就必須大力克服教師自身的個人主義文化,積極營造合作型的文化。良好的教師文化應該具有溝通、對話、合作、互助、共同發展的特徵,特別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得人們越來越重視人際交流與合作,對於投身課程改革的教師來說,重視合作意識的培養和合作能力的提升是現代教師的一種品質。

2、學校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基地

教育界人士包括教師開始逐漸認識到:學校在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處於極其重要的地位。學校不僅是培養學生的場所,而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基地。學校應該具有使學生和教師都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功能。“具有教師發展功能的學校才是‘真正的學校”。這裡的學校指的是教師任教的學校。教師專業成長注重教學專業化的內涵發展。而教師專業能力主要是在教學實踐崗位中逐步形成並發展的,教師專業發展離不開教學,教學無法脫離學校。學校是一個有生命力的學習的團體,學校中的每個人都是學習者,地位平等,因此,教師是成年的學習者。教師任職的學校當然就是其專業發展的主要環境。

目前,以教師需要為出發點又以教師的任教學校為中心的教師培訓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校本培訓,另一種是教師發展學校培訓。在進行校本培訓,提高教師專業化發展過程中,要遵守以下幾條原則:

1、堅持以教師發展為本的原則。

教師發展是“工程”實施的根本目的,所以學校所有的教育教學活動均應從有利於教師素質提高處著眼,千方百計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創造條件,提供機遇。

2、堅持分層推進的原則。

教師按學科、年齡、知識結構的不同可以分成苦幹層次,在同一內容上逐層完成目標。

3、堅持面向全體的原則。

所有專任教師都要參加教師專業發展的學習、培訓,不斷提高專業素質。

4、堅持突出重點的原則。

對青年教師、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及名師要重點培養,使其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帶頭人、引路人。

5、堅持校本培訓為主的原則。

在上級統一培訓的基礎上,學校集中力量對教師進行全方位、多層面的各種專業知識技能培訓。

6、堅持自學自練和活動鍛鍊相結合的原則。

教師應充分利用課餘時間自主學習、自我鍛鍊,同時學校積極開展各項活動,為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和創造機會。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更新更高,因此,我們要順應社會的發展,加強教師專業發展。用我們的教育智慧與辛勤汗水,繪就明天教育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