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親密關係》讀後感7篇

通過讀後感的寫作,我們可以對書中的人物關係和情感交流進行思考和解讀,感受作品的情感共鳴,讀後感是對作品中的語言和文風的思考和評價,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親密關係》讀後感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親密關係》讀後感7篇

《親密關係》讀後感篇1

同伴閱讀的第一本書:有師友的夾持,有學委及學委助理的鼓勵,有陳老師、丹姐姐和玉姐姐等書友的精彩分享,讓渺小的我獲益匪淺,感恩有你們一路陪伴、閱讀與前行,讓我感覺自己無論是外貌還是心靈,都變美啦,渾身充滿了愛的能力!

本書閱讀不易,不知是翻譯緣故,還是作者表達因素,有時一句話,我反覆閱讀與品味,才能明白它的意思(也不知道自己理解的到底對不對,哈哈)。故每次閱讀時,我都會提前做些心理建設與精心準備:開啟加溼器、泡一杯檸檬精油茶、外加播放輕音樂,先讓自己整個心靜下來,慢下來,細細品味這份跌宕起伏的親密關係。

臨近大作業,我把自己閱讀時塗塗畫畫的部分,串起來再欣賞了一遍,內心還是會怦然心動,還是會傷心與難過,最後感受到一份美美的.愛在心中流淌。

親密關係旨在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進而療愈自己的創傷,最終找回真正的自己。過去的創傷並不會隨時間而逝去。每個自我侷限的信念,都來自過去的創傷。你情願自己是“對的”,還是“快樂的”?痛苦雖不能避免,但要不要受苦卻可以選擇。讀後感·如果你想一窺自己的宿命,只要看看你的心態就可以知道了。所以說,決定權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要找到並做回真正的自己。

我很喜歡本書對伴侶的定位,伴侶不是你的愛與幸福的來源,滿足你的期待與使你快樂不是他的職責

他會在你的人生需要時扮演三種角色:

①一面鏡子:讓你看見引發你關注的不舒服感;

②一名老師:在你探索真實自我的時候,激勵與啟發你;

③一名“玩伴”:開啟並陪伴你一段生命的旅程。

懂得了這層伴侶的定位,相信對我的愛情之旅加足了燃料,插上了翅膀,靜靜地等他來,然後與他一同步入這人世間充滿煙火氣息的美好幸福生活。

《親密關係》讀後感篇2

作為理工科出身的我,很難在親密關係中無師自通,這部書給了我一個啟示,就是試圖在人際交往尤其是伴侶關係中尋求一套方法或者祕訣的想法是行不通的,這本來就不是依靠理性和邏輯來詮釋的科學原理,可如同宇宙中最複雜神祕的奧祕一樣,無條件的愛和靈魂關係,吸引我們發揮人性最真實和自然的一面—陪伴,可它卻同樣如星雲一樣,充滿綺麗的美妙體驗卻極為難得。

我想如果在一段關係中,彼此感覺到止步不前,或面臨絕望,都可以來看一看本書。幻想的破滅,在書中被形容為月暈,是關係開始前最讓人暈眩的階段,也為以後的相處埋下了隱患,這一段通常我們會充滿失望,偏差行為由此而生,想要改變對方的想法佔據了思維,想要擺脫痛苦唯一的方式就是放棄期待與控制,當愛替我們做出了選擇的時候,再看我們所愛的人就如我們的一面鏡子,接受了自己也就能夠坦然面對伴侶。可即使度過了這個階段,下面還有更危險的一段旅途,在這個階段大部分走散的情侶選擇分道揚鑣,所有我們童年時期留下的痛苦印記都會在此階段被反覆播放,受害者監牢通常讓伴侶間互相仇視,傷害彼此,一個幾乎貫穿始終的想法就是自己懷疑當初的選擇,認為這時是放棄的時候了。如果我們不停得陷入受害者、施暴者、拯救者三角形的監牢,需求被忽視而得不到滿足,親密關係會給我們的痛楚遠超曾經甜蜜的感受。選擇聽從靈魂,追尋能夠雙贏的辦法是唯一解決的途徑,因為一旦我們選擇了與伴侶對立的立場,我們就永遠沒辦法體會自己和對方真實的需求和感受。

而對於書中結尾裡,達到啟示階段的伴侶,究竟是什麼樣的體驗,未曾經歷我真的想像不到,在這裡作者提到的一個關鍵點,是作者提出要讓個人的需求與真正重要的事情協調吻合,真正的愛不是犧牲、妥協,而是發自內心的給予和信任,究竟我們會到達這個境界,還是我們會原路折返這都是隨時會發生的。

雖然書中很多描述戳中了感情經歷中不少死穴,給出的方向也叫人深省和啟示,可我還是認為作者在書寫上太主觀和隨性了,導致很多時候讀起來接受無能,思維跳躍。而且不單是心理層面的理解程度,一些對於何為靈魂,什麼是對真理的追隨有著雞湯和玄學的影子,所以四星平分。

但對於情侶翻看還是很有借鑑意義

《親密關係》讀後感篇3

我覺得這是一本將“親密關係”歸因的書,但在字裡行間對如何處理親密關係給出了方向性的指導。具體如何處理,目前我仍然認為nvc是實用性最好的方法,兩者結合著參考、印證、理解讓我收穫很大。

總體感覺書中蘊含了很多個體心理學的影子。作者也表露出親密關係只是人際關係中的一種,他也希望大家通過梳理親密關係,最終達到自身與社會關係的和諧發展。我覺得這點與個體心理學的最終目標不謀而合。

作者將親密關係分為五個階段——月暈、幻滅、內省、啟示、靈魂。我分為三個任務——擇偶、交流、昇華。無論是五個階段還是三個任務,都存在一條看不見的線將它們串聯起來——原生家庭/童年經歷。原生家庭、童年經歷都是客觀存在的,而這些客觀對我們主觀形成的影響後果——信念,才是真正的“幕後黑手”。

親密關係中的“問題”幾乎都是雙方行為碰撞出來的,行為是由信念指引的,信念是由我們對經歷進行詮釋後得出的結論。按照這個邏輯,解決“問題”的終極祕密武器,最終將導向重新審視兒時的經歷以及當時自己所做的決定。有意思的是,只有當自己的某些意識甦醒,並接納和承認某些“真理”後,才能進入“審視”階段;同時堅持“審視”狀態也是個需要練習的技能。

《親密關係》讀後感篇4

“我們通常會把自己從小到大得不到的,未滿足的需求,全部投射在那個愛我們、讓我們覺得特殊的人身上,覺得有了他(她),這些需求都會得到滿足了。”

“責怪他人、批評他人行為、指責他人不願改變,其實是一種輕而易舉的手段,能夠簡單地利用道德批判,將自己提升到一個高於他人的位置,也使我們擺脫了自身的不安。”

克里斯多福將親密關係(主要是愛情)分為四個階段:月暈,幻滅,內省和啟示。在這方面,他的觀點和《少有人走的路》中愛這一章有些相似,愛情在起初是熱情狂喜與極樂,一切那麼美好不存在任何缺點,這個階段的愛願意為對方做任何事。進入到第二階段後,矛盾爭吵開始產生,你甚至會覺得在對方身上找不到任何吸引你的地方。一直到第三階段,親密關係能夠讓你找到機會直視自己的內心,由此可以發現多數爭吵的源點是人在逃避內心的痛苦,而那個痛苦多半是你幼時或者曾經的求而不得。如果你有勇氣正視過去的痛苦,那麼就有機會進入最後一個階段,看到自己的本質得到啟示。“尋找親密關係,尋找真摯的伴侶,其實是在尋找自我。”

如果要衡量從這本書裡學會了什麼,還很難,時至今日無論是親密關係還是人際交往,從書裡到實際運用還是一個磕磕絆絆的過程,時常感覺挫敗在於讀過的書聽過的道理看過的經驗不少,卻還是碰到那麼多焦頭爛額挫敗憤怒的事,直到看到這句話“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親密關係》讀後感篇5

昨晚開始看一本書《親密關係:通往靈魂的橋樑》,剛開始就被吸引了,書中所寫正是我所缺的,也是我一直想要了解的,我想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應該讀讀這本書。

我們每個人都有親朋好友,父母、手足、室友等,當然還有伴侶,我們的生活與他們息息相關,大多數時候我們受到傷害、心情低落也都是由他們引起的。同樣的一件事一句話由一個沒什麼關係的人去做去說我們覺得沒什麼大不了,但是由我們那些親密關係的人做我們卻會受不了。好像有點矛盾,我們對最親密的人很苛刻,對陌生人卻很寬容。而事實就是如此,因為我們在乎他們我們需要他們。於是我們打著愛的名義對我們最親密的人有種種要求與期望,一旦達不到我們的預期,我們會不開心,而這種情況在伴侶中最為明顯。

伴侶是我們最親密的人,是陪伴我們最久的那個人,在他們身上我們寄予了太多太高的期望,我們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我們的一點點改變,我們都希望他們給予迴應,甚至他們的表情他們的動作我們都有個預期,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們應該這樣,而一旦達不到,我們會失落,我們以為他們不耐煩了不在乎了不愛了,接著我們陷入了痛苦,開始對他們不斷責備開始挑刺兒,於是惡性迴圈。

所以在每次生氣的時候閉上眼睛深呼吸數十下,讓自己平靜點理智點,換位思考下,想想自己有什麼問題,是不是陷入了那種可怕的模式。我們不再是十幾歲的小孩子,不想以後有後悔,我想做得很好,我們都要做得很好,好好經營,互相體諒,好嗎?

《親密關係》讀後感篇6

這本書,之前讀過。我認為是婚姻關係、婚戀類圖書中最值得一讀的書。

什麼是親密關係?瞭解+關心+相互依賴+相互一致性+信任+承諾

親密關係的影響因素:文化、性別比例、個人經歷、個體差異(至少一方雙性化,會更和諧穩定)、人格特質(神經質越弱越幸福)、自尊、人際互動——所以,找物件的重點:中性化+神經質特徵弱

吸引(找物件):什麼樣的人吸引人?臨近的人,熟悉的人,長得好的人,喜歡我們的人,和我們想象的人。

溝通:詳見《非暴力溝通》

相互依賴(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獎賞):社會交換結果=獎賞-代價;人際關係的滿意度=結果-期望;對於親密關係的依賴度=結果- 容忍目前伴侶的最差結果。保持滿意的親密關係,需要5:1的獎賞:代價。

友誼:親密和複製,彼此欣賞陪伴。欣賞、尊重、自由自在的做自己、忠誠與真誠、共同分享、彼此陪伴。

愛情:親密+激情+承諾。創造新奇、享受激情、培養友誼。

衝突:衝突是不可避免的。

親密關係的解體(分手):持續動力模型有問題;突發危機;幻想破滅。

親密關係的維持和修復:保持忠誠;欣賞伴侶

最後,個人觀點:愛一個人和喜歡一個人不一樣。喜歡一個人是看多喜歡ta的優點,但是愛一個人是多包容ta的缺點。就好像我最喜歡吃土豆,但你不吃土豆,為了和你在一起我願意不吃土豆。這不是因為自我犧牲,而是因為和你在一起比吃土豆更開心。同樣,為伴侶保持忠誠,也不是因為世界上沒有其他讓人心動的人,而是我覺得這個親密關係很重要,為任何心動讓這段關係冒風險不值得。

《親密關係》讀後感篇7

看錯本了,要看的是羅蘭米勒的《親密關係》,沒做好功課,尷尬了。

一切建立在清醒愛的基礎上時,才有資格談論親密關係。否則就是各取所需為目的,或是稀裡糊塗掉進陷阱。只要是清楚並自願,那也挺好的。擁有愛的能力,需要人格完善。兩個人有獨立的人格並且真心相愛,經營關係的過程中,付出為基調,尊重為基本,享受甜蜜為目的。至於成長,是自己的事,有沒有這段關係你都要成長。

另一個人越來越融進自己的生命裡時,自身暴露出來的問題,要自己去正視和解決。談論挺多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可否認有影響,但不管童年有過什麼樣的.經歷,都不該指望著有人來幫助你走出來。依賴是因為愛ta,不是沒奶找媽媽。

與伴侶一起共同成長進步是好事,但莫要過度強求。戀愛的初心是心無雜念的愛這個人,喜歡和ta在一起幸福快樂的感覺,而不是為了成長而去發展關係。

整本書濃濃雞湯味,有點囉嗦,簡單事情複雜化,像錢塘江老孃舅和傳教大典的結合體,看得我覺得自己的心和靈魂都是黑的。大體就是出現問題的時候,對自己和伴侶誠實,改正習慣性將對方放在對立面。少胡思亂想,多交流真實感覺,避免誤會堆積。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不過坦誠的前提條件是安全,安全的前提是相愛,所以不是什麼“親密關係”都能親密。愛情裡合不合適很多時候完全靠運氣,親密關係的發展只是為了相處過程能漸漸契合而選擇做的調整,甚至是一些妥協,讓雙方在一起更自在舒適。我們真正需要學會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緒,可以有情緒,但不以此理直氣壯傷害對方,和別忘記兩個人最初為什麼在一起。不要因為過去與未來,忽視掉了最重要的當下。人生那麼短,擁有了就好好珍惜,做好自己,愛對方,其餘的該是順其自然。

書中最有意思的地方可能是,在關係衝突中,人們會產生這種想法:

我沒有真的愛過他,就連我們剛認識時也沒有,我跟她結婚只是因為厭煩了約會,他事實上沒有我想象中那麼熱情,我們結婚的理由,沒有一個是對的,

她剛好出現在我失戀、心情低落的時候。事實上我仍然愛著安妮,我以為他跟我結了婚、安定下來之後會改變。我是中了她的計才會娶她。

我們結婚的時候,兩個人都太年輕了,是雙方父母逼我們結婚的,除了她就沒有別的人願意跟我在一起了,所以我只好娶她。我結婚只是為了逃離我的家人,不管嫁給誰都好。

那麼問題來了,如上所述,與愛無關的這種最初就稀裡糊塗腦裡卡屎的親密關係,需要呼喚愛嗎?要不先洗把臉清醒一下?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如果你放棄了,那就必然有人會替你做決定。這跟什麼經營關係,處理感情毛關係都沒有。先完善自我吧。

結論:強行親密關係最致命。

濃濃雞湯,喝上一碗,不過多時,便會化成一泡尿,離我們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