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論語》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

寫心得體會是對自己過去決策的審視,更加明智地做出選擇,寫心得體會可以讓我們更加專注於學習過程,提高學習的效率,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論語》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感謝您的參閱。

《論語》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

《論語》的心得體會篇1

對於《論語》來說,是多麼熟悉的字眼,只要談到學習,我們就會想到孔子在《論語》中的話,而這次所寫的心得體會是我在網上學《論語》的感受。開啟百度一看,熟悉的字展現了出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說:“學了做人處事的道理,並在適當的時候印證練習,不也覺得高興嗎?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相聚,不也感到快樂嗎?別人不理解你,而你並不生氣,不也是君子的風度嗎?”短短的幾句話,包含了做人、做事、交友、處世的道理。在論語中,孔子表達的“學”,不僅僅是讀書學知識,而是泛指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

孔子一生熱愛學習,而且樂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還刻苦鑽研非常深奧難懂的《周易》,故有“韋編三絕”的美傳。《論語》中關於學習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今人借鑑。這些思想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關於學習的態度: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於愛學、樂學,這是關鍵。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其次,學習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第三,是要專心致志,知難而進。關於學習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談中多處提及學習方法問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與此同時,孔子還特別強調學思結合,勇於實踐。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讀書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精神疲殆。要求人們把學習積累和鑽研思考相結合,不能偏廢。

關於學習的目的。孔子認為,學習必須有明確的目的,重點在於“學以致用”。孔子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意思是說,品德不去修養,學問不去講習,聽到正義的事不能去做,有錯誤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論和實際不能結合,這才是我們憂慮的啊。由此可見,讀書的目的,不在於死記書本,而在於應用,在於實踐關於學習的內容。孔子主張學習要博,要廣,不能偏頗、單一。他提出要用四種東西作為自己的學習綱要,這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識,品德修養,忠誠篤厚,堅守信約。這四項內容對於自己和別人都具有重要意義。孔子在重視博學的同時,也強調學習要抓根本的東西,孔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這裡孔子在回答子貢的問題時,說明自己的.“多學”是相對的,在多學的基礎上,我是用一個道理來貫穿自己的學說的,這個道理就是學習的根本,學習重在抓住根本。這裡孔子間接地說明了博與精的關係,值得借鑑。

以上是我學習《論語》後的一點感受,通過這次學習我才知道自己的知識面是多麼的狹窄,讓我有一種“人生處處盡學問,世間人人是我師”的感覺。我平時在書本上學習的和大聲朗讀出來的,是多麼的片面,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所運用到的知識跟《論語》是那麼的息息相關,經過實踐學習《論語》活動,我發現許多,也學到了很多。學習《論語》,學習任何經典,所有古聖先賢的經驗最終只有一個真諦,就是使我們的生命在這些智慧光芒的照耀下,提升效率,縮短歷程,使我們儘早建立一個君子仁愛情懷,能夠符合社會道義標準,不論是對自己的心還是對於社會崗位,都有一種無愧的交待。我想聖賢的意義就在於,他以簡約的語言點出人生大道,而後世的子孫或矇昧地,或自覺地,或痛楚地,或歡欣地,一一去實踐,從而形成一個民族的靈魂。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代的規則下圓潤地融合成為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每一個人真正建立起來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更要做一個有用的商專學子。

《論語》的心得體會篇2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祕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並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於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開啟《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必須與我們今日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於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日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十分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後,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能夠說是盡到孝了。”那裡講了什麼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一樣。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貪汙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期望子女比自我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點。所以為父母供給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願、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捨的治學態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同時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齊,那麼其中必定有能夠當教師的人;後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我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一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必須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就說我們班上的吧。

在這個近80人的班團體裡,就有籃球上的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象棋大師。有的是上曉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滿腦子的數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於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進取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於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可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齊,那麼其中必定有能夠當教師的人;後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我的人請教而羞恥。我們要虛心學習!

《論語》的心得體會篇3

根據總部統一學習“《論語》心得”的要求,我分社按照已上報的學習安排計劃再次對“《論語》心得”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大家仔細聽、用心記;在討論過程中,大家積極發言,場面熱烈。起到了再次學習“《論語》心得”成效,同時個人收益頗豐。現將個人自身的優點和缺點進行查詢、總結和剖析如下:

一、個人優點方面

對工作認真、負責、熱情: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要繼續查找個人此優點中仍存在的不足,對工作認真、負責、熱情是否每一項工作都作到了,還有待完善,以後繼續發揚此優點。

二、個人缺點方面

1、性格急、脾氣暴:作為一個年青的城信人,有一點個人的性格和脾氣固然是好,但是如不能克服和改正的話,對個人以後的工作和生活都不能起到積極和有利的作用。通過此次學習,對此缺點進行剖析,認知到此缺點的危害,就像“《論語》心得”中所講的“釘釘子和拔釘子”的故事,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要主動的克服。

2、說話不講方式:同樣是一句話,有可能使人笑,也有可能使人煩,特別是我們所從事的行業,在服務至關重要的今天,更要注重自己的說話方式。此方面要多像老同志學習,多像比自己優秀的同志學習,力爭使每一次溝通和交流都能形成和諧的氛圍。

3、個人業務不全面,加強自身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不夠。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城信社上班,由於個人認識不到位,只對所從事的業務進行了學習,對其他相關的金融知識學習不夠。在今後的工作中,要加強全面學習,跟上業務發展的需要。要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重點加強對薄弱環節的學習,對管理知識的學習。

通過本次學習和對優缺點的深層次剖析,充分認知到目前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同時通過與他人的比較,認知到自身仍要繼續加強的地方。最後,希望自己能夠以此學習為契機,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發揚優點克服缺點,用自身仍存在的缺點時刻提醒自己、督促自己、鞭策自己。

《論語》的心得體會篇4

我利用假期的時間仔細閱讀了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這本書,讀後雖不能大徹大悟,但感觸頗深,給人一種心靈的觸動,心中頓生一份感悟。

大多數人都會覺得論語難懂,給人一種枯燥的感覺。而於丹教授卻用通俗易懂、樸實無華的語言和一個個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對《論語》中孔子的一些為人處事作了經典的詮釋。使我們對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有了一個再認識,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們的眼中變得清晰、親切而溫暖。對我的生活觀、為人處事觀、教育教學觀等各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讓快樂陪伴我們的教師

孔子說,居之無倦,行之以忠,他主張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這就強調教師要有愛崗敬業的精神和終身學習的理念。作為一名教師,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以較高的水平去完成自己的任務,努力教好自己的學生,向他們傳授有用的知識,讓他們有所發展。還應利用平時的休息時間來不斷學習,來適應時代對教師的要求。在工作和學習中,在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水平中,一種涵養一種自信讓我感受到無比的充實和快樂。

在今天這麼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名教師,只要自己擁有健康的心態,才能培養出擁有健康心態的學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麼用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量。比如這幾年,我任教三個班級數學,課時少,內容多,要求高,班內差生多,教學任務繁重,每天備課備得頭昏眼花;同時又擔任班主任和教研組長,每天有一大堆的事務需要處理。又由於所帶的班級學生年齡小,許多事都要老師親力親為,手把手教。但是我經常告訴自己:每天認真備課是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更好地教我的學生;一名優秀的班主任應學會遇事冷靜、對學生有耐心,有愛心,不能讓壞心情一直圍繞你,否則會影響工作的心情,效率,甚至一事無成。其實學生都怕老師,特別是犯錯誤後,更不敢在老師面前抬起頭來,這時老師如果大發雷霆,往往不起作用,如果是平心靜氣地談話,在情在理地耐心教育,將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如經常聽老師說,我們很盡力,也很認真負責,但一次次的考試成績卻不盡如人意,總感覺自己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在每一次考試成績出來後,總有一段時間心情是很鬱悶的。讀了論語心得後,我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們要明確這個缺憾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也許有較長時間的面對,絕不要抱怨學生的懶惰,抱怨家長的不配合,抱怨領導的不理解而是要積極思考,班級裡儘管有部分差生,但也有較多好學生,說明我們的教學不是完全失敗的,對於那部分學困生,只要我們不斷反思,努力尋找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終有一天他們也會進步的。

正如那句經典的老話: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要學會積極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快樂成為教師生活的主旋律。

二、用真愛對待我們的學生

儒家理論的核心和最精髓的東西之一是仁,于丹老師在天地人之道中解讀了關愛別人,就是仁。對於我們教師來說就是要愛學生。那麼怎樣愛學生呢?

于丹說得好,過分的苛責,不如寬容的力量而恆久。學會了寬容,老師就可以走進學生及家長的內心世界,學生及家長也就會感恩於老師的付出;學會了寬容,我們的內心將會有一種坦蕩蕩的感受,而不是整天怨天尤人。作為教師的我們,與學生的接觸較多,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學生,這樣或者那樣的事情,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我們在處理時,多從積極的方面來看問題,要少一些指責和抱怨,要多一些鼓勵和讚揚。只有這樣,你才會在學生的心目中留下較好的印象,你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才能正常地開展。只有這樣,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關係才會和諧與融洽。

?論語》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心態去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分寸,有一點餘地,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闊天空。

尊重學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學生。作為一名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從學生的差異出發,因勢利導,給學生髮言的機會,傾聽他們的意見與呼聲,給予他們適度的寬容與諒解,體諒理解他們的難處與苦衷,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不說任何傷害他們自尊的話語等,讓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閃光點,看到自身的價值,鼓起他們自信的風帆,讓每個學生都可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而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關愛學生是師生和諧相處的重要前提。學會寬容與包容,要以智慧去解決,以人格去感化;愛由心生,心中有愛,言行才能有愛!所以教師必須要有一顆寬容、博大的愛心!

讀《于丹論語心得》,讓我領略到的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一種心態,一種融入到現代社會中的理性道德。也讓我品味了一道豐盛的精神美餐,體味生命的意義。

《論語》的心得體會篇5

最近一直在看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首先想要說的是,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

每每去到書店,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關於教人們“怎樣做人、怎樣對待人生挫折、怎樣處事”的書籍比比皆是,而這些所謂的“心靈雞湯”迎合了當今複雜社會下處於“心靈衝撞”中的人們所需要的那種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靈慰籍,而這些書籍中,我認為于丹教授關於《論語》的心得體會卻是最值得一看的。

想起以前上國中的時候,什麼《論語》《莊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奧的東西,雖然在添鴨式的教育中我背會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問心裡對這些話的理解卻是膚淺和隨意的。或許,沒有于丹,我大腦中不會再想起《論語》,不會想到通過讀《論語》來指導自己的生活,也不會理解先人聖賢為什麼會說出“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那種推崇,當看了于丹教授的書後,我知道了孔夫子的偉大,也知道了過去自認為深奧的孔夫子的《論語》並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賢們說的話,穿越滄桑,傳到今天,仍然可以讓我受益匪淺、溫暖備至。

于丹教授說:“《論語》告訴大家的,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所以,當這本書被我認認真真地看完後,心裡很為于丹教授把現代社會、現代人的生活通過《論語》完美結合後給予的精闢闡釋表示喝彩!

對於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於我這等凡夫俗子來說,不會也不想做任何評論,對我來講,讀懂、讀透、悟到就可以了,所以,在這裡就姑且把讀到的一些我認為精彩的部分記錄下來和大家一同分享吧!或許,迷茫中的你我,會不經意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和幫助吧!

以上就是一祕為大家整理的3篇《于丹論語心得體會》,希望可以啟發您的一些寫作思路,更多實用的範文樣本、模板格式盡在一祕。

《論語》的心得體會篇6

一位諾貝爾獎得主說:”人類要想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需回到兩千五百三十多年前中國的孔子那裡去找才智。“

?論語》是一本記載了古代思想家孔子和他的學生們的語錄。它集齊了儒家道德中關於政治、教育、倫理、藝術、道德等內容。

起初,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很不想讀,自己認為這本幾千年前的東西沒什麼用,可是讀了幾次之後,覺得還挺有用的,它教會了我生活的才智和做人的道理。

例如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是說,學習時常複習,不是開心的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的嗎?人家不瞭解我,我不怨恨,不也是有修養的君子嗎?

我們每天都在學習,也都在複習。然而見到了朋友,特殊是多年不見的好朋友,都會有一股湧上心的暖和,都很快樂。在人生裡,有許多人不熟悉自己,不瞭解自己,假如誤會了自己,不要怨恨,由於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

再例如說,”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是說,只學別人的學問而自己不思索,會陷於迷惑;只獨立思索而不學別人的閱歷,這就危急了。

在尋常的學習生活中,假如你只是學習而不思索,學再多的`東西也是白費。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總結學習的方法,就能在學習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然而只思索,不學習別人的閱歷,就算你有再多的方法,也沒用,要把學到的學問運用到實踐之中。

我覺得,我們身為中國人,肯定要讀好《論語》,知道更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