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鄉村行讀後感6篇

撰寫一篇讀後感能夠加強大家對名著所寫的理解,有價值的讀後感是可以讓讀者的內心產生閱讀的慾望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鄉村行讀後感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鄉村行讀後感6篇

鄉村行讀後感篇1

真正的愛是給予,但不是把我的一部分給你了,我的就少了——恰如一位女性從懷孕的第一天開始便是在給,但她的生命力不僅沒有因為愛孩子而減弱,而是更加的強大,這才是富有生產力的愛。

大學畢業前夕,我慎之又慎的考慮自己以後做什麼的時候就告訴自己一定不能去接觸三類職業:教師、醫生和警察。這三類職業在我的理想中應該就是愛的給予,他們對自己服務的人群報以大愛,但自身並沒有因為這份愛而受到損失,而是愈加的彰顯了自己的生命力。

學生生涯以及邁向社會之後接觸的人形形色色,真正達到我理想狀態的人很少(現實嘛)——體罰侮辱我的老師,小病大治的醫生,威脅被害人放手的警察叔叔。

但看完這篇《鄉村教師》我仍然十分的感動,我突然覺得自己的視角太狹小了,太過於執著於一個稱謂、一個分類,那些無論以何種身份何種方式教會你一些道理的人都可以是“教師”;那些在你困苦時幫你走出低谷的人都是人生的“醫生”;那些在你危難時挺身而出伸出援手的人也都是無名的“警察”。

人類薪火相傳幾萬年,職業名稱出現才多久,那些富有大愛的“無名英雄”才是不斷薪火相傳的中流砥柱。

懷著大愛懂得感恩向著希望,你我都會是人類文明的拾柴者。

鄉村行讀後感篇2

我是駝峰中學的一名教師,對於縣城的教師來說,我們這樣的群體就是屬於鄉村教師,但是對於許多偏遠地區的教師來說,我們又是很不純粹的鄉村教師,畢竟我們學校離縣城僅有六七公里的路程。

在暑假中看到一本書,是吳再柱老師著作《鄉村教師突圍》,剛一看書籍名的時候,感覺很有意思,"突圍"?鄉村教師需要"突圍",為什麼"突圍"?怎樣"突圍"?也正是帶著這些疑問,我認真研讀了這本書。

從全書的整體來看,"突圍"是這本著作靈魂之所在。在這本書寫的序言中是這樣寫道的:"吳校長的突圍,可謂窮盡了一個教育人所有困囿;但從‘明心見性,直指人心’的情懷來說,這其中的.關鍵,還是直抵內心的。"

在我所理解的鄉村教師的"突圍",無非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從鄉村教育的"圍城"中走出,調到縣城中去,改變自己的教育空間;還有一種努力專研自身教育教學水平,突破鄉村教師的侷限,讓自己的從自身"突圍",成為鄉村教師的佼佼者,改變自己的教育思想。

對於後者我是格外起敬的。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這也就意味著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國的人口數量以農業人口為主,而這部分龐大群體的教育在很大方面依賴於我們的鄉村教師,甚至可以說,我們的農村發展需要鄉村教師,我們的鄉村教師決定整個國家發展的命脈。

在仔細研讀《鄉村教師突圍》的時候,你可以很淺顯的讀懂書中所表達的意思。因為這本書所書寫的是思想,而不是一些文字性的東西,是吳再柱老師日積月累的思想沉澱:每天有所思,天天踐行自己做鄉村教師理想,天天有所得,樂在其中。

每年我們學校都有老師通過考試調到縣城工作,同事們在談到的時候都是用羨慕的語氣,而同樣每年有一些偏遠鄉鎮的老師調入到我們學校,所以我們學校就像河流一樣,下游的水流出,上游的水流入,很自然的保持了平衡,可是更上游的河流如果光是流失,沒有流入,是否會陷入乾枯中。這在書中沒有看到答案,或許吳再柱老師認為,對於一個鄉村教師來說,做最好的自己,努力改變自己對別人的影響就是一種"突圍"。

其實,鄉村教師中也有很多願意留在上游的老師,而這樣的群體中還是有很多人存在的。2014年江蘇省最美鄉村教師李坤,是連雲港教育部落格的管理員,我們很多博友都習慣性的叫他"坤哥"。李坤老師2000年畢業,紮根海州區浦南鎮草舍國小十餘年,默默地堅守在農村做一名村小的語文教師,或許他認為,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只要想幹,認真幹,總能幹出些名堂來。他確實做到了,連續多年從事高年級語文教學且教學成績突出,他以校園、農村為創作題材的多篇作品在國家、省市報刊雜誌發表。在許多人抱怨"鄉村教師"在惡劣環境中的苦與淚之時,他卻在這種環境中演繹並享受著他的精彩人生。

改變鄉村教師的生存與工作環境是政府的義務,義不容辭。而默默的堅守在農村也是我們鄉村教師的使命,是值得所有人敬重一生的光榮,因為鄉村教師,需要我們。

最後,謝謝吳再柱老師的書,向所有默默堅守的鄉村教師致敬!

鄉村行讀後感篇3

看過三體,看過超新星紀元,看過流浪地球,大劉眼中的世界、人性、未來,似乎總是趨於毀滅、黯淡,成熟、冷靜、深邃的審視眼光是大劉作品的迷人之處,沒有虛假的希望,才是冰冷的真實。

但是這篇短篇小說,大劉自己說了,和他以往很“硬”的風格不同。宇宙浩瀚無垠,但李老師像一根微弱但執著的蠟燭,在所剩無幾的生命,在死神的陰影籠罩下,倔強地燃燒自己。他不知道遠方和未來發生的事,他被貧窮與愚昧包圍,他的生命結束在一抷黃土、一盒粉筆,但他短暫的一生,點燃了人類的希望。

個體在整個宇宙的背景下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塵埃。人類的存在微乎其微,在其他強大文明面前,我們是一群蹣跚學步的嬰兒。在世界無數個我們看不到的山溝角落,仍然存在那麼一群人,他們沒有先進的教學裝置和傳達方式,而是通過最原始的聲音傳輸資訊,在無孔不入的貧窮與迷茫中讓人類活得清醒而有尊嚴。

無論是那些只會滴滴滴噠噠噠的氣球狀生物,還是人類,甚至億萬光年外的碳基聯盟,在進化的長河中,都起源於一個火種,希望。

尊師重道,薪火相傳。

我們活在希望裡。

鄉村行讀後感篇4

一、鄉村振興量化指標需加強,對考核駐村幹部缺少抓手。

脫貧攻堅階段,很多硬指標是可以量化的。比如兩不愁三保障,吃飽穿暖、住得安全、上得了學、看得了病等。這些都是可以用硬性指標來量化考核的。但是鄉村振興階段,較難用一些量化指標來界定工作的好壞。部分地方延續了脫貧攻堅階段的一些政策,對知曉度、滿意度這些內容繼續加以考核。相對於鄉村振興工作來說,其必要性有待探究。建議多方調研,收集基層一線的反饋,形成具有操作性的考核監督方案。而且,對鄉村振興的考核應有別於脫貧攻堅階段的大範圍跨省市的評比,對相關評價指標和要求,應充分參考省內或同水平區域內的總體發展水平分別制定。

二、鄉村振興見效較慢,對長期駐村要做具體要求。

鄉村振興需要更長期的謀劃和更切合當地的因地制宜和因勢利導。駐村幹部一是需要較長時間的下沉進村,二是需切實做好摸底調查工作。鄉村振興承接脫貧攻堅,但是建議對脫貧攻堅的一些成果的運用,應當通過切實的調研並結合當前市場和技術的發展變化,做出合適的調整。這就更需要駐村幹部的長期堅持。鄉村振興是一次長考,對基層和駐村幹部的能力、韌性、耐心也是一次更長的考驗。建議對於本批次駐村幹部的亂換年限要求,輪換方式方法,做進一步的規定,應該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

三、鄉村振興所需專業性較強,短時間內缺乏專業性人才。

鄉村振興急需大量專業性較強的人才,但是目前來看,基層確實缺少相關人才。大力建設各類人才隊伍是下一步工作的重點。但是就目前的需求情況來看,可嘗試由上級部門建立一支或者多支區域內流動的專業技術工作隊伍。這批人不駐在某一個村,而是相對集中地在某一個或多個縣區內各村流動,成為一支救急隊伍。這個隊伍中可選派一批技術精熟、素質過硬的同志和一批年輕、學習、動手能力強的同志。一方面用於解決鄉村振興初期出現的各種新的突發的重難點問題,一方面通過在基層一線的傳幫帶,培養出一批能及時下沉到基層的實用型人才。

鄉村行讀後感篇5

工作二十多年,最大的感受就是:當一個好老師難,當一個好班主任更難,班級管理包括方方面面的工作,可以說是千頭萬緒。特別是現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家庭教育方式以及社會環境,都影響著學生的個性發展,所以我們班主任不僅要面對一個個不同個性的學生,也要面對他們背後的家庭環境以及家庭教育方式。朱永新教授在《致教師》第三輯中通過《好的教育是一種合力》《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讓父母成為你的助手》三篇文章向我們深入淺出地闡述瞭如何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讀後讓我受益匪淺。

父母的處世之道,家庭的教育模式對學生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社會進步了,國富民強了,孩子們有了優越舒適的環境,但行為習慣為何出現了滑坡。我們不能不承認,這是學校教育模式與部分學生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差異,或者說是家庭問題給孩子的行為習慣注入了不良的成份。朱教授說:我們的家庭之路上充滿了無證駕駛的“司機”,現在沒有駕照不能開車,違規要罰款。而做父母比開車要複雜一百倍、一千倍。

因此,我們在面對多種不同教育方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我們的班級管理如不能採取相應的對策,而簡單地採取整體化一的措施,勢必讓這些孩子感到無所適從,或者無處躲藏,那麼,怎樣才能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呢?結合朱教授的觀念,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利用3月份學校開展的“家長一日訪談“活動,為不同的學生家長,構建一個共同教育平臺,是班級與學生家長,以及學生家長之間相互交流的好機會,活動開展以來,我總是留出一定的時間請學生家長介紹自己的“教子之道”,討論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再讓孩子當場發言,有時甚至請一部分問題學生髮言,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溝通、交流收到良好的效果。家長們結合自己的孩子,談談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引起了家長們的共鳴。

總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門管理人的藝術。學生不可能屏棄一切因素的干擾,帶著純而又純的心理坐在教室內從事學習活動,班主任工作只有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援,才能使學生健康成長,從而形成合力。一旦兩種教育形成合力,孩子的學習、生活必將步入一個和諧的軌道,正如朱教授所言:當學生的父母成為教師的教學助手,教師就會像有了三頭六臂,這樣就能夠在教育教學中從容發揮出更大的力量。

鄉村行讀後感篇6

根據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們鄉村振興服務助理要深刻把握現代化建設規律和城鄉關係變化特徵,順應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目前正值黨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平臺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讓農民增產增收,讓農戶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匯聚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磅礴力量。

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是產業振興,而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是鄉村振興的受益者,所以必須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億萬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調動起來。從而通過產業振興提高鄉村居民收入,才能更加完善基礎設施裝置的配備,以及更多地投入生態環境治理。從而建設一個鄉風文明、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黨的十九大報告裡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五個目標,都要進一步明確任務,進行相應的制度創新及政策落實,把每一項工作做實,這個戰略才能夠落地生根,給農民帶來利益、福祉,能讓農村的面貌再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推動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實施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確保當地群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而無論是解決農民就業還是確保群眾增收,都需要以產業發展為基礎。農業強,產業必須強;產業旺,鄉村振興才有底氣。

鄉村振興,勿好高騖遠,需腳踏實地。我國農業人口之多,耕地面積之廣都印證著鄉村在我國的重要程度。鄉村在我們工作的第一線,振興鄉村要求我們腳踏實地、紮根基層,要求我們充滿鬥志、不畏艱苦,要求我們擔當作為、開拓進取。讓廣大農民群眾享受到黨的暖風,讓“鄉村振興”不是一句空話。讓農村閒置資源“活”起來,充分發揮土地制度紅利在鄉村建設中的作用,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農民切切實實得到實惠,這是當下我們正在積極推進的新課題,也是我們最終的奮鬥目標!

標籤:讀後感 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