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對解放戰爭的個人感悟範文(4000字)

解放戰爭在世界戰爭史上堪稱奇蹟。內戰初期,國民黨各個方面的實力都大大超過共產黨。在軍事方面,國民黨軍隊達470萬,裝備精良……,大家對解放戰爭有什麼感想呢?今天本站小編整理了《關於對解放戰爭的個人感悟範文(4000字)》,歡迎參考。

關於對解放戰爭的個人感悟範文(4000字)

  1946至1949年的解放戰爭,人們對這場戰爭的討論很多,影視類作品也是俯拾皆是,但是感覺歷史學界對這場戰爭的研究不算很多,無論國內的還是國外的,就算是有,也僅僅是把解放戰爭的研究侷限在“國共之爭”之中,而網民對這場戰爭的討論侷限在“弔民伐罪”或者“成王敗寇”之中,更有甚者僅僅把這場戰爭僅僅歸為“毛澤東和蔣中正的權力之爭”或者“美蘇爭霸”。
  
  我個人認為上述研究或者討論都非常的膚淺,僅僅把解放戰爭解釋為“國共之爭”是無法看清這場戰爭的本質的,至於所謂的“成王敗寇”或者“毛蔣之爭”之類的討論,除了宣揚仇恨之外,根本無法讓人把握住事情的本質,下面,我就來談談我對這場戰爭的個人看法。
  
  第一,解放戰爭從歷史繼承來看,解放戰爭是繼承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和北伐戰爭任務的革命戰爭,自從英國用鴉片和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後,中國正式進入了近代史的程序當中,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歷史決定了當時的中國人民的任務是反帝反封建,後來在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都有著反帝反封建的萌芽,到了國民大革命時期,這個任務被具體為“打倒列強,除軍閥”,“打倒列強”是反帝,“除軍閥”是反封建,而解放戰爭的任務打倒壓在當時中國人民的三座大山—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這個任務是對反帝反封建的再一次具體的解釋,通過解放戰爭,中國人民基本完成了歷史賦予中國人民的革命任務,到了中國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勝利,中國才徹底的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
  
  第二,解放戰爭是革命道路與反革命道路之間的戰爭,看到這裡,請各位看官彆著急給我扣一個“文革”“情緒化”之類的帽子,你可能會說“你都革命與反革命了,怎麼不是文革思維,情緒化”,那麼請讓我慢慢道來。如何鑑定一個政權是革命與反革命?就看它能否繼承歷史給予中國人民的革命任務併為之奮鬥,就是反帝反封建,具體為“打倒列強,除軍閥”,蔣中正自“四一二”之後,明顯背叛了這個革命任務,北伐戰爭因此而前功盡棄,中途夭折。之後,列強非但沒有打倒,蔣中正的國民政府倒成為了列強統治中國的新的代理人,“除軍閥”更是一紙空文,蔣中正自己倒成為了軍閥,說到底,蔣中正把自己變成了革命的物件,只有中國共產黨一直堅持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從紅軍,到八路軍,再到解放軍一直都是如此。
  
  第三,從階級關係來看,這是農民階級,工人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對地主階級和金融買辦之間的決戰。解放戰爭初期的階級形勢是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的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和以國民黨為代表的地主階級和金融買辦之間雙方處於敵對決戰的態勢,而以民盟等中間民主黨派為代表的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處於中立、左右搖擺的狀態。從這方面看,戰爭初期國共雙方的階級力量處於對等平衡的狀態,所以在戰爭初期,解放軍和國民黨軍才能打得激戰正酣,勝負難分,有來有往。但是到了後來,由於國民黨與美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這使得中國成為了美國的經濟殖民地,這嚴重打擊了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在加上蔣中正打壓和解散民盟等中間民主黨派和蔣經國上海打虎,這使得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對國民政府徹底失望,他們最終倒向了中國共產黨;再後來金圓券改革失敗和國民黨軍到處殺戮掠奪,這就逼反了一部分地主階級,他們也倒向了中共,導致當時國共階級力量發生了重大改變,當時中國五大階級基本上都團結在了中共的周圍,而蔣中正的國民政府基本上成為了“孤家寡人”,所以國民黨在三大戰役中和後來的戰爭中兵敗如山倒也就不覺得奇怪了。現在某些人把國民政府的失敗僅僅歸結了“外援”,這是非常錯誤的,他們看不到當時國內階級力量的對比的變化。
  
  第四,從主義上來看,解放戰爭是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聯合起來對封建主義的戰爭。眾所周知,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在其它地方都鬥得水火不容,你死我亡,為何在中國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居然聯合起來對付共同的敵人?這依然是由中國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務所決定的,如果對兩個主義在中國的狀況有所研究的話就會發現,無論是共產主義的革命綱領——毛澤東思想,還是資本主義的革命綱領——三民主義,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任務,那就是反帝反封建,而中國是有著兩千多年曆史的封建帝制國家,封建力量在這塊土地上根深蒂固,保持著強大的力量,無論是前面的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還是後來的辛亥革命和孫中山先生髮起的一系列革命運動,再到後來的中共領導的土地革命戰爭,他們都歸於失敗,這說明農民階級,工人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他們是無法單靠自己的力量來打敗封建主義,只要四方聯合起來才能打敗中國的封建主義,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分歧在於去建立什麼樣的國家?如何去建立這個新的國家?但是如果不去推翻封建主義,不去完成中國的革命任務,那麼這兩個問題的爭論根本就毫無意義,所以中國革命任務促使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聯合起來去打倒當時中國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的代表——蔣中正的國民政府。
  
  第五,從思想上來看,解放戰爭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和三民主義者聯合起來對曾國藩思想者的決戰。中國近代以來,對中國人民影響最深的思想就是曾國藩思想,三民主義和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三種思想後來形成了三股不同的現實的政治力量,曾國藩思想者形成了洋務派,立憲派和國民黨右派,三民主義者形成了國民黨左派和中間派,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形成了中國共產黨。蔣中正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從思想上來看,這是曾國藩思想者對三民主義者和馬克思列寧主義者的清洗,這就促使三民主義者和馬克思列寧主義者聯合起來對付曾國藩思想者。蔣中正雖然“三句話不離三民主義”,但是我個人認為蔣中正是假山民主義者,他實質是一名曾國藩思想者,你看看他的施政措施,就知道蔣中正嚴重違反了孫中山先生“三步走”的國家建設規劃,軍政,依靠軍隊“打倒列強,除軍閥”,統一全國,然後掃除舊時代的積弊,維護國家秩序;訓政,平均地權,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派出經過訓練合格的人員到地方籌備以縣為單位的自治,訓練人民的民主能力;憲政,待全國的自治完成,人民具備民主能力,召開以選舉為基礎的,各黨派參加的國民大會,制訂憲法,由國民代表選舉國家最高機關領導人。而看看蔣中正的施政,“打倒列強,除軍閥”,根本沒有完成,舊時代的積弊依然存在,不平等條約沒有完全廢除,各路軍閥仍然自行其是,在這個關鍵任務沒有完成的情況下,他冒然舉行訓政,這個訓政根本就是有名無實,因為展開以縣為單位的自治根本無從談起,平均地權更是空中樓閣,國家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沒有顯著提高,軍閥之間不斷混戰,這根本就是假“訓政”,“訓政”才實施三年的時間,蔣中正就急於實行“憲政”,選舉大總統,但是因為遭到了胡漢民的堅決反對和日本入侵,蔣中正的計劃才沒有得逞。
  
  曾國藩思想者為何與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和三民主義者水火不容,這是因為他們對國家未來的房發展道路存在在著嚴重分歧,曾國藩思想者主張在儘可能的保留中國封建體制的框架下,實施漸漸性改革而走向現代化;而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和三民主義者主張用革命的手段打倒封建主義,對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進行全方位的改造,從而走向現代化,所以曾國藩思想者與二者是絕對不能相容的,而馬克思列寧主義者與三民主義者有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反帝反封建,所以雙方存在著聯合的可能。
  
  第六,解放戰爭是“平民革命”與“精英革命”之間的決戰,解放戰爭中,中共的解放軍依靠了是廣大的工農群眾,中共往往能紮根於人民,與人民達成一片;而國民黨主要依靠的是當時的文化精英,這些文化精英往往脫離人民,眼高手低,知行不一,魯迅先生對此進行了鞭辟入裡的批判,而蔣中正敗退臺灣後,對當時的文化精英也是極為不滿,在日記中,蔣中正痛批當時的文化精英自私自利,沽名釣譽,沒有信仰,從這一點來看,國民黨依靠精英,失敗是必然的。
  
  第七,從國家經濟發展道路來看,解放戰爭是工業黨與金融黨之間的決戰,從經濟學的角度,我們為什麼會在近代時期被列強欺辱?原因就在於中國當時是一個農業社會,而列強是工業社會,中西方之間的巨大文明差距,使得列強可以對中國實行降維打擊,而中國根本沒有還手之力,所以中國想要在的世界生存下去,就必須工業化,而工業化也決定了中國近代的革命任務,那就是反帝反封建,具體為“打倒列強,除軍閥”。為什麼要“打倒列強”?因為只有“打倒列強”,廢除不平等條約,中國才能擺脫列強共管的國際殖民地地位,消除列強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只有實現獨立自主,中國才能制定出工業化方案,才能由農業文明轉變為工業文明;為什麼要“除軍閥”?因為只有消滅軍閥,才能形成統一的市場和實現全國的資源調配,才能將工業化方案進行下去。而蔣中正明顯走了彎路,在所謂的“黃金十年”,當時的中國走的其實是金融化道路,四大家族利用四大銀行和國家特權,對民族資本巧取豪奪,嚴重打擊了民族工業,從這一點來看說蔣中正背叛了三民主義是毫不冤枉的,而按照孫中山先生的《建國方略》,中國是要展開大規模的工業建設的。
  
  上面說到蔣中正實質是一名曾國藩思想者,而曾國藩思想是植根於封建小農經濟的落後思想,你用它來“治經講學”還行,因為中國近現代的許多文化大師都是曾國藩主義者,比如陳寅恪,錢穆,余英時等,而你用它來“治國安邦”那就有大問題,而蔣中正的國民政府就是一個外孫內曾式的政權,表明上看,他的政權符合三民主義的設計,但是他的指導思想卻是曾國藩思想,更何況他這件三民主義的外衣還“破破爛爛,殘破不全的”,而他不知道的是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展望的是工業化社會,蔣中正用一種落後的封建小農經濟思想去指導一個先進的工業體制,這就註定了他的失敗。而以中共為代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他們本身就是工業黨,因為馬克思列寧主義本來就是紮根於工業社會,早在土地革命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他們就在艱難的環境中搞工業化,雖然水平比較低,但是在那個時代是難能可貴的,中共取得革命的勝利後,就立即開展了大規模的工業化經濟活動。
  
  第八,從分科的角度來看,解放戰爭是理科生與文科生之間的決戰,民國是文化精英式的國家,而科學精英卻在民國不受待見,這一點,魯迅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多次批判當時的文化精英自以為是,歧視科學,這一點可以說延續至今,比如中國疫情嚴重的時候,本來這個時候是最應該相信科學的時候,可是某些文化精英卻趁此趁火打劫,盡向人們推薦一些怪力亂神的方法。民國時期雖然建立了中央研究院,可是當時的科學精英要麼被束之高閣,要麼才非所用,許多基礎的和重要的科研工作始終不能展開,典型如侯德榜先生和王守競先生,侯德榜先生髮明發明瞭侯氏制鹼法,打破了西方的壟斷,可是民國始終不能將他成果發揚光大,失望之下,侯德榜先只能去印度擔任塔塔公司的工程師;而王守競先生作為中國量子力學的第一人,是中國不可多得的物理學天才,他在美國讀書發表論文時,導師簽名欄上居然空空如也,因為沒有人可以指導他,1929年,王守競先生學成歸來,但是現實的冷酷卻冷了先生的熱血,他為國家貢獻了二十年的時間,但是效果卻不理想,最好的成績是搞出了5輛“資源牌”汽車,失望之下,他遠赴美國,專事物理理論工作,等到改革開放時,新中國多次邀請他回國工作,但是王守競先生當時已經是身患重病,力不從心,至1984年6月19日逝世,最終沒發揮他應有的作用;還有就是翁文灝先生,作為專業的地質學家,蔣中正居然讓他擔任行政院長組閣,由此可以看出蔣中正是多麼的用人不當。只有當新中國建立的時候,中國的基礎的和重要的科研工作才開始走向正軌,越來越多的留學生歸來參加中國科研建設,比如著名的三錢,趙忠堯先生等等,前文的侯德榜先生也能發揮自己的才幹,擔任中國化學工業副部長,為中國化學工業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翁文灝先生也能專心的從事他的地質研究工作,成績斐然,對此,你可能會拿新中國特殊時期所造成的損失來反駁我,但是我查了當時許多科學家的資料,我可以這麼說,當時的科學家90%以上都得到了重用和妥善的保護,發揮了自己的作用,為中國的科學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現在有些公知老是那那個特殊時期所造成的損失說事,而對那些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視而不見,他們之所以這麼做並不是要讓大家認識到要尊重科學,尊重知識,他們只不過想借此吸一波腦殘粉,沽名釣譽,煽動民意而已,至於他們的功績和研究成果,公知們壓根就不在乎。
  
  綜上所述,解放戰爭勝利的意義在於這場戰爭完成了近代以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統一,統一了國內市場和資源配置,為我國的工業化道路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