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童年家長讀後感7篇

理性分析好原文內容,才能寫出更具價值的讀後感,人們可以在讀完一些文字後拿筆撰寫一篇讀後感,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童年家長讀後感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童年家長讀後感7篇

童年家長讀後感篇1

童年是一條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善良的橋,童年是一個美麗的世界。童年是多麼美好,但是前蘇聯著名文學家高樂基的童年卻是非常的悲慘。

這本書主要講了阿遼沙·彼什科夫在三歲時就失去了父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在那裡,到處都是爭吵,打架,但只有外祖母時時刻刻地關注著他,阿遼沙十一歲那年,母親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產了,便走上社會獨自謀生。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我今年也是十三歲了,當年的高爾基走上了獨自謀生的道路,想想自己無論做什麼事,還要父母給我幫忙,就說一次做奧數題吧,讀了一篇後,覺得這道題很難,根本不經過自己動腦子試一試,就要爸爸來教我,其實這道題很簡單,還沒等爸爸來教我,我已經做出來了。記得還有那次夏令營吧,在綠色學校裡,老師要求我們自己洗衣服,洗衣服說說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先要擦肥皂,然後這邊搓搓,那邊搓搓,衣服還是不成樣子,髒的地方還是髒,所以爸爸批評我依賴性太重,缺乏獨立生活和思考的能力。

在這本書中,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懷寬闊,如同意盞明燈,照亮了阿遼沙孤獨的心,外祖母對阿廖沙的愛,給予了阿遼沙堅強不屈的性格,讓阿遼沙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如果在我們這個世界裡誰都能關心別人,幫助別人,那還會出現爭吵,打架之類的事件,又讓我想到了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將心比心》,如果我們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份寬容和理解。

讀了童年這本書以後,不金讓我珍惜這美好的童年,還讓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和做事!

童年家長讀後感篇2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著作《童年》,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阿廖沙父母雙亡,而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討厭他。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卻走過來了。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這令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的人的醜陋面目。高爾基的童年跟我們現在比起來,實在是太悲慘了!

我們多幸福啊,被父母寵著。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著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著你品嚐;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如果有人欺負你,大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個人一番。而高爾基那個年代呢?高爾基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這一類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幹嗎呢?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值得他們去做嗎?

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我們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這樣優秀的學習環境,這樣美好的童年生活,我們再不好好學習,那就太對不起父母了。

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來的是充滿活力的少年,讓我們珍惜童年的最後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會離我們遠去,抓住童年最後的時光,留下我們對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童年家長讀後感篇3

國中時代曾讀過一些文學名著,其中有一篇就是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高爾基出生在俄國尼日尼·諾夫戈羅德一個木工家庭,早年喪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歲走向社會,飽嘗了人生的辛酸。而《童年》正是根據他童年的生活而寫成的,可以說是自傳體小說,正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狀。

小說中的主人公同樣是三歲喪父,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個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但已快瀕臨破產。而兩個舅舅也是同樣的粗暴、自私的市儈,甚至他們的兒女也沿襲著這樣的風氣。阿廖沙就在這樣的家庭中飽受虐待:外祖父經常痛打外祖母及孩們,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知覺,結果大病了一場。在這樣的環境下阿廖沙幼小的心靈能不覺得恐慌和不安嗎?!所以這本書都會令我們每一個人感到不快和壓抑,這也是必然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惻隱之心。

處在這樣醜陋的社會,我們不得不擔心阿廖沙的心靈會不會也被玷汙?但幸好這世界也不完全是醜陋不堪的一面,身邊還會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他們給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並相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是屬於光明的。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便是他的外祖母,她把蜜送到了阿廖沙的心窩中去了。作品中外祖母是最慈藹、最有人性的形象,她總是用她的溫存給予阿廖沙的種,種發芽了,長成了參天大樹,有了羽翼的保護,阿廖沙的世界就不會再任憑風吹雨打了。祖母撫慰了他心靈上的創傷,而真正教他做一個正直的人的是老長工格里戈裡。當然那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小茨岡”也同樣教會了阿廖沙如何面對生活的艱難,但他卻被兩個舅舅給害死了,然而我覺得與其說是被他們害死的,還不如說是被這個黑暗的社會所吞噬的。高爾基正是以他無產階級作家特有的感情和嫻熟的藝術技巧,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成功地再現了阿廖沙作為一代新人從覺醒到成長的艱難歷程。

高爾基在作品的開頭就寫到:“有時連我自己也難於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辯駁、否認,因為在那‘一家蠢貨’的黑暗生活中,殘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黑暗的另一面,還有一種叫做光明的東西在那隱隱發光。只要還對光明充滿希望,那麼這一點點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無限大,直至灑到每一處陰暗的角落。我想這大概就是高爾基想要表達的另一個更直接更迫切的主題--批判俄國幾世紀以來形成的小市民習氣,痛斥小市民的卑鄙靈魂。讓這種卑鄙靈魂消失,正是無產階級努力的方向,直至今天還在繼續……

而我所要說就是不要對任何不堪的現實失去信心,總會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絕望,但你想想,黑暗過去,黎明的曙光總會到來。只要你仍能保持不滅的信心,做一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人,那麼你的光明定會到來。

童年家長讀後感篇4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值得回憶、值得珍惜的美好時光。對於我們來說童年是我最寶貴的收藏,高爾基寫的《童年》這本書來說,童年應該是他的一段悲慘遭遇,一段深情的回憶!

在假期中我看了不少書,對《童年》這本書最感興趣。它向我們藝術地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會追求光明的奮鬥歷程,還有十九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的俄國社會風貌。

我讀完《童年》這本書,感受到了高爾基的悲慘遭遇,覺得我們是幸運的一代,因為高爾基 3歲的時候,父親病故,母親就帶他回了孃家。可惜外公是個自私而又專橫的小業主,但是資本主義俄國的發展打斷了外公發財的好夢,從此破產以至於貧困潦倒。可憐的母親改嫁之後,生病而死,十一歲的作者被外公殘忍地趕出了家門,到社會上自謀生路……

高爾基真實地描述了自已苦難的童年,我為自己慶幸——沒有出生在那個時代,沒有受到這種苦,自己沒有失去父母……我很幸福,因為我有一段美好的童年。記得有一次,我媽媽向別人買了二十幾張游泳票,中午,媽媽騎自行車送我回去奶奶家吃飯,過了一會兒,媽媽叫我把這十張游泳票給姨媽,我到了姨媽家的時候,我就順手把游泳票給了姨媽,轉眼就跑回奶奶家,忽然,姨媽打電話給媽媽,姨媽說:“怎麼這些游泳票少了這麼多的?”媽媽問了問我,說:“不知道,我女兒說她沒有拿。”姨媽奇怪地問:“這麼現在才只有五張啊。”媽媽重複地問了我好多遍,媽媽說:“不知道。”媽媽用安慰的對我說:“你有沒有拿到啊?怎麼姨媽說會不見了的?”我哭著說:“我反正沒有拿,你不相信我就算咯。”後來,姨媽打電話對媽媽說是姨丈拿,媽媽後來向我說了對不起,我也說了不用了。我的童年就是這樣充滿了歡樂、充滿了幸福,所以我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看了《童年》這本書,我有很大的啟發,書中告訴我們要執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

童年家長讀後感篇5

?童年》是作者高爾基以自己童年為基礎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它揭露了俄國沙皇時期的黑暗、殘暴與非人生活。而高爾基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受盡折磨與欺辱,無論是在精神上或是肉體上,都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是高爾基卻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堅強地走了過來。

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喪父,隨著母親與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這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艱苦命運的開始。外祖父家,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是人間地獄。外祖父掌管著家裡的一切,脾氣非常暴躁、視財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時常因為犯錯而被痛打;兩個舅舅常為了分家而爭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沒有地位,任丈夫打罵,發洩。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

之後,阿廖沙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過雜,在這期間阿廖沙飽受欺辱,但他還是熬了過來。因為他被自己堅強、不屈服於困難的精神與信念一直支撐著。

而現在的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而小阿廖沙卻吃不飽,穿不暖,還要捱打、受欺辱。悲慘的一幕又一幕,讓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們生活俄國沙皇時期又會怎麼樣?會認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嗎?

時代在不斷進步,但人們卻越發變得懦弱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退縮、逃避或者走捷徑。屠格涅夫說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才會長久,有所爭取,才會得到。

童年家長讀後感篇6

在寒假,我讀了許多課外書,在這麼多書中,最令我感動的要數《童年》了。《童年》是高爾基寫的三部自傳中的一部。高爾基三歲時喪父,他的童年是在諾夫戈羅德度過的,也就是他的外婆家。這本書主要講了高爾基童年生活是怎樣的悲慘。就在一八七一年,他悲慘的命運開始了。他的行動都被他的外公監視著,外公不准他這樣,又不准他那樣,他好象在地獄中生活。

他雖然小時候生活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但是競然還能成為一位如此傑出的人,真是了不起!高爾基曾經被沙皇逮捕過,但是,因證據不足獲釋,可他還被警察祕密監視。他發表過的文章數也數不清。在一九二八年時,高爾基還不放棄那可貴的光陰,於是他在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六年寫了一部卷帙浩繁的長篇小說《克里母。薩姆金的一生》,這部小說他臨終前都沒有完成。這部小說作品再現了俄國社會生活,反映了各個階級和社會集團在不同歷史階段的變化。高爾基於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八日於哥爾克病逝。

讀了《童年》,我深深感受到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那種腐敗,當時人民生活的痛苦。我曾經想過,如果我當時是一個工人,我一定會像高爾基那樣,用我這支鋒利的筆給沙皇政府當頭一棒。我認為,如果我們在這樣的好環境中浪費時間是天大的錯誤。記得魯迅說過“時間就是生命”和“珍惜時間是我成功的祕訣”。我們現在有如此美好的環境,是多麼難得呀!這幸福生活都是老一輩革命家的鮮血換來的。我以前是一個特別調皮的“假小子”,有時間還和小朋友打打鬧鬧,特別貪玩。但是,自從我看了《童年》這本書以後,我開始愛惜時間,我知道時間的重要性。所以,現在我開始認認真真地學好每一門課。俗話說的好“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滴水穿石”也是一天一天慢慢來,循序漸進。我們的學習也要慢慢來,不能太急於求成,揠苗助長,這樣便會前功盡棄。因為現在要求為學生“減負”,人們對自己孩子的學習更加輕視了,讓他們在外面無所事事。現在的家長多數都認為只要有錢有勢,他們的兒女就一定能夠考上大學。其實,光靠錢和勢力是不行的,在二十一世紀這個正在前進的中國已經將這些通過關係上大學的事一掃而空了。

童年家長讀後感篇7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歡樂的笑聲,開心的遊戲,純潔的友誼,父母的關愛……而高爾基著作的《童年》卻與我們的童年截然相反……

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書主要講述了阿廖沙在三歲時父親死了被母親帶到了外祖父家,而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外公只要發現阿廖沙有錯,便會拿樹枝抽打他;外公心情不好時,也常常毆打外婆。外婆卻對阿廖沙百般疼愛:她常給阿廖沙講優美的童話故事,保護阿廖沙免遭外公的毒打,阿廖沙還親眼目睹了兩個舅舅為財產大動干戈,用粗暴的言語互相指責。而且家裡的女人永遠是男人的出氣包,她們一直遭到輕視,這顯然是一個俄羅斯小市民家庭。阿廖沙十一歲時,母親因為肺結核而永遠離開了他;不久,外公也破產了他便走上社會,獨立謀生。為了生計,阿廖沙到處撿垃圾,偷建築材料,在學校還被侮辱成乞丐。他只能邊掙錢邊學習,贏得了同學的尊重。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這令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的人的醜陋面目。

高爾基的童年跟我們現在比起來,實在是太悲慘了!我們現在豐衣足食,要什麼有什麼,又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並論,年代的不同就是這差別,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我們現在的童年來之不易啊!童年充滿著歡樂,童年到處是溫暖,童年是值得回憶的相機,童年愛滿心窩!而高爾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誼,沒有什麼再值得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