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童年讀後感心得7篇

心得體會是一種把學習或者生活中的反思內容用文字記載下來的書面表達,要是見解抒發得不夠深刻,我們就不能將心得體會寫得更有價值,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童年讀後感心得7篇,供大家參考。

童年讀後感心得7篇

童年讀後感心得篇1

當我們告別童年,走向少年的時候,回想起以前快樂的童年生活,我難免有些留戀。我是獨生女,所以爸爸媽媽非常愛我,但年幼的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當我看完《童年》這本書時,我才發現,我是這個世上最幸福的人。

高爾基小時候就失去了父親,善良又勤勞的母親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過童年。年僅十一歲的高爾基就此走向社會,開始了獨立的生活。

高爾基的童年生活是苦難的。即使有善良的外祖母的維護,也避免不了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幼小的他嚐盡了人間的痛苦和醜惡。與之相比,我們的生活又是多麼幸福、溫暖。每當我不聽話的時候,父母會像一個老師一樣跟我說一個個的真理;每當我善心的時候,父母會像一個開心的小天使一樣來安慰我;每當我打架時,父母會像一座牆,擋住我,叫我不要傷害別人。

高爾基雖身處逆境,但是他依然堅持他的理想,他的身後沒人為他加油,但是,他照樣能夠堅持自己的目標,朝著目標奮鬥下去。而我們現在享受著良好的教育條件,又有父母在身後為我們加油鼓勁。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現在的生活,好好學習呢?

以前,我好像把我的父母當作了保姆。有時媽媽叫我買一瓶醬油,我也裝聾作啞,坐在沙發上無動於衷。現在想起來真後悔呀!但是,我現在下定決心,要幫助爸爸媽媽做事情,要孝敬父母,要珍惜現在的生活。

我希望每個人都能珍惜現在,更能像高爾基先生一樣,自強不息,勇敢地衝向我們自己的終點。

童年讀後感心得篇2

記得國小時就曾讀過《童年》,當時只是粗淺一看,只覺得阿廖沙是一個命運悲慘的人。如今再讀,真是常讀常新。

阿廖沙父親早早去世,母親把他送到了專橫殘暴的外祖父家裡。在這個家庭裡,人與人之間關係冷漠劍拔弩張,好似瀰漫著一場仇恨之霧。阿廖沙的兩個舅舅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親的嫁妝而不斷地爭吵。還有一次竟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覺,並害了一場大病。在學校阿廖沙也受到歧視和刁難。這令人窒息的狹小空間並沒有讓他墮落。善良的外祖母,樂觀的小茨岡,正直的葛利高裡還是讓他看到了人間的真善美。阿廖沙反而在這樣的環境中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正直的人。他沒有逃避,樂觀向上,與悲慘的命運進行不屈不撓地鬥爭。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知梅花撲鼻香”我想,高爾基傳達給我們的,就是要執著追求,不怕困難,持之以恆,永遠以那種積極,拼搏的態度對待現在和未來!如今,科技在不斷進步,,可是人們卻變得越發懦弱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退縮,逃避,走捷徑。屠格涅夫說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才會長久;有所爭取,才會得到。

仰望歷史,不管是古今,還是中外,多少英雄都是在艱苦血淚中成長起來的。八年抗戰中,無數的英雄為了祖國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在敵人的槍口前,他們毫不畏懼,他們勇敢拼搏,他們視死如歸。無數的先烈用他們的青春和熱血譜寫了我們今天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再如這本書的作者高爾基,童年時期的他同樣經歷了太多悲痛,可如果不是他勇敢的面對,努力的向上,哪來以後的成功呢?被凡塵俗世所困的心是可悲,反之勇敢的心靈就像鶴挺立於雞群,與眾不同,閃閃發光。回想自己,現在遇到的所謂的困難和他們相比又算的了什麼呢?把這些大大小小的困難都當成墊腳石,將之一一踩在腳下,大步向前,向理想之路攀登,不畏艱辛,風雨兼程。

“漫漫日月,憂傷是他的節日,火災是他在狂歡,在一無所有的面孔上,傷痕也成了點綴”,這也許就是對阿廖沙最好的解讀。

童年讀後感心得篇3

貪婪、吝嗇、粗暴、吝嗇。那猶如地獄般黑暗的生活,那受盡折磨的無盡深淵。從小就在那樣一個環境下長大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與人性的醜惡。

阿廖沙的外祖父開了一家染坊,但生意其實並不樂觀。外祖父經常虐待染坊中的工人。打、罵,這在阿廖沙的眼中卻成為了常有的事情。那只是一個充滿仇恨的殘破家庭。兩個舅舅也如他們的父親一般,在餐桌上大吵大鬧,為爭奪家產打架鬥毆。

自私、利益。在這樣的家庭中,或許墮落的只剩這兩個詞而已。

但噩夢並不會永遠繼續。有噩夢的地方,卻總能找到屬於最後的一片曙光。外祖母,就給了阿廖沙這樣的光明。

外祖母的慈祥、善良,給了阿廖沙最溫暖的呵護。她不會與人爭吵,不會像外祖父那麼自私,貪利。外祖母是個正直善良的人。她忍讓丈夫對下人的殘暴行為,忍讓自己的孩子為自己的利益而不顧所以的爭鬥行徑。她對誰都忍讓,卻仍能如此的熱愛,期盼生活。

是外祖母在阿廖沙寂寞,孤獨的時候給予他最真誠的撫慰;是外祖母在阿廖沙絕望,放棄的時候,給予他最無界的期許。

阿廖沙的成長離不開那煎熬的地域般生活,也離不開外祖母那對世界無私的愛。是那黑暗的家庭使得阿廖沙變得堅強、勇敢;也是外祖母的'忍讓與無私,使阿廖沙充滿正直與愛心。

如果說外祖父與阿廖沙的舅舅所存在的家庭是個黑暗的地域,那麼外祖母就是照亮地域,照亮黑暗的一縷光明。

童年讀後感心得篇4

?童年的祕密》這本名著對幼兒之謎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蒙臺梭利列舉了很多在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例子,詳細而生動地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在讀書過程中,蒙臺梭利對成人進行控訴,在她的論證中,我讀著感到一種愧疚感。確實,直到我們此刻生活中,都仍然出現著像書中列舉的錯誤的教育孩子的行為。經過讀此書,讓我反省了日常生活中與兒童的錯誤交流方式,這也對我將來從事教育事業有必須的警醒作用。

經過讀這本書,讓我瞭解到兒童並不是一個無意識的個體,相反,兒童有著巨大的精神世界,這種精神世界甚至不允許成人去打擾,一旦打擾,兒童則會朝著與自我個性相反的方向發展。大人都自以為是地按照自我的意志行事,不會去研究兒童的感受,這樣就會違背兒童的心理願望。兒童有自我的秩序模式,成人一旦打亂了這種秩序模式,對兒童則會造成影響。

在教師教學中,教師要時刻注意自我的言行舉止,一個細微的動作都在學生的視線範圍內,正如學生都帶著教師的影子,學生對教師有一種極強的模仿本事。教師寫字的姿勢,做事的方式,對人講話的態度等都在無形中影響著學生。

蒙臺梭利說,成人應當努力瞭解兒童的需要,這樣他就能夠給兒童供給一個適宜的環境,使他們得到滿足。僅有這樣,才能開創一個教育的新紀元,它將帶給人類真正的幫忙。如果兒童要發展他的個性,成人必須控制自我,領會兒童的表示,並且,成人應當把這當作是一種特殊的事,使自我能理解和追隨兒童。這讓我想到在教師職業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以學生為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選擇。教師能夠跟著學生走,而不是學生完全跟著教師走。在教學中,要注重加強學生的自我實踐本事。學生實踐得來的知識比教師苦口婆心叮囑的知識點要來的深刻。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體驗的歡樂,即使發生了錯誤,也不能妨礙他們這種歡樂的心境,他們在錯誤中將成長的更快。

蒙臺梭利在書中還講到此刻在我們社會中更加明顯的溺愛問題。蒙臺梭利認為,家庭財富應當給兒童幸福,而不是一個奢侈的環境。此刻“小皇帝”“小公主”很多,上大學了還不會洗自我衣服,不會打掃衛生,甚至要父母陪讀等現象。孩子在父母的溺愛下,逃避現實,所有事都由父母代勞,導致的是抗挫折本事的降低,自我生存本事的薄弱。

在書中,蒙臺梭利還提到,不僅僅是成人對兒童擁有愛,兒童對成人也擁有愛,只是這種愛常被成人無意識地打斷。如一個兒童早晨醒來,會去父母的房間叫父母起床,這是出於兒童對父母的愛,其意是說“新的一天已經來了,快起床享受。”可是成人會以一句“都說不要早早進來我房間吵我”傷害了兒童。兒童行為受到打壓,便朝著成人阻止的方向、成人的意願發展。在這一個發展過程中,逐漸消失了兒童本來的愛與個性。教師要充分理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例如學生幫教師擦黑板,主動幫教師撿粉筆等,這些都是學生出於對教師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有時得不到教師的迴應,則會打擊學生。甚至教師不理解學生“愛”的表達,錯怪學生。學生有時對教師表達愛的方式不盡相同,教師要擅於傾聽學生,關注學生。

?童年的祕密》不僅僅是對教師們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同時也是父母的育兒經典。我覺得每個人都應當讀讀這本書,在書中探索兒童的奧祕。

童年讀後感心得篇5

讀了高爾基的《童年》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本書向讀者展現了小說主人公阿廖沙童年時期在外祖父家的生活,記錄了在沙皇統治下的社會底層人民代表阿廖沙的心路歷程。

小說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環境很艱苦。他三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和媽媽來到外公家。外公是一個性情暴燥、自私的人,他的兩個舅舅也同樣粗暴自私。阿廖沙在外公家飽受虐待,外公經常打外婆和孩子們。他雖然飽受欺辱,但他熬了過來,因為他堅強不屈服的精神支撐著他。十一歲時他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社會,開始了新的生活。

書中十分成功地塑造了多個人物角色,例如外祖母這一角色,每當阿廖沙被外祖父打罵,心裡難受的時候,外祖母總能給予他心靈上的安慰。小說真實地描寫了十九世紀七十至九十年代俄國混亂的社會,展示了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汙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讓人真切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

小說主人公的童年是灰暗的,家庭是不幸的,周圍有著許多殘酷的事情,令他難以至信。比起阿廖沙的童年,我們的童年是十分歡樂的,無憂無慮。我們的家庭生活中沒有勾心鬥角,不會為了爭奪財產爾虞我詐、打架鬥毆,更不會發生一些殘忍的事情。我們不愁吃不愁穿,還可以上學,不會有戰爭,而建立這美好生活的基礎是我們祖輩們的辛勤勞作、奮鬥拼搏。我們的國家繁榮昌盛、蒸蒸日上,我們應該珍惜這一切,努力學習不斷進取。但現實生活中,有人並不知足,總是奢求更多。我們不用像阿廖沙一樣十一歲就獨自為了生存而憂愁,我們應該感謝擁有的這一切,不能浪費,應該學會珍惜。

從現在開始,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應該為長輩們著想,體諒他們,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更要拼搏進取,努力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童年讀後感心得篇6

經過漫長的1個月,我終於咀嚼完了一本書—《童年》

作者是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蘇聯文學的創始人。原名阿列克塞·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28日出生於俄國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戈羅德城。

小說中的主人公同樣是三歲喪父,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個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但已快瀕臨破產。而兩個舅舅也是同樣的粗暴、自私的市儈,甚至他們的兒女也沿襲著這樣的風氣。阿廖沙就在這樣的家庭中飽受虐待:外祖父經常痛打外祖母及孩子們,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知覺,結果大病了一場。在這樣的環境下阿廖沙幼小的心靈能不覺得恐慌和不安嗎?!所以這本書都會令我們每一個人感到不快和壓抑,這也是必然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惻隱之心。

高爾基在作品的開頭就寫到:“有時連我自己也難於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辯駁、否認,因為在那squo;一家子蠢貨squo;的黑暗生活中,殘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黑暗的另一面,還有一種叫做光明的東西在那隱隱發光。只要還對光明充滿希望,那麼這一點點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無限大,直至灑到每一處陰暗的角落。我想這大概就是高爾基想要表達的另一個更直接更迫切的主題——批判俄國幾世紀以來形成的小市民習氣,痛斥小市民的卑鄙靈魂。讓這種卑鄙靈魂消失,正是無產階級努力的方向,直至今天還在繼續……

通過讀這本書,我徹徹底底的瞭解到了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所以,我們不能放棄,因為我們的前途似錦。美好而幸福,但那是在努力的前提下……

童年讀後感心得篇7

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豐富多彩的童年,每個人都有著最珍貴的回憶,有著說不盡﹑道不完的故事,在我們人生的畫卷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童年是美好的,而像阿廖沙那種苦難的童年你們感受過嗎?肯定沒有。

阿廖沙幼年喪父,隨母親來到了經濟還算不錯的外祖父家。外祖父家裡人與人之間充滿著仇恨,這種氛圍毒害著這裡的每一個人,連小孩也倦了進去。外祖父殘暴﹑貪婪﹑專橫,經常打罵孩子;兩個舅舅因為分家而爭吵,大打出手;“小茨岡”也因兩個舅舅的過失而離開了人世;舅舅們也經常虐打自己的妻子,是這個家難以得到平靜……就是在這樣的瀰漫著殘暴和仇恨環境下,年幼的阿廖沙過早的體會到了世間的痛苦與醜惡,使阿廖沙感到非常地痛苦,對他的毒害和影響也真的可想而知。但在這個充滿著仇恨的家庭裡,也並沒有缺少光明與溫暖,外祖母對“我”的關愛﹑教育﹑培養給了“我”希望,給了“我”光明。她如一扇明燈照亮了阿廖沙孤獨的內心,把他引到了光明的地方,她的愛使阿廖沙充滿著堅強來應對苦難的生活。

和高爾基的童年比起來,我們的童年真是天壤之別。我們的童年是幸福的是燦爛的﹑是無憂無慮的。現在的我們被父母慣著,像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一樣,父母無微不至地關愛著我們。我們從小沒有被父母打,也沒有被罵,就這樣過著無憂無慮﹑快快樂樂的生活。在文中,阿廖沙卻吃不飽﹑穿不暖,甚至還要自己去撿廢品來賺錢。我們現在呢,豐衣足食,想要什麼,父母就給什麼。而就是因為這些,許多孩子們都失去了自立的能力,21世紀的我們,總是依賴於父母,如同溫室中的小花朵,從未經歷風吹雨打,總是過著衣來張口返來伸手,過著優越的生活。每天早晨父母總是早早的叫醒你,衣服還要父母洗,作業還要父母督促來完成……這都是缺乏自立的表現。阿廖沙還具有堅強的意志,在幼年時父親與母親也相繼去世,在外祖父家還遭受著虐待,在這樣的悲慘境遇下,不是常人能所能接受的,而阿廖沙卻表現出極其堅強的意志。以樂觀的心態來對待生活。就是因為缺少阿廖沙那樣的堅強意志,我們才會如此的依賴,依賴父母,依賴他人。我們要學會自立,克服依賴,珍惜美好的今天!學會自立,學會堅強,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這是我從中得到的最深的感受。我們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而我們又有著優越的條件,我們不應該浪費,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還要克服依賴,培養自立,做一個全新的自己!

讀了《童年》,我懂了很多,也反省了很多,我學到了阿廖沙身上寶貴的優秀品質,我要改變身上的壞毛病,做一個全新的自我!

標籤:讀後感 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