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通用《日瓦戈醫生》讀後感範文

我們要站在對方的角色想,把病人當親人,年邁醫師節不知,群賢祝福起漣漪,那麼關於相關的讀後感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日瓦戈醫生》讀後感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通用《日瓦戈醫生》讀後感範文

《日瓦戈醫生》讀後感1

昨晚,突然想起買了1年多的光碟都還沒有看,找出一張《日瓦戈醫生》,慢慢欣賞。

特意買的原版碟,畫面清晰,配音效果也跟在影院差不多,把音響調大,主題曲如行雲流水般在房間迴盪,聽的我如醉如痴,前蘇聯音樂真是好聽,那抒情而悠揚的曲調像春風佛面,很自然的把人帶到那個時代,讓我虛無的心頃刻間充滿了溫柔。

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初,沙皇被處死,新政府建立的時代,應該就是《列寧在1918》那個年代吧。日瓦戈在很小時,有音樂天賦的母親就去世了,電影很細緻的把他母親下葬的全過程呈現在觀眾面前,還有個鏡頭是在棺材裡他死去母親的臉部側面特寫,令人震撼,幼小的日瓦戈那稚氣漂亮的面龐和無助的神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他母親的生前好友收養了他,隨同這一家人來到了莫斯科。

青年時代的日瓦戈研讀醫科,但他在方面的造詣非同尋常,已經蜚名於莫斯科的上流社會。寫詩的天賦帶給他浪漫多情的性格,卻也為他坎坷的一生埋下了不幸的種子。

由於社會的變革,很快他那些往日讀起來讓人如痴如醉的詩歌,卻成了個人主義和小資產階級情調的代名詞。連年戰火,顛沛流離,作為軍醫他一直奔波在前線救治了大量傷員,返回莫斯科自己漂亮的私人住宅樓卻成了革命委員會的駐紮地,一個小樓住了13戶人家,他一家人擠在一間屋子裡,就是這樣,大家還要鬧著重新分配住房,由於他的詩歌流露的“不健康”的思想,他在政治上飽受迫害,無奈他帶著妻兒來到烏拉爾山的鄉間農舍,只為安心的過小日子。

影片著重描寫人性,在歷史沉浮中一個有才華的小人物的坎坷命運。對愛情的描寫,也是那樣的細緻入微。在前線做為護士的拉拉,是日瓦戈的助手,當時兩人就互有好感。命運讓兩人在荒涼的、氣候惡劣的烏拉爾地區再次相遇,一邊是相濡以沫的妻子和可愛的孩子,一邊是愛得刻骨銘心的情人,日瓦戈在溫柔的漩渦裡掙扎、徘徊,他那詩人的情懷在的炙烤下,化為一首首傑出的愛情詩篇,令世人敬佩和驚歎。

影片著重渲染的是人性和愛情。在我們這個社會所受輿論譴責的、有悖道德的婚外戀和情人現象,被演化成一種人性的需要,日瓦戈對家庭的責任感和對妻子的深沉的愛,好像和他對情人的火熱的愛不相沖突,覺得他在哪邊都那樣順理成章,這些都沒有損害他在觀眾中的帶有詩人氣質的專業醫生形象。

看著影片,我對男人有了新的認識,再優秀的男人都會有那樣複雜的情感,對妻子再深愛著,也不妨礙他去愛其他的女人,男人的心真的可以容納下不止一份的感情,這就是真實的人性。那女人是不是也一樣呢?

那纏綿悱惻的電影主題音樂功不可沒(曾獲奧斯卡最佳配樂獎),每每把偉大的愛情場面烘托的更加壯麗和燦爛,讓你的心始終跟隨著男女主人公的命運跌宕起伏著,唏噓著,沉醉著……

飾演女主角的美國女演員個性鮮明,魅力難以抵擋,為影片添色不少,奪走了飾演男主角的蘇聯男演員的光彩。

《日瓦戈醫生》讀後感2

品讀《日瓦戈醫生》,可以發現,在其字裡行間浸透著強烈的批判意識。

記得在十多年前的那場"《日瓦戈醫生》熱"中,許多人都在饒有興趣地反覆琢磨:這部小說究竟是否反對十月革命?帕斯捷爾納克對蘇聯近30年的歷史變遷到底持何種態度?

時間,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似乎也就決定了對該小說的不同的價值判斷。

於是,一種頗滑稽的局面形成了:那些實在難以割捨對《日瓦戈醫生》這部傑作的青睞的人,只好千方百計地竭力否認作家心中存有哪怕半點兒對歷史與現實的否定性。

當年評論家沃茲德維任斯基說:"無論日瓦戈,還是帕斯捷爾納克本人,都談不上是反對革命的人,談不上對抗革命"。

他的說法恐怕體現了大多數喜愛這部作品的人的心態。

但是,筆者以為,在這個問題上,似乎45年以前反對刊登這部小說的《新世界》雜誌那五名編委的感受更實在些。

他們確確實實覺察出了蘊涵在小說中的對歷史和現實的批判。

的確,《日瓦戈醫生》充滿了批判的鋒芒,正如一切我們時常津津樂道的那些西歐19世紀的名著、20世紀西方現代主義傑作乃至後現代主義之作都充滿了對新興資本主義社會、

工業化社會乃至後工業化社會的尖銳而深刻的批判與否定一樣,《日瓦戈醫生》也同樣閃爍著批判的鋒芒。

倘若現在還把批判與否定的精神只賦予偉大的19世紀俄羅斯文學;倘若現在還以為新生的蘇聯文學只能為新生的蘇維埃社會獻上甜美的讚歌,那就未免太滑稽了。

但是,雖然當年那五個編委嗅出了小說的批判味兒,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對小說的否定精神有正確的理解。

《日瓦戈醫生》讀後感3

“時代並不買我的賬,而是隨心所欲地強加於我。”這句話不僅說出了帕斯捷爾納克和他筆下的日瓦戈醫生的心聲,也說出了很多理想主義者在現實的條件所經歷的磨難和艱險。很喜歡這本小說,假期有時間一定重新細細地再讀一遍。

小說的開篇便描繪了肅殺的寒冬,大雪,寒風,孤獨的小孩……讓人在茫茫的雪原裡彷彿已經看到了悲劇的結局。主人公日瓦戈醫生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他曾為革命的到來而欣喜,卻也為隨之而來的貧困生活感到痛苦不解。作者對俄羅斯戰後生活的真是描繪,也讓這本小說充滿了爭議,很多人認為這部小說是一本反對當時政權,反政治的小說。但是我認為他並不如此,甚至可以說裡面的政治色彩並不濃烈。因為日內瓦醫生並不只屬於那個時代……

小說另外一個極具爭議的話題,是對尤里和拉拉之間愛情的看法。雖然大家看來背叛了原來的伴侶,但是,並不能說他們這是背叛了愛情,某種程度來說,這是對“愛情”本身的一種忠誠。

他們的愛情可以算得上是波折連連的,開始的幾次碰面都沒有機會真正認識瞭解,而後又因各自的婚姻備受阻擾,儘管其後屢次相遇,但是由於種種的原因愛情只能深深藏在心裡。但是緣分讓註定的愛情無法避免,無論彼此是否都已成家已婚,無論戰爭讓世道變得多麼混亂不堪,無論經歷幾次分別,愛情依舊在彼此心中熊熊燃燒。可憐的拉拉只能在心中自問:“難道人們相愛,就要受屈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