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日瓦戈醫生》讀後感通用

明亮的月光把我凍傷的心扉融化,金錢名利淡如水,醫生的德行道義大於天,那麼關於相關的讀後感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日瓦戈醫生》讀後感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關於《日瓦戈醫生》讀後感通用

《日瓦戈醫生》讀後感1

看完之後第一感覺就是《日瓦戈醫生》是一部當之無愧的鉅作,帕斯捷爾納克是真正的大師。與其說它是一部作品,更不如說它是一幅畫,一幅巨大的社會圖景。它的時間跨度非常大,講述了那個社會的變遷,人們疲倦的心。以日瓦戈醫生為線索,他的一生就是那個社會的一個縮影。他是一個真正的人,是帕斯捷爾納克筆下的靈魂。看完電影后日瓦戈醫生的身影一直揮之不去,這本書賦予了這個角色以生命,給了他靈魂。

帕斯捷爾納克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靈在觀察那個時代,觀察社會。《日瓦戈醫生》刻畫了1905年革命、一次世界大戰、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新經濟政策這段時期近45年的歷史。它描寫了社會的動盪和人們生活的無奈和生不由己。我覺得帕斯捷爾納克就是那個醫生,他沒有自己明確的政治立場。他不支援革命,也不反對革命。他像日瓦戈醫生一樣渴望拯救世人,醫生的使命就是救死扶傷。他不管他的病人是紅軍還是白軍,也不管他的病人是布林什維克還是孟什維克,他只是把他當做一個人,一個有權利獲得生命的人。只要是人,就有生命的權利,就有追求自我表達自我的權利,不管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都不應該犧牲掉個人的尊嚴,犧牲人性來成全所謂的進步。醫生愛寫詩,可是那個年代連寫詩都能牽扯到政治,寫詩都有罪。一個人連表達情感的自由都沒有,那真的是太壓抑太殘酷了。《日瓦戈醫生》揭露了社會的動盪帶給人們的悲劇,在那個年代,個人的聲音被遺忘。它的視角不是放在社會的進步,也不是放在革命的進步意義,而是放在人身上,放在他們的生活和他們的情感上。

任何文學作品都不缺乏悽美的愛情,《日瓦戈醫生》也不例外。臘拉是一個命途多舛的女子,就像一朵綻放在沙漠中的曼珠沙華,經歷風霜,依舊妙曼多姿;醫生是亂世中救死扶傷的人。他們兩本來是兩條平行線,是戰爭把他們連在了一起,可也是戰爭把他們分開。他們的愛情就像是黑色夜空中的一道流星,如此短暫的相守,可是絢爛,在心中永遠盛開。在那麼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人心惶惶,恐怕只有如此完美的愛情才能使那顆躁動不安的心平靜下來吧!他們的愛情太美好,更顯得以後的生活是那麼的殘酷。冬妮婭也是一個悲劇人物,醫生從小青梅竹馬的伴侶,直到最後分別那一刻都深愛著醫生,即使知道可能永遠不會再相見,她也會永遠愛他。戰爭中,他們聚少離多;最後,還是因為政治原因,永遠地分離。巴沙,那個狂熱的革命分子,深愛著妻子臘拉,可是他更愛自己,更愛革命,最後不得不選擇自殺。醫生最後娶了鄰家女,他最愛的人臘拉也被送去集中營,下落不明;最愛他的人冬妮婭和他已經永遠的分開,醫生也在某天下了電車之後死亡。

這不僅僅是他們的悲劇,更是這個時代的悲劇。個人的不幸也是這個國家的不幸民族的不幸。

《日瓦戈醫生》讀後感2

《日瓦戈醫生》是蘇聯當代作家帕斯捷爾納克的長篇小說,是20世紀俄羅斯文學留給世人的一部經典。

尤里·日瓦戈是西伯利亞富商的兒子,但很小便被父親遺棄。10歲喪母成了孤兒。舅父把他寄養在莫斯科格羅梅科教授家。教授一家待他很好,讓他同女兒東尼婭一起受教育。日瓦戈大學醫科畢業後當了外科醫生,並同東尼婭結了婚。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瓦戈應徵入伍,在前線野戰醫院工作。十月革命勝利後日瓦戈從前線回到莫斯科。他歡呼蘇維埃政權的誕生:“多麼高超的外科手術!一下子就嫻熟地割掉腐臭的舊潰瘍!直截了當地對一個世紀以來的不義下了裁決書……這是從未有過的壯舉,這是歷史上的奇蹟!”但革命後的莫斯科供應極端困難,日瓦戈一家瀕臨餓死的邊緣,他本人又染上了傷寒症。這時他同父異母的弟弟葉夫格拉夫·日瓦戈勸他們全家搬到烏拉爾去,在那兒至少不至於餓死。1918年4月日瓦戈一家動身到東尼婭外祖父的領地瓦雷金諾村去。這裡雖然能維持生活,但日瓦戈感到心情沉悶。他既不能行醫,也無法寫作。他經常到附近的尤里亞金市圖書館去看書。他在圖書館裡遇見女友拉拉。拉拉是隨同丈夫巴沙·安季波夫到尤里亞金市來的。巴沙·安季波夫參加了紅軍,改名為斯特列利尼科夫,成了紅軍高階指揮員。他躲避拉拉,不同她見面。

日瓦戈告訴拉拉,斯特列利尼科夫是舊軍官出身,不會得到布林什維克的信任。他們一旦不需要黨外軍事專家的時候,就會把他踩死。不久日瓦戈被游擊隊劫去當醫生。他在游擊隊裡呆了一年多之後逃回尤里亞金市。他岳父和妻子東尼婭已返回莫斯科,從那兒又流亡到國外。隨著紅軍的勝利,黨外軍事專家已成為鎮壓物件。首當其衝的便是拉拉的丈夫斯特列利尼科夫,他已逃跑。拉拉和日瓦戈隨時有被捕的危險。他們躲到空無一人的瓦雷金諾去。坑害過他們兩人的科馬羅夫斯基律師來到瓦雷金諾,騙走了拉拉。斯特列利尼科夫也到這兒來尋找妻子,但拉拉已被騙走。斯特列利尼科夫悲痛欲絕,開槍自殺。瓦雷金諾只剩下日瓦戈一人。他為了活命,徒步走回莫斯科。他在莫斯科又遇見弟弟葉夫格拉夫。弟弟把日瓦戈安置在一家醫院裡當醫生。日瓦戈上班的第一天心臟病發作,猝然死在人行道上。

《日瓦戈醫生》讀後感3

《日瓦戈醫生》是部經典,是20世紀俄羅斯文學留給世人的一部經典。就其誕生的年代而言,它無疑是蘇聯文學的經典之一,而且是一部真正的、嚴格意義上的經典,是無須新增任何定語的經典。不知誰是始作俑者,蘇聯文學(包括當代中國文學)中的許多所謂"主旋律"作品被冠以"紅色經典"的稱謂。恕筆者直言,當今常掛在人們嘴邊的所謂"紅色經典"(無論是蘇聯的還是中國的),就其實質而言,乃是在高度政治化、高度意識形態化的社會-文化生態環境中衍生出的一種文學怪胎,不知率先發明出"紅色經典"這一稱謂的人究竟是出於讚賞,還是出於譏諷。其實,真正的文學經典是不能新增任何"色素"的。那些所謂"紅色經典",那些夠不上"經典"的"紅色經典",也許恰恰是因為無法承受"經典"二字沉重的分量,才無奈地躲進了"紅色"二字的保護傘下。

經典要求作家有一種巨集大的歷史視野,人們要求經典具有史詩的風采。記得帕斯捷爾納克曾說過,"《日瓦戈醫生》是我第一部真正的作品,我想在其中刻畫出俄羅斯近45年的歷史"。不錯,1905年革命、一次世界大戰、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新經濟政策……《日瓦戈醫生》裡所涵蓋的這一切歷史事件似乎都可以滿足企圖領略歷史滄桑的人們的渴求。難怪美國人埃德蒙·威爾遜會喜不自禁地把它同《戰爭與和平》這部鉅作相提並論。不過,對於在歷史震盪與變遷中滋養出藝術創作靈感的蘇聯作家們,這種巨集大的敘事眼光是共同的,在蘇聯文學中,幾乎每一部卷帙浩繁的長篇鉅著都包含了廣闊的歷史與現實的畫卷。然而,遠非每一部這樣的鉅作都可被視為傳世之經典。經典畢竟是寥若星辰的。能夠踏入經典之殿堂的,恐怕只有那些對現實與歷史充滿了強烈的批判意識,實現了對現實生活的超越的作品。文學的本質就是對現實的審美化的否定與超越。如果沒有了對現實生活的否定與超越精神,藝術的生命也就不復存在。這是藝術的基本價值所在,藝術的天性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