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日瓦戈醫生》讀書筆記精選

用真誠的心,去對待痛苦中的病人,我們犧牲自己生命之燈,點燃患者健康航程,那麼關於相關的讀書筆記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日瓦戈醫生》讀書筆記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關於《日瓦戈醫生》讀書筆記精選

《日瓦戈醫生》讀書筆記1

當我合上書,眼前晃動著的是日瓦戈捂著前胸搖搖晃晃地從悶熱的電車上走下來,一頭栽著地上死去了,拉拉在不遠處。那個一生坎坷的女人最後失蹤了,被送往了勞動營,可能就消失在了那裡。還有遠在天邊的冬妮婭,痛不欲生的馬琳娜,自殺了的帕沙……

日瓦戈是個典型的俄羅斯知識分子,受到良好的學校教育和深受舅舅的宗教文化薰陶,他抱著以基督福音為基礎的歷史觀、博愛和自我犧牲的思想以及“勿以暴力抗惡”的原則,經歷了革命前後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1905年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國內戰爭、新經濟政策和社會主義建設等等。外部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日瓦戈卻始終不改初衷,一顆赤子之心愈挫愈堅。他保持著精神上的獨立自由,用自己的原則去審視社會歷史的變遷。

我敬佩這個一生誠實正直,忠於自身信仰和滿懷人道主義精神的醫生,在那個動盪不安的紛亂時代,在種種苦難和厄運的殘害下,日瓦戈仍然能堅守著自己的本心,堅定自己的信念,不曲意迎合時代風尚、追趕浪頭,從他的身上我們能感受到他對人類精神自由的一種崇高的追求。但是,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理想化的精神追求,他的命運註定以悲劇結局。他既肯定革命的正義性,卻又否定革命的暴力手段,他想逃避現實,走一條迴避戰爭的中間道路,想尋找到精神上的世外桃源,卻忘了:任何遊離在社會之外、獨善其身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

《日瓦戈醫生》讀書筆記2

本書《日瓦戈醫生》講述了在20世紀上半葉的俄羅斯,主人公尤里-日瓦戈和他身邊的親朋好友如何經歷當時社會大變革的故事。

該作描述日瓦戈和他妻子冬妮婭以及美麗的護士拉拉之間的愛情三角故事,通過描寫日瓦戈醫生所遭遇的種種經歷,來表現俄國兩次革命和兩次戰爭期間巨集大歷史的另一側面戰爭的殘酷、毀滅的無情、個人的消極。

書中前期有兩條主要的故事線。

一條是尤里-日瓦戈和他妻子冬妮婭的童年青年故事,他倆是青梅竹馬,大學畢業後就結婚了,有一個兒子,但是後來日瓦戈應徵去參軍,成為一名戰地醫生,從此兩人關係慢慢發生變化。

另外一條是拉拉和她丈夫帕沙的故事,她倆也是青梅竹馬,拉拉的童年經歷挺坎坷的,被母親的情人侵犯了,還懵懂地以為那是愛情,還好遇到帕沙,一個懂得愛護她的有能力的男孩。但是後來他自願參軍去了,拉拉一直沒有他的訊息,某天傳來帕沙戰死沙場的噩耗。

後來拉拉為了弄清楚帕沙究竟是怎麼了,她到前線當了一名護士,和日瓦戈醫生相識。日瓦戈和拉拉常常見面,對她產生了感情,就這樣,兩條看似沒有關聯的人生軌跡因為戰爭有了交集。

故事中出現了很多人物的名字,這些名字很長,難記,而且關係還不好搞清楚,還好主人公的名字有簡稱。為了更好的瞭解人物關係,我邊看邊列出每個出場的人物關係圖,主要是圍繞日瓦戈和拉拉身邊的關係網,有時候出現兩三個名字,都不知道他和主人公是什麼關係,有了這個表可以更好地梳理故事情節發展。

在列這個表的過程中,我可以鍛鍊自己的專注力,在梳理人物關係網過程中,還可以鍛鍊邏輯能力。對於主人公——日瓦戈,我有兩點想說的。

一是,他是真滴渣,渣男的渣。為什麼自己有老婆了,還是不能忘記拉拉,後來甚至當冬妮婭懷孕了,還經常去找拉拉!日瓦戈內心很糾結,從軍隊回來,和冬妮婭重聚後,發現自己對她的看法態度不一樣了,她只是一個家庭主婦,每天所考慮的都是雞皮蒜毛的小事,而美麗大方有思想的拉拉才是自己想要追逐的理想伴侶。但是他又不忍心和冬妮婭挑明,他認為自己還是愛著她的,不想因此傷害她。這也就是在那個特殊年代,兵荒馬亂的,要是放在現在,日瓦戈這種“吃著碗裡,瞧著鍋裡”的做法,會讓他變成過街老鼠。

第二是,還是日瓦戈這個有才華、有理想、對於生活有自己態度的人,讓我想起一句話:知識是新的性感!

不然一個樣貌不算出色,性格不算好的醫生怎麼會有一個又一個女人為他痴迷,冬妮婭、拉拉、馬林娜三個女人對他都愛得死去活來。日瓦戈是個作家、詩人,他把自己想到的、看到的都寫成文字,後來有人把他的隨筆整理出書,在當時廣泛傳頌。

冬妮婭和日瓦戈是青梅竹馬,從小培養的感情最後成為了夫婦,這是一件美事。而拉拉是被日瓦戈的知識面廣、思想前衛所吸引,找到一個和自己在同一個頻道上溝通的人,也是不容易,但是由於當時戰爭的緣故,他們都沒能夠和日瓦戈走到最後,分分合合,最後拉拉再見到日瓦戈的時候,卻已是在日瓦戈的葬禮上了。

故事發生的背景是20世紀上半葉的俄羅斯,那時的俄羅斯正處於社會性質變革的動盪中,日瓦戈的思考和探索與時代潮流不斷產生衝突,他和亞歷山大(岳父)、拉拉、戈爾東和杜多羅夫(好友)經常爭辯有關時代潮流的問題,說一大堆很繞口,很難理解的觀點。

並不是每個人都認同他的觀點,但是他始終沒有放棄,反而越來越相信:歷史的形成不在於“人民”,而在於人性;只有個性是不朽的,正是個性在不斷地創造歷史本身;在歷史中生活的人,如果沒有關於個性自由的思想,沒有對現實生活中人的愛,就不能創造和生活。

最後,從作者對戰爭的正面、側面、反面的描寫中,我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無情,數百萬人流連失所,生活根本得不到任何保障,和平不易。

《日瓦戈醫生》讀書筆記3

今天再談論《日瓦戈醫生》,顯然是撿了一個陳舊的話題,全然沒有了十多年前的轟動效應。

我們大概不會忘記,當這部小說十幾年前在蘇聯文學的"迴歸熱"中終於同故土的親人見了面,並隨後在中國這塊古老的東方鄰邦裡再度掀起熱潮時,

人們是以怎樣的目光驚詫於作品中所浸透的悖世之論,又是以怎樣的一種心情為帕斯捷爾納克的不幸遭遇掬一把同情之淚的。

如今,那種因猛然看到了神祕面紗被掀開後的一切而產生的狂喜、驚訝乃至困惑的心情都已隨著時光的流逝而煙消雲散了。

倘若這部作品對於我們依舊魅力不減當年,那隻能是它的經典性的緣故了。

《日瓦戈醫生》是部經典,是20世紀俄羅斯文學留給世人的一部經典。

就其誕生的年代而言,它無疑是蘇聯文學的經典之一,而且是一部真正的、嚴格意義上的經典,是無須新增任何定語的經典。

不知誰是始作俑者,蘇聯文學(包括當代中國文學)中的許多所謂"主旋律"作品被冠以"紅色經典"的稱謂。

恕筆者直言,當今常掛在人們嘴邊的所謂"紅色經典"(無論是蘇聯的還是中國的),就其實質而言,乃是在高度政治化、高度意識形態化的社會—文化生態環境中衍生出的一種文學怪胎,

不知率先發明出"紅色經典"這一稱謂的人究竟是出於讚賞,還是出於譏諷。

其實,真正的文學經典是不能新增任何"色素"的。

那些所謂"紅色經典",那些夠不上"經典"的"紅色經典",也許恰恰是因為無法承受"經典"二字沉重的分量,才無奈地躲進了"紅色"二字的保護傘下。

經典要求作家有一種巨集大的歷史視野,人們要求經典具有史詩的風采。

記得帕斯捷爾納克曾說過,"《日瓦戈醫生》是我第一部真正的作品,我想在其中刻畫出俄羅斯近45年的歷史"。

不錯,1905年革命、一次世界大戰、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新經濟政策……《日瓦戈醫生》裡所涵蓋的這一切歷史事件似乎都可以滿足企圖領略歷史滄桑的人們的渴求。

難怪美國人埃德蒙·威爾遜會喜不自禁地把它同《戰爭與和平》這部鉅作相提並論。

不過,對於在歷史震盪與變遷中滋養出藝術創作靈感的蘇聯作家們,這種巨集大的敘事眼光是共同的,在蘇聯文學中,幾乎每一部卷帙浩繁的長篇鉅著都包含了廣闊的歷史與現實的畫卷。

然而,遠非每一部這樣的鉅作都可被視為傳世之經典。

經典畢竟是寥若星辰的。

能夠踏入經典之殿堂的,恐怕只有那些對現實與歷史充滿了強烈的批判意識,實現了對現實生活的超越的作品。

文學的本質就是對現實的審美化的否定與超越。

如果沒有了對現實生活的否定與超越精神,藝術的生命也就不復存在。

這是藝術的基本價值所在,藝術的天性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