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讀《傅雷家書》有感四篇

  當閱讀完《傅雷家書》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讀《傅雷家書》有感四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讀《傅雷家書》有感四篇

讀《傅雷家書》有感1

  我是通過一篇有關傅雷和他妻子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文章認識他們的,傅雷因為不能忍受各方面的屈辱而選擇慷慨赴死。那時我就被傅雷先生那種對藝術的追求、對祖國的熱愛、對文化的忠貞深深地震撼了。再讀了這本《傅雷家書》,從他與兒子傅聰之間的書信中,我對傅雷先生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從書中傅雷對兒子簡簡單單的叮嚀囑咐中,我感受到他是一位嚴厲的父親,他在家書中用普通的話語彰顯他對於兒子人生觀、價值觀的引領,我看到了一位慈愛博大的父親在循循善誘,隻言片語中包含了對兒子的深情與思念,也有父親獨有的溫暖守護的威嚴。藉著書信,傅雷對兒子灌輸了許多哲理以及他自己對藝術、對人生觀等等的見解,這些足以影響到一個人的成長。傅雷其實是想讓世人誇一句有其父,必有其子。他一直對兒子敦敦教導,以自己真實的行為教導、啟迪傅聰。在這一點上,我是非常羨慕傅聰的。現在的父母真的很少有這樣身教重於言傳的。這個時代的孩子通常都是被父母嬌生慣養著,享受的時間總比努力奮鬥的多,在這樣的富裕生活裡,孩子很難去想更深層次的內涵,往往是被別人喂到嘴裡才會吃,同時也不懂自己去挖掘一些心靈深處的哲理。家長們也不會潛移默化地像孩子灌輸一些自己的正能量,反而讓有些孩子從小接受到家庭裡的紛爭的苦滋味,學會如何罵人,或是在打罵的教育方式下,在恐懼緊張的家庭氛圍裡心態逐漸扭曲。這樣的教育是完全錯誤的,我們也許不能給予孩子更對的文化上的指導,但是在教養、道德層面,家長還是有能力且有義務引領孩子走向正途。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我想很多家長應該向傅雷學習。

  這本書除了表現傅雷先生作為父親對兒子苦心孤詣,更是完完全全的向我們展示了傅雷的思想。傅雷傳達的文字從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養上啟迪著我們。傅雷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藝術家,在藝術方面,他像一頭孤獨的獅子,高傲、憤慨、遺世獨立,不會有一絲懈怠,一點縱容。正是他對藝術的執著與堅持讓他永遠站在我們的心間,成為我們敬仰的偉人。。文藝女神的貞潔是最寶貴的,也是最容易被汙辱的,愛護她就是愛護自己。從傅雷的各類著作中,我們都可以感覺到他對藝術的敬仰之心,藝術的純潔也展現出傅雷人格的純淨。書中,傅雷有言: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是一邊學一遍過的,從來沒有一個人具備了所有的(理論的)條件才結婚,才生兒育女的;人不知而不慍是人生最高修養,自非一時所能達到。當然,他在書中還有許多自己感悟的人生道理,我細細品來,覺得自己的人格都昇華了。確實,不可能有人生來就會所有的東西,我們現在的積累都是在人生道路上一點點學來的,未來還要繼續學下去。不要因為自己什麼都不會,就放任自己不去做,我們只是沒有下定決心去學習。人要不斷學習才能跟得上時間的不斷推進。這些話語也足以看出傅雷是一個懂得從生活中感悟真理,對人生一絲不苟的人。他的那份做人的高度也是一般人難以匹及的。

  正是這樣一位藝德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才會在譯旨中貫穿著一種信念:用譯作去喚醒正在遭受劫難與磨練的人們的心智,鼓舞他們為國家和民族的前途進行殊死的戰鬥。傅雷不僅在教育方式上引導著現在的家長們,更是在個人的品德上牽引著大家。

  《傅雷家書》對我來講,不僅僅是一部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更是一部引領青年成長的人生導書!

讀《傅雷家書》有感2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古代書信是一種重要的通訊方式,而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曾給自己的兩個兒子寫了數百封家書,從而摘編成了今天的這本《傅雷家書》。

  在這本書裡主要摘編了傅雷先生在1954年開始給自己的兩個兒子所寫的家書,這本書充滿了父愛,是一本適合青少年閱讀的書籍。

  在書中有段文字讓我深受體會,你媽說你的信都是閃閃發光的,耀眼生輝的。當然你渾身都是青春的火花,青春的豔麗,青春的生命,才華,自然寫出來的有那麼大吸引力了。我和媽媽常說,這是你一生之中的黃金時代,希望你能好好享受,體驗,給你一輩子做個最精彩的回憶。這讓我不禁想到了在一檔節目中,一位女明星曾述說這她眼中青春的含義:如果不趁年輕去做一些想做的事,等到十年後,二十年後,你就沒有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因為當你長大後,會被生活中的瑣事限制,只有趁青春,才能品味不同的生活。這讓我深有感觸。

  在閱讀這本書時,看到傅雷先生既是嚴父,又是慈父,在兒子的藝術追求中十分嚴格,但對遠離故鄉的兒子卻又有幾份關愛。在書中有許許多多傅雷先生對兒子關愛的語句,同時也有著傅雷從自己身上所明白的道理,將這些傳授給了兒子。這好比我們是一張白紙,而人生是一支畫筆,而父母就是已經完成的畫,我們從他們身上獲得靈感,從而豐富自己的畫面。

  從這本書中,我們也領悟到了許多道理先為人,次為藝術家,終為鋼琴家。,在做任何事時,做人是第一位,正所謂學藝先學人同樣像我們述說這個道理。

  從書中,我們可以知道傅雷先生是一個細心的人,他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懷,授予他不同的道理,大到人生哲理,小到為人處世。天下父母何嘗不是如此?也許我們要到長大後才會明白什麼叫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但感恩卻可以隨時開始。如果有什麼想說的話給父母,卻又不敢與父母交流,我想寫幾封家書也別有一番風味吧。

讀《傅雷家書》有感3

  小心使得萬年船,這大概是傅雷教育兒子如何待人接物的主線。通過閱讀《傅雷家書》,我見識了傅聰的父母對他的無限關切、殷殷的教誨。最能與我產生共鳴的,是傅雷對兒子在待人接物方面的教育。

  五四年八月十六日傅雷寫給兒子的信中曾有這樣一段——“在飯桌上,兩手不拿刀叉時,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擱在自己腿上或膝蓋上。你只要留心別的有教養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盤下,叮叮噹噹的!”也許現在的人會對此感到不解:吃就吃嘛,講究那麼多幹什麼;手不用就放在膝蓋上嘛,白費力氣幹嘛?但我相信傅雷讓兒子注意餐桌禮儀絕對不只是為了讓傅聰看起來很有教養。

  看到的是外在,鍛鍊的是內在。禮儀絕對不只是顯擺給他人看的。它在潛移默化中會令人下意識注意自己的行為,小心行事,審視其是否符合道德的價值觀。每個週一的升旗禮時,學校都會要求少先隊員行禮,其他人行注目禮並唱國歌。每到這個時候,隊伍中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肅穆感,進而激起大家的愛國的情懷。

  類似的內容還有糾正傅聰將手插在上衣口袋的壞習慣······傅雷管的事兒都極瑣碎,管得也極嚴苛,卻使得兒子在禮儀上也做得極佳,給他人以自己最好的一面。

  傅聰的母親朱梅馥還教育傅聰成了名後要處處當心,不要在無意中得罪了人。也不要亂批評別人。話在說之前要反覆斟酌,要懂得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的道理。

  這像極了日常中父親對我的教導。父親對我也是相當嚴格的——同樣也嘔心瀝血地教我用餐禮儀:吃飯時要端起碗、手不能放在桌下、筷子不能豎直插在碗中、長輩來了才能起筷······教育我話要想清楚再講”;“說話要自信、大膽”;“要分配好時間,利索點兒”·······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細緻入微。

  來自長輩的教導也許嘮叨了點兒,卻無不是飽經滄桑半輩子,小心凝結出的心血之丹。為了讓我們精益求精地完善自己,少走彎路,他們才如此無私將這些傳授給我們。

  止於至善,臻於完美,應是我們所有人對人生的態度。

讀《傅雷家書》有感4

  由於結婚時間不久,時而會考慮到孩子的教育問題,自己是個小白,身邊也沒有出類拔萃的人,討不到經驗,所以選了這本書來學習。為什麼不選擇育兒類的書籍,我感覺那些都千篇一律,理論上的都一樣,書上都會說要教孩子善良、正直敢擔當,但沒有一本書從父母的角度,以父母的口吻來教育孩子。這也是我選擇這本書的原因吧,想知道傅雷是怎樣與孩子溝通的。

  因為我只讀完了一小部分,也正因為讀到傅雷讓兒子不要一次寫完工作小結,而是要分幾次來寫,我決定敲起鍵盤來對我的讀書做個小結。

  本書是從傅聰去波蘭後開始寫的,初信表達了思念之情,後續就夾雜著許多內容,思想交流、賽前調整、賽後激動等等。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傅雷對傅聰的思想教育,他總說傅聰是為國家爭光,為國家的文藝事業做貢獻。起初我會嗤之以鼻:會彈鋼琴有什麼了不起?參加國際大賽就為國爭光?後來想想,拋去時代背景不提,一位父親能以自己的孩子為傲,那是對孩子莫大的肯定,不像現在的父母,在家在外都覺得自己孩子不如別人,各種語言抨擊孩子,孩子自然不自信,做事不會堅持,生怕一點點失敗。傅雷能夠對孩子說出如此驕傲的話,傅聰在國外也會自信滿滿吧。 信中,父親也會向孩子報告家中的情況,父母身體安好,傅敏學習上遇到困難等等。

  有些人認為孩子之所以優秀,是因為他本身就優秀,必然有人天資聰慧,但一旦用錯了地方,就會釀成大錯,如若沒能及時指導,就會泯然眾人。傅聰天資如何,我無從考證,也沒細細研究,但從父親的信中,我發現傅聰也有青春期的通病,不願意與父母溝通。雖然有回信,但不積極,也會迴避父親多次提到的問題。但父親並沒用惡劣的言辭來斥責他,而是向兒子表真情,說一說自己的心境,為什麼要兒子回信中必須寫一些東西。

  信中不乏批評之語,但絕無失望的態度。信中提到最多的還是學琴練琴的事,既想讓孩子技藝上有進步,又擔心孩子的身體,一字一句都是肯定、關心、教導與鼓舞。可見,我們要做感情充沛並且有遠見的父母,孩子是個個體,但在他思想完全成熟之前,我們還要做個舵手,為他們保駕護航,還要有不被理解的心理準備。

  到此為止,我只看完了1956年之前的信,後續內容如何,是否有與我所總結的相悖之處,還有待於探究。我會堅持把觀後感碼出來,供自己日後學習。在此強烈推薦家長閱讀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