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明朝那些是讀後感精選8篇

讀後感有助於我們發展批評性思維,獨立思考和判斷,通過寫讀後感,我們可以將書中的智慧和情感轉化為自己的財富,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明朝那些是讀後感精選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明朝那些是讀後感精選8篇

明朝那些是讀後感篇1

這套書讓我愛上了歷史類圖書,筆法幽默,情節生動而且都切合真正歷史。各代皇帝各有特點。而讓我誤會最深的是明成祖朱棣,以前看歷史書總以為他篡位逼建文帝下落不明,現在看來其中的誤會太深了。

完全看下來,朱棣沒有錯,他只是想自保,前期他有野心但沒有幹任何出格的事,他的皇位能奪來,靠得是他自己的一切才能,而他也確確實實開創了一代大明盛世,當時的明朝是世界上最強的國家,朱棣功不可沒。得知朱棣死了,真的好傷心好難過,就像一步一步陪他把江山給打下來,讓鄭和下西洋讓世界各國知道當時最強的中國實力……他一生馳騁沙場,能力才華應有盡有,他堅強的意志最讓我佩服。遷都時克服一切苦難,眼光獨到狠辣。佩服佩服,“朱棣不是一個好人,但他是一個好皇帝”。

朱祁鎮最讓我唏噓,這坎坷的皇帝-俘虜-囚犯-皇帝的經歷,可謂天堂與地獄的輪迴吧。其實被俘後他真的只是想回家,只是想跟苦守等候,整日哭泣以致眼盲的皇后或者說妻子在一起。哪怕他想要保住一顆用以乘涼的大樹都做不到,哪怕一代皇帝被囚禁,宮門半步踏不出去,哪怕整日吃不飽,哪怕堂堂皇帝皇后親自動手紡織去換米糧,但他不怨不恨,因為他跟妻子在一起。

為什麼要一步又一步的去逼迫他,想他們死?因為權力親兄弟可以反目成仇,為了妻子,他也只能把皇位奪回來。他有錯,他錯打一仗,錯殺一人,而這兩個錯誤也差點毀了整個明朝。但是他也沒有錯,他奪位篡位都是當朝者的欺人太甚,而且這皇位本就屬於他,本就是他的。他只是把暫代出去的東西拿回來,無可厚非,權力往往最不可靠,往往最讓人迷失自我,沒得到之前不想要不代表得到之後還會還回去。

明朝那些是讀後感篇2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我們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各代王朝不斷的更迭,歷史的車輪推動著我們不斷地前進。時至今日,那些瑰麗的古代文化,我們雖然無法親眼見證其生機與活力,但古人留下來的東西,都在講述著他們獨特的生活和神祕的往事。

疫情放假在家,我們除了上網課,也有充分的時間來充實自己,所以讀一本好書是必不可少的,在假期,我同家長一起閱讀了《明朝那些事兒》。這是一套書,講述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如何建立明朝,以及創立後明朝各領域的發展改革。全書以幽默詼諧的語氣講述了大明王朝的興衰成敗,其中蘊涵了許多古人的智慧和歷史的經驗,一旦開始閱讀,便讓人愛不釋手。

整套書內容量很大,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人,那就是明代名將——于謙。這個于謙並不是說相聲的于謙,而是明代的一位儒將。正統年間,能顧大軍來犯,於土木堡擊潰明朝最精銳的兵力,並活捉皇帝朱祁鎮。當時,皇城將成為外敵的下一個進犯目標,大明王朝岌岌可危。王朝內部的大臣們亂作一團,而只有于謙一人保持清醒。從戰前的各項準備,到戰爭在即的吶喊與豪邁,于謙自始至終都遊刃有餘冷靜沉著。兵臨城下,一道道軍令讓所有的人都大吃一驚但又熱血沸騰。他將北京城每個門分派給每一位大將把守,最後將德勝門——北京城的最北,也是最有可能被進攻的地方,留給了自己。從上到下這一套措施,最讓人熱血沸騰的,是他的沉穩威嚴,以及他給將士們帶來的勇氣與信心。而讓人吃驚的是,這個發號施令的人是一個文臣,是一個向來溫文爾雅,安安分分的文人。就在這樣“不勝,就死”的力量的催動下,明朝以少勝多打敗了外敵,守住了大明王朝的未來。

這一段歷史,我反覆看了很多遍,裡面透露出來的資訊讓我對歷史越來越感興趣,歷史上的每個人都曾那麼鮮活。在這世界上,有的人為自己的理想奔波,有的人為平民百姓而繁忙,有的人卻貪圖享樂,自私自利。人生於世界,所作所為都在歷史長河中留下蛛絲馬跡,古人的智慧和豐功偉績一直流傳到現在,這是歷史留下的寶貴財物。他們的一舉一動,一個想法一個謀略,都隱藏著無窮的智慧,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裡給中國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有太多讓人著迷歷史祕密等待我們去發現。

明朝那些是讀後感篇3

時間大概可以算是這個世界上最殘忍的東西了吧,不論你哀求、痛哭亦或者用盡全力去抓住每一秒時間去努力,她都不會遲疑哪怕一秒,依舊會滾滾向前,只有某些時代的寵兒、天選之子才有可能使其稍做偏移。可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塞到輪子下面連一點點痕跡都留不下的那種。可這,一點也不妨礙我們開心的過完自己所認為的最有意義的一生。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英雄,就像作者在末章寫的徐霞客,一生遊遍祖國的名山大川,能用一生的時間去幹自己最喜歡的事情還不用為生計擔心,這大概就是幸福吧,可能徐霞客是這本書裡面最幸福的人了吧!

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可不是所有人都是朱由校(皇帝),不但衣食無憂,而且當木匠就只是當木匠,全憑興趣。我們大部分人還是要努力的,努力讓自己變得強大,努力學更多的知識,努力賺更多的錢。有太多太多的慾望要滿足,餘週週女俠說過

如果還沒有想好未來,那就一路往前走,努力做到最好,上最好的中學,學最多的本領,考最好的大學,看最多的書,學最多的知識,這些都是……資本,”“這樣,等到我有一天有了想做的事情,那麼我手裡有足夠的本領,就可以朝著那個方向努力了,也不會後悔。”

當然,是人就會有愛的慾望。可在這個尷尬的年紀,連愛是什麼都不知道,哪裡會有什麼愛呢。無非是兩個人在一起很開心就誤以為是愛,以為自己愛的死去火來,其實無非是有一點喜歡自我感動,外加喜歡無聊的虛榮感。

突然想起書裡面的徐海和王翠翹的故事,也許他們可以算是愛情吧,王翠翹在光芒萬丈的時候選擇了一無是處的徐海,而徐海也用自己的一切來回報她,即使徐海成就了自己的偉業,成了一方霸主也未曾納妾,始終待她如初,可惜悲劇結尾,也許美好的事情就活該被毀滅。還有錢皇后為朱祁鎮哭瞎了眼。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外面已經很殘忍了,但有個人一直默默支援自己也行真的很好吧。

最後,為什麼讀歷史:

很多人問,為什麼看歷史;很多人回答,以史為鑑。現在我來告訴你,以史為鑑,是不可能的。因為我發現,其實歷史沒有變化,技術變了,衣服變了,飲食變了,這都是外殼,裡面什麼都沒變化,還是幾千年前那一套,轉來轉去,該犯的錯誤還是要犯,該殺的人還是要殺,岳飛會死,袁崇煥會死,再過一千年,還是會死。所有發生的,是因為它有發生的理由,能超越歷史的人,才叫以史為鑑,然而,我們終究不能超越,因為我們自己的慾望和弱點。

以後也許就很難有機會如此連貫的讀完這麼好的一部好書了,希望後年考研順利,希望以後還會有很多機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一定有很多機會,現在滾去背單詞。還是努力點吧,為了以後可能會喜歡的人,加油啊,很難,但要堅持!

所有的錯誤,我們都知道,然而終究改不掉。能改的,叫做缺點;不能改的,叫做弱點。

明朝那些是讀後感篇4

明朝那些事第三本妖孽宮廷,皇帝的故事已經沒那麼有意思了,頂多算是宮廷八卦,這本書最有意思的是王守仁。首先要吐槽的是于謙在這本書裡被幹掉了,讓人痛心惋惜。

于謙,不是那個說相聲的于謙,而是打了北京保衛戰,拯救明朝於水深火熱之中的那個于謙。上部書土木堡之變皇帝朱祁鎮被抓以後,瓦剌首領也先各種要挾明朝,想狠狠敲詐一筆,奈何明朝就是不買賬,皇帝你扣著吧,這邊再立一個就是了,於是出現了兩個皇帝同時在位的搞笑情況。

被忽悠的慘了的也先一氣之下衝到京城想要打一仗,這個時候的明軍剛經歷土木堡之變精銳部隊二十萬幾乎全滅,毫無招架之力,也先3萬鐵騎已經要兵臨城下,京城的9個門隨便哪個門只要被攻破就完蛋了。

如此嚴峻形勢,戰鬥還是轉移南京,關係著國家命運,戰鬥不一定能贏,而轉移則是直接丟了半壁江山,于謙給出了答案:“建議南遷之人,該殺!”

憑藉著驚人的勇氣,挽狂瀾於既倒,于謙扛起了國家興亡的大旗,保住了半壁江山。就是這樣一個人,最終卻不得善終,真的是讓人扼腕嘆息。

王陽明,這位一心想要做聖人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從小就勵志要做聖賢,被他爸打了也不改志向。後來創立了心學,對後世產生了極深的影響。

而最讓我佩服他的是,他在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平定了寧王朱宸濠的造反。什麼是什麼都沒有呢,寧王造反買通當地所有官員,沒買通的也被寧王幹掉了,朝廷根本沒人知道寧王開始造反了,而王守仁是死裡逃生跑出來的,造反已經開始了,等著朝廷知道這事情派兵前來,寧王都造完反南京登基稱帝了。

沒有指望,沒有援兵,沒有希望,只有他一人。

孤身一人,聚集兵力,寧王有八萬兵力,王守仁8千兵力都沒有,怎麼贏。就是在這樣極端的情況下,王守仁憑藉著他的智慧召集民兵,安排戰術,平叛了寧王。

這樣的人可以說是傳奇了,明朝的歷史還在繼續,不同的人物散發出不一樣的光彩,璀璨著這個時代。

明朝那些是讀後感篇5

一個雪花輕揚的夜晚,我終於讀完當年明月的整部《明朝那些事兒》,看著窗外的雪舞如絮,憧憬著明晨的朝陽東昇,我不禁陷入沉思……

這套書,以《明史》為藍本,文風嚴謹又不乏幽默,作者不時穿插的評論尤為一針見血、恰到好處。掩卷之餘,除了佩服作者豐富的史學知識,更是讚歎於其無與倫比的社會洞察力。他用那充滿智慧的語言,講述了自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起,直到末帝崇禎悲涼自縊於景山這長達276年的歷史皓月。

書中眾多人物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常遇春、徐達的將才獨具,用兵如神;于謙、王守仁的力挽狂瀾,高風亮節;戚繼光、俞大遒的奮力拼殺,平定倭寇;徐階、嚴嵩的勾心鬥角,爭權奪利;袁崇煥、孫承宗的老謀深算,巧用兵法;李自成、皇太極的背水一戰,最終進攻……

但最讓我敬佩的,卻是楊繼盛。他上疏力劾嚴嵩“五奸十大罪”,卻遭誣陷下獄,不惑之年就屈辱故去。但是,他真的就這樣死去了嗎?沒有,他的精神活了下來,名震天下,永垂青史,因為他的堅忍、頑強、正直。他也堅信:嚴嵩之患終有一日能予以肅清。

是的,正義與公道,或許會遲到,卻絕不會曠課。

由這裡,我浮想起二戰中的許多:“九一八事變”、“南京大屠殺”、“血洗平頂山”……日寇鐵蹄犯下的一樁樁、一件件,駭人聽聞,慘絕人寰。這種赤裸裸的侵略戰爭,給我國及其他受侵略的國家和人民帶來深重災難。在我中華民族團結抗敵,浴血奮戰下,在一切愛好和平,胸懷正義的友國幫助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終於低下那可惡之頭顱,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我們深信,抗日戰爭的勝利,是歷史之必然,因為正義終將引領歷史。無論多麼風雲變幻,惡狼當道,承載歷史這艘巨輪必會在正義的舵手操縱下航行,引領著人類駛向輝煌燦爛的明天。

回望古今,歷史向我們宣告:正義必將戰勝邪惡。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對於我們新時代的中學生來說,讀史使人明智。我們是祖國的明天,也是世界的未來。我們更要學習歷史、總結歷史、借鑑歷史、感悟歷史。

我國古人都深知“明鏡高懸”,我們新時代中學生更要明志用功,在將來的人生道路上,不斷修正航向,使正義引領時代,努力奮鬥,為全國,乃至全人類的福祉做出自己的貢獻。

讀後感

明朝那些是讀後感篇6

這些天,我讀了一本書,叫《明朝那些事兒》,它的作者是史學家當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兒》一共七本,我看的是第一本。這本書講的是從朱元璋出生到永樂奪位的事情,朱元璋是一個貧農出生,是史上唯一一個布衣皇帝,他當過和尚,也討過飯,後來由於元朝皇帝實在是令老百姓難以忍受了,老百姓就組成了一個個部隊準備造反,朱元璋也加入了一個部隊,他有勇有謀,為部隊頻頻打勝仗,可他的上司容不下下他,賞他了一些錢和人馬,讓他走人,朱元璋離開後,很快就召集了一批精兵,與別人作戰,他戰勝了張士誠、陳友諒等競爭對手,與元朝作戰,他們打得元朝落花流水,也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但是朱元璋這個皇帝當起來卻像個屠夫,他通過當時一個胡作非為的丞相,來廢除丞相之位,但也牽扯到了很多人,他們統統被朱元璋殺掉,達上萬人。更可怕的還有,朱元璋時分恨貪汙,但他給官員的俸祿卻根本難以給他們養家餬口,他們被逼無奈,只得貪汙了一些老百姓的糧食,但都被殺掉了,殺的官員官員們提心吊膽,整天怕鬼來敲門。

我讀了這本書,我清楚地看到了朱元璋的面目,他智慧、狡猾、殘忍、武斷,他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我也從他身上學到了許多,比如人要堅強如果不堅強就成不了大業,任何事都要忍辱負重,要能屈能伸,不能因為一點點小的事情就大發雷霆,這樣對別人不利,更加對自己不利。我還學到了人做事要經過頭腦,而朱元璋有時候似乎經常頭腦一發熱就稀裡糊塗得殺了人,他雖然是在殺那些惡人,但他也殺掉了不少清正廉明的官員,他也不搞清楚,他的腦海裡只有一句話:違我者,斬!

讀了這本書我深有感觸,我決定做一個堅強、冷靜的人。

明朝那些是讀後感篇7

有人說中國古代的歷史是乏味與無聊的,僅是朝代的興盛到衰敗,再到被其他朝代所取代。我原先也抱有同感。

可是,當一本叫做《明朝那些事兒》的書出現在我的書架上後,我對這些看法改變了。

的確,這本書很生動,很幽默。但這並不是重點。這本書告訴我,歷史是有情感的,時間是公正的。書中每一個人物都有他自己的情感,比如寫朱元璋:當史料中告訴我們,每個開國皇帝是多麼英明偉大時,《明朝那些事兒》告訴我:其實他們很普通。

朱元璋,僅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出生時其實啥事都沒有,童年也很苦,按作者的說法,叫“在一間冬涼夏暖,四面通風,採光良好的破茅草屋裡度過”的,那麼,這樣一個人怎麼就當了大明帝國的開國皇帝?就是憑藉著信念。這就是歷史,有趣的,但又嚴肅的歷史。如果有人只把《明朝那些事兒》當成小說看,那可能就錯了,因為我們應去看歷史的本質。

元末的統治是極其腐敗的,元朝的統治階級,任何時候都可以找理由向人民要錢----儘管人民也沒錢。元末了,黃河氾濫,淮河旱災,元朝腐敗的f眼中的人民百姓,像牲口一樣,被使來喚去,無數人的父親、母親、哥哥、姐姐被餓死、累死,朱元璋就是這樣一個可憐的人,一無所有,連做和尚都被欺負,但他活下來了,而且名垂千古----他有信念。

他親眼見到了親人被餓死,災害的發生,他一無所有,只剩信念。他不再是牲口一樣的人民,他是能面對一切困難的勇敢者,一個堅持不懈的鬥士。長期困難、痛苦的生活可以改變一個人,朱元璋就被改變了,成功地被改變了,他經歷過無數常人無法想象的磨難,災難給予其信念。用三個詞來形容一無所有的朱元璋:可憐、可悲、可嘆。

這樣一個可憐的人,用他充滿悲哀的前半生,換來了無數的讚歎----他已經把那顆脆弱的心,變成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的來源。書中有一名話也可形容那時的朱元璋:不要以為弱小的人,就沒有力量,不要以為卑微的人,就沒有尊嚴,弱者與強者的唯一區別,就是信念的堅定與否。我想,這就是歷史想讓我們學到的吧。於是,明朝出現了,讓一個雄心壯志的農家孩子一手支起。

書中只寫了這個嗎?只告訴我們朱元璋的偉大經歷嗎?不,還有許多,明朝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無數偉大在這裡誕生、在這裡展現信念。世界上首個巨型遠洋船隊,鄭和的船隊名揚世界,展現了強盛的東方帝國那無法掩蓋的光輝,一艘艘 般的寶船,“將士卒二萬七千八百餘人”的無敵艦隊,七下西洋,沒有戰爭、流血、掠奪,而是四個字:以德服人。

是的,中華民族那閃爍著光芒的品格就照向了西洋,書中說,為和平的使命,我說,為和平的信念,為了沒有欺壓,沒有痛苦。大家都是兄弟,朋友,彼此互相尊重。我們不宣揚自己是多麼高尚偉大的民族,不亂教說自己為和平而來,明朝人實在,直接帶給弱國小國豐富的商品,援助品,盡著大國的風範,大國強盛再去幫助弱小,用和平架起橋樑。

這樣才會有美好的世界與未來。我想,這就應是全世界、全人類的偉大信念。這樣偉大的精神,再與那些後來的帝國主義國家相比,先進了多少?幾百年嗎?幾千年嗎?我看連現在的某些國家,可能都無法擁有這些精神。一句話說的好,暴力不解決問題。這就是歷史,偉大的歷史,讓你去看,去想,去讚歎,也去對比。

讀《明朝那些事兒》,讓我看到了世界的殘酷,人性的貪婪,但還讓我看到了信念,忠誠,仁德,堅持。書的最後,有寫血書“綱常萬古,節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大明孤臣黃道周”的黃聖人,也有為了兌現承諾“故雖死,無憾!”的徐霞客,這些都是歷史,也只表達同一個歷史的主題:信念決定成功,信念成就未來。就讓我們以歷史為鑑,讓信念帶領我們去愛,去感動,去創造奇蹟!

明朝那些是讀後感篇8

元月份買的《明朝的那些事兒》到今天終於斷斷續續讀完了。讀起來比較輕鬆,但太油,有時有的片段略感有淹沒主題的不爽,不多總體上還是不錯。明史是很多愛好歷史的人喜歡研究的一段歷史。我對這也有點興趣,但看的這方面的書不多且零碎。小時就看過姚雪垠的《李自成》,呵呵,和這本書裡描寫的可不一樣,印象最深的是郝搖旗。

一個窮苦人起家打下的天下歷經270多年,期間演繹的悲歡離合忠奸邪正權謀黨爭實在是讓人掩卷而嘆。有人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女孩,有人說歷史是政客的玩物,還有人說歷史是權貴的妓娼,那是講政治取用,但到我等老百姓就不同,沒有那麼強的功利性了,但感受肯定是不一樣的,也就是一千個《王子復仇記》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樣了。

這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開國皇帝朱元璋、篡位的朱棣、能幹而貪財的張居正、奸相嚴嵩、魏忠賢、勤政廉政而又無力迴天的崇禎、清廉敬業的奸臣溫體仁、有戰略眼光的孫承宗、忠貞的曹文昭、盧象升、有爭議的袁崇煥、起義的流寇張獻忠、高迎祥、李自成。

這書講的最多的是權謀黨爭,作者也認為歷史其實就是權力的.爭奪史。他講的明朝的那些事兒總的來說就是部宮廷鬥爭史。用現代的語言來講歷史算是講的不錯的,當然那裡面的謬誤我等非明史專家也就是姑妄說之姑妄聽之了。

作者最後用“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做結語,我覺得也許有一定道理。但是這個世界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的人極少。一是客觀條件限制,二是主觀條件的限制,三是絕大多數人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最終絕大多數人是以失敗告終。我看慾望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也是人生痛苦的緣由。就是心淨的佛也有“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慾望啊。

看歷史既有恍如隔世之感,又有身臨其境之嘆,一切如過往雲煙,但一切又迴圈往復不能自拔。人啊人!真不知道你是個宇宙的靈長,還是個貌似理性的食利的糟糠之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