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優秀範文

歷史可以很有趣,帝王相爭,手足相殘。在歷史長河中,有太多的事情值得我們去回味。那麼關於《明朝那些事兒》你有什麼感想呢?下面是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優秀範文,以供參考。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優秀範文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書寫完的時候,你有什麼感覺?其實這個問題,我曾經問過我自己很多次,高興、興奮、沮喪,什麼都有可能。但當這刻來到的時候,我只感覺,沒有感覺。”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也是這樣的感覺------沒有感覺。大明朝270多年的歷史,從朱元璋到崇禎朱由檢,讀完這套書用的時間已經很長了,從一開始的想一口氣讀完到後來慢慢以一個旁觀者的心態看著大明這個舞臺上主角的更迭。今天,這個劇組收攤了。沒有感覺的原因是我不再把這套書當做小說來看,不再期待小說高潮的緊張,結局的悵然若失,也就無所謂有什麼感覺了。歷史,就是要也只能是旁觀。

“對於他來說,文字是有感情的,感情醞釀到一定程度寫出來的文字自然好看,不需要太華麗的詞藻。”看到這句文評不禁感嘆:確實比我會說。。我之前表達過類似的觀點:初讀明朝那些事兒時,覺得語句太白,但因慕其盛名,還是義無返顧地讀下去了。越讀越會被當年明月的語言吸引,帶入到大明歲月中,不知不覺,語言的事,竟也覺得不是事兒了。其實如今我認為,初讀時之所以認為其語言太白,是因為先入為主的觀點:一般此級別語言的小白文無非就是作者功力一般或者內容無內涵。但讀下去會漸漸瞭解到當年明月是一個有態度的文學創作者,當其深厚廣博的知識通過文字展現在你眼前時,你會發現,這本書很好讀。對於我來說,我自問算是能看得進書的人,但一口氣讀7本也著實有些麻木,甚至乏了,因為這套書不同於演繹、祕史、戲說,其忠於正史的態度多少會令人覺得有些乏味。但這就是歷史啊,歷史本就是冰冷無情的啊,當年明月用幽默詼諧的語句寫出無情的歷史已經很成功了,我也為我能一口氣讀下來感到驕傲。

把整個明朝算作一段歷史來敘述,一口氣看下來還是能有些收穫的。每一位皇帝,每一位忠臣、太監、文人等都能單獨出一本書寫,但巨集觀來看以大明這270餘年歷史為整體,無論是對作家還是讀者,都有更高的要求。“所謂千秋霸業,萬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糞土。先變成糞,再變成土。”相信這是讀過很多史料,看過太多人生起伏,王朝更迭的人才能有的感悟吧。其實一個人應該瞭解本民族的歷史,尊重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歷史和教材上的字句可能是不同的,和人們傳統觀念上和口口相傳的內容可能是不同的,至少看完這本書,我意識到有些英雄我們是不能遺忘的,有些出現在教材中的、我們以為自己知道的人們,我們對他們的瞭解其實也是片面的。

“我相信,這是個自由的時代,每個人有看和不看的自由,也有買和不買的自由,任何人都不應該被強迫。”這句話一定要為之點贊,因為我讀的是網路電子版,從當年明月的作品中收穫了新的知識和感悟卻沒有付出,在此要對他說一聲謝謝。不買是因為確實負擔不起讀一本買一本的預算,不過昨天去書店,看到一位作者的名字時,我還是毫不猶豫地花錢買了----敬一丹。在我看來,她出的書在網路上可能不太容易找到電子版,其次她是我非常尊重且認為人設絕不會崩塌的一位優秀的知識分子,她出的書應該是有深度、質量有保障的,所以我買了。“買與不買的自由,看和不看的自由”,說的真好。

總的來說這是套值得推薦的好書。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明朝那些事兒》20年以前在我家書架上是灰塵覆蓋,髒的彷彿是一本本古書,可自從20年2月至今,這本書已經被我讀了不下10遍了。

說句老實話,我是很佩服當年明月的。翻遍全書,除了短短几句話簡介,便全都是內容了。作者並沒有像某些作家藉助任何名譽、頭銜、聲望所帶來的光環效應,倚老賣老,胡亂幾筆完事,當年明月這是真本事,不然為何會有上千萬的“明礬”?這部作品的幽默風趣,衝破了“史學作品都浮躁無味”的牢籠,讓人感覺耳目一新,自然受人歡迎。

整部作品不僅讓人發笑,而且不失嚴謹,結構緊湊,不知不覺中便會融入書中。看到朱元璋衝擊著腐朽的元王朝,一步步走向成功時,我在心裡暗暗為他叫好;看到方孝孺寧死不為朱棣寫登基詔書,最終被滅十族時,我為他的所作所為而感動;看到楊繼盛死劾嚴嵩、嚴世蕃父子,為徐階的勝利作鋪墊時,我佩服他的品格;看到楊漣冒死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敬佩之餘更多是對他命運深深的擔憂---我在當年明月筆下的海洋暢遊,每暢遊一次,對他的佩服就加深一分。

這本書中,令我感觸最深的便是楊漣勇鬥魏忠賢一事了。當時,朝中的勢力已經呈現出一邊倒的狀況,朝局動盪,而朱木匠------天啟皇帝的天平又在向魏忠賢傾斜。魏忠賢不可一世,控制了整個朝廷,而大臣們卻只敢唯唯諾諾,做隨風倒的牆頭草,只求自己平安,不顧別人。只有楊漣,他雖然孤獨,卻依然強大,依然堅持道統,在知道必死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去做,真可謂“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他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如今,這本書已經成為了我最重要的藏書之一。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最近,我閱讀了《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作者風趣幽默的話語令我十分喜愛這部書。作者對人物的刻畫入木三分,對鬥爭的描述淋漓盡致,對情節的把握爐火純青,真的很令我欽佩。在書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朱元璋了,一個出身於農民世家的人,竟然能成功當上皇帝。

朱元璋小時候深受元朝的腐敗統治之苦,家中十分貧苦,在中國曆的皇帝中,大概是的一無所有的貧農,是通過造反才擁有了天下。放牛、做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簡單的簡歷。沒受過教育,卻能直接帶領千軍萬馬爭奪王位,是個軍事天才,也是個人事管理天才。對於這種情況,我有自己的看法:平靜的湖面,練不出不畏風浪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寧靜的世界,找不出真正的英雄,朱元璋就是在如此惡劣的情況下,成為一個偉大的霸主。正是青少年時期的艱苦經歷磨鍊了朱元璋,使他變得老成而有心計。

朱元璋最令我佩服的是他的各種本領:果斷、讓朱元璋能在危險的情況下做出最正確的判斷;堅持、能讓他在僵持時打破僵局;冷靜、能讓他有準確的策略。這三樣寶物、合起來,能讓你在戰場上完美地指揮出應敵的方法,假如任何事中,都具備果斷、冷靜和堅持會讓你在困境中發現機會。在這三個本領前,相信無論怎樣的困難都回迎刃而解,最後將登上成功的彼岸。

朱元璋還教會了我自信,他曾經說過“我相信我是對的”。在通往勝利之門的路上,你會撿到很多鑰匙,這些鑰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閃閃,但只有一把才能開啟那扇勝利之門。當你引領大軍作戰,當百萬生靈的一切掌握在你的手中,當你只有一次嘗試的機會,沒有多少人能不緊張,而在戰爭中,只有一個時機是最適合的,如果失敗了,你將失去一切。但朱元璋卻在關鍵時刻毫不緊張,他相信了自己的決定,是自信,使他一步一步地走向皇位。

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說話,我讀了《明朝那些事兒》後,朱元璋成為了我生活中的老師,他教會了我果斷、冷靜、堅持、自信等等必會的本領,他彷彿和我說:亂世之中本身是沒有天才,但只要有了各種本領,你就是一定會成功,本領能助你登上成功的高峰。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作為一介文盲,我是名副其實,上不通天文,下不懂地理,古不懂歷史,今不懂科技。當年高中分文理科時,所有學科中就數學最好,就果斷從理。學了理才知道,其實自己物理又很吃力。

大學之後,視野陡然增大,深刻認識到自己知識的匱乏,開始大量讀書。但這時候已經面臨生存問題,看書就很功利了,都是為了某個目的,例如:學學禮儀,學學修養,更多的是看勵志書籍和教育類的專業書籍。工作之後還是以教育類為主,偶爾看些“閒”書,添點佐料。

但這次看得閒書,看得很過癮,愛恨糾結,幾次看不下起,又幾次拿起來,儘管還沒看完。這本書是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

記得在好幾年前,這本書上出版的時候,我翻著看過,但印象不是很深刻。這次只所以再一次認真看,還要歸因於前一段時間去北京。難怪人們常說:要麼讀書,要麼旅行,事實證明,它們兩個是通著的。

其實,我對北京是沒有太多瞭解的。只知道,這個地方很繁華,很先進,而又很古老,是一個古都,又是現在的首都。想去北京,純粹是覺得去大城市看看。去了之後才發現,北京成遠比我想的厚重,悠遠。腳下的每寸土地都有著它的故事,或唯美,或悽慘。

這時候,更加認識到自己的膚淺,就決定補一下自己缺失的文化。現在的北京建築與文化主要是傳承明清時期,那就從明朝開始看吧。文言文是看不下去的,這時候,恰到好處的一本書就是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

先說說作者當年明月,這個把《上下五千年》讀了12遍的人。飽讀史書,很有自己的思想與風格,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將大明正史展現在我們面前。一直以為他是一個食遍人間煙火,歷盡滄桑的老者,沒想到一百度才知道:他竟然是1979 年的,而第一部《明朝那些事兒》面世是20年,從時間上來看,能在這個年齡完成這麼一本恢弘的鉅著,他絕對是一個天才。

接著說說讀書的感受。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歷史上絕對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人物。幼年時,家裡一貧如洗,又趕上瘟疫,家破人亡,顛沛流離。要過飯,出過家,但這些都埋藏不住這個政治家的才華,他需要一個機會,亂世出英雄,在那個民不聊生的年代,到處都是起義軍,只要你有頭腦,只要你勇敢,只要你有原則,你就能成為英雄。朱元璋就是這個一個個性鮮明的人:要麼不做,要麼做絕。也是這種有力的手段讓他踩著同伴的屍體,克服恐懼,不斷總結戰術,最終成為皇帝。

如果單單描寫每位皇帝的豐功偉績,這本書完全可以壓縮,因為都如此類似。而歷史從不乏味,他有太多的跌宕和沉浮。這也是我看這看不下去的原因,實在不忍心看不同立場的人為了權力而進行的各種殺害,又想看下去,想知道接下來發生了什麼。成王敗寇的年代,很多人無法評判好壞,只是一個立場的問題,跟不同的主,做不同的事。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流芳千古,於是,歷史不斷地被成功者改寫。朱棣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了,身為皇家貴族,依然造反奪權,留下一個歷史謎團:他的侄子也就是當時被他逼下臺的朱允文到底去哪了?或不見人,死不見屍。儘管朱棣的心裡也是恐慌的,但是還是想美化自己。上臺第一件事就是:改寫史書。從出身到掌權,到治國,必須要美化自己的。

歷史可以改寫,公道自在人心。除了皇家的官書外,朝中甚至民間的文人墨客有著真誠的追求,他們會記錄真實的歷史,供後人考究。他們對於忠孝仁義的詮釋比皇家貴族要更加的淋漓盡致。皇室裡只有權利,有幫派,你死我活,即便我不想或者不捨殺你,有一天你就會回來殺我。如朱允文對朱棣,朱祁鈺對朱祁鎮,這裡原諒我直呼其名,因為我總是記不知他們是什麼宗。正所謂大自然的能量是守恆的,因他們有這樣的狠心與決心,也有著對百姓的博愛之心。

每一個朝代的沒落或每一個幫派的倒下,都要上演人性大戲。忠貞耿直派要麼戰死,要麼自殺謝忠,貪生怕死派要麼投降要麼逃跑,最無恥的取巧派,溜鬚拍馬,落井下石,想在新王朝那裡苟且偷生,當然,這樣或許還可以有一天重整旗鼓,天下歸我。那些大義凜然的戰士,無視生死,肝膽相照,著實令後人敬佩,讀起來蕩氣迴腸。那些奸佞小人,讀的想摔書,更為氣憤的是那些昏庸的皇帝,每次讀到這裡就不敢往下讀,因為知道悲劇要來了。

讀史可以明鑑。歷史已經過去,但是我們不能忘。人類社會的發展有其必然的規律,我們要做敬畏規律,尊重歷史,創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