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明朝那些事》讀後感優秀模板熱門三篇

每一本書籍都包含著不一樣的精彩內容,都能給讀者帶來不一樣的情感體驗,讓讀者能擁有不一樣的感觸,你知道相關的讀後感怎麼寫才精彩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明朝那些事》讀後感優秀模板熱門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明朝那些事》讀後感優秀模板熱門三篇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1

我興味盎然地合上《明朝那些事兒》,金戈鐵馬,權謀詭計,風雲際會,鬥智鬥勇,奮起反抗,忍辱負重的一幕幕都在我腦海中重現。

方孝孺,他或許並不是一個聰明人,他甚至只是一個書呆子,他的一生未經兵戈戰亂,但在朱棣大軍壓境之下,仍然臨危不懼,忠肝義膽、錚錚傲骨,天地可鑑。最後雖被朱棣凌遲處死,殺滅十族,他這一支再無後裔,但他卻依然憑藉忠誠二字而青史留名。朱元璋昔日對朱允文所說的話畢竟實現了一半,實現了最不可能實現的一半,“他一定會為你盡忠到底。”方孝孺做到了,他有忠心如此,何懼千刀萬剮,粉身碎骨。

于謙,當也先的鐵蹄直指京城的時候,他挺身而出,擔負起保衛京城的重任,從那一天開始,他已經沒有了退路,他不能疏忽,也不敢疏忽,半壁江山的命運都掌握在他的手中,在這一場景泰年間的巔峰賭博中,也先輸得起,可他卻輸不起,但是他卻默默地承擔起了這個千鈞的重擔。當也先在京城下耀武揚威時,他用他瘦弱的身軀擊潰了這個不可一世的也先。他的心裡有保家衛國的信念,有對大明的無限的忠誠,他為大明所付出了一切,儘管他死於非命,卻用一己之力力挽狂瀾,挽救了大明的未來。

楊慎,大明三大才子之首,他飽讀詩書、學究天人,在父親楊廷和自動離去之後,怨憤沖天的他帶領百官鬧出了明史最大規模的罷工。失敗之後,他被髮往雲南,卻一直不理解父親的主動退出,但當他親眼見到父親叱吒風雲一輩子之後,也逃不過入土為安的命運,他在那一剎那之間幡然醒悟,人的一生,縱然何等的風光無限、權傾天下、不可一世;何等的家財萬貫、揮金如土、一擲千金,卻也終究躲不過這一抔黃土的宿命。從此他再不涉足官場,遊歷雲貴川三地,吟詩作對,潛心著書,終得以善終,著作等身、名揚天下。他的才學冠絕當代,映照千秋,古今讀書之人,鮮有人與他彷彿。

胡宗憲,一個聰明人,他明白,在黑暗的嘉靖朝,不投靠嚴嵩就沒有出路,自己的抗倭大計、平生抱負也將毀於一旦,東南數省生靈塗炭。為了東南黎民蒼生的安危,他捨棄自己的清高、名譽,換來東南總督的高位,他臨危受命,與徐渭二人縝密策劃,兵不血刃誘擒汪直,計殺徐海,瓦解了倭寇的主力,另一方面,他又提拔戚繼光、俞大猷等名將,徹底掃清倭亂。他是堪與于謙相提並論的社稷大臣。他保住了大明的東南江山,是當之無愧的抗倭第一功臣,但是他優點與缺點一樣眾多,最終落得個揮刀自刎,身首異處的淒涼下常是這些缺點將他一步步地拖向死亡的深淵,自殺之前,曾留下兩句詩句“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在所有的鋒芒展露之後,必定會是滅亡的前兆。明史忠實地記錄了他的一切,包括他的忠心愛國,精通兵法,聰明絕頂和趨炎附勢,巴結諂媚,貪得無厭。

徐階,一生坎坷多舛,他作為六位蓋世英才中的一員,出現在嘉靖朝這個鬥爭火焰異常熾烈的年代,他深通心學奧祕,儘管被迫低聲下氣,卻無時無刻不在奮力地掙脫黑暗,走向光明。他忍氣吞聲十餘年,終於發動了致命的一擊,徹底擊潰了嚴黨,完成了驚天逆轉。嚴嵩覆滅的一刻,他的眼前一定會浮現出很多的人:夏言,古板嚴肅,一絲不苟卻大公無私,寬以待人的老頭,終生不肯沾染一點汙濁的好人;沈煉,小小的錦衣衛經歷,嫉惡如仇、仗義執言,一個雖然官職卑微,卻敢於追尋光明的人;楊繼盛,一名普通的進士,沒有蓋世的才華,卻甘冒奇險,死劾嚴嵩,而是為社稷不忿,為蒼生不忿,為被嚴嵩所冤殺的人不忿。而他們的下場都是一樣的:死亡。但他們沒有懼怕,他們相信,這是黎明前的最後黑暗,他們的死亡,必定能夠開啟嚴嵩毀滅的大門。現在,徐階做到了,儘管他也玩弄權術,但他為江山社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是一位優秀的內閣首輔,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一個能臣,一個好人。

還有很多,王守仁、張居正、高拱、楊廷和、李東陽、楊一清、姚廣孝……

他們每個人都有許許多多的故事,而這許許多多的故事和那些許許多多的有名無名之人又共同串成了這二百多年的明朝歲月,歷史的車輪滾滾前進,留給我們的,只有這些發黃髮捲的史冊和沉默不言的歷史,伴隨著人們一代代的成長,亙古不衰。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2

這套書讓我愛上了歷史類圖書,筆法幽默,情節生動而且都切合真正歷史。各代皇帝各有特點。而讓我誤會最深的是明成祖朱棣,以前看歷史書總以為他篡位逼建文帝下落不明,現在看來其中的誤會太深了。

完全看下來,朱棣沒有錯,他只是想自保,前期他有野心但沒有幹任何出格的事,他的皇位能奪來,靠得是他自己的一切才能,而他也確確實實開創了一代大明盛世,當時的明朝是世界上最強的國家,朱棣功不可沒。得知朱棣死了,真的好傷心好難過,就像一步一步陪他把江山給打下來,讓鄭和下西洋讓世界各國知道當時最強的中國實力……他一生馳騁沙場,能力才華應有盡有,他堅強的意志最讓我佩服。遷都時克服一切苦難,眼光獨到狠辣。佩服佩服,“朱棣不是一個好人,但他是一個好皇帝”。

朱祁鎮最讓我唏噓,這坎坷的皇帝-俘虜-囚犯-皇帝的經歷,可謂天堂與地獄的輪迴吧。其實被俘後他真的只是想回家,只是想跟苦守等候,整日哭泣以致眼盲的皇后或者說妻子在一起。哪怕他想要保住一顆用以乘涼的大樹都做不到,哪怕一代皇帝被囚禁,宮門半步踏不出去,哪怕整日吃不飽,哪怕堂堂皇帝皇后親自動手紡織去換米糧,但他不怨不恨,因為他跟妻子在一起。

為什麼要一步又一步的去逼迫他,想他們死??因為權力親兄弟可以反目成仇,為了妻子,他也只能把皇位奪回來。他有錯,他錯打一仗,錯殺一人,而這兩個錯誤也差點毀了整個明朝。但是他也沒有錯,他奪位篡位都是當朝者的欺人太甚,而且這皇位本就屬於他,本就是他的。他只是把暫代出去的東西拿回來,無可厚非,權力往往最不可靠,往往最讓人迷失自我,沒得到之前不想要不代表得到之後還會還回去。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3

隔離的這些天,讀完了本兒書——《明朝那些事兒》。這本兒書,從小就有人誇好,忘了是國小還是國中,家裡就有那麼一摞擺在那裡,可我自始至終就沒翻過。今日讀罷,不禁讚歎——人們推崇自有其緣由。

現在回到正題。其實這本書令我驚詫的不是書中的內容,而是無意間翻到時看到的幾個字——“我十年前剛上大學的時候”。由於看書前對作者沒有了解,不禁大吃一驚。十年前上大學,那意味著作者寫下此書時不過二十餘歲,二十餘歲便有此般歷史功底和洞察能力。我掐指算了一下,我現在也是二十多歲,但是再給我幾年,我能有作者的水平麼?作者所讀的經文不是一般的厚,考究的時間也不是尋常的多,我決不敢妄言。

有句話叫人比人不如人,瞭解的事情越多便會覺得這個世界天才奇才多的去了,你算哪根蔥?疫情初的時候在家整天悶頭讀書,讀著讀著茅塞頓開,大喜,覺得自己之前的20多年書近乎白讀了,昏昏碌碌的日子近乎白活。但我還是特別高興,自己終於半隻腳邁入“讀書”二字的門檻了。

雖然我不夠強大,雖然困難很多,但我決不會妄自菲薄。這些年來還記得喜歡的網路玄幻小說《神墓》中的一段話:登高者必自卑,行遠者必自邇,一個人重要的不是站在什麼位置,而是在向什麼方向移動。

《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浩浩蕩蕩通俗易懂又頗有個人見地的講完了明代這部斷代史,大明氣數已盡,崇禎景山自殺,明代滅亡。

結束了麼?也結束了,也沒結束。作者在最後又講了個故事——徐霞客遊記。我納悶,這是畫蛇添足?怎麼最後講起一個人遊東遊西了,徐霞客的確是明朝的人,但和歷史大勢,好似沒多大關係。莫不是忘掉一個人在最後添上了?敗筆吧。讀著讀著,發現非但不是畫蛇添足,還是畫龍點睛。作者透過徐霞客的故事,以史為鑑,說出來的是他感悟到的人生真諦——“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徐霞客那時候的遊歷山水,可謂是歷盡艱辛,風餐露宿,要吃沒吃,要喝沒喝,沒準遇到強盜,天災,還可能丟了小命。現在的旅遊是度假,是享受,但當年只是遭罪。一個人放著好好的生活不過,去遭罪,是為什麼呢?可能沒什麼理由,他不過是想遊歷天下,雖死無憾。

人生活得是什麼呢?我特喜歡杜甫的一句詩“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可不是呢,糞土當年萬戶侯,濤濤歷史長河,死了,就只是歷史了,人們期許有來生,可那卻又是未曾有人親眼目睹的存在。

那為什麼呢?權力?財富?正義?功名?別人的期許?抑或只是單純的愛?一切只有你自己才能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