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醫患關係心得體會6篇

想要寫出的體會給更多人啟發,必須做好客觀理性的思考,合理的表達是寫心得體會最需要關注的一點,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醫患關係心得體會6篇,感謝您的參閱。

醫患關係心得體會6篇

醫患關係心得體會篇1

通過學習《醫患關係》感慨頗多,就簡單說下自己的感受吧。先說下醫患關係中的醫方部分,由於制度不健全,沒有一套完整的管理監督機構,使少部分醫務人員有機可乘。管理混亂使醫療活動失去準繩,醫院整體醫護素質差,所以當前應當有目的及時開展以“病人為中心”,“內強素質、外樹形象”,“仁心仁義、方便為懷”的措施,對於改善當前較為不滿意的醫患關係有一定好處。部分醫院經營思想偏差。由於客觀上存在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醫院在兩個效益上更注意經濟效益。特別是科室經濟獨立核算後,科室自負盈虧了,只能打經濟算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不良風氣,給患者造成不良心理影響,認為社會主義國家醫院快變成“醫療交易所了”,逐漸變味了!所以要提高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和技術水平,改善服務態度,本著同情、安慰的心理醫治患者,特別在今天已是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情況下,對醫生的要求更高了,既要醫好患者的病,更要了解、疏通病人的心理狀態,滿足病人的合理要求,使患者感到住院時有一個良好的心境,配合醫生治療,我們感得“將心比心”是很有說服力的,當你無視病人的痛苦時,多想一想,要是你生病,希望醫生怎麼對你,另外,醫學科技迅猛發展,醫務人員要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事業心,努力掌握先進的醫學科技,為患者服務。在儀表上、行動上、語言上、醫療工作過程中,使患者放心、滿意、高興,這對醫院的兩個效益很有好處。

在醫患關係問題上,醫方固然是一方面,但患者也是重要的另一方面。主要表現在:

(1)有些患者對醫療期望值過高,認為是小病應治癒,有的是道聽途說,這種病怎麼醫成這種樣子,產生不滿心理。在醫院鬧了起來。有些修養較差的家屬侮辱醫生。

(2)不信任心理:有些患者希望老資格醫生為其治病,一旦得不到滿足,出了一些合併症,將認定是年輕醫生造成的,發生糾紛。

(3)有些病會產生不良心理影響,如癌症、慢性病、長期不愈,患者發生不滿,絕望心理,將會遷怒於醫務人員。

社會主義法制包括了諸多的`衛生法規,其根本職能是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同時醫務人員行醫權益受到法律保護,體現法律面前醫患關係人人平等,從而保障社會主義醫療秩序的正常進行。

社會主義醫患關係有自己的道德標準和要求,這種道德要求是建立在醫患雙方共同遵守的基點上,是雙方共同的責任。它要求醫患雙方彼此尊重、平等待人;建立醫患之間的友愛和信賴關係,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實行保護性醫療。我們本著“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堅持不懈地發展良好的醫患關係,才能保證醫院的競爭力,才能促進醫院的發展,才能完成醫護工作者的天職。

醫患關係心得體會篇2

在靖邊工作已半年了,見識了陝北人的熱情好客,經常會有人招呼你一起吃飯。同時也發現一個現象,半年來,未見到有醫患之間的糾紛發生,而糾紛在很多地方是司空見慣的。是陝北的醫療技術和醫療服務已達到了完美的地步了嗎?顯然不是。無論醫療技術還是服務理念,這兒和沿海較發達地區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那為什麼反而大家更能平安相處呢?是陝北人固有的寬容,還是這兒的農民看病不易所以更珍惜、更敬重醫生呢?可能兩者都有一些關係,由此也對醫患之間的關係有一些感想。

醫患關係是現今比較能吸引眼球的字眼,在各類媒體的出現率較高。近幾年來當它出現時基本是反映醫患關係的緊張、衝突,只有在非典時期是例外,那個時候媒體反映的無一例外是醫務工作者的忘我工作、勇於獻身的事蹟和精神。當然可以理解即使是標榜客觀中立的媒體,其新聞報道和輿論導向也總是有其現實需要性的。然而,按照辯證法的觀點,事物的發生發展都有一個過程,醫德的“敗壞”也不會是一個晚上能完成的,所以,當醫生們從非典時期的“最可愛的人”突變成了千夫所指的“白狼”,巨大的角色反差使許多人感到不知所措,這在年輕醫生之中尤其明顯,進而使他們感到沮喪、壓力、挫折感。正所謂防民之口勝於防川,辯解是如此的蒼白無力,更何況面對佔絕大多數的人群辯解時,你的聲音根本無人聽到。

你的聲音雖然無人聽到,但這並不能妨礙你的思維。對醫患關係的考慮是每個參與這個話題的人必須的一件事,思索的結果可能使你發現你的不足、你的無辜、你的片面偏激。對自身缺點的分析總是被低估的,醫方、患方、媒體莫不如此。誰都更願意強調自己的理由,指責別人的缺點,然而,當這種情緒一次又一次的被放大之後,我們就很難能夠聽到理性的聲音。這種情緒化的語言、報道、處理方式妨礙了我們對事物真相的探究。作為醫方要考慮的是當我們的醫療技術、醫療手段越來越進步,治癒率越來越高,醫院條件越來越好的`時候為什麼百姓會有更多的不滿的聲音;作為患者要考慮的是:你所要求的是不是應該由醫生提供或是醫生目前能提供的,你所願意付出的和你想得到的是不是相當;作為媒體要考慮的是:你所報道的的確是事實嗎,你所評論的做到客觀了嗎,或者至少力爭如此而不是“紙餡包子”這樣以你的個人意志來左右欺騙公眾的事情;還有社會要反思當gdp大步前進時醫療投入有多少。當然,我們不必等其他人改變之後再改變自己,讓我們想想今天我們給我們的病人微笑了嗎,我們體會到了我們的病人躺在手術床上的心情了嗎。

醫患關係心得體會篇3

醫患交流是醫生和患者雙方之間的溝通和互動,是以達到醫療認識和行為上統一的過程。醫患交流並非簡單的醫—患會談和對話。良好的醫患交流是臨床治療的需要,是醫德教育的一部分,是成功醫療活動的基礎,是人文理念的體現。醫患關係基於以開誠佈公、信任和細緻方式的溝通和交流,可以更好的理解和處理病人的問題。醫學倫理學認為醫患交流是醫德的外化表現;醫學心理學認為醫患交流的水平對病人的心理具有重要影響;醫學美學認為美的醫學語言和醫生儀表是醫務人員的內在美。

一、醫患交流的意義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的科學,雖然現代技術可以模擬人體的各種病理狀態,但書本知識不能代替我們面對的病人——那些有生命的、形形色色、千差萬別的個體。教科書注意的是醫學的規律和典型的客觀表現,但病人對疾病的主觀感受最為真切,描述最為生動,對醫學生認識疾病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教學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患者是醫生最好的老師。交流是醫患之間的雙向橋樑。醫患交流不僅是一項技巧,也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藝術。醫學生首先要懂得醫為仁術,救死扶傷。醫療活動體現醫生的職業道德。由於病人所處社會環境、文化背景、教育程度,以及性別年齡的不同,對語言的感受、理解和使用不同,影響其對疾病的認識。如果在某些場合,醫生由於語言的意思被病人曲解,則可造成醫患交流的隔閡,導致醫療行為上的偏差,引發醫患糾紛,最終影響對病人的治療效果。

二、有效的醫患交流基於溝通的基本技巧

同情心(empathy)、認真的傾聽(listening)、專業知識(expert knowledge)和與病人友善的關係(rapport)。

同情心是指對病人要有仁愛之心,要體察患者的病痛,不失時機的表達對病人的同情和關注。在病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你的手。通過有效的醫患交流在最短的時間內縮短醫生與病人的距離,尊重病人的談話以獲得其對醫生的信任。對不同地位和職業的病人要一視同仁。如在婦科門診常常可以遇到未婚先孕的病人,醫生應避免對病人的性行為做評論式責問,盲目認為其性生活紊亂而表現出蔑視和厭惡,致使病人對醫生態度產生牴觸而放棄對醫生的求助。應鼓勵病人充分敘述自己的焦慮、害怕和擔憂。從而使醫療活動不僅是單純的診療,而且成為醫學普及教育、改變病人不良觀念的一部分。應特別給予山區和農村女性病人極大的耐心和同情,因為這部分病人在交流時更容易緊張或不確切的表述。要用和藹和輕鬆的態度緩解病人的緊張。當遇到病人對自己的專業知識發生質疑時,不要表現出憤怒和沮喪。應耐心的與病人探討其不信任的問題,並介紹本專業領域或相關專業的其他醫生,使相互理解達到最佳效果。

認真傾聽病人的陳述非常重要。醫生應學會傾聽,善於傾聽。體現關注的傾聽並不會過多的延長醫患交流的時間,事實上可能節約醫生的時間。尤其在門診的醫患交流中,如果患者不能確信已被傾聽和理解,她可能再次重複所講的病史和症狀。醫生應選擇可以接近患者的位置,保持目光的聯絡,儘量避免在與病人交談時打電話或處理其他事務。儘量避免中斷病人的敘述和談話。醫生還可以採用點頭、手勢及適當的表情鼓勵病人繼續陳述自己對疾病的感受和反應。有時可以重複病人所談的問題,以便及時表達、澄清和肯定病人所述病情的程度和狀態。切忌醫生表現出控制與病人談話的習慣。在婦科經常可以遇到圍絕經期女性滔滔不絕的敘述自己的焦慮和病痛成為overtalkative patient,此時醫生應及時的誘導,可採用過渡性提問調整話題,重新回到與疾病有關的討論中去。避免粗暴的打斷病人的談話而傷害病人的`自尊。

全面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是理解和幫助病人的前提。病人希望醫生有學問有技術有能力處理她的病痛。醫生運用專業知識對患者病情的分析及治療方案決策的說明,可以有效的獲得病人對醫生的信任,從而達到醫患之間的真正溝通。協作式處理問題的態度使病人更容易接受醫生的建議,確保病人按醫囑進行規範治療。對於自恃有“學識”的患者避免採取駁回和拒絕的態度,應對其從網際網路和報刊雜誌上獲得的不全面的醫學常識進行必要的解釋和指教,並堅持醫生自己原有的正確的醫療觀念和原則。

建立醫患之間友善的、真誠的夥伴關係,強調醫生和患者的平等,可以改善醫患交流的和諧與統一。在醫患交流中起主導作用的是醫生,醫生必須對醫患交流中的衝突有所認識,並隨時隨地儘可能協商解決衝突中的問題。要成為一位有仁心仁術的醫者,就要適時適地的變位思考病人的感受和反應,縮短病人與醫生對疾病觀念上差距,這樣才能真正瞭解病人的需求。醫生要體現與病人休慼與共。做為醫學生,當你面對每一位願意幫助你認識疾病的患者時,要時時心懷感激之情。

三、醫生的語言醫生的語言要有針對性

針對病人年齡、性別及文化程度的不同選擇患者能接受和理解的語言,尤其對老年病人和兒童更應注意語言表達的技巧和分寸。醫生語言還要有科學性、客觀性和通俗性。醫生語言一定要準確、簡潔、條理清楚,邏輯嚴密。同時能把難懂、深奧的醫學術語和知識,用通俗、形象的語言淺顯明白的解釋給病人,詢問病人時儘量避免用醫學術語提問。除了要善於用鼓勵和安慰的語言,對那些病情較中而自己滿不在乎,對疾病沒有充分認識的病人,醫生也要用嚴肅的語言對病人提出告戒,而不是恐嚇。如遇到可疑異位妊娠而患者拒絕入院進一步診療時,應客觀的向病人解釋宮外孕破裂後可能發生的危險,而不是以死亡的後果嚇唬病人。醫生語言也是病人判斷病情吉凶的根據。要注意醫生語言的暗示性。如果醫生說話隨便無忌,不講究藝術,勢必造成對病人自尊的傷害或引起病人對自身病情程度的無端猜忌,造成醫患交流的誤解。醫生說話的語氣也影響醫患交流。醫生說話如果聲音高而尖、語速太快會讓病人覺得醫生不耐煩、浮躁、粗心和不尊重自己。而說話的音質較為低沉、渾厚,保持中等語速,音調不是太高,可能會讓病人覺得醫生平和、可信。要尊重病人的隱私權。但有時隱私又是弄清病情的關鍵。就更需要語言的藝術或提問的技巧。醫生要學會“察言觀色”,善於從病人的神情和敘述中敏感到其病情後有“難言之隱”。醫生意識到“有事”,但不宜貿然直接提出。醫生提問較婉轉,即使病人迴避,雙方也不會難堪。

醫生在醫患交流中還應該明白自己在醫療團隊中的角色,不要在病人面前詆譭其他醫生所做的醫療上決策。保護其他醫生即是保護病人。

醫患關係心得體會篇4

生老病死,每一個人都概莫能外。從呱呱落地到走完漫長一生的謝幕,醫生在我們的生命歷程裡扮演著特殊角色。小到感冒發熱,大到沉痾纏身住院治療,那些穿著白大褂的醫護職員,總是在冰冷的藥具之外帶給我們心理上莫大的安全感。曾經的一句白衣天使,承載的是信任,是敬慕,也是生命的重託。

然而,這種原本溫馨的醫患關係開始在不知不覺中蒙上陰影。當老百姓的順口溜“割開肚子要紅包”流行大江南北的時候,當一個小感冒都要花往上千元的時候,人們有理由開始懷疑:醫生還是不是穿著白衣的天使,醫院還是不是救死扶傷的地方

看病難,藥價貴,醫患之間互不信任,醫療事故頻發。在這樣緊張的醫患關係中,無論是患者還是醫生,都角色錯位,如履薄冰。在醫生與病人之間,看似醫生是強勢,病人是弱勢。其實在生活中,不僅病人有苦痛,醫生也有難題。

在市場經濟形勢下,日趨緊張的醫患關係正在嚴重衝擊著醫療服務市場。近幾年來,患者或其家屬衝擊、打砸醫院,毆打及殺害醫務人員的惡性的事件在各地時有發生,且呈現出上升的趨勢,有些地方的少數醫患矛盾急劇升級,有向暴力事件演變的趨勢。據衛生部門的統計,2001年全國醫療索賠額高達4億多。見諸報端的惡性的事件,醫務人員被毆打致傷殘的,甚至死亡的就不下20起,醫患關係緊張已經成為日益突出的問題。重構和諧的醫患關係,維護正常的醫療服務市場,維護醫患利益,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嚴峻而又刻不容緩的課題。

醫患關係愈演愈烈。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社會的原因,也有醫學上的原因;既有醫療機構的原因,也有患者方面的原因,它們互相聯絡和衝突,致使醫患關係緊張。由國務院頒發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從今年9月1日開始實施。條例的總則明確規定,要正確處理醫療事故,保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維護醫療秩序,保障醫療安全,促進醫學科學的發展。在此宗旨下重構醫患關係,營造和諧的醫患環境是非常必需的,這樣既有利於醫院的發展,也有利於患者的健康。

“在社會浮躁視窗期,技術主義和消費主義盛行,傳遞到醫療領域,就成了生命完全可以通過技術來改變,一切死亡都是醫學的無能,一切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都是醫生無能;而醫改這個視窗期又將很多題目擺到了桌面——看病貴、看病難、看病煩……這兩個視窗疊加,很輕易產生一種對醫療行業的集體審判”——《新世紀》週刊如是說。

實際上,當第一個紅包收進囊中之後,整個醫患間的信任就開始了崩潰的那一天,而剩下的,人們只能悲劇性地往相信“傾巢之下豈有完卵”了。而讀《中國式醫患關係》則會讓人冷靜地換位往想,相對於一旦出現醫療事故後展天蓋地對醫生醫院的.聲討,我們是不是忽視醫生內心的冷熱很久了。我們有沒有停下來認真聽一聽醫生的說話,當“醫鬧”成為一種賺錢的職業時候,我們的批評方向又在哪裡,當醫生出診時都要面對三到四成患者拍照、偷偷錄音的時候,醫生的心會冷到什麼程度?假如這僅僅是針對於外界的紛擾而言,書中的一句“讓醫生擺脫論文枷鎖”則是朝向醫療體制內發出的呼喊,如此的關懷不能不讓人動容。 但所有這些都無損於作者犀利的批評,這也恰正是本書的一大看點。

在給醫者以尊嚴的時候,作者更沒有忘掉還患者以權利。

從“醫生下的不是棋,是冷漠”到“為貧困病人留一扇門”,可謂字字語重心長,句句直確切今醫患糾葛的要害。相信醫者讀來如坐鍼氈、患者讀來滿眼熱淚。就現實來說,在一個13多億人口的國家,醫療無論在任何一個層面上展開討論,都不是一個輕鬆的話題。箇中諸多題目,也非一本書所能解決的。中國一年的門急診人次達60億之多,醫院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而讓老百姓困惑的卻是,病床緊張不難理解,可人的臉色也為何那麼丟臉。

書中有個有趣的細節,說有幾個醫院的院長靜靜當“患者”到別的醫院往暗訪,結果他們也無一例外地開始抱怨號難掛、臉丟臉難得一本《中國式醫患關係》道盡了醫患雙方的是非紛爭,也總有一幕是你我這樣的肉體凡胎所熟悉的,讀下來不知不覺就有我們自己的情緒摻雜其心得體會:在醫患之間追問人性溫度中,有感嘆,有沉思。

但是,不論現實世界的醫患關係如何變化,我們還是情願相信,白衣天使永遠是一個閃耀著光澤的漢語詞彙。

它屬於美德和品質,讓每一個曾經在手術刀下重返生活的人心懷感激。

現在我們聆聽《中國式醫患關係》一書的梳理、作答,就是由於我們內心一直在呼喚某種東西的回回,就像我們呼喚美好生活一樣的呼喚一個原本質樸、沒有一絲變質的醫患關係。

醫患關係心得體會篇5

醫患關係是社會人際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醫患關係是患者、家屬與醫生、護士及各級各類人員之間的關係。建立良好和諧的醫患關係是新形勢下的必然趨勢。自古以來,醫生視救死扶傷為自己的天職,病人視醫生為救護神。現代醫院的服務宗旨是“救死扶傷,以病人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應該說在醫患關係中有一些公認的共同的道德規範準則。但是由於某些因素的影響,造成患者對醫生的不信任,醫患關係緊張,醫療糾紛增加,醫療糾紛升級而演化成醫療暴力,眾多事例有力的說明當今醫患關係存在許多不和諧。醫患關係在醫療實踐中佔有突出位置,希波克拉底時代的醫療是這樣,現代生物醫學的實踐也是這樣。國際著名醫學心理學權威魏斯教授在《綜合醫學科學應遵循的基本規則》中強調指出:“現代醫師進一步劃時代的柱石是醫生—患者關係。”

1醫患關係與病人權利

在我國傳統的醫患關係及道德中,對於病人的權利,病人在醫療中的自主能動作用幾乎沒被真正重視過。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對自身生命和健康日益關心,病人的權利意識正在快速xxxx。病人權利毫無疑問成了最為關注的問題。在醫療的各個方面,對病人醫療權、自主權、知情同意權、隱私和保密權的尊重成為其基本立足點。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必須以尊重病人權利和意志,讓病人主動參與醫療有關決定為中心的人道醫患模式。

2提高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和技術水平

在今天已是生物心理社會的模式的情況下,對醫生要求更高了,既要醫好患者的病,更要了解,疏通病人的心理狀態,滿足病人的合理要求,使患者感到住院時有一個良好的心境,配合醫生治療。我們感到“將心比心”是很有說服力的,當你無視病人的痛苦時,多想一想,要是你生病,希望醫生怎麼對你。另外,醫學科技迅猛發展,醫務人員要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事業心,努力掌握先進的醫學科技,為患者服務。在儀表上、xxxx上、語言上及醫療工作過程中,使患者放心滿意、高興,讓患者有一個物超所值的美好體驗。

3提高患者的信任度,打造誠信醫院醫療機構

要堅持以社會效益為最高準則,堅持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收費,嚴禁各種“開費單”,努力降低患者的醫藥費用,建立醫療費用陽光制度,認真做好收費諮詢工作,讓患者和家屬隨時查詢花費情況,讓患者放心;採取有效措施,消除患者就診過程中掛號時間長,交費時間長,取藥時間長,看病時間短的“三長一短”現象;嚴格執行藥品集中招標制度,杜絕藥商在醫院帶錢促銷藥品現象;實行醫患協議制度,嚴禁醫務人員收受“紅包“和接受“吃請”;聘請社會監督員,監督醫院的醫德醫風。

構建和諧醫患關係,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是主導,作為衛生系統的工作者。我們要積極努力,牢固樹立忠實為群眾、為病人服務的宗旨和理念,加強醫患溝通,努力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提供一個溫馨、有序與安全的環境,應用現代化的醫療科技和設施,創造一個通暢快捷的就醫流程,贏得人民群眾對我們的尊重和認同,為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作出我們的貢獻。

醫患關係心得體會篇6

作為患者都希望通過每次的就診獲得醫生最好的診治服務和幫助。但是,由於自己的各種原因,往往很多患者由於缺乏對醫學知識的瞭解和不清楚醫院工作的各項流程,致使自己有時也得不到預期的幫助和治療效果,而產生“看病難”或是“看病貴”的問題!作為患者應該怎樣去看醫生呢?下面提出十點建議:

1,首先確立自己是否真的患病了,或者是自己對某些醫學知識有困惑需要諮詢專業醫生,如果有必要可列出想提問的清單;整理好自己以前看病的病歷資料,以備看到醫生時用;一定要帶上自己的身份證、醫保卡或農保卡。

2,就近選擇醫院,這樣可避免長途奔波勞累之苦;如果要到較遠的醫院就診一定要先電話預約好,如不清楚那個醫院的情況或是諮詢電話,可以上網查詢(現在基本上的醫院在網上都能查詢得到)。一定要了解清楚自己要看的醫生有否上班,否則很容易撲空;儘量不要選擇私人門診部之類的診所,如果選擇—民營醫院一定要選聲譽較好的;不要過於迷戀“老醫生、老專家”,現在很多年輕的醫生水平都很高了,而且現在的醫院也都是以年輕力量為主;不要把希望過分寄託在某某醫院有自己熟悉人的身上。

3,就診儘可能要有家人或是熟悉、知心的朋友陪伴;言語有障礙、年紀較高、身體殘疾,平日就由別人照看的患者,最好帶上照顧自己的人,他(她)能夠向醫生講明自己發病的情況和在護理方面的困難。

4,就診前不論男女儘量穿比較寬鬆的衣服,特別是女患者儘量不要穿長裙、連衣裙或是緊身衣服,更不要去化妝塗粉之類的;否則不利於醫生的檢查,而且可能會影響醫生的判斷或診斷。

5,到醫院後一定要掛自己預約好的醫生的號;如沒有預約對掛號有困惑則及時向大廳的導診護士諮詢。如對到醫生的辦公室的路不清楚可叫導診護士引導自己去;

6,到醫院後一定要嚴防被醫托迷惑受騙。不要相信主動向自己搭訕說某某看病很厲害、水平很高,可以帶你去之類的人,因為這一類人往往是醫托騙錢的。建議您到醫院就診時發現醫托這種情況後,立即向醫院的保安或是醫生彙報,有了您的.彙報醫院一定會迅速處理的。

7,到醫生診室後詳細地述說自己的症狀、以往的病史、對某些藥物的過敏史,不能模稜兩可的描述;對於涉及自己隱私的問題也應主動詳細的描述,不要害怕提出有關性或個人的問題,這樣對醫生做出更正確的診斷有很大的幫助。

8,看醫生時不要有“畏懼”感,仔細聽解答和積極配合檢查,必要時再提出問題並給些反饋資訊;你有權利要求醫生對你的疾病進行必要的詳細闡述,儘管大膽的向醫生詢問自己想問、要問的問題;對醫生的回答不能理解,用詞過於專業,概念過於複雜以致您弄不清楚他們的意思時,要講出來,遇到不明白地方要問清楚,應該要求醫生作詳細的解釋,使自己徹底清楚到底怎麼了。

9,在看病過程中儘量不要接聽電話或是打手機,離開醫生診室前明白藥物要怎麼服用和生活上的注意事項;最好預約好下次的就診時間。

10,看完醫生後回顧一下自己的診療過程,吸取經驗教訓;妥善保管好自己的掛號存單、就診記錄、病歷本、理化檢查單等等醫學文書資料,以備下次之需。

總之,看醫生也是一門技術。祝您: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