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憂患心得體會7篇

大家經過學習後寫心得體會是個不錯的選擇,現在社會中,寫好體會我們自身的能力都能得到進步,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憂患心得體會7篇,供大家參考。

憂患心得體會7篇

憂患心得體會篇1

最近,中央黨校舉辦了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在當前形勢下,舉辦這種形式和內容的研討正逢其時,意義重大。習近平同志在開班式上為學員講了十分重要的第一課。通過學習,我深受教育、啟發。對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縱觀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大秦帝國、大漢王朝,都從興盛走向衰亡;從貞觀之治到安史之亂;從康乾盛世到嘉道中落;李自成的滅亡、太平天國的最終失敗等,歷經興衰治亂,周而復始。其間國泰民安的時間最長也不過百餘年。我們的先賢從歷史的實踐中總結出了“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於不可救”等等精闢的警世名言。習近平同志經常引用歷史典故,啟發我們要以史為鑑。

中國共產黨生於憂患、成長於憂患、發展壯大於憂患。共產黨人的憂患意識來源於向人民負責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憂患中永不退縮,永不停步,不斷前進,繼續革命,彰顯了革命的徹底性。在革命初見曙光的時候,毛澤東同志在延安窯洞與黃炎培先生徹夜探討跳出“歷史週期率”的問題。奪取了全國的勝利,毛澤東同志正重告誡全黨“不要學李自成”,進京是“趕考”,在七屆二中全會上作出了“兩個務必”的重要演講。“兩個務必”至今仍是我們的座右銘和傳家寶。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講到,“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表明了我們黨和國家進入了建黨建國以來的最好時期。同時,在大好形勢下,習總書記又警示我們:今天的中國,已經進入“風險社會”。他一再嚴肅地告誡全黨要保持“底線思維”,要有最壞的思想準備。進入“風險社會”不是駭人聽聞,強調“底線思維”也絕非空穴來風。這是習近平同志殫精竭慮,夙夜為公,對當前國內外形勢敏銳洞察,深刻分析所做出的精確判斷。在這次開班式上又再次強調: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複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鉅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決不可以掉以輕心,樂而忘憂。同時對當前在政治、意識形態、經濟、科技、社會、外事環境、黨的建設七大領域存在的風險,進行了深刻的分析研判,提出了明確的應對措施和具體要求,使我們清晰地看到了當前多種風險因素切切實實地存在著,一些風險隨時都可能發生,迫切需要我們提高防範和化解風險的本領和能力。

如何防範化解風險,習近平同志提出了三個“既要”和三個“也要”。即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範“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範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範和抵禦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安的戰略主動戰。

落實習近平同志講話精神,防範和化解風險。我的理解:

一要著眼於防。防不是消極應對,要常思大局,常判大勢,常懷底線思維,常存憂患意識。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高度警惕。抗洪救災時有一句響亮的口號叫“嚴防死守”,保護大堤不得有絲毫疏漏,不能放過一個細小管湧。螻蟻之穴,可潰堤千里。防就要防得細,從細微處察起,做到見微知著,防微杜漸。“黑天鵝”事件,常突破人們的傳統觀念,不易覺察,但總有端倪可尋,朕兆可察。防範“黑天鵝”事件一定不要放過蛛絲馬跡。防就要防得早,防得及時。戰國時宋玉在《風賦》中講道:“夫風生於地,起於青蘋之末,侵淫溪谷,盛怒於土囊之口”。風最初只是在青蘋草尖上輕輕飛旋,最後呼嘯為勁猛彪悍的狂風,狂風是由微風發展而來。大的影響、大的思潮往往是由不易察覺的小事件釀成的。及時發現,及時處置,才能防患於未然。

二要著力於備。有備無患,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事先有了準備,就能對付各種複雜局面。一是做好精神準備,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警惕,克服和平麻痺思想。看不到風險,是最大的風險。要警鐘常鳴,枕戈待旦,防止精神懈怠。二是做好防範化解風險的本領和能力準備。幹部是防範化解風險的領導者,組織者。要著力提高幹部素質,解決好能力不足的風險。有些領導幹部存在著“不做事無是無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惹麻煩、怕擔責,出工不出力等情況,甚至有失職、瀆職、玩忽職守等行為。要從選人用人入手,按照“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五條標準,選好乾部,能者上,庸者下。保持幹部隊伍的先進性、純潔性。幹部的素質提高了,防範和化解風險的本領和能力定會大大增強。

三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防範化解風險的根本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的安全感,鞏固無產階級政權,實現長治久安。人民群眾是防範化解風險的力量和智慧源泉。要密切聯絡群眾,善於組織群眾,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群眾,使底線思維、憂患意識深入人心,防範化解風險人人有責。有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共識,就可以防範化解和戰勝任何風險。

四要加強人民軍隊建設,加強專業隊伍建設,加強防範化解風險的制度建設,充分做好應對各種風險的處置預案。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掌舵,我們滿懷信心,“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亂雲飛渡仍從容”,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舉國上下,萬眾一心,我們一定能防範化解戰勝各種風險。實現民族復興的偉業,實現我們偉大祖國的長治久安。

憂患心得體會篇2

9月18日,省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石時態在全省法院2020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推進會上做了重要講話,我通過這次學習體會到我們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要保持頭腦清醒,充分認識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極端重要性。作為年輕人也要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進一步認識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極端重要性。

要堅持懲防並舉,使我們自己自覺拒腐防變,帶頭廉潔自律;繼續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推進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發揮法規制度的規範和保障作用;繼續在強化監督上下功夫,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謀利益。建立起思想道德教育的長效機制、反腐倡廉的制度體系和權力執行的監控機制。

要堅持標本兼治,治標和治本,是反腐倡廉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兩個方面。只有抓好治本,從源頭上不斷剷除腐敗滋生蔓延的土壤,才能鞏固和發展反腐敗取得的成果,從根本上解決腐敗問題。建立健全有利於防範腐敗的體制機制,逐步剷除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要嚴明黨紀政紀,嚴格執行黨員幹部廉潔從政“五條紀律”,對其中的違紀違規行為予以嚴肅查處。要全面糾正和查處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行為。

要提高工作能力,進一步加強自身反腐倡廉的理論建設,努力增強自身反腐倡廉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要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模範遵守憲法、法律和黨內法規,嚴格執行工作紀律,經受住腐蝕與反腐蝕的嚴峻考驗,維護法院的良好形象。

憂患心得體會篇3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說的是憂患使人得以生存,安逸享樂卻足以使人敗亡。這個婦孺皆知的道理也告誡我們,無論國家發展到什麼水平,人民物質生活提高到何種程度,居安思危、謙虛謹慎的意識永遠不能丟。

居安思危、謙虛謹慎是我黨的光榮傳統,然而不可否認,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不少人出現麻痺大意、放鬆警惕將自身置於危險境地的現象。如,有的鬥爭精神消失,在關鍵時刻“臨陣脫逃”;有的安全意識薄弱,存在僥倖心理;還有的責任意識缺失,隱瞞來往史導致“病毒”擴散蔓延。這些現象從本質上看,並不是經濟社會發展和物資條件豐裕帶來的必然結果,很大程度上是學習教育不到位、自我修養缺失所導致的。

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曾告誡全黨,要做好“進京趕考”的準備,始終牢記“兩個務必”的優良作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仍以“人多地少,依然是世界上很貧窮的國家之一”的基本國情警醒自己;站在歷史交匯的起點上,黨的十九大更是號召全黨要“勇於直面問題,敢於刮骨療毒,消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正是保持著這種“居安思危”的意識,黨和人民的事業才得以不斷壯大,始終走在世界前列。

“安不忘危”的道理知易行難。現實中,“我傳染我負責”“我就是出門走動怎麼了”“不戴口罩我開心我樂意”……懷有類似想法的人大有人在。相對於“疫情”而言,這樣不加重視、不以為然、掉以輕心的想法遠比“疫情”帶來的危害更可怕。

不可否認,近年來,我國不管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還是改善民生水平上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可以說,我們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為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同時,也比任何一個歷史時期面臨更多的困難和挑戰。前路蜿蜒坎坷、荊棘叢生,稍有不慎就可能“功虧一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功成名就時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創業初期那種勵精圖治的精神狀態不容易。”眼下,疫情防控雖形勢向好,各地疫情阻擊取得初步成效,但越是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緊的關鍵階段,“居安思危”的意識就越不能丟。要建立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著力在城市治理體系和基層治理能力上下功夫,探索現代化“全週期管理”新路子,著力把制度優勢轉化治理效能。要牢記初心使命,克服“本來恐慌”,激發忘我鬥志,不斷提升應對突發應急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以紮紮實實的行動培養精準務實的好作風、好風氣。

憂患心得體會篇4

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八專題“增強憂患意識,防範化解風險挑戰”給我的啟示最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前進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認識和有力應對一些重大風險挑戰。”“既要有防範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範和抵禦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既部署“過河”的方向和任務,又指導如何解決“橋或船”問題。”這些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句子,讓人百讀不厭,每讀一遍都有新的感悟和啟發。這些句子所蘊含、體現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對我們認識和把握日趨複雜的形勢,防範和化解各種風險挑戰,解決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啟示一:在中央xx工作座談會上,提出了當前xx處在新“xxxx”時期。這一論斷是非常精準、及時的。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世界蔓延,我國雖然取得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決定性勝利,但是疫情防控的任務仍然十分艱鉅;臺海局勢的多變、美國妄圖以疆治華的陰險圖謀等等都是我們xx發展前進中困難、風險。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複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鉅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必須始終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範“灰犀牛”事件。這就要求我們“既要有防範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範和抵禦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黨中央的xx方略、xx黨委打出的維穩組合拳正是這種憂患意識、風險意識的生動體現。

啟示二:作為高校教師,作為意識形態領域的守衛者,我們不僅要有防範風險的憂患意識,更要有底線思維。總書記指出,“要持續鞏固壯大主流輿論強勢,加大輿論引導力度,加快建立網路綜合治理體系,推進依法治網。要高度重視對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不斷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和形式,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自信,確保青年一代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總書記的這段話,為我們開展思政工作,明確目標任務指明瞭方向,也更明確了作為教育工作者所肩負的責任。

啟示三:今年這一年,對於我們xx來說,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我們共克時艱,渡過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難關,疫情防控工作平穩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學習平臺建設、新校區搬遷、開放大學掛牌工作有序推進。這期間的確有很多的艱辛和不易,但校黨委班子堅定不移、克服萬難,帶領全體教職工向著目標邁進的步伐不亂、速度不減,我們一步步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校黨委以“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帶領全校教職工應對好每一場重大風險挑戰,切實把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做實做好。這正是“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啟示四:今年教育部出臺了xx綜合改革方案,這對我們來說,有著“既部署“過河”的方向和任務,又指導如何解決“橋或船”問題”意義。我們有了“過河”的機會,也要擔負起無論有多少艱難困苦都要強渡的重任,那麼就要考慮如何“遇水搭橋”“造船渡河”的問題。這時候我們就要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來解決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主要解決“怎麼看”、“是什麼”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工作方法主要解決“怎麼幹”、“幹什麼”的問題。這兩者是有機統一、不可分割的,為我們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武器”和“鑰匙”,我們在貫徹落實綜合改革任務的時候,就要把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貫穿始終。

習總書記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在前進道路上我們面臨的風險考驗只會越來越複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我們面臨的各種鬥爭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至少要伴隨我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過程。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鬥爭意志,當嚴峻形勢和鬥爭任務擺在面前時,骨頭要硬,敢於出擊,敢戰能勝。”我們xx進行綜合改革的過程,也是這樣的一個過程。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那樣,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當前的困難風險挑戰、看待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既要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勇於開頂風船,善於轉危為機,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又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域性性謀劃、戰略性佈局,把握歷史規律,發揚鬥爭精神,趨利避害,奮勇前進。

20xx年07月12日

憂患心得體會篇5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繼續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頭等大事和最重要的工作,不麻痺、不厭戰、不鬆勁,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堅決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

明者防禍於未萌,智者圖患於將來。抓好疫情防控這件“頭等大事”,需要廣大黨員幹部增強憂患意識,以“須臾不可放鬆”的姿態和“不獲全勝不收兵”的決心,一抓到底,直到取得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全面勝利。

增強憂患意識,要繼續樹好底線思維,築牢思想“防火牆”。思想上鬆一寸,行動上就會散一尺。增強謹慎之心,抓好疫情防控,要一以貫之,來不得半點麻痺大意。必須樹好底線思維,儘量從“最壞處”著眼,把問題和風險預想得嚴重一些,把措施和辦法制定得更全面一些,爭取最好的結果。當前,疫情防控形勢發生積極向好的變化,但任務依然艱鉅,還有許多“硬骨頭”需要啃。因此,在這個時候,廣大黨員幹部一定要發揚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作風,堅決克服麻痺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鬆勁心態,堅持目標不變、方向不偏、幹勁不減,再接再厲,不斷鞏固成果、擴大戰果。

增強憂患意識,要繼續強化統籌整合,織密疫情“防護網”。抗擊疫情有兩個陣地,一個是醫院救死扶傷陣地,一個是社群防控陣地。守好這“兩個陣地”,便掌控了阻斷疫情的最有效防線。因此,在這個關鍵時刻,還需要廣大黨員幹部增強謹慎之心,堅持一時一刻不放鬆,全力守好這“兩個陣地”。一方面,要以“精細化”救治守牢醫院救死扶傷陣地,嚴格落實“四集中”措施,採取因人施策,“一人一策”的辦法,最大限度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另一方面,以“精準化”防控守牢社群防控陣地,嚴格按照內防擴散、外防輸出的防控策略,繼續加強對社群、小區進出人員的管理,推動防控力量向社群下沉,將各項防控工作精準化“到人”“到事”。

增強憂患意識,要繼續推進復工復產,暢通物資“保障線”。戰勝疫情,離不開強大的防控物資保障。因此,廣大黨員幹部一定要增強謹慎之心,堅持一絲一毫不馬虎,全力推動有序復工復產,把防控物資保障作為生命線來落實到位。要迅速出臺金融、稅收、人才等各方面政策,鼓勵防控物資生產企業優先復工復產;要在行政審批方面,開放“綠色通道”,實現相關審批“零梗阻”;要深入相關企業指導,幫助企業做好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工作,同時協調解決企業在原料、運輸、資金、技術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進一步挖掘企業生產潛能,強化防控物資保障能力。

編筐編簍,重在收口;善始善終,方為不敗。在這個關鍵階段,廣大黨員幹部一定要增強“憂患意識”,切實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責任,毫不放鬆抓好疫情防控這件“頭等大事”,奮力奪取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全面勝利。

憂患心得體會篇6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重要論述的學習心得體會

最近,中央黨校舉辦了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在當前形勢下,舉辦這種形式和內容的研討正逢其時,意義重大。習近平同志在開班式上為學員講了十分重要的第一課。通過學習,我深受教育、啟發。對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縱觀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大秦帝國、大漢王朝,都從興盛走向衰亡;

從貞觀之治到安史之亂;

從康乾盛世到嘉道中落;

李自成的滅亡、太平天國的最終失敗等,歷經興衰治亂,周而復始。其間國泰民安的時間最長也不過百餘年。我們的先賢從歷史的實踐中總結出了“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於不可救”等等精闢的警世名言。

習近平同志經常引用歷史典故,啟發我們要以史為鑑。中國共產黨生於憂患、成長於憂患、發展壯大於憂患。共產黨人的憂患意識來源於向人民負責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憂患中永不退縮,永不停步,不斷前進,繼續革命,彰顯了革命的徹底性。在革命初見曙光的時候,毛澤東同志在延安窯洞與黃炎培先生徹夜探討跳出“歷史週期率”的問題。奪取了全國的勝利,毛澤東同志正重告誡全黨“不要學李自成”,進京是“趕考”,在七屆二中全會上作出了“兩個務必”的重要演講。“兩個務必”至今仍是我們的座右銘和傳家寶。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講到,“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表明了我們黨和國家進入了建黨建國以來的最好時期。同時,在大好形勢下,習總書記又警示我們:今天的中國,已經進入“風險社會”。他一再嚴肅地告誡全黨要保持“底線思維”,要有最壞的思想準備。進入“風險社會”不是駭人聽聞,強調“底線思維”也絕非空穴來風。這是習近平同志殫精竭慮,夙夜為公,對當前國內外形勢敏銳洞察,深刻分析所做出的精確判斷。在這次開班式上又再次強調: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複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鉅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決不可以掉以輕心,樂而忘憂。同時對當前在政治、意識形態、經濟、科技、社會、外事環境、黨的建設七大領域存在的風險,進行了深刻的分析研判,提出了明確的應對措施和具體要求,使我們清晰地看到了當前多種風險因素切切實實地存在著,一些風險隨時都可能發生,迫切需要我們提高防範和化解風險的本領和能力。如何防範化解風險,習近平同志提出了三個“既要”和三個“也要”。即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範“灰犀牛”事件;

既要有防範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

既要打好防範和抵禦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安的戰略主動戰。落實習近平同志講話精神,防範和化解風險。我的理解:一要著眼於防。防不是消極應對,要常思大局,常判大勢,常懷底線思維,常存憂患意識。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高度警惕。抗洪救災時有一句響亮的口號叫“嚴防死守”,保護大堤不得有絲毫疏漏,不能放過一個細小管湧。螻蟻之穴,可潰堤千里。防就要防得細,從細微處察起,做到見微知著,防微杜漸。“黑天鵝”事件,常突破人們的傳統觀念,不易覺察,但總有端倪可尋,朕兆可察。防範“黑天鵝”事件一定不要放過蛛絲馬跡。防就要防得早,防得及時。戰國時宋玉在《風賦》中講道:“夫風生於地,起於青蘋之末,侵淫溪谷,盛怒於土囊之口”。風最初只是在青蘋草尖上輕輕飛旋,最後呼嘯為勁猛彪悍的狂風,狂風是由微風發展而來。大的影響、大的思潮往往是由不易察覺的小事件釀成的。及時發現,及時處置,才能防患於未然。二要著力於備。有備無患,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事先有了準備,就能對付各種複雜局面。

一是做好精神準備,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警惕,克服和平麻痺思想。看不到風險,是最大的風險。要警鐘常鳴,枕戈待旦,防止精神懈怠。

二是做好防範化解風險的本領和能力準備。幹部是防範化解風險的領導者,組織者。要著力提高幹部素質,解決好能力不足的風險。有些領導幹部存在著“不做事無是無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惹麻煩、怕擔責,出工不出力等情況,甚至有失職、瀆職、玩忽職守等行為。要從選人用人入手,按照“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五條標準,選好乾部,能者上,庸者下。保持幹部隊伍的先進性、純潔性。幹部的素質提高了,防範和化解風險的本領和能力定會大大增強。

三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防範化解風險的根本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的安全感,鞏固無產階級政權,實現長治久安。人民群眾是防範化解風險的力量和智慧源泉。要密切聯絡群眾,善於組織群眾,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群眾,使底線思維、憂患意識深入人心,防範化解風險人人有責。有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共識,就可以防範化解和戰勝任何風險。

四要加強人民軍隊建設,加強專業隊伍建設,加強防範化解風險的制度建設,充分做好應對各種風險的處置預案。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掌舵,我們滿懷信心,“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亂雲飛渡仍從容”,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舉國上下,萬眾一心,我們一定能防範化解戰勝各種風險。實現民族復興的偉業,實現我們偉大祖國的長治久安。

憂患心得體會篇7

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在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內部安全;既重視國土安全,又重視國民安全;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而今已是第五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雖遭遇疫情影響,但全國人民眾志成城,集中精力打好了一場安危與共的“安全戰”。

疫情無情人有情。中國以外已有209個國家和地區出現新冠肺炎疫情,累計確診病例超過170萬例,牽動世界關注目光,抗擊疫情成為全人類的共同“戰疫”。縱觀國際國內環境,疫情防控中,中國趨利避害、化危為機,中國戰疫取得階段性的勝利,推動全球公共衛生安全,詮釋著國際安全事業的“引領者”和“安全大國”角色。

安危與共,中國戰疫詮釋全球安全治理的中國智慧。“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世而制。”黨的十九大將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以全球視野佈局國家安全體系,擔起維護世界和平的角色,去謀求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3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分享了從全國每日新增數千例到多日新增“零報告”的經驗,向世界提供了“溫暖援助”“命運共同”的科學戰疫方法,讓世界驚歎“中國速度”、欽佩“中國力量”、傾聽“中國聲音”,提出了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四點倡議”。4月2日,第七十四屆聯合國大會以協商一致方式通過一份名為“全球合作共同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決議,為全球共同抗疫提供了智慧,讓合作的陽光碟機散疫情的陰霾,中國與世界共同維護國際公共衛生安全。

安危與共,中國戰疫書寫全球安全事業的中國作為。“有國才有家,國不安則家不寧。”回顧歷史,多次戰火的荼毒,都未曾摧毀仁人志士前仆後繼救國救民的信念。他們以民為本,夯實了國家安全的群眾基礎,以國家利益至上,不斷維護著我國和平發展的“大勢”,而著眼於應對多樣化的威脅與安全挑戰,助推國家安全制度體系和國家安全能力的建設。正所謂聚沙成塔,黨的幹部要時刻繃緊“國家安全”這根弦,從人民生活瑣事上升“頭等大事”的戰略高度,有效應對各類風險考驗。誠如,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危害的是國家安全、人民安全,誰能獨善其身?中國以國之名祭奠新冠肺炎遇難者,是14億中國人集體情感釋放背後的團結與力量,為破浪前行的中國巨輪構築更為堅固的安全屏障,立起築牢國際安全的榜樣,闡述著中國的安全觀,築牢國家安全的人民防線。

安危與共,中國戰疫展示著全球發展的中國貢獻。“大廈不傾,匪一瓦之積,黎庶之安,乃眾賢之力。”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從武漢到全國,一批批科研團隊攻關,解放軍、基建工作隊投身建設雷神山、火神山兩座醫院,中國採取“封城”、社會經濟發展按下“暫停鍵”等;從中國到世界,120多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近30場遠端視訊技術交流會議、中國式方艙醫院……物資援助、分享經驗、派遣專家,見證全球並肩抗疫,既是對本國國民生命安全的擔當,也是在踐諾中國“國際安全”的大國責任,讓中國戰疫成為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生動實踐和最佳範例,為疫情應對設立一個新的標準,不斷為正在進行的全球戰疫和未來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持續輸送正能量,“中國答卷”已經成為世界抗疫的中心議題。

如今,14億國人萬眾一心,提高國家安全能力,不僅維護中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以只爭朝夕的勁頭維護著國際安全,中國正不斷走向世界舞臺中央,在促進國際安全中,匯聚起令世界驚歎的“中國力量”,為實現國富民強提供堅強保障,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標籤:心得體會 憂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