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學習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個人心得體會三篇精選

以人為本,是企業的核心。人才引領發展,知識鑄就輝煌。那麼關於人才工作會議的心得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學習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個人心得體會三篇精選,以供參考。
學習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個人心得體會三篇精選

學習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個人心得體會

“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千秋基業,人才為本”,幹好人才工作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至關重要。各級黨組織不妨用好“三個錦囊”,在引進人才、培育人才和選用人才三個層面下真功夫,全面深化人才工作,真正開創“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的良好局面。

錦囊一:在“引進”人才上下功夫,慧眼發現人才。各級黨組織要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吸引優秀人才、留住優秀人才。要成立人才領導工作小組,全面負責人才工作,整合人才政策專項制定人才綠卡管理辦法和人才優惠政策“一卡通”,以完善的激勵政策吸引人才,解決人才的後顧之憂,增強人才的歸屬感;要廣開引才大門,緊扣地區發展所需,引進金融經濟、智慧製造、城市規劃、工程類等緊缺性和高層次人才,以強有力的人才服務釋放出發展“新動能”;暢通人才引進渠道,通過與高校“定製化”培養人才、校園招聘等多形式多渠道發現人才,讓人才與發展需求深度契合,形成良性的人才“引”與“用”的機制。

錦囊二:在“培育”人才上下功夫,強化人才培養。“育才造士,為國之本”,人才的快速成長除了自身的努力,還離不開組織的悉心培養。在引進人才之後如何培育人才也是值得深入研究與探索的重要課題。各級黨組織要加大人才培育培養力度,分類施策,為人才制定科學的培養計劃,安排專業能力強和實踐鍛鍊豐富的領導幹部或骨幹力量作為“一對一”結對導師,為人才的成長“保駕護航”;創新培育方式,通過組織專題培訓班、赴高校培訓、開展技能大比拼、人才論壇等多種形式,促進建設政治過硬、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的幹部隊伍。

錦囊三:在“選用”人才上下功夫,實現人盡其才。“為政之要,莫先於用人”,如何讓人才成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也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各級黨組織要在人才的選用上下功夫,推動實現“智力轉化”。“幹部成長無捷徑可走,經風雨、見世面才能壯筋骨、長才幹”,要為人才搭建成長的平臺,讓“英雄有用武之地”,結合人才專業背景和技能,將人才分類安排到急難險重崗位去鍛鍊與磨練,在崗位鍛鍊中不斷激發人才的“內生動力”和幹事創業的活力;要有用才的膽識,堅持嚴管與厚愛,尊重其個性特點,多些包容,讓人才能放開手腳、輕裝上陣,實現個人價值;基層是練兵場,要讓人才到基層一線去接地氣,去深入瞭解基層情況,為基層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引導人才在基層實幹中不斷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成長為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優秀幹部。

學習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個人心得體會

偉大事業呼喚人才,偉大時代造就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深刻指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建設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是關鍵,呼喚、聚集時代創新“千里馬”,應當在人才“引、育、用、留”上下功夫,充分釋放人才引擎的強勁動力,著力建設百花齊放、萬馬奔騰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掌穩“引才”船舵,打造人才制度優勢。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要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以專案為導向,打破區域、制度限制,堅持改革創新,完善柔性引才引智機制,堅持講究實效,促進引才引智合作向更寬領域、更大規模和更高層次邁進。針對高層次特殊人才緊缺的問題,建立“人才引進綠色通道”,推行“一站式”服務,打通人才引進“最後一公里”。增強“慢進是退、不進更是退”的緊迫感,用重大戰略吸引人才、用重大平臺和優質產業集聚人才、用企業力量匯聚人才,探索具有地域特色和強大競爭力的人才發展新路子。

撐住“育才”船篙,著力提升聚才效應。“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堅持任人唯賢、德才兼備,著力構建有利於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為敢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人才“撐腰鼓勁”。提高政策“含金量”,出臺激勵關懷辦法、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等檔案,在提拔使用、專案申報方面提供政策支援。提升政策“精準度”,加大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等高水平人才培養力度,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建立黨政人才、創新創業人才、企業家人才等“人才庫”,設定人才引進專項專案,實行特需特辦,真正做到既抓“頂天立地”又抓“鋪天蓋地”。

做準“用才”船錨,釋放人才創業活力。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則愈匱。要以重視基層工作為導向,以“人崗相適”“能崗匹配”為準繩,持續推動產業發展、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等方面的專業性人才向基層一線集聚,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有所成”。要探索建立人才資源配置與經濟發展聯動機制,對接各地發展需求,加快構建“產業鏈+人才鏈”的創新生態格局,達到“在貢獻中發展”的良性迴圈格局。要勇於創新用人機制,對錶現突出的優秀人才,不能僅簡單授予憑頭銜予以激勵,而是要大膽使用、大力獎勵,推動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用人局面,構建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和各展其能的激勵機制。

護好“留才”船帆,營造舒心工作環境。“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引進和培養人才很重要,留住和用好人才更關鍵,因此要著力做好引進人才的“後半篇”文章。根據實際需求,因人而異、因才而用,搭建人才創新創業發展平臺,讓優秀人才創業有機會、幹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要進一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健全有利於人才培養、評價、流動、激勵、引進、保障的機制,厚植人才成長的沃土,優化人才發展的環境。要加強對人才“保姆式”“店小二式”的服務,提高人才服務的精準度,邁開腿、張開嘴、擦亮眼,在生活上、感情上、細節上關心人才,努力提高其生活質量,提升其幸福指數。

學習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個人心得體會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鄉土人才是帶領群眾致富的“頭雁”,是做好“三農”工作的“基石”,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動力”,在帶動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經濟、富裕一處鄉村中發揮著重要支撐作用。因此,要打造平臺,下好“聚、強、用、留”四步棋,啟用鄉土人才“引擎”,讓各類人才在鄉村大施所能、大顯身手、大展才華,為鄉村振興“賦能加速”。

構築“蓄水池”,唯才是舉,把鄉土人才“聚”起來。鄉土人才大多致力於自身崗位,專注於某項工作,行事較為“低調”,常隱匿於鄉間田野。把他們“挖掘”出來、“匯聚”起來,就要在做好摸底調研、拉網排查基礎上,針對不同情況採取個人自薦、組織推薦、實地考察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方式,把致富能手、種植大戶、經營人才、養殖專家、能工巧匠等“找出來”。同時,創新宣傳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廣發“英雄帖”,打好“親情牌”“鄉愁牌”,把高校畢業生、在外務工人員等“請回來”就業創業。把致力於鄉村發展的“田秀才”“土專家”“新農人”,按照生產類、經營類、技能類、服務類等不同型別進行動態管理、精細劃分,做好臺賬,建立人才資訊庫,確保人才“蓄水池”源源不斷。

打造“練兵場”,靶向培育,讓鄉土人才“強”起來。多數鄉土人才雖有一技之長,並已在相關領域獲得相應成績,但總體來看,仍然存在業務不精、文化水平偏低、技能偏弱等情況,不能實現“大跨越”,只能“小打小鬧”。要讓這些行家裡手真正成為“領頭雁”,就必須加強人才培育。做好定期培訓需求調研,以“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既注重個性,又突出差異,著力提升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促進其茁壯成長。把“請進來教”與“走出去學”相結合,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生產一線,讓專家學者與“田秀才”“新農人”面對面交流,進行“集中會診”答疑解惑;結合培養要求,制定培訓計劃,有針對性地選派鄉土人才外出學習,通過實地考察、經驗交流來開拓眼界、提高技能。舉辦各種技能賽,在幹中學、在戰中練,幹練結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練有所成”。

推向“實踐地”,激發活力,把鄉土人才“用”起來。人才引進,精準培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在“用”上。充分發揮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在職稱評定、發展晉升上給予突破,對做出優異成績、突出貢獻的加大宣傳、給予獎勵,增強榮譽感和獲得感,激發其內在動力。把發展當地特色產業與吸引外界投資打造產業結合起來,讓通過前期培訓獲得專業技能的鄉土人才以“練什麼、幹什麼”的原則填充到產業發展中,使其能夠有事做、有奔頭。強化村與村、鎮與鎮橫向聯合,實現資訊共享,鼓勵鄉土人才根據自身優勢及所精技能進行自主創業,優勢互補。將成績突出、政治素質高的鄉土人才作為黨員發展物件,納入村級後備幹部、引進村“兩委”班子,發揮最大的人才效應,由“個人帶頭富”向“群眾共同富”轉變,做到“用當其位、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營造“棲息地”,完善服務,把鄉土人才“留”下來。要留住人才,必須充分應和人才各類需求,在工作、生活中面臨的痛點發力,積極營造拴心留人的創業創新“人才生態”。不僅要給鄉土人才搭建大膽幹事創業的“平臺”,還要為人才夯實追夢圓夢的“後臺”。在政策優惠、資金補貼、技術扶持等方面給予傾斜,給想幹事、敢幹事的鄉土人才“保駕護航”,讓他們放心投資、安心經營。打造“田間學校”“科技小院”,讓鄉土人才就近實操實訓,克服“本領恐慌”,始終保持“充電”狀態。定期開展評先評優活動,加強對先進典型的宣傳力度,營造“尊才、愛才”的良好氛圍。用心解決人才在住房保障、生活補貼、子女入學、配偶就業等方面的“後顧之憂”,優化配套設施,完善服務體系,讓鄉土人才工作上有勁頭、發展上有盼頭、經濟上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