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千江有水千江月》讀後感通用範文三篇

社會在不斷進步,相信大家都有寫過讀後感吧,當讀到優秀的作品時,不妨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一下自己內心想法,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千江有水千江月》讀後感通用範文三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千江有水千江月》讀後感通用範文三篇
      《千江有水千江月》讀後感通用範文1

“千山同一月,萬戶盡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這是一本我非常喜歡的書,大學的時候已不知讀過多少遍,時隔二十載,重讀此書,竟有不同於先前的感受,適有共享書香之平臺,遂記之,與讀者共享。《千江有水千江月》是臺灣女作家蕭麗紅的代表作之一,曾獲臺北報《聯合報》長篇小說獎。首先將此書之梗概說與讀者: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臺南漁港蕭姓大戶人家,祖孫三代二十幾口,過著邊村古鎮以中原和閩南文化習俗為背景的非無心酸卻大體恬適的生活。青年一代中有表兄妹者(臺北的大信和傍依舅家的少女貞觀)一見傾心,數載往還,只因傳統文化的浸沉,安於在文采風流的高境界中悠遊自賞,連雨中合用一傘也覺得是不尋常事。大信入伍派駐澎湖,海天相隔,後來竟為了一種當事人與我們都不甚瞭然的理由對貞觀疏冷了,她也一怒而毀情書,還信物,遂不相見。貞觀情絲難斷,深自悔咎,痴待無著,顛倒失據;大信則不告而別,去英留學。此書雖以貞觀與大信的愛情為主線,期間也講述了世俗人生之美,鄉土人情之醇。文筆質樸、清雅,令人對中國傳統文化與人倫社會的美好產生熱愛之情。初讀此書正是情竇初開時,所以痴迷於小說對貞觀大信之間那種似有還無的感情描寫,覺得作者文筆細膩淡雅,貞觀與大信之間欲語還休的朦朧情感常常會觸到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因此便愛上了它。再讀此書已是人到中年,除了對貞觀與大信的情感依舊心有感觸,更多的是欣賞作者對中國傳統習俗和文化的描寫,而這些也正體現了作者的深厚寫作功力,且具有無形的教化力,例如貞觀童年時,外公教授她的《千字文》、《三字經》、《婦女家訓》和《勸世文》皆是中國文化中教化人的精髓之文。“天不可欺”、“地不可褻”、“師不可慢”、“神不可瞞”、“子不可縱”、“女不可跋”、“貴不可恃”、“貧不可怨”、“賤不可凌”、“儒不可輕”以及“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等等,雖非長篇大論,卻是字字珠璣,句句真言,每一言都值得可鑑可品,讓人在閱讀之中心靈有所滌盪,於無形之中道德受到教化,我想這一點,對於日益遠離中國傳統美德與文化的現代讀者更具有教育意義。此外書中大量關於中國民俗的描寫如:七夕節,家家戶戶開始燜油飯,搓圓仔,拜七星娘娘……;端午節,新娘子要親自縫製十二生肖、茄子、金瓜等各種各樣的馨香,分送給鄰居的小孩;春節裡要準備各式吃食,在門口、後窗、米甕、水缸等各處貼上春聯、正月初九做節禮,敬拜玉皇大帝。凡此種種,在書中處處都有體現,“使讀者感覺到,不管我們願意或不願意,事實我們卻正生活在中華民族的厚重裡,有為中華民族的驕傲。”最後摘錄一點兒此書獲獎時評委對其的評價:“從《千江有水千江月》中,使人讀出中國文化的厚重,它寫大家庭中人情間的瑣屑,兄弟之間,姐妹之間,長輩晚輩之間的一些小事,寫生死、親情、愛情,有衝突、矛盾,也有寬恕,由小見大,使讀者感覺到我們民族就是如此存長,有苦痛、眼淚,卻又全被德性所包容,呈現的是中華民族的面貌,踏著的是中華民族的腳步。”

《千江有水千江月》讀後感通用範文2

“千江同一月,萬戶盡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此句雖是偈語,是出家人說的,但用來形容世間至情至痴的愛情,也是無可非議的,若僅把此書看成一本愛情故事,那便是把書中的情看的狹小了。

書中描繪了臺灣地區的傳統習俗。捏湯圓時,中間捏個窩,說是給至女裝眼淚的,給牛郎洗碗的水,這樣絕佳的想法,也只有中國那些浪漫的古人才能想得到。粽子包得極大,一個半斤重,緣是包得太小像是小氣的把人吃似的。過年的時候要買一朵草壓做的紅花,用髮卡夾在頭上,顯得年更有氣氛。

“外公”教“我們”背《勸世文》《三字經》,不斷的體會古典文化的精髓。我現在明白了,為什麼那傳統習俗與文化,能傳承百年,源遠流長,原來這其中都蘊藏著人們美好的想象和各種至真至善的情。正是這種情包含在其中,人們才不捨得忘了它們,代代傳承,只為保留這最初的真情。

這情不僅僅在風俗裡、更在親人、鄰里的心裡。為了避免偷絲瓜的窮苦老伯知道被發現,貞觀和大舅小心翼翼地從旁邊溜過,就是為了留一線餘地。大妗在三十年後等回丈夫和他的日本女人,沒有一絲怨恨,只有重逢後的欣喜。大舅歷經戰爭之痛,顛沛流離之苦,誓死要回到故鄉,回到親人身旁。著親情和鄉里情是帶在骨子裡的,是無論如何也抹不掉的。

情不僅在人與人之間,人對故鄉也有著深深的眷戀。貞觀本可以考臺北的大學卻沒有去,因為她更看重對故鄉的情而不是出人頭地。大舅在外漂泊卻終究回到自己的家鄉。那客死他鄉的人,臨終的願望竟是將自己埋在故土,哪怕是魚塘的一角也罷。這一切正是因懷戀故鄉而使,人對故鄉的懷戀是天生的,是無法改

變的。

這本書描寫的大信和貞觀之間的感情,平淡、雋秀、深沉、讓我在才子佳人的感情之外,瞭解到愛原來可以如此默契,如此平和而動人,討論詩詞歌賦中的精華,談論自己的見解,兩人間的對話無不充滿詩情畫意。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中國傳統的人都是處在千絲萬縷的親情關係中,所以一個人受傷可以從親朋好友中得到許多寬慰。最狠的一種處罰是滅九族,而真正的至人可以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連滅十族也無法讓其害怕,這樣的勇氣,這樣的擔當,這樣面對苦難的堅韌,就像河裡堅硬的鵝卵石,能當千萬年的沖刷,就像貞觀病中三小時的窗前佇立,那兩三年幾乎死去的徹心之痛,沒有經歷如此痛苦的人能因為她的解脫而說她愛的不深嗎?她除了愛的深,更愛的廣,所以她能從家鄉的魚塘,化蛹成蝶的蠶,故鄉的海水和月色上汲取力量,再去續傳生命。

《千江有水千江月》讀後感通用範文3

再讀《千江有水千江月》,再一次感動於作者筆下的布袋鎮,感動於布袋鎮鄉人的淳樸之風,那份古禮,那份舊俗,莫不讓我,讓更多的讀者,心心向往。再多的煩憂,也唯剩下滿滿的溫情,淺淺的寧靜。 記得首次看完這本書,感觸最深的不是貞觀與大信的心意交通,而是以貞觀外公外婆為長輩的這一個大家庭——兒子兒媳、女兒女婿、孫男孫女幾十口人,上慈下孝,兄友弟恭,夫唱婦隨,妯娌和合,滿堂春風。那種親人之間的,共患難、同歡愉的親情,怎不令人如沐冬陽。

且不論大姨從臺南趕回為阿嬤侍疾,也不論阿妗阿姨們不時地聚在阿嬤身邊抹骨牌陪她打發日子,這是母女情深,人之常情。可是像貞觀父親事岳母如生身母親;大妗是家中女眷唯一沒有燙髮的,她把頭髮蓄長是為了隨時可以絞了給阿嬤做盤發的假髮用;孫媳婦擠人乳給阿嬤養神,每日間清晨侍奉梳洗。這在我們眼裡,婆媳如此和諧,仿若母女之景,即是千年之前,亦是難得。

大姨大妗舅舅姑丈們對上孝順自不贅言,便是對小輩的子侄們,更是慈愛若父若母。貞觀因父親去世錯過聯考,大姨丈在臺南為她尋了份工作。在她沒拿工資之前,每日夜間大姨都偷偷在她錢包或者衣袋裡塞些錢;大信到他的三姨也就是貞觀四妗家裡,閤家都做當自家子侄一般看重,一般憐愛。

二姨因姑丈早逝,被接回孃家住,及至貞觀父親早逝,就移去貞觀家陪著照看門戶;三舅深知貞觀母親挑選對聯頗為嚴苛,每年都事先準備好;大舅心疼二姨和貞觀家節日冷清,就帶了子侄們過去鬧歲。這種骨肉情深,該是深過千尺桃花潭的吧。

至於銀城囑咐妻子不要開後門,免得讓長舌婦人教壞了家中一眾女孩子,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賈母讓李紈看照黛玉眾姐妹的畫面。其中溫暖,聞之心欣。 這些小輩們的兄友弟恭、妯娌諧和之景,自是同阿公阿麼的言傳身教息息相關。

阿公給貞觀母親講女綱不同男綱,真是令人如沐春風。待貞觀銀月等人結束國中聯考,阿公就帶著這一班孫女們念《千字文》、《三字經》等文。“樂殊貴賤,禮別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婦隨”“外受父訓,入奉母儀”“諸姑伯敘,猶子比兒”“孔懷兄弟,同氣連枝”,這些古典的國學,在阿公這裡,終於展現了它原本的魅力,也不負編寫之人,一番苦心。那些以精裝版來妝點門庭之輩,更不可同日而語。

阿嬤雖不會講書,但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已是祖母的智慧之體現。她借蟾蜍的肝葉給銀禧消瘡,取了肝葉之後還幫蟾蜍把肚子縫起來,並讓貞觀把它放到陰涼的樹蔭下。她告訴貞觀,寧可選擇被人負的人,也不要選擇負人的男子。她說,不可以隨便辜負任何人。這些古老的為人哲言在當今社會是怎樣可貴。

古人云: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是中國農耕文明的遺產,可是隨著工業文明的程序,這些類似的古話也被扔進了工業的煉爐,灰飛煙滅。這本書,讓我第一次領略到如此不一樣的風景,如此窩心的溫情。如何一個大家庭,能做到這樣的其樂融融。

我想,它與阿公阿麼這些家裡的長輩,他們的表率相關;更與那種傳統文化的氛圍裡醞釀的情相關。

無論是親情,抑或愛情。

很多人可能會惋惜,貞觀與大信,這一對純淨而靈性的年輕人,他們愛情的破裂。

畢竟,這阿貞觀,是我們所愛的;這大信,是我們所愛的;他們潺潺溪水一般的戀情,亦是我們所愛的。

但一如貞觀所言:“真愛應該是沒有回頭的,只要清晰確定:這人深合吾意,甚獲吾心,那麼能夠愛,就已經很夠了,也不一定要納為己有;是莊子說的: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於淵--只要她是人世的風景,只要她好好活著,人生何其美麗!”所以,不必感傷。 我們只需記得,七夕佳節,漫步月光下,大信微偏首,對貞觀說:“我們的民族性是:無論做的什麼,總覺得他是——意也真,情也真。”

這“真”,這“情”,就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印記,是仁義禮智孝,在當下的意義。

七夕佳節,漫步月光下,大信微偏首,對貞觀說:“我們的民族性是:無論做的什麼,總覺得他是——意也真,情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