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餘秋雨《千年一嘆》讀後感參考範文三篇

《千年一嘆》是餘秋雨先生的作品,講述了在旅程中找到了中華文明能夠不斷延續的原因,相信你讀完後也會有很多的收穫,寫份讀後感吧,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餘秋雨《千年一嘆》讀後感參考範文三篇,以供參考。

餘秋雨《千年一嘆》讀後感參考範文三篇

《千年一嘆》讀後感1

千年一嘆,看了這本書的前言就給了我很多啟發,讓我想到了許多以前沒有想到的問題。餘秋雨與鳳凰衛視合作走完了一條比紅軍長征還艱難地路。老人可以因為走這條文化之路而放棄自己的工作、事業、家庭。所以我覺得這裡一定有老人一直所探究的文化奧祕。

就這樣,我幫著追隨老人筆跡的心理開始讀這本《千年一嘆》。前言中所提到的他們穿越了一條十分危險的路,但是在書中的文字絲毫沒有表現的恐懼,也許這就是一位作家應該具備的心理素質吧。他們一路經過了許多文化的發源地,雖然如今已是一堆廢墟或是不復存在,但是這裡的文化卻永遠不會消失這裡發展出來的文化一直沿用至今。他們的車輪碾壓過了希臘這樣的文化發源地,也有以色列、巴基斯坦、約旦、伊拉克人們為了自己的信仰或利益而發動戰爭的戰地區,還有尼泊爾這種十分注重禮儀的小國,當然也有印度、中國這樣的文明古國。以前這裡是多麼輝煌的文明聖地,而現在卻成了戰爭頻發的危險地帶。這真是令人感嘆啊!!

雖然我沒去過這些國家,對他們的習俗與生活不是很瞭解,但是看完餘秋雨老師這本書以後,我真的驚呆了。我的驚歎不僅是因為餘老師的寫作讓我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更是因為他描寫的很是真實,以至於讓我不敢相信他們的邋遢,與相對過慢的生活節奏。他們不用向我們一樣每天工作x小時,也不用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只是散漫的活著。這讓我感想頗多:究竟是放棄功名利祿每天自由的活著,還是應該每天忙碌的像個機器一樣拼了命的去工作。其實不管怎麼著對我而言這都只是一個心態的問題。

想到文化發源地,我想到了自己偉大的祖國——中國。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如今一個還存在的文明古國。中國的文化是十分多元化的。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中國的文化思想就開始向世界蔓延。例如:孔子的儒家文化,如今世界聞名;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韓非子向秦始皇推薦的法家;以及有墨子建立的嚴密的學術團體——墨家等等,等等。這些文化大多還沿用至今,讓外國人歎為觀止。這也使中國變成一個多元化的綜合大國揚名於世界。

這一路走來,讓我對外國的文化有了很多瞭解,也對一些以前的國家表示極度的惋惜。不過至少中華文明還存在,並且會繼續發展壯大。這讓我覺得很自豪,這本書能教會我們善待自己的祖國,不要隨隨便便的酒吧她否認了,畢竟她是養育了我們五千年的祖國。

老人能夠準確的預估經濟危機和恐怖組織發源地,在我看來也是和這次旅行有關的。最開始看前言的時候我還不太相信,但是讀完這書以後我就明白了,這條文化之路早已預知了人類後來所發生的一切。

但是我相信,這條文化之路所包含的資訊遠遠不止這些,只有真正親身經歷過這次旅行的人才會明白這條文化之路里究竟蘊含著多麼深奧的祕密。這也一定是餘老師想知道的。

看完餘老師的介紹,我開始崇拜起這位文學藝術的大師,羨慕他的思維方式。畢竟沒有多少人能夠完成這條文化之路,而餘老師也能為了文化獻身(因為敢不帶任何武器的情況下穿越戰爭多發地)所以才能夠完成這條傳奇般的旅途,雖然本書沒有華麗的語言修辭但是其中的知識和文化修養要比華麗的語言好的多。

所以我十分喜愛這本書,喜愛寫作風格、喜愛故事內容、更喜愛其中的文化,以及我所敬佩的餘秋雨老師。

《千年一嘆》讀後感2


《千年一嘆》是餘秋雨先生寫的,“我們甘願在毫無保護機制的險境中去應對這一切,就像脫去手套撫摸它們的傷痕。”這句話是自序中的一段話,從世界各地最後回到中國。這一路走過的並不是什麼現代化的都市,車輪碾過的也僅僅只是一些讓我們感覺似乎很古老的地方。然而我又看見了希臘給人是藍色的,無論是美麗的愛琴海或是作為希臘象徵的巴特農神殿。但這只是最初感受罷了。柏拉圖,他們滯留在千百年前對人生的思考已無法用現代的詞語形容。希臘的禮貌是健康的、閒散的,當讀到希臘人的快餐也要一個小時後才能上桌,我不禁感慨了,為這種獨特的生活節奏感到一種搞笑。可惜的是,這種禮貌要衰落了,因為它過於閒散,過於與世無爭。

埃及的土地絕大多數是沙漠彷彿是一種金色的。埃及給人的是神祕的,無論是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或是木乃伊。讓人們感覺法老們似乎一向所做的只是守著這些東西罷了。如果說希臘的街道還有一絲古今有聯絡的感覺的話,那麼埃及就完全沒有讓人有聯想的興致,彷彿除了數千年前留下的幾座建築便什麼都沒有了。

作為那些古老禮貌的後代我們又做了些什麼呢,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戰火一遍一遍的摧殘著那些已經殘剩無幾的建築,在埃及,凱撒的焚書和羅馬教皇的禁異教使得那些能夠揭開金字塔奧祕的古文字無人能讀,在伊拉克,“復原”的巴比倫古城毫無原有的滄桑,無法讓人肅然起敬……因為戰爭,因為時代,因為政治,因為功利,那些原先就應流傳千年的建築、文字都差不多消失殆盡了。那麼,我不禁感到疑惑,幾千年以後,我們的後代又該如何去了解,去探索那些存在千年的禮貌呢?那些已經無人解讀的文字我們的後輩能夠讀懂嗎?那些老早殘破的建築我們的後輩又能重新複製嗎?

我們至今仍能夠學習千年以前的歷史,這可能要歸功於秦始皇早早的就統一了文字,要歸功於幾乎每個朝代都會命人撰寫史書,作者提出了疑問:“作為我們的生命基座,中華禮貌也傷痕累累,卻如何避免了整體性的崩坍?”是的,盜墓者的層次不窮,每到一個名勝古蹟就會留下“到此一遊”的“見證”,古建築成了發展旅遊業的最好工具,太多太多的商業化元素佔據了那些古舊建築所散發的古老而又吸引人的禮貌氣息。“更重要的是,此刻世界上生龍活虎的年輕禮貌,過多少時間,會不會重複多數古代禮貌的興亡宿命?”整部日記,都貫穿著這種疑問。作者可能才想起千年一嘆的名字吧!正是這樣長城在哀嘆,泰姬陵在哀嘆,黃河在哀嘆......我們要盡我們所能的去學習去保護那些古老的禮貌,去教給我的後輩,去告訴他們中華禮貌千年的歷史,才會有我們光輝的此刻。中華禮貌千年的歷史,是我們民族的傳承。

《千年一嘆》讀後感3

千年一嘆,一嘆千年,在遙遠的歷史長河中,究竟有多少王朝,多少輪迴?誰也無法知曉它們曾經的輝煌,世人看到的,只不過是經過幾千年歲月蹉跎的落魄罷了,每每拾起此書,我都不禁感嘆歷史的滄桑,歲月的無情!

作者餘秋雨在千年之後重走,聽到卻只有陣陣嘆息,從那美麗的愛琴海面傳來,從那古老的金字塔上傳來;從那沉寂無聲的死海邊傳來,從那無邊無際、硝煙瀰漫的沙漠中

傳來;也從恆河邊傳來……當昔日的輝煌變得落寞,唯一的療傷者也只能是時間了。經過一代的變遷,人們逐漸遺忘,那一聲聲嘆息也變為了無奈。文明慢慢衰落,曾經那些美麗的色彩也被時間沖淡了。在餘秋雨的書中,我彷彿能感受到一絲絲落寞的蒼涼,沒有鮮明的色彩;沒有繁華的景象,人民沒有一點快樂和幸福。只有往日鼎盛一時現如今如此慘淡的古文明,只有一片死寂的黑色。

希臘陷入了平靜,而埃及昔日的輝煌到了今日卻是一個快要湮滅的地步,令他們先人引以為傲的古文字至今無人能懂,古文明對於埃及人有著一連串的問號。只有從被風化的古蹟和金字塔中,隱約看見一點文明古國的模樣。伊拉克的失學兒童太多太多,連字也不認識。要知道他們的祖先是最早發明文字的人啊!戰爭讓本該天真爛漫他們承受了太多同齡孩子不該承受的痛苦,小小的肩膀上揹負著太多責任。小小年紀失去親人,連上學都成了一種奢望。也有無數人守在恆河邊,等待著死亡……

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中國。如今也只有中國這頭雄獅傲然挺立。我很驕傲,我是中國人!